- 相關推薦
參加數(shù)學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后的反思
前些天,我參加了進修學校培訓部及數(shù)學教研員組織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及關于導學案使用的培訓活動。在本次活動中,七中的李詠梅老師和英才中學的肖研老師分別對《正比例函數(shù)》和《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做了示范課,教研員不僅組織了課后評課活動,還做了新課標培訓,使我對導學案的使用有了新的認識。
一、使用導學案的注意事項
1、教師使用導學案前必須先學習認真學習領會導學案編寫說明,以便教師領會對學生的三維目標及三維目標在每個板塊的落實情況,從而更好的指導教學。
2、更加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知識的生成過程。為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每節(jié)課當堂發(fā)導學案,但不要看書完成導學案,而是在組內的獨學、對學、群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課前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課上主動根據(jù)導學案進行自學探究,逐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要求學生不可抄襲他人,弄虛作假。
3、課堂上要求教師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教師只講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提煉做題方法,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和訓練。課后老師要及時填寫“教學反思”,以便今后指導編寫導學案。
4、更重要的一點,在知識傳授、能力訓練、情感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指導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層次,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同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愉。
5、對于教師來說,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引導學生交流預習成果和問題,展示提升共性疑難問題,加強學生數(shù)學規(guī)范。在授課過程中,注意習題功能,變式練習,累積解題經(jīng)驗,不要單純的追求做題的量,不要忽視歸納總結,處理習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應該有從獨立練習到質疑到歸納的過程。
課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并將導學案收起,仔細審閱。對其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做到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以見實效。
總之,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最好的課,效率高的課才是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導學案應用的最大效益成了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我們教師研究的方向。
【參加數(shù)學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后的反思】相關文章:
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反思04-15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小學語文送教活動總結10-31
英語七組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反思10-06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關于《連除簡便計算》的教后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