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通用6篇)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零丁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1
今天我們學習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孩子們喜歡自己做主的課堂,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針對這樣的學情,我放棄了原來繼續(xù)使用課件的念頭,想試試在學古詩的時候也模仿李鎮(zhèn)西老師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做法。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因為雖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導演,任務更重。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走近文天祥,走進《過零丁洋》,體會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們在以前的課上曾經(jīng)學習過文天祥的事跡,讓他們介紹文天祥,各個都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對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較全面,老師稍微做總結就好。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走進《過零丁洋》的過程中,我著重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
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 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這樣四個問題,就把本首詩的四聯(lián)內容分析的.很透徹了。在賞析頸聯(lián)的時候,有一個難點,“惶恐”和“伶仃”有雙層含義,這兩個詞又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很難體會出來。我一再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可是要他們說得完整還是有點勉為其難。正在這時,我們的趙財源“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語言流利而又順暢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我稱贊他是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勇士,他還不好意思的臉紅了。
這節(jié)課我上的很有感覺,孩子們也都很有感覺,師生良性互動,在課堂上促進了感情的交融,我發(fā)現(xiàn)下課后他們看我的眼神都覺得更親近了。以后我要多上這樣的課。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2
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層次清晰,通過反復朗讀成誦,體現(xiàn)詩歌的朗讀教學。課堂上師生互動效果較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的主題意識,并實施在具體的行動中。教師不僅幫學生理解詩詞的內容,更教會學生學會思維的發(fā)散,從某一點生發(fā)出去,向其他知識點擴張開去,做到知識的前后勾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內涵,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適當補充歷史史實,充分顯示教師對文本理解和對學生的學情的了解。
教師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傾聽,在詩意翻譯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分組去活動,讓學生去討論問題,并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鍛煉學生傾聽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合作探究,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注重學生的整體的參與度,注重學生全程參與,從課堂學生活動情況看,學生基本上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值得一說的是老師注意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適當?shù)慕o與表揚與贊賞,當然學生回答不足的時候,教師還是能針對性的指出不足。
教材僅僅是個例子,教師要能走進教材也要能領著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識拓展延伸這個策略上,老師能從課堂的'教學之初貫穿到教學的始終,這一點是可喜可賀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厚實底蘊,融說寫于一爐。
當然有成功之處就有不足之處,首現(xiàn)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具體表現(xiàn)在,對文天祥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的實質還沒有領悟到位,其實作者在文章的首聯(lián)就說了他自己不會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從小飽讀儒家經(jīng)典,自幼就經(jīng)過經(jīng)典熏陶,潛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殺生成仁,舍生取義”的影響;雖然我在課堂補充了十三“經(jīng)”,但沒有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也給學生對文天祥的認識帶來一個淺淺的缺陷。
其次,在詩歌的教學上,我有了一個意外的設想,是不是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詩歌教學體現(xiàn)一個整體的序列。
再次,詩歌教學要入準重點,當從文本出發(fā),教給學生方法,當然這節(jié)課,我已經(jīng)交給學生賞析的方法,但還是感覺力度不夠,當重點的就要重重的講,更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避輕就重,狠抓關鍵點。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3
參加語文教學多年來,自己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過零丁洋》課講完后,自己細細品味,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成敗的唯一標準。
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4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只有易同學一人說,說“干戈”用得好,用“干戈”來指代戰(zhàn)爭。
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焙芏嗤瑢W都表示贊賞這一句,毛同學說好在用了比喻而且非常形象。國家風雨飄搖就正像狂風中的柳絮,脆弱不堪一擊。李同學連忙說還把自己的坎坷人生比作的漂泊無根的浮萍。我表示贊同并追問:“自己怎么會漂泊無根呢?”有同學趕忙說:“因為國家都沒了,還哪有根啊!”我趕緊板書:好在比喻、寫出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lián)系。
我再一次假設:“文天祥可以選擇另一種不是浮萍的生活嗎?為何不選?”來使學生得出他的愛國主義情感。
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學生都很喜歡這一句,喜歡“惶恐”“零丁”既是地名又是心情,于是我告訴他們這種寫作手法叫“互文現(xiàn)義”
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們最喜歡的一句,一致表示喜歡這份濃烈的愛國主義感情,非常的`慷慨悲壯,詩人直抒胸臆。于是我說這是一句我們最熟悉的名句,它為何會成為名句啊?意在引導學生明白偉大、崇高的、能引人共鳴的情感抒發(fā)是最好的抒情,也只有有情的作品才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沉淀。
我是一個很沒經(jīng)驗的語文老師,只想記下自己每天講課的內容,在記敘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5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再來回顧自己的課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
1、在理解“數(shù)不清”這個詞語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畫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畫大小雨點,學生自然而然地跟著數(shù)了起來,最后我用點代替雨點兒在黑板上快速地點點,學生數(shù)不過來時,我再引出:“雨點兒多得數(shù)都”學生很自然地接上來“數(shù)不清”。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詞語。接著我又進行適當?shù)貏?chuàng)高,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還有什么是數(shù)不清的,效果就出來了。
2、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艺J為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痹诘诙匀欢蔚慕虒W中,我充分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一句話,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
3、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問:“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會做什么?”,在品讀課文時,我又問:“如果你是花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一連串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們在學習課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學生在說到如果自己是雨點兒時,有的說“我要到黃土高原去,讓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黃色的,讓那里變成綠色的世界”;有的說“我要到北方去,因為書上說北方經(jīng)常有沙塵暴,我去了可以減輕干旱”;有的說“要是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到農(nóng)民伯伯的莊稼地里去澆灌禾苗”……誰說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不懂事,他們的話卻真的讓人感動。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 6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
下面我就針對《過零丁洋》這堂課的教學做以下反思:
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名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直奔詩文內容和教學目標,這個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巧妙有效的。詩人生平及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初讀部分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詩歌感情基調的把握,還是比較適時的。讓學生在初步把握詩歌感情基調,融入對詩人思想情感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詩歌,這樣安排能使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為深刻而真切地體會詩人情感奠定了基礎。在理解詩歌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合作,幫我把“|我的故事”補充完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品味語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舉例示范,教給學生一個賞析語言妙處的法,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于無所適從或者盲目分析。
詩歌教學應以誦讀為主,整個課堂書聲朗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這點做得很好,而在學生朗誦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指名學生配樂朗誦或者配樂齊誦,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又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鞏固誦讀,效果應該更好。
總之,教學一篇文章,關鍵是根據(jù)課程標準定準教學目標,找準重難點,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思想和靈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循序漸進,層次深入,要有梯度,使學生在知識的積累、方法的學習及能力的提高上逐漸攀升,這樣才能使他們整節(jié)課都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環(huán)節(jié)太少沒有層次感,課堂活動單調,學生容易倦怠,失去學習的興趣,環(huán)節(jié)太花哨又浮光掠影、蜻蜓點水,沒有扎實的收獲。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過零丁洋教學設計05-31
《過零丁洋》教學設計10-13
《過零丁洋》教案01-23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03-15
過零丁洋八年級語文教案07-12
過新年教學反思04-22
《過新年》教學反思05-26
《過新年》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