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精選3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對于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我認為通過反復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本節(jié)課,我以教材為依托,帶領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從中感悟人物的品質。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著學生還想繼續(xù)了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理解文章內容。特別是讓學生在感觸深刻的地方學習批注,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生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語氣。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周三開始學習《晏子使楚》這一課,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篇幅不算很長,但故事性卻很強,孩子們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
第一、學生熟讀課文,自主解決文中字詞。課堂上,我進行檢查鞏固,強調重難點。
第二、理解課文時,抓住“晏子反擊楚王的三句話”讓學生朗讀體會,感受晏子的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辯。
第三、完成課后習題時,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同時結合易錯點和難題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來解決,最后歸納總結,完成答題。
反思這堂課,在理解詞語方面有所欠缺,并沒有讓學生隨文理解文中的成語:得意洋洋、面不改色。在內容講解上過于簡單了,只讓學生抓住晏子與楚王的三次對話展開理解,至于“尊嚴”的單元主題沒有深入挖掘。在完成練習冊時,還是對學生不夠放心,指導提示的'過多了,沒有落實獨立完成作業(yè)的任務。
但話又說回來,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既要解決字詞句等基本知識,又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還要完成有難度的一些作業(yè),如果再逐字逐段的分析講解,那兩個課時肯定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也許只能少講精講,注重練習鞏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依然秉承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學生練習鞏固的思路開展課堂教學。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
我任教的是浙教版義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晏子使楚》!蛾套邮钩肥且黄獨v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
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我研究的主題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設計理念:本文智力因素豐富,學生在認識、理解侮辱和反侮辱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智力角逐的'愉快。教學中,應注意挖掘課文和學生的智力因素。我覺得成功之處:一、設計問題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思路清楚。
二、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
三、能抓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通過學生讀、找、劃、再讀,思考句子含著的意思。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訓練了學生的訓練邏輯思維。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由于本人教態(tài)不太自然,沒有融入真正的課堂中,沒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雖然課堂上設計了綜合題,以開發(fā)學生智力,加深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但事實上,此時課堂氣氛緊張,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回答問題不抓主要的,高潮之處沒有激起高潮。因此,如何從我自身開始,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活,學得扎實,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4-20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2-20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與反思10-06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范文10-06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6-09
《晏子使楚》教案及反思08-26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3-30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3-07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6-16
《晏子使楚》教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