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觀察瓢蟲,能夠說出它的外形特征;并能用2-3種方法來制作瓢蟲。教學重點是:能表現(xiàn)出瓢蟲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學難點是:學舌感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制作表現(xiàn)瓢蟲。從教學目標就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表現(xiàn)的方法比較多,是一節(jié)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加以想象設計表現(xiàn)瓢蟲。
一個有趣的導入能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先將畫有兩片樹葉的背景掛圖粘貼到黑板上,學生看到后產生了好奇心,我再接著說“今天有兩位客人要到這里來做客”引出瓢蟲(將瓢蟲作品粘貼到樹葉上),再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瓢蟲的原因(喜歡它的顏色、斑點等)自然的導入到新課,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將課題中“瓢蟲”兩字用畫的方式體現(xiàn)。整個導入部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欣賞了作品。課前我就組織學生收集瓢蟲的有關資料,這樣鍛煉了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的能力,有助于他們學習。課堂上再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瓢蟲,即能豐富其他同學的知識面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能讓他們體驗到一種成就感。
教學中為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瓢蟲的知識我還彩印了許多瓢蟲的圖片,在展示圖片同時加以簡介瓢蟲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對這些知識記憶更深刻,并及時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瓢蟲。在本課教學中我沒有做范畫,而是用教材中的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并鼓勵學生向作者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的展開想象。組織學生評比作品時,我還讓學生針對作品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在學習他人制作優(yōu)點的同時看到別人制作中的不足之處,會起到警示作用,對自己今后的制作或繪畫也有幫助。
我的教學設想得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在準備方面我認為做的就不夠。我準備的瓢蟲圖片不都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顏色也較少,如果找到幾種花樣特殊點的圖片就更好了。由于查找時網上沒有標注瓢蟲的名稱所以使學生欣賞時心中會留下疑問。我的鼓勵性的語言少且平淡。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還需加強,學生在介紹自己了解的瓢蟲時注意到讓他們展示帶來的圖片就更好了。學生在制作前應先強調先畫一只瓢蟲,就會避免學生在課堂中作品完不成。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中優(yōu)缺點的簡評。在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會虛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并在今后的教學中糾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反思《《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2
聽過很多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導入能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點很重要。這節(jié)課我也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充分利用與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設計了一個“飄蟲”的小謎語。通過聽謎語,猜謎底的游戲,我想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而興奮的氛圍下了解瓢蟲的特征和相關常識。孩子們都很聰明,謎語才剛說到一半,就有學生舉手了,有的已經猜出來了?纱蟛糠謱W生猜的是“七星飄蟲”,答案雖然正確,但我還是強調了一下,“七星飄蟲”只是飄蟲中的一類,可我沒能簡單的讓他們區(qū)別哪一部分是益蟲,哪一部分是害蟲,因為我也分不清。我只是略說了飄蟲的一些知識,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把課前在網上查到的大量瓢蟲資料,組織成課件,使學生欣賞、觀察飄蟲,學生一下子被眼前的這么多形態(tài)各異的瓢蟲給吸引住,對瓢蟲的形態(tài)美得到了初步的內在審美體驗。然后我從瓢蟲的種類、顏色、斑點的數量、花紋等多個角度進行提問,再引導學生說出瓢蟲長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從它的顏色、斑點中找特點,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由的想像,說說自己想的內容,對那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離奇古怪的想法,應該大力表揚,讓學生覺得這樣“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發(fā)散性思維的習慣。這一點我沒做好,有些學生的.回答我采取了不加以評價或是與之不理。我將課題中“瓢蟲”兩字在黑板上用畫的方式體現(xiàn)?墒窃趯W生作業(yè)中才發(fā)現(xiàn)我的示范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不好,好多學生臨摹了我的畫法,沒有創(chuàng)新。組織學生評比作品時,我用故事的形式進行評畫,可惜評價的不好,不具想象力,語言簡單、平淡。在語言組織方面有待加強。
我的教學設想得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在準備方面我認為做的就不夠。我準備的瓢蟲圖片不都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顏色也較少,如果找到幾種花樣特殊點的圖片就更好了。由于查找時網上沒有標注瓢蟲的名稱所以使學生欣賞時心中會留下疑問。我的鼓勵性的語言少且平淡,語言組織能力還需加強,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也還需加強。
美術課上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東西很多,討論的東西也很多,課堂的紀律總是時好時壞,特別是低年級,畫的很快,作業(yè)完成后就開始小聲的吵鬧,甚至走動,或者拿著自己的作品和同學“交流”,有時因為自己突發(fā)的靈感而激動地跑上講臺來告訴老師……課堂紀律,讓我歡喜讓我憂。今后,我還應該在怎樣組織好課堂紀律上多下功夫,多學習和采納其他老師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中優(yōu)缺點的簡評。在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會虛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并在今后的教學中糾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3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有系統(tǒng),有結構的教學策略,即依學生的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小組中,鼓勵同學間彼此協(xié)調,互相支持,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并達到團體的目標。合作學習是我的課程改革實驗項目,我在美術教學中大膽實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教學一年級美術《瓢蟲的花衣裳》一課時,我把學生每6個學生分成一組,按要求圍坐在一起。我首先讓學生把收集的有關瓢蟲的資料擺在桌子上讓學生觀察,瓢蟲生活的環(huán)境、形狀、顏色。小組交流匯報后,我說:“你們感覺瓢蟲最漂亮的是什么地方?”
學生說:“是瓢蟲身上的花點”,我說:“帶花點的部分就是瓢蟲的花衣裳,這節(jié)課讓我們動手為瓢蟲做漂亮的花衣裳”這樣新課就導出來了。
接著我把事先用綠色掛歷紙做的大樹葉每組發(fā)一片,告訴學生這就是瓢蟲生活的環(huán)境,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賽前提出要求,看哪個小組制作的瓢蟲多、快、好、有創(chuàng)意。我看到同學們互相合作,有剪身子的,有剪花點兒的,有剪翅膀的。
但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上有的小組合作的不是很好。李一歌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她的.東西不愿意借給別人。她同桌的苗潤沒帶彩紙,眼巴巴的看著李一歌那么多彩紙,小手伸過去說:“借我一張行嗎?”李一歌不但不借,還告訴我說:“老師她啥也不帶,我才不借她呢!”這時我說:“她不帶是她不對,可是你們都是一個小組的,如果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你說對嗎?”李一歌很快借給了苗潤。這時我及時表揚和鼓勵他的做法,在她的帶動下每個小組都能互相合作,很快把一只只瓢蟲貼到了樹葉上,金黃的、鮮紅的瓢蟲襯在綠色的葉片上美麗極了。
制作完,我把每組的作品都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評選,并且讓最快的一組談談你們?yōu)槭裁醋龅挠挚煊趾?趙微說:“我們小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我們把彩紙疊幾次,一下子就能剪好多圓片!蔽艺f:“很好,你們小組不僅合作的好,還能掌握技巧,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精神!贝蠹覟樗麄児恼平泻谩N覟槿齻小組發(fā)了一、二、三等獎,同學們歡呼雀躍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我非常高興,教學效果很好。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加強了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促進個人發(fā)展。合作是時代的召喚,老師從一年級起就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合作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4
《瓢蟲的花衣裳》是小學美術課中一節(jié)以造型·表現(xiàn)為學習領域的課程,主題是與學生生活較為貼近的瓢蟲,通過欣賞瓢蟲的圖片、小朋友的畫及教師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初步嘗試運用美術的裝飾手法設計瓢蟲,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需要的各種工具和材料,以激發(fā)美化生活、感悟生活的欲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能力。整個教學活動的構思,以學生為本。各環(huán)節(jié)教學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設計,形式比較直觀生動,學生很感興趣,樂于參與教學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圍繞主題,循序漸進地展開,并注重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自然銜接。在資料的選擇上既考慮符合教學設計的要求,又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喜歡和接受;對瓢蟲花紋的探索和大膽的設計,富有趣味性,學生學習熱情高,學生作品雖稚拙,卻呈現(xiàn)出天真的童趣。
在這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中,我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積極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包括:(1)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形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反映——感悟美;(2)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追求美;(3)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的媒材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創(chuàng)造美。美術的學習應當在以美術文化為主的.學習情景中開展,只有讓學生在美術的圖象世界和情感色彩中進行活動、感悟,才能產生追求美的欲望,獲得美術素養(yǎng)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運用了多種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美術活動,使他們在欣賞中感悟美,在評議中追求美,在意境中創(chuàng)造美。
一、欣賞中感悟美
這節(jié)課我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充分利用與課內容相關的謎語,通過聽謎語,猜謎底的游戲,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而興奮的氛圍下了解七星瓢蟲的特征和相關常識。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把課前在網上查到的大量瓢蟲資料,組織成課件,使學生從瓢蟲的種類、顏色、斑點的數量、花紋等多個角度,欣賞、觀察瓢蟲,學生一下子被眼前的這么多形態(tài)各異的瓢蟲給吸引住,對瓢蟲的形態(tài)美得到了初步的內在審美體驗。在引導學生想象設計時,她用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示,來開擴了視野,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在范作欣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供了繪畫、紙工、等瓢蟲的花衣裳的三種設計方式來讓學生欣賞。在欣賞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形成對作品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理解,感悟三種“花衣裳”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二、評議中追求美
美術新課程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中,突出了多元評價的特點。就要求教師也應該給學生提供評價他人和評價自我的機會。因為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進行大膽地評價,有利于提高他們美術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增強他們追求美的欲望。課中,讓學生在回顧剛看到的花衣裳的過程中,初步產生美追求美的想法。接著江老師讓學生拓展想象,為瓢蟲姐姐設計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組的同學說說,互相議一議。這一過程促使學生把追求美的想法具體化。然后,通過欣賞教師范作,引導學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最后,讓學生自我展示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自我評述、互相評述,在評述中產生啟示與想法,可使學生的藝術表達和審美能力同時得到加強,相得益彰。在這一學習領域中,學生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xiàn)象進行觀看、分析、評議的活動,既包含了學生愉悅的觀看活動,也包含了學生理性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促進學生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三、意境中創(chuàng)造美
新課程標準強調人文、尊重人格、以人為本,快樂是學習的基礎!皠(chuàng)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為教學過程展開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如在美術教學中自覺地運用音樂,會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這節(jié)課中江老師是這樣設計和運用音樂的。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播放樂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制作。當學生開始創(chuàng)作后,用較小的音量放音樂,激發(fā)學生的靈感、開啟學生心靈的智慧之門,全身心的投入到創(chuàng)造美的意境中去,這其實也是一種美妙的境界。
【美術《瓢蟲的花衣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動物的花衣裳》優(yōu)秀教學反思10-09
美術教學反思10-07
美術教學反思09-21
美術教學反思09-26
小班美術小魚的花衣裳教案04-06
《動物的“花衣裳”》教學設計05-18
《動物的花衣裳》教學設計06-21
美術教學設計反思10-06
創(chuàng)意美術教學反思05-09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