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草》教學反思 篇1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鑒于此,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扣題整體感知
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就生活實際暢談: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樹各有什么樣的特征?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后,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么樣的人?
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著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征著高貴顯赫的人。
反思: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征。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于學生產生興趣,并且為下文學習鋪墊。隨后,我再質疑,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小草和大樹分別代表著什么樣不同身份的人。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掌握本課生字并且讀熟課文的基礎之上,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所寫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的成長經歷。聚焦文學一詞,隨后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么樣的人呢?
這樣的問題,由于前面分析課題時,學生已經從身份地位上對小草和大樹的代指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這里,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不難總結出:就文學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學方面沒有成就的人,大樹則指在文學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后,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并概括全文內容,隨后聚焦文學一詞,再引導學生從文學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樹的代指。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并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于調動學生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為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根據(jù)上文的學習,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導學生思考:在文學這條道路上,夏洛蒂 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還是大樹?以此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
學生在仔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很容易就理解了,這篇課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謂的小草,后半部則是大樹。隨后引導學生總結得出:這篇課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一開始是小草,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變成了大樹。
反思:理解含義后,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yǎng)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并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后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的教學,我主要通過學生的回答來指導,如:
第二小節(jié):在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后,我?guī)椭鷮W生歸納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告訴我們,三姐妹在艱辛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未放棄過學習、寫作。
第三小節(jié),這一部分內容,我將它分成這樣幾部分來指導學生學習:
首先,我指導學生理解夏洛蒂將信寄出去后,她內心的期待與惴惴不安,鑒于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雖然夏洛蒂她生活貧困,但她卻從未放棄過寫作,對她而言,寫作是多么重要!當她將信寄出后,這時候她內心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她會想些什么?
反思:以這樣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隨后,對于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后,我再創(chuàng)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么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隨后的教學,我將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六小節(jié),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寫作的內容上,引導學生抓文中的詞語體會夏洛蒂姐妹為了寫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學生邊讀文字邊想畫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與爭分奪秒,理解成功來之不易!
課文的最后,也就是三姐妹取得成功的內容,這邊的教學,我主要通過書中的已有的語言文字,再適當補充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三姐妹在文學史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最后,總結課文后,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yè):
⑴、本課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來概括?思考并把它寫下來。
、啤⑾氘嬅妫喝忝贸擅蠹偃缭谝淮窝鐣嫌龅搅蓑}塞先生,此時,她們會說些什么呢?
、、這篇課文對你有哪些收獲呢?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交流。
反思: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作業(yè)是一節(jié)課的總結與延伸。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的作業(yè)設計應該更加多元化,不應該僅僅關注字詞的掌握,應該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主!
《小草》教學反思 篇2
小學語文六上第9課《小草和大樹》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fā)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xù)寫作,最的成功的故事。這是一篇寫人的課文,如何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設計教學才能避免把這類文章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而不是品德課,為此,我決定從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著手,設計以“提取關鍵詞”這一閱讀方法為教學重點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具體做法為:
一、理解“小草”與“大樹”的含義,初識“關鍵詞”。
首先,讓學生說說課題中“小草”和“大樹”分別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小草”指默默無聞的人,“大樹”指事業(yè)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樹嗎?學生說夏洛蒂三姐妹沒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樹。然后,我又追問:小草要想長成大樹,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個詞語來告訴我嗎?學生開始快速讀課文,然后有的學生說:“罕見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鋼鐵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這些詞語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告訴學生,文中有一些詞語,我們只要理解了它,讀一讀它,就能理解課文的意思,這類詞語我們就叫它“關鍵詞”,“關鍵”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關鍵詞”三個字寫在這些詞語的旁邊,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這些關鍵詞。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初試關鍵詞剛才,我們認識了關鍵詞。
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后思考一下:這一節(jié)的哪個詞可以作為“關鍵詞”來使用?學生通過朗讀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艱辛而又壯麗”,然后抓住“逆境成才”來學習體會本節(jié)比喻句的恰到好處。
三、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關鍵詞。
課文說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經歷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讀課文,進行概括。(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夏洛蒂經歷了三次逆境。)我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幾節(jié)寫的,然后再讓學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尋找一個恰當?shù)年P鍵詞來括。學生一開始找的不太準,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關鍵詞的找法。圍繞找關鍵詞去教會學生閱讀文本,讓我感覺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學得有信心,因為提出的問題有思維含量,所以學生也讀得投入。
《小草》教學反思 篇3
1、全文共節(jié),前三小節(jié)轉折、條件關系的句子表明小草雖渺小卻為天地間獻一點綠色,作一絲奉獻,而且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朗讀這三小節(jié)時,前半句的聲調要抑,讀出小草自責的心情;后半句的聲調要揚,表達出小草的奉獻精神。第四到第六小節(jié)描繪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環(huán)境方面的貢獻。第七小節(jié)描繪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要用堅定的語氣來讀,表現(xiàn)出小草的自豪和生機勃勃。
2、在講授四、五小節(jié)時,學生對小草“防風、固沙”的.貢獻認識不足,感受不深。教師應該結合實例,對小草的這些作用適當介紹一番。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學習,討論、匯報時,基礎差些的同學,進入討論角色有一定難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學習,回答問題不全面等等。這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培養(yǎng)。應將后進生合理分配到各組,實現(xiàn)優(yōu)秀生帶后進生的自學模式。生讓學生從不懂向懂一些去轉變,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發(fā)展。
4、課堂紀律的把握,有待以后進一步實踐、總結、加強、改進。
《小草》教學反思 篇4
《小草向前走》這是一篇散文,它用生動的語言對小草進行了描寫和贊美,其實質是對人類的呼喚——環(huán)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感情色彩濃厚,富有感染力。因此,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我先分別出示一組綠草如茵和春草的圖片,讓學生從眼到心的去感受小草的'魅力。其次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小草的了解,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了。在他們各抒己見之后,以一首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總結出小草頑強的精神。最后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引入課文!靶〔轂槲覀內祟愖隽四敲炊嗟呢暙I,它還為我們做了哪些事呢?”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自然而然的將課文知識到學生的生活中。
通過這節(jié)課的導入教學,我反思到:一篇課文的導入教學,就是要找到課文的切入點,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導入。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對于課文的學習便會興趣盎然,效果甚佳。
《小草》教學反思 篇5
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不同老師的眼中、面對不同的學生,絕對是不同的。
北師大張東嬌教授來校指導校園文化課例,郭云老師上的就是這篇課文。她曾在指導課中反復強調:豐厚文本,深度教學。提出讓師生讀讀相關的`書籍。
當我現(xiàn)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很自然地不收課文的限制,文本的教學簡單而輕松,我把時間留給文中主人公帶來的書籍資源。
從學校圖書館,孩子們借來了《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斯格雷》,廢寢忘食地閱讀起來。讀中,她們找到了簡愛的原型,發(fā)現(xiàn)了與作者的相似之處,閱讀課上品評人物,就成了最熱火朝天的情形。不要擔心落伍者停滯的腳步,無法交流時的尷尬,會無形中督促他們奮蹄閱讀。
從課內走向課外——這就是我對這篇課文最大價值的發(fā)掘。
【《小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09-24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3篇10-30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02-27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0篇02-19
小草教學設計09-22
朱自清《小草》教學設計12-24
小草小草作文03-06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