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教學目標:
1、在默讀和朗讀的基礎上掌握生字新詞,積累語言,并能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品味文中重難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正確把握的思想內涵。
3、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
重點難點:重點在于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落實(復述、多角度閱讀);
難點是對最后一節(jié)的理解及對文章主旨的正確把握。
教學方法:讀、說、議結合,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看誰能最先從課文中找到作者小時候的那段經歷給他的啟示。齊讀找到的句子。
2、那么,這到底是一件怎樣的小事呢?默讀課文,準備搶答與復述。
先明確復述要求。學生先講,教師補充:
。1)、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注意詳略)。
。2)、復述要求:要抓住原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注意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3、學生用5分鐘時間默讀課文。
4、搶答: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5、復述課文(可分“冒險”與“脫險”兩部分),師生共同評議,注意如何突出文章重點。
6、結合復述穿插字詞教學。
7、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并特別注意復述中疏漏的重點字、詞、句。
三、交流探討:
教師出示課文主旨研討題: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3)故事蘊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小結:
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可以化整為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zhàn)勝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白咭徊,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1、鞏固字詞,朗讀課文,熟讀或背誦富有哲理的句段。
2、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課文還給了你哪些啟示?
3、思考“研討與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檢查字詞。
二、多角度閱讀:
同學們還記得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嗎?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山姿,視角不同,進入視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異。同樣,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文章,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發(fā)現(xiàn),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可以著眼于某個任務,也可以著眼于某一情節(ji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請同學們積極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節(jié)提出自己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角度。
先確定角度(如:如何面對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的角度、如何和朋友相處的角度、父母應該如何教子的角度、做事應該量力而行的角度、鼓勵人的`角度等等),然后探究問題,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加以整理、補充,如:
(1)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喜歡文中哪個人物?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2)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么不這樣做?
。3)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
學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三、體驗反思:
1、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2、讀下面一段文字,你有何感受?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心理學家做過一次實驗:將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攻擊。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后,它不再進攻。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xù)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3、學生稍做準備,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对谏降哪沁叀泛汀蹲咭徊剑僮咭
步》這兩篇課文一定帶給了你很多思考。初中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想在這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shù)困難。怎樣面對無數(shù)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四、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么方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五、布置作業(yè):
結合課堂討論內容,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寫一篇讀書筆記,或仿照課文的寫法詳細記述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寫)。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材分析】
本課由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作而成,講述的是“我”童年時遭遇了一次“遇險”的經歷,通過“我”父親的指引,最終“脫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而“我”的脫險經歷正是給予了一個方向,傳達出了人生哲學。
【學情分析及設計】
本課授予對象為初一學生,他們從小學升入中學,這一階段正好是他們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度,學生文本注意力也在逐漸增強與集中,但其朗讀能力相對較弱,對文本的思想感情的感知力逐漸趨于完善,因而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幫助他們通過文本領悟生活哲理。并在本單元的前言中指出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且能讀出語氣。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本性較為好動,在表演方面有一定的彰顯能力,所以希望通過情境法來幫助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朗讀及聽錄音,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且能讀出語氣。
2、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可以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晰,詳略得當。
3、通過情境法和人物分析且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表達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情境法,實現(xiàn)角色轉換,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思想。
2、能正確熟練地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多角度理解故事中的生活及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并掌握字詞,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并大致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在學習本課之前,將為學生播放一個flash動畫視頻《腳印》,該動畫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在沙灘上行走,沙灘上卻只出現(xiàn)一行的腳印,寓意是在兒子碰到困難,父親背著他去解決。觀看完這個動畫之后,學生各抒己見,分享他們的體會。然后提出“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都遇到了什么令你深刻的困難,現(xiàn)在解決了嗎?如若解決了,那時是怎么解決的?”這個問題將讓學生默想10秒鐘,接著引出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
2、學習字詞
、僦笇W生快速閱讀,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赑PT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并填空
3、整體感知課文,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傧炔シ配浺簦赫垖W生們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b.“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c.“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d.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②a問題由學生齊聲回答,bcd問題請學生自主舉手回答。老師并將學生的回答總結寫于黑板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4、朗讀課文
①先請男女學生分別齊聲朗讀第1—6段與第7—13段,幫助學生梳理清晰這部分的人物語言,并校正學生的朗讀錯誤,如讀音、停頓、語氣等。
②請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四人一小組中選擇三組學生進行課文第14—2段的情境演繹,分配好角色:父親、“我”、旁白,要求加以自我的理解進行語言演繹,并請其他學生對這三組的學生進行點評,要求從人物語言的語氣處理、旁白的斷句安排等三方面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做總結,帶領學生進行朗讀。
、弁ㄆM行朗讀。
5、復述課文
①在理清課文內容與了解句子語言魅力的基礎上復述課文。
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
a.重點細節(jié),尤其是脫險部分,盡量能用文章原句。
b.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诮o予學生5分鐘的自由復述時間,然后請兩位學生進行復述,其他同學聽后對其評析復述情節(jié)。
6、大致理解課文主旨
①討論:讀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W生自由發(fā)揮,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真實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埤R讀最后一段。
7、布置作業(yè)
、賹懮
、诶首x課文并復述
、郾痴b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且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生活哲理。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ㄒ唬⿲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大家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困難多么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jié)進一步領會課文,多角度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第14—22段,記住在朗讀時應注意些什么,用上上節(jié)課我們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第14—22段。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
教師:好,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閉上自己的眼睛,聽著老師的聲音,讓自己融入老師所說的情節(jié)中,去感受那時的你所發(fā)生的一切。
。▽W生閉上眼睛,播放符合情境的純音樂)
教師:現(xiàn)在的你被小伙伴們勸說上了懸崖,但是因為你的身子比較弱,經常生病,且又很是害怕自己處于高處,不敢再向上爬了,結果被困在了懸崖的石架上。這時,媽媽的聲音出現(xiàn)在了你的耳邊,帶著責備與關切的言語“不要做冒險活動,不要和小伙伴去危險的地方,不是和你說了嗎?”這時,“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shù)穆犯y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聛戆,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边@時,你抽泣著“我下不去!”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音樂停止)
好,現(xiàn)請同學們睜開你的眼睛,來說說看,剛才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在還沒有等到杰利和父親來時。
學生1:(很害怕,很孤單……)
學生2:(恐懼,疲乏了……)
教師:好的,大家的真實感受的確表述的很是貼切,那么,現(xiàn)在我們從文中來找找看,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恐懼,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疲乏無力呢?
學生:(“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薄澳荷n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保
教師:同學們找的非常到位,主人公的心情被表現(xiàn)的`突出的正是這些寫景的語句,那么你們知道這些寫景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學生:烘托作用,渲染那種氛圍,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心情。
教師:好極了,那現(xiàn)在我們知道杰利和父親都趕到了,聽到父親說“下來吧”,你那時又是什么心情呢?你會怎么想呢,當你在石架上時?
學生:(很想下來,但是下不來,沒有信心……)
教師:回答的很棒,沒錯,那時的你聽到父親的話,是心里有溫暖又興奮,但是卻因為害怕不敢輕易下來,沒有自信。好,那現(xiàn)在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播放音樂)
這時,父親面對你帶著哭腔的回答“聽我說吧,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你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翱匆娏。”你說。“好,”他對我說,“現(xiàn)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這似乎能辦得到。你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你頓時有了信心!昂芎茫备赣H叫道,“現(xiàn)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你又照著做了。你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你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
(音樂停止)
好,現(xiàn)在同們請張開眼睛吧,現(xiàn)在的你們已經脫險了,能告訴我,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學生:(激動,開心…)
教師:那么,你們的心情有沒有在這次的脫險過程中,發(fā)生一些變化呢?
學生:(先是不自信,后來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
教師:那么這一次的脫險應該是得益于誰呢?
學生:父親
教師:沒錯,父親在“我的”脫險經歷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的原先不自信,到最后投入父親的懷抱,全是因為父親在旁的鼓勵與指點。來和我們分享下吧!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教師:的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總存在于這樣的一位或多位的牽引者,或是你的爸爸,你的媽媽,或是其他人,他們在我們無助煩惱的時候,給我們指點照亮腳下的路,給我們不斷地鼓勵與安慰。那么,我們應該對他們懷有什么心呢?
學生:(感恩的心……)
教師:好的,現(xiàn)我們來看看,文中的父親是怎么牽引“我”克服困難的呢?
學生:父親讓我只想著,我是在走一小步,走好每一小步,“我”便爬下了懸崖。
教師:沒錯,父親教我的法寶,便是不要想太遠的距離,走好眼下的一小步。那么,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找找“一小步”這三個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出現(xiàn)在哪里,把它們讀出來,好嗎?
學生:三次,在第18段、22段、23段……
教師:那么,這三處出現(xiàn)的帶有“一小步”三個字的句子讓你收獲到了什么呢?請同學來談談你的收獲。
學生1:(我們做任何事,克服困難時,應著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不要想太過于后面未知的事。)
學生2:(從一小步開始,做好每一個一小步,就可以收獲成功。)
學生3:(在人生路上,不管面對什么樣的艱難險阻,要慌得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積累于眾多的一小步,終會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獲得勝利。)
教師:同學們說得不錯,“我”之所以脫險,全在于從“一小步”開始,然后積累于眾多的一小步,通過將那段路程分解為眾多的一小步,來解決最終爬下了石架。
但是呢,老師這里有個小疑問,“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你們能幫我解答下嗎?
學生:(因為那時“我”才八歲,幾米高的石架對于“我”來說,是個巨大的障礙,戰(zhàn)勝了它便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教師:你的理由是因為那時“我”很幼小,對嗎?那其他同學怎么理解嗎?
學生:(我認為是“我”突破了心理障礙,心理上的害怕,所以是巨大的成就……)
教師:是啊,你認為是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戰(zhàn)勝了脆弱的自我,那么大家認為誰的解釋更貼合作者的意見呢?沒錯,正是因為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戰(zhàn)勝了膽小怯懦的“我”,所以心中滿是成就感。當作者爬下石架投入父親的懷抱啊,先是啜泣了一會兒,這也說明“我”的激動與后怕的心情的,還有委屈的心情,畢竟那時的“我”才八歲,所以XX同學的回答也不無道理。(指學生1)
教師:好,現(xiàn)在,我們來梳理下文章中的人物,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有哪些?
學生:“我”、父親、杰利、嘲笑“我”的人……
教師: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四人一小組來討論下,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說出你的原因。過后,我們一起來交流彼此的看法。
。▽W生四人一小組討論中)
(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做出回應,在面對“杰利”人物,教師應引導學生雙方面看待,指出杰利做得好的地方與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以此來思考交友與做他人朋友的方面應如何處理?)
教師:大家討論很激烈,對于文中的人物形象上,老師再次做下補充,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石架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的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同學們將這樣一個問題帶入討論,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ㄓ懻摻Y束)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ń處煂τ谕瑢W的回答以及結合文中的人物主要特點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教師小結
一個人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相信自己,多給自己鼓勵,同時還要多多感恩你身邊幫助你的人或是在你身邊安慰你鼓勵你的那位牽引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我爬山、下山的心理變化歷程。
2、培養(yǎng)學生“換位”的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樹立學生面隊困難的勇氣,學會對待困難,化整為零,著眼于目前的困難,踏踏實實的生活。
教學重點:
整體、準確地把握我爬山、下山的心理變化歷程。
教學難點:
樹立學生勇于挑戰(zhàn)困難,腳踏實地的學習和生活。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解決文章的生字的讀音、解釋。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與探究法、質疑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學習過程設計:
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意圖和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故事導入
二: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
三:課文的深化、遷移、擴充。
四;說說
五:作業(yè)
講解大象等高大動物一生都只能站著,他們生病的時候是靠別的大象夾住的。
還靠自己的忍耐和斗志。
1、糾正讀音。
2、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歸納: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熒餐瓿桑
57年前,費城的一個七月,因為天氣悶熱,玩膩了,我與伙伴爬懸崖,我被困在懸崖中,最后在父親的指引下,順利走下懸崖的故事。
3、問題:我遇到了什么困難?在我是一種困難,在別人的眼里是不是困難?為什么?
老師幫助挖掘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憂郁、恐懼、恐慌、絕望
板書:(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原因造就)
板書:
走一步:信心頓增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走下懸崖:產生巨大的成就感。
4、作者克服困難的秘訣是什么?
5、再理解課文的標題。
化整為零的方法,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
6、運用第10頁的詞語,寫一則自己遇到困難的故事。思考:大象戰(zhàn)勝這一身體局限除了靠集體,還靠什么?
1、朗讀課文
2、回答或描述,可以用書上的原話進行描述。
學生根據(jù)記敘文的六要素概括文意。
3、朗讀課文導語部分。
4、讀課文的1—7段。
回答:不是困難,因為我身體有病,不敢冒險。
5、請找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
憂郁、心驚肉跳、哀求、哭泣、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死的。
6、我是怎樣克服這個困難的?讀18—22段
7、討論:克服困難的秘訣。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8、你從這文中學到了什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行文結構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引導學生去正視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流程:
。ㄒ唬⿲耄
板書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請學生試著理解這兩句名言的含義,并說說它們的共同之處。
老師小結:獲取成功需要著眼于眼前的每一步。古人尚且有這種認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有這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氣呢?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
。ǘ╅喿x: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行文結構。
提出要求:聽字音是否準確;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鞔_: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2.瀏覽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復述課文,提出明確要求:
、俳淮宄适掳l(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起因、經過、結果);③盡量用自己的話。
3.分析語言,形成理解。
跳讀課文,文中共有幾個人物?他們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軟弱、堅強 父親---沉穩(wěn)、教導有方 杰利---有同情心
內德等四名男孩兒---不顧友情、嘲笑別人、品質低劣
。ù颂帪楸菊n重點,注意引導學生,幫助其提高品析語言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認識了文中的不同人物,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生經歷 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人生經歷復述要求:
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
、诎盐瘴恼碌墓适虑楣(jié);
、郾M量用自己的話。
人生哲理 善待每一步
教學反思:
因為是用本班學生講課,雖然他們剛入學不久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學設置比較流暢。
教學目標的設定針對七年級學生,主要考慮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重在復述課文內容,至于主題把握盡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不做過多要求。
在教學進程中,同學們在討論人物印象時出現(xiàn)了分歧,主要出現(xiàn)在對“我”
這個任務形象的把握上。有的同學說“我”自不量力,明知自己身體不好還去爬懸崖;有的同學說“我”逞能、不聽大人勸告;有的同學說“我”過于軟弱,別人都能過去就他過不去;有的同學說“我”很堅強,自己在父親的指導下克服了困難---
同學們回答問題很有激情,而且有理有據(jù),能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這一點很好,是難得的教學契機,就在于老師怎樣把握,我認識到了學生過于關注了只言片語而忽略了整體的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把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特有的好奇心、天真,引導他們關注文章中背景的介紹---我從小體弱多病,解決了問題。但在過后的反思中,我覺得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對于中心的認識,文章主要講了“我”的經歷,在此次經歷中我認識到困難的克服方法,這證明了我是堅強的、是善于反思的。
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中我還應注意把握關鍵問題的處理。
此外,我發(fā)現(xiàn)把課備充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老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病l理清楚地復述故事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3、激勵學生樹立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條理清楚地復述故事。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課前準備】
學生:
。、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交流。
教師:
。、備課時,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借助幻燈片、小卡片等輔助工具。
【設計思路】
課文敘事性較強,足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時,可以從事與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從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內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別是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這一句,喻意更值得體味。教學時應致力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課文,從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參考導語設計:
。、故事導入: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
。ù笃聊伙@示實驗內容,老師講述)
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簇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第二次更猛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后,它不再攻擊。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xù)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慨?能簡要談談嗎?
。▽W生各抒己見)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許你能從中有更多人生的啟示。
。病毓蕦耄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談話式導入:
談談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并說說為什么印象最深刻?
老師講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ㄏ戎v述后總結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幻燈顯示多一份經歷,多一份明智。生暢談看法。師明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總結經驗。
二、過渡
我們的經歷畢竟有限,還可通過聽別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板書課題、作者。
三、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薄⒆杂衫首x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要求:看清讀準、邊讀邊思、圈點勾畫、記住內容。注音:訓誡(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聳立(sǒng)啜泣(chuò)著眼(zhuó)頭暈目眩(xuàn)迂回(yū)納罕(nàhǎn)小心翼翼(yì)解釋:訓誡嶙峋納罕小心翼翼啜泣
2、復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復述要求:
。、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突出重點,尤其是脫險部分。
。、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條理清晰,能正確表達感情。
〖參考答案
身體瘦弱、膽小怯弱的我,在父親的幫助下終于戰(zhàn)勝困難,擺脫困境的經歷和收獲。
。、課堂交流:
組織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四、研讀與賞析
。薄⒂懈星榈乩首x16~23節(jié)。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痢⒆x音準確,語速適中,停頓合理,語調抑揚。
。隆盐蘸萌宋锏男膽B(tài)和情態(tài),語氣恰當,感情真摯。
。病⒋笃聊怀鍪締栴}組:
。薄⒄页鑫遗老聭已碌木唧w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致生動,有什么目的?
3、父親對我的指點,哪一處讓你感觸最深?對你有什么啟示?
。、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學生朗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教師點撥。學生在體會動作、心理描寫時,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總結。
附投影片:
爬下懸崖動作心理哭信心全無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著做信心大增移動、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讀最后一段,體會文章的主旨。
五、體驗與反思(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薄①|疑交流: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問題,師生間可互相質疑,討論交流。
大屏幕展示思考題:
1、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
。、如何評價杰利及其他四個孩子?
。病⑼卣寡由欤
、偶偃缥业母赣H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怎么辦?
⑵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亲x了這篇文章,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何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實現(xiàn)理想?
六、拓展練習
多角度閱讀《信念的力量》:
魯西南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叫姜村,這個小村子因為這些年幾乎每一年都要有幾個人考上大學、碩士甚至博士而聞名遐邇。方圓幾十里以內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學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學校,每一個年級一個班。以前的時候,一個班只有十幾個孩子,F(xiàn)在不同了,方圓十幾個村,只要與村里有親戚的,都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這里來,人們說,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進大學了。
在驚嘆姜村奇跡的同時,人們也都在問,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訣嗎?還是別的什么?
假如你去問姜村的人,他們不會告訴你什么,因為他們對于秘密似乎也一無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學調來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聽人說這個教師是一位大學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貶到了這個偏遠的小村子。這個老師教了不長時間以后,就有一個傳說在村里流傳。這個老師能掐會算,他能預測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說,老師說了,我將來能成數(shù)學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音樂家;有的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錢學森那樣的人,等等。
不久,家長們又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與以前不大一樣了,他們變得懂事而好學,好像他們真的是數(shù)學家、作家、音樂家的材料了。老師說會成為數(shù)學家的孩子,對數(shù)學的學習更加刻苦,老師說會成為作家的孩子,語文成績更加出類拔萃。孩子們不再貪玩,不用像以前那樣嚴加管教,孩子也都變得十分自覺。因為他們都被灌輸了這樣的信念:他們將來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惡習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長們都納悶,也將信將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師道破了天機?
就這樣過去了幾年,奇跡發(fā)生了。這些孩子到了參加高考的時候,大部分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這個老師在姜村人的眼里變得神乎其神,他們讓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測自己的命運?墒沁@個老師卻說,他只會給學生預測,不會其他的。
這個教師年齡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預測的方法教給了接任的老師,接任的老師還在給一級一級的孩子預測著,而且,他們堅守著老教師的囑托:不把這個秘密告訴給村里的人們。
我的幾個好朋友就是從姜村走出來的,他們說,他們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刻起,對于這個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們這些人又都自覺地堅守起了這個秘密。
聽說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被這位可敬的老師感動著。人世間還有什么力量能超過信念的力量呢?他通過中國最傳統(tǒng)的方式,在這些幼小孩子的心靈里栽種了信念。
七、閱讀指導
。、從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種成功的教育理念。
2、從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適宜的教子方略。
。、從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導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
八、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7~22段,背誦最后一段。
2、美詞妙語積累。
。、練筆:請把你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困難的經驗教訓用100~300字寫下來。
【教學反思】
有一些學生不能理解有些書面用語的含義,如納罕、訓誡等,我通過讓他們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等方法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明白了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字詞教學仍然是一個重點。
本節(jié)課中,我初步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好處。而且本課設計的多角度閱讀。學生的潛力很大,真正感受到了教學相長。在多角度閱讀中,學生創(chuàng)見性地從母親的角度來談自己的看法,在備課中我就忽視了,借機順勢讓學生想象如果是母親來救我,那會是如何的情形?學生結合母親的教育方式繪聲繪色的談了母親的歇斯底里的表現(xiàn),并預測到母親的這種教育會讓我一輩子沒出息。繼而與父親的教育方式作比,體驗到嚴厲的父愛背后深深的期盼和深沉的明智。甚至有些學生結合自己家的教育來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預料不到,但在課堂上掀起了小高潮。我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課堂不再一成不變,僵死固定,而是靈動多變,較難把握。老師只有精心全方位備課尤其是備學生的可能,才能游刃有余。
設計課后小練筆的目的是誘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表達切身的感受,讓學生明白語文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口語表達與寫作思維緊密聯(lián)系,自覺地在頭腦中樹立大語文的概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
2,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樹”的藝術形象,體味詩歌的內涵。
【相關資料】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學習字詞。
注音:訓誡(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聳立(sng)啜泣(chuò)著眼(zhuó)
頭暈目眩(xuàn)迂回(yū)納罕(nà)(hǎn)小心翼翼(yì)悶熱(mēn)屢次(lǚ)
【主題詳解】
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在遇到巨大的困難時,既要冷靜;又要化整為零,循序漸進,把危險和困難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著眼點放在構成大目標的一個個小目標上,一步步地戰(zhàn)勝困難,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使我們感受到了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
【自主學習】
。1)把經歷的事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幾個部分在課文中標出記號。
(1)(一)、起因別出花樣去爬懸崖
。ǘ、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概括這件事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本文記敘了……的事,說明了……的道理。)
。2)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懸崖,在懸崖上下不下來,最后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并且得到了珍貴的人生啟示。
(3)記敘的順序是什么?(3)(順敘)
【合作探究】
。1)本文內容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可能有哪些內容不寫?(練習一)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好友杰利回家領父親來的過程則略去不寫。以后則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文章寫的是一次攀爬懸崖的過程,寄寓的是怎樣去對待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道理。可見,凡是能充分表現(xiàn)中心材料詳寫。
。2)朗讀在巖石上的部分,劃出有關心理描寫的句子。(第八頁)
將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毫無信心:害怕會摔死—啼哭
萌發(fā)信心:似乎能辦到——移、探
信心大增:是能辦到的——啜泣
。3)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用文章中的話概括我是怎樣脫險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4)時隔57年后,一位65歲的老人,僅僅是為了寫在懸崖上這么一次經歷嗎?如果不是,又是因為什么?
明確: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1.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面對困難,不畏懼害怕,要冷靜分析,循序漸進,克服困難。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xiàn)遠大理想,要從小事做起,小進步會積累成大成功。
“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齊讀第四部分。
。5)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6)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7)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大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8)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明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9)我們從中悟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當堂訓練】
一、基礎部分
1.下邊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啜泣(chuò)一堵墻(dǔ)峭壁(qiào)聳立(sǒnɡ)
B.崩土(bēnɡ)蓬亂(pénɡ)顫抖(zhàn)嶙峋(xún)
C.凝視(nínɡ)嘲笑(cháo)頭暈(yūn)目眩(xuàn)
D.陡峭(dǒu)動彈(tɑn)摔死(shuāi)翼翼(yì)
2.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A.懸崖:高而陡的山崖訓誡:告誡,教導
B.嶙峋:形容人瘦削灌木:灌溉樹木
C.目眩:眼睛昏花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納罕:驚奇,詫異小心翼翼:謹慎小心
3.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A.莫頓亨特是美國作家。
B.“我”在伙伴的慫恿下爬懸崖。
C.伙伴們勇敢地一個接一個地爬了上去。
D.我終于爬了上去并跟他們一塊艱難地下來了。
4.用課文中詞語填空。
那座懸崖就________在空地的另一邊。它是________垂直的________,壁面有許多凸出來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灌木。
閱讀下文,完成5~10題。?
、傥覐氖芟蛳峦,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shù)穆犯y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納罕、納悶)那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
、跁r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_______(恐懼、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勰荷n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跋聛戆桑⒆,”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④“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
⑤“好,”他對我說,“現(xiàn)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捱@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
、呶矣终罩隽。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蔽蚁。?
⑧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嵛以鴮掖伟l(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5.將①②段空缺處填上合適的詞。
6.第③段畫線處運用了_______描寫。
7.第④段中畫線句與下文哪句照應?
8.寫出在父親的指導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9.第⑨段中你認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請寫出來。
10.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你將怎么辦?請講給你的同桌好嗎?
參考答案:
一、1.B2.B3.D?
4.聳立一堵峭壁巖石崩土蓬亂?
5.略6.景物?
7.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8.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9.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10.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較強,在不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經歷,學生也經常會遇到。教學中應抓住復述故事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再創(chuàng)新情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生活哲理。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復述的方法,能再創(chuàng)新的故事情節(jié)。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重點語句含義。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yǎng)再創(chuàng)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學情分析:本文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文章,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充滿期待。富有好奇心,第一課又是指導學生如何戰(zhàn)勝困難最好的教材。因此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zhàn)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著眼于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課的關鍵所在。
課前準備:
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
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鋼琴曲《水邊的阿蒂蓮娜》)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條惡狗突然追來;你正興高采烈地爬山,一塊石頭突然落了下來﹍﹍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什么樣的考驗?你當時是怎樣解決困難的?(同學發(fā)言)同學們,生活中的`突發(fā)考驗隨時都有,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它,相信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先生是怎樣面對那突如其來的考驗的。
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名言警句、成語格言、精彩片段。
檢查聽讀情況:
(1)本文作者,國家,選自
《》
(2)注音(帶下劃線者):
嶙()峋()頭暈目眩()啜()泣小心翼翼()
(3)解釋:我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訓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
小心翼翼: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及思路。教師提出以下問
題:
本文講了什么故事,你受那些啟發(fā)?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要求學生劃出記敘的六要素。
(師板書并講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2)生交流六要素:
(師明確: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人物:我,小伙伴們起因:玩其它游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經過:我爬上后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啟發(fā),終于戰(zhàn)勝困難。
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結合六要素再看課文,復述故事(生復述)
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①、“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蔽艺f。
、邸⒏赣H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8
知識目標:理清全文思路,通過復述情節(ji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標: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復述情節(jié),整體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探究、感悟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通過復述情節(ji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在山的那邊》,我們懂得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學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撓的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我們懂得該怎樣面對和實現(xiàn)理想,那么當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困難險阻又該如何去面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學習一篇新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讀全文
要求:(1)讀全文包括課題、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鐘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鐘讀完。
。3)思考: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座城市,什么時間爬懸崖的,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處有多高?
學生默讀后,能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標出生字詞,,交流生字詞
悶熱 彈子 訓誡 聳立 峭壁 顫抖 瘦骨嶙峋 迂回 凝視 啜泣 納罕
恐懼 安慰 頭暈目眩 經歷 屢次 抵達 暮色蒼茫 小心翼翼 灰心喪氣
三、再次默讀,整體把握課文
1、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準備復述。
2、 復述方法指導:
A、抓住故事里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數(shù)字等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語。
C、復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對文章主體的一個提煉加工過程。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新的感悟和思考,獲得生活的啟示。
3、學生復述(3—4人),自評復述得失。
4、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指明學生默讀的速度和復述過程中的不足之出,明確復述方法,然后再讓學生有的放矢地糾正自己第一次復述的不當之處進行二次復述。
5、學生根據(jù)復述的得失,將經驗和復述方法記下來。
四、布置作業(yè):20個詞語,每個5遍。
第2課時:重點是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探究、感悟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思考:
1、學生朗讀,提要求。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無漏字漏字,注意語速、語調。
3、思考:
作者遇到了困難,從哪些地方可看出?
歸納:從小多病,不能活潑勇敢 顫抖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這算困難嗎,從哪兒可看出?
歸納:懸崖不高 伙伴們輕松爬上去了 “我”后來很容易地下來了
怎么很容易地下來的呢,心理有什么變化?
歸納: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只有幾米高,為什么有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二、從中你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學生討論,明確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三、合作探究
1、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體會出這樣的生活哲理的?
。ㄒ龑W生在課文中尋找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來體會文章的.蘊涵)
學生小組討論發(fā)言,對于理解有難度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追問為什么?
A、 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標題的含義是什么?
B、 18小節(jié)的“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而要“一步一步”?
C、23小節(jié)的“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2、你覺得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兒?或你是如何看待故事里的各個人物的?(多角度閱讀評價)
教會學生多角度閱讀的方法,以提高閱讀質量。
確立角度的方法:著眼于課文中的某個人物,或者著眼于課文中的某一情節(jié)
舉例:評價杰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
伙伴們的做法有不當?shù)膯幔?/p>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引導歸納
四、質疑與交流:
1、課文還有什么問題,你覺得可以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探討的?
2、你受到什么啟發(fā)?該如何面對困難?
同學暢所欲言。
五、教師小結
六、延伸與拓展:讀汪國真詩句
七、布置作業(y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么經驗教訓?細心留意身邊的事,感悟生活,寫一篇短文。(學生在課內時間充分的情況下自由漫談,課后寫在作業(yè)本上)
八、板書設計: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九、教學反思:多角度閱讀方法較好,課上加強滲透和指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掌握灌、峭、嘲、納、翼、遙、攀等7個字。
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論理及其詳略安排。
教學難點:記敘文中如何以實寓虛,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我”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堅毅精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積累,開拓視野
師出示名言,生齊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詩歌《在山的那邊》,讓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教師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從這一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xiàn)在哪個段落上?
五、研讀課文,培養(yǎng)能力
1、生默讀講述“脫險”經歷這一部分,準備復述。
2、師引導學生如何復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復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C、盡量用自己的話。
3、復述課文,師生點評。
4、師找出一些語句:“嗨,慢著”;“我沒法──”;“再見!”;“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不用客氣!保弧拔蚁虏蝗!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看見了。”然后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出示朗讀要求:
A、用普通話,做到字正腔圓;
B、明曉詞語和詞組,做到停頓恰當;
C、揣摩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5、生朗讀;師點評。
六、延伸拓展,開發(fā)思維
1、師提問: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但作者卻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試用文中的話表明這一哲理。
2、怎樣理解這一哲理?
師點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以爬山為例,將爬上山頂?shù)拇竽繕嘶癁榕郎酵局幸粋個小目標;以學習為例,樹立短期目標,進而連綴成為長遠目標……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生分組討論2、3問。
七、課后小結,提出希望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脫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0
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時2執(zhí)教時間
教學目標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重難點1、復述故事情節(jié)。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教學方法朗讀、復述;自主、合作、探究
板書設計板書:
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走 一(。┎
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保
再 走 一 步
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成 功 下 崖
巨大成就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由一個小故事引入:(本文前傳)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2、回答問題:
上尉接到任務時,覺得任務怎么樣?
上尉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成功地完成任務的?
概括一下他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上尉說成為孤膽英雄是受什么啟發(fā)?
。场⒄、解詞。
。ǘ┱w感知課文。
。、聽讀課文,了解大意
。、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內容(提出要求)
。ㄌ崾緩褪鲆c: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
。ㄈ┭凶x和賞析
1、根據(jù)復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體如下:
。ㄒ唬⑵鹨颍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ǘ⒔涍^(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ㄋ模、啟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2、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ㄋ模、作業(yè):
。、抄寫字詞
2、“學探診”第二課1—10題
3、讀課文,思考本課與《在山的那邊》在主旨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ㄒ唬z查字詞(聽、寫訓練)
。ǘ、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
2、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合作探究:(出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教師點評。)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保
繼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保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3﹚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4﹚“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明確: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5﹚、“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fā)現(xiàn)……”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ㄈ┬〗Y: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ㄋ模w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考試失敗,面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理時怎樣想的?舉例說明。
(五)多角度思考:
評價杰利——說說當“我”陷入困境,而杰利跟隨其他孩子離開時杰利的心理活動。
假如“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伙伴,你會怎么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薄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
。、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祥略合適。
3、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復述故事情節(jié)。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教學媒體】錄音帶;幻燈片投影字詞、討論問題。
【教學設想】
閱讀本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經驗。學習本文,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通過多角度閱讀、討論探究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入語:
在生活中我們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系,人家卻不理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經歷中尋求啟示吧。
。、運用第10頁中詞語寫一段關于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復述故事情節(jié)。(時、地、人、事。)
。病⒔o學生8分鐘時間速讀課文,然后變換角度復述故事。要求:盡量運用文中形象生動的語言;隨著敘述人的變換,敘述的內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創(chuàng)造。
、艔膬鹊碌慕嵌龋ㄒ詢鹊聻榈谝蝗朔Q)來敘述事情的起因(1~6)
、茝慕芾慕嵌龋ㄒ越芾麨榈谝蝗朔Q)來敘述莫頓爬懸崖陷入困境的經過(7~15)
、菑母赣H的角度(以父親為第一人稱)來敘述莫頓爬下懸崖,擺脫困境的經過(16~22)
三、研讀分析
。、給課文重新擬題,并說明理由。(小組討論,推薦最好的發(fā)言。)
2、討論:為何作者要擬這個題?同學們好還是作者好?
。、文中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難?這些困難是困難嗎?說明理由
。、對他來說是極大的困難,那么他是怎么克服的?
四、體驗反思
。、你學了這篇課后,有什么收獲?
2、你生活中也有克服困難的.經歷,你當時是怎么戰(zhàn)勝的?(用一句話概括)
。场⑺娜艘唤M討論:
、艦槭裁此赣H不上去把他抱下來,而是讓他自已一步一步走下來?現(xiàn)在我們假設一下:假設你是那個父親,你將怎么辦?
、萍偃缒闶墙芾,將怎么辦?
五、拓展延伸
1、閱讀同題詩歌:《走一步,再走一步》,并體會其所蘊含的哲理。
。病㈤喿x課后紅習中汪國真的詩,思考:告訴我們怎樣克服困難?
六、作業(yè)布置
。、搜集并摘錄三至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佳句,在班級交流。
。、進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設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個小伙伴,以《當同伴陷入困境后》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3、抄寫生字詞。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于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我”的脫險經歷帶來的人生啟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掌握詳略得當?shù)膶懽骷记。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知識鏈接:
一、走近作者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yè)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宇宙間》等,是文化界聲望極高的專業(yè)作家。莫頓?亨特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zhàn)時期,他曾駕機執(zhí)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二、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巖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后來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于脫險了。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富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學法指導:
1.標注文章段落序號,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勾畫富有哲理性的語句,并在書本上做好批注。
2.完成練練測測題目:1、2、3題書面完成,4題只需自查記憶。
3.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標識出來,并填寫到后面“我的疑問”處。
預習設計:自主學習
指導: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圈出課文中一些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fā)展﹑結果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記敘的六要素。
時間:七月的一天
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們
起因:玩其它游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
經過:我爬上后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啟發(fā),終于戰(zhàn)勝困難。
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文章脈絡:(一)、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16——2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ㄋ模、啟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2)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五個小朋友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就想去爬懸崖。當“我”爬到懸崖的石架上時,由于害怕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小朋友們卻棄我而去。最后在父親的指點下,“我”擺脫困境,爬下懸崖。這次冒險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3)悟出的生活哲理: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教學過程:
一、合作探究
1.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2.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
3.(1)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暮色開始四合。
(2)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提示:這兩句話是什么描寫?請簡要分析起其作用。
二、展示交流
1.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提示:如何理解“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的含義?
點撥: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而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2.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
提示:“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是指什么經驗?
是指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經驗,使作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3.(1)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暮色開始四合。
(2)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提示:這兩句話是什么描寫?請簡要分析起其作用。
解析指導:本題意在引導同學們認識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鑒賞分析。
這是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懼心理。
三、精講點評
探究點一:文本理解
1.文章開頭為什么突出“悶熱”?
點撥:開頭一段主要寫孩子們?yōu)槭裁聪氲饺ヅ缿已。寫天氣的悶熱,就寫出了孩子們想去爬懸崖的原因,即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p>
2.當“我”被棄于懸崖時,“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怎樣的?請從文中找出描寫作者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的詞句。
點撥:“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顫抖、恐懼
詞語:心驚肉跳,頭暈目眩。
句子:我的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
3.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我”爬下懸崖這一部分內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懸崖的心理變化過程。請注意示范內容,按照這樣的格式概括。
最初
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
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隨后
信心萌發(fā)(這似乎能辦得到。)
最后
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爬下懸崖。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探究點二:綜合探究
1.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含義?
點撥:走完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要認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個小困難克服之后再克服另一個小困難,最終克服大困難。
2.談談你對文中父親這一形象的理解和認識。
點撥:父親是一個善于引導、懂得教育、幫助孩子成長的好父親。父親懂得怎樣訓練孩子,自己只給以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父親要讓孩子認識到,路要自己走,不能總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里接受經驗。課文中的父親看到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他并沒有跑上去救孩子。因為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毫無長進。父親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證明,作者確實獲得了永生難忘的經驗。
3.你如何看待杰利的行為?
點撥:從整個故事來看,杰利是一個真誠、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因為當暮色蒼!拔摇币粋人孤零零地留在石架上時,是杰利不放心“我”,把父親叫來幫我脫險。杰利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嘲笑“我,而是幫助“我”,這說明杰利是一個好孩子。但是杰利看到“我”害怕的樣子,雖然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沒有安慰和幫助“我”,這是杰利做得不好的地方。
4.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解析指導:本題目的設計意圖是要培養(yǎng)同學們患難與共的愛心,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點撥:作為同學和朋友,不會置自己的朋友于危難之中不給予幫助,會和朋友一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5.本文作者莫頓·亨特從一件往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種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請結合本文具體分析。
解析指導:在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感悟,從普通而平凡的故事中悟到生活哲理,你就會收獲一筆筆精神財富。
點撥:小懸崖:不著眼巖石,不想著距離有多遠——走完一小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要害怕困難——一個個小困難克服——取得成功。
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板書設計: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享特
人生經驗
回憶往事——爬崖遇險——父助脫險——感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運用本文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學習表現(xiàn)人物復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本文所說的人生哲理,并能用這種哲理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方法,尤其是表現(xiàn)人物復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碧K軾也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边@告訴我們經典的書籍要反復朗讀,多次的品味后,你才能感悟其中的意蘊。今天我們就對一篇學過的文章進行文本細讀,從另一個視角品析課文,看看你能否有更多的收獲。這節(jié)課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畫圖)
我們先來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的回顧。
二、成果展示快樂分享
1、要點概括:
、倌隳苡煤啙嵉恼Z言概括故事的情節(jié)嗎?
評議討論:一個膽小的男孩攀爬懸崖陷入艱險,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安然脫險。
②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3)、文章的哪一段表明作者這樣的意圖?(23段)
全班齊讀第23段,
(4)、這段中,作者認為戰(zhàn)勝困難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什么?
(提示:抓文本的關鍵詞提煉概括。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可作示范)
參考:第一句:不要畏怯卻步,要冷靜
“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直到我要到的地方為止”:堅持不懈
2、小結主旨: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危險困難,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贏得最終的勝利。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這節(jié)語文課我就給大家設計了幾道關卡,需要大家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神去闖關,大家能闖過去嗎?大家有信心,那我們就比一比,看誰的步子走得最穩(wěn),走得最好,學得最踏實。我們共同朗讀學習目標——(齊讀)
三、明確目標
在閱讀過程中學習、運用本文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及表現(xiàn)人物復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四、探究寫法
首先探究第一個問題。
師:這篇課文的故事和道理都很淺顯,可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卻值得我們仔細揣摩和學習。尤其是為了體現(xiàn)“我”膽小的特點,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表現(xiàn)人物爬懸崖時的“緊張”、“害怕”、 “絕望”的心理,
1、請大家瀏覽課文爬懸崖部分,課文8到15段,勾畫能體現(xiàn)這些心理的語句。(板書心情)(點名回答)
師:緊張”、“害怕”、“絕望”是抽象的詞,我們平日作文的時候也是只能用這樣簡單的詞語去表述我們的心情?墒俏闹凶髡邊s將它表現(xiàn)得具體可感。
2、用了哪些方法來體現(xiàn)人物的這些心理的?下面我們把同學們找到的句子進行一下歸納。
合作總結概括。
參考:A直接描寫心理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
B或運用修辭(夸張),或運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
C借助人物描寫的方法:語言、神態(tài)、動作,通過外在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人物心理。
D自然環(huán)境的側面烘托。
3、走一步
師:沒想到,描寫一種心情有這么多的描寫方法,下面,我們就嘗試著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練筆,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更精彩的語句。
老師給大家一個情境:
每天語文課前都有三分鐘的活動——講成語故事,今天輪到了我,我很緊張。
將“我很緊張”改寫成兩三句話或者一小段話,運用到以上的一種或幾種方法;氐酵队胺椒ā|c名朗讀,學生點評。
(投影展示,師生共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人物一種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可是有時人的心情是隨著外界的觸動而發(fā)生變化,當我們要呈現(xiàn)人物復雜心理的時候又該怎么做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看看膽小的我走過了一段怎樣的心路歷程變得勇敢起來的。
4、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16——22段,勾畫表現(xiàn)“我”心理變化的詞、句,并思考“我”產生變化的原因。
5、看到這個表格,你發(fā)現(xiàn)當我們要描寫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時,應當注意些什么?
參考:A、有人物細致的心理變化過程;B、有變化的支撐點
6、再走一步
師:剛才同學們挑戰(zhàn)了自己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就大膽地邁開我們的'第二步。同學們接著剛才的片段進行續(xù)寫,情景是自己最終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獲得成功的過程。同學們可以先在心中擬出一個類似的表格,再運用先前學到的方法,使心理活動更生動,更細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漂亮的開頭,相信大家的續(xù)寫也一定精彩。
寫完后,小組交流意見,根據(jù)大家的意見修改完善,進行小組推薦。并說說推薦的理由。
五、總結拓展反饋提升
1、小結:我們知道,世界上最難琢磨的就是人心,,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它不是靜止的,而是瞬息萬變的。這就更需要我們用心去捕捉,去體驗,去感悟,希望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能用到今天學到的方法去呈現(xiàn)人物豐富的、有層次的內心世界。
這節(jié)課我欣賞到了同學們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扎扎實實的學習作風,洋洋灑灑的文采,能言善辯的口才,大家不愧是初一年組最優(yōu)秀的班級。和大家共同學習的這節(jié)課我非常開心,祝大家學習進步,期末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2、作業(yè):寫一個體現(xiàn)心理變化的片段。(提示:期盼——失落——喜悅)
要求:要有詳細的變化過程,能綜合運用今天學到的幾種方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薄⒘私獗疚牡慕Y構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過程】
一、課堂積累,開拓視野
師出示名言,生齊讀:
。薄⑶Ю镏,始于足下──老子
2、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么,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教師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薄⒈疚闹饕v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從這一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xiàn)在哪個段落上?
五、研讀課文,培養(yǎng)能力
1、生默讀講述“脫險”經歷這一部分,準備復述。
。、師引導學生如何復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復述要求:
、 交待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 盡量用自己的話。
。场褪稣n文,師生點評。
。、師找出一些語句:
⑴ “嗨,慢著,”
、 “我沒法──”
⑶ “再見!”
⑷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
⑸ “不用客氣!
⑹ “我下不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 “看見了!
然后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出示朗讀要求:
、 用普通話,做到字正腔圓。
、 明曉詞語和詞組,做到停頓恰當。
、 揣摩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怠⑸首x,師點評。
六、延伸拓展,開發(fā)思維
。薄熖釂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但作者卻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試用文中的話表明這一哲理。
2、怎樣理解這一哲理?
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以爬山為例,將爬上山頂?shù)拇竽繕嘶癁榕郎酵局幸粋個不小目標;以學習為例,樹立短期目標,進而連綴成為長遠目標……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生分組討論2、3問。
七、課后小結,提出希望
。、師送學生一首詩:
一步
一步走不完長征路
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
一步登不上高山頂
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
在人生的道路上
請珍重你的每一步。
然后提出希望。
。、布置作業(yè):
按六⑶題寫成書面小文章或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脫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3-1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2-2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4-0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5篇03-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5篇04-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通用5篇)03-2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通用5篇)03-10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開課教學設計0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