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數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大數接觸的不多,我在教學時,先以同學們學習過的萬以內的數為例子,因為他們熟悉,所以很感興趣。分別給出幾種家用電器的價格,讓同學們猜一猜、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樣的讀法和寫法,在應對萬以上的數字,同學們也應該很快掌握,不料,在學完數位順序表后,同學們對著表試讀大數,寫大數卻出現一些問題,如12345678990,學生讀: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這樣不正確的讀法出現,當時我很費解,加上一個單位有那么難嗎?為什么總是忘記了呢,后來我想了很多辦法,分小組,讓同學們自己寫出來一個數,同桌讀出來,再小組上批改,老師在黑板上給出來數字,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出來,大量的做題訓練等等一些方法,通過兩天的訓練,大多數同學可以做到讀數很準確。想了想,也不難明白,小學生學習知識,是一種知識的.建構,對于數的學習,他需要把大數和以前學習的數聯系起來,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和小學生比較。
教師是傳道者,更應該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去思考,他們這一些知識的接收能力和時間,學習到這些,在我后面的教學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道近似數的含義,理解“四舍五入”法,會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并會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在探究求億以內數近似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
3.在認識和應用大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與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求億以內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
2.師:這里有一些數據,比較這些數據有什么不同?(準確數,近似數)
3.師:有些數據前有“約”字,或后面有“多”字,這是什么意思?
4.師: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數,但有時有些數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個20xx年世界杯賽事舉行期間,共有大約150萬人通過航空電子系統在飛機上收看球賽。這時就需要近似數。圖中這些畫橫線的數,哪些是近似數?哪些是準確數?
(二)點明課題
師:怎么求近似數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求億以內數近似數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ㄒ唬┣蠼茢
1.課件出示:
(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題中的“大約”、“萬”)。這說明要省略這兩個數萬位后面的尾數,還要把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師:這兩個數都不是整萬的數。把不是整萬的數寫成整萬數,這個整萬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關系呢?
2.求12756的近似數
。1)師:12756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圖。
①課件出示:
、趲煟涸谶@條數線上,用這個點表示10000,這個點表示20000,這兩個點中間的點表示多少?(15000)
、蹘煟赫埬阍谶@條數線上找一找12756大約在什么位置。(學生上來指)
、軒煟簭臄稻上看,12756接近幾?(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數
(1)師:1389000的近似數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師:我們也來看看圖。
、僬n件出示:
、趲煟赫埬阍谶@條數線上找一找,1389000大約在什么位置。(學生上來指)
、蹘煟簭臄稻上看,1389000接近幾?(139000)
(二)理解“四舍五入”法
1.師:觀察這兩幅圖,想一想,12756為什么約是10000,而1389000約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邊,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邊,更接近1390000)
2.師:大家很會觀察和比較,你們找到了一個標準,就是中間這個數。10000到20000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這一段都是10000,它們的一半是5000(課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變紅,1385000千位上的5變紅),12756只比10000多20xx多(課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變紅),不夠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數它和它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12756接近10000。這里用什么號連接?為什么?改寫的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用什么號連接?
3.師: 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課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變紅),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它和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所以1389000約等于1390000,再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139萬,用“=”連接。
4.找一找,想一想
(1)師:想一想,是“舍”還是“入”,哪一位上的數起了關鍵作用?(千位)
。2)師:我們要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也就是個級上的四位,所以尾數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幾很重要。
。3)師:結合數線圖找一找,1□756的近似數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數就是20000了?
。4)師:不看圖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數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數就是1380000了?
5.小結:
。1)師:求近似數時,什么時候“舍”?什么時候“入”?
。2)師: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試一試: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由于題目沒有要求改變計數單位,所以省略尾數后應改成0。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4頁第3題
2.教材第15頁第4題
3.□里可以填哪些數字?
21□975≈29萬 34□041≈35萬 53□6831≈540萬 2□3572≈20萬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
2.結合現實情境,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3.在結合現實情境認識大數的過程中,體會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教學難點: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揭示課題
。ㄒ唬┳x一讀下面的信息
1.課件出示:
師:請大家看圖,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讀信息。
2.師:這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萬以內的數,對萬以內的數你都知道什么?
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說,如:計數單位、數位、讀寫法、大小比較等。
3.課件出示:
。1)師: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師:把這些數與剛才的數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ǘc明課題
。1)師: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比萬大的數?
。2)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比萬更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億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通過比較兩組信息中的數,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還大的數,而且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1.認識“十萬”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計數單位“萬”,誰能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0?
。2)師:如果再撥一顆珠子,是幾萬?(2萬)再撥下去呢……
(3)師:9萬再加一萬是幾萬?萬位滿十,怎么辦?(萬位滿10,要向前一位進1)這里的一顆珠子表示多少?(十萬)
(4)師:根據剛才撥珠的過程想一想,萬和十萬有什么關系?(10個一萬是十萬)
。5)師:十萬有多大?(課件演示:小正方體由一→十→百→千→萬→十萬的變化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撥數,引導學生思考“萬位滿十怎么辦”,使學生自主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并體會10個一萬是十萬。通過小正方體的累加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十萬的大小,培養(yǎng)數感!
2.認識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
。1)師:十萬比萬大,10個一萬是十萬,那還有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嗎?是什么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兩人合作研究。
(2)學生兩人一組研究。
。3)匯報,學生可以繼續(xù)用計數器數,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終得出: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3.歸納“十進關系”
。1)師:一(個)、十、百、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
。2)師:讀一讀(從10個一是十,到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利用類比遷移規(guī)律,在認識了計數單位“十萬”后,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并把它們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歸納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ǘ┱頂滴豁樞虮,認識數位、數級,體會“位值”的含義
1.認識數位
。1)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計數單位?萬和千萬可以換下位置嗎?為什么?
。2)師: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作數位。
。3)說一說每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是什么。
2.認識數級
。1)讀一讀這些數位(有意識的領著學生四個一停頓),你有什么發(fā)現?
。2)師:我國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分成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個級,那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和千萬位呢?(萬級)億位在哪一級?(億級)
3.體會“位值”的含義
。1)師:北京有19612368人,在這個數中,有兩個6,這兩個6分別表示什么?(左邊的6表示6個十萬,右邊的6表示6個十)
。2)師:都是6,為什么表示的意義卻不同?
(3)師:說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4)師:這個數含有幾個數級?萬級上是幾?表示什么?個級上是幾?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在整理數位順序表的過程中,認識數位、數級,并結合現實情境,體會相同的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做一做第2題
3.完成教材第8頁第1、2題
【設計意圖:做一做第1題,通過數數,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計數規(guī)律,第2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制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教材第8頁的兩道練習,鞏固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的認識!
四、感受一億的大小
1.師:我們感受了十萬的大小,那一億到底有多大?
2.畫點體驗:
。1)如果給你1分鐘的時間,猜猜你能畫幾個點?
(2)計時體驗
。3)說說你畫了幾個點?
。4)估一估,算一算:畫一億個點需要多長時間?
【設計意圖:與十萬相比,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學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讓學生在1分鐘的時間內畫點,并估算畫一億個點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感受一億的大小。】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數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和十進位值制的價值。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一)導入
1.師:我們身邊有很多數,找一找。(人數、男生數、女生數、年齡、身高、體重等)
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可是數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ǘ┝私夤糯嫈捣椒
1.師:你知道遠古時代的人是以什么為生嗎?(打獵)對,他們以打獵為生,每次捕到獵物或撈到魚需要知道捕獲的數量,他們也需要數數,記錄數的多少,但和那時的方法和現在不同,你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方法嗎?(擺石子、刻痕、結繩計數)
2.課件出示:圖片
師: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在木頭上刻道來計捕魚的條數的道理也是一樣?痰烙嫈岛徒Y繩計數也是如此。
3.課件出示:
師:這是我國挖掘出來的“甲骨文”上的“數”字,這個字就源于結繩記事。
4.師:大家想,隨著人們捕獵技術的進步,捕獵工具的發(fā)展,打到的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相應的計數時,擺的石子就會越來越多,還是很不方便。怎么辦?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數的產生,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體會古代計數方法的不便,產生對數字的需求!
。ㄈ┓栍洈
1.師: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出現了數詞。以后又隨著文字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
2.通過介紹古埃及人記數符號,揭示計數法就是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體會沒有位值帶來的不便。
。1)課件出示:
師:這是古埃及人設計的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
師:看看這個數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師:要想知道這個數表示多少,就必須看清有什么計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4)師:你能用古埃及的計數方法表示出太陽的直徑1389000千米嗎?試一試。
。5)課件出示:
。6)師:通過自己的嘗試,你有什么感覺?(麻煩)
。7)師:請你想一想,這種計數方法為什么會這么麻煩?(每個計數單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數時,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就要畫幾次)
3.介紹阿拉伯數字
。1)課件出示:
。2)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fā)明的?
公元八世紀前后,印度發(fā)明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后來就叫“阿拉伯數字”。
【設計意圖:在用古埃及記數符號表示太陽直徑的過程中,體會沒有位置制時記數的麻煩。通過介紹其他各國的記數符號,體會同意數字的必要性。】
二、認識自然數及新的計數單位等,整理數位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ㄒ唬┱J識自然數
1.師:用這10個數字能表示多少數?
2.師: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3.看教材第17頁
4.師:通過看書,你還了解到了自然數的哪些知識。
(二)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體會位值制的價值。
1.師:為什么僅僅這10個數字就能表示出許許多多的數呢?比如:999,都是9,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9在不同的數位)
2.師:對,因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邊表示9個一,在中間表示9個十,在左邊9個百。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這樣不用發(fā)明那么多的符號了,記數也不用那么麻煩了。(課件演示)
3.師:如果再加1個石子,右邊的9就達到10個,就可以放到中間,中間又夠10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樣再夠10組,就要再往左進一位。(課件演示)
4.師:這就是人類的進步,能用位置來區(qū)分計數單位的不同,它使記數變得簡單。
【設計意圖:以“999”為例,認識位值制,感受它給計數帶來的便利。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即“滿十進一”。】
(三)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級,整理數位順序表
1.師:這里的位置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數位”,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
2.師:你還能繼續(xù)說出新的計數單位嗎?它們所在的數位又叫什么呢?還有更高的嗎?
3.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
4.師:我國習慣從個位起,每四位一級,分別是哪幾個數級?
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類推遷移規(guī)律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及數級,掌握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三、知識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1題。
2.教材第22頁第2題。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5
1 數與代數
第1課時 大數的認識
上課解決方案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迅速地讀寫大數,為以后更好地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1.關注知識結構的梳理。
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回憶知識并進行復習,把已學的、分散的知識縱橫聯系,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整個數的認識過程中,十進制計數法貫穿于計數、讀數、寫數、數的大小比較之中。
2.關注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中,針對所復習的知識點,設計相應的練習題,使學生由理論聯系實際,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了解社會的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信息,而且還蘊涵著熱愛科學,低碳環(huán)保等教育意義。讓教學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大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
(板書課題:大數的認識)
2.打開教材看第一單元,看看這一單元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看書,小組合作進行歸納。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復習數位順序表。
(1)讓學生回憶一下億以內數的數位,并指名回答。
(2)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問:你們還記得如何分級嗎?
(3)個級表示什么?萬級表示什么?億級表示什么?
(4)你們還記得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
(5)自然數的認識。
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師: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
學生看書,小組合作進行歸納,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通過復習數位順序表等有關知識,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數的基本概念。
2.復習大數的讀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1題。
(2)回顧大數的讀法。(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往下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數的讀法去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或“萬”字。
(3)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2頁1題。
3.復習大數的寫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2題。
(2)請學生說一說大數應該怎樣寫。(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后寫個級,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占位)
(3)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2頁2題。
4.復習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3題(1)、(2)。
(2)復習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把萬位、億位后面的4個0或8個0省略掉,再在后面添上“萬”字或“億”字)
(3)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2頁3題(1)、(2)。
5.復習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一般方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時,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等于5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
6.復習比較大數大小的方法。(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時,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時,要從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依次往下比,直至比出大小為止)
設計意圖:掌握讀數、寫數、改寫、求近似數及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讀出下面各數。
946200000 4000400040
800200003 20305000000
2.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億零七百六十八
三千零三萬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萬四千零二十
四百五十億六千零八萬七千零三十
3.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2509200○2509000 350020○530020
1650010○16500100 6309607○670630
4.用2,4,5,7和5個0按要求寫出九位數。(每個數字只能使用一次)
(1)最大的數。
(2)最小的數。
(3)一個0都不讀的數。
(4)只讀出一個0的數。
(5)要讀出兩個0的數。
(6)約等于3億的數。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布置作業(yè)
教材112頁3題(3)。
板書設計
大數的認識
讀數:要先分級,讀萬級、億級時不要漏讀“萬”字或“億”字。
寫數:從高位到低位,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用“0”占位。
求近似數:“四舍五入”法。
比大小:位數不同 位數相同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
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尾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
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
教學難點:改寫和省略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土暸f知
1.課件出示:把下面畫橫線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7910000千米。
。2)太陽中心的溫度是10000000攝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觀眾在現場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長40075700米。
2.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級,再去掉5791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5791萬。
。2)先分級,再去掉1000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1000萬。
。3)先分級,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數舍去,寫上萬字,約是15萬。
(4)先分級,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夠5,向萬位后面進1,舍去尾數,寫上萬字,約是4008萬。
3.師:怎樣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師:怎樣把不是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這種方法叫什么?
。ǘ⿲胄抡n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那億以上的數怎么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設計意圖:結合現實情境復習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為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做準備,并使學生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探究新知
。ㄒ唬﹥|以上數的改寫。
1.課件出示: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讀一讀這些數。
(2)把這些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3.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億,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
師: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分級)
師:看來,當位數很多時,分級很重要。
。2)師: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億位后面的0,不是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10┊0000┊0000=10億,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
。3)5305┊0000┊0000=5305億,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
4.小結:怎樣把整億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先分級,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換成“億”字)
5.練習:做一做第3題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把例3中的三個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使學生將整萬數的改寫遷移到整億數的改寫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和“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這兩個問題,在強調分級重要的同時,使學生感悟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只需要去掉億位后面的0,不是去掉所有0!
(二)億以上數的省略
1.課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1034500000 9876540000
2.自主探究:
。1)讀一讀這些數。
。2)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3.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0┊3450┊0000≈10億 先分級,要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就看千萬位,千萬位上是3,小于5,舍去尾數。
98┊7654┊0000≈99億 先分級,千萬位上是7,夠5,向億位進1,舍去尾數。
4.小結
。1)怎樣把不是整億數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分級,看千萬位上的數,夠5就向前一位進1后再舍去尾數,不夠5就直接舍去尾數)
(2)師:與不是整萬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看尾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5,就舍去尾數,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一。
不同: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看的是千位上的數,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看的是千萬位上的數。
。3)師:無論是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還是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就近似數。都要看最高位千萬位上的數來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并且“五入”時不要忘記進1況。
5.練習:做一做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億以上的數,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把億以內數的寫法遷移到億以上的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ㄈ└膶懞褪÷缘膮^(qū)別
1.學生小組討論。
2.匯報。
區(qū)別
改寫
省略
方法
去掉萬位或億位后面的0,換成“萬”字或“億”字。
“四舍五入”法
大小
大小不變,準確數
近似數
符號
。
≈
計數單位
計數單位由“一”變成“萬”或“億”
計數單位不變,仍是“一”
【設計意圖:在比較中,使學生了解改寫與省略的區(qū)別,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用“≈”,加深學生會改寫和省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比較、概括能力。】
三、知識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7題。
2.□里最大填幾?
5□8492842≈5億 299□2816831≈300億 12□35723670≈120億
【設計意圖:鞏固求近似數的方法,發(fā)散性思維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7
上完這堂課后,總體感覺學生對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由于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認識和學習。本課讓學生認識的數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觀察上海各個區(qū)的人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和認識規(guī)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教學理念再進行教學,可能效果比較好,在教學后,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jié)的學習中發(fā)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認識所有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對于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不把它當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學生自己制作數位順序表。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時,我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注意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扎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多種評價: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學生積極發(fā)言、積極參與的同學獎章,給予他們鼓勵,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不斷總結和表述思維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指名學生模仿老師出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由出題的同學給回答問題的同學加分,這是生生間的評價。
需要改進之處:
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采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學生放得不夠。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8
本節(jié)課對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整理和復習,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以及多位數的讀寫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會正確將多位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復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采用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及改寫。
在復習中我根據復習課的本質,引導學生系統整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靈活的整理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復習內容。本節(jié)課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覺還不錯。具體是這樣的: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個數字,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報出自己的.數字,然后由我把這些數字寫在黑板上,轉行時,故意讓這些生成的數有含有兩級的數,含有三級的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其次,讓學生把這些數給讀出來,指名學生來講解自己的讀法,并告訴其他學生讀數時要注意什么。接著,采取競賽的方式,指名兩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由老師報數,學生寫數。寫完后請學生給大家講解寫數的方法。借著黑板上的數,順勢復習數位順序表,區(qū)分數位與計數單位的區(qū)別,掌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順勢復習每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讓學生講明自己是如何進行大數比較的。
最后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位數,并改寫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并讓學生分享自己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整堂課都秉著老師做學生的促進者的理念,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不足之處:
在帶領學生復習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時,沒讓學生很好的區(qū)分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異同。這些以后將注意,以免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按數級讀數。
2.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遷移掌握萬級的數的讀法,培養(yǎng)遷移能力。
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途,培養(yǎng)數感。
教學重點:
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揭示課題
。ㄒ唬┳x一讀下面的信息
1.課件出示: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讀信息。
2.師:再讀一讀信息中的數,想一想,萬以內數怎么讀。(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都沒有就讀零)
。ǘc明課題
1.課件出示:
2.師:在生活中,還有比萬更大的數,這樣的數又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信息中的數,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為學生億以內數的讀法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ㄒ唬┱f數的讀法
1.2496寫在個級上
提問:讀出這個數。(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寫在萬級上,個級補上4個0
師:這個數你會讀嗎?讀一讀。(二千四百九十六萬或二千萬四百萬九十萬六萬)
師:這兩種讀法,哪種簡便?再用這種方法讀一讀。
3.試一試:3080000 40500000
師:這兩個數怎么讀?
4.比較
。1)師: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讀法相同,只是數在萬級時后面加一個萬字)
。2)師:萬級上的數怎么讀?(讀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5.練習:讀出下面每組數。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設計意圖:把個級上的數移到萬級上,使學生感到兩級上數的讀法有練習,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ǘ┖袃杉墧档淖x法
1.出示:54621
師:這個數怎么讀?讀一讀。(五萬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1)師:這些數怎么讀?讀一讀。(六百四十萬七千、一千零三萬零四十、六十五萬零六、三千四百萬零六十九)
。2)師:這幾個數中都有0,有些0我們就讀出來了,有些0就沒有讀出來。我們再讀一讀,邊讀邊找,哪些0讀出來了,哪些0沒有讀出來。(教師把讀出來的0描紅: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3)師:想一想,0什么時候不讀?什么時候要讀?怎么讀?(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師:我們知道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那么個級哪兒的0不讀,萬級哪兒的0就不讀,也就是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而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3.練習:做一做第2題
師:讀出這些數,注意每個數里的0,要怎么讀?
【設計意圖:在讀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體會0的讀法,通過找哪兒的0讀了,哪兒的沒讀,引導學生發(fā)現0的讀法,并把0的`讀法還歸結到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便于學生掌握】
(三)總結讀法
師:再把這些數讀一讀。
2.小組討論:含有兩級的數怎么讀。
3.匯報:
。1)先讀( 萬 )級,再讀( 個 )級;
。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不讀 ),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鞏固練習
。ㄒ唬┗揪毩
1.練習:做一做第3題
。1)師:讀一讀這些數?
。2)師: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萬位?(可以從個位開始數,也可以分級)
。3)師: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快?
。4)師:對,通過分級我們可以很快地確定最高位,從而讀出這個數,分級時我們一般在個級和萬級之間用豎虛線分開。
。5)師:用這種分級的方法,先分級再讀出這些數。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讀數后交流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
2.教材第8頁第3題
。ǘ┨岣呔毩暎航滩牡10頁第14題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讀數后交流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教材第10頁第14題是較靈活的題目,通過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讀數的方法!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和十億等計數單位及相應的數位。
2、初步會讀一般的多位數,并說出數的組成。(中間不含0的多位數)
3、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讀出大數,說出數的組成
能將大數正確的分級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嗎?上海的一些區(qū)縣的人口數(20xx年)
南匯 699119 閘北區(qū) 707869浦東新區(qū) 1766946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1、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誰知道,我國目前的總人口呢? 請你讀一讀:1295330000
1) 我們曾經認識了哪些數位?它們相對應計數單位是什么?
生:我們認識了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千、萬、??
小結:正如我們所說的個、十、百、千、萬、還有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2)一萬一萬的數,10個一萬是多少?計數單位又是什么呢?
生:10個一萬是十萬,計數單位是十萬。
3)10個十萬呢?10個一百萬呢???
生1:10個十萬是百萬,計數單位是百萬。
生2: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計數單位是千萬。
生3:10個一千萬是億,計數單位是億。
4)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生: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師:因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所以叫十進制計數法。 探究二:介紹四位分級法。
1)為了讀數方便,按照我國習慣,把數位進行了分級。
很久以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就創(chuàng)造出了用四位一級的方法計數,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個級表示多少“一”;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十億、百億、千億是億級,億級表示多少個“億”。
2)我們來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這個數分為幾級呢?萬級上表示多少?個級呢?
16737700是由()個萬和( )個一組成的。 生:16737700,這個數分為二級
萬級上表示1673個萬,個級上表示7700個一。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填空
。1)10個一萬是( ),10個一百萬是( )。
。2)10個一億是( ),10個十億是( )。
。3)一百萬里有10個( ), 有100個( )。
練習二
。1)2100350里有()個一。
。2)1023003405里有( )個億( )個萬和( )個一。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在讀大數時,利用數位分級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準更快的讀數。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yè)
讀讀第10頁中北京市、河南省、臺灣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等地的人口數。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大數的認識是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認識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位順序表及數位分級,為以后學習讀數和寫數打下基礎。
3.能正確地說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含義。
教學重點:
熟記數位順序表和有關計數單位的知識,知道每個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學習目標
。ㄒ唬⿴煟航裉,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故事,題目叫《青年的財富》,想聽嗎?(生):想
師:故事中也有數學信息哦,看誰的耳朵靈!
有一個青年總是抱怨自己時運不濟發(fā)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天,在他無意中遇到一個須發(fā)俱白的老人,老人見他愁容滿面,于是問到:“年輕人,你為什么這樣不開心?”
“我不明白,為什么我總是那么窮?”年輕人說。
老人由衷地說:“窮?你很富有。
年輕人問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這從何說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給你10000元,你愿意嗎?”老人問道。
“不愿意,”年輕人肯定地回答。
“給你100萬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你愿意嗎?”
。◣煟盒∨笥褌儯阏f年輕人愿意嗎?)“不愿意”!
“用1000萬來換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嗎?”“當然不!”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超過1000萬的財富了,為什么還哀嘆自己貧窮呢?”老人微笑著說。年輕人恍然大悟。
親愛的同學,如果現在用1億元換走你的爸爸媽媽,你們愿意嗎?
。ㄉ翰辉敢。
師:是啊!看來我們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貴啊,用再多的錢也是換不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
師:故事講完了,你聽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80、1000、100萬、1000萬、1億等
。◣熯m當表揚:真是個善于傾聽的好孩子!你聽得真仔細!……)
師:100萬、1億、1000萬等都是大數(板書:大數)這樣的數你還聽到或是看到過嗎?
。A設)學生舉例。
生1:中國的人口有13億多。
師:對,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價和車價等
師:是的,你很會選擇信息。
師:看來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今天就來學習有關大數的知識。(揭示課題:認識大數)
。ǘ┫胍幌耄耗銈兿胫朗裁从嘘P大數的數學知識?(提出學習目標)
1.計數單位的認識,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學習每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含義。
3.掌握數位順序表
二、交流互動,展示學習成果
1.學生自學例1,做一做。
2.學習小組互相幫助、質疑問難。(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引導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幫助、相互探討)
3.小組展示、全班交流,激發(fā)沖突。
。1)各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2)全班交流、激發(fā)沖突。
A:個、十、百、千、萬是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也是計數單位。
B:我們知道了每相仿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因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百是一千、十個千是一萬、十個萬是十萬、十個十萬是百萬、十個百萬是千萬、十個千萬是一億)
C: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D:一個數還可以分成個級、萬級、億級。
E:我們認識了數位順序表。
F: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不一樣。
。3)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沖突。
A:你是怎么區(qū)分數位與計數單位的?
師:大家已經知道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們在教室里有座位,到電影院去看電影,要買票買個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會怎樣?)每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們的數位。
B:從數位順序表中我們能獲得哪些數學知識?
C:為什么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不一樣?
。4)學生自由提問質疑、激發(fā)沖突。
三、檢測學習成效
(一)判斷題(用手勢表示)
1.從右邊起,第九位是千萬位。()
2.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計數單位。()
3.十萬里有10個千。()
(二)填空:(獨立完成,再校對)
1.千萬位的右邊一位是(),左邊一位是()。
2.10個十萬是(),1億里有10個()。
3.2091837是一個()位數,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猜數
。▌(chuàng)設情境:前幾天,王叔叔買了一套房),它的價錢是下面幾個數中的一個,956800 965800 895600 958600 9586000 986500
信息:是個六位數
它的最高位上數字是9
它的十萬位上的數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數字比百位上數字多2。
你能根據給出的信息猜出它的價錢嗎?先獨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說說你的想法,比一比,誰猜得準。ǚ答仯
2.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大數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學習中,我們會了解更多的有關大數的知識。那時,老師相信同學們不但會讀大數、還能寫,相信小朋友們在數的王國里能更加自由馳騁!你們會讀下面各數嗎?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五、教師總結
六、作業(yè):預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和現狀,了解算盤發(fā)明的意義和作用,能用算盤記數。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計算器。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簡單歷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和現狀,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教學難點:了解算盤發(fā)明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課件、算盤、小棒
教學過程:
一、認識算籌
。ㄒ唬┱勗捯
1.師: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2.課件出示
師: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時期出現了這樣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你知道這叫什么嗎?
。ǘ┯盟慊I記數
1.師:對,這是算籌,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 cm,徑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怎樣用算籌表示1~9這九個數字呢?(出示課件)
2.師:這幾個數字分別表示數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試一試。
3.課件出示
師:用算籌表示6,先用一根橫著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豎著的小棍表示1,這兩根小棍加起來就是6,這里有了代數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記數方法中。那么7、8、9你會表示了嗎?說一說。
4.師:怎樣用算籌表示多位數呢?用算籌記數有兩種擺法(課件出示:橫式和縱式圖)。
5.師:用算籌表示大數時,從右到左,縱橫相間,如29(課件出示:29),就先用縱式表示出個位上的9,再用橫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這個數就是29?梢,中國人很早就已經知道把算籌放在不同的位置來表示大小不同的數,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
6.課件出示:
師:這個數是多少?
7.師:大家可以看到,這里只有九個數字,少哪一個?0的出現也經過了很長時間。起先沒有0的記法,后來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課件出示:306的圖),這個空位就是0,與我們現在寫數中“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表示”一樣。
8.課件出示:
師:后來發(fā)展成用□表示0,大約700多年前用○表示0。
。ㄈ┝私馑慊I的不足,產生對“新型”計算工具的需求
1.師:試著用小棒代替算籌表示出19612368。(學生嘗試時,可能會出現小棒不夠用的情況)
2.師:擺出來了嗎?誰來試試?沒擺出來的同學出現什么問題了?(小棒不夠用,太占地了擺不下)
3.師:我們只是用算籌擺一個數試一試,古人不但用算籌記數,還用它計算,所以要隨身攜帶。你知道古人要隨身攜帶多少根嗎?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你想不想也隨身帶著?為什么?(不方便)
師:算籌不方便,計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籌,簡化演算方法,加快計算速度就成了人們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又發(fā)明了一種計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嗎?
【設計意圖:了解用算籌的記數方法,通過說出算籌表示的數是多少的活動,體會位值制的作用。通過用小棒當算籌表示“19612368”這個活動,使學生體到算籌的不便,從而產生對簡便的計算工具的需求。】
二、認識算盤
。ㄒ唬┱J識算盤
1.課件出示
師:對,就是算盤。(學生隨意說)
2.課件出示:
師:你對算盤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紹介紹。
算盤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的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一。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guī)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
。ǘ┧惚P的作用
。1)師:算盤可以用來記數,也可以用來計算。
。2)師: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在個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課件出示:
師:算盤上表示出的數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盤
師:請你在算盤上撥出602、534067。
。5)師:如果讓你用算籌表示這兩個數,你覺得怎么樣?用算盤記數要比用算籌記數方便許多。計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國的算盤逐漸傳入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以后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yè)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
。ㄈ┱J識兩種算盤
1.課件出示:
2.師:觀察有這兩個算盤,它們有什么不同?
3.師: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后來算盤發(fā)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因為中國古時候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設計意圖: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對算盤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以大家互相介紹的形式,喚起學生的舊知。通過讓學生讀出算盤上的數和在算盤上撥數的.活動,了解算盤的記數方法,并引導學生想象要是用算籌表示這兩個大數,會怎么樣,突出算盤的便捷,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鮮等國的原因。】
三、認識計算器
(一)國外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1.師:我國的計算工具在發(fā)展,其他國家也發(fā)明了計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
2.認識計算尺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初,英國人發(fā)明了計算尺。計算尺的出現,開創(chuàng)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fā)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3.認識機械計算器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中期,歐洲人發(fā)明了機械計算器。世界上第一臺加減法計算機是1642年,由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帕斯卡發(fā)明的,它是利用齒輪傳動原理制成的機械式計算機,通過手搖方式操作運算。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4.認識計算器和計算機
(1)課件出示:
。2)師:在萊布尼茲把帕斯卡發(fā)明的只能做加減計算的機械計算器改進成也可以進行乘除計算后,一直要到20世紀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
。3)師: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是個龐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噸,每秒可以計算5000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以用手輕輕托起,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百萬億次。
。ǘ┱J識計算器
1.計算器的用途
。1)師:我們認識了古今中外這么多的計算工具,遇到下面這樣的問題,你會選擇什么計算機工具呢?
。2)課件出示:
師:如果你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兒的時候在小賣部買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紀念品,想知道這些東西多少錢,怎么辦?(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用計算器可以算得又對又快、手機上就有用起來方便)
2.課件出示:
師:看來大家都愿意用計算器,你了解計算器嗎?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紹介紹。(顯示器,開關及清除屏鍵、清除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等。)
3.小組活動。兩人一組,互相出一步計算題,并用計算器計算,了解各鍵的作用。
4.師:大家介紹的這些鍵都是我們常用的,還有一些鍵隨著我們的數學學習,今后會用到。我們認識了計算器,怎么用計算器計算呢?如果按錯了怎么辦?我們下節(jié)課一起學習計算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計算器計算又對又快且攜帶方便的特點。并使學生在交流中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8-31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2篇06-26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2篇)06-26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02
大數的認識教案02-15
四年級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08
倒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1-24
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2-03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