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見的建筑》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常見的建筑》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
1.常見的建筑名稱
執(zhí)教者蘇玉斌課時1基本信息
所屬教材目錄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課本部分為六年級下冊第一課,本單元主要是講解建筑發(fā)展和建筑結構的美,讓學生從小感覺到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勞動的教材分析熱情。
六年級學生對身邊的建筑有一定的認識,通過看到的和了解學情分析
到的知識來學習本科內容難度不大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根據地說明從古到今人類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
2.能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1.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研究各種問題。 “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過程與方法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目標重點
難點
主要是學生搜集資料,自學為主,難點是房屋發(fā)展過程需要解釋。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注明每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預設的時間)
學生回答。(房導入3房屋是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分鐘房屋,人類才結束了露宿曠野的歷史;有屋)
新設計意圖
了房屋,人類才有了穩(wěn)定的生活。房屋對洞穴、草棚——由房屋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木屋——磚瓦房—這一基本現代的房屋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鋼筋混凝建筑。課象入手,身習房屋的變化。
臨其境人類房屋的發(fā)教
◆活動1:房屋的變化展經歷了由天然洞學穴到人造住所,結構
1.教師出示不同時期的房屋組圖。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這組圖片都是程。什么?
建筑材料和建
教師:你們能給這幾幅圖片中的房屋筑工具、建筑機械的按照出現年代的早晚給它們排序嗎?進步促進了人類房屋的發(fā)展。
小組討論,排序,說說排序的理由。講述: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尋找能夠遮風、避雨、御寒的“房屋”,后來他們終于找到了能夠當房子的山洞。從山洞到現在的高樓大廈,人類的房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提問:引起房屋發(fā)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適應自然環(huán)境,抗御自然災害和野生動物的傷害,發(fā)明了房屋。)
2.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1)閱讀教材P2、P3的材料,說說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2)列舉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記錄它們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術。
3.討論。
。1)人類的房屋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
。2)建筑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房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課堂小結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時不我與,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名設計師,將來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而設計怎樣的建筑。
2分鐘
1、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建筑中融入了人類的情感、信仰和智布置作業(yè)慧。 1分鐘
2、【房屋】是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露宿曠野的歷史,有了穩(wěn)定的生活。
3、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找到了能夠當房子的【山洞】進行居住,但這并不是人類動手建造的。
4、【用獸皮做成的可移動的帳篷】是人類最早建造的房屋。
5、【建筑技術的進步】及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繼出現。我們現在的建筑功能更具有綜合性了。
6、【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建筑機械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房屋的發(fā)展
第一課常見的建筑
1.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生存、適應環(huán)境、抗御自然災害。
板書設
2.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計天然洞穴——人造住所結構簡單——結構復雜功能單一到綜合。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活動時,“自主、合作、探究”出現學生偶有不合作現象,組織學生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缺乏對民族文化的核心認同,今后課堂一定注意德育的滲透。
【《常見的建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常見的量教學設計06-07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設計04-26
漂亮的建筑教學設計(精選13篇)10-18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設計06-15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教學反思10-07
建筑畢業(yè)設計總結05-25
建筑設計學習總結05-12
建筑設計個人總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