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課始,出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摩天輪、鐘表、風車、旋轉木馬等物體運動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運動顯現,并根據學生的感知規(guī)律,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對旋轉運動的'特點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這是旋轉運動現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觀察、模仿做動作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較為深刻的表象,所以讓學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體旋轉的現象時,學生視角較為廣闊,但是在表述現象是還不是很清楚。
活動化的數學教學,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學時活動教學,課中我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在活動中進行觀察、操作、探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膽創(chuàng)新。
最后讓學生欣賞圖案,逐步發(fā)現數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鼓舞?傊瑢W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綜合運用了所學知識,充分體現新課程所提高的課堂的綜合性、實踐性。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2
旋轉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在教學中,不僅僅是使學生感知和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還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的實質,并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移后的圖形。據此,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fā)。通過大量的情景設置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積極的探究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注意到布置學生的課后實踐,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興趣。
開始從學生的身邊的事物入手,讓學生起立面向前方聽老師口令,向左轉或向右轉,向后轉等。感受旋轉的度數。向左向右是90度,向后轉是180度。再從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如折風車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先折然后旋轉游戲。同時在兩種游戲的比較中初步的感知旋轉,并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設計中,我分三個層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感知到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從而突破重點、突破難點。
讓學生對旋轉的.理解并沒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現象,溝通了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與生活一體化。能夠引導學生用行為或學具表示旋轉,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口等多種器官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解決了教學知識的高度抽象和兒童思維發(fā)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對旋轉有了深刻理解。
將問題情景化、興趣化,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向深層次的探索。學生畫,當學生面對一些數學現象或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都會產生猜想。有時雖然是錯誤的,但他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顯現,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測,并引導其進行驗證,讓學生感受圖形每條邊的變化,每條邊變化后與原來位置的角度。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學的探索方法。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3
“平移與旋轉”是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個內容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將數學知識與生動形象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一種很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下感受、體驗、理解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qū)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1、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密切聯系起來。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選擇了開風扇、關門、擦黑板、移動粉筆盒、時針和分針的旋轉等許多真實的生活事例,讓學生從這些活生生的現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轉,體會到原來數學是這么地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2、讓學生觀看書上的主題圖,看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著旗桿徐徐上升、直升機起飛時的螺旋槳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的畫面,結合講解,,對"平移和旋轉"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平移"的'特點是:直直的,方向不變;旋轉是圍繞一個點做轉動。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3、通過辨析平移和旋轉現象,尋找自己身邊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學生舉出的例子如:汽車行駛是平移現象,而方向盤的轉動卻是旋轉現象等等。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運動現象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征,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
4、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能夠使他們獲得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大部分學生都是向前走幾步表示平移,把手臂使勁地晃幾圈表示旋轉,還有一個小組的學生手挽手向前走幾步是平移,然后一個學生不動,學生圍著他轉了一圈是旋轉。做這些動作時,學生很感興趣,雖然教室里亂哄哄的,但是可以看出學生已經知道了平移和旋轉本質的不同。
這一堂課,我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予足夠的時間,使他們在自主觀察、思考、操作、討論、交流、中探究知識。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4
平移和旋轉一課是實驗教材新增加的內容,這一概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復雜。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把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訴學生,可能相應的練習學生會掌握得很好,而到實際生活中卻不會應用。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見到,有的學生還親身經歷過。如何化抽象的概念為通俗易懂的。生活現象。課前我收集了一些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圖(游樂園的游樂項目)如:游覽車、摩天輪、風車等,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于是,我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在教學平移、旋轉的現象時,我讓學生用手勢比劃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在教學物體往垂直方向平移時,我讓學生用身體演示電梯上下運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
正確數出物體(或圖形)平移的距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如何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在教學中我設計情景以“紅鳥與藍鳥爭吵,誰走的路線更長”這一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讓學生在動手擺學具,與同伴討論中得出結果。學生有了結果時,教師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不同意見小組的同學說說他們的想法,在教師引導學生的進一步操作下得出結論。接著,教師再設計疑問:“船走的路長與兩只鳥走的路長一樣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七嘴八舌紛紛發(fā)表意見,活躍了課堂氣憤,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學生知道船的路長與鳥走的一樣。因為鳥停在船上,船走了多遠,鳥也走了多遠,最后讓學生說說怎樣正確數出物體平移的距離,學生通過用眼觀察、動手操作,以對平移的距離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確地說出平移的距離。
教師把抽象的概念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自身體驗化為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因而學生都能舉出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象。如:打氣筒打氣時做上下平移運動:國旗冉冉升起時做上下平移運動;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做平移運動車輪卻在做旋轉運動……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獲得對簡單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而在教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時,我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疑問,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中探索問題;與同伴交流中得出結論,嘗試獲取成功的喜悅。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自身體驗,化抽象的概念為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