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作文(通用2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
有一部紀錄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以及中國的人民都吃各種各樣的美食,借此來體現(xiàn)出中國美食的歲月積淀以及中國人民已經(jīng)過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中國人民從此富起來了。
但是,這又能說明什么呢,這又是要講什么呢,這是給誰看的呢,給中國人,中國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狀況,給外國人,向他們展示中國特有而世界沒有的繁華?我估計別的`國家才不會這樣展示,他們落到實處,而這只是掩飾,掩飾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況。
就算是中國人民都富起來了,但那又怎樣,富人如何,無休止的浪費?不知有多少無辜的飯菜在中國人這么富裕的嘴里丟掉,他們又到哪里去了,垃圾場,還是豬圈?
公款吃喝之風已盛行其道,被倒掉的飯菜又應如何計算,如果少花一些錢,夠自己吃,那么額那些多余的錢就白白扔掉了么?這些錢,只是給自己舌尖味蕾的一次炫耀,但是那些窮人應該怎么辦,他們難道只給自己的味覺天天說對不起?
節(jié)約,從口邊做起,從手邊做起,不要把舌尖上的中國,演變成為舌尖上了浪費,一切為他人著想,一切要落到實處,中國不僅會國富民強,而且也展示了是么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吃為主,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美食節(jié)目。有吃就有浪費,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卻高達2000億元。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特別注重人情面的國家。在餐桌上多點的菜顯的有面子,點的菜多吃一半留一半顯得大方,孩子吃什么點什么才顯得愛孩子,這就是中國人的習俗。
現(xiàn)在的餐飲浪費已不是原來的.吃了倒掉,而是演變成了故意浪費。應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顯得出了自己多么有錢,多么大方。這只不過是一種奢侈的浪費,一種虛榮的浪費?墒钱斘覀冊陟鸥,炫奢侈時,有多少人吃不飯,有多少人連浪費的資格都沒有。我們的這種行為就好像用雞蛋“練靶子,用牛奶“打仗”,而且玩的不亦樂乎。
或許我們扔一個雞蛋的時間內,就有一個兒童因饑餓而去死。在中國,吃完盤中的食物是一種卑賤,被人看起的行為!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更何況我們已經(jīng)是幸運的了,起碼我們的溫飽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如果我們浪費了的食物給那些吃不飽飯的人,那我們不就成了大善人
或許,有些人會說,浪費又怎么樣,反正我有的是錢。對啊,你有的是錢,那么請問,你的這些錢就會用來吃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縷,恒念物力艱難。
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不做“必?汀,爭當“光盤族”。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3
“鋤和日當午,漢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nóng)》的詩,相信從會說話的娃娃口中就能背得滾瓜爛熟,這可是家長們一字,一句地都會他們的?蛇@首詩的本意早已成了紙上談兵,有多少人真正銘記于心,付諸于行動呢?
來看看我們平常的小家庭,人口雖少?蛇@飯菜的量可是十分的豐富,吃到最后剩下一半,放一餐用吧!覺得吃得不夠健康。想想還是倒了吧?久而久之,這倒飯菜的習慣就這樣養(yǎng)成了!有朋友到外面聚更是侈奢,大魚大肉的點?偸怯X得。多點菜。才有“面子”生怕人說他小氣。最終的結果是一桌子菜就剩在的餐館。我們的糧食就這樣被糟蹋了……實在是劃不來。
但,這還算好的,這種人浪費的是自己的錢,有些人,公款私用,名義上是公司單位的這樣事那樣事,實則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里出來的,用起來不心疼,有的一頓飯吃幾千塊算少的,吃到上萬也不稀奇,但是,如此巨額的食物,吃進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浪費的糧食,夠兩億人吃一年,或許還有剩余,所以,請大家愛惜糧食,讓浪費不再成為我們的“家常飯”。
節(jié)約,是對祖國的最大的貢獻,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就象小朋友們口的讀的那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是口號。不再僅僅是詩句。我們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我們大聲呼吁: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4
一說到舌尖上的中國,毫無疑問,人們的腦海里肯定會想到很多名吃,比如:重慶的酸辣粉,開封的小籠包,鄭州的燴面,山西的刀削面等等,這些都是各具特色的名吃。
但在我看來,早上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才是王道。那一碗鮮美的胡辣湯含有好多種獨特的味道,特別是上面撒的一些牛肉丁,更是美味?茨穷伾瑵鉂獾目Х壬,讓人垂涎欲滴,再看湯里面,有花生、豆皮、牛肉片和粉條等,真是一個食物的博覽會!
饞嘴的我一進店里就迫不及待地想吃,因為,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我趴在桌上看著那滿滿的'一碗胡辣湯,急忙拿起勺子,慢慢品嘗起來,那味道真是妙極了。在嘴里品上幾口,湯的熱和辣就開始擴散起來,稍不留神,那滑滑、嫩嫩的粉條,就會悄悄地滑進你的喉嚨,接著就是那花生,一咬,花生就崩在嘴里,又香又脆。雖然我被辣得舌頭打顫,滿頭大汗,可我還是越吃越想吃,真是過癮!
我又喝了一口,湯碰在我的舌尖,麻麻的,嘴里滿滿的,湯又滑進了我的喉嚨里,頓時,我的嗓子像著了火一樣,我想喊,可是又被滿嘴的辣堵住了,幾秒后,我才緩過神來,我想,如果你能揣起碗,大口喝,那才叫豪爽呢!吃了好一會兒,我才停下來,
這就是鄭州的名吃——胡辣湯,熱與辣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如果你能來鄭州的話,那才叫有口福呢!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5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檔美食的紀錄片,給大家?guī)砹酥袊鞯氐拿朗成鷳B(tài),讓我們了解了中華飲食文化得精致和源遠流長,讓各種吃貨大飽眼福。
作為一個吃貨來說,吃東西必然是最幸福的,我常常會看關于美食的電影或者電視節(jié)目,但是當我是第一次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時,堪稱完美的畫面,獨特的旁白,垂涎欲滴的美食,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國大地的美食集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江南水鄉(xiāng)到黃土高坡,從無際草原到廣袤的黑土地;從寧靜的鄉(xiāng)村到繁華的城市;美食豐富多彩,無處不在,見過的沒見過的,吃過沒吃過的,統(tǒng)統(tǒng)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里。各種美食充滿了地域特色,不僅讓我了解了各地美食,同時也讓我了解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美食的歷史,讓我受益匪淺。
最最吸引我的是那色香味俱全的各色美食,大草原的奶豆腐,澳門的蝦醬,東北的酸菜燉粉條,湖南的臭豆腐,陜西的臊子面、肉夾饃,云南的臘腸……看得我是垂涎欲滴!紀錄片里最精彩的是把各種美食從選料,到制作過程,再到成品,講述的.非常細致,甚至連最不起眼的大米,也變得神秘而充滿色彩。
這檔美食節(jié)目不僅讓你胃口大開,更加重要的是通過美食讓我開闊了眼界,讓吃貨們的精神境界更上一層樓,在欣賞節(jié)目的同時,由衷的贊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食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源遠長。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6
建國70年來,中國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發(fā)展著。從飲料到房子,從房子到文具,從文具到食物,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我最想說的是舌尖上的變化。
有一天,奶奶給我做了黃瓜魚,我把頭一搖,說:“我才不吃呢!”
奶奶見了,便對我說:“有這吃在我那時候已經(jīng)很好了。有一年發(fā)生了自然災害,我們就只能吃榆錢的`嫩葉。吃一頓還好,天天吃,一看見就怕,不吃還餓。即使這樣,過幾天,榆樹葉被拔光了,我們就只能餓肚子!
“啊!那我們不會餓肚子嗎?”我擔憂地問。
“當然不會,我們現(xiàn)在的食物很充足,即使趕上自然災害也沒事!
“那你們平常吃什么?”我好奇地問。
“我們平時吃菜,一個煎蛋要吃三天。沒有肉吃,我們饞得受不了,有一次還會吃麻雀。我們先等麻雀在屋頂上筑巢,然后在晚上時拿手電筒一照,它就飛了出來。這時,我就趁機把它給捉起來,放在地上摔死,扔到火里烤一下吃掉!蹦棠逃终f。
我聽了感嘆不已。原來是這樣,其實我們的生活是很好的,一日三餐,有魚有肉,還挑三揀四,真是“身在福中不知!保
我們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是因為中國越來越強大,相信舌尖上的中國會越來越美好!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7
在濟源,如果給美食投票的話,一定是雞蛋不翻的得票率最高。濟源作為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家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如果你能來濟源,我一定會帶你去品嘗美味的雞蛋不翻。
所謂不翻,即制作過程中不用翻即熟。在濟源,雞蛋不翻還有一層美好的心愿在里邊。因為不翻兒是舊時船家的干糧,丈夫出船捕魚,妻子希望能平平安安,每次出門捕魚都帶上不翻兒,希望不要發(fā)生翻船的.事情。所以,制作過程和名稱,也都是為了吉利。
雞蛋不翻是濟源的傳統(tǒng)小吃,濟源的早晨,大街小巷都是賣不翻的。雞蛋不翻是由大米面、水、酵母、雞蛋等一些材料做成的。雖然材料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簡單。在做雞蛋不翻之前,需要先把大米用水泡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將泡過的大米打成糊狀,然后加入水和酵母制作成米漿。據(jù)說,這樣打出來的米漿新鮮,做出的不翻口感好、味道香。
雞蛋不翻有兩種做法,可以把米漿和雞蛋直接打到一起,然后倒入專門制作雞蛋不翻鏊里,把蓋子蓋上,等上3至5分鐘,雞蛋不翻就做成了。另一種做法,就是先把米漿做成不翻,在等待的過程中,再拿一個小碗,在碗里打上一個雞蛋攪拌成雞蛋液,等到不翻做好取出來后,再將容器刷上一層油,把攪拌好的雞蛋液倒入容器內蓋上蓋子,然后將剛才用米漿制作好的不翻摞上去,最后,蓋上蓋子再燜2分鐘左右就完成了。打開蓋子,出鍋,一個香噴噴、熱騰騰的“雞蛋不翻”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在上面加點辣椒、咸菜之類的自己喜歡的配菜。
濟源的雞蛋不翻制作考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再加上濃郁的地方風情,獨特的地方文化,雞蛋不翻已深受大眾喜愛。它的味道非常好吃,吃起來味覺大開,看起來垂涎欲滴,它的香味也是香飄十里呀!
舌尖上的雞蛋不翻不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古老的精華,讓這傳統(tǒng)一直流傳下去吧!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8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歷史博大精深,五千年來的美食文化也是色香俱全。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中國是行走在舌尖上的美食國度!笔前!就連一塊肉都有N種吃法。煮著吃、蒸著吃、炒著吃、做湯喝、夾饃吃等等。我第一次遇見北京烤鴨,便是在舌尖上行走的開端。
那是2020年,我與媽媽奔赴北京參加鋼琴比賽。比賽前一天晚上,我們行走在北京的小吃巷里。突然,一陣陣香將我吸引到了巷子的角落。雖說這是個不起眼的地方,但隊伍幾乎從這頭排到那頭。我踮起腳,看到了店名“北京烤鴨”,過了好一會兒,終于快到我們了。店主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站在攤前,麻利的切著一只又一只烤鴨!耙獛椎确?整只、一分、二分還是五分?”老奶奶對每一位客人都說道。“我們要一整只!眿寢尰卮稹N覀兲嶂徽圾,坐到了小店的座位上。
媽媽將袋子松開,熱氣頓時從袋中涌出來,清風將香氣送入我的鼻腔?粗绝喗瘘S的外皮,嫩白的里肉,我一連咽了許多口水。媽媽用小刀輕輕劃下一只鴨翅膀,黃皮裂開,露出嫩白的鴨肉,熱氣不斷從白肉中冒出,伸向巷子的深處。我?guī)Ш檬痔,輕輕拿起鴨翅膀,放在鼻邊輕輕一聞,香氣從鼻中滲入,一直滲入到我心里。我對著鴨肉輕輕吹起氣來,咬下一口,熱氣與鴨肉那種微妙的質感傳入牙尖,松軟的肉在牙尖游走,最終還是極其不舍地滑入咽喉。一只鴨翅膀吃完,我已是滿嘴流油,鴨肉的質感仿佛還存留在我的牙尖,香氣仿佛還留在鼻中。我抓起另一只翅膀,又大口吃了起來。我在株洲是吃過烤鴨的,但是否正宗,我就不得而知了。
從那一次吃完后,我就再也沒有吃到過這樣的味道。直至那次,我與“它”的第二次相遇。
那是在深圳的海鮮自助餐廳。什么大龍蝦、大螃蟹應有盡有,可我只對北京烤鴨情有獨鐘。媽媽夾來了三塊,我拿起一塊兒就往嘴里塞。淡淡的面粉香先滲入牙尖,接著著黃瓜,沙拉的`清淡涌入嘴中。再往下咬一點,烤鴨的香味從口中冒出來。咬下的那一瞬,時間倒流回了7年前在北京咬第一口鴨翅時。
時隔多年,烤鴨的味道還是沒變。依舊是那縷香味,依舊是那松軟的質感。
烤鴨的味道,每一次吃都會印在我心里。因為它是北京的美食之一?鋸垇碚f,乃至在明清時期,烤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人們的飯桌上。
所以,烤鴨是歷史悠久的一道菜。不僅僅烤鴨是這樣。在中國,還有許多這樣流傳至久的美食。潮汕牛肉、重慶與四川的火鍋、長沙臭豆腐,毛氏紅燒肉…
這些都足以代表中國的美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美食文化,一代又一代人的知曉與心血,結成了一顆代表中國的明珠。
當我們行走在舌尖上時,體驗到的是中國美食文化的悠久,也有對自已國家的敬畏與對美食的感受。
舌尖上的中國,我一直在行走。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9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人似乎對吃有著一種狂熱的迷戀,古有易牙烹子而食,今有各種美食比賽絡繹不絕,是什么讓國人這么熱衷于吃呢?
閑來無事,翻閱了滿清的滿漢全席食譜,駝峰,獅乳,魚翅,胎衣……鮮血淋淋的食譜!里面?zhèn)鬟f出的是原始,野蠻,以及狂熱。
說到吃,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茹毛飲血,造就了國人的一副好牙口。燧人氏鉆木取火,這大概就是第一種烹調方法,從此國人對吃的迷戀一發(fā)不可收拾,秦周時期有了小米,唐宋有了以肉食為主的燒尾宴,明清有了飲食之巔峰為代表的滿漢全席,現(xiàn)如今更是肉食,果蔬,水酒,炒,蒸,悶,煮樣樣精通,中國飲食文化不得不令人大為折服啊!
俗話說得好,飽食才能思淫欲,人活在世上最主要的就是填飽肚子,這樣單純的果腹毫無文化可言,中國飲食文化多種多樣,最具有代表性的定是以下幾種。
你們聽說過饕餮嗎?饕餮是一種中國傳說中的動物,這種動物對于吃有著不可抑制的狂熱,最后竟把自己給撐死了,這一境界圖的就是一個爽字,三五人合伙下一館子,吃的喝的叫上一大桌,胡吃海喝,談天說地,到最后竟赤膊上陣,那是一個大汗淋漓,不亦樂乎。
而飯桌上的交流又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另一個重點。俗話說飯桌上好說話,是中國人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習慣,我想那是由于古代男人外出工作,妻子兒女在家只有吃飯的時候見得到一家之主一面,自然,家中的大事小事也只有吃飯的時候能夠一敘。到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國人交流感情的好幫手,老友見面下館子,找人借錢下館子,求人幫忙下館子,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
還有養(yǎng)生問題。國人總是迷信于吃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天氣冷了吃羊肉,腎虛了吃甲魚,頭發(fā)白了吃芝麻,便秘了吃香蕉,強身健體吃牛肉,要想補腦吃核桃,紅棗補血,天麻生發(fā),在這一道道食材中是古人的傳承與經(jīng)驗,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指引著我們今人不斷前進,不斷完善。
而家宴則是中國飲食文化里最最有代表性的。除夕春節(jié),窗外的寒風飄雪也阻擋不了屋中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心情;外出打工的人兒總是要風塵仆仆的趕上春運,趕回家吃頓年夜飯。那是一頓名叫思念的飯,那是一份慈祥的關愛。也許外出的游子一年到頭念的就是那一頓飯,念的就是那一頓飯中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愁,從古至今酒香菜香里飄然而出的就是那無盡的思親思鄉(xiāng),奏響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主旋律。
中國飲食文化比之其他國家更為博大精深,天南地北,口味各異,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得色香味俱全才能算得上一盤好菜。在這一盤盤的好菜中,我看見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野性,承接,以及我們據(jù)之以傲的傳統(tǒng),怪不得中國人這么熱衷于吃。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0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事物也隨之進步,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支撐物食糧。
上世紀,怎樣獲得一家老小的糧食是令人絞盡腦汁的,而現(xiàn)代社會面臨的大問題是剩飯剩菜該如何處置,因為浪費隨處可見。
暑假期間,我爺爺生日,我們去了一家飯店。上完菜后
聞著菜香我有了食欲,我抓起筷子嘗了一口眼前的食物。真香。我想。這時我看見旁邊有一個少年也在吃同樣的菜,我想聽聽他的評價!斑@菜真難吃,是不是人吃的.,我不吃了。我窩著一肚子的火繼續(xù)吃菜。這桌人一會兒就走了,他們走后人們就開始議論紛紛,都是浪費什么的。我回頭一看,他們說的沒錯,這桌人很浪費——桌上的菜只吃過一兩口就剩下了,服務員也說他們浪費。我回過頭繼續(xù)吃菜,心中卻若有所思。走時我要求打包,叔叔說太丟人了,我瞪著叔叔說“浪費才更可恥,更受人譴責!蔽伊嘀谌藗冑澷p的目光中走出飯店,后來我看到人人都拎包出來。我很欣慰。
勤儉節(jié)約是從古至今人們崇尚的美德,現(xiàn)代人卻打破了常規(guī)。我要告訴你們,糧食不是自來的,是農(nóng)民伯伯頂風冒雨種出的,希望你們明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闭湎覀儗氋F的食糧,延續(xù)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1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高端美食類系列紀錄片,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讓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和變化著的中國。
第一次聽到“舌尖上的中國”是在兩年前的一堂語文課上。從老師的口中我得知《舌尖上的中國》是記錄中國各個地區(qū)的不同尋常的美食。對于我這樣的吃貨,聽到老師詳細的描述,早已垂涎欲滴。我回家立刻上網(wǎng)搜《舌尖上的中國》。六個紅色的字眼映入眼簾,一道道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像浮云一樣在我眼前飄動。我的每一個味蕾都在顫動。從此看這檔節(jié)目成了我的必修課。
排骨蓮藕湯、煎燜魚頭泡餅、臘味飄香腌篤鮮……可能看到這些每一個吃貨的靈魂都升華了。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帶給我們的視覺的真實感受以及味覺上的虛擬體味。古人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從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從粗茶淡飯演變?yōu)榻袢盏母魃朗,從簡單到豐富。《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展示了各地的特色美食,還展示了中國從古至今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食物與人永遠是一個整體。食物的多樣化也充分說明了人類社會物質條件的'提高,使得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
浙江的竹筒飯,山西的羊肉泡饃,哈爾濱的鍋包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菜系。蒸煮炸炒,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感受。從云南到內蒙古,從浙江到西藏,不論是緯度或是經(jīng)度的變化,不同的地域,總會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美食只是《舌尖上的中國》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各民族地區(qū)人民淳樸的民族風情。在這種淳厚的風情下,山有山的味道,水有水的味道,陽光有溫暖的感覺,花草有自然的芬芳。勤儉堅忍質樸是每個人民的信念。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信念早已和土地混合,打造出特色的美食。美食的味道中蘊含著深刻的鄉(xiāng)土情懷,停留在我們的舌尖,刻在我們心底。
確實,《舌尖上的中國》無時無刻不向我們體現(xiàn)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能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農(nóng)耕民族。一位作家這樣描述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他們在埋頭種地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2
經(jīng)過了一個星期的等待,我們四年級又迎來了第五次的中國魂課程。
今天的課程有兩個不對勁的地方:第一個是今天沒有按照正常規(guī)律來上課。本來,孔老師是第一個給我們講課的,之后其他三個老師分別講過之后,應該是又輪到孔老師才對,可今天偏偏是第二個講的.二班的李斯賢老師來上課,難道不按規(guī)律來了嗎?第二個是今天不再用《航拍中國》講各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古跡了,而是講了我們中國各地的美食,看得我都流口水了。
首先,李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北京的涮羊肉、天津十八街麻花、天津狗不理包子、內蒙古奶茶、東北亂燉、四川東坡肉和云南過橋米線,還講了涮羊肉、狗不理包子、東坡肉和過橋米線的傳說。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涮羊肉的傳說,故事是這樣的:在元朝的時候,皇帝忽必烈在敵人快來攻打的時候,突然想吃羊肉,可廚師沒有多少時間來制作,于是就飛快地切了幾片薄薄的羊肉放進水里攪拌幾下,再隨便加了些調料就端給了忽必烈,結果皇帝覺得很好吃,于是這種“涮”羊肉的吃法就流傳了下來。
接著,李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叫《味道中國》,這部片子的形式和《舌尖上的中國》差不多,也是通過旁白來介紹中國各地的美食。
其中最讓我有食欲的要數(shù)“北京烤鴨”了。首先你要挑一只干凈的鴨子,充上氣,再燒,然后晾幾個小時,最后放進烤爐里烤,再切片上桌。做好的烤鴨色澤光亮,看起來就會讓人食欲大增。
這么多美食,你想吃嗎?想吃的話,就和我們一起來上課吧。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小吃。說到美食,大家都會想到四川成都,因為它有“吃在四川,嘗在成都”的美譽。最讓人垂涎欲滴的就是水煮豬肉片了!
水煮肉片屬于川菜,辣味十足,是這道菜的特色。在四川,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當然也是我們家最常見的一道菜。它不僅美味而且獨特。
要做水煮豬肉片,配料是關鍵。有綠生菜、乳豆腐、水晶豆芽和金土豆,還有胡椒和小米。先將豆腐放入鍋中,然后放入去皮的`土豆,三四分鐘后,將豆芽和生菜放入鍋中。這樣,第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我們開始第二個程序。將切碎的小米、姜、干辣椒和花椒放入另一個鍋中,用油煸炒。小米辣炒至金黃色時,加入豬肉片和一碗高湯煮沸。第二個過程也很好,F(xiàn)在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就是將兩鍋合二為一,這樣美味的水煮肉片就做好了。
煮熟的水煮豬肉片將蔬菜和肉類的顏色融合在一起,看起來不錯!乳白色的湯汁里充滿了金黃色的油。湯中浸有白豆腐、墨綠生菜、淡黃色土豆、晶瑩豆芽和鮮美肉,再加上金黃色的小米辣點綴,宛如春天盛開的花朵。
煮熟的豬肉片不僅好看,而且味道也不錯。
吃水煮豬肉片是一種享受。我咬了一口肉,湯立刻從我嘴里溢出,流進了我的嘴里。瞬間覺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都張開嘴巴盡情地吸一口美味的湯汁,香氣撲鼻而來。在細胞里,肉片里的湯汁滋潤了每一寸味蕾后,肉片從喉嚨里滑落下來。三五倍的水煮豬肉片進入了我的胃。味道好極了!
第一次吃水煮肉片的時候,它的味道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雖不為人所知,但仍難掩其閃耀的光彩。
“舌尖上的中國,味蕾中的小精靈!庇眠@些句子來描述沒有任何華麗成分的水煮豬肉片。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4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k公室丁麗娜老師是個女諸葛,聽其言,經(jīng)常令我腦洞大開。這不,本次的“舌尖體”就是從她那里獲知。
很喜歡玩文字游戲。帶著一幫學生,玩文字游戲更是不亦樂乎。以前玩過“說明書”、玩過“劇本”、玩過“控告信”、玩過“寶塔詩”。這次,一聽可以玩“舌尖體”,全身細胞頓時活躍起來,這個學生一定喜歡玩,也一定能玩得得心應手。
“舌尖上的中國”也看過幾集,其語言很有特色,也很風趣。往俗了說,就是“有話偏不好好說”,偏要“折騰著說”……
適逢本單元介紹民風民俗,可以結合這個寫法介紹民間小吃,就這么定了!
從網(wǎng)上找了一些“舌尖體”語言,讀給大家聽,引來一陣笑聲:“老師,這‘舌尖體’不難,不就是把蔬菜當作人來寫嗎”?
孺子可教也!
挑選自己熟悉的一道菜,動筆開始涂鴉,不一會兒便交上來片段若干,讀罷,頓覺赧然:六年級學生,已然情竇初開,感情生活貌似比成人還豐富。所有的蔬菜,但凡是A炒B或炒C的,一律談起了戀愛。其語言之俏皮之老練,令我驚訝。只是在描寫的時候,一味夸張地寫它們之間的相遇,倒把制作方法和口味給遺漏了。
拿了學生習作,再度講評,夸張要有度,描寫要結合材料介紹、制作過程、佐料、菜品的色香味……講完,繼續(xù)修改。
少頃,學生習作基本完成。一讀,口水狂飆。雖介紹的均是下沙本地家常菜,然,在它們的'筆下,卻成了一出出充滿感情色彩的艷遇,且色香味俱全。讀之,令人捧腹。
“舌尖體”文字游戲結束,欲罷不能,心里不禁浮想聯(lián)翩,接下去我們該玩什么呢?三國體?甄嬛體?古文體?紅樓體?對,一個個玩過去,玩它個天翻地覆。讓他們看看,六年級學生,玩文字游戲,一樣能玩得風生水起。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睂τ谄渌藖碚f,新年最美好的事就是收紅包,放鞭炮;但對我這個吃貨來說,新年最美好的事莫過于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年夜飯中可是涌出了不少傳統(tǒng)美食。其中最為著名的那邊是火鍋了。
火鍋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就出現(xiàn)了。古代的火鍋叫做染器,由盤,爐和耳杯組成。耳杯中放鹽和醬等調料,吃的時候把肉放在耳杯中,點火加熱,染上調料后即可食用,當時的皇宮貴族在設宴時一人一套染器,隨吃隨“染”。
火鍋經(jīng)過歷史的熏陶,種類越來越多:如北京羊肉涮鍋,風味別致,吊人胃口;重慶麻辣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廣東海鮮打邊爐,味美無窮;廣東鈣骨打邊爐,食而不膩,味美無窮;山東及北方的肥;疱,單人單鍋,時尚精典;香港牛肉打邊爐,名揚天下……火鍋的種類令人匪夷所思。
不僅要選好火鍋的`種類,火鍋的配料很重要,它決定火鍋的口味:芝麻醬冷水調成厚糊狀,加入紅油四川辣醬,生抽王,糖,醋,味精,蔥姜末,麻油調至細糊狀;蠔油料,鍋內放入植物油,蒜泥炒香,再加入蠔油炒透,在加入料酒,糖,味精,胡椒粉拌勻即可;麻醬料,芝麻或花生醬冷開水調成糊狀,加入糖,鹽,胡椒粉,生抽王,味精,蔥白頭,香菜末,麻油拌成;姜汁料,姜去皮切末,加入醋,綿白糖,生抽王,鹽,味精冷開水拌勻;麻醬油料,生抽王加冷開水,糖,味精,麻油拌成即可。這就是一種有名的自制配料,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火鍋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火鍋如一塊海綿,擠出了我國生生不息的歷史;火鍋如一扇門,讓我們看到了背后多么樸實,勤勞的民族。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6
有人說:“中國菜吃的是味道,西洋菜吃的是環(huán)境。”這話不假。中國菜上下幾千年的歷史,自古“民以食為天”,吃的就是味道。
基本味道分酸、甜、苦、辣、咸?晌覈鶈T遼闊,地大物博,地域不同,品味不同,那味道可不止“五味”了。不信?請看下文。
不說別的,就說“火鍋”吧。四川的“重慶火鍋”香噴噴、麻辣辣。吃火鍋的人,輕則舌頭打顫、大汗淋漓,吃不慣的人甚至淚流滿面,可重慶人卻說:“不麻不辣還不過癮呢!”相比之下,廣東人卻喜歡吃清淡利口的火鍋,火鍋也多用鮮雞、豬骨熬湯,又鮮又香。于是四川的“重慶火鍋”雖辣,但又超出了辣的境界,那就是“麻”,本來平平淡淡的鴨腸、芽菜,經(jīng)過這湯一滾,味道就變得絕妙了;廣東火鍋雖清淡,但它令鍋中的海鮮味道超出了“五味”,這便是“鮮”!
也許,重慶人會問:“為什么廣東人不喜歡吃我們香噴火辣的‘重慶火鍋’呀?”我身為廣東人,就讓我這位“小廣東”告訴重慶的朋友吧!這并不是“麻辣火鍋”的味道不好,只是廣東氣候較為炎熱,有時還十分干燥,吃這么辣的'火鍋,就很容易“上火”了;而重慶氣候潮濕。更有趣的是,貴州某山區(qū)有一種“油茶”,顧名思義,是用油泡的茶,常人喝起來苦澀油膩的“油茶”當?shù)厝藚s非常愛喝。原來,當?shù)貧夂蛞彩殖睗,這和“麻辣火鍋”的功效就大同小異了,它們都有去寒去濕的作用。這樣,我國多種多樣的氣候,加上各地物產(chǎn)各有不同,造就了中國菜的味道復雜多樣、千奇百怪的特點。
有一些食品,雖各地的味道不盡一樣,但是,它們是全中國老百性都適合吃的,都愛吃的:酥的月餅、香的粽子、甜的湯國……它們的來歷、故事,在中國早已街知巷聞,婦幼皆曉?刹簧偻鈬碎_始并不了解,當他們聽到“嫦峨奔月”、“屈原含恨投江”等美麗動人的傳說,定贊嘆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我真為我們的“味道之邦”而自豪。這飲食文化給這古老神秘的東方大國增添獨特的魅力,并使它更放異彩。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7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歷史,隨著時代進步,當然,也包括我們支撐物食糧。
《舌尖上的中國》在多方面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中國人生活中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文化;讓我們更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
不是空洞地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美食背后體驗平常百姓的生活,這是一位網(wǎng)友對《舌尖上的中國》的評價。我也看過《舌尖上的中國》,我的評價就是:“從中國博大的飲食文化中體會到家的溫暖,幸福的味道。
劇中有這樣一幕感人而深思的畫面,在浙江慈城,有一對空巢老人說他們最開心的時間,就是兒孫從遠方回家。聽著孫子、孫女叫“爺爺”、“奶奶”,聽著兒女叫“爸”、“媽”……
兒女們?yōu)樗麄冏瞿旮,他們圍在一張桌子邊緣,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可是在短暫的團聚后,兒女們又匆匆忙忙地離開了,看著兒女們漸遠的背影,那對老人淚流滿面。
兒女口袋里裝得滿滿都是父母做的年糕。
還有一幕和諧的`場面:香港的一群老人每逢一個節(jié)日,都會聚在一起做他們的拿手好菜。他們的兒女都是早已離開家鄉(xiāng)去遙遠的外面工作。
他們有的做“龍鳳呈祥”,有的做“望子歸家”有的做“思魚燉湯”有的做……這些名字都是他們自己取得。其中飽含了對兒子的思念與愛。
一陣做飯過程過后,他們坐下來又一起研討中國飲食文化,分享他們的創(chuàng)作有說有笑的……
還有香格里拉的松茸,浙江的冬筍等,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的意義,蘊含。
在中國,美食已成為人們心靈的溝通的橋梁,通過美食我們可以表達心中的想象,通過美食我們可以體現(xiàn)出愛的偉大。通過美食我們更可以展開愛的翅膀。
《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是舌尖上文化的傳承,舌尖上愛的表達。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8
中國人過大年,美食給熱鬧的春節(jié)氣氛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無美食,不成年”。今年,我就過了一個“舌尖上”的中國年。媽媽的故鄉(xiāng)在寧波慈溪,那是一個杭州灣邊的小鎮(zhèn)。
過年期間,年糕餃在寧波老街上十分常見。外面一層又香又糯的年糕,里面的餡兒可以是芝麻糖,又可以是薺菜炒蘿卜丁。一口下去,香氣撲鼻。這種包裹著幸福味道、寓意“年年高”的食物,在當?shù)胤浅J軞g迎。
紅膏熗蟹是特別有慈溪味道的菜。它取材于當?shù)氐乃笞有贰6烈院,梭子蟹的紅膏最為肥美。經(jīng)過鹽水的浸泡,兩周之后就可以上桌了。它的肉經(jīng)過幾道工序,既保留了蟹的鮮味又特別軟糯,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大山深處的嵊州崇仁古鎮(zhèn)是我爸爸的故鄉(xiāng)。糟肉是我爸爸故鄉(xiāng)的美食之一。我們祖先為什么要做糟肉呢?因為古代的肉不容易得到,一年之中往往只在春節(jié)時才殺豬宰鵝。而且紹興一帶有冬季做黃酒的傳統(tǒng)。榨取黃酒之后會留下大量的酒糟。而酒糟不可直接食用,因此就只能丟棄了。聰明的祖先發(fā)明了糟肉的方式完美地實現(xiàn)了肉的保存和酒糟的不浪費。同時,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酒糟的肉會出奇的鮮美。糟肉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如果你來嵊州旅游,絕對不能錯過著名的嵊州小籠包。小籠包外形精致,按要求每個小籠包上必須有18道褶皺。它的大小差不多一口一個,但是一定當心多汁的肉餡燙到你哦!每次回老家,我都要排上好一陣子隊才能吃上美味的小籠包,配上當?shù)氐?薄皮小餛飩,簡直要鮮掉你的舌頭。因為它外形精致、味美多汁、物美價廉,這一小吃從大山深處走向了全國各地,F(xiàn)在,很多人都因此發(fā)家致富,我們也能在很多地方吃到這多汁的小籠包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人們靠著自己的智慧,不論身處何方,依靠當?shù)氐沫h(huán)境創(chuàng)造了富足的生活。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在這個日子里,家人團聚,一起用美食犒勞自己,準備精神抖擻地在新的一年里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19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泵總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小吃。提到美食,大家一定會想到四川成都,因為它有著“吃在四川,味在成都”的美譽。其中最令我垂涎三尺的就數(shù)水煮肉片了!
水煮肉片屬于川菜系,麻辣,是這道菜的特色。在四川,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當然,也是我們家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道菜。它不光好吃做法也很獨特。
做水煮肉片,配料是關鍵。有碧綠的生菜,乳白的豆腐,晶瑩的豆芽和金燦燦的土豆,還有花椒和小米辣。首先把豆腐放入鍋中,然后再把去皮的土豆放進去。等過了三四分鐘后,再將豆芽和生菜放入鍋中。這樣,第一道程序就完成了。我們開始第二道程序。把切好的小米辣,姜,干辣椒,花椒放入另一個鍋中加油翻炒,等小米辣炒至金黃色時再加入肉片和一碗高湯煮沸,第二道程序也好了,F(xiàn)在只差最后一道程序了,就是把兩鍋合二為一,這樣美味的水煮肉片就做好了。
做好的水煮肉片把菜和肉的顏色都匯聚在了一起,可好看了!乳白色的湯上飄著金黃色的油,湯中浸泡著白色的豆腐,深綠色的生菜,淡黃色的土豆,晶瑩的豆芽和鮮美的肉片,再加上金黃色的小米辣點綴,就像綻放于春天的花朵。
水煮肉片不僅看相好,味道也好。
吃水煮肉片就是一種享受。咬一口肉片,那湯汁立刻從嘴里溢出來,流進我的嘴里,瞬間感覺到舌頭上的每個味蕾都張開嘴巴盡情地吸允著美味的湯汁,那香味充斥到每個細胞里,等肉片里的湯汁滋潤過每一寸味蕾后,又伴著肉片從喉嚨里滑下去。三五下水煮肉片就進了我的'肚。味道好極了!
第一次吃水煮肉片時,它的味道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雖然它隱與民間,但是仍掩飾不住其熠熠的光輝。
“舌尖上的中國,味蕾中的精靈!庇眠@樣的的句子來形容水煮肉片,不帶一點兒浮夸的成分。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0
星期六,蘭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新奇的創(chuàng)意作業(yè),讓我們品嘗各種不同的食物。
首先,媽媽為我準備了辣椒、生姜與大蒜。辣椒,一聽這名字就夠猛的,一吃下去,嘴巴里頓時火辣辣,都快噴出火來了。我趕緊換了一種食物——生姜。我平時都在喝甜甜的姜茶,覺得很好喝。于是,我趕緊把那土黃的東西塞進嘴里?墒牵覄傄灰氯,一股苦澀的,辣辣的味道馬上傳遍我的全身。我一下子就把生姜吐了出來,怎么會這樣呀,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又切了一塊放進嘴里,慢慢地嚼,嚼了許久漸漸地有了一股清香。接下來是大蒜,那味道與蔥差不多,只是比蔥更濃郁一點。
接著,媽媽又為我準備了三種水果,蘋果、桔子和草莓。我先拿一塊蘋果放在嘴里。啊,一種甘甜的,脆脆的感覺布滿了我的嘴巴,真好吃。我又多咬了幾口,一股汁水蜂擁而出,又給了我甜美的感覺。在看看那戴著綠色的草帽和鮮紅的身子的草莓,我覺得它一定也很好吃。果不其然,扯下草帽,把草莓放進嘴里,才碰到草莓的邊一股汁水早已噴了出來,它是那么得柔軟可口,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吃完了一整碗草莓,我把目光轉向了桔子。那豐滿的`大肚皮,幾乎要把那黃色的外衣給弄破了。剝開桔子黃色的外衣,里面是豐滿的果肉。我吃了一塊,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直入喉嚨。我一連吃了好幾塊,味道依舊那么好。
然后,輪到品嘗我最喜歡的三種飲料,雪碧、可樂和橙汁。我先喝了一口充滿氣泡的雪碧,立刻一種清涼可口,甜絲絲的味道鉆進了喉嚨,雖然有一點刺刺的,但也可以算得上讓人回味無窮?蓸返奈兜篮脱┍滩畈欢,只是它更醇厚,更甘甜。橙汁更是不得了,它既有水果的美味可口,又有雪碧的清涼,喝一口讓人連連叫好。
最后,只剩下醬油和醋了。那散發(fā)著淡香的醬油,我居然喝了一小口。啊,這味道可真咸啊!咸巴巴的一點都不好喝。說道醋,那可是天下第一酸呢。喝一口足以讓人吐上三天三夜。
這一次的品嘗,讓我明白了生活總是有苦有樂,有酸有甜,有咸又辣,有笑有淚,有滋有味!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1
我們有幸出生在現(xiàn)在的時代,過的已經(jīng)是很幸福的生活,從老人們口中聽到的過去就像是故事一樣虛幻。國家變得強大了,每一個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現(xiàn)在的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食品可以選擇,餐桌上不愛吃的東西就不吃,挑食的很。弟弟吃飯少,有不喜歡吃的菜就不吃,奶奶總會苦口婆心地勸著吃一點,從奶奶那里聽到的她們以前的生活總是感覺離我們很遙遠。奶奶年輕的時候還在生產(chǎn)隊里干活賺工分,按照工分來領糧食,小村莊里也不富裕,家家戶戶吃的也寒酸。聽奶奶說,那時候挖點野菜加一點面粉一大鍋水煮湯,一人就能喝四大碗,撐得肚皮滾滾的。逢年過節(jié)的才會做幾個白面饅頭去走親戚,還得要挎著籃子走到各個親戚家。奶奶回憶著以前的事情,說那時候也不敢想會有現(xiàn)在頓頓都能吃到白面饅頭和肉的生活。我們出生在一個這么好的時代,國家富強,生活富足,卻是那時的人們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關于小時候的記憶模模糊糊記不大清楚,卻也是聽母親說過,小時候的我在鄰居家吃到了八寶粥,回家就吵著要吃,她跑遍了周圍村子里的`小賣部,卻是都沒有了,回來只能哄著我吃別的東西。而我在記事的時候就想著天天往小賣部跑,五毛錢一根的冰棍兒,一毛錢一包的小零嘴,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到現(xiàn)在卻也是不多見了,現(xiàn)在的超市里寬敞明亮,一排排整齊的商品,也不復從前村子里商店小小一間屋子的樣子。
時代在進步,國家一步步走向強大,我們清晰地感知到國家的強大一步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比之以前,我們吃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在困難的時候吃樹皮、野菜都是常有的,有些時候也只能餓著肚子。現(xiàn)在在集市上,商鋪里琳瑯滿目的食物,餐桌上精致美味的菜肴,都是祖國給我們舌尖上帶來的變化。
日子總是越過越好的,奶奶老是這么念叨著。是啊,總會越來越好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里,生活中的改變隨處可見,國家的強大使我們富足,我們也要變得強大來守護我們的祖國。在祖國即將到來的七十歲華誕上,衷心地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2
不管是在中餐還是在漢字里的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里,對于“味道”的感知與定義,既起自于飲食,有超越了飲食。也就是說,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味”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包括中國人的心。
和全世界一樣,漢字用“甜”來表達喜悅幸福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類的舌尖能夠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這種味道來源于同一種物質--糖。
在不少即將消失的潮汕美食中,有一種甚至讓人在睡夢中還會想念的香甜,它就是糖蔥薄餅。在以前,可以在潮汕地區(qū)的大街小巷看到許多賣糖蔥薄餅的攤檔。每到春天,賣糖蔥薄餅的老伯伯·老奶奶·大叔大媽走街串巷拉著長音吆喝著“糖蔥薄餅~”
在潮汕的.一個步行街對面,我曾吃到過一次糖蔥薄餅。做糖餅的是一個看起來年過七旬的老人,他站在攤檔前,在這片不大的地方,一邊熟稔的糖餅,一邊講述著他的故事。從老人口中得知:這門做糖餅的技藝是從他祖上傳下來的,早年他還不愿意學,可是后來家中變故,他又不得不靠著門手藝來維持生計。老人的臉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皺紋,歲月的痕跡在他的臉上彰顯無疑。
他一邊說著,手邊也不停的忙活著。他先在鍋里剛一勺糖,慢慢加熱后白糖變成了焦黃色,之后放在一旁等它冷卻,等到溫度合適后他才趁拉打。拉糖的動作很像北方拉關東糖。他將糖條中間往釘子上一掛,拉長后兩股合在一起往上拉。這樣不斷重復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在糖里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后是制作薄餅,他手里捧著稀面團往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卻凝固成餅,于是另一只手將薄餅揭起疊放在旁邊。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的快捷。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
手中吃著入口即化的糖蔥薄餅,能夠品味到一個老人獨自支撐起家庭的那份堅信。
除了甜,還有酸,苦,辣,咸等著我們去慢慢體驗。五味使中國菜的味道千變萬化,也為中國人在況味和回味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提供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3
無可否認的是,這部紀錄片在“勾人饞蟲” 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網(wǎng)友們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國》 不知道全中國竟然有那么多聞所未聞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魚頭泡餅、汆烏魚子、黃魚鲞;還有那些聽著就口水吧嗒的菜:臘汁肉夾饃、醉湖蟹、梅菜燒肉……看完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國》,講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國美食,可謂包羅萬象,此片看后必然讓你垂涎三尺,都說民以食為天,想要減肥的朋友們看片要三思哦!
但是,《舌尖上的中國》給人帶來更多的是感動?粗S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wǎng)里閃閃發(fā)亮,揭開蒸籠冒著白花花的蒸汽的饅頭,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挖藕人吃著用自己雙手挖出的藕的樸素的笑,都讓人激動得想落淚,多可愛的中國!
那是一個令我記憶猶新的片段。從每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開始,老黃每隔三天,會拉著自己家里做的七百個饃饃,騎一個半小時的三輪車,到縣城里去賣。一年中最冷的兩個月,老黃可以賣出15000個黃饃饃,老黃賣的黃饃饃,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饅頭。是陜北人冬天最愛吃的一種主食。上碾,揉面,發(fā)酵……每一個過程都讓人感到溫暖。當老黃趕著驢磨糜子時,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在老黃馱著700個黃饃饃的車子上時,當老黃拼命蹬著車子趕路時,當有人買老黃的黃饃饃時,當老黃自豪地說自家的黃饃饃最好吃時,當老黃賣黃饃饃吆喝時,那笑容,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生活在繁華浮躁的城市中,久違的真誠的笑容!那從片段中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與脈脈溫情,令人回味……
《舌尖上的中國》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用具體的人物故事串聯(lián)起的中國各地美食生態(tài),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艱辛的勞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變過程,有方寸間的方桌廚房,也有廣袤的祖國山河……《舌尖上的中國》存在的意義已經(jīng)超越了美食紀錄片,它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原味的中國,帶著土地的氣息和米面的甜香。
這是鹽的味道,風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這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違的味道~~這些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與故土、鄉(xiāng)親、質樸、勤儉、堅韌等等情感與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4
今天,無意間收看CCTV4的《走遍中國·八方小吃》節(jié)目,很是開眼和過癮,發(fā)覺舌尖上的中國小吃的確很是地道,它們是我們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張耀眼的名片。請您跟我一同分享吧。
名片一——鯊魚煙
鯊魚煙是把臺北獨有的一種魚的魚頭分門別類地收拾好,然后,在燒紅的大鐵鍋內加入紅糖和白砂糖,頓時鍋里起火冒煙,立刻把放在籠屜上的“鯊魚”放鍋上、加蓋籠蓋兒。鍋里開始時是冒白煙,等幾分鐘后就會變成黃煙,這時糖煙就把“鯊魚”給熏熟了?粗瘘S透亮的“鯊魚煙”,能不有口味嗎?等到上桌時,“鯊魚煙”蘸著湯料吃,既香、嫩、純,又爽口、營養(yǎng)。“鯊魚煙”臺北飲食文化的名片。
名片二——鳳梨酥
臺北南投縣埔里的鳳梨采摘后,先削皮,然后把鳳梨切成小丁丁,與水、白糖放在一起,朝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好幾個小時,直到三者全部均勻地融合在一起,以能拉出絲為止。這就是鳳梨酥的餡料,黃黃的,晶瑩剔透,看著很像田黃石,很是溫潤,讓人垂涎欲滴。接下來,用淡奶油、蛋黃、面攪拌均勻,和成軟硬適度的'面團,做鳳梨酥的面皮用。最后,用一比一的比例的面皮包住餡料,放在模具里壓平后,放在烤箱里烤十幾分鐘,甜而不膩,寓意發(fā)達的鳳梨酥就做好了!傍P梨酥”臺北飲食文化的又一名片啊!
名片三——黃粑
黃粑是這樣制作的:先把糯米放在籠屜上蒸兩個小時;然后,把米放入鍋中,加入紅糖、小米米漿,在高溫下攪拌40分鐘后,磨平、切片、放入模具成型。最后,用黃粑葉即良姜葉包上,在上籠蒸。瀘州流傳著“先是黃粑,再喝酒,就不醉人”的說法。因為,黃粑里有糯米、紅糖,紅糖很是暖胃、養(yǎng)胃,另外,這良姜葉具有清熱解暑的功能,所以吃過黃粑后喝酒就不醉人。“黃粑”瀘州飲食文化的再一張名片!
怎樣,醉人的舌尖上的中國小吃文化讓您大開眼界吧?我們常見炭火烤肉串,可是臺北的市民卻用糖煙熏蒸“鯊魚”,是不是很有創(chuàng)意?有空,您也試一試吧!
醉人的舌尖上的中國小吃,彰顯的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飲食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有力佐證啊!
吃貨們,看過來;吃貨們,動起來;吃貨們,傳承吧!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 篇25
北風呼呼的吹,雪花飄飄灑灑。村頭的二踢腳響起,臨近春節(jié)了,街頭巷尾家家戶戶彌漫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媽媽的石磨又啟用了。經(jīng)過泡制的黃豆再加上兩勺水灌進石磨頂端的小孔里,蒙起眼睛的小毛驢繞著石磨慢悠悠的拉磨轉圈,一會功夫,白花花的生豆?jié){沿著石磨下邊沿流了出來,一盆、兩盆,滿滿當當,這便是水磨豆腐的食材。
大火呼呼的吞噬著鍋底,開水在鍋里翻滾,一雙布滿裂紋的.手在使勁的擠壓著裝滿生豆?jié){的紗布袋,豆汁沿著木板流進開水鍋里,沸騰著,翻滾著,等擠壓完全部的豆腐食材,鍋里的火候也差不多了,媽媽最拿手的就是拿出一種叫鹵水的添加劑,慢慢的點入翻騰的豆?jié){鍋里,奇跡就在這里,大鍋里的豆?jié){開始分離,一會功夫,豆花開始成形。屋內屋外彌漫著濃厚的豆腐味,我們孩子們自然很饞,口水已經(jīng)在喉嚨里下咽多次,這時候媽媽便會先盛出兩勺加上佐料讓我們解解饞。接下來,媽媽會用大漏勺把大鍋里分離好的豆花裝入一個大竹篩子,上面加一塊洗干凈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置一塊大石頭進行擠壓,鹵水從篩子的空隙里流淌下來,小狗小雞們也都聞出原汁原味的豆腐味兒了,在院子里追逐打鬧,哄搶豆腐渣兒解饞。個把小時后,篩子里的鹵水已經(jīng)被擠壓干凈,掀開木板,這原味豆腐算是完工了,媽媽會小心翼翼的把篩子里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塊存起,以便春節(jié)享用。
農(nóng)村人過年,最實誠的就是每家每戶都自己宰殺一頭大肥豬,豬血便是這時候收集的。
入秋,天高氣爽,在隴東北部山區(qū),蕎麥花開遍漫山遍野,充足的吸收了大自然的陽光、水分,辛苦的農(nóng)民在秋后便儲存好這冬天用來享用的蕎麥面。蕎麥面加上新鮮的豬血,經(jīng)過精心的揉搓,精洗之后,像山東人攤煎餅一樣,一張一張,媽媽在節(jié)前馬不停蹄的趕制,
攤好豬血蕎麥面以后。白里透紅的蕎面在案板上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大的食材算是準備好了
干凈清亮的胡麻油在鍋底 旋轉,隴東特有的干菜加入鍋底沙沙作響,媽媽利索的向鍋里添加各種佐料,自然少不了豬血蕎面,少不了香氣四溢的豆腐,蔥是剛從地窖里挖出來的,嫩綠色的蔥花撒在豬血豆腐的碗里,看著都讓人垂涎三尺,口水直流。
在隴東,把日子過好了叫“殷實”,誰家殷實不殷實,就看那一碗豬血豆腐了!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04-07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9篇05-15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9篇)06-04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7篇06-04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11篇04-07
舌尖上的作文04-20
《舌尖上的中國》學習心得(精選17篇)05-24
舌尖上的親情作文02-05
舌尖上的家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