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
家鄉(xiāng)的味道是什么?是那一杯自家釀制的深厚的濁酒,是那一抹飽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紅的紅楓。這些味道或渾厚,或清冷,或熾烈,但都有相似之處——都有著我們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種情感是國人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無論居于何片,每逢月圓之夜總會引起的喟然長嘆。
家鄉(xiāng)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大約是農(nóng)村出身的緣故,奶奶的身上永遠帶著農(nóng)民的樸實、勤勞與智慧。白白的一勺面粉在她的手下經(jīng)過與水的拌,總能顯現(xiàn)出各色情態(tài)。小時候看著奶奶將一個小小的面團靈活地在手中扭動幾下,再放到案板上時,就已然成為了一個花卷。那時的我不免驚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著奶奶為一個個的小面團整形,我便問奶奶:“奶奶,你怎么弄的?怎么這么快呢?”奶奶笑瞇瞇地蹲下來,揪了揪我的臉,然后笑著用陜西方言對我說:“時間長了就會了,咋,你想學(xué)?”
我點了點頭。奶奶便交給我一小塊面,告訴我說:“你把這塊面先盤一下,再扭一下,兩半個一粘就對了!笨墒遣恢俏依斫庥姓`還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沒學(xué)會如何盤花卷,不過奶奶的心靈手巧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后,每次奶奶進廚房我總要跟著?粗脭[弄那些絲長的面條時,我總是神色中帶著崇拜。因為每當我看到奶奶在廚房里做飯時,那搟面時搟面杖發(fā)出的聲響,那下面條時面條入水的一瞬時的響聲,都有一種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讓我越來越對廚房中奶奶忙碌的.聲音著迷。所以只要奶奶一進廚房,一個小小的身影也就會跟在她的后面,像個跟屁蟲似的寸步不離。
后來,我因為上學(xué)的原因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車輛穿行,盡顯繁華?墒莿?cè)脒@座城市的我卻睡不著覺,我早已習(xí)慣小縣城的安然與閑適,對于夜晚車輛穿行而過,還有些惶恐與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著覺,便更加想起身在故鄉(xiāng)的奶奶。那種感覺是一種孤獨、恐慌與無奈,加之在這種機械化、現(xiàn)代化的時代,城市里的食品雖讓我感到眼花繚亂,卻總少了一種感覺,現(xiàn)在想來應(yīng)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穩(wěn)與成熟吧,總沒有奶奶的面食好吃。
或許這便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是奶奶飯菜的味道,也是我回憶的味道,它就是這樣的淳樸簡單,熱忱而美好……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2
你們知道什么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嗎?知道的不妨來看看我們家鄉(xiāng)的味道,不知道的就讓我們來告訴你們吧!
我們的家鄉(xiāng)是孟州,我們是最熱情、最大方、最喜歡幫助別人、最有人情味的孟州人。我覺得涼皮的涼爽和涼粉的入口即化和面食才是家鄉(xiāng)最真實的味道。由于涼皮和涼粉和面條都是我們孟州的特色小吃呀!吃一口涼皮,讓我全身都涼爽了起來;吃一口涼粉,讓我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溫暖;吃一口面條,讓我頓時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景色,可是天然的背景。我和朋友們在那藍天碧水,五彩的鮮花中,拍下了我們與家鄉(xiāng)的第一張合影?吹侥呛嫌埃铱偸乔椴蛔越叵肫疬^去那美好的時光。而記憶最最深刻的,莫過于秋天。秋天的景色是那么地美。每當秋天一到,金黃的葉子漫天飛舞,地上也滿滿的是它們。輕輕地一腳踩上去,軟綿綿的,感覺奇妙極了。我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野小徑上,看著遠遠地連綿起伏的山巒,上上下下一片金色,好像置身在金色的海洋里,心情多愜意,人生就有多愜意。秋天也是我們孩子們游戲的天堂。在黃燦燦一
片的田地里奔跑、做游戲、捉迷藏,大地媽媽像是穿上了一件用金子打造的完美禮服,真漂亮!
呵呵,想到這里,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記得偷玉米的`事了。那時多饞!家鄉(xiāng)水美土好,玉米更又香又美味!中午去玩耍遇見了片玉米地,我們幾個小伙伴商量著以怎樣才能拿上幾個,到了下午兩三點,我們幾個小伙伴一起出動,分工合作。有的在把風、有的在摘玉米、還有的在制造一場看似像是被一些小動物們吃掉的假象。不過最后還是發(fā)生了一場悲劇,就是~被媽媽發(fā)現(xiàn)并臭罵了一頓。
每個同學(xué)對家鄉(xiāng)的味道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我覺得,家鄉(xiāng)的味道是甜蜜的,由于每想到在家鄉(xiāng)發(fā)生的一些往事,我的臉上都會浮現(xiàn)出會心的微笑,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好懷念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在楊柳河附近,那里平淡無奇。但我卻品味到了各種各樣的味道。
“來來來,快來玩呀!”幾個小孩正站在一條淺淺的溪里玩水。他們每個人都只穿了一條短褲和一件背心,可這些都已經(jīng)被完全浸透了?吹剿麄兣d致勃勃非常激動的樣子,我也三下五除二地脫下一身衣服跑去玩了。我拿著一個水槍,悄悄吸滿水,來到一個人身后。“”--“癢癢癢”。那個被我噴了一身水的朋友,一邊跳著,一邊撓著背。當我還沉浸在喜悅中時,他眼疾手快抄起一旁的水槍,便朝我這里噴。我一個不注意,腳下踩到青苔一滑,臉直接進入水中,還喝了一大口的水!皼]事沒事,不干不凈喝了沒病!蹦俏慌笥岩贿呥^來扶我,一邊笑著說。這時,我家鄉(xiāng)的味道是這微咸的溪水味。
“豆花兒、涼粉、涼面、涼皮兒”每當這熟悉的聲音響起,我都會拉著媽媽的手,連奔帶跑地去追尋這聲音的源頭,那可是我童年的最愛啊。那位婆婆總是戴個白色的圍裙,肩上挑著一根較短的紅色扁擔,扁擔的兩頭挑著兩個木桶,一邊裝著豆花兒、涼面、涼粉、涼皮兒,一邊裝著蔥花、白糖、花椒、醬油等各種調(diào)料!捌牌,來碗糖豆花兒。”我將手中的'錢遞給了婆婆!昂美眨缘!逼牌艐故斓貙臃畔,將兩個桶子的蓋子揭開,拿出一個盒子放在桶蓋上,左手挖豆花兒,右手放調(diào)料,最后放上幾根馓子和酥黃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挖了一勺放入嘴里,嫩滑的豆花兒帶著甜味入喉。這時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這甜甜的豆花兒。
“嗯,這味道太好聞了!蔽野謳е易叩搅颂镩g,一顆顆樹并列的排著,幾個竹竿子豎立在綠油油的田間,上面飄著幾個紅色的塑料袋。“這是為了防止鳥兒偷吃的!备赣H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遠處還有幾個農(nóng)民大叔戴著帽子,嘴里吸著一根煙,手里拿著鋤頭,正忙著除草呢!我俯下身,深吸一口氣,這味非常清新,其中混雜著青草味、樹葉味、泥土味。我想這時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包裹了青草、樹葉、泥土的清新味。
這些味道是多么深刻,不管我離家鄉(xiāng)多遙遠,這些各種各樣的味道都縈繞在我的鼻息里,一生不能忘懷!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4
在外的游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jīng)生活過的家鄉(xiāng)。每次回家,家鄉(xiāng)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溫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里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著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里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粽。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nóng)家人家中特有的灶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灶內(nèi),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涌入人們的鼻內(nèi)。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里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著香味在齒間游蕩并擴散,給人以一種溫暖的感覺,并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xiàn)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嘗嘗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著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里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于是我嘗試著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著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初中后,繁重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灶頭也因為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jīng)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灶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jīng)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xiāng)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么。但每次在家鄉(xiāng)的灶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5
今年的桂花又開了,那一朵朵小巧玲瓏、深橙色的桂花總能讓我想起我的家鄉(xiāng)。
以前,村里的房子都只有三四層,白墻黑瓦,樸素簡單。記憶里,那是多美的一幢房子呀!黑色的`瓦一個接著一個,一個疊著一個。白色的墻上毫無點嵌,這讓我感到一種純樸美。
小時候,奶奶常常說著自己媽媽用桂花做的小點心。奶奶還跟我們約定,等桂花開了,一定用桂花做點心給我們吃,我和堂姐就日日夜夜地盼著桂花開。
我總是站在桂花樹下,抬起小小的腦袋,望著那只有綠葉的桂花樹。一天,兩天,三天……可桂花樹好像沒什么變化,我有點灰心,但仔細一看,好像有一朵淡橙色的花骨朵兒已經(jīng)出來了!我知道!桂花馬上就要開了!于是我一蹦一跳地告訴奶奶,奶奶聽后笑瞇瞇地對我說:“我要先去準備材料了!”
金秋十月,桂花開了,我跑著叫奶奶和堂姐來搖桂花!我們抱住樹干,拼命搖動。桂花如春雨一樣,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伴著十月的微風,也伴著清香落下。桂花像是被秋姐姐托下來的,一瓣只有幾十毫米這么大,五六瓣連在一起落下來,如下雪一瓣,只不過是橙色的雪。我的頭上、身上都是桂花。我們拿著整整兩大筐的桂花搬回屋里。
我和姐姐搖完桂花回屋里,但心卻還在桂花樹那里呢!奶奶好似看透我們的心思,于是神神秘秘地對我們說:“猜猜我現(xiàn)在要用桂花做什么呢?”我和堂姐猜測著!是桂花糕?還是桂花果凍?還是……奶奶其實早就已經(jīng)做好了。我們連忙坐上椅子,哇!原來是桂花湯圓呀!幾十個又白又小的湯圓在碗里“泡澡”呢!但主要的是奶奶放了幾朵桂花。嘗一口,甜甜的,在小湯圓中夾雜著淡淡的清香,我和堂姐一口氣吃了兩碗。
那是我第一次搖桂花、吃桂花點心。后來,我又吃過幾次,百吃不厭。可如今我離開老家很久了,我再沒搖桂花了,也沒吃過桂花點心了。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6
我的家鄉(xiāng)羅田,地處吳頭楚尾的大別山腹地,秋冬季節(jié),氣候清寒,自古以來就有圍坐火塘吃吊鍋的習(xí)俗。說起家鄉(xiāng)的味道,除了脆脆的板栗、甜甜的柿子、鮮嫩的野菜,最讓我念念難忘的就是羅田吊鍋了。
山鄉(xiāng)土菜招遠客,吊鍋美名天下傳。隆冬臘月,正值農(nóng)閑,是鄉(xiāng)親們一年中最享受的時候,因為可以開始吃吊鍋了。近幾年“羅田吊鍋”作為特色美食亮相于黃州的街頭。城里的吊鍋從土吊鍋推陳出新,吊鍋下面是由一個鐵架子,鐵架子中間的火盆里燃燒的是無煙,無污染的人造碳。架子上面的鐵鍋掛在升降自如的鐵鉤上,鍋里煮的食物五花八門,蒸騰的美味香氣撲鼻。
每每在黃州吃著家鄉(xiāng)的吊鍋,就想起老家三叔公家的土吊鍋了。三叔公家的吊鍋我覺得是最最正宗的“羅田吊鍋”。三叔公家在樓房旁另砌了一間廚房,廚房靠墻的一角,用土磚做了一個火塘,火塘上方的桁條上安一根能升能降得滑鉤,火鍋就吊在滑鉤上。土屋的另一角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樹蔸子,這些硬柴可是燒火鍋專備的。每逢回老家,親朋好友圍坐在火塘的四周,一碗自制的'老米酒下肚,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接著,話匣子一打開,家長里短,鄉(xiāng)間趣聞,無所不及。三叔公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往火塘里添樹蔸子,火塘里的火越燒越旺,吊鍋里肥嫩的野干筍、美味的熏臘肉、臘魚,地道的肉糕,金黃的炸豆腐,滑嫩的魚丸子,再添上一碗香濃的土雞湯,一起被鍋下的柴火燒的咕嘟咕嘟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屋外大雪紛飛,寒氣逼人。屋內(nèi)爐火正旺,美酒飄香。我一邊心滿意足地享用著美味的火鍋,一邊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這句家鄉(xiāng)人盡皆知的歌謠,用在此時是多么貼切!
家鄉(xiāng)的春夏秋冬都有各種各樣的野味美食,春天的地菜、香椿芽、春筍、荊芥茶葉;夏天的蕨苗、苦菜、馬齒莧、樅樹菇;秋天的板栗、甜柿等;冬天的吊鍋、糍粑、各種干菜和野味等,它們具有家鄉(xiāng)特別的味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
除了美食,我常常會想念家鄉(xiāng)的青山綠水:神奇險秀筆架山、醉人秋色九資河、避暑勝地天堂寨,無不令人魂牽夢縈。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歡迎朋友們來羅田賞美景,品美食,點贊我們家鄉(xiāng)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7
也許是天熱胃口寡淡些,整個人也懶懶散散的周身乏力,感覺百無聊賴。忽一日,便十分想念起家鄉(xiāng)的霉豆腐來,那感覺香香的,甜甜的,辣辣的,酸酸的。
想起家鄉(xiāng)的霉豆腐,就又戳中我心頭的舊疾,一絲淡淡的殷紅,沿心尖竄入胸口直逼咽喉,化作汩汩清流從眼角四周爭相涌出!我那因病早逝的母親呵,她那平和孱弱的溫柔模樣,早已像刀刻一樣印在我心靈深處,在我生命的清風小徑上,不停地張望,停留,依依地致意,揮手!直到我摔倒了再勇敢地爬起!知道我淡定自如盈滿笑意地,繼續(xù)前行......
我生在一個安寧僻靜的南方山村,家中兄弟姊妹眾多。記得每年二三月的時候,滿山遍野地一派生機盎然,樹木抽芽發(fā)枝,青翠誘人;▋簜儬幤娑菲G,惹人憐愛。最是那布谷鳥日夜啼鳴,婉轉(zhuǎn)傳情。而那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海呵!像夢幻像歌唱;像希望,像母親。那絲絲縷縷的.醞藉,凝結(jié)著生活的幾多渴望與感動,那蓬勃熱烈的開放,燦爛著每一個幸福明天!而我母親制作的霉豆腐,味道濃淡適中,香辣可口。簡單的制作過程中,卻是融入了她對我們滿滿濃濃的愛與暖。小小的一塊霉豆腐,就能讓我美美的送完一大碗米飯。
此時,我手執(zhí)茶杯,喝著清新中略帶酸澀的檸檬茶,美美回味著早餐時候,我就著簡單的幾樣小菜,喝下了兩碗清粥。身在異地,家鄉(xiāng)的霉豆腐,暫時不大可能一慰口福。就算買到,也不是那原汁原味的媽媽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只能就近買回廣合腐乳,略以解渴。雖不及家鄉(xiāng)的風味,但那同門同宗的淵源與瓜葛,總能尋找到那么一點;“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滋味。那種風中覓香,苦中做樂的“味道”,那種深深珍藏,歷久彌香的家鄉(xiāng)味道。那味道里,有母親的慈愛,父親的辛勞。
家鄉(xiāng)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溫暖合著愛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8
填滿灶膛的柴火,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悠然的木香沖出爐灶,散發(fā)出來,撞擊著鼻翼,也撞擊著我的內(nèi)心。裊裊炊煙,從煙囪里慢慢探身出來,又爭先恐后飄搖到更廣闊的領(lǐng)地,漸漸與白云融為一體。
爐灶的籠屜里蒸的是奶奶做的菜饃。拳頭般大小饃蹲在籠屜上,顯得那么憨態(tài)可掬,這可是奶奶親自剁菜,親自和面,然后一個一個揉出來的,里面包含著奶奶對小孫女的關(guān)心和憐愛。
我從小不怎么愛吃菜,仿佛對那些綠色菜蔬有一種天然抗拒。奶奶拿著碗筷夾著菜追著我滿院子跑的“光榮事跡”,至今還被鄰家姐姐們津津樂道。所以,小時候的我一直是個黑黑瘦瘦的黃毛丫頭。奶奶看著如此羸弱的我,不禁面露擔心之色。思忖許久之后,總算想出來做菜饃這么一個法子,希望能讓我能高高興興地吃幾口菜。所謂菜團,其實就是白面中揉進菠菜和花椒葉子,但奶奶做的菜團形態(tài)萬千。有時我嘴饞,奶奶便抹一點辣椒油或蜂蜜,做成甜的或者咸的,所以百吃不厭。
小時候的我因為夠不著鍋臺,所以就站在旁邊長短不一,里出外進矮凳上搖搖晃晃地維持風雨飄搖的平衡,只為看白花花的面粉是如何在奶奶靈巧的手中變成雪白的面團,再如何揉進菠菜,變成綠色的。諾大一個面團從奶奶的手中被分開,然后排好隊進入蒸籠。當他們再一次從鍋中走出,就會發(fā)現(xiàn)在氤氳的水蒸汽散去后,菜團們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長大一大圈兒。菜團入口便是清甜,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麥芽糖,嚼久了就有淡淡的甜味,并且轉(zhuǎn)瞬蔓延到整個口腔,菠菜汁已經(jīng)完全與面融為一體,吃起來有一些清苦的后味,很清爽。最后是麻麻的花椒葉子,抹上辣椒時,麻與辣的雙重味覺便沖擊我的味蕾。
如今遠離家鄉(xiāng)求學(xué),故鄉(xiāng)連同兒時無憂無慮的回憶都已漸行漸遠,再次嘗到久違的菜團的味道時,那些心海深處的情愫在那里熠熠生輝,我不禁心潮涌動,思緒萬千……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9
我的家鄉(xiāng)不靠山,不臨海,沒有山珍海味,只有鄉(xiāng)野間樸素的食材。但我的家鄉(xiāng)人,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譜寫出一曲曲美食的樂章。
我的幼年是在爺爺家渡過的。爺爺喜歡吃饸饹,在爺爺?shù)囊龑?dǎo)下,我也愛上了這種美食。
放學(xué)了,爺爺總會拉著我的小手,點上一碗湯饸饹。我總會眼饞的盯著廚師,看他將蕎面面團放入壓面機中,奮力一壓,那黃色的精靈就跳入了沸騰的湯鍋中玩耍。不一會廚師就將煮熟的饸饹撈起來,放入大碗中,再將一勺高湯交到饸饹上,放上香菜、香油、香醋以及一些調(diào)料,便吼上一嗓子:好咧--聲音粗礦豪爽,正如我們陜西人的性格。夾起一筷子饸饹放入嘴中,香味便刺激著我的味蕾,讓我欲罷不能,吃了還想再吃。
喝完高湯,豪邁的一抹嘴巴,跨著大步走了出去,感覺空氣都清新了好多。饸饹的酸辣如同我們陜西人的性格,從內(nèi)到外都是熱情的。
說到肉,陜西人必定會想起肉夾饃。我每天都好吃這一口。聞到肉夾饃的香味,我總會不由自主的咽口水,忍不住去買一個。廚師嫻熟的從肉鍋里撈出一塊瘦肉,剁成碎屑,將酥脆的燒餅切開,再將肉屑放進切開的燒餅里,澆上一小勺肉湯,裝進袋子里,遞送到你手上。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酥爛的肉讓人欲罷不能。肉夾饃滲入了肉湯,吃起來香噴無比。這也讓我想起了陜西人的熱情。
中午最常吃的便是奶奶手搟的菠菜面了。當看見奶奶將菠菜和入面團里,我總是下意識地吞咽起了口水。
奶奶將菠菜面團搟成比案板還大的面片,然后切成條,下入湯鍋里。等上一會兒,奶奶將煮熟的'面撈出來,放進碗中,放上蔥花和辣椒面,將滾燙的油往辣椒面上一倒,只聽見吱的一聲,一碗紅綠相間的菠菜面就好了。聞一下,香噴噴的;吃一口,就一個字香。嚼一嚼,蔥花的香味融入到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中。我吃著它,不僅感到了奶奶對我深深的愛,也仿佛看到了陜西人的善良淳樸的本質(zhì)。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我也不例外。原本普通的食材被我的家鄉(xiāng)人變成了美味的佳肴。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愛我的家人!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0
資深吃貨道,“任一美食,總是吃了又忘,忘了又吃,味道總不留心上,但家鄉(xiāng)的味道,從沒忘!
忘不了的,是家鄉(xiāng)的炊煙味……
“咳咳咳……”從撲面而來的火舌中“解放”出來,臉上的熱氣果真是被涼氣沖散了不少,但還是感到火辣辣的,一邊咳嗽著,一邊還不忘記在往土灶里加把黃豆梗,再扔幾個玉米芯?烧l知道這玉米芯一扔進去,就迅速將火苗覆蓋,好一會兒,我才緩過神來,火被撲滅了!可憑我這縮手縮腳的,別說是引火起灶了,就是添把柴都難,此時小廚房里的溫度在沒火的情況下下降了不少,可我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這可不是“熱”的嗎?我拿著引火的紙碗,又拿起打火機,可是就是不敢點,一點著,我就趕緊松手將它扔在灶里,可就在我還驚魂未定時,那火光就一閃而過了,我也就只好坐在灶旁小凳上發(fā)愁了,此時,一個佝僂的身影出現(xiàn)在視線中!把绢^,我來吧。”奶奶身子往前躬了躬,吃力地坐在我身邊,伸手又去拿火鉗,把灶里沒燒完的紙碗夾了出來,熟練似乎又刻意放慢動作的點火。她也說著:“這點灶啊,不容易,我呀,也是幾十年的功夫,慢慢來!蹦棠棠樕系男θ菝髅魇侨绱猴L般和煦,但嘴里說的這些話倒是和這炊煙味一樣樸實;鹩秩计饋砹,又傳來家鄉(xiāng)的炊煙味……
忘不了的,是家鄉(xiāng)的酒香味……
“干!”遠遠近近的親戚不知一年有幾次聚在幾次散,他們知道的只是此刻,要喝的`痛快,玩的開心,聚的團圓。一杯酒還沒下肚呢,就接著又來一杯,不一會兒,都就醉曛曛了。那就香味縈繞在飯桌旁,縈繞在家鄉(xiāng)里,不得不說,很好聞。“這么久沒聚,你那邊怎樣?”“哈哈,你還是這么逗!”大家的話就像喝的酒一樣,一句接一句,一杯接一杯,我當然聽不清楚他們誰在說什么,因為每個人都有想說的話,說都說不完,就像酒一樣,喝都喝不盡,“干!”家鄉(xiāng)的酒味又飄散出來,綿綿繞繞,像親情一樣……
家鄉(xiāng)的味道,總在我心上,沒忘……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1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遠,就能看到多遠。
春天,我們在這里,誰都是詩人,就像那些樹葉,一夜之間就學(xué)會了鳥兒綠色的語言,這個味道是什么?是寧靜的味道。
沒有莫扎特的交響曲,沒有貝多芬的鋼琴聲。這些高妙的東西,不應(yīng)該在這里,因為任何人工的雕琢在這里都是多余的。那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陣石破天驚的雷聲,帶來的是一覽無余的春景,光禿禿的樹枝,昨夜還在冰雪里沉睡,一覺醒來換了模樣,抑或是他們從南國偷來的花朵,點綴在發(fā)間,但為什么如此恰切呢?
我喜歡優(yōu)雅的早晨,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陽臺上遠眺。剛好落在我臉頰上的,仿佛是從一個詩人的眼睛里搬來的陽光,那么溫暖,照透心扉。門口就是河。河溝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見水底的游魚;河溝的水,很靜,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河溝里的水,很甜,甜的好似九天瑤池里的玉露瓊漿……風吹動著水波,也吹動著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葉就是她的嘴唇,風飄絮,又是一個多了思戀的味道啊!
秋色已晚。我曾撫摸過的春天的樹葉,在風中蕭蕭落下。想象著它在春天的樣子,心中多了思戀的味道。
舉起一片樹葉,細數(shù)著清晰的紋路,刻錄的是歲月的滄桑。人們說陶罐里醞釀著一壇鄉(xiāng)情,古色古香,那這片樹葉就醞釀著家鄉(xiāng)的心愿,從寂寞的這兒,飛向遙遠的那兒。當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流了下來,守著這片黃土地,守著這條河,守著這個家。橘子早紅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哼著同樣的調(diào)子,老爺爺呼喚著孫子的乳名催促著作業(yè)。夜色降臨的時候,那一家家射出的燈光,有多少折射的是盼歸的目光。∵@目光里,有高樓大廈,有車水馬龍,有流水線,有建筑地……
如果,你要問我了,家鄉(xiāng)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為只有你來了才知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2
春節(jié)前,我們一家連夜趕回湖北,終于嘗到正宗的家鄉(xiāng)味道。
“爸爸,什么時候才到家呀?”“快了快了,已經(jīng)到夏店了!甭牥职诌@么一說,我開心極了,興高采烈的對爸爸說:“爸爸,是不是很快就要到家了?”“Yes,itis!薄澳钦媸翘昧!”我瞬間變得精神起來,一點瞌睡都沒有了,我兩只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直盯著窗外,想看看快到家了沒。“哇塞,爸爸你看這里還有一些雪沒有化,真是太好了,明天可以玩雪了!”“我們一家人回來的可真是巧!”“是呀是呀,不僅能看到雪,還能一大家子一起吃飯,真好!”說著說著我們就開到了家。
一回到家我就立馬沖上樓,來到了我最愛最想念的地方——奶奶的家。我拿鑰匙把房門打開了,只見奶奶一個人在廚房忙碌,我走過去想看看奶奶在做什么,奶奶聽見有腳步聲,回過頭來一看是我,趕快跑過來,抱緊我,說:“思奕呀,我的乖孫兒回來了!薄昂昧四棠,你在做什么呢?”“我在做你最愛的藕夾呀!”“奶奶我能看著你做嗎?我也想學(xué)。”“當然可以了。”
奶奶先將蔥和姜切成末,把雞蛋打散,再把準備好的豬肉餡放進碗里,加入蔥姜末,鹽,胡椒粉,玉米淀粉,蛋液和水,接著用筷子一個方向攪打上勁,然后將藕去皮,切成一片連一片不連的藕夾,再把干面粉,糯米粉,無鉛泡打粉放進碗里,往碗里加入水,用筷子攪拌均勻,調(diào)成面糊,往藕夾中夾入肉餡,然后把藕夾合緊,裹上面糊,鍋中油燒熱,把裹了面糊的藕夾放入鍋里,中小火分批慢慢炸成,炸出兩面金黃,美味的`藕夾就出鍋了。
看著奶奶做的藕夾出鍋了,我不禁咽了一口口水,奶奶見了把藕夾放進盤子里,給我端了過來,我拿起藕夾咬了一口!鞍!這簡直是人間美味!”
奶奶做的藕夾,讓我回味無窮。。∵@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3
我算是個小吃貨,所以喜歡吃的東西真的有很多,有:咖喱飯、重慶小面、雞蛋仔、炒三絲、銅鑼燒等等,想讓我從中選出一種我最愛吃的東西的話,無非就是給我拋了一個大難題。但是有一種美味讓我念念不忘,那就是杭州小吃——貓耳朵。
說起我為什么喜歡吃貓耳朵,就想起了那件事:那一年,小小的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杭州旅游。因為媽媽是杭州人,爸爸也在那兒待過。所以他們在一路上聊了許多我聽不懂的事情,也講了許多當?shù)氐男〕。當時我還小,記不住太多,但有一個名字令我很不解,那就是貓耳朵。那時我就想:“貓耳朵是什么?是用什么東西做的?難不成是用小貓的耳朵做的嗎?這真的能吃嗎?那也太血腥了吧!”想到這兒,我便嚇得不敢再想下去了。
到了杭州,我們先登上了初陽臺,再下山逛了蘇堤和白堤,然后便去游玩了大名鼎鼎得西湖和黃龍洞。雖然景色很美,但是我們的肚子也餓了,熟悉這一帶的媽媽問我們要吃什么,“隨便”兩個字剛想說出口,可我突然想我還沒搞明白“貓耳朵”是什么呢!就立馬改口:“去吃貓耳朵吧!”到了餐館里,當一碗熱騰騰的貓耳朵被端上來,我一直不解的心立馬被放了下來。哦,它原來長成這樣啊!一碗濃濃的、乳白色的'高湯里浮著好多好多白白的,酷似小貓耳朵的面疙瘩,面疙瘩已經(jīng)被高湯燒得有點半透明了,被捏成了一個個小三角。半浮半沉,香氣四溢,讓我心癢癢的。哦,是誰想出的這個“貓耳朵”名字,真是名副其實啊。后來聽爸爸說,原來“貓耳朵”這個名字還是乾隆皇帝給取的呢!稍稍吹涼,我就用湯匙舀了一大勺吃。媽媽一邊在邊上提醒我不要被燙著,一邊舉著勺子來我碗里舀了勺去吃。居然搶我的“貓耳朵”!還說:“你還小,吃不下那么多”。不一會兒,一大碗貓耳朵就被我們瓜分掉了。雖然當時算是吃飽了,可我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還沒仔細吃過癮,貓耳朵就吃光了。
如今,我已經(jīng)好久沒有去杭州了,但我心里一直記著那一碗鮮美的貓耳朵。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4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過年的喜慶氛圍濃烈來。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每年的臘月二十八前后,膠東地區(qū)的人們都習(xí)慣蒸一些棗饅頭,取蒸蒸日上之寓意。人們經(jīng)常叫它大棗餑餑。棗饅頭在春節(jié)中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
棗饅頭用途很大,可以食用,可以供佛,還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大棗饅頭又稱棗花饅頭,取早發(fā)之意。
揉面故為重要,面可能影響的棗饅頭的賣相和食用。經(jīng)?茨赣H揉面。一推,一拉,沾上點水。面團好像在母親手里的一個娃娃,時而伸長,時而收縮。柔完后,要醒發(fā)二十分鐘,做出來的味道更美。
到了最關(guān)鍵的.一步了。將面團倒出后,面盆上還有余存,總想拿來當橡皮泥捏小人,可是粒粒皆辛苦。母親有一雙巧手,總能將不討人喜歡的面團做成一個個美麗的事物:有普普通通的包著棗片的饅頭,也有美麗的鑲嵌著大棗的花兒,還有像生日蛋糕形狀似的一層一層的小餑餑。紅棗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紅紅火火,還有驅(qū)邪祈福的含義,是必不可少的。真是大飽眼福了。
除了棗餑餑,還有一種與它相近的面食盾。它跟棗餑餑相似,都是面跟棗片做成的,也都是供奉佛祖。但是棗餑餑供奉在佛祖前,而盾是除夕夜里發(fā)紙敬天地的時候供奉。擺放上兩者也有區(qū)別:棗餑餑是五個一組,三個放在下面,兩個對著壘在上面。而盾就是一對一對擺放就可以。
中國有句俗話:不蒸饅頭,要爭氣!過年蒸棗饅頭,也有爭氣的含義。蒸棗饅頭,蒸出一年的好彩頭!滿滿的都是過年的味道。象征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饅頭是發(fā)面做的,蒸的時候會發(fā)起來,所以也象征會發(fā)財發(fā)家。
蒸棗饅頭時,可謂是口水直下三千尺了。需要二十分鐘之久,對我來說可是一種煎熬。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終于,在鑼鼓齊鳴,狂擂亂敲的響聲中,在饅頭和盾齊齊出鍋了。我卻已經(jīng)是饑餓多時了。饅頭香甜,福壽臨門,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有什么能比家鄉(xiāng)更好?
有什么能比家鄉(xiāng)更親?
有什么能比家鄉(xiāng)的棗餑餑更美味?
家鄉(xiāng)的味道,在舌尖上異彩紛呈。真想一嘗再嘗,好好地品嘗家鄉(xiāng)的味道,品嘗家鄉(xiāng)棗餑餑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5
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xiāng)味。
家鄉(xiāng)的味道是爺爺包的蓮菜大肉餃子。每每感到幸福時,眼前便流動著奶奶系著圍裙,爺爺坐在沙發(fā)上,媽媽笨手笨腳,爸爸小心翼翼包餃子場面。
從我記憶時就愛吃餃子,平時愛吃,過年時更愛吃,喜歡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氣氛,在歡聲笑語之中一個個似乎還印著爺爺指紋的餃子誕生了,它們是一個個快樂和幸福的吉祥物。晶瑩潔白的餃子出鍋了,白白的,胖胖的,可愛極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餃子的餡緊湊實在的抱在一起,吃起來有沙沙的顆粒感覺,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著小曲漫長的游行。蓮菜的脆香拌著鮮嫩豬肉的濃香加上金黃姜末的點綴,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鄉(xiāng)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親手縫制的棉襖棉褲里!疤棠逃纸o你寄來棉襖棉褲啦!”媽媽喊著。我蹦蹦跳跳地奔跑過去打開包裹,里面是一身嶄新的海軍藍棉襖棉褲。我抱在懷里感覺軟軟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樸、甜甜、太陽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淚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現(xiàn)在眼前。
記得每年暑假,媽媽都帶我去寶雞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溫暖的懷抱,親切的話語如陽光明媚,溫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張開雙臂,等著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給我量尺寸。“一扎、兩扎……”太奶奶自言自語的邊量邊說。在寒風蕭瑟、冷風刺骨的冬天,伙伴們都流著鼻子,縮著脖子,而我正因為有太奶奶親手縫制的棉襖棉褲,不僅早已溫暖了我的身體,更溫暖了我的心。
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筑。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筑還保留了過去年代的老縣衙、城隍廟風格。那里有青磚碧瓦的古典式重閣樓房,古樸的大廳,撐著赤紅的柱子,一磚一瓦,蘊含著家鄉(xiāng)人的智慧和結(jié)晶。這些建筑彌漫著歷史的味道,文人的氣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鄉(xiāng)的味道醇香而溫馨,平凡而溫暖,古樸而雅致,它沉淀著濃濃的鄉(xiāng)土味、融入著深深地情與思,令我沉醉,觸動我心。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味道,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09-08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精選]11-07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06-05
家鄉(xiāng)的味道03-02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薦】12-27
【熱門】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2-23
【推薦】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