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課文放飛蜻蜓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課文《放飛蜻蜓》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放飛蜻蜓》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說明:
課文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富有啟迪意義。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逐漸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導向深入探究。
3、 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動作、說話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藹可親、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于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簡要教學思路]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啟發(fā)猜想
1、頭上兩只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張著翅膀空中飛,專捉害蟲有本領。請同學們猜一種昆蟲。板書:蜻蜓
2、同學們喜歡蜻蜓嗎?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歡蜻蜓,有一天,他們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們卻把它給放了。把板書補充完整。
3、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要提出來?
4、學生質疑。
二、自學課文,理請脈絡。
三、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這些孩子捉到了幾只蜻蜓?
2、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飛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
4、如果你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掉嗎?為什么?
四、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組織課堂討論
、偬障壬吹揭蝗汉⒆幼津唑眩袥]有馬上叫他們放了?為什么沒有馬上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如果馬上叫他們放了蜻蜓,孩子們會怎么想?怎么做?他們會放嗎?
②討論上面的問題,可以聯(lián)系教過的第18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較,同樣是要讓別人放掉某樣東西,談談兩人的做法相同嗎?
、圩詈蠛⒆觽?yōu)槭裁磿䴓芬夥棚w蜻蜓呢?
主要是以下幾點:
A、陶先生談話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方法巧妙。
、乓源葠鄣負崦湄懙男∞p子開始談話,顯得親切、平易近人。結合理解慈愛。
⑵談話不是從指責捉蜻蜓開始的,而是從問翠貞蜻蜓吃什么開始,不會引起孩子們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反而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從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態(tài)度和藹,方法巧妙,孩子們已經(jīng)把他當作了自己的朋友。結合理解七嘴八舌
B、陶先生不擺架子,尊重孩子
⑴動作: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
、票頁P翠貞:還是翠貞說得對。
、钦髑笠庖姡耗銈冋f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C、陶先生學問大,懂的東西多,談的是孩子們不了解的知識,新道理,聽起來新鮮又有趣。重點學習第10自然段合作討論,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別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知識,如:蜻蜓的尾巴點水,實際上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蜻蜓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晰地看到9米開外,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孩子們入神地聽著的神態(tài)。結合理解入神。為什么入神?
D、陶先生富有耐心、講究民主。
、盘招兄詈鬀]有由自己直接放飛蜻蜓,而是把蜻蜓還給了翠貞。
⑵還蜻蜓時,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結合理解:商量的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2、 小結
①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談了蜻蜓之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掉呢?
、诳吹津唑颜归_翅膀向空中飛去,此時,孩子們會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作業(yè)設計:
1、畫一幅蜻蜓圖
2、寫一段話,關于蜻蜓的樣子
3、寫一句保護蜻蜓的宣傳語
【課文《放飛蜻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文放飛蜻蜓教案設計08-26
《放飛蜻蜓》教案03-04
《放飛蜻蜓》優(yōu)秀的教案02-22
《放飛蜻蜓》教學反思03-29
精選放飛蜻蜓作文300字4篇09-14
精選放飛蜻蜓作文300字3篇10-05
放飛蜻蜓作文300字四篇09-22
放飛蜻蜓作文300字5篇08-27
放飛蜻蜓作文300字6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