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7篇(精品)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竹子的各種功用,感知竹子用處大。
2、學習初步的分類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擔、竹簍、竹籃、牙簽等,各種竹制品上都貼有標簽;“貨架”三只,上面貼有標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前幾天,小朋友們出去找春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小竹筍長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領!
2、交流調(diào)查表: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用竹子做的?
請幼兒以小組調(diào)查的方式交流調(diào)查表:
第一組調(diào)查的.是廚房用具:(表格內(nèi)以繪畫方式表示)廚房用具菜板 蒸架 … …
第二組調(diào)查的是農(nóng)用工具:(表格內(nèi)以繪畫方式表示)農(nóng)用工具扁擔 竹簍 … …
第三組調(diào)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內(nèi)以繪畫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簽 … …
3、除了以上小朋友剛剛說的之外,你還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東西?請幼兒補充說明,(如窗簾、茶具、工藝品等)(幼兒沒有說到的也可有老師補充)師小結:竹子的本領真大,像扁擔、畚箕、竹籃、牙簽、席子、坐墊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開竹制品商店: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也來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讓我們也來開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請幼兒將竹制品按要求分類擺放:(各竹制品上貼有標簽,如菜板貼上101,就將菜板放到廚房用具柜的101處)
5、師小結,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稱、特征、生長環(huán)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樂意參與小組的討論及材料的準備,有一定的任務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挖些野菜,每組一份。
2、活動前幼兒做關于野菜的調(diào)查表。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談話,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師:你吃過哪些野菜?
教師出事相應的野菜,幫助幼兒初步認識各種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野菜?它們?yōu)槭裁唇幸安四兀?/p>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野菜的根、莖、葉,了解其明顯特征。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各種野菜的根、莖、葉的特征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幼兒討論野菜的生長環(huán)境。
教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野菜,你們想去挖野菜嗎?它們可能會長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歡潮濕的還是干燥呢?喜歡陽光還是陰暗呢?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討論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師:每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們可是我們怎樣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幫助我們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此討論后,按組依次介紹。)教師:這些材料由誰來準備呢?(每個小組自己討論一下。)教師鼓勵幼兒自己準備工具,并落實到每個幼兒,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任務意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毛豆的外形及內(nèi)部特征。
2.能動手剝毛豆,鍛煉幼兒的消極小肌肉運動。
3.學會由外到內(nèi)的觀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話語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4.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6.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帶莢毛豆4筐、一個空盒子;兒歌(毛豆)
【活動過程】
導入:直接呈現(xiàn)毛豆
1.師:毛豆長得什么樣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師:小朋友們猜一猜,毛豆莢里面會有什么?
3.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
4.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先示范,再請小朋友們來操作,探索毛豆莢里面的樣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現(xiàn)毛豆莢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剝毛豆莢認識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綠色的,小小的,長得圓圓的,每個毛豆朋友都有一個綠色的小房子,上面還有還有毛,大家相處的非常好。
活動延伸:
毛豆朋友還有哪些用處呢?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家長探討一下,下次把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老師要將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個點,把它放大,從這個點引發(fā)出幼兒可以去思考探索的點。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
2. 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 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 經(jīng)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guī)。
2. 物質(zhì)準備: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玩具一只、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 出示情景圖,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ㄒ龑в變汉献鲗嶒,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 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1)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2)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3)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ㄒ龑в變鹤灾魈剿魑矬w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 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 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jù)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這些材料的一頭與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接在一起后,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做實驗;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并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shù);
。4)全部實驗結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貼在板上。
4. 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根據(jù)記錄紙陸續(xù)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
。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
。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纏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
。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5. 兩兩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并驗證: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并根據(jù)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了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 師幼共同小結
鐵、銅等金屬的東西能導電,塑料、布和毛線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
。ń逃變鹤⒁庥秒姷陌踩
1. 接電線使燈泡亮起來。
2. 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實驗的愿望。
師: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導電,什么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一說、試一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幼兒通過觀察、想象、動口、動手及語言表達,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的認識,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活動準備】
小麥生長期圖片,實物麥子一小捆、麥粒一盤、面粉一小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生長期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出示實物麥子,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麥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麥穗,讓幼兒看、摸,了解麥粒是橢圓形的,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4、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教師講解炎熱的夏天,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腰酸悲痛,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愛惜糧食。
結束部分:智力游戲《看誰說得快》
教師提問:
1、小麥的莖叫什么?(麥秸)麥葉是什么形狀的?(狹長)莖的頂端長什么?(麥穗)小麥未成熟是什么顏色?(綠色)初夏成熟時是什么顏色?(金黃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饅頭、油條、餅干等等)麥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涼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確的小朋友為勝。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到有面粉廠的地方看麥粒如何磨成面粉的2、引導幼兒回家觀察媽媽加工饅頭的過程。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認識小麥時,先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nèi)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nèi)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愛提問,可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又缺乏探索精神,遇到問題不肯深究,常常這個來問:“為什么”,那個來問“為什么”。我覺得:大班幼兒不但應該發(fā)現(xiàn)問題,更應該掌握解決問題的本領——探索。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以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二、過程實錄:
。ㄒ唬┗顒幽繕耍
1、自己動手嘗試了解篩子的作用,發(fā)現(xiàn)篩孔的大小與被分離物的關系。
2、對探索活動產(chǎn)生興趣。
。ǘ┗顒訙蕚洌
1、 操作臺上準備:
(1)黃豆與芝麻混和物1份,小勺、鑷子、筷子、中孔篩子各1
(2)米和面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2個,篩孔不一的篩子3個
2、為幼兒準備:
。1)各種工具2人1份,芝麻和黃豆混合物及空碗每人1個
(2)中孔篩子10個
。3)每2人1個托盆,內(nèi)裝:米和面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3個,篩孔大小不一的篩子3個
3、錄像2段,內(nèi)容為:
(1)建筑工地上,工人們用篩子挑選細沙
(2)農(nóng)村里,農(nóng)民用篩子篩出干凈的稻谷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不小心把一盆芝麻大翻在黃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現(xiàn)在,我想請小朋友幫我一個忙:把芝麻和黃豆分開。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一一出示工具)有勺子、鑷子、筷子、篩子。隨便你用哪一種方把它們分開,分別放在兩個碗里,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評析:設置問題請幼兒回答,有效地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2、初次嘗試:發(fā)現(xiàn)篩子的作用
(1)師: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嗎?
幼A:我用勺子把黃豆舀出來,還沒分完。
幼B:我是用筷子把黃豆夾出來的,還沒分完呢。
(2)師:誰已經(jīng)分完了?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鞏固詞:篩子)請用篩子的幼兒進行示范,然后大家都來嘗試。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了篩子能分離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3、二次嘗試:發(fā)現(xiàn)篩子為什么能把東西分開
(1)師:你知道篩子為什么能把東西分開嗎?(幼兒邊操作邊討論)
(2)師:你覺得用篩子分東西有什么好處?
幼A:很快。
幼B:很方便。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操作、討論中得出篩子能分開東西的原因:篩子上有許多篩孔,它能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這樣就把兩樣東西分開了。4、三次嘗試:發(fā)現(xiàn)篩孔與被分離物大小的關系(增置物品操作:每2人米和面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篩孔大小不一的篩子3個)
(1)師:這些東西你們是不是用一種篩子來分的?
(2)師: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嗎?我們來試試。教師演示用大孔的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漏了下去。
(3)師:為什么會這樣?
幼:米和面粉都比篩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4)師:蠶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別的行嗎?教師演示用小孔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留在上面。
(5)師:為什么會這樣?
幼:蠶豆和赤豆都比篩孔大,所以都漏不下去。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的演示,使幼兒明白了分東西時要選擇合適的篩5、四次嘗試:選擇合適的篩子來分
師:再請小朋友把這些東西用合適的篩子來分一遍,看誰分得又快又準確。
評析:幼兒通過選擇合適的篩子來分離混合物,從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6、觀看錄像,了解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師:在日常生活中,篩子還有很多用處呢,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錄像)
。ㄋ模┗顒友由欤
把三樣、四樣東西混在一起,請幼兒想辦法分開。三、活動評析:科學活動《有用的篩子》改變了以往單純教與學的形式,將知識傳授與探索活動相結合,淡化了教與學的界限,使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遞進式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使幼兒“跳一下,夠得到”,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春天里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以及熱愛自然的情感,萌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并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jié)變化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魚、青蛙、蜜蜂。
2、課件聲音:燕子鳴叫。
3、歌曲磁帶《春天在哪里》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難點: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jié)變化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小燕子的叫聲引出主題:
春天來了——小燕子飛回來了——
還 有哪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故事《醒來了》。
二、展開
1、教師利用課件照片,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引導幼兒練習用“有---有---還有---”這一句式)
小動物是在什么季節(jié)醒來了?
為什么在春天醒來了呢?
2、利用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動物與季節(jié)的'關系。
3、利用課件欣賞角色的對話,并引導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師扮演小魚、男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女小朋友扮演小蜜蜂)
4、擴散思維,講述。
啟發(fā)幼兒邊思考邊和同伴相互討論:春天還有哪些動物、植物也醒來了?
它們又是怎樣的?
三、結束
春天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因為小動物都出來了;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五顏六色的花兒都開了。還記得這首歌嗎?
(放音樂《春天在哪里》)
讓我們到外面再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天,還發(fā)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2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會爬高的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里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