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

    時間:2024-05-19 09:57:32 教案 投訴 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將生活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養(yǎng)成仔細觀察、認真讀題和根據(jù)條件提問題的習慣。

      2、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會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同學們,喜歡公園嗎?老師今天帶領大家到月湖公園去觀賞,(出示課件)。公園里的花壇真漂亮。為了維護花壇里的花草,同學們準備為花壇裝置護欄(顯示護欄)。仔細觀察這幅圖(出示情景圖),圖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ㄍ瑢W獨立考慮后回答。)

      生1:長方形花壇的護欄長多少米?

      生2: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元?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誰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嗎?

      生3:給正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紅點問題,探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師:要求“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可以先求什么?為什么?

      生:可以先求給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1)獨立考慮。

      師:你能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嗎?不只要會算,還要知道為什么這樣算,有了一種算法,有沒有兩種、三種?先自身算算。(教師巡視指導)

     。2)班內(nèi)交流。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師:哦,同學們看這位同學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圍著加起來,算的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生齊答:周長。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師:方法很好!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4:(8+4)2=24(米)

      師:哦,這種方法有點不同,你能指著長方形花壇和大家說說你是先求的什么嗎?

      生4:我是先求的一個長加寬,再乘2求出兩個長加寬,就是求出長方形的周長。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你們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說這位同學的想法?

     。硪煌瑢W又說一遍。)

      師:哦,這位同學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5:38=24(米)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5:因為兩個寬是4+4=8,再加上兩個長是8,就是3個8,所以可以用38來計算。

      師:這個同學的想法很獨特,不錯。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24米,現(xiàn)在能求出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了嗎?

      生:242=48(元)。

      (3)試一試。

      計算下列各圖的周長。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理解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特點的相互聯(lián)系,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基本圖形的拼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進一步掌握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學具:準備一個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聊一聊(豎起的大拇指)

      一、猜一猜,激趣引入

      1、(出示一個裝著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但只露出其中一部分的的信封)

      師:信封里裝的是個四邊形,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形狀?

      生1:長方形。

      師:為什么?

      生:長方形有四條邊,有四個直角。

      生2:正方形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正方形也有四條邊,四個直角。

      生3:梯形

      師:為什么呢?

      生:梯形也是四邊形

      2、學生抽取信封中的圖形進行驗證

      師:為什么不猜這個圖形是三角形呢?

      生1:因為三角形不是四邊形

      生2:略

     。ㄔO計意圖:學生揭示謎底抽出裝在信封里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重溫四邊性的特點,體驗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樂趣)

      師:小朋友們猜得準,說明你們對四邊形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第七單元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呢?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是直角

      師:正方形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正方形四條邊相等,四個角是直角

     。ㄔO計意圖:回顧整理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喚起學生已有經(jīng)驗)

      二、動手操作

      師:為了獎勵小朋友,老師設計了一個拼一拼的游戲,可這個游戲是有要求的,大屏出示要求:

      每人拿出準備好的兩個長20cm、寬10cm的長方形紙板,拼一拼,看一看拼出什么圖形?

     。1)同桌二人合作

     。2)把準備好的兩個長20cm、寬10cm的長方形紙板,拼一拼(不能重疊),看你能拼出什么圖形?

     。3)用練習本算一算所拼圖形的周長

      1、引導學生理解要求

      2、學生合作操作,完成要求

      3、匯報交流

     。1)展示不同的拼擺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拼的?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生:把兩個長方形的寬重合得到一個大長方形。

      師:這個大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能用手圍一圍嗎?(引導學生圍一圍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怎樣計算它的周長?

      生1:20×4+10×2=100(厘米)

      生2:(20+10)×2×2—2×10=100(厘米)

      生3:20+20=40(厘米)(40+10)×2=100(厘米)(板書)

      師:你是怎么拼的?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生:把兩個長方形的長重合得到一個大正方形。

      師:你從哪兒看出它是一個正方形的?

      生:兩條寬加起來就是20厘米,四條邊相等,四個角是直角。

      師:任意兩個長方形都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嗎?

      生:當長方形的長是寬的2倍時,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才能拼成一個正方形。

      師:怎樣計算它的周長?

      生1:20×2+10×4=80(厘米)

      生2:(20+10)×2×2—20×2=80(厘米)

      生3:10+10=20(厘米)20×4=80(厘米)(板書)

      師:你是怎么拼的?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生:把兩個長方形的一條寬和一條長重合得到的。

      師:這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它的周長指的是哪里?(要求學生把這個圖形拼擺出來,用手圍一圍)

      師:怎樣計算它的周長呢?

      生1:20—10=10(厘米)20×3+10×4=100(厘米)

      師: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介紹平移的方法

      師:課件演示1號線向下平移,2號線向左平移

      師:平移后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

      師:怎樣計算周長?

      生:10+20=30(厘米)(30+20)×2=100(厘米)(板書)

      師:比較課件上和黑板上出示的計算周長的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1:黑板上的,因為簡便。

      生2:直接用公式計算,簡便容易理解。

      師:我們通過拼擺得到了長方形,正方形、不規(guī)則的圖形,還計算了它們的周長。什么是周長呢?

      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4、引導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師: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師什么吶?

      生:長方形周長=(長+寬)×2

      師: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怎樣求寬?

      生:寬=周長÷2—長

      師: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師什么吶

      生:正方形周長=邊長×4

      師: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怎樣求邊長

      (大屏適時出示計算公式)

     。ㄔO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深刻感受了長、正方形,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復習了計算周長的方法,并進一步了解可以把不規(guī)則圖形通過平移的方法轉(zhuǎn)化成規(guī)則圖形,計算周長的方法,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三、練習鞏固

      師:通過復習,現(xiàn)在將接受檢驗

      1,判斷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周長,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一周。

      2.通過圍一圍、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了解測量周長的方法,滲透畫曲為直的思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常見圖形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長,為以后學習各種圖形周長的計算鋪路搭橋。本節(jié)課通過描、找、說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過"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逐步探究"周長"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周長的概念,掌握測量規(guī)則物體和不規(guī)則物體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理解周長。

     。1)摸摸自己的腰,學生獨立說出腰的一周。

     。2)匯報交流。誰愿意來說一下腰的一周指的是哪里?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3)師總結: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從一點出發(fā),繞腰一周,最后又回到這點,這就是腰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的概念。

      活動一:感知物體的周長。

     。1)出示教材83頁的各種物體圖片:樹葉、數(shù)學書、鐘面、三角尺等。

     。2)問題:你們認識這些物品或圖形嗎?

     。3)你們知道這些物體或圖形的周長在哪里嗎?請小組互相指一指。

     。4)全體匯報,互相指正。

     。5)總結:無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物體一周又回到這個起點,就是它的周長。

      活動二:感知圖形的周長。

     。1)出示圖形,請同學們用彩色筆描出圖形的周長。

      (2)教師:像這樣,首尾相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

      活動三:完善周長的概念

      師:出示圖形,哪個圖形沒有有周長?為什么?

      生:第一個和第三個沒有周長,有個缺口,不能從起點繞一周又回到這個起點。

      師:有缺口,就是沒有封閉,所以這個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

      師生總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求周長的方法。

      活動一: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1)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測出長方形的周長。

     。2)匯報:用直尺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

      活動二: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1)請同學們找出樹葉的周長,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圍一圍、算一算。

     。2)匯報:用繩子圍出它的周長,再拉直繩子,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樹葉的長度。

      小結:通過剛才的結論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物體的邊是直的(規(guī)則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直尺來量,一個物體的邊是彎曲的(不規(guī)則圖形),我們就用繩子圍出它的周長,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

      四、拓展運用。

      五、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周長的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較為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

      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

      3、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1題

      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嗎?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饋交流。

      二、做練習八第2題

      1、出示題目: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課桌長106()

     。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

      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

      三、做練習八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強調(diào):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

      四、做練習八第4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

      2、全班交流。

      3、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五、做練習八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

      2、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六、全課。

      作業(yè):完成練習冊。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5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誰在學校運動會上參加過400米賽跑?400米賽跑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預設

      生:繞著操場跑一圈。

      師:一圈就是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操場一圈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什么是周長。(板書課題:什么是周長)

      ⊙主動探究,測量周長

      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1)課件出示教材45頁上面的兩幅圖:樹葉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

      師:請大家拿出彩筆,在書上描出這兩幅圖的邊線,應該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學生操作,完成后與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2)說一說。

      師:誰能說說自己是怎樣描的?你知道什么叫邊線了嗎?

      請學生邊說邊演示,明確:“邊線”就是繞樹葉和數(shù)學書封面畫一周所畫出的路線。

      (3)摸一摸。

      請學生找到身邊的任何一個物體,指一指或摸一摸它們的邊線。如課桌面的邊線,文具盒的邊線,黑板面的邊線等。

      2.認識周長。

      (1)看一看,說一說。

      課件出示教材45頁中間的兩幅圖。

      提問:小螞蟻和鉛筆分別在做什么?說了些什么?你從中懂得了什么?請學生觀察后匯報。

      (小螞蟻繞著樹葉爬了一周,它爬過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鉛筆沿著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線描了一周,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2)指一指,說一說。

      ①請學生集體交流,先與同伴互相在圖上指一指,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再輪流到前面在課件上出示的兩幅圖中指一指,說一說。

      ②強調(diào)“一周”的意義。

      師:怎樣才算一周?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學生回答后師小結:從一個點出發(fā),沿著圖形邊線運動,最后又正好回到這個點,這才是一周。

      設計意圖:通過看一看、描一描、說一說、指一指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從而加深學生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理解,正確建立起周長的概念。

      3.探究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

      (1)看一看,議一議。

      ①課件出示樹葉和數(shù)學書實物,請學生觀察并思考:怎樣才能知道它們的周長?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谡垖W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說說自己的方法,以及選擇這種方法的理由。初步確定哪些方法可以用。

      (2)實際操作,量一量。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找好合作伙伴,選擇適當?shù)墓ぞ,動手量一量吧?/p>

      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測量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大家說說你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測量的。為什么選擇這種方法?怎樣得出的測量結果?

      預設

      生1:測量樹葉的周長時,因為樹葉的`形狀不規(guī)則,不能直接用直尺量,要先用柔軟的繩子沿著樹葉的邊線圍一圈,再用米尺測量繩子的長度。

      生2:測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時,因為數(shù)學書的封面是長方形的,所以可以用直尺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把每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師:在測量過程中,怎樣才能保證測量的數(shù)據(jù)比較準確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小結:在測量過程中,要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多測量幾次,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減少誤差,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動感知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給予學生探索求周長的策略。

      2、經(jīng)歷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并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通過探索求周長的策略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操作活動,能夠?qū)ふ医鉀Q問題的策略,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重難點】

      理解周長的定義,掌握求圖形周長的策略。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樹葉、直尺、磁釘、棉線。

      學具準備:三角尺、學具袋、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

      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在一個農(nóng)莊里住著一位王老伯,他種了許多的蔬菜,還養(yǎng)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可是,這群淘氣的小動物經(jīng)常跑到菜地里偷吃莊稼,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被小動物們糟蹋了,王老伯非常著急。為了保護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個辦法,他打算用籬笆將菜地圍起來,怎么圍呢?唐老鴨幫忙設計了兩種方案,仔細觀察一下,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種封閉,第二種沒有圍完,不封閉,學生交流后認識到第一種最好。)

      師:經(jīng)過同學們的認真分析,王老伯也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圍上了籬笆,保護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長的認識(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積極參與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菜地的周長,現(xiàn)在你能找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嗎?誰來試一試。

      1、(重點引導學生畫出樹葉的周長,指出國旗的周長、數(shù)學書、鐘面的周長。)

      師:不管從哪里開始,只要沿著圖形的邊線畫滿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描周長

      師:剛才我們指出了圖形的周長,你能用筆描出圖形的周長嗎?

      請用紅線描出下面圖形的周長,看誰描的最漂亮。(老師巡視)

      師:現(xiàn)在我們看看唐老鴨又是怎樣把周長描下來的。(課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長定義。

      師:現(xiàn)在,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長,你覺得該怎么說?

      生: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教師同時板書)。

      3、完善周長概念。

      師:米老鼠看到唐老鴨把圖形的周長描得這樣好,也不甘落后,找來了4個圖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圖形能找出他們的周長,哪些不能找出它們的周長?

      生:......

      師:象第二、第四這樣沒有圍攏,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不封閉圖形,它們沒有周長。第一、第三這樣首尾相連,圍攏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他們才有周長。

      師:現(xiàn)在你覺得"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句話完整嗎?如果不完整,還應該加上什么詞語才準確。

      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師適當板書封閉圖形,完善周長概念,然后讀一讀,要求讀出里面的重要詞語)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師: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周長,現(xiàn)在能不能利用周長幫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準備多長的籬笆才能把菜地圍好呢?

      (引導學生計算三角形的周長)

      2、小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圓的周長。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幫王老伯解決了難題,現(xiàn)在老師還有一個難題:下面3個圖形的周長怎么計算呢?

      師:同學們的量得很準確,也計算得很細心,唐老鴨想和他家比試一下,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生;敢

      師:歡迎來到智慧宮,現(xiàn)在進入第一關"1、火眼晶晶辨真假。"

      2比眼力,考智力。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師: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其實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能多把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數(shù)學知識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五、布置作業(yè)

      回家找找一些物體的周長。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7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83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出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演示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樹葉、直尺、三角尺、繩子。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操場跑道圖。

      師:同學們,我們經(jīng)常在學校操場的跑道上賽跑,我們操場一圈是400米,我們繞著操場跑一圈,就是跑了400米。同學們想,“圍繞操場跑一圈”還可以說成“圍著操場跑一周”,這里的“周”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學生思考,指名說一說)

      師:同學們表達的都不錯。一周,可以理解為從一點出發(fā),沿著操場邊緣走,走到與出發(fā)的地方重合;還有的同學說,一周就是從一點出發(fā),圍著操場走,直到首尾相接。好,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這個“周”有關系。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認識物體的周長。

      師:我們課桌上有這么多的實物,請大家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邊緣。

      學生摸一摸樹葉、三角尺、數(shù)學書等物體的邊緣。

      師:請同學們沿著物體的邊緣一周,再摸一摸。

      教師指名學生前來演示,其他同學跟著操作。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一周的長度叫“周長”。

      2.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

      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快用彩色的筆描描吧。(學生在課件上描周長。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首尾相接的。大家看這個圖形的周長指哪里?

      屏幕展示:

      學生討論后指名說一說。

      師:這個圖形有一個開口,不是封閉的圖形,或說沒有首尾相接。這樣的.圖形是沒有周長的。因為“周長”是一周的長度,這樣的圖形沒有形成一周。所以周長指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3.測量周長。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一個圖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每小組選一樣圖形,用你手中的工具,測量一下周長吧。(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指名學生匯報計算周長的方法,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zhuǎn)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八第1題。

      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學生匯報。

      五、拓展提升

      下面圖形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你能算出這三個圖形的周長嗎?

      12厘米

      10厘米

      12厘米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周長,還學會了測量周長的方法。測量周長時,同學們想法真是太妙了,老師為你們點贊!

      七、作業(yè)布置

      教材練習十八第2~4題。

      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在回顧親身經(jīng)歷后,感受“周”的含義,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cè)重點地調(diào)整教學方案。

      通過摸一摸,理解周長的含義。

      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測量周長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意搜集各種方法,對于方法二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板書設計

      周長

      例3

      周長:物體或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測量周長的方法。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zhuǎn)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好,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拓展提升的題目難度較大,教學評價欠缺。

      教學建議:精心研究數(shù)學問題,要讓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有效,有價值。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8

      教學內(nèi)容: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

      學具(圖片:長方形,三角形,硬幣、五角星,細線,軟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滲透一周的概念。

      老師先組織一個游戲:

      孩子們,很多同學都想了解老師是誰,來自哪里?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业拿,我每個小組發(fā)一張,大家傳遞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F(xiàn)在你知道老師來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們剛才傳遞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注意到名片的運動過程。是呀,名片在小組里正好轉(zhuǎn)了一周。

      一、嘗試探究,認識周長。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周長。

      1.小朋友們,老師首先要帶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演示動畫)

      2.公正的小裁判們,你們覺得誰才是真正的冠軍呢?(請兩個學生說,重點分析規(guī)則。強調(diào)兩點:

     。1)、沿著樹葉的邊線;

      (2)、要爬一周。雖然紅螞蟻先爬到,但是它犯規(guī)了,冠軍還是應該屬于黑螞蟻。)

      是呀,黑螞蟻遵守比賽的規(guī)則:沿著樹葉的邊線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長度,這個冠軍當之無愧。

      3.(點擊課件,出現(xiàn)表示樹葉周長的邊框。)小朋友們,黑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我們給這一周的長度起個名稱好嗎,就叫樹葉的周長,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ǘ﹪L試操作,理解周長。

      1.摸一摸:其實物體表面都有它的邊線。

      生活中物體的表面都有它的.邊線,你能仔細地摸一摸課本封面一周的邊線。摸給大家看一下,去摸一摸文具盒一周的邊線,其他物體某個面一周的邊線。你摸的是哪個物體一周的邊線?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體的面畫下來就成了平面圖形,你能描出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嗎?選擇兩個你最喜歡的圖形描一描。

      誰愿意把你描的圖形給大家展示一下?比畫給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細。剛才你們都描出了圖形的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我們來想象一下另外這幾個圖形的周長,請閉上眼睛,在頭腦中畫一畫,也可以用手比畫比畫。五角星的周長、圓形的周長。

      你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周長了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板書:圍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指幾條邊的長度?五角星的周長呢?圓的周長呢?

      二、合作探究,探求周長。

      1.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业拿、采來的樹葉、還有硬幣,你能指出他們的周長嗎?先估計一下,你覺得哪個物體的周長最長,哪個圖形的周長最短?

      名片的周長長一些,硬幣的周長最短。

      2.文具盒中有測量周長的工具嗎?拿出來看看,你認為用這些工具最容易測量的是哪一個周長?

      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就比較容易測量,對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這樣的圖形,你能與你的同桌合作,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把你算式、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看誰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號信封。挑一個你們喜歡的圖形開始研究。

      3.大組交流:

      哪些組已經(jīng)好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那一組同桌愿意把你們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

      長方形的周長:

      9+9+5+5,9×2+5×2,(9+5)×2,三角形:9+9+10=29,你是怎樣思考的?

      五角星:

      4+4+4+4+4+4+4+4+4+4=40,4×10=40

      4.剛才我們通過量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體的周長(板書:“量”和“算”)。那么這兩個物體你為什么不能用直尺測量周長呢?你們能不能想辦法也能測量出它的周長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討論一下。

      老師給大家?guī)砹顺、棉線等等,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從中挑選一個(硬幣和樹葉)物體測量出它的周長。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方法和結果都記錄在練習紙上,看哪一組的方法多,到時候一起來交流。第二,實在想不出辦法,別急,可以求助老師或看看周圍的同學,或許對大家的研究會有所啟發(fā)。

      5.大組交流:

      哪些小組是測量樹葉的?哪個小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方法,帶著你們的工具與圖形上來。

      ※繩子繞樹葉一圈,再量出繩子的長度。

      ※樹葉對折,量一半樹葉的長度。

      6.哪個小組是測量硬幣的?

      帶著工具上臺與我們分享。

      圍一圍:硬幣很難圍,圍一圍、量一量,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也得出了它的周長!

      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看大家研究的這么投入,老師也有一種方法與大家分享,想不想一起來看一看,介紹滾的方法。

      小朋友門,其實不管是圍還是滾,無論是樹葉還是硬幣,本來都是曲線圖形用直尺不能直接測量,但大家都想辦法得出它的周長,你們用了一種非常重要的辦法,是什么辦法?化曲為直,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轉(zhuǎn)化的方法,其實在我們數(shù)學學習都可以把不知道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學過的內(nèi)容進行解決。

      三、聯(lián)系生活、應用周長。

      1.那大家再想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沒有用到了周長的知識呢?小朋友們,周長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很多,在我們?nèi)祟惿畹拿恳粋角落,周長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你看,出示屏幕。

      2.要測量比較大的物體的周長看來比較困難。你知道嗎?在二千多年以前,有一位古希臘的數(shù)學家推算出了地球赤道一周的長,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地球的周長。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當你了解之這一知識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

      只要敢于探索,善于創(chuàng)造,那么這個神話會成為現(xiàn)實。

      3.做個小小設計家:老師給大家的棉線是60厘米的,用你們手中的棉線,請你創(chuàng)造一個圖形,不多用也不少用。它們的周長分別是多少?為什么形狀不同,但是它們的周長卻是相同的呢?

      四、全課總結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圍、量、算等具體的活動,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方法。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1。剪一剪。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浅?蓯鄣目ㄍ^像圖片(電腦演示:三幅卡通頭像圖片),認識它們嗎?在三幅卡通頭像圖片中,你最喜歡誰就把它從紙上剪下來,看誰剪得又快又好!

      學生拿出圖片,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卡通頭像。

      2。說一說。

      討論:你是怎樣剪的?(沿著頭像的邊剪的)學生互相評價剪出的作品,體會頭像的邊的意思。

      小結:沿著頭像的邊剪,就是沿著頭像四周的邊線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頭像四周的邊線嗎?(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間互相指一指)

      揭示:頭像四周邊線的長就是頭像的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提供實例,認識周長

      1。教學例題。

      出示游泳池圖:這是一幅兒童游泳池圖,你能指出它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游泳池圖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出示樹葉圖:你能指出樹葉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這片樹葉四周邊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

     。1)“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你還能指出我們身邊一些物體某一個面四周的邊線嗎?

      學生可能指出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課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體的面的邊線,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

      談話: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在書上第62頁第2題上描一描。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業(yè),互相評價。

      提問:我們描出的每個圖形的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什么?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1。自主探究。

      談話: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看這三件物品。(出示長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的硬幣)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測量它們的面的周長?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學生可能想到量、圍、滾等不同的方法。

      組織活動: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三件物品,小組分工合作,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分別量出它們的面的周長。

      學生按要求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硬幣面的周長,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2。反饋。

      提問: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是怎樣測量長方形名片的周長的`?

      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法:

     。1)量出四條邊的長,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長和寬,再計算。

      (3)用一根細線沿名片的邊線圍一周,再量細線的長。

     。4)把名片沿直尺的邊翻動一周。

      比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長,在這些方法中,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五角星紙片的周長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再問:你認為測量五角星的周長,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量出其中一條邊的長,再用這條邊長乘10)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的?(學生可能會用圍或滾的方法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

      追問: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幣的周長,而要用圍或滾的方法呢?

      3。小結。

      提問:你學到了哪些測量周長的好方法?在測量周長的活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談話:看來測量周長要根據(jù)物體形狀的不同,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

      提問:你有辦法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自己先試一試。

      反饋:你是怎樣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

      提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片樹葉,你有辦法量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在討論不同方法的基礎上,明確用圍的方法測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請同桌同學合作,用圍的方法測量這片樹葉的周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測量的結果,并說一說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件演示:用細線沿樹葉的一周圍一圈,最后展開細線,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了周長,你有收獲嗎?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你對周長的認識,你想說些什么?

      談話:認識了周長,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呢?其實,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極為廣泛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

      欣賞短片: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談話: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說明:

      “認識周長”的教學設計凸顯了先進的教學理念,賦予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的內(nèi)涵,為學生的課堂學習開拓了十分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自于學生對事件或事實的感受、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豐富活躍的猜想、假設,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啟迪、認同,更來自于探究過程中的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的驚奇和喜悅。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教材,把對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分解為認識邊線、認識周長兩個階段,并創(chuàng)造性地把對邊線的認識融于學生熟悉、喜愛的卡通圖畫之中,使學生的認識經(jīng)歷了豐富的感知過程。剪一剪、指一指、說一說、描一描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探索活動中充分地實踐著、思考著、感受著……如此豐富的感受之后,周長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課堂的生命活力體現(xiàn)在教師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要求小組成員討論如何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一元硬幣的面的周長,鼓勵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思考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在這樣開放的探索空間中,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雙向的交流、動態(tài)的建構,師生分享著發(fā)展的快樂,成長的愉悅。

      課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fā)現(xiàn)、提升數(shù)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園。本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安排了“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短片欣賞,一個個鮮活的畫面,使學生對周長的理解進一步得到深化,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也由此被進一步激發(fā)。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圖形,經(jīng)歷描、指、說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說明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步驟:一、上課交流,探索新知:二、測量圖形的周長:三、本課小結:

      板書設計

      什么是周長

      五角星一周的長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長

      新月形一周的長度就是新月形的周長

      絲帶一周的長度就是絲帶的周長

      長方形四條邊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三角形三邊一周的長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長

      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圓形的周長

      總結: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課 后反思

      教 學環(huán)節(jié)

      課 堂實錄

      一、 上課交流,探索新知:

      1、同學們,什么是周長的小卷子你們做好了沒有?(做好了),現(xiàn)在請你和你小組的同學相互說一說卷子的第一題。說完后選一個你們組最喜歡的圖形來說說他的周長。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誰愿意上來一邊指一邊用一句話概括出你選的圖形的周長?指周長時你要說出是從哪里開始指又到哪里結束的'。誰愿意上來指五角星?......

      板:新月形一周的長度就是新月形的周長

      五角星一周的長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長

      絲帶一周的長度就是絲帶的周長

      長方形四條邊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三角形三邊一周的長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長

      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圓形的周長

      2、歸納小結:

      板: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3.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并摸一摸它的邊線。

      二、測量圖形的周長

      大家都找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我們要測量圖形的周長,那我們首先要知道圖形的什么?(各邊的長度)假如各邊的長度不知道,要測量物體邊的長度可以用到什么工具?

      (尺子,皮尺)

      用尺子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問題?

      首先要看零刻有沒有磨損,再就是要看尺子的最小刻度單位是什么。

      板:

     。1)長方形的周長:

     。2)三角形的周長:

     。3)梯形的周長

      三、本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你們有什么收獲?

      《什么是周長》小研究

     。撸撸吣辏撸甙嘈彰海撸撸撸撸

      1、你知道什么是周長嗎?請你用藍色筆描出下面圖形的周長(標出始點和終點),說一說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并試用一句話概括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并試用卡紙剪出下面的圖形。

      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長方形―――――――――――――――――――――――――――――――――――

      三角形―――――――――――――――――――――――――――――――――――

      圓形―――――――――――――――――――――――――――――――――――

      新月形五角星絲帶

      新月形――――――――――――――――――――――――――――――――――――

      五角星――――――――――――――――――――――――――――――――――――

      絲帶――――――――――――――――――――――――――――――――――――

      2、量一量,算一算上面(1)-(3)的圖形的周長。

      你用什么方法來測量?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圖(1)的周長:

      圖(2)的周長:

      圖(3)的周長: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力目標: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 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各教具,準備實物及掛圖;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運用現(xiàn)實物體引入新知。

      談話:我們已學過求長方形的周長,下面,我們一起討論怎樣求正方形的周長?(出示地磚一塊)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學們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鋪上了許多鮮艷的泡沫地板,你們看,每塊地板都是什么形狀的呢?(正方形)

     、诔鍪緮(shù)學信息:“每邊的長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③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計算每塊正方形地板的'周長?

     、苡懻摻涣鳎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莼卮饐栴}:每塊地板的周長是240厘米。

     、扌〗Y: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有時間的話,可以解決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1. 先測量,再計算各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通過思考,找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必要條件,再準確測量,正確計算。)

      2. 淘氣將兩塊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圖),你能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60cm

      60cm 60cm

      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 用16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能擺出幾種?寫出它們的長和寬。(以小棒根數(shù)為單位)(四人一組,把各種形狀的圖形都擺出來)

      提問:這些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一樣長)

      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擺成的)

      4. 游戲:找朋友(周長相等的圖形是朋友)

      老師依次出示(a)、(b)、(c)號圖形,學生從(1)~(7)號圖形中找到和老師出示的圖形周長相等的圖形,用手勢表示圖形的編號。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 教科書51頁實踐活動:先估計,再測量黑板面、數(shù)學書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圍學習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長。

      3. 課后分組測量并計算學校一個籃球場的周長。(可以使用目測、步測、工具測量等各種方法。)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2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ǔ鍪径嗬瓙蹓敉庑蛨D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ɡ蠋熯呎f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shù)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膶W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 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我們認識了周長,那如何來計算周長呢?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ㄈ切蔚闹荛L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 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jīng)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xiàn)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ㄔ谥v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四. 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3

      第3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41頁例3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1. 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 、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休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很熟悉籃球場吧!

      2.出示教材第41頁例題的,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幅圖畫的是籃球場,體育老師地四周劃上線,籃球場地是長方形的,長28米,寬15米)

      請你提出數(shù)學問題。

      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1)提問:籃球場是什么形狀?請指出籃球場的周長?

      求籃球場的周長就是求什么圖形的周長?怎樣才能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呢?

      (2)自己動手算一算。

      (3)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并說明這樣算的理由,然后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問:你喜歡是哪一種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什么?你認為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怎樣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試做。

      計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你哪一促種算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nèi)共同訂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nèi)共同訂正。

      提問:做這兩題時,你們先干什么?又干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什么條件?求正方形的周長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nèi)共同訂正。

      追問:做這兩道題時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分別求長方形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好嗎?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應先讓學生根據(jù)籃球場的形狀以及教材中提出的問題,說一說什么是籃球場的周長,求籃球場的周長就是求什么圖形的周長。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應該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算出結果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為什么這樣算。在學生匯報他們各自的算法后,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lián)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在學會了長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通過“試一試”學習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梢酝ㄟ^引導,讓學生自己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算出結果后,在小組里交流并歸納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教學,應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算法不能灌輸給學生,更不需要揭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4

      教學課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shù)學思考:經(jīng)歷觀察測量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shù)學知識的自信。

      教學重、難點:

      由于三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nèi)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學習者特征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多數(shù)學生的視野不開闊,認知水平較欠缺。生活中學生對于周長的認識應該說只有初步的體驗,具體周長的概念還沒有形成,這些給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怎樣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設直觀的、形象的、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使教材"活"起來,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學生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引領學生開展觀察測量等數(shù)學活動,是我本節(jié)課研究的任務之一。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jié)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lián)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jù)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為下節(jié)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教材與信息技術整合點分析:

      本節(jié)課采用PPT、結合動畫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課件主要是通過直觀演示"描繪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動態(tài)過程,幫助學生形象理解周長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利用課件展示一些其它圖形,先讓學生動手嘗試描出圖形的邊線,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與動腦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再用課件動畫展示畫邊線的方法,以訂正糾錯、引領學生領悟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課件采用互動交流形式使用,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圖形的周長,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參與機會,實現(xiàn)了課件資源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

      數(shù)學活動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在情境創(chuàng)設、新知學習和知識運用過程中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具體運用如下:

      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示小螞蟻爬過樹葉的動畫情節(jié)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在再次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示在幾幅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讓學生動手比劃一下這些圖形的周長,同時,用課件一一演示,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再出示一些圖形,這些圖形有沒有周長,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并自然地過渡到下面的教學過程。在進一步感知周長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里,為了突破"封閉圖形"這一概念,多媒體課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起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在實際測量,深化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件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樹葉,啟發(fā)學生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對于曲線圖形的測量方法,運用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化曲為直"的這一過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件出示柵欄圖,把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與生活掛上鉤,很快讓學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柵欄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長。在知識升華,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件出示兩個彩旗方陣,讓學生分組討論哪條線路長生再匯報,但是每個班的孩子的"四維"不可能齊步走,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師用課件將彩旗隊的這兩條路線一一展示,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教法與學法及教學策略:

      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在情境中呈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材料,為學生提供大量觀察、操作、測量、比較等一系列活動,引到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過程中認識周長,掌握測量常見圖形周長的方法。

      學法:1、觀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法。

      教法:情境法、談話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資源準備: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一位老朋友,你們看,是誰?(課件演示:小螞蟻爬過樹葉一周的動畫情節(jié))

      2、引導觀察,建立認知:(指著畫面上小螞蟻走過的路線)仔細觀察,小螞蟻在干嘛?它是沿著怎樣的路線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們把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讓我們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課件)

      (設計說明: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畫入手,利用課件演示,出示小螞蟻爬過樹葉的動畫情節(jié)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讓學生觀察、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課件中的圖片)你能找出鐘面、游泳池、籃球場、花園的周長嗎?

      生一邊說一邊比劃它們的周長。

     。ㄔO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在學生邊說邊比劃的同時運用課件相機地演示出物體的周長,并且閃爍一次,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了"周長"。)

      2、進一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1)(出示課件中的多個圖形)下列圖形哪些有周長,哪些沒有?

      (此處根據(jù)學生回答運用課件相機給予判斷,讓學生更清楚、更明了)

     。2)(用課件出示幾組圖形)仔細比較,誰的周長長一些?

     。ㄗ詈蟪鍪疽粋封閉的和一個不封閉的圖形)比一比?

      此時,學生都認為那個封閉的圖形的周長比較長,師用課件操作,將那個未封閉的圖形繼續(xù)擴大,生都看傻眼了,馬上意識到一定要是封閉圖形,才會有周長。

      揭示: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它的周長。

      (設計說明:此處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讓學生用最直觀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個圖形沒有封閉,就不能確定它的周長,從而進一步完善周長的概念,此處成功地運用課件解決了這一難點。)

      3、找一找。

      你能找到我們身邊物體或圖形有周長嗎?

      生匯報并比劃。

     。ㄔO計說明: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4、比較周長的長短。

     。1)目測。從生剛剛找出的周長中,師隨機提問,黑板的周長和文具盒的周長哪個長?你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2)測量。(出示課件)這幾個圖形你認為哪個周長長?

      生意見不一,怎么辦?(用尺子量)樹葉能用尺子量嗎?怎么辦?

      生說出繩測法(師用課件演示。)

     。3)學生活動。

      (4)學生反饋。反饋時說出測量的方法,量出了幾條邊,為什么。

      5、小結: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

     。ㄔO計說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圖形的周長求法,通過圍一圍、算一算等活動,鞏固對周長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曲線圖形的周長是學生最難以掌握的,如何去測量,方法是怎樣的,如果光是口說,學生無法理解,所以此處,用課件展示了如果用繩測法來量曲線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變曲為直"的這個過程,成功地突破了這一難點。)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小花園圍上柵欄,需要多少米?(課件出示柵欄圖片)

      仔細觀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識嗎?

      學生分析題意,列式解答。

      (設計說明:如今的孩子,也許見過柵欄,但是對柵欄這個詞比較陌生,圍柵欄又是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此處用課件讓學生把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與生活掛上鉤,很快讓學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柵欄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長。)

      四、知識升華,拓展延伸

      1、彩旗隊策劃了兩條路線,你覺得哪條路線長?為什么?(課件出示彩旗隊路線圖)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部分學生還心存疑問:真的是這樣嗎?(這時師用課件演示兩條路線。)

     。ㄔO計說明:此處學生經(jīng)歷由"疑問--討論--解釋--疑問"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個班的孩子的思維不可能齊步走,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師用課件將彩旗隊的這兩條路線一一展示,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2、龜兔賽跑,它們跑的路程一樣嗎?

      3、兩人合作測量腰圍、頭圍、胸圍

     。ㄔO計說明: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從計算教室的周長到解決實際問題柵欄的長度,再結合學校的"金秋體育節(jié)"拓展到彩旗隊中的問題以及為自己班設計標語牌的實際問題,最后還是回歸到生活中,測量和比較腰圍、頭圍、胸圍既是對周長概念的鞏固,又密切與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玩"中用所學的周長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認識周長"這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并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v觀整堂課,在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加上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旨在突出以下幾點:

      一、運用生動的情境,理解周長。

      "周長"雖然學生的生活中也有所聽說,但是用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還是第一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我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畫入手,利用課件演示動畫效果,讓學生觀察、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然后讓學生通過指一指、說一說的方式,找出其他物品的周長。這樣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操作、實踐中讓學生感悟周長的含義,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考。

      二、讓兒童在生動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中感知周長,形成概念。

      "數(shù)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數(shù)學新課程理念之一,讓學生找圖形的周長,感悟周長的含義、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充分感知物體周長的含義,而這其中,為了突破"封閉圖形"這一難點,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讓學生用最直觀地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個圖形沒有封閉,就不能確定它的周長,從而進一步完善周長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找身邊物體的周長,再次感知圖形周長的含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學習需求。數(shù)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才能真實地顯現(xiàn)其數(shù)學水平,因此,課的結尾,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對腰圍策量的實踐活動,這樣,努力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資源轉(zhuǎn)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三、讓兒童在優(yōu)化的活動情境中積極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想法求出四個圖形的周長,讓學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讓學生匯報各自的發(fā)現(xiàn),在多種方法的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曲線圖形的周長是學生最難以掌握的,如何去測量,方法是怎樣的,如果光是口說,學生無法理解,所以此處,用課件展示了如果用繩測法來量曲線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變曲為直"的這個過程,成功地突破了這一難點。

      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內(nèi)化、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縱觀整節(jié)課,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四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yōu)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后進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fā)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15

      一、認識周長。

      1.理解邊線。

      師:今天老師有機會來這里上課非常高興,所以我特意帶來了一件禮物,看是什么?(出示:蠟筆小新、史奴比、機器貓的頭像)老師把它們藏在了你課桌中的1號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剪下來。(學生動手剪)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樣剪的?

      生1:我選的是機器貓,我把邊上的白紙剪掉。

      師:也就是怎樣剪的?

      生2:我是照著輪廓剪的。

      師:也可以說是沿著它的邊線剪的。

      師:老師還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剪的。(出示學生沒有沿邊線剪的作品)你覺得哪個剪得好看?(其他學生說說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樣剪得。)

      師:來看看電腦老師是怎樣剪的。和大家一樣,也是沿著邊線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體上的邊線。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和圖形,你能找到它的邊線嗎?(學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我選擇的是剪刀的邊線。

      師:哦,真不錯!

     。ㄆ渌麑W生說一說)

      3.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

      師:我們把生活中的物體的一個面畫下來就能得到這樣一些圖形,你把它們的邊線描出來嗎?選擇兩個你喜歡的來描一描。

     。ㄉ蜷_書,完成第2題。)

      學生交流。

      師:他描了多少邊線?

      生:圍了一圈。

      師:她是描了一周的邊線。(板書:一周)

      師:一起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描的。(電腦展示)

      4.揭示周長概念。

      師:其實,同學剛才摸了這些圖形一周邊線的長,這一周邊線的長有個名字,就是周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師:誰能說說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指什么?

     。▽W生指長方形一周邊線的長。)

      師:這個半圓呢?

      (學生指半圓的周長。)

      師:請你選一個圖形說一說,指一指。(同桌活動)

      師: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長在哪里?

     。▽W生分別指出了信封、練習本、鋼筆的周長。)

      師:鋼筆選擇一個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長。

      師:老師在我們常熟實驗小學里拍了一些鏡頭,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誰的眼力好,找得準,找得多。

     。ǔ鍪緲淙~、樹干、畫、鐘面、操場跑道……等圖片)

      師:說一說你找到了誰的周長?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長,是最外面的那條線。

      生2:我找到了樹葉的周長,就是它的輪廓線。

      生3:……

      師:顧老師覺得我們?nèi)?)班的同學真得很厲害。

      二、測量周長并計算。

      師: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幣、明信片)

      師:你認為哪個物體的周長最長,哪個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長最長,硬幣的周長最短。

      生2:我認為五角星的周長最短。

      師:最長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個呢?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

      生:可以用直尺量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長。

      師:每個小組已經(jīng)選定了一樣東西,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W生小組活動)

      師:我們來看一看大家是怎樣測量的。請你們來交流。

      (請一組學生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測量的。)

      生1:我們測量出這些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測量出兩條邊,因為它們相等,就可以了。

      師:只測量2條邊的同學請舉手,有沒有測量4條邊的?

      生3:我們有另一種辦法,是用線把明信片裹起來,再量一量線就可以了。

      師:用尺量的請舉手。用繩子圍的請舉手。有的同學用直尺量,有的用線圍(板書量、圍),都得到了這張明信片的周長。若要選擇一種方法,你覺得用什么方法比較好?

      生:用直尺量。

      師:同學們,測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們先把線把五角星圍起來,把多余的線剪掉,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生2:我們只要量出一條邊,乘10就可以了,因為10條邊一樣長。

      師:測量硬幣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們用線把硬幣圍起來,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在測量五角星時,我們用了量一量和圍一圍的辦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在測量硬幣時,我們只能用圍一圍的辦法。

      師:在測量這樣的直線圖形的時候一般用尺量比較方便,而測量象硬幣這樣的曲線圖形用圍的方法比較好。你的方法用對的請舉手。

      師:老師給你一些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你能很快說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嗎?可以直接報出答案。

     。ㄈ切危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ㄈ切危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師:為什么結果都一樣呢?

      生:都是算的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ㄆ叫兴倪呅危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ǔ鍪疽粋正方形,沒有邊長數(shù)據(jù)。)

      師:有的時候不需要測量也可以。(出示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師:把你的'紙拿出來看一看。請你算一算它的周長。

      生:4×4=16(厘米)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僅方法多,還能從中選擇最好的辦法,學會了算周長。

      三、應用。

      師:顧老師建議,不妨我們自己也來創(chuàng)作一個圖形。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根繩子。它們的長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來圍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使它的周長是60厘米嗎?

     。▽W生先自己圍一圍,再上臺展示。)

      (有一組學生在圍的過程中發(fā)生重合——)

      師:這個圖形的周長是60厘米嗎?為什么?

      生:因為有一段重合了。

      師:下面的同學圍成的圖形周長是60厘米的請舉手。

      師:同學們剛才都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圖形,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圖形不一樣,但是周長都是60厘米?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生:因為繩子是一樣長的。

      師:當周長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圖形。

      師:我們常熟實驗小學(3)班的同學,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是書簽。后面寫下了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書簽就在你的2號信封里,請你課后把這個書簽剪下來,并測量一下它的周長。

      因開放而深入――《認識周長》教學隨感顧惠芳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的教學內(nèi)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教材。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不揭示嚴格的定義,但要求通過教學對“周長”留下深刻的痕跡。如何能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進而深入理解周長的意義?最近,執(zhí)教了認識周長一課,頗有感觸:

      1.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zhì)。

      教材采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邊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圖形――找物體一個面的邊線――描平面圖形的邊線――指出平面圖形的周長――找到生活場景中的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自己指出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看到了幾十個例子,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這得益于對舉例的開放。

      2.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對兩類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又不至于費時太多,教學中我安排三個圖形――圓、五角星、長方形同時讓學生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想出了量、圍等多種方法,認識到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測算出的確實是它們的周長,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yōu)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3.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在個性創(chuàng)造中展示意義建構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zhì)特征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征的。在課尾,我組織了“圍一圍”的活動,讓學生用60厘米長的繩子圍一個圖形。說出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圍成的圖形有:心形、近似圓、橢圓、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邊形……,它們的周長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chuàng)造,有機會展示,也學會了欣賞別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此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圖形的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那些圖形的周長都比60厘米小呢?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周長是多少?周長相等的圖形,形狀不一定相同。這是對周長的認識這一課學習的回顧、總結、提升……

      開放讓學習資源豐富多彩,開放讓概念凸顯本質(zhì),開放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深入,開放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周長數(shù)學教案范文10-06

    三年級數(shù)學地磚的周長教案08-25

    周長是多少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06

    數(shù)學周長教學設計04-05

    圓的周長教案01-01

    《認識周長》教案01-27

    認識周長教案01-28

    《周長》教案優(yōu)秀11-11

    什么是周長教案04-12

    地磚的周長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