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紀錄片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精選6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心得體會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1
在我看來,拍攝是一場有預謀的戰(zhàn)爭。
未雨綢繆在攝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一場戰(zhàn)爭,若沒有充分準備,十有八九便是要輸?shù)。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攝像中,若沒有事先充足的準備,一切都免談,而這些準備必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中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會讓一部好的作品頻頻“難產”,甚至“胎死腹中”。
這都是我的教訓。
一、資料準備
在我們小組確定要拍以吉慶街為主題的宣傳紀錄片之后,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既有新聞報道也有雜志專欄,隨筆與游記以及齊追航拍攝過的與吉慶街有關的紀錄片《江湖三姐胡幕萍》、《吉慶街四大天王》和齊追航為吉慶街的草根藝人錄制的唱片等,在對吉慶街由一定了解之后,便敲定了這個選題,但因為時間緊促,所以這樣的準備也不算十分充分,所以陳靜雯便先寫了拍攝方案,暫定下了分鏡頭腳本,后期主要是我在修改——按照王老師的提議,要充分體現(xiàn)出吉慶街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會根據(jù)具體的拍攝進行修改。
其實,若是當時能預先到吉慶街進行實地走訪,那么后面的那些突發(fā)狀況也會少了許多,對于整個紀錄片的拍攝進度也能有序把握,減少一些無用功。
在第一次實地走訪了吉慶街之后,我們先與當?shù)氐睦习濉獔@園大排檔老板胡幕萍的弟弟胡先生進行了閑談,觀察了吉慶街的游客與藝人,并與他們進行了交談,對吉慶街的了解也不止于資料之上。在這次實地了解之后,我們對吉慶街的漢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我們原先的拍攝方案與腳步也有了進一步的改動,不斷完善。
每一次拍攝之后,我都會對拍攝方案與腳本進行修改,解說詞也改了無數(shù)遍,力求精簡,富有文化內涵。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事先準備時間極其充分,導演花了近五年的時間做了十萬字的調查報告,然后進行了幾個月的拍攝,最終剪輯出了這部精致且受歡迎的紀錄片,相比之下我們的準備便顯得十分粗糙了。
二、拍攝準備
在確定拍攝方案之后,我們先在園園大排檔(園園大排檔在吉慶街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是一家老字號大排檔)品嘗了吉慶街的幾樣特色美食,并拍攝了部分美食鏡頭。因為胡幕萍出差,所以我們便選擇了胡幕萍的弟弟胡先生作為采訪對象。因為我們在店消費,加上那天天氣較冷,客人較少,所以胡先生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按照我事先了解的關于吉慶街的歷史,我設計了采訪提綱并選取了部分問題,主要涉及到吉慶街的歷史發(fā)展問題,吉慶街與藝人的關系,藝人的管理問題等。
胡先生很配合地進行了回答,但在采訪中遇到了語言障礙,我們聽不太懂武漢話,所以由些時候不能根據(jù)他的回答進行下一步提問,基本上就是按照采訪提綱來問的,顯得有一些呆板,感覺沒有問出吉慶街的歷史韻味的問題。不過,因為這次與胡先生的溝通,他答應下一次還會接受采訪。
后來,一行三人的藝人組合來到我們的餐桌旁進行演出,我們附加條件是他們要接受我們的采訪,后來我們點了一首歌,但他們卻演出了三首,而且按照一首二十元的標準來,關于費用問題我們產生了一些爭議,最終和平解決,他們按照點兩首送一首的標準進行收費。
他們唱完之后(其實他們唱的不怎么樣,主要還是熱鬧),我進行了采訪,但他們卻回答地很敷衍,還沒有說幾句就走了,我們有些無可奈何。這一次吉慶街藝人給我們的印象并不好,我們在下面的采訪中會提到藝人們收費管理問題。
那天因為天氣冷,游客和藝人都十分稀少,各個大排檔也很是冷清,對于我們想要的那些熱鬧的鏡頭,那天的場景并不適合表現(xiàn),于是我們便結束了第一次拍攝,而這是我們第二次來到吉慶街。
在第三次來的時候,天氣很暖和,又是星期五的晚上,游客極多,老板四處拉客,藝人們也到處都是,吹拉彈唱,吉慶街十分熱鬧,很適合拍攝。于是我們先拍攝了一部分遠景與全景,以表現(xiàn)吉慶街的熱鬧,這一部分主要由單反進行拍攝,因為考慮到了夜景的效果用單反進行拍攝會更好。當時的拍攝主要由譚福潔與陳靜雯為主,我則在吉慶街進行觀察,看看哪些鏡頭比較適合拍攝,另外,我在還尋找采訪對象,主要是游客,與他們進行溝通,看他們是否愿意接受采訪,因為當時只有一臺單反,所以在這方面的協(xié)調并不太好,因而那一次的拍攝主要以吉慶街的夜景全景、藝人與客人的全景,藝人表演的中景、近景還有特寫為主,那一天的采訪很少。
在采訪藝人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很有故事的藝人,也就是我們在片子里提到的李文瀚,只是當時他忙著去演出,所以我們并沒有采訪到很多信息,我請他留下聯(lián)系方式,但他卻不太愿意,于是只能先多問了幾個問題,后來我們一直沒有怎么看到他。至于其他的藝人卻是不接受采訪,或者是采訪的內容不合格(內容比較敷衍)。我們在拍攝藝人的時候,幾位年輕的女藝人阻止我們拍攝她們,而我們就只能偷偷地拍攝了幾個鏡頭,而且還不是特寫鏡頭,而是一個全景。
第五次來到吉慶街主要是想采訪老板,因為第一次采訪素材丟失,后來胡先生以及其他老板又不接受采訪,所以我們只能再來,這一次我們聯(lián)系的是我們采訪了園園大排檔對面金滿酒樓(同屬于園園大排檔)的'大堂經(jīng)理陳先生,他的武漢話還比較好懂,所以采訪也還算順利,但是在采訪的過程一直受到另一人的干擾,他一直催促我們離開,甚至動手動腳很不禮貌,采訪拍攝幾次都中斷,造成比較大的困擾。
聽陳先生的語氣,那個人似乎是精神有點不正常,我們在之前拍攝吉慶街藝人以及街景的時候,他也曾數(shù)次干擾,甚至還要求我們去拍他。
在最后一次來吉慶街的時候,我們主要是以游客采訪為主,前幾次都是在天黑之后吉慶街熱鬧的時候來到吉慶街,但要采訪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四五點的時候來到吉慶街,事先跟老板進行溝通,然后去和正在用餐的游客溝通,只是由于準備不充分、還有就是選取的采訪對象不太合適的緣故,加之我又沒有正確使用好錄音筆,所以那次的采訪也不太成功,多采了幾個游客,選取比較合適的采訪素材進行剪輯—當時錄音設備出了些問題,單反又隔得太遠(我與譚福潔事先沒有溝通好),所以做了很多無用功。
后來我們去了吉慶街藝人管理中心(具體名稱太長,這個在片子中會展現(xiàn))采訪,恰逢負責人出差,不知何時才能歸來,而有工作人員才剛入職不太了解情況,所以也無法進行采訪,這方面的采訪也只能作罷。
吉慶街采訪的隨機性太大,不確定因素太多。這就更需要我們做足準備,包括與采訪對象的良好溝通,以及分散采訪對象,涵蓋到各個年齡層的游客,還有各個年齡層以及不同性別的藝人,大排檔的老板或者經(jīng)理要需要具有充分代表性。
三、技術準備
在拍攝過程之中出現(xiàn)了很多意外,第一次拍攝回來之后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極大的問題—拍攝素材丟失。
因為單反拍攝時間最長只能是十五分鐘,而那一段采訪拍攝近半個小時,從單反儲存卡讀不出那一段采訪拍攝內容—顯示格式錯誤,后來百度方法卻把內容格式化,采訪內容以及另一部分素材丟失。原先想過素材恢復,但技術難度大且成本高成功率低,于是只能作罷,那一次我們的努力就打水漂了,我們也不太好再次去采訪胡先生,而后來胡先生一直因為有事而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換過采訪對象。
在進行游客采訪拍攝時,由于單反距離拍攝對象太遠,單反錄音設備不及攝像機,所以采訪游客的那一部分因為現(xiàn)場太過嘈雜,所以聲音不太清楚,因而那段采訪只能作廢。后來我們在吉慶街采訪時,都會準備好錄音筆,較好保留聲音信息。
在第三次去吉慶街的時候,我們采訪了園園大排檔對面金滿酒樓(同屬于園園大排檔)的大堂經(jīng)理陳先生,但當時的單反卻沒有調回格式,原先我們一直用的是高清的拍攝模式,但那一次卻用到的是標清模式,而這個問題在我們進行后期編輯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對于畫面的匹配與挑戰(zhàn)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我在我編輯的那一段關于吉慶街歷史的那一部分,用到的齊追航的素材是標清格式,陳先生采訪的那一段主要是講述吉慶街的發(fā)展歷史,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匹配關系,作為歷史部分的銜接也還是說的過去的,片子的其他部分都是高清模式,所以二者之間也不會顯得過于突兀。
在后期剪輯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主要還是我們對剪輯等不太熟練所致,還有就是各自的時間調配問題,所以剪輯方面的配合出現(xiàn)了比較多的問題,整個片子大概有八九分鐘,我負責的主要是中間部分的五六分鐘包括吉慶街的歷史,吉慶街現(xiàn)在所保留的漢味文化等,因為整個設計方案大多數(shù)是我改動的,有些部分我把握會比較好,加上我時間較多,所以負責的部分也較多,譚福潔主要負責開頭部分的兩段,陳靜雯則負責片頭的AI(下載了相關的模板)設計還有結尾部分,配音初步擬定為孫敦平。
在技術部分,主要是因為我們使用單反所以造成了很多失誤,也有很多是因為準備不充分以及缺少經(jīng)驗等緣故,而隨著拍攝的進行,我們的失誤也逐漸減少,每個人都在積累著拍攝經(jīng)驗,對于拍攝也逐漸有了自己的領會。
在這次小組合作拍攝中,其實還是學到了很多課堂之外的東西,關于實踐。但怎么說呢,對于團隊合作,我還是不太擅長,有些時候甚至想,其實如果能一個人做的話,就只想一個人去做好,有時候人太多反而是一種壞事,而且比較親密的人進行合作,反而會有摩擦,相互之間的妥協(xié)有時候反而會有些尷尬,我其實比較不喜歡室友之間進行合作,但很多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但我會考慮在以后的合作重新組織團隊,想嘗試與不同的人進行合作,或許也能學到不同的東西。畢竟大學四年,不想除了室友之外沒有其他合作伙伴,那也沒有了發(fā)現(xiàn)合適合伙人的機會
至于拍攝的話,因為主要用的是單反(大多數(shù)時候是譚福潔在拍攝),所以我拍攝的機會和時間并不多,更多時候我都是在準備資料,進行采訪,以及修改方案,有時候就在機房剪輯素材,實際的拍攝時間還是很少的。在后期剪輯的時候其實也發(fā)現(xiàn)很多都沒有按照拍攝方案來進行,有很多重復的素材和無用的,似乎做了很多無用功?傮w來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次的選題,對拍攝也很不滿意,對于這部作品很不滿意,但希望經(jīng)過這次教訓之后,自己能在下次可以做成更好的作品。
如果說拍攝是一場有“預謀”的戰(zhàn)爭的話,那其實我們的這場“預謀”糟糕透了,我們的準備更是差到極點,所以戰(zhàn)爭的失敗是在預料之中的,作品的滿意度也是極低的。這次權當是一次練手,是一場演習,這之后每一次拍攝,都是一場正式戰(zhàn)爭。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2
紀錄片拍攝的過程就像是與陌生人的社交經(jīng)歷,只是把我們的眼睛變成鏡頭,把我們看見的一切用鏡頭語言記錄下來,真實而又不失趣味,讓人欲罷不能,這是我們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它的魅力。
一、準備階段
首先是選題的確定,一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紀錄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綜合了時代價值、創(chuàng)新視角、故事敘述、形象審美等幾個紀錄片選題原則后,確定了我們現(xiàn)在的主題《去留研》。因為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出國讀研究生,甚至我們小組的創(chuàng)作人員中也有要出國讀研的同學,但是許多同學對出國讀研的過程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正在準備中的同學也對其一知半解,因此我們想通過本紀錄片幫助同學們了解“留研”這件事。
選題確定完之后,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因為特殊原因,我們小組的時間比別的組短了一周多,本來就緊湊的時間又不得不壓縮,因此我們決定從身邊相關的人入手,選定采訪對象,節(jié)省與采訪對象相處的時間。想要帶同學了解留研的過程,但是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跟蹤拍攝一個人的留研全過程,于是我們選擇了四個分別處于留研不同階段的對象進行采訪,從正在準備語言考試的尹盼同學,到已經(jīng)通過語言考試和申請得到offer的陳天懿,到已經(jīng)留研歸來在英語機構教口語的徐臻老師,到在留學中介工作的梁珂,每一個人在經(jīng)歷留研中的一環(huán),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四個對象的采訪能為觀眾完整呈現(xiàn)留研的全過程。
接下來是拍攝大綱的撰寫,和采訪問題的準備,我們是先準備采訪問題,然后在腦子里有個大概的畫面,依據(jù)這些畫面來撰寫拍攝大綱,這部分的難度因人而異,多看些紀錄片就會有感覺了。
二、攝制過程
因為選題定得好,因此我們的拍攝沒有什么特別困難的地方,采訪對象都非常配合也比較好相處,沒有畏懼鏡頭,面對鏡頭也非常自然,這使我們的拍攝工作異常順利。我們向學校借了一臺DV和三腳架拍攝一些固定的鏡頭,我也自己帶了手持云臺,輔助拍攝一些動態(tài)鏡頭,在沒有動態(tài)鏡頭需要拍攝時,給云臺裝上三腳架也可充當固定機位。
拍攝過程中,我們有個問題就是固定鏡頭太少,推拉搖移太多,這對于紀錄片來說比較不可取,我們下次會特別注意這一點。另外,我們對于采訪對象的提問過多,導致他們自己闡述的部分較少,并且不連貫,這也是我們采訪過程中的問題之一,我們吸取同學們分享的經(jīng)驗,以后采訪前會讓對象瀏覽一遍我們的`問題并準備,然后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闡述,就比較好了。
結束拍攝后,我們進入了剪輯的環(huán)節(jié)。在剪輯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設備清晰度、感光度什么的還是有一些比較大的區(qū)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所以以后的拍攝工作會盡量統(tǒng)一拍攝設備,這樣會使畫面看上去更統(tǒng)一一些。
在剪輯環(huán)節(jié)中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解說詞的撰寫,由于我的習慣是等片子出來再根據(jù)內容撰寫匹配的解說詞,而黃嘉琳則習慣通過解說詞的邏輯順序進行片子的剪輯,所以比較矛盾,但是后來我們一起把拍攝素材整理了一遍,從中抓出一條邏輯線來幫助我們剪片子、寫解說詞,所以解決的還是比較順利的。我覺得我們這部分工作做得很好,有矛盾一起解決,就很快了。
三、總結
紀錄片拍攝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視野寬廣一點,然后從大視角中抓取小的不為人知的點,去剖析,去挖掘,不僅更容易做,也更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共鳴。再多也沒什么好分享的,去拍,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這是學習紀錄片拍攝最好的方法了。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3
這次紀錄片是基于現(xiàn)在大學生生活學習的普遍現(xiàn)象而拍攝的;它反映的是當代大學生更多的沉迷于游戲,娛樂;而對知識基本沒有學習跟了解的想法。
因為我們這組全是男生的緣故吧,這個紀錄片主要介紹的是男生從踏入大學的那一刻開始,因為周圍宿舍成員的影響,從一個有著理想,有著抱負的新時代大學生逐步演變?yōu)橐粋只知道游戲,娛樂,逃課,談戀愛的墮落青年。但這并不影響它不能代表新一代大學生普遍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與現(xiàn)狀。美韓文化在中國的.體現(xiàn)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他們處于理想與幻想的時期,美韓文化的更加能夠影響他們,這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大學生的潮流。 在拍攝的過程中,讓我知道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不僅要做出來我就是主人還要配合同伴以達到效果是多么的重要,每一部紀錄片的成功不是偶然。不僅需要好的電影題材,還需要演員精湛的演技跟高效的配合。我們這一群連三流都算不上的演員,沒有精湛的演技,只能以自己理解跟隨性來演繹。 對于后期剪接的工作,讓我知道知識跟技能總是越多越好的,你所掌握的技能跟知識越多,你的能力就越高,你所能做的事情就越多,吳子豪同學能力高,后期的工作他包攬了很多,讓我們知道得提高自己能力。
再剛開始設定這一主題的時候,當時的我并沒有什么感悟,但是當拍攝過程中讓我感到了別扭與苦悶,當看到最后的紀錄片的時候讓我們感覺這兩年來我的大學生活是這樣的虛度,大學生活本應該是學習,快樂,激情,勞累的,可是我們呢,現(xiàn)在只剩下娛樂與頹廢。就像前兩天某位老師對我們說的:你們計算機專業(yè)的本應該務實,沉著,沉穩(wěn)的學生;可是你們現(xiàn)在都是浮躁,每天渾渾噩噩,不知所云的的人,你們這樣怎么能將專業(yè)知識學好。 感謝老師們設置的這一作業(yè),不僅讓我們參與團隊合作,還讓我們認識到現(xiàn)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與自身的不足,我們都是新一代的大學生,肩負著祖國發(fā)展的責任。雖然說得有的空大,但如果我們再墮落頹廢下次,那我們這一代有何人能挑大梁,我們這一代的風氣是否也影響了下一代。
學習是很重要的,加油吧,且學且珍惜!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4
所謂實習,就是把我們在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是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理論應該與時間相結合。中國社會地飛速發(fā)展,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zhàn)。這篇心得醞釀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去寫,或者應該是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講述,這是我們的實習作品,并不像以前拍攝的作品那樣簡單,我們的每一部作品跟前一部作品比較起來都是在不斷地跨越,都是在努力的突破自己。
作為攝影,在這部戲里,難點還是在夜晚的戲,這次實習作品中,演員的動作戲份增加了不少,鏡頭切換的頻率很高,而且很多動作戲份是在晚上,要捕捉好演員的每一個動作細節(jié),并且控制好構圖,曝光,焦點,是相當?shù)挠须y度,正因如此,一個鏡頭的拍攝花費的時間就長了,對拍攝進度影響還是很多的,不過還好的是劇本是導演和我們合理創(chuàng)作,對于每個鏡頭的需求還是互相了解的
第二是燈光和攝影的配合,在夜晚的戲份中,單反和燈光的調試配合,導演所要鏡頭的構圖,場面的調度。動作戲,對于攝像機的運動位置和焦點準確要求很高。當然,在幾次的紀錄片拍攝也總結了不少經(jīng)驗,特別是在注意一些構圖中人物所占比例,這次失敗的地方在于很多動作戲份沒法準確的對焦,而重拍的難度也是很大,復原場景的燈光,演員的動作,所以每次都小心的注意焦點,但還是出現(xiàn)了不少鏡頭虛焦,這是以后要提高的地方。
這次劇本創(chuàng)作,我們修改了多次,雖然艱辛,但收獲是有的,電影不能忽略的是劇本,假如在劇本上草草了事,當你在拍攝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劇本的漏洞,那彌補的難度就是很大的,最壞的情況就是前邊部分的拍攝全部白費,所以這次劇本創(chuàng)作所花的時間,和拍攝后期的時間不相上下,所以這次幾乎沒有出現(xiàn)拍攝過程中需要修改的部分很少。
劇本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選取演員,演員是一個影片成功的“靈魂”。一個好的演員可以決定一個影片的好壞,所以試鏡很重要,很多演員在沒有鏡頭在的情況下演得很開,可是一看到鏡頭就心虛了,也有一部分演員,形象很好,但在鏡頭里就是不上鏡,作為影片的攝影,我有義務要找到一個人物最好的拍攝角度,展現(xiàn)其最好的一面。
在距離交作業(yè)還有五天,我們開拍了。為了能夠拍出更好的效果,拍攝之前,我們必須選擇好合適的畫面背景,不能太亂、過雜,要與主題的顏色協(xié)調。結合環(huán)境光線,調節(jié)感光度及拍攝模式。再根據(jù)拍攝模式適當調節(jié)光圈、快門速度、測光情況等;蛟S,最難辦的是保證畫面曝光正常,在其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事情就是燈光的問題。 我們每次在拍攝中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調試燈光。
拍攝中,演員如何調度,攝影機如何調度都在考慮的'范圍之內,我不斷地跟導演溝通怎么樣使畫面看起來更有美感,哪個鏡頭讓演員看起來更加有喜感,我的腦海中每天都在浮現(xiàn)不同的鏡頭畫面,通過攝像機反映思想的過程主要在于視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術的操作,一個合適的觀察角度和觀察狀態(tài)決定了我們的關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攝中運用了各種技術手段使一部作品顯得花里胡哨但是內容流于空洞。通過攝像反映思想的過程主要在于視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術的操作,一個合適的觀察角度和觀察狀態(tài)決定了你的關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攝中運用了各種技術手段使一部作品顯得花里胡哨但是內容流于空洞。在這里,我并不是反對技術的進步,而只是提出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希望我們的作品內容永遠應該大于形式,內涵永遠應該大于外表。
每個場景對于我來說都很難拍,我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看的觀眾,所以每個鏡頭我都很認真的在拍攝。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夜戲,我們拍攝了將近12個小時拍完那天的鏡頭時,已經(jīng)是凌晨四點,劇組的每個人都很辛苦,最值得感謝的是王家東老師,給我們指導鏡頭的拍攝,或許沒有他的指導,我們的影片可能要遜色很多。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拍攝的鏡頭讓我都很滿意。我們的影片也接近尾聲。
后期制作同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我們的素材很多,需要整理的東西也很多,慶幸的是我們在拍攝過程中是邊拍邊剪,這樣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漏拍的鏡頭。很多氣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但在我們影片中用到的特效并不多。剪輯的作用更多的是從大量素材總選擇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來支持和反映主題。但是這個剪輯同樣是有講究的,我的實踐經(jīng)驗就是挑核心內容,盡量保持簡潔。很多時候自己拍攝的素材會難以取舍,結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厭其煩,在這個時候我們呢就應該更加注意對于主題的把握,點明主題。
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jīng)歷,它是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為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每一次我們都做出嘗試,期初是想拍我們拿手的懸疑劇,這樣出來的效果可能會好,但在大學期間,如果不做出一點嘗試,總是保守,那我覺得人生就沒有意義,這部作品無論最終效果是否達到水平,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學到一種新的影片類型的拍攝手法,從中獲得的價值,或許比拿到獎項更為有意義,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這段拍片的記憶,雖然拍攝和后期階段都遇到各種困難,直到最后,都堅持著,每個劇組人員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個原則,你之所以和導演合作,是因為你相信他的決定,我們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議,但決定權在導演身上,無論他做出怎么的決定,你都不要與其發(fā)生沖突,如果你覺得導演不夠好,那也是你的選擇,因為你已經(jīng)是劇組的一份子,沒有團隊精神的組員,無論去哪里,都是無用的,實習學到很多那是必須的,這將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經(jīng)歷。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5
1.實踐的目的。
通過攝影實踐考察自己對人像攝影課程的學習的實際掌握。運用在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去尋找并揣摩如何拍攝好人像的方法。通過實踐的鍛煉,體會到拍攝人像是容易的,但拍攝好的人像作品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是需要認真的學習理論知識,并大量的觀摩前人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還要對自己使用的器材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練的運用,所以,我認識到再認真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學習一遍老師的課件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次的學習,使自己平時在拍攝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啦。比如,對光線的處理,尤其是室外對自然光線的`運用,姿態(tài)的處理和一些小道具的輔襯的運用以及人像攝影的空間分配等等,好多的知識讓我在今后的人像拍攝中受益匪淺。
2.實踐的準備工作及拍攝計劃。
為了拍攝好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能夠使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現(xiàn)出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成果的體現(xiàn),我使用了Nikon d300相機,百諾的三腳架,以及必要的快門線,反光板,等等器材。照片中的模特兒是我好友的同學小沫,一位美麗的外企白領,同時也是一位攝影發(fā)燒友,當我告訴她需要做我的模特兒時,她欣然同意,使我能順利的完成我的作業(yè),其中我選取了其中四張作為我的作業(yè),不過遺憾的是我拍攝的小沫的全景照片我并不滿意,只好選取了一張我去年夏天拍攝的一張我表妹的照片,我覺得她做出的怪怪的姿勢更符合我對這個作品的理解。
3.我對拍攝過程的闡述。
第一幅特寫人像作品是在家中完成的,為了體現(xiàn)出光線的作用,我采用了逆光拍攝,由于模特兒身后的陽臺雜亂無章,我選擇了大光圈,和100mm焦距,虛化背景,同時提高了感光度至400,使用了三角架。
第二幅近景人像,第三幅半身人像和第五幅造型人像,都是在青龍湖拍攝的,大約時間使在下午三四點鐘,這個時候的光線柔和并不刺眼,光比不大,更能反映出模特兒光滑的膚色,同時,為了能夠在拍攝中體現(xiàn)模特的職業(yè)性,我要求她換上一套職業(yè)裝,和一套黑色的絨衣配上紅色的圍巾,透出模特兒的氣質來。為了虛化背景,突出人物,都使用了180mm的焦距和3.5的光圈,使用了三腳架為了得到更清晰的畫面。同時,使用了金色反光板對面部進行了補光。
第四幅全身人像是我去年拍攝的,在宣武公園里。下午三點左右,為了體現(xiàn)表妹活潑的個性,我讓她隨意做動作,這張作品中的姿勢是我覺得比較滿意的一張。因為覺得前期拍攝的曝光有點過度,后期選擇了PS處理,加了濾鏡效果,可以看出表妹白皙的膚色不至于太刺眼。同時,用80mm焦距拍攝,稍稍的虛化背景,同時也能分辨出環(huán)境地點。
4.攝影實踐中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
通過攝影的實踐拍攝,發(fā)現(xiàn)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拍攝中還是會使自己在技術方面和對人像攝影的空間分配等等,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理解。同時對光線的運用及布光的處理,不再盲目了,但畢竟學海無涯,通過學習比較以及對自己拍攝的作品的不斷理解和揣摩,也發(fā)現(xiàn)很多缺陷,比如,在特寫作品的構圖上,感覺到畫面比例有點緊,模特的頭上部被鏡頭卡掉了,其他幾幅作品光的運用還可以更膽大些,或加大光比,勾勒出模特的臉部曲線,這也符合該模特的氣質,同時在色彩和畫面的整體分配上還應多選擇鮮艷的色彩,使畫面飽滿些,明暗比例搭配更合理些,當然,拍攝出好的作品還需要我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使得自己拍攝出更好的作品來。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篇6
這次活動發(fā)動了我們大家一起去討論,一起去拍攝,一起去改正不足,然后,收獲我們的成果。和大家在一起努力的感覺很好。大學里集體的一年不是很強烈,平時就是和室友在一起的時間長,不再像高中一樣大家一起睡,一起自習,一起吃飯,一起學習。放假后一起放肆。但是通過參與大學里這么多的活動,卻讓我慢慢找到了一種集體的感覺。我們挑戰(zhàn)的是更有難度的'工作。我們完成的,不再僅僅是學習任務。我們付出的.,不再那么簡單。同時我們收獲的,更加豐富。我意識到,大學里也有一群值得信賴的伙伴,也有一個擁有靈魂的集體。也有在一起為一個目標奮斗的日子。相信我會通過這種活動慢慢的適應并融入大學生活,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大學生。
優(yōu)勢總結:
我們小組制作的紀錄片主題就是反應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剛剛脫離高中的我們進入大學后,遇到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煩躁,不可避免的失落,不可避免的絕望。以及在溝通中成長,最終戰(zhàn)勝孤獨融入大學生活。
主題很真實貼近生活,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這就是我們最好的一點。然后大家在拍攝時都很配合,都很投入。都知道應該盡自己的力去讓團隊更優(yōu)秀。這一點又是難能可貴的,如此才能體現(xiàn)這個活動的目的。我們的紀錄片成本投入很小,但是同樣優(yōu)秀。主要因為后期制作很認真,這能真正的鍛煉我們的能力。
很高興能和小伙伴們一起參加這次活動,我成長了很多!謝謝!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拍攝紀錄片的心得體會06-21
拍攝心得體會02-28
拍攝視頻的心得體會06-04
拍攝心得體會05-26
(精選)拍攝微電影心得體會10-27
拍攝微電影心得體會04-01
拍攝作文03-09
拍攝心得體會14篇12-27
領航紀錄片心得體會09-18
[薦]拍攝心得體會15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