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簡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簡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史記簡介 篇1
《史記》(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與之后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之后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壁”
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后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妒酚洝啡〔南喈攺V泛,取自《諜記》、《五帝系諜》、《尚書》、《秦記》、《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史書)》、《國語》、《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個性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取,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tài)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于取
材廣泛,修史態(tài)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資料豐富。
史記簡介 篇2
《太史公書》,后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妒酚洝肥侵袊糯钪墓诺涞浼唬c之后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妒酚洝酚涊d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妒酚洝穼笫朗穼W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之后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記簡介 篇3
《史記》時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
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狀況)8篇,共526500字。
其中《陳涉世家》對陳勝起義給予高度評價;《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
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司馬遷的筆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十分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歷史事件或一個歷史人物。
例如,對《田單列傳》中田單防守即墨城的描述。
田單用了六條妙計大勝燕國,使齊國得以恢復。"火牛陣"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計策。
晚上,田單將紫紅色的帶有龍紋的布帛披在一千多頭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劍,用油浸透它們的尾巴,再用火點著。于是,一千多頭牛帶著熊熊火焰,像怪獸一樣沖進了燕兵的陣地。而齊國士兵也拿著武器沖向了敵人,還有一些人敲鑼打鼓,高聲喊叫,以壯聲勢。摸不著頭腦的燕兵嚇得爭相而逃,結果被殺得丟盔棄甲,燕兵的尸體遍布于戰(zhàn)場上,齊國大獲全勝。
司馬遷雖著墨不多,可"火牛陣"就如一幅圖畫一般出現于讀者的腦海中。
司馬遷還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
他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描述十分精彩。
巨鹿戰(zhàn)役中,項羽率領大軍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許帶三天的糧食,這便形象而又具體地刻畫了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和氣概。
項羽的軍隊一個抵十個,消滅了數量上遠遠超過自己的秦軍,在推翻強秦統(tǒng)治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項羽在戰(zhàn)斗結束之后,召見各路將領,當他們進入項羽的轅門時,沒有一個人敢抬起頭走路。這是對項羽威風的描述。
對項羽被圍的場景,司馬遷描繪得更是感人。項羽慷慨而歌:"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司馬遷透過這歌聲,完全刻畫出了這位英雄在失敗以后時慷慨悲壯,而又無力挽回失敗命運的復雜情緒。
接下來,司馬遷又對項羽突圍后,在東城決戰(zhàn)時的勇猛作了描繪。當時項羽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當幾千名追兵迫近時,項羽圓睜雙目,怒喝一聲,把漢軍嚇得后退了好幾里。
看到這樣的'描述,不禁使人覺得這位失敗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馬遷描述漢高祖入關時與民眾約法三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風度。而漢高祖也具有好謾罵的流氓習氣和隨機應變的性格。
有一回,韓信給漢高祖寫信,要求封自己為假齊王。漢高祖十分生氣,剛想發(fā)作,張良卻在一旁暗示他別發(fā)作,他立即轉過口風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那里用字也不多,卻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漢高祖善于隨機應變和玩弄權術的性格。
司馬遷在書中的敘述語言十分生動,人物形象鮮明。他廣泛采用口頭流傳的諺語、成語、歌謠,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語。他的語言是一種接近口語的"方言",通常敘述和人物對話和諧一致,雖明快但含蓄,話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復而簡潔,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為人物特征的描述服務。他刻畫人物說話口吻的描述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態(tài)度。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還常常適當地強調、夸張。
比如,《高祖本紀》:"(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這一段漢高祖讓帝位的話,是直接模擬當時的口語,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漢高祖惺惺作態(tài)的樣貌,讀完不禁覺得漢高祖說話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馬遷使用古史資料時,一般以當時通用語翻譯古語。如《五帝本紀》寫堯舜的事跡,取材于今文《尚書堯典》,把書中的"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績咸熙"等語,翻譯為"百姓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信傷百官,眾功皆興"等,譯文與原文相比較,就會發(fā)現更容易讀懂。史記的人物傳記之所以這么出色,是與司馬遷駕馭語言的高超潛力分不開的。
史記簡介 篇4
圖書信息:
書 名:史記故事
作 者: (西漢)司馬遷 撰,林銘子,雷素,李慧 改寫
出 版 社: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開 本: 大32開
內容簡介:
《史記》是西漢時期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它規(guī)模宏大、體制完備,涉及了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y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制。研讀《史記》,除了可以豐富史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fā)展與國家興亡的規(guī)律、經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
而本套叢書所選作品,是蜚聲海內外的傳世經典,是孩子們最為喜愛、最應閱讀的世界名著,也均為教育部推薦小學生課外閱讀作品。本套名著選本,在保留原著結構完整的前提下,對作品進行了重新改編,使之更適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同時,邀請國內著名畫家配圖,使其呈現形式賞心悅目。
史記簡介 篇5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他寫的這一本《史記》詳細的介紹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年間的歷史。《史記》的內容分為五種:本紀、表、書、世家、列傳。
“本紀”是專門說皇帝合統(tǒng)治很大國土相當于皇帝的人;“表”是說某事概括了;“書”是寫一些古代的知識;“世家”是寫諸侯從開始到滅亡;“列傳”是寫某個人和他所發(fā)生的事。
《史記》這本書讓人知道了很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更多的古代的名人和智者;知道了很多的古代人的好的計謀;了解了古代人的智慧還有他們所發(fā)生的事;知道了很多的古代人的知識。
這本書里面的'事情很有意思·很好看。因為他寫的很具體,而且寫的還很生動。
這就是司馬遷花了十三年的艱辛才寫出來的《史記》。
【史記簡介】相關文章:
品讀《史記》12-26
史記的作者是誰01-04
《史記》讀書筆記03-07
許地山簡介08-23
紀曉嵐簡介10-26
曾國藩簡介08-09
鄭愁予簡介04-25
朱熹簡介10-14
魏征簡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