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魏征簡介
當(dāng)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中,時常需要用到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是我們重新認(rèn)識自己的開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自我介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魏征簡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魏征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yè),曾出家當(dāng)過道士。后經(jīng)歷波折,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fā)制人。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jīng)常引入內(nèi)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抗?fàn),從不委曲求全。魏征病逝后,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古為鏡,能夠知興替;以人為鏡,能夠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绷粲小段亨嵐募放c《魏鄭公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軼事典故
分梨驚文帝
傳說,當(dāng)年魏徵小時候魏家是我們這一帶有名的大戶人家。全家直系血親一百多人,誰也不要求分家另過,團結(jié)一致,上敬老,下愛幼。主持家中日常事務(wù)的當(dāng)家人,都是未婚少年,一旦長大成婚,就要再換別的未婚男子當(dāng)家。此事傳到隋文帝耳中,他感到稀奇,就趁微服私訪的機會,打扮成僧人模樣,到魏家控訪。到了魏家,文帝見果真是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當(dāng)家,心中不禁感到疑惑,于是想試一試這孩子的管家能力如何。
文帝從兜中掏出兩個甜梨,說:“魏公子,貧僧想向你求教家中公平待人之道,請你把這兩個梨不偏不倚分給全家所有的人吃,人人都要嘗到!边@個魏公子,就是魏徵。雖年紀(jì)小,卻聰明過人,思維敏捷。他說:“好,謝謝高僧贈梨,請隨我來!彪S即請文帝一起來到廚房,吩咐說:“這兩個梨乃高僧好心所贈,請費心將這兩個梨洗凈,切開搗碎,放入鍋中煮梨湯,請全家老小一起享用,也不辜負(fù)高僧的一片美意……。”
見此情景,文帝不禁大吃一驚,從內(nèi)心里贊嘆小魏徵聰慧過人,心想這樣處理問題,當(dāng)然全家都贊成。(載《邯鄲廣播電視報》2007年1月17日, 文/李振德)
直爽膽大
玄武門之變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fā),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徵,曾經(jīng)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后,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過事,還曾經(jīng)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么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fā)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tài)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zé)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dá),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xué)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這么荒唐?”
魏徵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yīng)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
智護皇甫德參
唐代大臣皇甫德參給唐太宗寫了一份意見書,上面批評了三件事:“修洛陽宮是勞民傷財;收地租是加重百姓負(fù)擔(dān);民間女子梳高髻的時髦習(xí)俗,是受了皇宮嬪妃的習(xí)染。希望陛下能夠采取措施,制止和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唐太宗接到上書后很不悅,發(fā)火道:“皇甫德參的用意是不讓國家使用一個勞役,不讓收一粒糧食的租稅,不讓宮中的人留頭發(fā)!”并打算對皇甫德參嚴(yán)加處罰。
魏徵看穿太宗的心思,上前勸道:“自古以來,凡是上書的人,大多數(shù)都言詞激烈,切中要害,不這樣就不能打動皇帝的心。言詞激烈,看起來好像是誹謗,其實用心是善良的。即使是狂夫之言,有德行的皇帝也不能置之不理,應(yīng)當(dāng)聽一聽,取它正確的一面,拋棄不正確的一面。陛下千萬要慎重從事,萬不可因一時的偏見,感情用事,隨便處置一個勇于提尖銳意見的人。否則以后還有誰敢在您的面前大膽直言呢?”
魏徵的話使太宗心服口服,他檢討了自己的錯誤看法,不但沒有處分皇甫德參,反而還重重賞賜了他。
憋死鷂子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jié)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皇后救命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fā)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nèi)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xiāng)巴佬!”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fā)那么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dāng)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nèi)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xiàn)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魏徵斬龍
小說《西游記》里記載了魏徵變成門神的故事: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幾時下雨,下多少雨,結(jié)果為了賭贏犯了天條,玉帝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jiān)斬老龍。老龍于前一天懇求唐太宗為他說情,唐太宗滿口答應(yīng)。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并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斬老龍。老龍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陰魂不散,天天到宮里來鬧,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
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蓻]過幾天,那老龍王又在宮殿后門來找唐太宗算帳,魏徵于是抱劍為唐太宗守后門,這樣老龍才不再也敢來鬧了。唐太宗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秦瓊、尉遲恭兩人之像貼在宮前門口,畫了魏徵畫像貼于后門,結(jié)果照樣管用。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尉遲恭與魏徵便成了門神,雙門左右貼秦瓊和尉遲恭,單門貼魏徵。
生平
魏徵早年值隋末戰(zhàn)亂,曾投瓦崗起義軍。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圖籍的太子洗馬官。太宗即位后,先充諫議大夫,繼任中央行政長官之一的侍中。貞觀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于犯顏直諫著稱。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dāng)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每進切諫,雖幾次極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動搖,使太宗也為之折服。為了維護和鞏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曾先后陳諫200多事,勸戒太宗以歷史的教訓(xùn)為鑒,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本著清靜無為、“仁義”行事,無不受到采納。貞觀十三年(639)所上《十漸不克終疏》,在當(dāng)時和后世都有重要影響。
【魏征簡介】相關(guān)文章:
魏征的名言02-12
史記簡介03-24
紀(jì)曉嵐簡介10-26
鄭愁予簡介04-25
朱熹簡介10-14
許地山簡介08-23
巨鹿之戰(zhàn)簡介11-01
昆蟲記的簡介07-20
洞庭湖簡介05-29
寒衣節(jié)的來歷簡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