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舉誕生哪個朝代
試題:
科舉誕生哪個朝代
答案:隋朝
【相關閱讀】
中國科舉的產(chǎn)生,是時代的驕傲,科舉意在選才,它淵源于漢朝,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經(jīng)隋、唐、宋、元、明、清。從隋朝大業(yè)元年(605)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周年。狀元在中國歷史上的政壇、文壇上都有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奇特現(xiàn)象。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出現(xiàn)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員外郎申世寧主持貢舉,取進士四人,第一名是孫伏伽,貝州武城(今河北南宮)人。在隋末曾考取秀才,人唐以后擔任萬年縣法曹,是低級小官。前后1300年的科舉制為歷代王朝選拔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進士。此刻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狀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國16人,兩宋118人,遼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張獻忠大西國1人,太平天國3人?婆e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雖然那時開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浩浩蕩蕩的進軍京都。它打破了豪門世族對政權的壟斷,使官場知識結構產(chǎn)生極大的變化,它是一大進步。
唐代實行科舉制度還是初級階段,考試科目繁瑣,有?啤⒅瓶苾纱箢90多科,同時采取分級考試制度。清朝的科舉程序是:不論身份和年齡,一律都得經(jīng)過童試(含縣級的童試、州府的府試、省級的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科考程序。參加鄉(xiāng)試之前務必經(jīng)過童試,取得生員資格,才能去省里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中合格者為舉人。凡是經(jīng)過考生所在縣的縣試的,就算童生,童生不算功名,但是是一種社會榮譽,往往會得到社會相應的尊重和資助。童生都具備了進入府試的資格;經(jīng)過了府試的童生就取得參加省級院試的資格,省級院試過關,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國家要給秀才免掉他家庭中的稅賦,還要給予資助。
鄉(xiāng)試三年舉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試,所以又稱之為“秋闈科考”,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這樣的考試,經(jīng)過了鄉(xiāng)試考試的合格者就叫做“舉人”。會考三年舉行一次,舉人才有資格參加科考,經(jīng)過了會試考試的合格者,就叫做貢士。貢士的名額很少,一年只有300名左右。取得了貢士功名的,其實已經(jīng)獲得了進士的功名,但是,他們還要參加殿試才能夠最后得到這個功名,所謂的殿試,就是皇帝要在太和殿再進行一次御前考試。殿試在宋朝之前屬于科考程序之一,殿試要產(chǎn)生重新排行,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總稱“鼎甲”。取得進士功名的人,國家能夠直接放官,也就是能夠直接選他上任做官,但還要國家派官要根據(jù)國家職官的空缺狀況來定,所以,也有一些進士一生并沒有做過朝廷官員。同時,也有許多8品以外的官員能夠參加這樣的科舉考試,以獲取功名去求取仕途寬廣。
“一登龍們,則聲價十倍”。萬人挑一的狀元,可謂是人中之龍、天之驕子,其榮耀、其顯赫、其尊貴,簡直登峰造極。然而,真正稱得上一流人物的卻又屈指可數(shù)、鳳毛麟角了。狀元中有真才實學、卓有建樹、眾所周知的有王維、柳公權、陳亮、呂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張孝祥、翁同等十來個人。他們是中華民族驕傲的人杰。然而,狀元整體來說,卻是名不符實的,其中的大多數(shù)虛有其表,相當平庸,甚至是只識幾個字的白癡狀元、草包狀元,考試也未必能把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測驗出來,詩寫得好,八股文做的好,未必就會做官。狀元不如進士,進士不如落第舉子的現(xiàn)象常常發(fā)生,何況狀元大多是欽點的,皇帝老兒的學識水平與愛好,直接影響被點狀元的素質(zhì)。他們錄取狀元多憑自我的愛好和情緒,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實學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爭名求祿的習性卻也構成了社會的陰暗面?茍鲎鞅赚F(xiàn)象司空見慣,如夾帶、冒名頂替、買槍手、竊取或買試題等層出不窮。有錢的高中,沒錢的名落孫山?梢姞钤匿浫。⒎侨潜〔。從總體上看,狀元的素質(zhì)低的根本原因,要歸結于科舉制度的弊端和官場的腐敗。
中國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發(fā)展、沒落,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科舉制度的功績是不可抹殺的,但它的弊端卻是明顯的,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jīng)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1903年,由袁世凱領頭的一批有識之士奏請皇帝廢止這種制度,進士張之洞上書:“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于富強,即永遠不能爭衡各國”。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進行了最后一屆之后正式廢除。從此狀元、進士在歷史博物館中找到了應有的位置。
中國已進入了新世紀,我們要以古為鏡,總結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尋找選拔人才的好制度和好方法,盡管科舉制度早已廢除,狀元也已消失,但透過公平競爭,進行考試,選拔各種人才,這個根本原則,我們還是適用的。狀元,在新的形勢下,應當有新的涵義。但愿在中國的土地上,行行出現(xiàn)更多的新狀元。
【科舉誕生哪個朝代】相關文章: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04-12
永樂大典是哪個朝代10-21
陸游是哪個朝代的04-17
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教案09-19
科舉制度教案03-31
科舉博物館參觀作文10-08
勞動所誕生的作文800字05-13
悲劇的誕生讀書筆記03-08
關于相對論的誕生的教案08-25
超級擂主誕生記的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