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傷心橋下
【精選閱讀(1)】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譯文]橋下的春波還和以前一樣綠,然而帶給人的卻是悲哀的回憶;四十年前,已經(jīng)改嫁的唐氏,以前像“翩若驚鴻”的仙子一樣,飄然降臨到這綠波之上。
[出典]南宋陸游《沈園二首》之一
注:
1、《沈園二首》陸游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2、注釋:
沈園:故址在今浙州紹興,今已修復(fù)。
畫角:繪有花紋的角。角是古代軍隊中的一種管樂。
驚鴻:驚飛的鴻(一種水鳥)。鴻飛動時,姿態(tài)優(yōu)美,古人以比美女。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那里作者用以比喻其所懷念的亡妻唐氏。
夢斷香銷:比喻自我過去生活的消逝和唐氏的死亡。
錦:那里指柳絮。
稽山:會稽山,在紹興。這句是說自我快要死了。
泫(音炫)然:流淚貌。
3、譯文1:
其一
城墻上的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jīng)不是原先的亭臺池閣。那座令人悲哀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dāng)年那里我見到她美麗的側(cè)影驚鴻一現(xiàn)。
其二
她去世已經(jīng)四十年有余,我連夢里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一樣都老了。連柳綿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悼,淚落潸然。
譯文2:
其一
城上抹著落日的余暉,畫角一聲一聲訴著悲哀,從前的沈園已經(jīng)變樣,不再是原先的池沼亭臺。最叫人悲哀的是那羅漢橋下一潭碧綠的春水,呵!那春水曾照出她驚鴻般倩影的輕盈風(fēng)采!
其二
夢魂不再,芳香消逝,她已經(jīng)長眠了四十多年,沈園的翠柳也衰老得不再吐絮含煙。我縱然也快要死去變成稽山的一抔黃土,但在憑吊舊日遺留下的游蹤時卻不免一再淚涌如泉!
4、陸游生平見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和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5、“城上斜陽”,不僅僅點(diǎn)明傍晚的時光,而且渲染出一種悲涼氛圍,作為全詩的背景。斜陽慘淡,給沈園也涂抹上一層悲涼的感情色彩。于此視覺形象之外,又配以“畫角哀”的聽覺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爱嫿恰笔且环N彩繪的管樂器,古時軍中用以警昏曉,其聲高亢凄厲。此“哀”字更是詩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當(dāng)時心境的反映。這一句造成了有聲有色的悲境,作為沈園的陪襯。
次句即引來源于悲哀氛圍中的“沈園”。詩人于光宗紹熙三年(1192)六十八歲時所寫的《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序》日:“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按:實(shí)為三十八年)嘗題小詞壁間,偶復(fù)一到,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痹娭胁⒂小皦谋谧眍}塵漠漠”之句。那時沈園已有很大變化;而此刻又過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僅僅“三易主”,且池臺景物也不復(fù)可認(rèn)。詩人對沈園具有特殊的感情,這是他與唐氏離異后唯一相見之處,也是永訣之所。那里留下了他剎那間的毛喜與永久的悲,《釵頭鳳》這首摧人肝肺之詞也題于此。他多么渴望舊事重現(xiàn),盡管那是杯具,但畢竟可一睹唐氏芳姿。這當(dāng)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期望沈園此時的一池一臺仍持續(xù)當(dāng)年與唐氏相遇時的情景,以便舊夢重溫,借以安慰。但現(xiàn)實(shí)太殘酷了,今日不僅僅心上人早已作古,連景物也非復(fù)舊觀。詩人此刻心境之寥落,能夠想見。
但是詩人并不就此作罷,他仍竭力尋找能夠引起回憶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橋下春波綠”一如往日,感到似見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悅而是“悲哀”的回憶:“曾是驚鴻照影來”。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賦》中所描述的“翩若驚鴻”的仙子,飄然降臨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孌溫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絕。離異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無限“悲哀”。詩人賦《釵頭鳳》,抒寫出“東風(fēng)惡,歡情薄”的憤懣,“淚痕紅浥鮫綃透”的悲哀,“錯!錯!錯!”的悔恨。唐氏和詞亦發(fā)出“世情薄,人情惡”的控訴,“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雖然已過了四十余春秋,而詩人“一懷愁緒”,綿綿不絕,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夢游沈氏園亭》),一切早已無可挽回,那照影驚鴻已一去不復(fù)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將永在心中。
首句感嘆唐氏溘然長逝已四十年了。古來往往以“香銷玉殞”喻女子之亡,“夢斷香銷”即指唐氏之死。陸游于八十四歲即臨終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碧剖蠈(shí)際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數(shù)。這一句充滿了刻骨銘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寫沈園即日之景:柳樹已老,不再飛綿;也是一種借以自喻的比興:詩人六十八歲時來沈園已自稱“河陽愁鬢怯新霜”(《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此時年逾古稀,正如園中老樹,已無所作為,對個人生活更無追求!按松硇凶骰酵痢,則是對“柳老”內(nèi)涵的進(jìn)一步說明。“美人終作土”,自我亦將埋葬于會稽山下而化為黃土。此句目的是反襯出尾句“猶吊遺蹤一泫然”,即對唐氏堅貞不渝之情。一個“猶”字,使詩意得到升華:盡管自我將不久于人世,但對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滅;盡管個人生活上已無所追求,但對唐氏之愛歷久彌新。所以對沈園遺蹤還要憑吊一番而泫然涕下!般弧倍,飽含多少復(fù)雜的感情!其中有愛,有恨,有悔,詩人不點(diǎn)破,足供讀者體味,
這二首詩與陸游慷慨激昂的詩篇風(fēng)格迥異。感情性質(zhì)既別,藝術(shù)表現(xiàn)自然不一樣。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yùn)藉,但仍持續(xù)其語言樸素自然的一貫特色。
6、“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是陸游多年以后在回憶自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的時候,寫下的刻骨詩句。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想來已經(jīng)很幸福了――其實(shí),擦肩而過,也是一種很深的緣分。佛說: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一秒鐘遇到一個人,一分鐘認(rèn)識一個人,一個小時喜歡上一個人,一天時光愛上一個人,但是卻要用一輩子去忘記一個人。所以,一生之中,能象陸游那樣有一個自我深愛的人,是多么幸運(yùn)而又幸福的事情。
今年的天氣個性的怪,好象是受了什么創(chuàng)傷一樣的難以琢磨,昨日才淫雨紛飛,這天卻又是陽光燦爛。在這樣的天氣里,連情緒也變得晴朗起來。既然不能改變的生活,我們何不試著去理解?漫無目的的掃視著大街小巷忙碌的人群,熟悉的街景里,卻找不到熟悉的身影;貞浿械拿恳淮胃袆雍托膭,卻也不禁莞爾。愛,其實(shí)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就算是沒有來得及表達(dá)卻已經(jīng)消逝的暗戀,留給我們的也是一片完美。
7、實(shí)在是愛死了陸游這兩句詩。有春天有悲哀有感情有懷念,有靜佇的人影有流動的綠水有翩然的驚鴻,有眼前的孑然獨(dú)立有以前的麗影成雙,有那么多的對世事無法把握的悵惘,其實(shí)在這其中熔鑄了人類共同的一種情感,被懷念的又何止只是感情。
豪邁雄壯的報國之心與纏綿哀婉的感情,統(tǒng)一在陸游一生的行事之中。因其豪邁,所以頂天立地,萬古敬仰;因其纏綿,所以感人肺腑,不但可敬而且可親;因其執(zhí)著,所以完美;因其才華卓絕,所以能夠表達(dá)他的完美。
懷念陸游,其實(shí)是在懷念著一種極致的人生境界,懷念著一份銘心刻骨的完美,懷念著一個高貴的永遠(yuǎn)不會沉淪的靈魂。輕輕地拂去遠(yuǎn)古歲月的灰塵,就會展現(xiàn)出以前的風(fēng)雨坎坷,以前的執(zhí)著和期盼,以及生命歷程里那蕩氣回腸的情愛!灑一杯薄酒,遙祭那逝去的精靈,感謝他給予我們的感動以及對于我們靈魂的陶冶。
8、常讀古詩詞,發(fā)此刻古代詩詞中,“橋”是經(jīng)常被吟詠的對象。因了許多著名詩人的生花妙筆,“橋”被賦予各種深刻微妙的情思,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絢麗風(fēng)景和富于人情味的“寵物”。
橋被賦予了愛國情思。唐代詩人杜牧的《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以寫月夜橋景著稱:“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色彩明麗,想象溫馨,極有韻致地表現(xiàn)了揚(yáng)州秋夜的綺麗景色和對舊游、好友的深沉眷念。數(shù)百年后,宋代詞人姜白石飄過揚(yáng)州,見二十四橋之畔“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感慨今昔變化,寫下著名的《揚(yáng)州慢》一詞,其中有“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他對山河破碎、繁華消逝的無限痛惜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古代詩人的筆下,橋還常常被作為男女戀情的象征。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懷念他離棄的妻子唐婉,曾寫下《釵頭鳳》一詞,40年后又寫下《沈園》兩首,其中有:“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千古名句,情意綿纏,感人至深。歐陽修的《蝶戀花》一詞,也是以橋為背景,寫少年戀情:“橋上少年橋下水,小棹歸時,不語牽紅袂。浪濺荷心圓又碎,無端欲伴相思淚!鼻樗检届,刻畫入微。
更搞笑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劉禹錫都以板橋?qū)懜星樵,而且詩句略同,題旨無異。白居易的《板橋路》寫道:“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曾與玉顏橋上別,不知消息到今朝。”劉禹錫的《楊柳枝》則云:“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橋的建筑,是一地風(fēng)情與時代經(jīng)濟(jì)的反映。唐詩人杜荀鶴漫游姑蘇時,曾深深地被當(dāng)?shù)佤~米之鄉(xiāng)的富庶和極具江南風(fēng)格的港橋人家所感染,寫下《送人游吳》一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xiāng)思在漁歌!逼渲小叭思冶M枕河”、“水港小橋多”兩句,十分形象地表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韻致,讀來親切有味。
唐代詩人溫庭筠寫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名句。元代詞曲家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寫天涯羈旅:“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庇捎谟小靶蛄魉思摇币痪涞姆匆r,使讀者更覺其間感情落差的強(qiáng)烈,從而具有雋永無比、回味無窮的魅力。
9、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就應(yīng)就是沈園吧,不能提及,不能觸摸,一觸摸便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這天,他從橋上走過,突然回憶起當(dāng)年與唐婉的相遇,她就像那驚鴻的仙子翩然降落在大地上”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雖然此時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是她當(dāng)年的倩影還是深深刻在他的心中,一輩子,一輩子都無法忘記。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句話形容他們之間的感情再恰當(dāng)?shù)。明明彼此深愛著卻不能在一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如此吧。如果,如果當(dāng)初他為了心愛的她憤然反抗,不管世俗的人怎樣說。至少他們不會有一世的遺憾,至少他們能夠遵守對彼此的承諾“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10“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世間萬物,人總是等失去了才明白可貴。葫蘆池,形狀酷似葫蘆,是宋代遺留下來的水池。在唐婉去世40年后,陸游重返故地,回首往事,觸景生情,不禁傷感難抑,寫下了上方的如此詩句。雖然歷經(jīng)滄桑,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此刻的沈園已不是當(dāng)年的沈園。但我相信這園中這水池中的水必須還是當(dāng)年的見證,因為世上只有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也只有水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淚一旦溶于水便永遠(yuǎn)不會消失,我相信此水中以前有過很多淚水。
暮色蒼茫,我呼吸著濕冷的空氣,在悲哀橋上徜徉徘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v無雨,也悲哀,無奈,無奈,一代亙古男兒(梁啟超語)陸游到了老年也只得“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那么況且是普通而平凡的我呢?“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床枕”,但愿人間真的有來生與來世讓情癡者可再續(xù)前緣,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相信這不僅僅是我的愿望,也是所有來沈園的人的愿望。
11、煙出文章酒出詩,那么,茶呢?茶大概適合心平氣靜的冥想吧。
??不會喝茶,卻以前有一段日日與茶相伴的日子。一段孤單、苦悶、糾葛的日子。茶如一個知心的朋友,鼓勵、啟迪、開化了那段漫長而苦澀的日子。
??沸開的水稍稍的涼下去,找一個適宜的溫度,將杯中的綠茶沖開,看茶葉升騰、旋轉(zhuǎn)、塵埃落定。如同一段逝去的往事。逝去的情懷不會再用滾燙的水來沖開,這樣靜靜冥想的狀態(tài)適合微涼的水,慢慢的注入,讓清清的水沖開往事的茶。
??浮上來的是微微的苦,旋轉(zhuǎn)的是淡淡的澀,沉淀下來的是亙久的香。
??以前用沸騰的水去泡一杯情懷的茶,日日呈此刻深情的案前。素手泡濃茶,心香如水中的一片片綠葉,開放在情感的枝椏。只想為一生的情執(zhí)手中這小小的燙燙的杯,讓茶香彌漫。
??卻不曾明白,綠茶是不適宜用沸開的水來泡的。過熱的水反而會拂了她的心性,減弱了茶香。
??過熱的水涼了喝茶人的心。
??一個人的時候自我給自我泡茶喝。喝久了慢慢的明白,這樣的道理。月光如銀的夜晚,清輝里將水慢慢的燒開,再耐心的等待涼到必須的溫度,將水緩緩的注入。第一杯茶水倒掉,算是洗茶,洗掉塵埃和隨熱氣升騰的浮躁、煩悶,只喝第二杯、第三杯。多了,就失去喝茶的情致,也失了茶的本心。
??不喝茶的時候,喜歡看一小抔干了的葉子,在水下慢慢的展開,旋轉(zhuǎn)著上升,悠然的落下,默默的沉到杯底,靜靜的散發(fā)著清香。一杯一杯的沖滿又倒掉。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浮浮沉沉的葉子如同散落在橋下不復(fù)碧綠的往事,在水波光影里,翩飛著記憶的孤鴻。
??只把我做了濃茶來泡,卻不明白其實(shí)你不喜歡。喝了這么多年,才漸漸的明白,原先,我不是你杯中那抔綠色的情懷,不是你在天地間找尋的知味的人。
??茶是微苦的,喝茶的心是微苦的?床璧娜丝吹搅瞬枰簧臉s華和靜寂,花開花落。天若有情天亦老,茶葉,這樣一片小小的葉子,在喝茶人手中杯起杯落間,無論多么鐘情于它,終究也會身老情盡吧。只有茶香,飄蕩在綿長的記憶里。
??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喝了很久的茶不想再為往事而宿醉。只把往事化為詩行里的瑞草魁,在自我的手里,浸泡出淡淡的香氣。心香一片如茶,在苦的涯邊,長出沉郁的芽兒,芽芯里是香氣。
??如今,仍舊喜歡茶,卻不再日日時時的喝。只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慢慢的喝一杯,看塵世煩擾在清水里漂浮沉落,讓紛煩的心絮消融在裊裊的茶香里,體會茶的澹泊、清明和真實(shí),讓心境復(fù)歸純凈。
??茶葉只是百草中平常的一抹綠色,因其有高遠(yuǎn)的情懷,清奇的格調(diào)而成為瑞草之魁。喝茶的人無論是人中之魁還是平凡之人,卻只能以平常心品之,方能知茶的真滋味。
??對一張琴,一杯茶,一溪云,看眉前花開花落,隨天上云卷云舒,做一個無閑事掛心頭的悠閑人,人間日日便是好時節(jié)。天高云淡,明月清風(fēng),無掛無礙,不曾富貴不曾窮,不是鴛鴦不是仙,只是水里茶香的尋常情懷。
12、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重念陸游的這句詩,鋼筋水泥的城市,一樣會因這夜色和悲哀柳而軟化下來。
13、戀人間要彼此忠誠,但真正做到的鳳毛麟角。
??忠誠,不僅僅是歲月對感情的考驗,更是人生對自我的校檢。
??是春天逝去,凋謝的花依舊在心口盛開;是鮮嫩的悠悠往事枯槁,心潮依然澎湃;是以前的遠(yuǎn)山如黛,如今煙鎖霧籠卻依舊追尋;是戀人潔白的牙齒豁裂出隙,卻仍然動情熱吻;
??忠誠,與愛相擁,與情相隨,懷有遙遠(yuǎn)的古韻--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忠誠,與心相陪,與靈魂為伴--
??絳點(diǎn)輕襦籠翠袖,數(shù)顆相思豆,曉起試新妝,畫到眉彎,紅雨春山逗。
??忠誠,與苦結(jié)緣,與痛聯(lián)袂--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忠誠,與離別有關(guān),與死亡感念--
??梁;K軾追悼荊妻,一別沈園再次相會的陸游與唐婉!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比绱松钋!忠誠,掀起海誓,攪動一方蒼海。
??但紅塵世界,煩愁瑣碎,一個人,天生就有旺盛的精力與敏銳的感覺,他厭惡被強(qiáng)制行動或受規(guī)則束縛,她好奇心強(qiáng),對欲望的追求永無止境;她感情豐富,喜歡被眾人嬌寵;他憂郁,具有憐惜弱者、包容與溫柔的一顆善良之心;她熱情、善妒忌,占有欲強(qiáng);他渴望征服、擁有、不斷挑戰(zhàn)新的目標(biāo)與方向。
??靈與欲,魂與肉,種種改變就這樣不期然地來臨。
??忠誠,于是化為一句笑話,成為一朵落花,也像一首句句都在傷人的歌,像此岸彼岸永不相見的絕決,飄于簾外,隨流水悠悠遠(yuǎn)去,至人于尷尬境地。
??誰想起和誰在一齊?誰渴望看到誰的笑容?誰是誰耀眼的光芒?誰是誰劇痛后的綻放?
??感情,但是聊天聊到凌晨、下一個凌晨,一輩子,就這樣過去。內(nèi)心的渴望,虛空,寂寞和恐慌,如果能夠選取,寧愿從不知曉被任何一個人愛過!也不毅然掉頭,也不飛蛾向火,也不做誰胸口的朱砂,也不為誰流一世的眼淚。
??順其自然相愛,坦然應(yīng)對離開。
??把相愛經(jīng)營成蜿蜒于廣袤大地、無垠山野的一河清水,把忠誠演繹成迷蒙水霧中悠然自得的隨波逐流。沒有永遠(yuǎn),也不追求永遠(yuǎn),所謂的天長地久到最后但是兩個人的海角天涯。只要能夠牽手,沿著一條灑滿綠蔭的小路,或者,淋雨的天空撐起一把淡綠的小傘,你來為我擎一方溫暖,我笑一笑,完美就自傘下簌簌掉落。
。。。。。。。。
【精選閱讀(2)】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出自盛唐詩人杜甫的《沈園·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賞析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在今浙江紹興)寫下的悼亡詩。
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jìn)了一種悲哀的世界情調(diào)中。他到沈園去尋找以前留有芳蹤的舊池臺,但是連池臺都不可辨認(rèn),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悲哀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jié)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以前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能夠說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之后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jīng)四十余年了,尋夢、或?qū)ふ一糜X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chǎn)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以前點(diǎn)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fù)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fā)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那里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我的永恒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后人的思考。
【精選閱讀(3)】
悲哀橋下春波綠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每每讀到這句,心似被撕扯著。悲哀橋下,春波蕩漾,溪流依然。悲哀橋上,曾是驚鴻,入君心田。今夕何夕?良人陌路。悲哀橋上,垂垂老者,老淚縱橫。
如若草木有情,沈家園里的花會記得,“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時當(dāng)年識放翁”,只是年年花開復(fù)年年,不見伊人來沈園。沈家園里的柳會記得,“沈園柳老不吹綿”,只是今我來矣,楊柳依依,卻已如深宮禁柳,再也不能相執(zhí)于手。沈家園里的水會記得,“曾是驚鴻照影來”,而如今橋上形影獨(dú)立。沈家園里的一草一木都記得,他自然也記得,縈繞一生的相思。
一生金戈鐵馬,刀光劍影,“夜夜臥聽風(fēng)雨聲,鐵馬冰河入夢來”,或者他盼望入夢的又豈止這些?夜夜徘徊在流年的夢里,只盼夢里與君好。夢里依舊有江南的纏綿,夢里陌上依然繁花似錦;谢秀便憋w過一山又一程,夢里依稀能夠把她擁入懷中。
他本不是個懦弱的男子,卻在最愛的女人面前退卻了,割舍最愛的人就注定用一世相思的痛去煎熬自我。夜夜入夢,醒來唯有枕邊千行淚!皢净厮氖陦簦瑹舭禑o人說斷腸”,而她,何嘗又不是,愛本沒有對錯,對他的愛對他的思念,無形中傷害了另一個愛她她卻不愛的男人。世間的夫妻,有多少枕邊的不是你想要的,而你想要的又不是你枕邊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只為他們都是彼此心中的至愛。
想起古詩十九首里的“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或者他和她就是這古詩詞里輪回的男女,他們只愿一生一世一雙人,卻只能一生一世長相思;蛘呤篱g的感情,亦唯有得不到和已失去的兩種是令人植入心田縈繞一生的。
他們的故事變成了黑白的文字,那么厚的情感壓成了輕薄的紙張上的文字。,他們的故事演繹成戲文,那么濃厚的思量變成了戲文里單薄的皮囊。穿過長長的歲月,翻開那些文字,誰能復(fù)原千百年那故事里的事?演繹那些故事,誰又能真正看到那悲哀橋下曾滴落的淚痕?
【精選閱讀(4)】
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我打小就喜歡看描述陸游與唐琬感情故事的電影《風(fēng)流千古》,電影里所寫到的《釵頭鳳》詞更是讓我感到詩詞的力量,盡管小時不解風(fēng)情,可這部電影里講的故事一向影響著我及我的情愛觀。
我十分喜歡古典詩詞,對于名篇我?guī)缀跣攀帜閬恚昵拔疫打算攻讀“唐宋文學(xué)”。雖然這個計劃夭折了,但準(zhǔn)備的過程又鞏固與發(fā)展了我的愛好。在所有的文學(xué)作品中,我仍然固執(zhí)地認(rèn)為:詩詞是文學(xué)的精品。我的這種非理性的固執(zhí),完全是因為受了《風(fēng)流千古》的啟蒙。
陸游一生放歌無數(shù),有人統(tǒng)計過陸游遺留下來的詩詞作品,據(jù)稱其為古代文人騷客中作品最多的一個,過萬首。這些作品除了如“但悲不見九州同”等表達(dá)抗元侵略與國家統(tǒng)一題材的,很多都有“曾是驚鴻照影來”類的懷念表妹唐琬的字句。
每每我翻開宋代文學(xué)的書籍,第一個肯定是看陸游。
在我心目中,陸游是一個十分情真意切的詩人。盡管秦觀、李清照、柳永等不乏大作,也有歌吟情愛的佳句,如“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等,甚至很多作品名氣和質(zhì)量超過陸游,然在對于感情這個問題上,多如“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和“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的對吟,少了一份堅貞不渝,也少了一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死生契闊”,我認(rèn)為都是比但是陸游的。陸游的堅貞不渝能夠用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來表達(dá)。元稹的“以前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雖然心念亡妻一人,但它所表達(dá)的悲哀程度,與感性的“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相比,過于抽象和籠統(tǒng),因而只能流于物是人非類的感嘆了,其實(shí)質(zhì)相當(dāng)于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崩镎f的“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在表現(xiàn)“煮酒論英雄”時,也不乏情愛的場面,“劉皇叔東吳招親”時配上了南朝時吳語民歌。不管招親實(shí)質(zhì)與目的如何,我只喜歡吳語民歌在描述情愛的感性與堅貞,如“春風(fēng)復(fù)多情,吹我羅裳開”,“我心如松柏,君情復(fù)何似”。我覺得在一這點(diǎn)上,與陸游的情愛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大概也與陸游的家鄉(xiāng)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有關(guān)吧。既然其家鄉(xiāng)是吳語地區(qū),當(dāng)然其作品會具有南朝吳語民歌里的男女情愛特點(diǎn)乃至人物品質(zhì)了。
換成他人,能像陸游這樣在唐琬溘然長逝四十年后,吟出“悲哀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樣肝腸欲裂的心聲嗎?有幾個人能像陸游這樣在八十四歲即臨終前,還寫出“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樣堅貞不渝的祭言?那里有多少“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有多少“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其中滋味,誰能解得開?誰能解得開?
唯有唐琬!唯有唐琬啊!
【傷心橋下】相關(guān)文章:
讀《橋下一家人》體會07-04
《橋下一家人》讀書筆記08-12
傷心的簽名06-10
傷心簽名10-07
傷心的語錄01-07
傷心的日記02-08
傷心的作文04-25
傷心日記10-06
經(jīng)典傷心語錄07-21
傷心失落的句子 心情很失落傷心的句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