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6 11:43:2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通用5篇)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ㄒ唬⿲W習第1自然段

      1、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閱讀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種葫蘆的人種了一棵葫蘆。

     。2)第二句:葫蘆藤上長葉、開花。

     。3)第三句:花謝了,長出小葫蘆。

     。4)第四句:小葫蘆很可愛。

      (5)第五句:種葫蘆的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

      如:長葉→開花→花謝→結出小葫蘆。

      3、看圖想一想“長滿了綠葉”是什么意思呀?

      學生能夠說出“長滿了綠葉”的意思是葉子多、長得好。

      4、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呀”,仔細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小葫蘆怎么可愛呀?生:小葫蘆長得綠綠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燈籠,也像小鈴鐺。

      師:在第三句中用了一個“掛”就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

      5、讓我們有語氣地把這段再讀一讀。

      6、師:小葫蘆這么可愛,和“長滿了綠葉”有什么關系嗎?

      生:因為葉子能制造養(yǎng)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可愛的`果。

      7、順序出示圖2、圖3、圖4,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棵葫蘆藤有什么變化?

      (1)如:從第二幅圖上看出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但是葉子還是綠油油的。

     。2)從第二幅圖上看出蟲子越來越多了,葉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阂灿悬c蔫了。

     。3)從第三幅圖上看出葉子變黃了,小葫蘆也不再是綠綠的,油亮油亮的了,也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

     。ǘ⿲W習第2自然段

      1、當葉子上剛出現(xiàn)一些蚜蟲的時候,種葫蘆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請你讀一讀第2自然段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如: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師: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幾個蟲子沒什么了不起。

      師:你能把這個意思讀出來嗎?

      生: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3、“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什么是“自言自語”呀?

      如:自己跟自己說話就是自言自語。

      4、請你讀一讀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的話,結合圖體會一下他的心情。

      學生通過讀書思考可以體會出種葫蘆的人一心想著小葫蘆,希望他快快長大,看著可愛的小葫蘆,他心里可高興了。

      5、有語氣地讀讀這一段。

     。ㄈ⿲W習第3自然段。

      1、當鄰居讓他治蟲時,那個種葫蘆的人是怎么說的?請你讀讀第3自然段,把種葫蘆的人說的話畫下來。

      2、想一想種葫蘆人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和葫蘆沒關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蘆。

      3、觀察第三幅圖,說說種葫蘆的人說這些話時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學生能觀察到種葫蘆的人的表情是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甚至認為鄰居的話毫無道理。

      4、有語氣地讀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5、同桌同學互換角色讀第3自然段,看誰讀得最好。

     。ㄋ模⿲W習第4自然段。

      1、那個人種的葫蘆結果怎么樣呢?請你讀一讀第4自然段。

      如:那個人種的葫蘆慢慢變黃都落了。

      2、為什么會這樣呢?請你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思考。

      如:學生可以答出如下內容:

     。1)因為葉子上生了蚜蟲,那個人不去治,蟲子越來越多,葫蘆就變黃落下來了。

      (2)因為葉子能制造養(yǎng)料,葉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蟲,葉子長不好,果實也會受影響,所以小葫蘆都落了。

     。3)因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又不聽勸告,沒有及時治蟲子,才使得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變黃都落了。

      3、觀察第四幅圖,說一說那個人看到這一切是什么表情?學生可能會這樣回答:

     。1)那個人看見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個人看著地上的小葫蘆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個人看上去有點后悔。

      4、想一想那個種葫蘆的人此時會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幾種:

      (1)他想:真可惜呀!還沒賽過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葉子上生了蟲,為什么連葫蘆也跟著遭殃呢?

     。3)原來葉子和果是有關系的,葉子長得好,果實才能長得好哇。

     。4)鄰居的話還真有道理,當初要聽了他的勸告也不會有今天這種結果呀。

      5、有語氣地讀讀這段。

      (五)朗讀課文,看誰能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六)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其實呀,生活中事與事之間也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像那個種葫蘆的人那樣呀!

      第二課時

     。ㄒ唬┙虒W生字。

      1、教學“每”。

      (1)讀一讀拼音m7i。

     。2)同學們看老師寫這個字,說說“每”的筆順。

     。3)請同學們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寫寫這個字。

     。4)指導書寫:

      師:第五筆要寫在橫虛線上,兩點寫在豎虛線上。

      中間一筆橫最寬。

      生:在練習本上練一練。

      2、教學滿、謝、變。

     。1)分析字形。

      如:“變”我用結構方法來記,上邊是“六”字加兩豎,

      下邊是“又”,合起來就是變。

     。2)“滿”是什么結構,哪容易寫錯?

      如:“滿”容易寫成上下結構。

     。3)寫“謝”這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如:中間的“身”最后一筆不出頭。

     。4)“變”的點撇像什么?

      如:“變”的點撇像八字。

     。5)正確地書寫這3個字。

     。ǘ┳詫W生字。

      1、自己分析“葫、蘆、言、治、慢”幾個字。

      2、誰愿意給大家講講你是用什么方法記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聲字方法來記,葫蘆是植物,用草字頭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聲合起來就是“葫”。

      (2)“蘆”也是形聲字,上表形下表聲。

      (3)“言”用加四筆方法記,口字上面上一點和三橫。

      這三橫是一長,兩短對整齊。

     。4)“治”用加偏旁方法記,“臺”左邊加上三點水就是“治”。

     。5)“慢”用結構方法記,左邊是豎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來是“慢”。

      3、小結:同學們用了這么多好方法分析記憶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2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朗讀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學習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一個葫蘆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葉子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疑,提示課題

      1、課件出示畫面:“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綠葉蔥蘢,小葫蘆可愛;再出示畫面:“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通過兩幅圖對比,引導質疑: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都變黃了,落了呢?

      2、提示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一讀。

      3、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1、再讀課文,聯(lián)系生字前后的詞語或句子讀誰字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讀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輪讀生字詞語卡片。

      3、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組得正確。

      5、指導書寫: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爬”、“謝”、“慢”等字。

      四、熟讀課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2、出示課件插圖,學習第一自然段。

     。1)開始小葫蘆長得怎么樣?(很好、很茂盛)

     。2)你從哪兒看出這棵葫蘆長得好。

     。ㄌ匍L;葉綠多;花是雪白的,葫蘆可愛)

     。3)出示詞組讀一讀

      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葫蘆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2、3句話,讀出喜愛之情。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逗人喜歡嗎?從哪句可以看出來?

      4、分小組比賽朗讀第1自然段。

      5、最后,種葫蘆的人收到葫蘆了嗎?請看最后一自然段。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2、說說讀后有什么感想?

      3、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4、過渡:為什么小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可愛?后來卻落了呢?請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插圖二)觀察后問:葉子有什么變化?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2)讀句子,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陳述句。

     。4)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再讀句子,注意加強肯定。

      (6)開火車比賽讀。

      3、找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鄰居的話。

      4、分小組討論,如何才能讀好他們的話。

      5、匯報。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內容:

     。1)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倮斫庠~語:盯著、自言自語,加上動作幫助理解。

      ②葫蘆并不可能賽過大南瓜,由此說明那個人十分喜歡葫蘆,希望葫蘆快些長大。

      ③兩個“快長啊,快長啊”讀出迫切之情。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蘆。

      讀好問句,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蘆。

     。3)一個鄰居看見了……快治一治吧!

      勸告的語氣,體會鄰居著急的心情。

      6、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7、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yǎng)料,葉子再將養(yǎng)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yǎng)料。小葫蘆因沒有養(yǎng)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8、說說你對種葫蘆人的看法。你想對他說點什么?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五、啟發(fā)想像,拓展學習

      1、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3、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那個人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六、作業(yè)

      1、朗讀全文。

      2、寫一寫你想寫的詞、句。

      板書設計:

      23、我要的是葫蘆

     。ㄩL了蚜蟲的葫蘆葉圖片) (長了許多蚜蟲變黃的葫蘆葉圖片)

     。ㄕ5暮J葉圖片) (正常的葫蘆圖片)

      不怕

      不治

      (變黃枯了的葫蘆圖片)

      教學理念:

      《我要的是葫蘆》通過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系,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學生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自讀—發(fā)現(xiàn)與探究

      自讀是學生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為初讀。它伴隨著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發(fā)現(xiàn)問題,或借助工具自行解決,或課堂討論。因此,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去讀,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

      2、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主要問題進行討論:(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誰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理解課文的重點。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3、表演—積累與創(chuàng)造

      表演就是要求學生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表現(xiàn)出來。《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表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表演中,使學生的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

      教學難點: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么記?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說話: 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么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后……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yǎng)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他從心底里發(fā)出感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么句?應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薄懊刻於肌薄皫状巍闭f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里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師:小葫蘆掛在藤上,風一吹,小葫蘆輕輕地搖動起來,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5。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怪不得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那個人就從床上爬起來去看他的(小葫蘆)

      中午,剛準備吃飯,又想起他的小葫蘆,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蘆

      傍晚,太陽都落山了,他還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蘆)。他就是

      這樣(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真是越看越喜歡!

      6?蓯鄣男『J是怎么長出來的,你會給句子排排隊嗎?

      過渡: 那種葫蘆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時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 好呢!”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么都落了呢?

      可結果呢?齊讀最后一段

      五、學習最后一段

      望著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情怎樣?對照課文插圖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怎么會這樣呢?下節(jié)課我們幫他找找原因。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4

      【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葫、蘆、掛、些、盯、鄰、居、奇、怪、怕、治,這十一個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生詞,會認讀藤、哇、蚜,這三個二類字。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從而受到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這一科學思想的教育。

     。、練習用每天、可愛,造句

      【能力訓練點】

      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洞察事物變化的能力。

      【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明白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疑點】

      葉子和葫蘆的關系。

      【解決辦法】

      提前讓學生查找葉子的作用的資料,在理解課文時,著重讓學生觀察葉子的變化,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學習聽課之前查找有關葉子的作用的資料。

      2、通過各種讀書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场⑦M行小組討論,解決本課重、難點。

     。础W生自學字,對識記有困難的生字討論交流。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手拿小葫蘆)(生說小葫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7 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

      〖運用比較,指導看圖〗

      一、出示課文圖,提出觀察要求

      先讓學生整體的觀察這四幅,看圖上畫了什么?比較四幅圖的變化(生自己觀察,小組討論)

      二、匯報觀察結果

     。、圖中都畫了什么?(葫蘆、葉子、小花、人)

     。、讓學生說一說葫蘆發(fā)生了那些變化(包括葉子、花、果的變化)

     。、說一說種葫蘆的人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態(tài))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么課文是怎么描寫的呢?下面請同學門仔細聽讀課文

      三、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一下課文內容。

      四、生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難讀的字和難寫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字形。

      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做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

      讀通課文后,標出自然段序號,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五、檢查自讀情況

      檢查字詞,對有創(chuàng)造性的字形記憶方法要大加鼓勵。糾正容易讀錯的詞語的讀音。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第七課《我要得是葫蘆》。(板書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出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并結合看圖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我們通過錄象再把課文內容回顧一下請同學們邊看邊回憶總結: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放錄象)(生答)

      二、新授

     。、朗讀:

      下面,老師找同學把課文分自然段讀一讀,注意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就讀哪一自然段。(生選讀)

     。、自學課文:

      首先老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大家先仔細把課文讀一讀,然后在仔細想一想,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找出來再書中畫一畫,然后在討論交流。(生自學)

     。、匯報交流: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的自學成果,生匯報時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當學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時,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么樣子?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為什么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當學生提到第二段的內容時,了解蚜蟲對葫蘆有什么危害?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贊嘆的語氣)

      當學生說到第三自然段時,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當學生說到第四段的內容時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后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這么多,那么,你還有那些地方?jīng)]有讀懂?或者說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請大膽的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討論。比如:我們知道了葫蘆和葉子的關系,那么還有那些事物之間有關系呢?鼓勵學生個抒己見,以不同的事物說出自己的看法。一激發(fā)學生的思路,發(fā)展思維。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5

      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

      一、看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二、說話

      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薄⑷说谋砬椴灰粯樱阂皇敲鎺⑿,一是滿臉驚訝。

     。病⒑J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讀文

     。薄槭裁磿羞@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讓學生自由說)

     。、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四、想象

     。、出示圖二。讓學生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出示圖一。讓學生補畫出葫蘆長大后的圖畫,再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我要的葫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我要的是葫蘆》05-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2-24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設計02-2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3-09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學設計01-0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優(yōu)秀10-13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學設計10-14

    [精]《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8-19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設計01-0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