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一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比一比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2.在情境中快樂地朗讀課文,體會農家小院的可愛有趣;
3.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課前準備
錄象、識字轉盤、圖片、詞語卡片、動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教學流程
。ㄒ唬⿵土曥柟躺衷~。
游戲引入:我們來玩一玩識字游戲!
1.看動作、圖片猜詞語,并找出相應的詞語卡片(指名說分組說),同時對念錯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輕聲、蘋與杏的后鼻音)。
2.玩一玩快樂大轉盤,齊讀復習詞語(例如生念:咕嚕咕嚕轉停蜜蜂蜜蜂。)
3.反饋作業(yè)情況,寫一寫少字。
。1)出示兩本有差距的作業(yè)跟學生一起討論,比一比。
。2)再看一看課件范寫。
。3)寫一寫少字,寫兩個。
。4)評價(出示寫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學現(xiàn)在的作業(yè),與前面的作業(yè)比一比,給予鼓勵)。
。ǘ┛鞓防首x兒歌。
情境引入:昨天,我們去牛牛家的院子里,認識了那么多的動物和水果朋友。今天,馮老師還要帶領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東西呢!
1.正確地讀一讀。
(1)自由讀兒歌。(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朗讀上的困難請你想想辦法。)
。2)朗讀質疑。(可以請老師、同學幫助,鼓勵并贊賞那些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同學。)
(3)采用多種形式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2.快樂地讀一讀。
(1)讀讀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師請來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動物們,你們想抱抱他、親親親他嗎?(讓孩子們和卡通黃牛和小貓握手、擁抱等,喚起孩子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①比較大小,體會發(fā)現(xiàn)大和小的樂趣。(從它們的個頭上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個頭很懸殊,卻是一對好朋友呢,多有趣。。
、谧杂稍囎x第一句。(就把你的喜愛和快樂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吧。)
、壑该x評價(提示學生注意表情)范讀再指名齊讀。(花貓發(fā)出喵喵的叫聲,表揚讀得好的小朋友。)
。2)讀讀第二句。
過渡:鴨子和小鳥要是聽到我們快樂地招呼它,一定也會開心地叫起來的!請你讀讀第二句。
、僮杂稍囎x齊讀(傳來了小鳥的叫聲)。
、诔鍪绝喿雍托▲B。(小鴨子問你:嘎嘎嘎,你從我們的數(shù)量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墼冽R讀。
。3)讀讀第三、四句。
過渡:對可愛的小動物我們是那么的喜愛,那么我們喜歡甜蜜蜜的水果嗎?
、僮杂稍囎x三、四句(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水果實物)(請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樂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
、谀信荣愖x(個別集體)(鼓勵大家讀得好,一起假裝咬一口:啊嗚。)
。4)齊讀全文。
、倨鹆ⅲR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分享我們的快樂。)
、诶蠋熃o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我看見有的小朋友把快樂寫在了臉上,有的把快樂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
。ㄈ┳x讀練練,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1.溫習兒歌中的量詞
(1)課件出示兒歌中一頭黃牛等詞組,讀一讀。
。2)質疑、發(fā)現(xiàn)這些詞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邊是動物,右邊是水果,都有一。
2.遷移學習、積累課外的量詞
過渡:山區(qū)農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帶我去你們老家玩,好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老師的`家。
(1)播放老師家的錄象。(你看到什么東西?請你用一()?來說一說。)
。2)出示六幅房間里的小圖,選擇最喜歡的一兩幅圖和同桌小朋友說一說。
。3)反饋。(糾正學生用錯的量詞,例如:一個賽車改為一輛賽車,一個床改為一張床;隨機復習群、堆等量詞。)
。ㄋ模┳鲎稣J認,完成拓展識字作業(yè),鼓勵學生課外多認字。
1.出示大的老師的房間圖畫(圖上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字)。
2.引入:看,老師把自己的房間畫下來了,你認識上面的字嗎?我把它貼在教室里,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認一認、讀一讀。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畫畫,你也可以在畫上寫上字,不會寫的可以請家長和老師、同學幫忙,要是能自己去學會再寫上去就更棒了。C動:自由選擇認字、看圖說量詞或朗讀。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
四.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展示了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勤快的黃牛、悠閑的花貓,有嬉鬧的鴨子、快樂的小鳥,還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蘋果和紅棗。這篇課文是瑯瑯上口的兒歌,誦讀間會傳出一種暖暖的情意。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這是一種簡單的比較,又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在字里行間,我們可以依稀看到一個孩子在院子里跳躍、玩耍的身影,聽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談一談我這堂識字課的設計思路。
(一)設計富有趣味的識字情境,增加學生自主識字的機會。
我們運河學校的學生都來自山區(qū)和農村,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有親切感。第一課時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紹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錄像為線索,學習了生字詞語,理解堆、顆、群的用法。
小朋友最喜歡玩,最喜歡小動物。第二課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從他們的認知情感出發(fā),通過游戲來鞏固識字,通過出示小動物的玩具,讓他們親親抱抱,充分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情趣。從正確地讀到快樂地讀,無論識字的熱情還是朗讀水平,都有了質的升華?梢,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直觀、可接觸的教具是最能打動他們的媒介。
一年級的學生對老師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在運用量詞的訓練中,我創(chuàng)設參觀老師的房間這個拓展學習的情境,使每一位學生都饒有興趣地積累運用量詞。
我們班的學生喜歡畫畫,因此,我在作業(yè)中鼓勵學生在畫自己的房間時認字寫字,積累識字量。
。ǘ┩貙捳Z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識字、愛識字。
語文源于生活,學生的語文學習資源也應回歸生活。以自己房間的擺設作為量詞訓練課程資源的靈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來刷牙時突然產生的。我覺得,語文教師應成為能感受生活中點點滴滴并為之感動的人。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生,我愛帶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用豐富美麗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年級的孩子還不太會表達,可是當他們看到錄像中牛牛的家、老師的房間時,他們臉上頓時綻放出激動、新奇和喜愛之情。這時,哪怕老師不提什么要求,他們也會快樂地舉起小手,對一件件物品細細道來。
本單元的識字課都是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的,有《菜園里》、《比一比》和《自選商場》。這些課文啟發(fā)我?guī)е鴮W生走進更多的環(huán)境中識字,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老師的房間的識字環(huán)境:將房間畫成了一幅很大的畫,貼上了帶拼音的生詞。我想,通過這一設計,也會啟發(fā)學生到課外主動識字。
。ㄈ┕膭顚W生質疑、自己解決困難。
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是學好任何一門課的關鍵。我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肯定尋求幫助的方法,更贊賞能獨立解決問題的精神。因此,在朗讀和量詞的訓練中,我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朗讀的難點和一組詞組的共同點,想辦法讀熟句子,正確運用量詞。
(四)充分挖掘、體現(xiàn)課文的人文內涵
在重視語文訓練的基礎上,我沒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內涵。本課呈現(xiàn)的是快樂的農家小院的場景,在教學設計中,我多次喚起學生對農村生活的眷戀之情,并聯(lián)系實際,把學生帶進老師的房間,同時也作為這一單元的延伸。
12月
一堂典范的識字課
12月16日,拱墅區(qū)新課程新理念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杭州運河學校馮潔老師所作的《比一比》一課,贏得與會專家和教師的好評。馮老師的這一節(jié)識字課被省小語會副會長、省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評為一堂堪稱典范的識字課,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一個頗具價值的范例。現(xiàn)將王崧舟老師的評析摘要如下:
一.重學習習慣養(yǎng)成
眾所周知,杭州運河學校是一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從今天幾堂公開課來看,杭州運河學校的孩子是最好的,這與馮老師的平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學習習慣影響著課堂品質。何謂課堂品質?課堂品質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欲望、學習習慣、學習表現(xiàn)、學習能力。從課一開始,馮老師就說:你的小眼睛?學生馬上說:看著馮老師!這樣的語言在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中很少見到了!久違了!隨著《新課標》的實行,我們有些教師對《新課標》有些誤解,認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課堂常規(guī)沒有了。馮老師在課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紀律的關系上,為老師們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組讀課文時,馮老師提醒道:讀書時拿起課本,書拿起人坐正。馮老師又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學生馬上說:我就跟你這樣做!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這樣點點滴滴、春風化雨似地養(yǎng)成的。怎么聽,怎么讀,怎么做,怎么寫課堂品質若沒有課堂秩序作為保證,是要落空的。
二.重識字情趣體驗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非常注重情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語文課逐漸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重情趣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視學生體驗。馮老師在學生體驗性的朗讀中安排得非常好,F(xiàn)在,有許多學生在朗讀時,讀得干枯的,索然無味,是空洞的,我們暫且稱之為干讀;而在馮老師這一節(jié)識字課中,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情趣,這樣的讀是濕讀。我們來看課堂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吧!小朋友,誰來了?隨著馮老師的導語,一頭大大的黃牛和一只小小的花貓從講臺下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個頭來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愿意!馮老師讓學生抱抱、親親這兩個小動物,這一舉動,把學生的情感鉤了起來,我們把這種情感的鉤起稱為鉤沉。馮老師隨即進行了換位,它們都是好朋友,你想做做它們的好朋友嗎?這樣一換位,充分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課堂活起來,美起來了。我們說,注重孩子的體驗情感是低年級語文課的方向。
三.重課程資源開掘
馮老師還巧妙地從生活中開掘出語文資源,課上到后來越來越寬、越來越活。馮老師帶你們到我的房間里去看一下,喜歡嗎?你能用上一(
。┦裁磥碚f說你看到了什么。大屏幕中馬上出現(xiàn)了馮老師的房間,房間布置充滿了童趣,擺設品是學生生活中見到的,讓學生用一(
。┦裁磥碚f一說馮老師房間里的物品,讓我們看到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的再生!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課程資源再生也就是再創(chuàng)造。
比一比教學設計2
執(zhí)教教師
歐利婭
年級/學科
二年級數(shù)學
課題
《比一比》
備課組成員
教材分析
《比一比》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生活中的大數(shù)”這一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會了百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對于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shù)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shù)的比較方法,并在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比較數(shù)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shù)的學習基礎。但學生要把以往對萬以內大數(shù)比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規(guī)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guī)范的理性認識,并進行抽象的語言描述,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本節(jié)課力求把以往所學的萬以內的大數(shù)的比較分散、不規(guī)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guī)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有趣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結合“比一比”的現(xiàn)實情境,體會兩個數(shù)的大小關系,掌握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進一步感受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2.通過“比一比”活動,經歷探索比較數(shù)的大小過程。
3.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兩個數(shù)的大小關系,掌握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進一步感受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學具準備
學生用
教師用
數(shù)位卡練習本
PPT課件計數(shù)器
教學流程
過程
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1.導入
熱身練習
1.數(shù)數(shù)接龍。(開火車)
2.搶答。
6030讀作:() 5006讀作:()
最大的兩位數(shù)是()。
5400里面有()個千和()個百。
3050里面有()個千、()個百和()個十。
3420是()位數(shù),千位上是(),表示(),十位上是(),表示()。
鋪墊新知。
4分鐘
2.新授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師:嗨,同學們好,歡迎各位同學乘坐二年級旅游專線列車,我是本次列車導游,今天將帶領同學們一起去游覽我國的名山大川,大家高興嗎?現(xiàn)在隨著我們的列車去領略祖國的優(yōu)美景色吧。ǔ鍪菊n件)
師:關于這四座山,你最想知道它們的什么資料。(高度、海拔)
課件以猜數(shù)游戲的形式出示黃山、香山、泰山、華山的海拔。
學生在數(shù)位卡上將每座山的海拔,填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ǘ┳灾魈骄
1.誰最矮?探索四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比較。
。1)提出問題:哪座山最矮?
。2)全班交流:你是如何看出哪座山最矮的?
。3)想一想:通過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質疑:位數(shù)多的一定比位數(shù)少的大嗎?你能舉出其他例子嗎?
。5)小結:位數(shù)多的一定比位數(shù)少的大(板書)
2.探索四位數(shù)與四位數(shù)的比較。
。1)讀一讀這幾個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提出問題:這三座山的海拔高度都是四位數(shù),如何比較?
。2)獨立思考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比較的?
。4)全班交流
。5)小結:數(shù)位相同時,先看最高位,最高數(shù)位的數(shù)字大的那個數(shù)就大。(板書)
。6)(出示黃山和泰山的海拔高度)誰高?誰矮?兩個最高位相同如何比較?
。7)小組交流:你是如何看出來的.,說說你的想法。
。8)全班交流。
。9)小結:數(shù)位相同時,先看最高位,數(shù)位相同,從高位數(shù)字比起,如果高位數(shù)字相同,就比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3.試一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1)獨立思考?
。2)討論:這么多的數(shù),怎樣能很快地從小到大排列呢??
(3)交流解決問題的步驟。
。4)獨立完成
4.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數(shù)是多少?
。ń柚嫈(shù)器、數(shù)位卡引導學生找到最大和最小的四位數(shù))
創(chuàng)設旅游專線列車情境、結合猜數(shù)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入“學習活動”。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學習空間,鼓勵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引起學生的心理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新的求知需要,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求新知的活動中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1分鐘
15分鐘
5分鐘
3.鞏固
一、基礎練習:課本P28練一練第1、2題。
二、提高練習:用6、9、0、3四張數(shù)字卡片,組成大小不同的五個四位數(shù),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了解學生新知學習的情況。
12分鐘
4.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整理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3分鐘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
位數(shù)多的一定比位數(shù)少的大
數(shù)位相同時,先看最高位,數(shù)位相同,從高位數(shù)字比起,
如果高位數(shù)字相同,就比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比一比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shù),體會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三、教學難點:感受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產生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
同學們平時喜歡打球嗎?前些天,二(3)班有5名男生,4名女生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投籃比賽。說到比賽,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情況。
出示兩幅統(tǒng)計圖:這是男生隊和女生隊每個人在相同時間內投中球情況統(tǒng)計圖。(0表示投中一個)
A、觀察統(tǒng)計圖,根據(jù)比賽情況,你認為哪隊的投球水平高一些?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討論比總數(shù)——每隊總人數(shù)不相同,不公平
比最多的——個人水平,不是整隊水平
B、到底怎樣比才公平地體現(xiàn)兩隊的實力(投球水平)呢?
。ㄆ骄咳送吨卸嗌賯球)——實際就是每隊隊員投球的平均數(shù)
揭題板書——認識平均數(shù)
2、認識平均數(shù)
剛才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算出每隊隊員的投球平均數(shù),能幫我們評判輸贏。那怎樣才能求出兩隊投球的平均數(shù)呢?
A、同桌合作完成
a、利用手中的作業(yè)紙,不用箭頭在圖上移一移,也可以動筆算一算,求出兩隊的平均數(shù)。b、再比一比,哪隊贏了?
B、反饋:哪隊贏了?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來的?
a、移一移,學生板演,其他生觀察:在移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每人投球個數(shù)變了
每隊的總個數(shù)不變
(每隊內部的個數(shù)調整,不影響整個隊的實力)
像這種在總個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把個數(shù)多的移給個數(shù)少的,使每人投球個數(shù)相同的`方法叫:移多補少
剛才同學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了男生隊投球的平均數(shù)是5,女生隊投球的平均數(shù)是6,從而認為女生隊投球的實力比男生隊強一些。
還有別的方法嗎?
C、算一算,(7+3+5+9)/4=6(個) (4+7+5+4+5)/5=5(個)
。1)、算式中的數(shù)都表示什么意思?
。2)、比較平均數(shù),誰贏了?
比較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當數(shù)字比較小又接近的時候我們用移多補少更簡便,
當數(shù)字比較大而復雜的時候我們用計算的方法更為簡單。
3、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剛才在評判了兩隊的輸贏碰到困難時,是誰幫助我們進行公正地評判的?那平均數(shù)到底是個怎樣的數(shù)呢?想不想更進一步地了解它呢?
(1)、仔細觀察女生隊每人的投球數(shù),和平均數(shù)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的比5大――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有的比5小――
(2)、同樣都是“5”,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是個體的投球水平
是整個隊的總體投球水
4、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平均數(shù),你能舉個例子嗎?
五、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應用平均數(shù)
1、是的,正是由于平均數(shù)能體現(xiàn)整體狀況,在生活中的作用還不少呢。前不久,學校想了解三年級同學的身高狀況,該怎么辦?
昨天、我從咱們班第一橫排中選5個同學,了解了他們的身高,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身高計表
同學12345
身高cm131136134132137
。2)、估計:他們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145cm、130cm可以嗎?最小數(shù)<平均數(shù)<最大數(shù)
。3)、算一算他們的平均身高(計算方法)
平均數(shù)134cm和表格中的134cm有什么不同?(5個人的整體的身高狀況、3號個人的實際身高)
(4)、根據(jù)第一排同學的身高,請你推測一下咱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并說說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5)、看來推測的結果是否準確和我們選取哪5名同學有很大關系,如果按現(xiàn)在的座位(8排8列),還是選5名同學,你準備怎么選?
小結:看來平均數(shù)的作用真大,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小整體的狀況,還能根據(jù)小整體的狀況推測出大整體的狀況。
2、小熊商店
(1)、出示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2)、求出前三周的平均數(shù)
(3)、預測一下第四周進幾箱?
六、拓展
淘氣身高1.3米,不會游泳,到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洗澡,有危險嗎?
七、小結
這堂課你學得開心嗎?有什么收獲嗎?
比一比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
2、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在比較、修正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體會測量的本質,培養(yǎng)估測能力,建立初步的長度觀念。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
教學重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明確活動意義
1、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長度單位,請你用手勢來比畫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呢?
教師: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60厘米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勢比畫,教師觀察,尋找典型案例。
教師:我發(fā)現(xiàn)這次同學們比畫的60厘米有長有短,有些同學相差得還挺多的。(教師請相差多的兩位同學展示。)
教師:如果老師告訴你,我們的課桌長約60厘米,現(xiàn)在你能比畫出60厘米的長度嗎?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看來,光記住1米、1厘米有多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如果我們對身邊這些常見物體的長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們了解和認識更多事物的相關信息。
2、作好測量前的準備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曾經介紹并認識了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軟尺和卷尺)。
教師:你能結合一個例子,分別說說這些尺子怎么使用嗎?
學生匯報后,教師作好學生分組、分發(fā)記錄單等工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測試工具來量一量我們身邊的物體吧!
(設計意圖:通過比畫1米、1厘米,回顧所學習過的長度單位,利用學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發(fā)學生了解身邊物體長度的需求,并且讓學生迅速的`做好相應的思想準備,體現(xiàn)活動的價值。)
(二)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1、觀察圖片,了解測量內容
教師用課件呈現(xiàn)教科書第88頁圖,但圖中不出現(xiàn)測量結果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說一說圖中的同學們都在測量什么,這些都是你們熟悉的事物嗎?
2、以測量肩寬為例,作好測量的指導
(1)提出測量要求,保證參與活動的全員性
教師:下面請兩名同學為一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寬,記住測量結果
。2)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試肩寬的活動
(3)組織反饋,合理表示測量結果
教師:你們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樣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預計學生測量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相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以下3個問題
第一,為什么大家測量的結果不完全相同?
第二,要不要把每個不同的數(shù)據(jù)都記錄下來?
第三,如何記錄測量的結果?
隨著學生討論,教師板書如下肩寬大約30厘米
3、分組實踐,積累直觀經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確定測量的對象后分別展開測量,如兩臂展開的長度,學生一步的長度,講臺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測量前,教師再提出要求,如請學生先估一估、再進行測量。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測量的機會,并記下測量結果
在學生交流反饋的基礎上,形成如下板書。
肩寬 大約30厘米
一步的長度 大約40厘米
兩臂展開的長度 大約1米30厘米
講桌長 大約1米
教室長 大約10米
身高 大約1米35厘米
課桌高 大約70厘米
4、利用所學知識,積累更為豐富的直觀經驗
教師: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測量過一拃的長度、手掌的寬度,你們還記得嗎?如果忘記了,我們可以再量一量。
補充板書: 一拃長 大約15厘米
手掌寬 大約7厘米
5、用多種方式建立所測物體長度或高度的表象
。1)閉眼想——教師讀板書中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學生閉眼想象實際物體有多長
。2)用手比——學生讀板書中物體的長度或高度,邊讀邊用手比畫長短
。3)說關系——課桌要比肩寬長一些;兩臂展開的長度比講桌長一些;教室的長要比兩臂展開的長度長得多等。
教師:剛才我們了解了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和身邊一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長或多高我們很難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有時直接測量也不是很方便,你們能不能試著用我們身邊的這些事物來描述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的事物,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量事物長短高矮的表象。)
(三)借助身邊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長度或高度、發(fā)展長度觀念
1、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鱷魚身長6米。這個長度
。1)直觀感知“6米”的長短。
教師:看!小精靈也來參加我們的實踐活動了,讓我們來聽一聽小精靈帶來了什么信息
教師用課件播放小精靈的話,具體如下。
有一條鱷魚身長6米。
教師:聽了小精靈的話,你對這條鱷魚的身長有什么感覺?
教師:如果將它與我們家里養(yǎng)的小金魚比,怎么樣了
。2)借助熟悉的標準描述“6米”這個長度,理解“6米”的實際意義。
教師:同學們都認為這條鱷魚很長,到底有多長呢?誰能到前面來用手勢比一比、表示出鱷魚的長度?
教師: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為什么?
教師:這位同學已經完全展開雙臂了,怎么還不是6米呢?
教師:估計一下,幾名同學手拉手,就和鱷魚的長度差不多了?
根據(jù)學生討論的結果,讓5名學生手拉手試試,另外兩名學生測量,看看是否大約是6米。
。3)直觀感知“6米”的長度,體會用不同方式描述的價值。
教師:看看5名學生手拉手的總長度,你對這條鱷魚的長度有什么感覺了你能告訴大家,這條鱷魚到底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突出兩點:以什么作為標準,量得的結果大約是6米。
教師:看來用我們熟悉的物體的長度作標準,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長度,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長。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長度。
教師:如果請同學們并肩站立,大約需要多少名同學才能有6米長昵?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組織學生站隊,一次不成功可以通過測量進行調整
教師:看來20個同學并肩站著的長度和鱷魚的長度差不多,大約是6米。也就是說你們的肩寬大約是30厘米,20個同學并肩站著的長度大約是6米
教師: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描述鱷魚的長度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并實際比一比。
學生可以采取走步、擺課桌等方式描述鱷魚的長度。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對鱷魚長度的直觀感覺到多角度描述,將抽象的“6米”與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長度聯(lián)系起來,既在應用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所選物體長度的認識,又達到了對“6米”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也積累了測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經驗、為后面的實踐活動積累了活動經驗。)
2、自主選擇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長度
教師:利用我們剛才描述事物長度的方法,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描述表中一種物體的身高或身長。可以先估一估,再實際比一比、量一量。
長頸鹿的身高 6米
鴕鳥身高 2米50厘米
壁虎身長 12厘米
足球門的長 7米30厘米
游泳池的寬 25米
汽車的長 4米
。ㄔO計意圖: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測量本質的體驗,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初步建立長度觀念。)
。ㄋ模┗仡櫯c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進行了一些有趣的測量活動,學會了用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長度或高度來描述新鮮事物的長度或高度。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比一比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P69-72
【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了解平均分與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結合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教材中提供了兩隊投籃比賽的問題情境,遇到判斷比賽雙方的人數(shù)不相等時誰勝誰負的問題,引出評判勝負的方法需要借助平均數(shù),突出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與存在價值。
“試一試”是在讀懂統(tǒng)計圖的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運用平均數(sh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接觸統(tǒng)計的知識很早,已多次經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全過程,但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觀念不是很強,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到過平均數(shù),已經具有豐富的“平均分”的體驗,推理、計算出平均數(shù),并不太難,但對于什么是平均數(shù),即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生并不是真正理解。
【教學目標】
1.經歷平均數(shù)的產生過程,體會學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的方法,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平均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獲取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讀懂統(tǒng)計圖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師: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最喜歡哪個項目?
1、人數(shù)相等的投籃比賽(課件出示某小組男、女生投籃成績)
師:你們喜歡的項目可真多.你們知道老師喜歡哪個項目嗎?
師:老師可是投籃高手噢.小明和小麗他們經常跟老師一起訓練,昨天,他們還進行男、女生投籃比賽呢。你們想知道比賽情況嗎?
師:看,這是男生隊和女生隊每個人在相同時間內投中籃球個數(shù)統(tǒng)計圖。(課件逐一出示)。
(1)引導學生讀出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
。2)提出問題:
師:請你們猜一猜哪個隊實力強?說說你的理由.
師:男生隊一共投中(4+7+5+4=20)個,女生隊一共投中(7+3+5+9=24)個。所以——女生隊實力強。
2.人數(shù)不相等的投籃比賽(課件出示)
師:剛才我們通過比總數(shù)知道了女生隊實力強。其實兩隊還有一名隊員的成績沒有統(tǒng)計。男生隊丁丁投中——(5個),哎呀女生隊蘭蘭棄權,沒有參加比賽。
師:同學們,請比一比:這場比賽中哪個隊的實力強呢?
。ò鍟罕纫槐龋
(3)學生爭論,最后總結出用每組投中的平均數(shù)來比較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根據(jù)某個同學投中的個數(shù)來比較隊與隊投中水平的高低合適嗎?
師:人數(shù)不等,比總數(shù),不公平,比最好成績也不公平,那怎樣比才公平合理?發(fā)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和同位商量討論一下,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出好方法!
師:平均每個人投中的個數(shù),(板書:平均每個人投中的個數(shù))就是每隊隊員投中的平均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平均數(shù)。(板書:平均數(shù))
二.解決問題感知意義
師:關于平均數(shù),你們都想知道點什么?
預設:生1:什么叫平均數(shù)?(意義)
生2:為什么要學平均數(shù)?(作用)
生3:平均數(shù)怎么求呀?(方法)
師: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先來研究男生隊的平均數(shù)。
1、研究男生隊的平均數(shù)
(1)師:男生隊平均每人投中幾個?先想一想,然后在草稿紙上試一試。(2)展示方法:
展示方法時,要求學生說說怎么想的。
師:這位同學想出一個好辦法,老師將它搬到大屏幕上。她將亮亮多出來的兩個,一個送給小明,一個送給田田,這樣大家就變得一樣多了。
師:把多的移給少的,我們叫它“移多補少”。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預設:生1:列式計算:4+7+5+4+5=25(個)25÷5=5(個)
生2:(4+7+5+4+5)÷5=5(個)(板書)
師:(4+7+5+4+5)表示什么?除以5呢?這個5又表示——
2、研究女生隊的平均數(shù)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列式計算,求出男生隊的平均數(shù),那女生隊平均每人又投中幾個?趕快試一試。
方法展示:
預設:生1:我將小麗的移兩個移給小華,再將佳佳的一個給小麗,一個給小華,再移一個給小雨,這樣,女生隊每人都投中6個。
師:請你來移給大家看看。還有不同的移法嗎?
生2上臺移。
師:他跟老師想的方法一樣。大家看——先將佳佳多出來的.3個移給小華,再將小麗多的一個移給小雨,現(xiàn)在大家變成一樣多了,都是6個。
生3:我是列式計算的,(7+3+5+9)÷4=6(個)(板書)
師:(7+3+5+9)表示——,除以4呢?6呢?
3、小結平均數(shù)的求法,師相應板書(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師:大家看,[在()下劃一紅線了],這表示——(板書:↓總數(shù)),5、4呢?(板書:↓份數(shù))6、5表示——(板書:↓平均數(shù))。我們是把大家投中的個數(shù)先合起來再平均分,也就是把總數(shù)除以份數(shù)就得到平均數(shù)。
4、解決問題:哪隊實力強?
師:知道了兩個隊的平均數(shù),現(xiàn)在比一比,結果是——女生隊的實力強。
師:同學們,當比賽雙方人數(shù)不等時,我們是通過比什么,比出男生隊和女生隊實力的高低呢?(平均數(shù))看來,平均數(shù)就可以代表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或整體水平。
三.質疑問難理解意義
(1)師:男生隊平均每人投中(5)個,女生隊平均每人投中(6)個.大家將平均數(shù)5、6與小明、小華……實際投中的個數(shù)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
師:假設將這些數(shù)據(jù)來排排隊,你認為平均數(shù)會站在哪?
師:你觀察真仔細.平均數(shù)在最大數(shù)與最小數(shù)之間。
。2)師:女生隊的平均數(shù)是6個,這組數(shù)據(jù)中有它的身影嗎?(沒有)那是怎么回事?
師:是啊,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勻乎勻乎,大家都變得一樣多.它反映的是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水平。
(3)師:同學們,這是女生隊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平均數(shù)是6.假如老師將小華再增加4個,請大家猜一猜:這時女生隊的平均數(shù)是多少?(課件出示小華增加4個)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假如將佳佳投中的9個球去掉8個,此時平均數(shù)會多少?(課件出示佳佳的8個)
師:(課件出示4)你反應真快!還是這組數(shù)據(jù),仔細觀察,(課件隱去小麗2個,再給小雨增加2個)平均數(shù)是---
師:(課件出示四種情況的平均數(shù))大家看,同一組數(shù)據(jù),將其中一個數(shù)字變大,平均數(shù)就變大;將其中一個數(shù)字變小,平均數(shù)也變小;一個數(shù)字增加幾,同時將另一個數(shù)字減少幾,平均數(shù)不變.看來,這平均數(shù)就像孫悟空的臉,說變就—(變)!
四、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教材p71“練一練”第2題
2、教材p70“試一試”
同位討論后交流.
3、數(shù)學故事:“有危險嗎?”
五.評價反思感受成功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大家的收獲都很多?磥,數(shù)學是真有趣,數(shù)學是真好玩。
師:同學們,請把書翻到第69頁,仔細閱讀第69到70頁的內容,將重點部分作上記號。
板書設計:
比一比(平均數(shù))
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
男生隊:(4+5+4+5+7)÷5=5(個)
女生隊:(7+3+5+9)÷4=6(個)
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比一比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對學習和探索感興趣。
3、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類輕重不同的物品。
2、翹翹板教具二個,小動物卡通形象若干。數(shù)字及輕重標記若干。
3、課前組織小朋友到戶外玩蹺蹺板,體驗平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輕與重的問題。
二、感知體驗引導幼兒用提一提、掂一掂等辦法感知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
三、交流討論:
1、通過幼兒玩翹翹板的經驗,引導幼兒將輕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翹翹板上會怎樣?為什么?有何辦法可以讓翹起的一邊沉下去?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保▽W習詞匯:垂、翹)
2、說一說,兩個物體之間誰重誰輕?
3、比一比,三個事物之間比較誰最重,誰最輕?引導他們將其排序。
四、完成畫冊上的練習。
五、拓展幼兒思維生活中如何知道物體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師小結:大小一樣,材料不同輕重也不一樣、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樣,輕重也不一樣。
活動延伸:
請幼兒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蹺蹺板,并比較三人中誰最重誰最輕,請幼兒排序。
比一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2個字“小”、“少”,認識1個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场⒛苷_流利地朗讀詞語和韻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星貼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識詞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去作客。(課件出示一幅圖)
你們瞧,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隨機在圖上出示帶拼音詞卡)鼓勵說“怎么樣的什么”,說得好給予表揚。
。、誰能當小老師來給大家領讀這些詞語?(請一生領讀)
哪些音要注意,請你給大家提個醒。
。场⑼阑ハ嘧x詞卡,讀得不好請你幫助他,教會他。
4、開火車,讀詞語(詞語全下來在圖下排隊,去拼音)
。、(生字變紅)說說怎么記住它?(同桌互說,每人三個)
為什么“桃、蘋、杏”是“草字頭”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實)
。丁R讀8個詞語。
二、學韻文
。、認識了小院里的動物和果實,接下來,我們要學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題目是──(出示課題)抽讀,齊讀。
。病⒄l和誰要比一比?到底比什么?你們想不想知道?兒歌里都講得清清楚楚,請你自己讀一讀吧。(生自由讀兒歌 ,師巡回表揚讀得認真的小朋友。)
。、(請剛才被表揚的小朋友起立)剛才大家在讀時,我發(fā)現(xiàn)這幾位小朋友讀得最認真,你們愿意為大家再讀一讀嗎 ?(每人一句接讀)
。ㄔu價表揚)請大家再象這四位小朋友一樣讀讀兒歌,讀好了請舉手。
4、讀了兒歌,你知道了誰和誰比?比什么?(隨意說,說到哪組老師就用箭頭在課件圖中標出)
“( )和( )比( )!本涫接柧
學生說到哪句,就請他找出兒歌中的這句話讀一讀。(以下幾步隨機進行)
。邦^”和“只”換一換說行嗎?為什么?一頭( ),一只( ),還能說嗎?
。銖哪膫字看出鴨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哪些東西也能用“顆”來說?這些東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銖哪膫字看出杏子多?“堆”和“群”有什么不同?學習“提土旁”一堆( )一群( )口頭練說
。、比完大小和多少,讓我們連起來把兒歌讀一讀。
。丁⑾矚g這首兒歌的小朋友給它配上動作來讀好嗎?(四人小組配動作)師生一起配動作讀全文。
。贰⑿∨笥炎x得好聽,動作也很有意思,讓我們一起把這首兒歌表演給所有聽課的'家長看,好嗎?(全體起立向后 轉)師報幕生表演。
三、復習字詞
。薄⒕毩暎ǔ鍪舅膫蘋果,兩只梨)蘋果比梨多,梨比蘋果(少)
蘋果比梨大,梨比蘋果(小)
(生口頭填空后出示“小,少”兩字。)
今天,我們要來學寫“小”和“少”兩個字。比一比,兩個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請學生說說豎中線上的筆畫是什 么?學習“小”、“少”的筆順演示(先中間后兩邊)生書空完后描紅,再把兩排字寫好(師邊巡視邊發(fā)表揚的紅 星)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貓捉老鼠(讀詞語:黃牛、花貓、杏子、桃子、蘋果、紅棗、多少、一群、一堆、一顆)開火車比賽
。、連一連(見同步練習第40頁,手拉手,找朋友)
。、游戲:找朋友(10人玩,數(shù)量詞和名詞搭配)
一朵白云 一條小河 一棵小樹 一片葉子 一只小船
一本書 一件衣服 一塊西瓜 一雙鞋子 一輛汽車
比一比教學設計8
一、談話導入
各位同學都在驚奇地看著我呢,不認識我吧?對我很陌生吧?或許有的人見過我卻不知道老師姓什么對吧?想認識我嗎?我知道我們3班的孩子中有一個孩子認識我,而且這個孩子老師也很喜歡他,老師知道他的膽子特別大,我想請他來向大家介紹下我,一上一比一教學設計。
一凡,請你來介紹下老師。
和我打個招呼吧。3班的孩子嘴巴真甜,聲音真響亮。等會咱們上課的時候也這么響亮那老師就更喜歡你們了。
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凡幫老師一個忙,和老師站一起。我們學過了《比尾巴》。知道那是動物們在比自己的尾巴,現(xiàn)在誰能將我們兩個比一比呢?比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上《比一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圖文識字
(一)黃牛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去作客。(課件出示一幅圖)瞧,誰來迎接我們了?
2、出示黃牛圖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屏幕上出現(xiàn)"黃牛",跟讀,拼讀。
3、出示字卡。"黃牛"的"黃"是什么偏旁?草字頭,什么字也有草字頭而且他也是一種顏色,哪個小朋友知道?(藍)誰能給"黃"組詞?
4、出示字卡誰也能給"牛"組個詞語。
(1)現(xiàn)在我們將牛請到我們田字格當中。先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牛這個生字,想一想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那些筆畫,教案《一上一比一教學設計》。
(2)師范寫(中午出了頭就是牛)
(3)生描紅寫兩個,寫好了用做端正的方式告訴老師你已經寫好了。
5、我們學過《影子》知道小黑狗用條這個數(shù)量詞,那么黃牛該說一黃牛呢?出示詞卡板帖"頭"齊讀。
6、"頭"這個數(shù)量詞用在比較大的動物身上,那么你還可以說說還有哪些動物也可以用頭來形容的?(一頭牛一頭大象一頭獅子)
(二)花貓
1、黃牛伯伯迎接了我們,這時候好客的花貓也來迎接咱們了。瞧它來了,和它打個招呼吧!
2、出示字卡"貓"這個生字朋友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它。我們都學過了那些識字方法了,你可以用哪種方法記住它。
3、花貓可以說一花貓板貼"只"
(三)小鳥
1、嘰嘰,誰來了?小鳥來了,去和小鳥做個朋友吧!出示"小鳥"
2、出示詞卡小鳥該用哪個量詞呢?
3、齊讀一只鳥
4、剛才我們鳥兒和貓可以用"只"來表示,這兩種動物都比較小,比較小的動物就用只,那還有哪些動物也可以用只來表示?(一只雞一只鴨一只青蛙)
(四)鴨子
1、瞧農院里的鴨子也來湊熱鬧了,一起喊喊他的名字
2、出示字卡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鴨"
3、指向圖這是一鴨子?只
4、圖片很多很多鴨子在一起就用哪個量詞?誰會說?板貼一鴨子
5、一只緊跟著一只,這就是一群鴨子,誰還能用"群"來說一說。
一群
三、發(fā)現(xiàn)之旅
1現(xiàn)在老師將這些字的帽子摘掉,你還認識他們嗎?自己先試一試
2、指名讀開小火車讀動作表演讀齊讀
3、讀的真溜呀,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他們在比些什么?
大小多少
5、齊讀韻文
6、書寫"小少"
(4)比較
(5)范寫
(6)臨摹
(7)展示、
四、游戲鞏固
老師現(xiàn)在獎勵你們做一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的:請你來拼一拼,給生字找朋友。
(師將短語剪成生字,找朋友)
4、請生板演
5、齊讀
比一比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用符號示意萬以內的數(shù)的大小,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xiàn)實素材,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及估計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并熟練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開學已經好幾周了,你們想不想出去轉轉,邊玩邊學呢?老師聽說今天有個商場周年店慶,有優(yōu)惠活動,咱們一塊兒去看看吧。ㄕn件)
二、1、購買電器
(1)師:啊,這里是電器商場,品種還真多,老師決定買一整套電器帶回去,大家能幫我將每種電器中最便宜的挑出來嗎?請寫下來吧。ㄕn件展示,學生選做,然后指人回答)
生:1084元>982元;3756元<4184元;1074元>846元;389元<982元;
5102元<5184元。
。2)教師在黑板上將答案歸納為兩組:
、瘢1084>982 Ⅱ:3756<4184
1074>846 389<982
5102<5184
師:老師為什么這樣分組呢?(學生分組討論)
生:第一組是四位數(shù)跟三位數(shù)比較,第二組是四位數(shù)跟四位數(shù)比較、三位數(shù)跟三位數(shù)比較。
生:……
師:真不錯,老師的用意確實是這樣。那相同位數(shù)的數(shù)字應怎樣比大小,不同位數(shù)的又怎樣比呢?說說你們的方法。(學生分組討論)
生:不同位數(shù)的比較時,位數(shù)多的總比位數(shù)少的數(shù)大;相同位數(shù)的比較時,先看從左數(shù)起的第一位,這一位大的數(shù)字較大,如果這一位相同,再比較第二位,一位一位比下去。
。◣熥骱唵慰偨Y)師:回答得真棒!(點擊課件給予鼓勵)
2、游動物園
師:下一站要去的是野生動物園。呀,迎接我們的動物們真可愛!知道嗎,它們六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決定以兄弟姐妹相稱,可比來比去都沒弄清楚誰大誰小,同學們能不能給它們按年齡排好順序呢?(課件展示,學生分組用桌上的一組卡片排順序,教師協(xié)助,并請最先排好的小組上黑板用大卡片展示)
生得出:4300>1725>809>387>345>99
師:排在后面的.小動物可不樂意了,誰能說說這樣排順序的理由,說服這些動物們?(指人回答)
生:……(點擊課件給予鼓勵)
3、圖書館的難題
。1)師:離開了動物園,猜猜老師帶你們去圖書館。不過,圖書館可不是馬上能進去的,得做出門口貼的題目才行!(課件展示,學生獨立完成。)
、瘢鹤钚〉娜粩(shù)是( )
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 )
Ⅱ: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 )
最大的四位數(shù)是( )
師:過關了,進館看書吧!
。2)師:書好多啊!老師看書時又遇到難題了,書上給大家出了一道題,要考考我們的眼力?纯凑l的小眼睛最明亮,看得最清楚。
(出示100粒豆的瓶子,估計出200粒的和300粒的。)
師:你是怎么想的?
。3)、猜一猜。
師:時間過得真快,就要下課了,我們也要回到學校了,在回來的路上,我媽做一個游戲,愿意玩嗎?這個游戲是猜數(shù)。老師在這個信封里面藏了一張數(shù)字卡片,上面寫了一個幾千幾百的數(shù),你們知道什么叫幾千幾百的數(shù)嗎?(整百數(shù))誰能來猜一猜這個數(shù)是多少?老師會給你們提示。
請一學生與老師示范,以問答形式進行,只能回答大或小、是或者不是,
然后同桌進行游戲。
三、全課總結。
師:說一說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生:學會了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師:四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怎么比?都是四位數(shù)又怎么比呢?(生答略)
師:如果有很多數(shù)在一起比大小,那么該怎么辦?
課件出示口訣:位數(shù)不同,直接比;位數(shù)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請學生集體讀一次,并自己記憶。
比一比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生字“黃”、“貓”、“杏”、“桃”、“蘋”、“紅”、“邊”、“多”、“少”、“群”、“顆”、“堆”。
2、熟讀課文,感受韻文美。
3、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學會寫生字“牛、羊、小、少”。
【教學用具】
課件、投影膠片、貼圖、掛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有一個小朋友叫做明明,他想和我們班的同學交朋友,所以他邀請我們去他家玩,你們愿不愿意去呀?其實他家就在我們書上,大家翻開書89頁,看看明明家有什么東西?小組討論一下再發(fā)言。
二、識字
。、出示幻燈片,大家說說明明家有什么東西?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事物,有鴨子、鳥、黃牛、貓、蘋果、紅棗、桃子,出示這些事物的圖片)。
。病煟耗銈兌紩f了,但會不會認這些字呢,老師要考考你們。(出示生字卡片)
。、課件打出沒有拼音的生字“黃!薄盎ㄘ垺薄傍喿印薄靶▲B”等等。
4、玩拔蘿卜的游戲。把“黃”“貓”“杏”“桃”“蘋”“紅”等。
。、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組詞,或以前學過的字組合而成,熟字相加,熟字加偏旁等等,如杏,是木口杏)
三、讀課文
。薄⒆宰x課文,小組討論不認識的字。(投影)
。、鞏固文中生字“邊、多、少、群、顆、堆”。(課件)擴展數(shù)量詞的運用。
。场⑴氖肿x課文。全班讀,小組比賽讀。
4、男女賽讀課文。(男一句,女一句對比讀)
。怠⒂螒颍赫遗笥,撲克游戲,一頭黃!
四、認字,“我會寫”
“牛”“羊”“小”“少”
對比“!焙汀把颉钡墓P畫的相同點,“小”和“少”的相同點。小加一撇就是少。
比一比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介紹插圖上的事物;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運用加一加、換一換、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認識生字。通過看圖閱讀、情境閱讀掌握量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情境中快樂地朗讀課文,體會農家小院的可愛有趣。教學重點:掌握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介紹插圖上的事物。
教學準備:師:課件、字卡生:預習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6個生字、會寫2個字;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介紹插圖上的事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運用加一加、換一換、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認識生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情境中快樂地學習生字,體會識字的樂趣。
難點:能按一定順序觀察、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介紹插圖上的事物。
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法、閱讀法。
教學準備:師:課件、字卡生:預習
教學過程:
一、游戲入課、看圖說話
1.小游戲:“比一比”
2.看圖說話:樂樂要考考大家,大家看到我家小院里都有什么?
。1)同桌說
。2)匯報說
預設一:“黃牛”引:能不能把院子里的事物都說到?
預設二:“一頭黃牛、一只花貓”引:能不能按照一定順序說?介紹插圖上的事物。
預設三:“大樹后面有個房子”誰能把他們說的連成一段話說?
3.小結:小朋友們能有順序地介紹樂樂家的校園真不錯。樂樂沒有難住大家。
二、初讀詞語、隨文識字寫字
1.認字:
。1)(有插圖有拼音)自由讀詞語
。2)(無插圖有拼音)小老師教讀,強調:鴨子、杏子、桃子中第二個字都讀輕聲。
(3)詞語分類
。4)(要認的字變紅)用什么方法記住的、擴詞。強調:木字旁和草字頭的字跟植物有關。板書:加一加、換一換
。5)(出字卡)給生字組詞。
。6)(出字卡)開火車讀。
。7)做“摘蘋果”和“小猴過河”游戲。
2.寫字:
。1)范寫指導寫“牛”“羊”
。2)生描紅、臨寫
。3)投影展示
。4)生自評修改
。5)組詞
三、熟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讀
2.指名讀(4人)
3.給同桌讀喜歡的一句,說說那句是比什么。
4.起立讀喜歡的那一句,說說比什么。
5.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比一比
加一加黃牛(大)花貓(小)
換一換鴨子(多)鳥(少)
蘋果(大)棗(。
杏子(多)桃(少)
教學反思:
我想對于自己來說,每上一堂課都應該是一次成長、學習和總結。今天上了《比一比》的第一課時,在聽了組內老師及其他老師的點評后,結合自己上課的感覺、課后的反思,發(fā)現(xiàn)有很多地方是要在今后應該注意和改進的,結合本課的實際情況,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因此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而對于小朋友來說,識字相對來講又恰恰是比較枯燥的。因此一定要注意識字時的點、面結合,不能只單單針對幾個小朋友,而是要考慮到全部的學生是否都記的.住。我想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讓孩子養(yǎng)成聽的好習慣,二則是需要把口頭說的轉化為更直觀的形式,那就是板書出來。但板書又要注意,不能因為這個板書就限制了小朋友的思維,板書不能太多、要精,不能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講如何記字的時候多問一句“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記這個字?”
二、正是因為自己心中一直在記教案,因此也導致沒有特別注意聽學生的發(fā)言,缺少聽、缺少等待學生的習慣。也就是因為對學生缺少了聽和等待,導致評價不知從何說起。在課堂上,如果老師的評價語能達到既點評學生,又能啟發(fā)學生的話,那就最好了。那要想做到這兩點,首先就要仔細認真地聽,然后就是要靠在平時教學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了。自己在這方面一定要盡快錘煉。
三、本課教學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要讀準并讀好詞語。第一個,讀準詞語,這應該是要讀準詞語的字音,并且要讀得連貫,可采用生讀生評的方式,覺得這樣做不會只關注了一個發(fā)言的小朋友,而讓更多的孩子在學習相同的知識的同時,也養(yǎng)成學會聽的好習慣。
四、課堂上對時間的把握還有待提高。從這堂課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把有些東西化易為難地傳給小朋友,這樣不僅影響了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還耽誤了不少時間。教小朋友切忌化易為難,能做到轉難為易才是真本事!這句話我一定牢牢記。
五、在這節(jié)課上還暴露出了兩個大問題。一,我的語言和聲音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原因就是說話不注意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變化。我想如果我的語言和聲音有了這些變化,再配上豐富的表情,該高興的時候就大聲、歡快地說,該神秘的時候又小聲、悄悄地講等等,相信孩子上課會比現(xiàn)在覺得有趣。二,就是課堂上的組織教學。首先肯定是要注意平時常規(guī)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但小朋友畢竟太小,所以上課的紀律肯定還需要課堂上的調控。在本節(jié)課我就一直反復用“我喜歡??”這樣的話來講,其實比這句話更好更管用的還很多很多,如最正面的就是表揚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從而引導其他孩子向他學習等等。教學中,我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讓學生有信心、有動力地進行學習,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我想這一點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總結。
以上就是這堂課所教會我的東西。從這堂課中,經過老師們的點評,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生涯中還要不斷學習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我一定盡力盡快改正,在改正和學習的同時,希望也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早點解決,從而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比一比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筆畫:豎鉤,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認記生字,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課前準備:把課后“我會說”中的圖繪成一張張圖片;準備一些數(shù)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詞語、生字。
1.利用課文插圖創(chuàng)設情景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
2.詞卡與實物相對應。
。1) 出示詞卡,請學生試讀詞卡,并把詞卡貼在相應的動物或植物旁邊。
。2)借助圖片讀 —借助拼音讀—
(3)離開拼音讀 — 同桌對讀,注意讀準字音:蘋果的“蘋”、杏子的“杏”、黃牛的“黃”是后鼻韻。)讓學生說說學會了哪個生字。
3.請個別學生認讀,全班齊讀。
4.開火車讀。
二、揭題
利用動物、水果進行比賽來揭題。
三、借助媒體,學習課文。
1、 出示圖一
(1) 看誰與誰比什么?它們比什么?讓學生自由說
。2) 師:看看課文里是比什么的?隨機出示相應的句子
。3) 讀句子
2、 利用圖二、三、四學習課文另外三個句子(方法同上)
在讀這三句的同時學習生字“邊”“多”“少”“群”“顆”“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
。2)知道“多”與“少”是一對反義詞
。3)區(qū)別“顆”與“棵”
3.比一比,認識量詞。
。1)圖上的杏子和桃子各有多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學習“堆”字,從圖理解字義,認識“土”,并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土”的字。
。2)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數(shù),還可以怎樣做?桃子呢?(一個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
。3)圖上其他動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個小朋友能準確介紹一下?
。4)小組討論。
。5)看圖比較鴨子和鳥的數(shù)量,理解“群”的字義,及適用情況。
出示: 一群 一只
。6)根據(jù)提供的'圖片上的內容說詞,如:一群鴨子,一只鴨子,一只小鳥,一個蘋果,一筐蘋果等。
4.再讀課文。
四、鞏固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評議,教師引導在識字時可利用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識記,同時建立形義聯(lián)系,如“杏、桃、蘋果”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頭。
4.課間游戲:動手把字的部件拼成課本的生字,并讀一讀,進行組詞,說句的練習。
五、指導書寫 牛 羊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導學生注意字的筆畫順序。
3.教師范寫,指導:“!钡呢Q要出頭,豎要壓在豎中線上,“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上。
4.學生描紅,臨寫。
5.教師巡視,及時糾姿。
6.展示作業(yè),師生評議。
第二課時
一、(一) 復習生字、詞語
1、 利用摘“蘋果”復習生字、偏旁。
2、 給詞語歸類(動物、水果)
二、我會說(正確使用量詞)
1、 大屏幕出示課文中“我會說”的圖片讓學生說。
2、 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讓學生說。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準確使用“顆、群、堆”三個量詞。
(1)數(shù)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shù),數(shù)哪些東西還可以用“顆”數(shù)?
你發(fā)現(xiàn)了嗎?用“顆”數(shù)的這些東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相機出示一些圓狀或粒狀的東西可以用上“顆”。
(2)數(shù)鴨子用“群”,在哪些時候也可以用上“群”?
用“群”數(shù),告訴我們什么。(數(shù)量多,聚在一起)
。3)數(shù)杏子時用“堆”,在哪些時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數(shù)?
用“堆”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
4.說一說:一堆( ),一顆( ),一群( )
5.教師出示一些物品,學生練習正確使用量詞。
一朵花 一本書 一支筆 一幅圖 一扇門
一雙鞋 一棵樹 一座橋
一件衣服 一把扇子 一輛汽車 一塊西瓜
一臺電視 一座房子 一架飛機 一份報紙
6、.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認識的物品進行說量詞比賽。
7.創(chuàng)編兒歌。
出示課件,課件上畫著一堆蘋果和一個桃子,學生看圖模仿課文編寫,(一邊多,一邊少,一堆蘋果,一個桃。)
出示圖:一個西瓜,一顆葡萄。(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葡萄)
出示圖:一群山羊和一只猴子(一邊多,一邊少,一群山羊,一只猴子)
最后讓學生把創(chuàng)編的句子連起來說說。
8.做游戲,找朋友。將量詞卡片的物品名稱卡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并讀出。
三、指導書寫“小”、“少”。
1.出示“小”學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筆畫豎鉤。
2.教師范寫:“小”,學生仿寫。
3.出示“少”,學生觀察與“小”的區(qū)別,注意第一筆是豎,而不是豎鉤。
4.教師范寫。
5.學生描紅,臨寫。
6.展示學生作品,全班評議。
課后練習:
1.寫生字,組詞,書筆順。
2.填一填。例:一( )傘 一( )水 一( )山 一( )河
板書:
識字(二)比一比
黃牛 花貓 鴨子 小鳥
杏子 桃子 蘋果 紅棗
教學小結:
本課中的比一比,如: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量詞的使用上。教學中,說到一個蘋果、一顆棗、一群鴨子、一只貓等,我讓學生再說一說還可以一個什么、一顆什么、一群什么、一只什么等等。課后,我又指著身邊的事物讓學生用量詞說說。這樣既讓學生能正確使用量詞,又增加了詞匯量。
比一比教學設計13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比一比教學反思。我們不僅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方法、思想。本節(jié)課我認認真真的設計教案,仔仔細細制作教具。
本節(jié)課教學比較物體的多少、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shù)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實物投影,呈現(xiàn)果樹、小兔子、木頭、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磚、鉛筆、學生等景物和場面,提出了比較誰比誰多、哪個人高、哪個長等問題,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教學反思《比一比教學反思》。
想想做做安排了兩種形式的活動。一種是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找?guī)讉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另一種是通過觀察,作出判斷,畫面中有些物體的長短、輕重關系不是十分明顯,需要經過簡單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斷。
同時在課堂上教學活動要師生互動,人人參與,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不為一時學會,而為一輩子會學;教師的教學不是教會少數(shù),而是帶動全體。這節(jié)課學生們發(fā)言都很積極,由于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學生比較熟悉,課堂上基本都能夠掌握比較的方法,有個別學生有困難的,我下課對其進行了單獨的輔導,在輔導后,發(fā)現(xiàn)他們也能夠掌握方法了。
比一比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杏、紅”6個字。
。、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課前預習要求】
1、找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做上記號。
。、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熟為止。
【課前準備】
。薄⒈菊n掛圖
。、詞語卡片: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
紅棗熟字卡片:棵
。场驯菊n生字卡片貼于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詞
1、昨天你們在家預習時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課的生字都會認了嗎?老師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們從書上搬到黑板上,你們還會認嗎?自己認認看。哪些字你記不起來了,你可以看看書,或者向你的同座請教一下。
。ㄔO計說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檢查,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及時彌補。老師向學生提示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初步培養(yǎng)遇到困難主動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病⒛阍僮x這些生字時發(fā)現(xiàn)那些字音不容易讀準?提示一下同學們。
。ㄔO計說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自己找出難點,并提示其他同學,培養(yǎng)其成就感)
3、認讀生字卡片。
。础⑦@些生字組成詞語以后,你還會認嗎?(讀詞語卡片,讀完后貼于黑板上)
。ㄔO計說明:初步建立字詞概念;給生字變換語言環(huán)境,鞏固識字。)
5、(出示掛圖)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ㄔO計說明:初步滲透看圖方法──從整體到部分)
。丁φ請D,再讀詞語卡片,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把詞語卡片貼于對應的事物旁邊。)
。ㄔO計說明: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并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文字與圖畫相對應,詞義自然理解。)
。贰⒂靡痪湓捳f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ㄔO計說明: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
二、學習量詞
。、圖中的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當學生用上“群、堆”時,先引導學生從生字卡中找出來,再相機點撥,了解他們表示的數(shù)量較多。
當學生說到“一棵紅棗樹”時,出示“棵”字,引導學生說出“一顆棗”后,比較“棵”與“顆”。
(設計說明:教師的提問中避免了“數(shù)量詞”的術語;充分利用圖畫幫助理解課文,進行語言訓練;在說句的過程中不斷復現(xiàn)生字,加強語言和文字的聯(lián)系。)
。病⑽覀兊恼n本把這些都編進了一首有趣的兒歌里,不信,你讀讀看。(學生自由朗讀)
三、指導讀文
。薄⒅该x短文。訪問其中一名學生:是看漢字讀的還是看拼音讀的?提示學生讀書時,會讀得要看漢字讀,遇到困難再借助拼音讀。
。ㄔO計說明:主要目的是讀準字音,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聽老師讀兒歌,引導學生隨著節(jié)奏做拍手游戲。
。、老師讀的好嗎?你們可以比老師讀得更好。同桌同學互相讀讀看。
(設計說明:激發(fā)朗讀欲望,促進合作學習)
比一比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豎鉤”和“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正確使用量詞。
難點突破:
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運用一些量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文和實際運用,鞏固和拓展量詞的積累。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兒歌、圖片象羊、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板題,齊讀課題。
2.引入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要學習《比一比》,而且還真的要在課堂上比一比?纯茨膫同學最認真,哪個小組最努力 ?
二、看圖識字
、保ㄕ故菊n文插圖):我們首先就來比一比,誰會觀察。
請大家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說說在這美麗的農家小院,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指名說,師引導:他的`觀察順序是……還有其他順序嗎?再指名說。
小結:觀察不僅要細致,而且還要有順序。
⒉自學生詞。(以文中圖片為背景,展示與之的生詞。)生自讀,師巡視。
⒊分類讀字詞。
(出示后鼻韻字詞):這幾個詞誰會讀?
讀得好,你們也聽得好,真會學習!在讀和聽的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沒有?(這些字都是后鼻韻)
齊讀。
。ǔ鍪玖韼讉字詞):請大家把這幾個詞讀一讀、比一比,看看又有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都含有一個ao)
指名讀、齊讀。 (提醒“棗”是平舌音。)
小結: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共同點可以促進學習,幫助記憶,是學習的好方法。
4、重點認識“紅、黃”:再找找看,這些生字中有2個表示顏色的,你找到了嗎?能用它組詞嗎?
、等ヒ粽J讀生字詞:讀給同桌聽聽,比比誰會認。
、对~語分類:這些詞娃娃分別是從水果屋和動物園跑出來的,你能把他們領回去嗎?
三、品讀兒歌
(一)讀準讀通
、边^渡:這些動物、水果跟小朋友一樣爭強好勝,也在比一比呢!想知道它們在比什么嗎?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兒歌,比比誰會讀!
同學們覺得怎樣才算會讀?(讀準確、流利,讀明白,有感情)
、沧x準“一”的讀音。
要讀流利就先得讀準確,要讀準確,就一定要看清楚。準備好了嗎?現(xiàn)在就開始吧!(生自讀)
剛才你們在讀,我也在讀,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板書:一)問:這是什么字?在文中它讀作什么?
小結:這個“一”(手指著)是個小調皮,很善變,共有一聲、二聲、四聲三個讀音。在這一課中它有時讀二聲,有時讀四聲,你看清楚了嗎?
、常ǔ鍪緝焊瑁簬熤竷焊,生齊讀。相機正音。
、闯4生分句讀,余生聽。請4個最自信的孩子來單獨讀一讀,他們讀,你們干什么?
提示:是呀!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能讓我們學到別人的優(yōu)點。咱們看看誰是靈耳朵,誰最會學習。
指名評議:你最欣賞誰的朗讀?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刀嘈问骄毩暲首x:自讀、指名讀、分組接龍讀、男女生比賽讀、找伙伴拍手讀。
。ǘ┳x懂讀活
、边@些動物和水果究竟在比什么呀?(板書:大-小,多-少)
、舱J識反義詞:大小,多少是兩對什么?
小結:生活中這樣的反義詞還有很多很多,請大家注意收集,我們以后找時間交流,好嗎?
、沉私庹n文內容:比來比去,究竟什么大?什么小?什么多?什么少?
、锤淖x兒歌:小朋友可真是了不起,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把兒歌改成《比尾巴》那樣的一問一答式,都成了小詩人了。下面,一起來讀讀咱們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吧。R讀)
什么大?黃牛大。什么?花貓小……
(三)讀深讀透
、碧羁兆x兒歌:(出示缺量詞的兒歌)
⒉自讀。 師生接龍讀。
、痴J識量詞:剛才填上的詞有個共同的名字,叫--量詞。
讓我們單獨認識一下這些新朋友吧。(師貼出生字卡片:頭、只、群、堆、顆)齊讀。
給量詞找朋友: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有很多的朋友,你能幫它找找嗎?
相機比較:一頭/一只 一群/一堆 一顆/一棵
⒋除這幾個外,語言文字里還有很多很多的量詞。下面就比一比,誰會說。(出示文后圖片)
、的氵能用合適的量詞說說身邊事物嗎?(指名說、同桌比賽說)
、锻卣归喿x:(出示兒歌)齊讀。
一頭牛,兩匹馬/ 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枝筆/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
、沸〗Y:量詞很多,但面對不同事物,不同數(shù)量要學會恰當使用,否則--就會鬧笑話。
四、創(chuàng)編兒歌
⒈(出示圖片:象、羊)過渡:這節(jié)課,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個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你能將它們比一比嗎?(大-小,高-矮,重-輕)
⒉(出示小黑板)誰能仿照課文說一說嗎?一個( ),一個( ),一( )大象一( )羊。
⒊你還能將哪兩個事物比一比?
⒋小結:課后請大家繼續(xù)觀察、比較,并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還可以寫一寫。
五、學習寫字
、保ǔ鍪旧郑盒 ⑸伲┻^渡:接下來,咱們將這2個字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矌煼秾懀崾荆盒鹿P畫“豎鉤”,筆順先中間后兩邊,右點比左點較高!吧佟钡摹柏陛^長。
、成鷷铡⒕殞。 師: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誰會寫。
六、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通過比一比,認識了很多事物,很多量詞,還學寫“小、少”倆個字。
【比一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一比》教學設計04-07
《比一比》教學設計(15篇)04-27
《比一比》教學設計15篇04-07
《比一比》教案設計09-27
關于比一比教案設計08-30
比一比教學反思04-22
《比一比》教學反思04-07
《比一比》數(shù)學教學反思11-20
《比一比》教學反思(通用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