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美術中的比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美術中的比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美術中的比例》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除了注重學生美術中比例的知識概念,還非常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與反思的學習過程。就是要認真體會教材編寫意圖,為學生設計思考、討論、體驗、探究、實踐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大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藝術實踐,逐漸提高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培養(yǎng)他們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能發(fā)現美術中的比例知識。
過程與方法:初步懂得透視中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提高描繪五想的能力,時繪畫作品更真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能發(fā)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guī)律,將透視知識運用到繪畫中,使描繪的現象更真實。
教學難點:
繪畫實踐中運用所掌握透視原理和規(guī)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前準備:
鉛筆、橡皮、尺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觀察書中的范畫,你有什么體會?
師: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2、討論:
。1)在紙上怎樣表現你看到的事物?
。2)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近大遠。
二、新授
1.作品簡介:
、伲鍪尽断叫新脠D》:
(1)畫上畫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對比如何?
(3)這樣對比有何作用?
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描寫了我國陜西一帶的風光。山處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偉壯觀。下面的商人趕著驢,顯得很小,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聳的氣勢。這幅畫成功地運用了山和人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是我國山水畫中的杰作。
、.出示《維魯維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張四肢時,在圓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關系?
(2)師簡單介紹這幅作品。
《維魯維斯的人》時達.芬奇在和羅馬的建筑師維魯維斯研究人體比例所繪,用以說明人伸張四肢和立正時,應當是圓形和正方形的比例關系。
③.出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國首都巴黎,建與1163年。它正面每一層的高寬比例是按黃金分割比設計的,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感,總體效果協調統(tǒng)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們學習美術中的比例關系,它有助于我們探尋美的奧秘,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師介紹黃金分割比的知識:
把一條線條分成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的.比等于另一部分與這部分的比,其比值約等于0.618。因這種比例在造型上比較美觀而被稱為黃金分割比。
3.欣賞花瓶:
(1)花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2)從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4.教師示范:
教師出示做好的花瓶,給它進行裝飾。裝飾可以有多種方法,學生思考回答。
三.動手實踐
(1)用比例知識先在稿紙上設計一個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紙剪下來。
(2)為這個花瓶添加圖案花紋。
四:作品展示
1.你為什么設計這種式樣的花瓶。
2.你能否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設計的?
3.你最喜歡哪幅作品。
教后反思: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知“比例”以及什么是“美的比例”是我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在課上出示大小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拼擺出一幅能夠突顯出畫面主題物的作品,學生在拼擺的過程能夠感知到:小的物體能夠使大的物體顯得“更高大”。從這里開始切入“比例”這一概念,學生更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在畫面中適宜的運用比例是可以給人帶來無限的美感的。
再通過發(fā)現身邊的比例來激起學生對“比例”的好奇,例如:身高與雙臂的長度、三庭五眼等,這些都是存在比例關系,而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學習眾多比例中的一種:“黃金分割比”。我通過測一測、量一量、算一算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的探究出“黃金分割比”的比值約等于0.618,然后將符合“黃金分割比”藝術作品交給學生,讓他們實際的測量、計算,自己發(fā)現藝術品中蘊含的“黃金分割比”。最后,學以致用,我通過示范,引導學用所學的比例知識創(chuàng)作出比例適宜的藝術作品。并且引導學生如何巧妙的裝飾藝術作品,使之更加美觀。
我除了讓學生掌握美術中“黃金分割比”的運用以外,還從多種角度去打開學生的思路和創(chuàng)作意識,讓藝術作品在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中鮮活起來。
五年級《美術中的比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學習此例關系,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比例在美術中的關系,分析美術作品。
教學難點:
從比例的角度考慮設計一個好看的花瓶。
教學過程
一、
1、《出示溪山行旅圖》:
(1)畫上畫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對比如何?
(3)這樣對比有何作用?
師: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描寫了我國陜西一帶的風光,山處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佛壯觀下面的商人趕著驢,顯得很小,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聳偽氣勢。這幅畫成功地運用了山和人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是我國山水畫的杰作。
2.出示《維魯維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張四肢時,在圓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關系?
(2)師簡單介紹這幅作品。
3、師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
(1)把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的址等于另一部分與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稱為黃金分割。因這種比例在造型上址較美觀而得名。
(2)師用黃金分割的知識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賞花瓶
(1)花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2)從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師示范
教師出示做好的花瓶,給它進行裝飾。裝飾可以有多種方法,學生思考回答。
三.動手實踐
(1)用比例知識先在稿紙上設計一個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紙剪下來。
(2)為這個花瓶添加圖案花紋。
四:作品展示
1.你為什么設計這種式樣的花瓶。
2.你能否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設計的?
3.你最喜歡哪幅作品。
【五年級《美術中的比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例的認識教學設計02-01
比和比例教學設計03-06
《比例的應用》教學設計04-03
解比例教學設計11-20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4-07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7-09
《解比例》教學設計06-24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02-27
比例的應用教學設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