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1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義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人體呼吸器官的形態(tài),和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說明人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不同的實驗)。
3 、向學生進行呼吸衛(wèi)生教育,使學生知道呼吸衛(wèi)生的基本要求。
課前淮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說明人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二氧化碳多的實驗用石灰水(水槽、水、廣口瓶、膠塞、膠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
2 、掛圖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
教學過程
提問:人有哪些消化器官?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人的呼吸器官
( 1 )談話:你知道人有哪些擔負呼吸任務的器官?它們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 2 )出示人的呼吸器官圖。
( 3 )講述:對照人的呼吸器官圖說說,人有哪些呼吸器官?
( 4 )學生觀察、匯報。
。 5 )講解: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頭部。
氣管在人的胸腔內,表面呈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很有彈性。氣管從上往下不斷分支,成為支氣管和很多小支氣管,像樹枝一樣。
肺在胸腔內,有兩個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彈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構成。肺泡內是空的,與小支氣管相通,可以容納氣體,表面包著很多很細的血管。
。 6 )提問:指圖說明,人吸氣時氣體經過哪些器官?呼氣時氣體經過哪些器官?
( 7 )填空:課不第 67 頁的空白。
2 、指導學生認識呼吸的意義
。 1 )談話:人為什么總要不停地呼吸?
。 2 )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應該研究人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是否有什么不同。為此,我們來做兩個實驗。
。 3 )實驗:比較呼出和吸進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①講解:每組桌上都有一個用廣口瓶、直玻璃管和彎玻璃管組裝的實驗裝置,在瓶里裝著澄清的石灰水。首先通過彎玻璃管吸氣,讓瓶外的空氣經石灰水進入人體,觀察石灰水變渾嗎?再通過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吹氣,觀察石灰水變渾嗎?
、诜纸M實驗。
、蹍R報實驗結果。
、苡懻摚阂陨蠈嶒灲Y果說明什么?(或問:以上實驗說明人呼出的氣體與吸進去的氣體成分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問:為什么呼氣時石灰水變渾,而吸氣時石灰水不變渾)
、萁處熜〗Y: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人呼出的氣體比吸進去的氣體含的二氧化碳多。
( 4 )實驗 2 :比較呼出和吸迸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僦v解、演示:我們再來做個實驗,實驗步驟是:取一個廣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嚴,倒著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開瓶口。把膠管一端伸入廣口瓶內,用手扶住瓶子,從膠管另一端向瓶內吹氣,用排水取氣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在水中用玻璃片將瓶口蓋嚴,然后將瓶子從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把瓶蓋上的玻璃片移開一個小口,將燃燒著的火柴伸入瓶內、看到什么現(xiàn)象?
、诜纸M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
、苡懻摚簩嶒灲Y果說明什么?
⑤教師小結:實驗說明,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很少。所以燃燒著的火柴會熄滅。
。 5 )討論:
①通過上面兩個實驗,我們知道人呼出的氣體與吸進的氣體成分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氣少。)
、跒槭裁慈撕舫龅臍怏w氧氣減少了而二氧化碳增多了?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也可以間:減少的氧氣到哪里去了?多出的二氧化碳從哪里來?)
③由此可以推想:人體需要什么氣?排出什么氣?(人體需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 6 )填空:課本第 68 頁空白。
。 7 )講解:
吸氣時,外部的空氣吸迸肺,其中的氧氣被肺泡周圍的血液送到全身;這些氧氣與人體消化、吸收的養(yǎng)料發(fā)生反應
。ㄏ袢紵粯拥姆磻a生人體需要的能量,同時產生一種氣體的廢物: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又被血液送回肺,然后由肺呼出。所以呼出的氣體里氧氣就少了,而二氧化碳增多了。
由此可以知道:經過消化吸收的養(yǎng)料好比是人體內的燃料,呼吸器官好比是人體的鼓風機,人體只有連續(xù)不斷地得到充足的氧氣,“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源源不斷地供給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
3 、向學生進行呼吸衛(wèi)生教育
。 1)講述:我們已經知道呼吸器官有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護呼吸器官。不要讓它生病,否則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 2 )談話:
①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了得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
、谠鯓宇A防呼吸器官得各種疾病呢?
。 3 )講解:為了保護呼吸器官的健康,必須做到:
①堅持鍛煉身體,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特別是抵御寒冷空氣的能力。這是預防感冒、氣管炎的有效方法。
、陬A防感冒。感冒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得了感冒要及時治療,不便它引起氣管炎、肺炎等更嚴重的病。
、鄄浑S地吐痰,掃地前先灑水,用濕布擦黑板。這樣可以保持空氣的清潔,預防肺結核等傳染病。
④不要吸煙。煙不僅刺激氣管,使氣管發(fā)炎,還能使人得肺癌。
鞏固應用
1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 、提問:
。 1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什么?
。 2 )呼吸的作用是什么?
。 3 )人體需要什么氣?排出什么氣?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1)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
。3)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4)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2、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xiàn)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教學準備]
“制作呼吸模型”:飲料瓶一個、氣球、氣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學生活動,談感受。
。ǔ鍪菊n題)
二、探究過程
。ㄒ唬└兄粑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ǔ鍪疽粡埡粑鼟靾D或課件)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P1圖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shù)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氣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在這里進行交換呢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體味呼吸
1.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呼氣的時候呢??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jù)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ㄈ、制作活動
1.學生按教材P6步驟進行制作
(可以將飲料瓶先為學生開個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學生手拉和放開橡皮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小?
學生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再對照我們前面的分析,你認為我們的飲料瓶相當于我們人的什么?氣球呢?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三、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關于人的呼吸,我們還知道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xù)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板書設計]:??????我們在呼吸
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肺泡
吸氣——→胸廓腹部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呼氣——→胸廓腹部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人體內部的秘密”第二課《我們的呼吸》。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做出猜想和假設;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會收集資料并分析資料;能對實驗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與分析。
2.愿意合作與交流;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學習習慣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能夠做到珍愛生命。
3.了解人體呼吸器官的名稱及人體呼吸的過程,知道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產生和預防。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明確人體的呼吸器官。
2、設計實驗驗證人體呼出和吸收的氣體是否相同。
教學準備:
膠管,水槽,玻璃片,火柴,集氣瓶,燒杯,澄清的石灰水,氣球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我想和大家一起做個游戲,愿意嗎?
師:好!請同學們起立。游戲時請你們閉緊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氣,堅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師:能談談剛才屏氣時的感覺嗎?
生:難受、胸悶、頭暈等
師:總之憋氣的感覺好受嗎?如果憋不住了我們就要干什么?
師:這節(jié)課咱們就研究呼吸。(板書課題《我們的呼吸》)
二、探究活動
師:老師有時會聽到有的同學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吃飯了!但大家有沒有聽到過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呼吸了!是啊!呼吸就意味著生命存在,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呼吸。
師:既然呼吸對人類這么重要,那關于呼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問題要問?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問題,引導出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問題。
1、認識呼吸器官
師: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覺得我們都用什么來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師記錄在黑板上
師:可能有的同學對于身體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們也沒法把他打開來看一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身體內部的'結構圖,你可以在圖上把他們圈出來,一個小組一張。
學生畫完后,實物投影交流,達成共識人體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師:那下面我們就一塊來看看整個呼吸過程。首先空氣從哪里進去?鼻子還是嘴巴?嘴巴什么時候用來進氣?像這樣跑步的時候從嘴巴里邊進氣我們感覺舒不舒服?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師:鼻子里邊有鼻毛,可以把大顆粒的微塵擋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還有什么?對鼻涕,它可以粘住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使鼻腔保持濕潤,鼻腔還能溫暖吸入的空氣。所以我們一般要用鼻呼吸。
師:從鼻子進去以后,空氣又到了咽、喉、氣管、支氣管再到肺,然后再出來,怎么出來?對又原路返回。(別講解位置邊介紹器官的構造)
2、吸什么呼什么
師:空氣是不是就是從我們的這些器官里邊逛了一圈就出來了呢?當然不是,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第二個問題,吸什么呼什么?大家先來猜一下我們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相同嗎?都猜不同,那你認為我們吸進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
師:那么到底我們吸什么呼什么,光靠猜不行,我們要去驗證一下。
。1)收集氣體
師:來,誰先給老師送點你吸進和呼出的氣體用用?
怎么啦?不舍得嗎?來,你給老師送點,行嗎?
生面露難色。
師:噢,看來要做這個實驗,首先要想辦法把我們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收集起來才行。每個小組的桌上有水槽、膠管、兩個集氣瓶和玻璃片,小組的同學們一起商量一下,能不能利用它們把這兩種氣體收集起來?
。ㄉ纸M討論。)
師:剛才,各小組同學討論得很熱烈,一定找出了好辦法,哪個小組先說說?
學生可以想到吸進的氣體就是我們周圍的空氣,所以就把集氣瓶放在桌子上,它里面盛得就是我們吸進的氣體。
師:吸進的氣體我們收集到了,那呼出的氣體怎樣收集呢?
學生交流想法,引導出學生說出排氣集氣法,并介紹排水集氣法。
師:我的這種方法叫排水集氣法。請看屏幕(邊講邊演示)用這種方法收集呼出的氣體時,首先要將集氣瓶裝滿水,然后將集氣瓶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助瓶子,接著把膠管的一端伸進集氣瓶里,從膠管的另一端向瓶子里吹氣,等瓶子里的水排出去了,在水中用玻璃片將瓶口蓋嚴,最后將瓶子從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生分組收集氣體,師巡回指導。
師:兩種氣體我們收集到了,那怎樣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誰有辦法?
師:看來有一定的難度,不要緊,老師這里給大家準備了火柴,小組同學可以根據(jù)大屏幕上的提示討論一下。(氧氣有支持燃燒的性質,二氧化碳則不支持燃燒。)
。ㄐ〗M討論。)
師:誰先說說你們想到的辦法?這個小組。
學生應該可以討論出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瓶子里來驗證那瓶的氧氣多,那瓶的二氧化碳多。然后動手操作,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實驗時瓶蓋上的玻璃片移開一個小口就可以了,火柴是伸進瓶口而不是扔進瓶里,做完后及時把玻璃片蓋上。仔細觀察,還要做好記錄。
。ㄉ纸M實驗,師巡回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在實驗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哪個小組上來說說你們在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報告單大屏幕展示。)學生交流匯報。
師:還有補充的嗎?恩,從剛才的實驗中確實可以證明我們吸進的氣體比呼出的氣體含的氧氣多。但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有很多種,你怎么就能斷定呼出的氣體里就含有二氧化碳呢?我這兒還有一種材料可以幫助我們來驗證,請小組長到臺上來領,請大家看屏幕上的小提示。你有辦法嗎?學生思考
辦法1:用膠管向石灰水里吹氣,看能不能變渾濁?
辦法2:把石灰水倒進集氣瓶里,搖一搖,看是否渾濁?
師:那趕快動手試試把!(生動手)怎么樣?石灰水變渾濁了嗎?
師:看來,我們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什么較多?
生:二氧化碳。
師:對,從這兩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出呼吸就是人體吸取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板書:氧氣二氧化碳)人體只有連續(xù)不斷的得到充足的氧氣,經過消化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轉化為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匆M行呼吸。
3、怎么呼吸
師:我們是怎樣呼吸的呢,我們先來做一次深呼吸感覺一下。像老師這樣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氣,呼氣再吸氣、呼氣,胸部和腹部有變化嗎?有什么變化?
出示動畫演示
師:其實在呼吸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圖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們來做個模擬實驗。
出示呼吸模擬裝置,讓學生認識裝置各部分模擬人體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三、保護呼吸器官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這么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難受吧?誰有這方面的體驗?
生: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師:看來,呼吸器官生病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痛苦和麻煩。那怎樣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防止他們生病呢?
生:不吸煙,不隨地吐痰,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污染空氣,鍛煉身體,經常呼吸新鮮的空氣等。
師:很好!同學們,你們說得真不錯。關于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老師也查閱了許多資料,這里有一組圖片,咱們一塊來看看。
師:(大屏幕播放播放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自我做起,保護環(huán)境,愛惜自己的呼吸系統(tǒng)。
四、肺活量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了可貴的探究精神和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這正是我們研究科學所最需要的。為了獎勵大家,我想送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想要嗎?
生:想!
師:請小組長上臺來領。(每人一個氣球)現(xiàn)在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請聽好要求:先深深的吸一口氣,然后盡最大的力氣來吹氣球。只吹一次,不能吹第二次。然后把氣球擰緊,別漏氣。聽明白了嗎?準備好,開始。
。ㄉ禋馇颍
師:請同學們把你吹的氣球舉起來,大家互相看看,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能解釋一下為什么不一樣大?
生:因為我們的力氣不一樣大。
師:是嗎?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因為我們的肺活量不一樣。
師:你說得很正確。能解釋一下什么是肺活量嗎?請看屏幕,誰來讀一下?(抽生讀)它是檢測我們呼吸器官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醫(yī)院里有專門測肺活量的儀器。剛才,有的同學吹得氣球很大,說明你的肺活量大,而有的同學吹得氣球比較小,說明你的肺活量較小。不過,沒關系,我們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加我們的肺活量。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計意圖:
《我們在呼吸》是《認識我們自己》單元的第二課。本課目的在于通過學生有梯度的自身呼吸體驗, 在取得感性認識的同時,通過實驗,從而將不直觀的現(xiàn)象呼吸變得直觀,加深學生對呼吸機理的理解, 為了讓同學們在體驗呼吸的活動中更好地認識呼吸器官,感知呼吸過程,理解呼吸的意義,并通過查閱資料、測量肺活量等實踐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呼吸系統(tǒng)的概念的構建、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做出猜想和假設;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會收集資料并分析整理資料;能將實驗中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與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學習習慣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能夠珍愛生命。
3、了解人體呼吸的過程,知道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產生原因和預防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學生活動,談感受。(出示課題)
二、探究過程
(一)感知呼吸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ǔ鍪竞粑鞴賵D片 )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體驗呼吸
1、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 呼氣的時候呢?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jù)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三)實驗探究
實驗1:每組桌上都有一個用廣口瓶、直玻璃管,瓶里裝著澄清的石灰水。請每組同學通過玻璃管向瓶中吹氣,大家觀察石灰水有沒有變化?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呼氣時,石灰水變混,說明了什么?
(5)結論: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實驗2:請每組同學取一個集氣瓶,往里面呼入氣體,用玻璃片將瓶口蓋嚴,其他同學將燃燒的火柴慢慢地伸入集氣瓶,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火柴滅了說明了什么?
(5)結論: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氧氣少。
小結: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可以知道,人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氣少。
(四)向學生進行呼吸衛(wèi)生教育
1、問題: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2、你知道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
3、怎樣保護呼吸器官的健康生長?請看一段錄像再回答。
三、小結及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xù)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作出猜想和假設;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
2.愿意合作與交流,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學習習慣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能夠珍愛生命。
3.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知道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明確人體的呼吸器官。
2、設計實驗驗證人體呼出和吸收的氣體是否相同。
教學準備:
玻璃管,集氣瓶,燒杯,澄清的石灰水,呼吸器官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知道,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為要從食物中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和熱量。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人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板書)我們在呼吸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二、提出問題
師: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你們能有什么感受?(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感覺不舒服就停下來。)
生:真難受。
師:看來人離不開呼吸,呼吸對我們十分重要。
師:想進一步了解有關呼吸的知識嗎?請?zhí)岢鰡栴}。
生:1.我們?yōu)槭裁匆粑?/p>
2.人是怎樣呼吸的?
師:還有什么方法能證明我們在呼吸?
生:胸部的擴張與收縮能證明我們在呼吸。
三、實施探究,解決問題
1.運動與呼吸
師:為了鍛煉身體,我們每天早上都要跑步,運動前后,我們的呼吸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呼吸加快。
師:是這樣嗎?請同學們觀察課本12頁的“運動與呼吸”活動記錄表。比較一下我們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在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生:運動后呼吸變快。
師:想一想,什么是呼吸呢?
生:呼吸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板書:吸氣呼氣)
師:為什么運動之后,人體的呼吸會加快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接著繼續(xù)研究吸進和呼出的氣體。
2.吸入和呼出
。1)討論:蒙頭大睡為什么會感到氣悶?
。2)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猜想。
師:猜一猜,呼吸時,我們吸進和呼出的氣體相同嗎?
學生結合經驗進行猜想。
師:怎樣才能證明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
生:實驗。
。4)實驗探究。
、俳榻B實驗材料。
師:我們先來了解實驗所需的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玻璃杯子、塑料管、玻璃吸管。
、趯嶒灧椒。
a.用塑料管對著一杯澄清的石灰水吹氣,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b.假如用橡皮囊來吹氣,又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呢?
。5)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記錄表。
吸入的`氣體呼出的氣體
澄清的石灰清渾濁
結論
師:這個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確實不相同。
師:那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是什么氣體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13頁中間的內容。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交流。
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呼吸時,我們吸進了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師:其實空氣是一種混合物,它含有哪些氣體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13頁右邊的“小資料”。
學生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空氣是由哪些氣體混合而成的?還知道什么?
3.閱讀交流。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人所需的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那么空氣中的氧氣會用完嗎?請同學們自學課本13頁的“閱讀”內容。
學生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師:看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植物,三月份昰植樹的季節(jié),我們應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美化環(huán)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師:現(xiàn)在我們回想前面提出的幾個問題。
1.我們?yōu)槭裁匆粑?/p>
2.為什么運動之后,人體的呼吸會加快呢?
3.蒙頭大睡為什么會感到氣悶?
四、課堂檢測
。ㄒ唬┨羁
1、呼吸是人體吸進呼出的過程。
2、呼吸包括和兩個過程。
3、植物的綠葉能吸收空氣中的,并放出。
。ǘ┻x擇
1、空氣中的氧氣()用完。
A、不會B、會C、不可能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A、氧氣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3、人體所需要的氧氣約占空氣的()。
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
板書設計:
1.我們在呼吸
吸氣——氧氣
呼吸
呼氣——二氧化碳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和搜集相關的事實證據(jù),能對活動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知道人需要時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認識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驗人的呼吸作用,認識空氣(氧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1、活動“我能堅持多久”
屏住呼吸,看大約能堅持多久。這個活動主要引導學生感受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活動時要進行安全教育,阻止少數(shù)學生過分逞強堅持,防止發(fā)生以外;活動后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2、活動“運動與呼吸”
本活動主要引導學生體驗運動前后自己呼吸發(fā)生的變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人體的'呼吸現(xiàn)象產生疑問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訓練學生利用秒表等計時工具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針對自己的一些疑問做出一些猜想。
活動時應先測量平靜時的呼吸次數(shù),然后再測量運動后的呼吸次數(shù)。
3、活動“吸進和呼出”
“為什么運動之后,人體的呼吸會加快呢?”本環(huán)節(jié)緊呈“運動與呼吸”活動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探究。
猜想:教學可以先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其他經驗(如悶被窩),對該問題進行猜想,如:可能是人體運動后會需要更多的氧氣……接著再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驗來驗證自己這些觀點。
【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02-22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10-08
《我們成功了》教學設計07-12
《我們朋友》教學設計05-09
《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4-15
《我們的節(jié)日》教學設計05-31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04-13
我們和我教學設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