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學會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二、過程與方法
結(jié)合優(yōu)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nèi)涵,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史悠久。如果從《詩經(jīng)》算起,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成詩歌。這些詩歌已經(jīng)流傳了千百年。那么,我們?nèi)绾未┰綍r空去理解那些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呢?其實古人已經(jīng)摸索和總結(jié)了很多的詩歌鑒賞理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詩歌鑒賞理論——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下面就讓我們試著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中國古詩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理論指導之一:
以意逆志
、佟耙砸饽嬷尽钡馁p析方法介紹:
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體會;逆,推測;志,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
這也就是說,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常常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也就是把自己當作詩人,然后“將心比心”去領會、推測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從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意逆志”的詩歌鑒賞方法。
②那么,我們?nèi)绾尾拍馨堰@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下面一首詩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齊讀一遍。
2、大家想想:這首詩歌體現(xiàn)的是詩人怎樣的愿望?你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這一點的?(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及時點評。)
參考:
、龠@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gòu)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诖嗽姙橥蹙S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huán)境特點構(gòu)成了全詩的基調(diào)。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gòu)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以此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領悟:我們要正確把握一首詩歌的主旨,就得從正確解讀詩歌文辭入手。)
(幻燈顯示)解讀文辭,揣摩情意
3、歷來評者認為此詩“詩中有畫”,那么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圖景讓詩人如此向往歸隱生活呢?試結(jié)合你的體驗和感受描繪出詩中的畫面。(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及時點評。)
以此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領悟:我們的人生體驗對于欣賞古典詩歌也很有幫助。在正確解讀詩歌文辭的基礎上,再結(jié)合我們的體驗去解讀詩歌,我們就能真正領會到詩中的情趣
(幻燈顯示)融入體驗,體會情趣
教師進一步引導:其實,正是因為我們不斷地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主觀感受融入到詩歌當中,使詩歌獲得一種恒久的生命力!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有的詩句還生發(fā)出新的旨趣。如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總結(jié)歸納:
在欣賞這首詩的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學到了欣賞詩歌的一種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來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萬章上》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統(tǒng)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頁上所寫的“四時景物皆成趣”,配合著所繪的四季書簽更顯得如詩如畫。《古詩詞三首》中也選取了秋冬兩季最典型的詩詞供學生學習和體會!渡骄忧镪浴肥潜菊n的第一首詩,詩人王維將空山雨后的秋意微涼,松林間皓月斑駁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歸來侃侃的聲響,漁船掠過荷田的搖曳,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渡骄忧镪浴繁揪驮撌且环逍滦沱惖纳剿,又仿佛能從畫中聽到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絲竹,充分表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學生則需要在感受動靜描寫的妙處之余,還可以試著從詩情畫意當中體會詩人的高潔情懷和樂于歸隱的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吟誦《山居秋暝》,讀準暝、浣等字詞,理解暝、喧、歇的意思;
2.調(diào)動視聽感觸及想象,感受這首詩中的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3.了解王維,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詩佛品質(zhì);
重點:想象畫面,體會詩句中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
難點:感受王維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處事態(tài)度。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有趣的漢字
1.發(fā)現(xiàn)字形的共同點——指向發(fā)現(xiàn)
出示“時、昨、晚、曉、晨、昏”。
2.發(fā)現(xiàn)字義的共同點——指向歸納
都和太陽/時間有關。
3.介紹造字的出發(fā)點——指向字理
設計意圖:從幾個簡單的帶有“日”部的字,由淺入深,其一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思維;其二遷移理解字義的方法,為課堂上學習古詩、體悟情感,做好了鋪墊。
一、由字及題,導入揭題
(一)品讀詩題感秋意
1.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猜題之“暝”
板書“暝”,指名讀,正音,猜義。
設計意圖:猜字義是課前談話的思維延續(xù),既可以從課前談話時的發(fā)現(xiàn)來猜,也可以根據(jù)預習從注釋中獲得的解釋來說。教無定法,但只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便是學法的成果。教師可沿著學生的發(fā)言,先猜再用注釋印證,也可以先說注釋再用剛才的發(fā)現(xiàn)來補充,目的就是把“暝”這個生字記住并理解。
2.逐步解題說詩之“意”
順序板書“秋”“山居”補充詩題完整
(1)“秋暝”為何意?(秋天的黃昏/深秋傍晚,日落時分)
。2)“山居秋暝”又是何意?讀起來又有何感?(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字詞表述)
設計意圖:這首詩從詩題開始就抒發(fā)了王維當時舒適愜意內(nèi)心豁達的感受,季節(jié)恰到好處,天氣恰到好處,地方恰到好處,只讀準讀對詩題,無法同步王維的內(nèi)心。故引導學生能用詩意的現(xiàn)代白話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不是重點,而是通過自己的表達去感受詩的“意”境,是為理解整首詩奠定了情感的基調(diào)。
。ǘ┗仡櫾娮髯R詩人
1.回顧王維及其詩作
出示《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感受王維詩作特點
相機板書:詩佛/詩中有畫/山水田園詩……
設計意圖: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是經(jīng)驗學習,以類似的古詩呈現(xiàn),既拉近了詩人詩作與學生的距離,更是喚醒部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降低學習新詩的陌生感和畏難情緒。
二、由誦及吟,初讀古詩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首詩讀三遍
朗讀要求:第一遍讀對,第二遍讀順,第三遍爭取讀好。
2.把自己當成王維練讀后展示讀
預設一:老師欣賞你讀詩的節(jié)奏,請你帶著大家一起讀;
預設二:你讀詩的感覺真好,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也帶著大家讀。
3.再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凡是能入選統(tǒng)編教材的,必定是古詩中的佳作;更何況王維曾經(jīng)做過“大樂丞”的`官職,這首《山居秋暝》也是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diào),物象清雅,如此音韻和諧的詩值得學生多讀一讀,讀對是讀好的基礎,讀好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三、由靜及動,研讀古詩
。ㄒ唬邦}”“句”勾連學首聯(lián)
1.找找詩題呼應的詩句——天氣晚來秋
2.想象詩歌呈現(xiàn)的畫面——空山新雨后
。1)調(diào)動感官想象畫面。
預設一:你聞到了什么?讀出這種感受;
預設二:你的臉頰上有什么感受?讀出新雨給你的這種涼爽感。
……
設計意圖:用這句詩里的“晚來秋”回扣題目中的“秋暝”,也可以理解為用詩人的語言來解釋“秋暝”,是從白話譯文言到文言譯文言的語文能力提升。此外,調(diào)動感官想象,是學生已有的學習方法,能快速補充好詩句表現(xiàn)出來的畫面,為下面的理解提供了素材。
(2)觀感一致讀出幽靜
閉上眼睛,聆聽雨聲、風吹竹林聲的配樂,讀出空山的幽靜和舒適。
。3)空山空否引出下文
給了王維這么舒適體驗的地方,為什么叫空山呢?
。ǘ﹦屿o皆趣學頷聯(lián)
1.空山自然之景
相機板書“月、松、泉、石”
2.想象畫面品動靜
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視覺體驗指向靜景,聽覺體驗指向動景;既有靜態(tài)的畫面感,又有動態(tài)的音樂感。板書:有聲有色。
。ㄈ┤蝿找I學頸聯(lián)
1.遷移學習
教師感情引導:皎潔的月谷那個灑落在松林間,斑斑駁駁;清澈的溪水流過磐石,叮叮咚咚。吸引王維的是大自然的清新清幽,除了這個還有什么吸引著他呢?
出示任務單,完成任務一
(1)想象畫面
。2)尋找動景
預設1:動景,說說動在哪里?
“喧”和“動”這兩個字能不能換成其他的?(搖、晃……)
你看到了怎樣的浣女合漁舟?
設計意圖:動景的精髓,就在動詞,這兩句詩中最典型的動詞,便是“喧”“動”“下”“歸”,檢驗學生對于畫面的想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當做詩人,面對此景,會換哪兩個動詞加入進去。通過同桌伙伴之間說一說,適當降低了難度,也增加了趣味。
預設2:沒有靜景,但是突出了靜
頷聯(lián)、頸聯(lián)聯(lián)系著學習,感受雖然是動景但是愈加襯托出山的靜。板書:以動襯靜。
(2)任務拓展
設計意圖:這首《鳥鳴澗》和《山居秋暝》頗有相似之處,適合學生將課內(nèi)學習到的方法實踐運用,去通過景物想象畫面,尋找動詞感受動靜的關系,最終得出以動襯靜,強化本課的學習重難點。
。ㄈ┕缠Q內(nèi)心學尾聯(lián)
1.輪讀尾聯(lián)
2.以詩句解釋“春芳”
春芳是何物?應是“日出江花紅勝火,傳來江水綠如藍”,春芳還應該是“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還應該是“沾衣欲濕杏花雨,除面不寒楊柳風”。
3.以“靜好”代替“春芳”
理解“隨意”和“歇”,感受作者愿意留在這空山之中。
。ㄋ模┯煽占啊翱铡,走近王維
1.配樂讀詩
2.理解空山
3.輪讀王維眼中的“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
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設計意圖:空山是和城市官場相對的,在爭名奪利者眼中,是一座空山,在貪圖享樂的人眼里,是一座空山。而在詩佛王維眼里,這個空,是他追求的空靈和幽靜,是不與當時官場同流合污的清廉,是享受擺脫塵世雜物的閑適,是淡泊名利的清雅。用王維自己的詩句,來讓學生初步理解詩人眼中空山其實是不空的。(板書:不空)
4.配樂吟誦《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3
教案教學目標: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教學重點: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
二、介紹相關文化常識
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王維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與孟浩然同為“山水田園”派詩人。
三、分析本詩
1、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景物?地點:山中。時間:秋天傍晚下過一場雨后。
2、作者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間的明麗與清新,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
3、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蓮,漁舟。
4、蘇軾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鳖h聯(lián)和頸聯(lián)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小組討論,用幾句話來描繪一幅畫面。
5、每一幅畫面就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把這些鏡頭連起來就是山中的整個景致。這些景色給你什么感覺?非常寧靜,清新,恬然。
6、我們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歸來時發(fā)出了喧鬧聲,漁舟經(jīng)過時蓮花也隨之擺動,為什么它們給你的`感覺仍然是“靜”呢?以動襯靜。正因為有這些聲音,使得整個環(huán)境顯得更安靜。
7、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景?“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動景。
8、詩的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怎么理解?任憑春天的百花凋謝,山中的美景還是讓我留戀。
9、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描寫了那么美麗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簡單介紹王維的生平)所表達的是一種對于山水的留戀,對隱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麗的景物,作者為什么還稱這之為“空山”呢?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思考!翱铡弊诛@示了山野間的安靜與寬闊,這與作者希望遠離塵世與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四、翻譯全詩
五、分析格律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五言律詩。
2、對偶句有哪些?“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3、哪些字是押韻的?后,秋,流,舟,留。
六、作業(yè)設計:
1、翻譯全詩。
2、請嘗試用一段話描繪這首詩呈現(xiàn)的畫面。(200字)
七、板書設計:
山居秋暝王維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王右丞集》!疤煜挛淖凇,“詩佛”!吧剿飯@”派詩人。景物:明月,松林——靜景清泉,山石竹林,浣女 ——動景青蓮,漁舟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4
一、課文說明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這是一首寫山水美景的名詩,全詩八行四句。本首古詩是節(jié)選前面的四行兩句,描寫了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后,青山清幽明凈的自然美景。
全詩四行兩句。第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出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幽靜,天氣格外的涼爽。第二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多么美的秋天夜景圖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佳句。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掌握新筆畫:橫折鉤,及“先外面,后里頭”的筆順規(guī)則。
2.朗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3.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新雨過后青山清新幽靜的自然美景。
三、教學準備
1.學生自己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
1.哪些小朋友會背古詩?指名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古詩《山居秋暝》。(板書詩題)詩題稍作解釋。
3.指導學生讀一讀詩題。
。ǘ╇S文識字
1.教師范讀古詩,要求聽準每個字的字音。生領讀、跟讀。
2.生自讀古詩,畫出生字。
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形的方法:加—加。
如:日—月→明,白—水→泉,木—公→松,門—日→間,親—斤→新,尸—古→居。
4.(出示生字卡)認讀,同桌互查,開火車。
。ㄈ├首x感悟
1.四人小組合作,組內(nèi)自讀互讀相結(jié)合。讀時思考:
。1)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質(zhì)疑,鼓勵學生互相答疑。
。ㄟm時播放課件)展示動態(tài)畫面:秋天的傍晚一場新雨過后,青山清朗,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在大石頭上叮咚流淌。老師點撥引導。
2.師生交換讀,雙向反饋,感受詩的韻律節(jié)奏美,進一步理解詩意。
3.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所理解的詩境。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5.教師描述詩意,引導學生背誦。
。ㄋ模┬〗Y(jié)
(五)課后活動
在小組內(nèi)比一比誰背的古詩多,推選代表。
第二課時
。ㄒ唬⿵土
1.背誦古詩。
2.(抽讀生字卡):空、新、晚、明、月、松、間、清、泉、石、后、門、有。
。ǘ⿲W習生字
1.學習新筆畫:橫折鉤。
。1)出示新筆畫,說明名稱,啟發(fā)學生說說書寫方法。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2.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門、月、有、間、石、后)。
觀察:哪些字中有新學的筆畫呢?找一找。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注意區(qū)分“石”與“后”。
(3)指導書寫。
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書空練寫筆順,重點是“間”,先外后內(nèi)。
教師范寫,學生練寫,當堂反饋。
(三)課外活動
詩歌背誦會——比比誰背的古詩多,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背誦。
板書設計: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領悟詩的主旨,學習詩人潔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詩的意境和風格。
3.品讀同類詩歌,古為今用。
二、教學思路
1.用對比參悟的方法鑒賞詩歌。
2.活動:企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
三、創(chuàng)新意圖
在認真鑒賞的基礎上,組合同類詩歌,進行古為今用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一)講讀參悟詩歌。
1.自讀課后練習一,給本詩劃分節(jié)奏,弄清尾字的平仄。
2.按節(jié)奏和平仄規(guī)律朗讀這首詩,讀出抑揚頓挫之美。
3.把作者身世、.寫作背景和詩歌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4.抓住頷聯(lián)、頸聯(lián)品味意境: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根據(jù)情感指出朗讀時應注意的語調(diào)、語速。
6.王維的詩與誰的詩風相近?誦讀類似的詩句。
7.認識詩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潔身自好的品格。
(二)企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活動。
1.提出假設:假如王維生活于改革開放、人盡其才的現(xiàn)代社會,他除了作詩外,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jīng)濟活動?
2.明確活動方向及任務。
選擇職業(yè)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同時又要與社會經(jīng)濟形勢相適應。王維是著名的山水詩人,現(xiàn)代社會旅游業(yè)正蓬勃發(fā)展,因此他可以開一家有“歸隱”特色的旅游公司。
3.完成企業(yè)創(chuàng)意書。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雙休游”旨在讓游客在緊張工作之后的雙休日里,走進自然,走進農(nóng)家,找到輕松、閑適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覺。
——景區(qū)設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莊、山居、田園居、南山。
——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莊(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園居、南山(第二天)。
——具體景點設計:以“山居”為例:
、偎闪稚⒉,傾聽天籟,體味自然。倘有月亮,會有“明月窺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現(xiàn)。
②清泉漂流,體會“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
、酆蟹褐鄄缮,時有“驚起一灘鷗鷺”的情景再現(xiàn)。
、苋呬揭、竹林篝火、歌舞晚會。
所有景點適當位置配古人詩詞歌賦。
——企業(yè)人員:總經(jīng)理、財務主管、公關人員、法律顧問、導游(由深諳古文詩詞歌賦者擔任)。
——經(jīng)營方式: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開發(fā),或與其他影視機構(gòu)合資開發(fā),既作旅游景點,又作影視劇外景基地。
參讀詩文:《過故人莊》《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陋室銘》等。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6
【教學創(chuàng)意】
通過兩首詩學習,著眼于指導學生了解一些欣賞古詩的方法,為學生進入高中做過渡與銜接。
【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指導學生欣賞詩歌,并進行初步實踐。
【課時與課型】
1.一課時
2.學法指導課
【預習要求】
1.朗讀詩歌,讀注釋,初步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找資料,看看別人是如何品味這兩首詩的。
3.查找兩位詩人的相關資料。
【教學板塊】
1自讀自誦
2.欣賞品詩方法
3.學寫詩聯(lián)賞析
【教學線索】
1.用譯寫解說內(nèi)容
2.用描述表現(xiàn)詩境
3.用吟誦傳情達意
4.用評說深入賞析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教學板塊一 自讀自誦
。ㄒ唬┲苏撌雷x經(jīng)典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資料
2方法指導
1)姓名字號
2)朝代
3)重要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
4)重要成就
5)代表作品
6)寫作背景
3示例
1)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2)唐朝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
3)關懷現(xiàn)實政治,同情百姓疾苦,對社會狀況有深刻的體驗。
4)四個人生階段:
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
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
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到了成都,后再度飄泊,病死在湘江上。
大歷五年(770)冬,已半身偏枯的詩人貧病交困,漂零在長沙與岳陽之間湘江的一葉扁舟上,幾天后,詩人便溘然長逝了,終年五十九歲。
5)成就:詩現(xiàn)存1500多首,生動的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準確的展示了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急劇轉(zhuǎn)變,被稱為“史詩”。
6)背景:本詩寫于767年,離川,漂泊峽中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
。ǘ⿲W生自讀詩歌,旁批,讀注釋,背誦
分三個層次:
1、讀出節(jié)奏,讀清楚韻腳
2、譯讀,邊讀邊譯。
3、吟誦詩歌
女讀:《山居秋暝》 美——自然美,生活美,心情美。清亮。
男讀:《登高 》 悲——景物悲,身世悲,心境悲。
教學板塊二 欣賞品詩方法
。ㄒ唬┯米g詩解說內(nèi)容
山居秋暝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在幽靜的松林間,清清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晃動處漁船輕輕搖蕩。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jīng)消歇,眼前的秋景多么令人神往。
活動方式:
1生輕聲朗讀體會。
2生試譯登高。
師:要求:
1、譯成詩。
2、用解釋和加字方法擴充。
3、盡量押韻。
。ǘ┯妹枋霰憩F(xiàn)詩境
山居秋暝
男:雨說停就停了,山被沖洗的清清爽爽。裊裊娜娜的炊煙似山間寺院的`鐘聲,在秋天微涼的空氣中緩緩游動。
女:月亮不知什么時候掛上了枝頭。如水的光輝,在松針的鋒芒下,碎的滿地都是。清清溪水潺潺淌過石頭,隱隱流向遠方。
男:溪邊,竹林搖響著喧笑。月光下,一群少女提著浣紗的竹籃,走進了各自的柴門。
女:一陣漁歌牽動了蓮荷,漁人駕著漁船,沿流而返。
合:時光如水,春芳消歇;寧靜與閑適,讓人好想做一個隱者,把這份淡泊,這份淳美,流在生命的深處。
活動方式:男女生讀,慢慢體會。
師:怎樣描述詩境呢?
1、展開想象;
2、進行生動甚至是華麗的擴寫;
3、融入個人感受。
。ㄈ┯靡髡b傳情達意
《山居秋暝》——一首隱居者的情歌;《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
《山居秋暝》——整首詩表現(xiàn)出清新的格調(diào);《登高》——整首詩表現(xiàn)出蒼涼的意境。
《山居秋暝》——是一種悠然的陶醉;《登高》——是一種深沉的嘆息。
師:怎樣用吟誦來傳情達意?
1、深刻的理解作品。
2、醞釀情感。
3、定準基調(diào),把握節(jié)奏,展示韻律。
教學板塊三 學寫詩聯(lián)賞析
。ㄒ唬8種賞析角度
全詩概說,聯(lián)意解析,字詞品味,畫面賞析,思路體會,情感體味,手法理解,意境探求
。ǘ┦纠
1.教師教讀--首聯(lián)賞析:
首聯(lián)對起,寫登高所見,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秋江山水圖,動靜相映,聲色并茂,氣韻生動。(詩聯(lián)概說)
出句從感覺、視覺、聽覺諸方面著筆:長天高遠,秋風凜冽,峽猿悲啼;對句從視覺角度寫:小洲清冷,沙灘灰白,上面點綴著逆風而飛的鳥群。(聯(lián)意解析)
句中用字遣詞極其貼切。深秋九月,潭寒澗肅,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說"清";風霜高潔,水落沙出,所以說"白"。因為臺高,故愈覺其風大,所以說"急";風大則水鳥低飛盤旋,所以說"回"。(字詞品味)
"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手法理解)
詩一開始便有悲涼的氣氛。人登高,更感風急,含有老邁飄泊的衰颯悲戚之感。"天高"地遠,扶病獨登臺,就越發(fā)顯得孤獨悲哀。故聽猿長嘯,也大有哀意。(意境探求)
畫面也是慘淡的,它映照出詩人心上的凄涼。特別是"猿嘯哀"和"鳥飛回"這兩個細節(jié),跟詩人素有的傷時感情聯(lián)系起來看,簡直就是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千萬個流離失所者的寫照。(情感體味)
2、同學們自讀,然后自由選擇內(nèi)容,學寫詩聯(lián)賞析。
3、交流,教師評點。
【山居秋暝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05-04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10篇05-04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9篇06-04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9篇)06-27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精選9篇)06-27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精選9篇06-27
山居秋暝作文04-03
山居秋暝的教案12-13
《山居秋暝》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