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6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工具。作為跨文化語言教學的英語課,只有把英語當作交際工具來教來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一、探索教學方法,探求生活實踐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學者大衛(wèi)曾通過大量的教改實踐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整堂課的主流,他們按時(兩周一次)變換他們在課堂上的位置,每次為自己找好一個伙伴,這樣讓學生有充分鍛煉聽說的機會,學會交際的本領。在課堂交際中不斷認識新伙伴,學生的緊張感逐漸消失,學生由懼說-想說-敢說的進步過程,說明學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并在交際過程中學到了新知識。
得此啟迪,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也引進了西方的這種課堂模式新、學習體制活的方法,進行了教改實踐。例如在學習I like …,I don't like…來表達對各種食品喜好的句型時,讓學生學會禮貌地用Would you like…?詢問別人對食物的需要,并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喜好,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西方人的三餐之食。我從語言功能出發(fā),就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計劃地補充了大量的西方食品,如hamburger(漢堡包)、hot dog(熱狗)、pizza(比薩)等西餐名稱,以及中餐中常見的豆?jié){、油條、大餅等日常用詞,為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我還經(jīng)常變換座位形式,讓學生在新鮮的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同學,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自然地表達交流。由于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教學形式(交際形式)的真實性,在教學中對學生產(chǎn)生了極好的感受效應。
二、加強交際操練,突破語言難關
操練是語言教學的主要鞏固和反饋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語言難點。有時是英語詞匯的發(fā)音,有時是句子的使用,有時則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此時,如果教師一味地聽、講、讀,而讓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與跟讀,是難以奏效的。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好坡度,嚴密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師生間充分運用全身反應法,在聽、說、讀、用的過程中,在師生、生生的互為雙向運用及多向交際中激發(fā)和發(fā)掘?qū)W生學習的潛力,從而突破語言難關。
譬如:在教pencil、 ruler、 bag、 book 等學習用品時,我開展學生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單詞接龍游戲,傳話游戲等。結(jié)合I have a…句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展示自己的學習用品,設計抽獎游戲,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興致盎然地學習語言。又如在教完數(shù)字1-10后,我讓學生帶來他們最喜歡的遛遛球,一邊玩,一邊數(shù),學生們既玩了球,又復習鞏固了數(shù)字,一舉兩得。如此將枯燥、機械的單詞運用到生活化的語言中,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個別-小組-集體三種形式進行交叉訓練,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機會,漸漸地把語言難點融化在交際操練中。實踐證明,合理吸取西方教學的精華,結(jié)合中國兒童的身心特點,在較少的時間內(nèi),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是完全可行的。
三、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力求學以致用
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及其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師生往往注重創(chuàng)造十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邊喝咖啡,邊坐在書桌上講課,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問。取其精華,我也要求學生善于利用語言、表情、動作、體態(tài),并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情景化的教學氛圍中感知-模擬-鞏固-反復,最后達到學會交際的目標。如在教學《Happy Birthday!》一課時,我設計了為一個外國小朋友過生日的情景,讓學生們先商量要送給外國小朋友什么生日禮物,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使用語言,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自然地使用和鞏固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各種表示飲料、水果、食品和文具的單詞;接著讓學生為生日的外國小朋友送禮物,大家爭先恐后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并說"It's for you.Happy birthday!"。還借助音樂和燈光烘托情景,在美妙的《Happy Birthday!》(生日快樂)的英文歌曲中,唱唱跳跳,輕輕松松地學英語,學習的樂趣不言而喻。盡量將每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中,或者是借助學生喜歡的卡通和科幻人物來學習語言,如在教學低年級的打招呼用語時,設計了向七個小矮人打招呼的情景,請學生帶上頭飾扮演小矮人,還配上了歡樂的"士兵進行曲",學生見到了童話中熟悉的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運用學到的英語同他們打招呼。同時,我還鼓勵學生自編自創(chuàng)英文短劇,積極地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四、教育觀點和信念的形成
。1)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jié)為傳授知識,而表現(xiàn)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
。2)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對具體的學生實施個別的影響,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激發(fā)他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得到表現(xiàn)。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體現(xiàn)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他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而且?guī)椭鷮W生認識自己本身。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從我們身上看到是什么樣的人。我們對于學生來說,應當成為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有首先上的權利來教育學生。無論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聰明的、智力豐富的、誨人不倦的教師,使學生感到那樣贊嘆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樣強大的力量激發(fā)著他們上進的愿望。
(3)深信,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他就能獲得智力的財富,就能享受完滿的智力生活的幸福。無論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么完善,它們都不能保證給人以完備的教養(yǎng)。一個人接受課堂上的科學基礎知識越是困難,那么不要把他的智力生活局限于這些基礎知識這一點,就越加重要。只有當一個人認識的東西,比要求他知道的東西多得無可比擬的時候,他才能享受到認識的樂趣。
(4)培養(yǎng)學生對自學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認識自己。確立一種信念:他前進了一步,這不僅是因為他學到了一些新東西,而且是因為總的說來他變得更聰明了。
五、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識記方法
一般來說,每一個學生在一定的發(fā)展階段上,都會表現(xiàn)出某種才能,這種才能使他能夠在某一門學科上取得突出的成績。就實質(zhì)上說,我們給予學生的道德刺激,誘發(fā)他去從事腦力勞動,就是以此為基礎的。學生們以濃厚的興趣來對待這一要求,因為它是符合他們喜歡思考的這一愿望的。學生們又逐漸地過渡到完成更復雜的要求:
總之,要求教師不斷在教學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服務于教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2
寒假里,我抽空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此刻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huán)境相比以前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著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推薦,每一條推薦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讓人閱讀過后,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獲益匪淺。
書中談到了關于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我們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后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我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jié)。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覀儾荒芸偸潜г箾]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質(zhì)。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睂τ诮處煻,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笆枪探倘缓笾В瑢W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jīng)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于對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并為自我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jīng)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我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講臺,培養(yǎng)出祖國鮮艷的花朵!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3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彼@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yǎng)。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并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二十七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中說:“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diào)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門學科,你都應當使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反思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否明白閱讀能充實靈魂,滋養(yǎng)心靈,潤澤生命?墒牵瑸槭裁从械男『圩x書而有的小孩不愛呢?為什么有的班級愛讀書,而有的班級不愛呢?為什么有的學校愛讀書,而有的學校不愛呢?作為老師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呢?怎樣讓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真正地讓“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既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我們更應該明白讀書的重要,我們再也不能馬馬虎虎的教書了,我們不能只當一個教書匠,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上的有心人,為成為教育家而奮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而這本《給教師的建議》就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終生學習和探究的一本好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5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jié)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zhì)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jīng)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6
站在如今時光的高度,俯望經(jīng)歷過的夏日,一個學期就快結(jié)束,那時為了應付初入教學時的膽怯,在網(wǎng)上瀏覽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是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有關教師教學的方法與建議。我?guī)е姸嘁苫箝_始閱讀這本書,漸漸填補著我腦海里關于教學的空白。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讀完此書發(fā)現(xiàn),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7
曾以為讀書越多,所知的就越多。然而現(xiàn)在發(fā)覺讀的書越多,所發(fā)現(xiàn)的未知就越多,越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充滿虔誠的敬畏。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世上也多的是比你透徹還比你謙卑的人。
讀這本書之前,知道這是半個世紀前的書,以為會讀到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抱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心翻開這本書,結(jié)果非但不陳舊,反而非常超前,居然很貼合最近幾年的新課改理念。原來現(xiàn)在工作生活中的迷茫在半世紀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人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為后生晚輩實在是太過自傲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眀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粟。教師的知識超岀教科書的范圍越遠,他的話的.含義就越深刻,學生從他的講述的字里行間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讀到這里突然就坦然了,迷茫和彷徨都來自于對自己無知的恐慌。靜水流深,把自己變成深不見底的湖水才能讓湖面平靜不起波瀾。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8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的心頭竟冉冉升起一輪春陽。讓我感受到了平靜中潛涌的力量,樸素里暗蘊的深刻,那么這本教育書集則進一步坦露了作者的教育情懷,呈現(xiàn)了作者的清醒思考。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言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教書育人,雖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但資深者所憑依的.,通常亦是自身在“摸爬滾打”“斗智斗勇”中的“見多識廣”與“心知肚明”?墒牵鎸σ粚脤靡话喟嘁粋個稟性各異、情感豐富、懵懂叛逆的學生,經(jīng)驗再豐富的老師怕亦難免會有懵圈無措之時。這本書可貴之處在于,將諸多教育現(xiàn)象、教學情境及師生沖突中的教育人由一個暈菜的“當局者”在不知不覺間勸慰成冷靜的“旁觀者”,然后反求諸己,循本溯源,終以良策化危機,以理性勝魯莽,以真情服人心,讓人心頭的糾糾結(jié)結(jié)霎時如浮云飛散,且在豁然頓悟間增了智長了智慧……
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很難想象,一個不讀書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時代教育的步伐。堅守教育初心,耕耘教育夢想,讀書不輟,思考不停,實踐不止,并努力掙脫教育的倦怠、狹隘與偽俗,相信每一個教師都能早日抵達應有的教育高度。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9
最近,我們一直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關于閱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有效的方法。我認識到,學生需要閱讀。
書中講到:在小學各年級,我們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fā)展和提高,那么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教會少年學生同時進行閱讀和思考。這一能力的心理學復雜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發(fā)腦的內(nèi)部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種現(xiàn)象: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tài)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而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yè)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們的學業(yè)成績卻不差,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恰恰在于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這種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fā)展。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教師必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正確在表達思想的能力。這時候,到思想的詞的源泉里去旅行,已經(jīng)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了。所以,就讓我們時刻牢記:孩子需要閱讀,請教會孩子閱讀的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0
善于幫助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不斷進行新的觀察的教師,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連接著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
——《給教師的建議》
這是書中的第21條“教學生觀察,教學生細看”。想到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我就有些感觸。在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平移、旋轉(zhuǎn)時,我們就可以起去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觀察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比如蝴蝶,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旋轉(zhuǎn)?比如坐纜車,比如擰水瓶蓋。
用心的學生能根據(jù)細看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所學的知識中去學習,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更能達到“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這一效果。不夠細心的學生就需要我們的.提醒,慢慢培養(yǎng)他們觀察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獲得‘觀察周圍的生活能獲取知識’的體驗。
我相信任何知識若能與生活相聯(lián)系,那么學生掌握的知識肯定更牢固。一個善于觀察的學生肯定是一個細心嚴謹?shù)膶W生。引導學生觀察的行為,更能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以要教學生觀察和細看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
學生觀察大自然生命的蘇醒的時候,我們觀察學生生命的蘇醒!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1
對于語文教學的重點感覺自己總是把握不好,本周讀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觸。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三條建議中就告訴我們教學的重點“要教會兒童學習!薄皯斒紫冉虝䞍和炀毜刈x和寫!边@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就非常的不好,讓我很傷腦筋。為了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兩個星期里,新課我進行的特別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督促他們每天做好預習,及時復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尤其是學會傾聽和舉手發(fā)言。教他們上課做好課堂筆記。作業(yè)也是重點從規(guī)范寫字開始訓練,每天讓他們堅持練字打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好轉(zhuǎn),F(xiàn)在語文上課的積極主動性大大加強。
從現(xiàn)狀來看,學生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大多數(shù)的.學生還只是被動的接受。尤其不會主動的思考!霸陂喿x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苯窈笪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把學生領進語文學習之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2
今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1條《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所謂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看到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效率自然會非常高。那么興趣的秘密何在呢?簡單地說,便是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學生情趣盎然,因為喜歡所以課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才是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樞紐的關鍵所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要保持住學生興趣,才能使一堂課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感興趣了,就可以投入無限的熱情,而這些熱情便是他們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
讓我們不斷充實、錘煉自己,關注學情,使學生對我們所任的學科充滿興趣,讓我們的教與學變得更快樂更高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3
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多,可以說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閱讀,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薄氨M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必須從“責任”兩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責任呢?
一、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我認為要從課堂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為人師,身正為范。我一直就是這樣來要求勉勵自己的.。
在低年級學生眼里,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4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作為教師的我們經(jīng)常覺得上班時間很緊,幾乎從早忙到晚,回家后還要處理一些工作。
而書中有的一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一位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教師的時間問題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5
我最近閱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的一部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薄盁o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薄皩W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睆乃'這些話語,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晌覀兌荚谡f著“教師的時間哪里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庇械募词棺x書也是疲于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6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應該是教師的一個“法寶”。每次翻起,都會有一種體會,都會有一個個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隊成功的樂趣。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復雜的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布置1道!睍姓劦搅擞薪(jīng)驗的教師的做法,確實在實際教學中“經(jīng)驗”也是一個“新手”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目標的獲得則不是一日形成,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不斷提高的表現(xiàn)。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數(shù)學教師在一堂課上能夠如此分層對待學生,確實是有經(jīng)驗的,這個做法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既要讓優(yōu)秀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證基礎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獲,實在不易。
當然,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不僅僅表現(xiàn)如此,如何讓不同的孩子盡可能的達到大綱要求的知識水平?不一樣的學生應如何激勵他們的學習動力,如何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nèi)ァ皞湟粋洹钡摹?/p>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4
《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讀后感10-05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07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9-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01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2-2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13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