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節(jié)約的重要性。
2.懂得節(jié)約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3.使幼兒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廢棄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關(guān)節(jié)約和浪費的多媒體課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動過程:
一、以操作“擠廢棄的牙膏管”引入
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廢棄的牙膏殼里還有一些沒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費的概念。
二、讓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討論生活中的浪費現(xiàn)象。
討論:你在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的現(xiàn)象?(請幼兒回答)
三、觀看PPT,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身邊的浪費現(xiàn)象,了解相關(guān)節(jié)約的方法。
過渡語:老師這有一些圖片和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
1.觀看PPT:餐桌上的浪費和饑餓的孩子。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要節(jié)約糧食?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到節(jié)約糧食?(幼兒講述)
2.觀看錄像:幼兒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況和缺水的現(xiàn)象。
提問:他們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費水會造成什么情況?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到節(jié)約用水?(幼兒講述)
3.觀看錄像:幼兒畫畫紙被丟棄在垃圾桶和砍伐樹木。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樣節(jié)約用紙?廢舊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類?(幼兒講述)
4.教師幫助幼兒提煉節(jié)約的三種方法。
四、運用節(jié)約統(tǒng)計表,強化幼兒的節(jié)約行動。
1.師介紹節(jié)約統(tǒng)計表,對幼兒的操作提出要求。
2.幼兒根據(jù)自己平時生活中的節(jié)約行為,進行操作黏貼。
3.教師對節(jié)約行為進行統(tǒng)計,小結(jié)。
活動延伸:
爭當節(jié)約小能手
活動反思:
這節(jié)社會性活動我主要通過:
1.通過“擠廢棄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動為切入點,給幼兒浪費的概念。
2.開展“說說我們身邊的浪費現(xiàn)象”活動。讓孩子們深刻體會,浪費現(xiàn)象普遍存在我們身邊。
3.開展“觀看圖片和視頻”。像洗手、漱口、畫畫等這些現(xiàn)象其實在平時生活中很常見,但都不被孩子們重視。當把這些現(xiàn)象以“曝光”形式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樹立節(jié)約意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讓幼兒了解資源的緊缺,認識環(huán)境的惡化,感受到勤儉節(jié)約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4.開展“共同尋找節(jié)約的辦法”。孩子們通過發(fā)現(xiàn)在在幼兒園、生活中存在的浪費現(xiàn)象,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意識到,從“不剩飯、不撒飯,把碗里的`飯吃干凈;洗完手關(guān)上水龍頭,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沖廁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環(huán)節(jié)約用水;紙張兩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來折紙,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等身邊小事做起,讓幼兒對勤儉節(jié)約有了一定的認識,讓節(jié)約意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生根、發(fā)芽、長大!
另外,為了是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設(shè)置了“節(jié)約小能手”記錄環(huán)節(jié)。首先,記錄表中的四個項目是幼兒生活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寫有幼兒號數(shù)的黏貼紙和合計欄便于教師和幼兒了解某個孩子的節(jié)約情況。便于幼兒根據(jù)記錄表來提醒自己在這方面做好節(jié)約。
勤儉節(jié)約,不是這一節(jié)活動,就可以達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將“爭當節(jié)約小能手”活動具體的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在班上開展“爭當節(jié)約小能手”的評比活動,每天一張進行統(tǒng)計,每周評選一次,同時值日生要做好監(jiān)督檢查。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情況及人的生長過程,能完整表述觀察結(jié)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xiàn)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想像力。
3、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體會媽媽為我們成長付出的辛苦。
5、愿意與媽媽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關(guān)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錄象,電腦,大屏幕,每人一個大布口袋(大約8斤重,可以綁在腰際)。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電視上出現(xiàn)一位孕婦,講述自己肚子里的寶寶。)
“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
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jié)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yǎng)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啊!”
教師:“剛才電視里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
三、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教師:“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做動作,教師話音:“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豆豆,緊緊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長大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踢足球,左腳兩下,右腳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來出來我終于出來了,Ye~~!”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四、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1、體驗游戲。
教師:“小朋友現(xiàn)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等等)
2、幼兒談?wù)勛鰦寢尩母惺堋?/p>
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呢?在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可媽媽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為有了你,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
“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yǎng)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yīng)該如何關(guān)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3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過程。
2、通過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兒歌,知道面包來之不易。
3、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chǎn)生感激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面包。
2、聯(lián)系附近的面包房,為幼兒的參觀做好準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面包,引出主題
1、師:這是什么?你吃過什么面包?
2、師:你知道面包是從哪里來的?面包師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參觀面包房,觀察了解面包的制作過程。
1、引導幼兒來到面包房,觀察面包房里的環(huán)境布置。面包房里各種各樣的面包師專門擺放的呢?(整整齊齊、分類擺放)
2、師:面包房里這么多面包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誰做出了這么好吃又美觀的面包呢?
3、請面包房里的面包師傅介紹制作面包的原料,并現(xiàn)場示范制作面包,讓幼兒了解制作面包的步驟(和面——做面包——擺放面包——烤面包)
4、互動環(huán)節(jié)
請面包師當場提問,如:做面包的原料和工具等,讓幼兒來回答,面包師再進行補充。也可讓面包師解答幼兒提出的一些問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三、表演活動:我來當回面包師
1、師:面包師是怎樣做成面包的?你能模仿做面包的動作嗎?
2、帶領(lǐng)幼兒邊念《面包歌》(見附),邊模仿制作面包的動作。在游戲中體驗面包師的勞動。
四、品嘗面包。
引導幼兒觀察面包出爐,最后讓幼兒自主嘗試購買面包,品嘗面包師傅的勞動成果,從而產(chǎn)生對面包師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附:《面包歌》
面盆里,和面團,
面團在一起,和在面盆里。(做在面盆里和面的動作)
面板上,做面包,
面包擺一起,擺在面板上。(模仿在面板上作面包的動作)
托盆上,烤面包,(做拿起托盆狀)
面包進烤箱,烤熟了,烤熟了。(做將托盆放進烤箱的動作)
面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表現(xiàn)出非常好吃的樣子)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4
一、設(shè)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于周圍人們與自身的關(guān)系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社會中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在為大家的生活奔走著,并能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對他們的愛。我發(fā)現(xiàn)班中常有幼兒在互相討論"我是從哪里來的?"這一話題,結(jié)合小朋友們的這一話題,我們大班段的全體教師一起討論,決定開展"我從哪里來"這一主題教學活動,希望通過觀看錄象、談話等活動,使幼兒了解自身的由來與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媽媽與自身的關(guān)系,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愛媽媽,愛周圍人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自身在媽媽肚子中的生長過程,感受媽媽的辛苦。
2、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述自身的見解。
3、進一步了解自身與媽媽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yīng)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光盤,磁帶,錄音機,皮球每人一個,結(jié)婚照一張,紅皺紙、繩子、剪刀、彩紙、橡皮泥、蠟筆白紙、破舊圖書等幼兒手工操作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引題、設(shè)疑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聽錄音生日歌)咦!今天是誰的生日啊?到底是誰的生日啊?
(幼兒任意猜想,引起興趣)
2、(聽錄音)今天是唐唐的生日,他的'好朋友都來了,他們又唱歌又跳舞,氣氛可熱烈啦。唐唐想:"要是我天天都過生日那該多好啊!"唐唐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一年中只在今天過生日?"媽媽說:"因為你是六年前的今天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呀!""那我是從哪兒來的呢?"
3、小朋友,你們能告訴唐唐嗎?他是從哪兒來的呢?
4、媽媽是怎么把你生出來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啊?
(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自然、有趣。)
(二)幼兒進一步以科學的方法了解自身的生長過程,感受媽媽的辛苦。
1、(出示結(jié)婚照)我們先來看看這是誰?他們表情怎么樣?
(他們結(jié)婚了,他們緊緊的靠在一起,接下來會怎么樣呢?)你們瞧!
2、(放錄像)精子象什么?說說他的樣子?猜猜他在媽媽的肚子里游來游去干什么?(他和媽媽肚子里的卵做了好朋友他們合在了一起)猜猜他們會變成什么?到底變成了什么呢?我們來看看。
3、(放錄象)你看到了什么?(這就是我們呀)說說臍帶兩頭的連接,并與我們現(xiàn)在的樣子進行比較,突出頭特別大。我們住在媽媽的肚子里媽媽會怎么樣呢?
4、(放錄象)媽媽怎么了?吐的時候感覺怎么樣?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接下來會怎么樣?
5、(放錄像)變成了什么?他在哪?與剛成型時相比較,并找找他的五官、四肢。
6、(放錄像)媽媽肚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幼兒把皮球當娃娃體驗大肚子活動的不方便)說說感覺怎么樣?
7、(放錄像)媽媽肚子越來越大,我們也一天天長大,看看媽媽怎么了?(了解小朋友生出來的過程,體驗媽媽的辛苦)
8、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媽媽很辛苦?
9、媽媽那么辛苦,我們平時應(yīng)該怎樣關(guān)心媽媽呢?(媽媽生病了,在家怎么關(guān)心,洗被子了該怎樣拿下來,有好吃的等等)
(在教師的牽引下,幼兒從錄象中的外表現(xiàn)象逐漸深入到問題的實質(zhì),感受到媽媽生育自身的痛苦,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
五、延伸活動:
幼兒制作禮物
三八婦女節(jié)快到了,你們想不想做份禮物送給媽媽呀?回家去想一想
六、活動點評:
本活動的設(shè)計思想是比較新穎的,能夠在幼兒園中大膽地進行性教育的嘗試,選擇適宜的鏡頭給幼兒真實的體驗,由此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顒雍笠挥變旱脑捒赡苁菍Ρ净顒幼詈玫脑u價:"原來我不知道媽媽生我這么痛,有時發(fā)脾氣還打媽媽,現(xiàn)在回家要對媽媽好一點。"小朋友的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也恰恰說明老師的設(shè)想和預定的目標已基本實現(xiàn)。
活動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愛是核心,激發(fā)幼兒愛的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幼兒愛的情感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jié)果,而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guān)經(jīng)驗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讓幼兒從小知道愛父母和長輩、同伴,老師,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習慣,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社會。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的情感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從小培養(yǎng)幼兒有愛心、愛父母、同伴、老師的品質(zhì),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產(chǎn)生十分有益的影響。幼兒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中,愛的情感不斷升華。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5
教學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運用比較的方法,感知空間,數(shù)量的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變化。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新增加玩具若干種,活動室桌椅,玩具柜等擺設(shè)有所變化。
學具: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一頁“哪里變了”,筆。
教學過程:
一,教室變了。
1,開學了,我們的活動室變了,換了一個新的教室,你們有什么感覺?
能說說有什么不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喜歡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活動室里黑板,座位排放方向,位置的改變。
3,請你說說,怎樣放更好?
二,活動室里的玩具變了。
1,活動室里的玩具也有新變化,請你們把新玩具找出來,數(shù)一數(shù)多了幾種。
2,教師呈現(xiàn)其中一種新玩具(數(shù)量為10個),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目測玩具的數(shù)量,并說出總數(shù)。
3,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數(shù)玩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4,如果改變玩具的擺放方式,是不是能更快地數(shù)出總數(shù)?
5,幼兒將數(shù)量為10個的玩具按某種方法擺放,并學習快速數(shù)出總數(shù)。如2個2個放在一起數(shù),或5個一堆數(shù)。
6,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改變新玩具的排列順序,請幼兒說說與原來相比哪里變了。
7,再次變換新玩具的排列順序,引導幼兒說出哪里變了,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和判斷方法。
三,哪里變了。
1,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一頁“哪里變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說上下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你是怎么找到這些不同的?引導幼兒上下對應(yīng)看。
3,一共有幾個地方變了?請幼兒將第二幅圖中有變化的地方圈出來。
4,說說這些不同點。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6
活動設(shè)計背景
我常聽到小朋友悄悄議論“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有的幼兒悄悄把枕頭塞在衣服里,見了老師就會慌亂地躲藏……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孩子和家長。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shè)計了大班活動《我從哪里來》。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孕育生長過程。
2.情感目標:通過親子游戲,激發(fā)幼兒愛父母的情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幼兒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關(guān)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2.請家長到場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1、師生做“毛毛蟲變蝴蝶”的手指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動課題。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會是什么神奇的事兒呢?你們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東西?(肚臍)為什么有肚臍呢?它是用來干什么呢?(教師小結(jié);幼兒想象自由交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吧。
(二)播放課件,幼兒以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三)通過提問談話,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1、教師提問:小朋友說出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熱線(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問問媽媽再回答)
2、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長的呢?
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樣?(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顆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邊,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體里面去了。)
3、他們在一起,往媽媽肚子里舒適的子宮游過去。
4、寶寶在肚子里是怎么獲得營養(yǎng)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媽媽吃很多東西,通過食道、胃、小腸、臍帶傳給胎兒。)請個別小朋友問媽媽,媽媽吃了什么?再回來告訴老師。
5、胎兒慢慢的長大,是怎么逐步長大的?
(精子和卵子結(jié)合——變成受精卵——長出頭和軀干——有了心跳——胎動——胳膊小腳開始活動——身體結(jié)實——開始偶爾張開眼睛但是還看不見東西——轉(zhuǎn)動后位置固定——頭朝下——有了呼吸功能活動頻繁)。小朋友在肚子里胎動的時候,問問媽媽的感受,請媽媽說感受。
小結(jié):小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生長了十個月,頭二個月外形與其他動物早期胚胎外形并沒太大區(qū)別,到三四個月,才逐漸有了人的形狀,與其它動物的區(qū)別是越長越大。這十個月,胎兒寶寶都生長在一種叫“羊水”的液體里面。其整個過程就像地球上四億年來生命的高度濃縮,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級到高級,從普通動物到人。這一過程很神奇吧。小朋友長大了,還有更多的奧秘等著你們?nèi)ヌ剿髂亍?/p>
6.胎兒越長越大,想出去看看他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在醫(yī)生阿姨的幫助下,從媽媽的產(chǎn)道生出來了。臍帶完成了任務(wù),逐漸干涸掉落,在寶寶的肚皮上就留下了肚臍這個疤痕,現(xiàn)在小朋友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卸悄毩税伞?/p>
(四)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是不是很有趣呀!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來施魔法,讓所有人回到媽媽的肚子里,一起來體驗生長過程好不好?(好)
師:肚子里的寶寶像蠶豆,緊緊地抱在一起,一動也不動。慢慢的慢慢的長大了一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嘿嘿兩下,右邊嘿嘿兩下。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踦上我的小三輪,真神氣。我還會開心的笑,生氣時撅起我的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呀真精彩。出來了,出來了,不會說話,哭哭來報道吧!哇哇哇……
(五)師:小寶寶生出來了,和爸爸媽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爸爸媽媽可辛苦了。教他(她)坐,摟著他(她)爬,扶著他(她)走,看著他(她)跑,送我們上幼兒園。我們的父母真是辛苦,所以我們要感謝父母。
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師幼談話,教師引導幼兒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延伸活動:請小朋友牽起媽媽的手,看看媽媽,因為有了你們,媽媽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變成一個勇敢勤勞的媽媽;爸爸從一個瀟灑的帥小伙,變成一個辛勤工作、掙錢養(yǎng)家、照顧媽媽和寶寶的男子漢。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但是,因為有你們,他們感覺很幸福很幸福。請媽媽蹲下來,小朋友,親親你的媽媽,在他們耳邊說一聲:我愛你,媽媽。
感謝爸爸媽媽們,也感謝所有的爸爸媽媽,祝福你們的小家越來越幸福。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通過互動交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通過看課件去探究尋找答案: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觀察體驗,懂得了“我們要珍惜生活,我們來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學會對父母感恩”。家長的觀念改變了,更加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這節(jié)課在我園進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請孩子的爸爸也到現(xiàn)場,相信效果會更好。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7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過程。
2、通過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兒歌,知道面包來之不易。
3、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chǎn)生感激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面包。
2、聯(lián)系附近的面包房,為幼兒的參觀做好準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面包,引出主題
1、師:這是什么?你吃過什么面包?
2、師:你知道面包是從哪里來的?面包師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參觀面包房,觀察了解面包的制作過程。
1、引導幼兒來到面包房,觀察面包房里的環(huán)境布置。面包房里各種各樣的面包師專門擺放的呢?(整整齊齊、分類擺放)
2、師:面包房里這么多面包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誰做出了這么好吃又美觀的面包呢?
3、請面包房里的面包師傅介紹制作面包的原料,并現(xiàn)場示范制作面包,讓幼兒了解制作面包的步驟(和面——做面包——擺放面包——烤面包)
4、互動環(huán)節(jié)
請面包師當場提問,如:做面包的原料和工具等,讓幼兒來回答,面包師再進行補充。也可讓面包師解答幼兒提出的一些問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三、表演活動:我來當回面包師
1、師:面包師是怎樣做成面包的?你能模仿做面包的動作嗎?
2、帶領(lǐng)幼兒邊念《面包歌》(見附),邊模仿制作面包的動作。在游戲中體驗面包師的勞動。
四、品嘗面包。
引導幼兒觀察面包出爐,最后讓幼兒自主嘗試購買面包,品嘗面包師傅的勞動成果,從而產(chǎn)生對面包師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附:《面包歌》
面盆里,和面團,
面團在一起,和在面盆里。(做在面盆里和面的動作)
面板上,做面包,
面包擺一起,擺在面板上。(模仿在面板上作面包的動作)
托盆上,烤面包,(做拿起托盆狀)
面包進烤箱,烤熟了,烤熟了。(做將托盆放進烤箱的動作)
面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表現(xiàn)出非常好吃的樣子)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8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過程。
2、通過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兒歌,知道面包來之不易。
3、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chǎn)生感激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制作比薩面包
2.圖片:面包店,面包師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面包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你喜歡吃面包嗎?
2、你知道面包是從哪里來的?面包師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通過圖片,觀察了解面包的制作過程。
1、觀察面包房里的環(huán)境布置。
面包房里各種各樣的面包怎樣擺放的呢?
(整整齊齊、分類擺放)
2、面包房里這么多面包是用什么做出來的?
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誰做出了這么好吃又美觀的面包呢?
3、教師當面包師傅介紹制作面包的原料。
三、怎樣制作面包
1、觀看動畫片:好吃的.比薩面包
讓幼兒了解制作面包的步驟
和面——做面包——擺放面包——烤面包
2、我來當回面包師
教師:面包師是怎樣做成面包的?我們來模仿一下做面包的動作好嗎?
3、帶領(lǐng)幼兒邊念《面包歌》邊模仿制作面包的動作。
在游戲中體驗面包師的勞動。
附:
面盆里,和面團,面團在一起,和在面盆里,
面板上,做面包,面包擺一起,擺在面板上。
托盤上,烤面包,面包進烤箱,烤熟了,烤熟了。
面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
【大班社會教案面包哪里來】相關(guān)文章:
《面包哪里來》大班社會優(yōu)質(zhì)課教案08-26
春天里來大班教案11-13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春天里來》03-14
《城里來了大恐龍》大班教案11-14
大班語言教案:云朵面包04-24
大班語言云朵面包教案06-16
大班語言城里來了大恐龍教案03-19
大班語言《茶從哪里來》教案(精選13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