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3-11-07 18:00:58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zhì)量觀念。

      2、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jīng)歷質(zhì)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chǔ)的質(zhì)量單位的'有關(guān)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zhì)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zhì)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xiàn),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zhì)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zhì)量標簽上的質(zhì)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yōu)楸容^兩種標明質(zhì)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shù)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教學反思: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對分數(shù)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分數(shù)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shù)可以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許多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體會分數(shù)的意義。

      2、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填空:四分之一寫作:,十分之三寫作

      讀作讀作

      2、“”表示。

      3、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一共有幾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花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shù)?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shù)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shù)占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黃花:

      長方形:圓:三角形:

      2、按分數(shù)圈一圈。

      讓學生展示自己圈的結(jié)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ńY(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shù),如果對應于不同的“整體”,那么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jié)

      課后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懂得分數(shù)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許多事物組成的。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ㄈ┬〗Y(jié):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ㄋ模┧倪呅畏诸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jié):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ㄩL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此倪呅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ㄆ撸┱n堂總結(jié)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4

      教學 目標

      1、經(jīng)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

      3、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教學 重難點

      不遺漏的列出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

      教學準備

      3個轉(zhuǎn)盤、若干個紙杯紙箱、4個紅色乒乓球、3個黃色乒乓球、3個黑色乒乓球。學生自制轉(zhuǎn)盤課時安排 1

      教學過程

      游戲引入:

      師:今天,我?guī)砹艘晃焕吓笥,他要和我們一起玩游戲?/p>

     。ㄤ浺簦┩瑢W們好,我是淘氣!我來玩?zhèn)游戲,看誰猜的又對又快!

      師:(出示轉(zhuǎn)盤)如果轉(zhuǎn)動指針,指針可能停在什么顏色的地方?

      有生說指向紫色,有生說也可能指向黃色。

      師動手轉(zhuǎn)動指針,進行驗證。

     。ㄤ浺簦┬∨笥巡聦α藛幔績煞N顏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誰的可能性大一些,誰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有道理,在這個活動中,兩種顏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們就通過猜一猜的活動,來研究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游戲的延續(xù)

      1、(錄音)淘氣:我還帶來了一個轉(zhuǎn)盤,這次還要請大家來猜猜指針會指向哪種顏色?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些?

      師:(出示轉(zhuǎn)盤)誰愿意來猜?

      生:可能轉(zhuǎn)向紫色。

      生:也可能轉(zhuǎn)向黃色。

      生: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師:為什么說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生:因為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大。

      師:小朋友說的很好,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時,轉(zhuǎn)動指針,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請學生到黑板前動手撥一撥,進行驗證。

      2、師: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個轉(zhuǎn)盤,拿出來讓大家猜一猜,然后動手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你猜對了嗎?生出示自制的轉(zhuǎn)盤,在小組內(nèi)活動。

      教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對同學的`錯誤判斷及時糾正。

      3、(錄音)淘氣:剛才你們活動的好熱鬧!我也很想?yún)⑴c。我準備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轉(zhuǎn)盤,你們幫我想想指針指向各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況,好嗎?

      師出示轉(zhuǎn)盤。讓學生說一說看法,以及理由。

      生:轉(zhuǎn)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轉(zhuǎn)向黃色的可能性最小。因為面積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積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師:在玩轉(zhuǎn)盤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游戲二(拋紙杯)

      1、宣布規(guī)則。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拋紙杯”的試驗,

      每個同學拋5次紙杯,每次的結(jié)果都要記錄在試驗單上。4人都拋完5次,再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結(jié)果,組長并將出現(xiàn)各種結(jié)果的次數(shù)進行匯總,最后得出結(jié)論。

      2、小組活動。(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

      3、交流結(jié)果。盡量請每個小組都匯報他們的試驗結(jié)果及結(jié)論。

      師將各組的試驗結(jié)果進行匯總,這樣累計的次數(shù)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4、形成結(jié)論。

      紙杯拋出,落地后側(cè)放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側(cè)面的面積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為底部的面積最小。

      游戲三(摸球)

      1、師:剛才的游戲同學們都玩的不錯,我們再來玩一個“摸球”游戲。(出示紙箱,并放入2個黃球和1個白球)

      師: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jié)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嗎?

      師請一生到講臺前摸球驗證。

      2、師:(在箱內(nèi)再放入3個紅球)現(xiàn)在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jié)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判斷的。

      師:有可能摸到黑球嗎?

      生答。

      3、(在箱內(nèi)放入2個白球和2個黃球)師:一次摸出2個球,可能出現(xiàn)幾種結(jié)果?

      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

      匯報結(jié)論。

     。

      師: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延伸作業(yè)

      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

      板書設(shè)計

      猜一猜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5

      一、 從生活中感知

      1、 欣賞建筑中的對稱美

      同學們,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嗎?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咱們來欣賞一下,好嗎?(播放照片)

      你覺得這些建筑物怎么樣?

      這些建筑物之所以看起來這樣賞心悅目,是因為它們都具有一種對稱美。

      2、 欣賞生活中其他具有對稱性的物體

      除了有些建筑具有對稱的特點,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也是對稱的。你能來說一說嗎?

      是啊,對稱的物體的確很多。大家看,邊解說:許多動物的外形是對稱的。有些藝術(shù)品是對稱的。飛機的'外形也是對稱的,如果飛機不對稱的話,會怎么樣?看來對稱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有時也是必須的。

      二、 在操作中研究

      1、 在操作中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現(xiàn)在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圖形,(出示圖形)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會研究!現(xiàn)在就請輕輕打開1號信封取出圖形,開始。▽W生活動)

      交流:研究之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名4個學生回答一下,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指導他舉起圖形展示,同時將他研究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把沒有討論的圖形貼上黑板,

      那其余的圖形是不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呢?

      是啊,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都能對折,(板書:對折)(課件演示)

      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大小一樣、形狀一樣,(課件演示)能夠完全重合。(板書;完全重合)

      中間的折痕呢,就像一條軸,這種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完成板書)

      2、試一試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2號信封里的這些圖形(出示信封)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教師收掉黑板上的六個圖形。

      交流:

      在我們研究的這六個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你能很快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嗎?

      (三角形:這種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梯形:這種梯形是軸對稱圖形。

      五邊形:這種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長方形:還有誰和他折得不一樣?

      長方形除了豎著折兩邊能完全重合,橫著折也可以。(教師演示)

      正方形:正方形也有幾種折法可以使兩邊完全重合

      那有沒有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呢?你怎么會認為它不是呢?

      4、制作一個軸對稱圖形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什么是軸對稱圖形,那你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制作一個呢?在動手之前,我們先來開個小小討論會,每個小組討論這三個問題:

     。1) 做什么圖形?

     。2) 選什么工具?

     。3) 怎么分工?

      好,開始!

      學生討論。

      你們討論出一個方案了嗎?

      那就請大家各顯神通吧,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有創(chuàng)意。

      教師巡視,要是他們時間夠的話可以請他們多做一個。要是發(fā)現(xiàn)做兩個的,請他們展示做的好的那個。

      交流:你們做的是什么圖形?是怎么做的?

      三、 識別軸對稱圖形

      1、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找到它。

      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在紙上的這些圖形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誰上臺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紫荊花:它為什么不是呢?教師拿教鞭在屏幕上 一指,因為它里面的圖案對折后兩邊不能完全重合。

      C:為什么是呢?/誰有不同意見。這就說明并不一定要左右對稱才行,換個方向?qū)φ垡部梢,一次折不出,就多試幾次?/p>

      2、 畫一畫。

      請同學們看第二張紙,

      圖上都只畫出了每個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它們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嗎?

      我們先來畫第一個。

      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畫的?還有其他畫法嗎?

      第二種畫法更容易。

      先觀察給出的一半圖形,確定另一半圖形的各個頂點,再連點成線比較容易。

      再來畫一下第二個。

      請一個學生來展示一下。

      你和他一樣嗎?

      四、 全課小結(jié)

      好,現(xiàn)在我們來輕松一下,請同學們看這,教師表演剪紙。誰來說說我剛剛剪紙時運用了什么知識?課后請同學們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

      你還能想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嗎?

      機動:連一連

      你是怎么判斷的?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6

      教學內(nèi)容:P2 --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jié)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yǎng)學生書寫規(guī)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點:口算題卡、ppt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提問:你能知道那些數(shù)學信息?

      2、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顧客,你想買哪兩種食品?每種食品的數(shù)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選學生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引出例題:胖胖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付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組織學生討論: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偎闶健3×4+6”中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塊面包和1個蛋糕共付18元。

     、谒闶健6+3×4”紅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個蛋糕和4塊面包共付18元。

      這兩種情況所付的錢都是相等的。所以,3×4+6與6+3×4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 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該付18元。

      三、嘗試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1、提問:壯壯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2、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合作、討論。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應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0-12

      =8(元) 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5、小結(jié):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鞏固練習:

      1、P3“結(jié)合主題圖,說說下面每個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試一試第1題注意注意提醒學生討論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3、試一試第2題學生板演并訂正。

      五、拓展練習:

      1、第3題讓學生再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可進行小組討論,寫出算式并把現(xiàn)算什么標記出來。第二問根據(jù)題目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來敘述算式的意義。

      2、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6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根據(jù)題目意思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六、總結(jié)強調(diào):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設(shè)計:

      小熊購物(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該付18元。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zhì)量。

      教學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jié)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chǔ)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jié)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jié)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jù)這個蘋果的質(zhì)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zhì)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lǐng)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zhì)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zhì)量要使結(jié)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8

      設(shè)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并通過舉例說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通過實例認識平移和旋轉(zhuǎn)現(xiàn)象,最后通過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shè)計上關(guān)注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

      教學中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一步強調(diào)圖形的平移和旋轉(zhuǎn)的不同特征,加深學生對這兩種運動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的相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中,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zhuǎn)與用8個方向描述地圖上兩地的相對位置作為重點復習的內(nèi)容,結(jié)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圖形的運動及位置有關(guān)的問題,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剪刀 彩紙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圖形的運動的.相關(guān)知識。

      (1)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第1題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軸對稱圖形,請大家看大屏幕,誰能說一說圖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獨立匯報。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軸對稱圖形,第四幅不是)

      師: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前三幅是軸對稱圖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學生個體匯報:

      生:因為前三幅圖通過對折,折痕兩邊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圖無論怎樣對折,折痕兩邊的圖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預設(shè)

      師:大家能從學習過的圖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軸對稱圖形嗎?

      生1:我們學習過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2:有的京劇的臉譜是軸對稱圖形,還有媽媽過年時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軸對稱圖形。

      生3:……

      師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凡是對折后折痕兩邊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這個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圖形的對稱軸。

      (2)復習平移和旋轉(zhuǎn)。

      師: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運動是旋轉(zhuǎn)。

      學生互相交流后個體匯報。

      預設(shè)

      生1:推拉窗戶的運動是平移。

      生2:風車的運動是旋轉(zhuǎn)。

      生3:電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車車輪的運動是旋轉(zhuǎn)。

      生4:……

      師:平移和旋轉(zhuǎn)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與同桌交流后個體匯報。

      生1:物體平移的特征是沿著一條直線的方向運動。

      生2:物體旋轉(zhuǎn)的特征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運動。

      生3:……

      師小結(jié)。

      2.復習圖形與位置。

      (1)用方位詞描述相對位置。

      師: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說一說物品之間的相對位置。

      學生個體匯報。

      師:同學們還能在操場上找出東、南、西、北嗎?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個體匯報。

      師:這四個方向按順時針的順序應該是什么?

      生:東、南、西、北。

      師:按逆時針的順序又應該是什么呢?

      生:東、北、西、南。

      (2)在地圖上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師:除了認識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外,大家還認識哪些方向呢?

      生: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的推理、判斷的過程,能夠?qū)@些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分析。

      2、學會運用列表、嘗試、操作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推理,發(fā)展推理能力。

      3、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在經(jīng)歷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會生活中這些現(xiàn)象中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

      教材分析:

      《有趣的推理》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好玩》中的內(nèi)容。推理,是數(shù)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把“對現(xiàn)象的推理”作為教學內(nèi)容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本節(jié)課也是學生正是接觸邏輯推理的開始。教材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發(fā)展水平,選取了難度不大,但又相對獨立的兩個素材,力圖讓學生親歷有趣的推理活動過程,形成一種明確的推理意識,學會借助表格,運用分類、排除等策略進行推理的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為后續(xù)解決復雜的推理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樂于展示與分享,他們對符號、分類和列表也有一定的認識和運用。在生活中積累了合情推理的經(jīng)驗,具備簡單的推理能力。但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邏輯表達能力不強。所以,有條理的表達推理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借助表格有序的進行推理便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對生活現(xiàn)象進行推理的過程,理清推理順序,學會表格法、排除法等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學難點:

      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能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梳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識推理。

      1、和學生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戲。

      猜興趣愛好。

      說一說你最喜歡的課外興趣活動是什么。

      猜一猜老師最喜歡什么。(唱歌,打乒乓球中的一種)

      師:“不喜歡”是否定表述,“喜歡”是肯定表述,這兩種說法都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今天我們就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猜朋友。

      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和大家一起學習,是他們中的一位。

     。ǔ鍪緢D片:智慧老人,笑笑,機靈狗,奇思,淘氣。)

      師:猜不準嗎?需要什么?

     。◤埜Lm)《有趣的推理》教學設(shè)計依次出示:女生;我的頭發(fā)是黑色的;淘氣×;奇思√

      2、導入新課。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的提示就是嘗試猜測時所必須的信息。

     。ò鍟盒畔ⅲ

      根據(jù)信息,利用排除的方法縮小范圍,得出結(jié)果,這個過程就是推理。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推理”。

      【設(shè)計意圖】:

      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由按照個人想法的“盲目猜”到利用信息提示進行“有根據(jù)的猜”,凸顯推理活動中信息的重要性,并讓學生體驗生活中信息的不同表達方式,了解推理的主要方法是排除法。

      二、合作探索,體驗推理。

      1、讀懂問題,明確要求。

      課件逐一出示信息。

      學校有足球、航模和電腦興趣小組。淘氣、笑笑和奇思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分別參加了其中一組。他們?nèi)硕疾辉谝粋組。淘氣:我不是電腦小組的;笑笑:我不喜歡踢足球;奇思:我喜歡航模。

      師:你能判斷出他們分別在哪個興趣小組嗎?

      2、獨立思考,組內(nèi)交流。

      3、現(xiàn)場收集信息,展示推理過程和結(jié)果。

      4、小結(jié)回顧,優(yōu)化方法。

      小結(jié):用文字說的很清楚,只是記錄有些麻煩;連線法簡單明了,結(jié)果一目了然,但是沒有展示思考過程,表格法巧妙的`運用了數(shù)學符號,只用了“√”和“×”就能清楚地記錄推理過程和結(jié)果。

      對比三種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板書:列表法)

      回顧推理過程,先確定誰?由這個“√”可以排除幾項?

      看來這個信息很關(guān)鍵。

      (板書:從關(guān)鍵信息入手)

      5、活學活用,小試牛刀。

      出示問題:有語文、數(shù)學和美術(shù)3本書,他們?nèi)烁髂昧艘槐尽?/p>

      他們分別拿了什么書?

      作業(yè)要求:試著利用表格將你的推理過程和結(jié)果記錄下來吧!

      【設(shè)計意圖】:

      挖掘生本內(nèi)化資源,開放生本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經(jīng)歷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借助符號、運用排除法進行推理,在獲取推理知識的同時,滲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三、鞏固拓展,再探推理。

      師:我們依據(jù)關(guān)鍵信息,利用表格進行梳理,得到了結(jié)論。當遇到信息更多、難度更大的推理問題時,你還敢接受挑戰(zhàn)嗎?

      1、獲取信息。

      奇思的航模小組有6個飛機模型,現(xiàn)在按要求把它們擺放在展柜里,你能找到正確的位置嗎?

      出示:淘氣號和樂樂號都放在柜子的左側(cè),淘氣號在樂樂號的上面。

      教練號在最上面一層的左側(cè)。

      妙想號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

      奇思號沒有放在教練號的旁邊。

      2、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小結(jié):針對信息較多的推理,先進行分類,可以簡化推理的過程,

      比較容易找到結(jié)果。

      【設(shè)計意圖】:

      通過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情景鞏固和內(nèi)化推理知識,引導學生在遇到復雜推理時可借助分類活動化繁為簡,轉(zhuǎn)變成簡單的三項推理,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課堂小結(jié),運用推理。

      1、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李老師和小軍、小明、小林、小兵、小海在操場上做游戲。李老師的兩邊是小明和小軍,小林正好在李老師的對面,小兵在小林的左邊,小兵的后面是小明。請在圖中標出他們的名字。

      3、寶盒探寶。

      這是一個寶盒,打開盒子需要找到正確的密碼。

      ·出示:密碼是1、2、3、4、5、6、7、8中的一個;它比4大;它是7的鄰居;它不在7的右邊。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0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有: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用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解決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數(shù)與代數(shù)領(lǐng)域“數(shù)的運算”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掌握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運算,并能應用相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chǔ)上教學萬以內(nèi)的混合運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內(nèi)容:

      捐書活動(1課時)→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運白菜(1課時)→三位數(shù)連減的計算方法

      加與減:

      節(jié)余多少錢(2課時)→三位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里程表(一)(1課時)→借助直觀圖和線段圖解決起點為0的里程問題

      里程表(二)(1課時)→借助直觀圖和線段圖解決起點非0的里程問題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會借助直觀圖和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能運用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運算的意義,感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逐步積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逐步養(yǎng)成認真傾聽、勇于表達、反思質(zhì)疑、細心計算、及時驗算的學習習慣。

      2、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美好情感。

      重難點:

      重點

      1、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

      運用三位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shù)》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nèi)容是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shù)形結(jié)合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創(chuàng)造與探索,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jié)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朔治鞴系墓适,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jīng)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shù)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jù)剛才的畫面內(nèi)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shù)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呢?

     。ㄊO碌奈鞴鲜沁@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5—P7

      教學目標: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購物經(jīng)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shù)(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jù)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shù)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結(jié)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guān)鍵: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diào)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jié)

      作業(yè):課后二題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慌囵B(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shù),能自己往下寫分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抢蠋熅蛠砜伎寄銈。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jié):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它叫做分數(shù)(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這個分數(shù)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diào)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shù)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shù),把這個分數(shù)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shù),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shù)。(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jù)分數(shù)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shù)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jié)合活動內(nèi)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

     。、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jīng)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逐步發(fā)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qū)W生呈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fā)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xù)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 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2) 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ǎ常 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xiàn)倒映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shù)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教師示范

     。ǎ保 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ǎ玻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ǎ保 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ǎ玻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ǎ常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 8

     。ǎ矗 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ǎ保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guān)系。

      (2)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

      (3) 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xiàn)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xiàn)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xiàn)在是幾時?

     。ǎ矗 實驗證明

     。痢⑷∫粫r鐘,將時間調(diào)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shù)字)

     。、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qū)W生。

     。摹⒆寣W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拧㈢娒娣崔D(zhuǎn),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ǎ担 練一練

     。痢⒔處煂r間調(diào)至3時

     。隆r鐘背對學生,舉起

     。、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xiàn)在是幾時?

     。、反轉(zhuǎn)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薄⒄n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ǎ保 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ǎ玻 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病嵺`活動

     。、

     。ǎ保┳寣W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ǎ玻⿻艏埖膶W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3、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玩中學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shù)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shù)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shù)與以前學過的數(shù),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shù)有什么特點。

      (2)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shù)叫做小數(shù),認識小數(shù)點。

     。3)簡單介紹小數(shù)的來歷。了解小數(shù)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用小數(shù)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shù)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shù)?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shù),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yè),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學中做

      1、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做中得

      數(shù)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 總結(jié)。

      貨比三家

      教學內(nèi)容:課本P4—P5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jīng)歷比較小數(shù)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小數(shù)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發(fā)展數(shù)感。

      3、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小數(shù)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新學期開始了,麗麗要為自己買一個新的鉛筆盒,請同學們幫助她選一選,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學。

      1、設(shè)立情境,復習舊知作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讀一讀各種文具標價牌上的文具價格。

      2、借助問題探究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發(fā)展數(shù)感。

     。1)思考“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2)自主探究比較4。9元與5。1元大小的方法。(學生借助以往的知識,獨立思考比較方法。)

      可能出現(xiàn)的比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數(shù)點為中心,4。9元小數(shù)點前是4,5。1元小數(shù)點前是5……

     。3)組內(nèi)交流比較方法后推選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3、提出新問題,延長知識點。

     。1)根據(jù)主題情境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2)根據(jù)學生提的問題,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大家試著解決。

      4、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的兩道題。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再與同伴檢查完成情況,每人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反饋評價時說說如何比較0。05元與0。50元、6。00元與6。0元的方法,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做中得。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交流,進一步明晰比較三個數(shù)大小的策略與相應的步驟,并能對策略與結(jié)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斷。

      五、總結(jié)。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北師大數(shù)學教案03-07

    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案07-30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學反思04-05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7-12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9-30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2-16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8-15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08-27

    數(shù)學小學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