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歡樂頌》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樂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歡樂頌》教學反思1
一、教具要走簡單路線
活動中需要的教具只是一副圖而已。這幅一開始就出示的掛圖有兩個用處:首先以一副完整的風景圖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卡通擬人的構圖以及鮮艷協(xié)調的色彩吸引了全部孩子們的眼球,并能夠用很好聽的話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其次,再將這幅圖上的景色演唱出來,而且邊唱邊將掛圖上的景色一張一張貼成圖譜形式,清晰的展示成歌曲的四個樂句,使幼兒了解歌曲的結構之后學起來就更容易了,這種巧妙的雙重利用簡單、有效。
二、重點要借合適手法
活動的重點是要幼兒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活潑歡樂的情緒,唱出歌曲中的.斷頓與連貫樂句。活動中是借助小記號、鈴鼓伴奏來突出這一點的。歌曲的結構與樂句非常分明,所以運用小記號的的形式來給歌曲固定風格是很合適的,演唱起來就會有斷、連之分了。而鈴鼓的加入是為了讓幼兒對歌曲中斷頓、連貫演唱技巧有更深入的掌握,可以明顯看出這些教學方法都是可取和有效的。
三、結束要用問題延伸
活動結束了,不代表所學內容也結束了,有效的結束應該在問題中延伸,這樣才能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動力。對幼兒來說,學一個本領不應該學死,而是應該引導幼兒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除了今天老師教的方法和內容,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如果幼兒能經常抱著這樣一種思考形式去看待事情的話,那才算是真正的學好了。
《歡樂頌》教學反思2
《歡樂頌》這一首歌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母枨,又是大家從兒時就會從電視上、廣播上、網(wǎng)絡上、甚至學校里也會聽到的歌曲。這首歌曲的作者是一位比較著名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
《歡樂頌》的歌詞是德國詩人席特的朋友波恩大學法學教授縮寫的一首詩,后經貝多芬在1812年開始至1814年以《C大調命名日節(jié)慶序曲》(作品115號),這首歌就是《歡樂頌》。由于這首歌也是貝多芬臨近生命結束時的作品,有人說這首歌是貝多芬聽到天堂呼喚的聲音所寫得作品。歌曲比較歡樂、歡快,而且他的.以歌頌人類自由、平等、博愛等屬于人類美好愿望,因此又稱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或《合唱交響樂》。
由于是六年級學生,書上都有介紹了有關貝多芬的兒時的事跡和創(chuàng)作時期的一些背景,因此這首歌曲,我們就容易導入學唱的環(huán)節(jié),從歌詞的分析當中,表達這首歌的歡樂、愉快的心情。但問題是,現(xiàn)在的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視唱還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主題旋律教學時讓學演唱樂譜鍛煉學生的音樂感覺。列舉貝多芬不同的有趣的事情,詳細介紹貝多芬的故事,讓同學們多了解一下這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從中列舉一些大家時常在生活上聽到的作品,如書上所說的《土耳其進行曲》以及《獻給愛麗斯》。
這節(jié)課總體還是比較成功的,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了解貝多芬,還列舉一些他比較著名的歌曲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興趣,所以這節(jié)課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與老師互動。我覺得可能我未能從紀律上控制他們,我仍需在課堂紀律中下點功夫。
《歡樂頌》教學反思3
11月11日我在第三期教導主任培訓班中上了一堂音樂綜合教學課。樂器進課堂,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挑戰(zhàn)。現(xiàn)就這堂課的設計與反思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重視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伊始,我播放音樂《獻給艾麗斯》,讓學生在音樂中了解貝多芬,接著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貝多芬的認識,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從學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對貝多芬的認識是比較少的,因此我在后面的教學中,就設計了讓學生觀看貝多芬一生的影片。
二、重視文化熏陶,提升學生體驗經歷
貝多芬生平影片的觀看,既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文化課的教育,又讓學生對今天要學習的音樂家有進一步而且比較完整的認識,更有利于后面歌曲的教學。
三、把握音樂重點,層層深入突破
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會唱《歡樂頌》,會彈《歡樂頌》主題旋律。整堂課中,我努力把握音樂的重點:節(jié)奏、音高的教學,《歡樂頌》中的跨小節(jié)音符是學生的難點,我通過按節(jié)奏來念歌詞,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困難的地方,再聽老師范念,學生練習,完整鞏固朗誦,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為后面的演唱打下基礎。
在歌曲學唱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先聽、默唱、輕唱等方法,熟悉歌曲,并深入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辨別知道怎樣的情緒才是適合本首歌曲演唱的情緒,并讓學生努力做到主題旋律和后面副歌部分的對比,為后面的吹奏口風琴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提高演唱演奏能力
學生肯學,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因此,課堂中我盡力去鼓勵學生,引導他們去用心地演唱、演奏歌曲,到課即將結束時,學生還在饒有興趣地練習著,可見學生對口風琴的喜愛,對音樂課的喜愛。
五、不足中的反思
1、整堂課中,學生的發(fā)言不夠積極,與我的引導有關。
2、歌唱演唱處理中,沒有很好的傾聽學生的演唱,以致于有幾個學生在演唱“在”、“照”字的發(fā)音時有點扁,我沒有很好的做引導。
3、教師的評價語還不夠豐富,這也是我最需要學習的方面。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歡樂頌》教學反思4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考慮到旋律簡單易唱,所以把本課設計成欣賞與唱歌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科的整合方面,在講述貝多芬時,我充分整合了文學,歷史、美術,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靈活多樣。
賦予音樂生命,讓學生感動。我用貝多芬雙耳失聰?shù)墓适赂腥緦W生,先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領悟到音符的感動,抓住學生的心弦。我感覺這種方法比單純的講授要生動的多,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特別好。
把知識點熔于練習中,易于鞏固。在練習唱譜的過程中就把一些難記的知識點掌握了,像各種強弱記號的掌握,學生在唱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印象會更深刻。
教師要有主持人的才能,能引導學生發(fā)言,理順他們的思路。這節(jié)課中許多地方都設計了引導學生發(fā)表感想的情景,但學生的感受會千變萬化,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通過你的語言進行引導,讓一切不要偏離主題。這讓我感到,老師的綜合素質特別重要,它決定你這位教師的受歡迎程度和你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如:在時間控制上,練唱的時間過長;讓學生發(fā)言的時間不夠充分。還有同學們對貝多芬的了解不多等情況準備不足等。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和同學們一樣,受益匪淺.
《歡樂頌》教學反思5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唱了歌曲《歡樂頌》的第一、第三聲部。同時,還了解了曲作者貝多芬和詞作者席勒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背景。學會用熱烈、莊嚴、神圣的情感去唱好這首歌曲。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第二聲部。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們的祖國正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為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同樣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友誼的`橋梁,是和平的紐帶,讓我們用歌聲唱出人類團結、友愛的心聲。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我們追求歡樂,渴望和平的心聲是一樣的,讓我們和柏林交響樂團的外國朋友們一起演唱《歡樂頌》感受樂曲中熱烈、莊嚴、神圣的情感。
通過再次演唱和欣賞,我們感受到《歡樂頌》以奔放不羈的激情,號召億萬群眾擁抱起來,這正體現(xiàn)了貝多芬的音樂風格,下面老師播放一段介紹貝多芬音樂風格的資料片,幫助同學們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歡樂頌》教學反思6
《歡樂頌》是一首名曲,是由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曲的。歌曲的歌詞有多個版本,我們選用的大班幼兒音樂教材是經過改編的,是很適合幼兒歌唱的。
一、過程微調
在歌曲《歡樂頌》的教學中,我采用了首先出示音樂的圖譜,幫助幼兒了解歌詞的內容:藍天高高,白云飄飄,樹上小鳥吱吱在叫,河里小魚尾巴搖。我們大家多么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從歌詞中感受美的畫面歡樂的情緒。接著聽鋼琴旋律,進行哼鳴,配上存詞“l(fā)a”和“wu”唱曲調,隨音樂旋律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讓幼兒從歌詞中找到快樂的地方,讓幼兒能用歡快的情緒唱歌。重點是讓幼兒進行二重唱,在幼兒通過看譜會唱歌的基礎上,幼兒分組演唱,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效果較好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很高,孩子們對于歌曲的重難點掌握的比較好。在形象的圖譜的提示下,合著音樂的美妙的旋律,幼兒較快的學習了歌曲,并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附: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活潑歡樂的情緒,唱出歌曲中的斷頓與連貫樂句
2.嘗試領唱和用襯詞合唱,逐步掌握音準和斷、連的'演唱技巧
3.體驗大膽參與活動,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1.配套磁帶或CD,自制歌曲內容大的圖譜
2.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鈴鼓(鼓邊系彩帶)。
活動組織:
學唱新歌。
1.出示自制大的歌曲內容圖譜,了解歌曲內容。
2.欣賞歌曲,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體會和聯(lián)想,體驗歡快的情緒
3.學習用單音節(jié)“l(fā)a”和“wu”唱曲調。用“l(fā)a”音唱時,要唱出斷頓,用“wu”音唱時,要唱得連貫、飽滿、有起伏。
4.隨音樂旋律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
5.隨音樂輕聲學唱歌曲。
。1)唱出歌曲中的斷頓與連貫樂句。
。2)探索歌曲中什么地方要唱的斷頓,什么地方要唱的連貫。
。3)用歌聲表示。如第一、第二句的前三小節(jié)要斷頓,第四小節(jié)要連貫,第三、第四句要連貫等唱法。
(4)部分幼兒領唱歌詞,部分幼兒用“l(fā)a”和“wu”唱襯詞進行合拍
(5)嘗試用鈴鼓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如:在斷頓演唱時用輕輕敲擊表示,連貫演唱時用搖鈴鼓表示。
。6)隨樂歡快地用鈴鼓自由舞蹈。
《歡樂頌》教學反思7
整堂課有兩個知識目標,但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合理。其中在知識目標(1)——體會歌曲情感,正確演繹歌曲中。整堂課的音樂出現(xiàn)的頻率還是少了點,時間還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譯方面,情感處理的還不夠詳細。如果能從貝多芬的生平事跡,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多去演唱或是聽老師范唱,讓學生的情感隨音樂進入平等、互愛的'境界。這樣可能學生在最后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更好的。
二是在講旋律的進行方式樂理知識時,老師講的稍微多了點,其實這里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多參與討論、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在講音階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如我們可以把音階中的每個音看成是一級一級的樓梯,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音符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
三在歌曲的強弱處理方面,老師也不需要講得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聽音樂,教師可以吹奏笛子,讓學生辨別強弱的地方,這樣學生演繹起來更容易點。一堂課下來,我覺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
【《歡樂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歡樂頌》教學設計05-09
《歡樂頌》教學設計精選8篇11-18
幼兒園歡樂頌活動反思(通用10篇)11-09
歡樂頌教案02-28
《歡樂頌》教案02-10
《歡樂頌》教案(精選20篇)02-10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