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運算教學設計模板(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則運算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式題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3.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歸納只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情境導入
1.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說說圖中描繪的是哪兒?人們都在做什么?
2.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怎么解決?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只有加、減法的運算順序?qū)W習
多媒體展示“滑冰場”情境圖和例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師:求“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該怎樣列式計算?
。▽W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綜合算式:72-44+85=113(人)
說說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方法2:同學們想一想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72+85=157(人)
157-44=113(人)
綜合算式:72+85-44=113(人)
師:誰能說說,在這兩個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知識鞏固
1、水果店運來95千克蘋果,賣出56千克后,又運來70千克,水果店現(xiàn)在有蘋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
解法二:
2、計算:
79+58-24
79-58+24
四、技能大比拼
58+26-33+45-57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歸納一下,今天所學的算式有什么特點?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師:對于今天的學習,你們感覺如何?
125-45-27125+45+27
運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nèi)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jù)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diào):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4
五、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運算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對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系統(tǒng)的概括和總結。
2.認識中括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3.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四則混合運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過數(shù)學學習,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nèi)容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四則運算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含有關0的運算)
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解決問題
三、編排特點
1.增加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2.突出對知識的梳理和總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三步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會解答用兩、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0”不能做除數(shù)的道理。
2.解決實際問題。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5課時(僅供參考,老師們可依據(jù)學生情況進行調(diào)整)
六、教學建議
1.要注意在實際問題中進行數(shù)量關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學。由于本單元是將解決問題和四則混合運算有機結合起來編排的,因此,在教學中每節(jié)課都要注意在實際問題中進行數(shù)量關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學,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1)要注意加強審題和對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
●有哪些數(shù)量?這些數(shù)量分別表示什么?
● 哪兩個數(shù)量之間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根據(jù)問題選擇分析方法:
● 從條件入手● 從問題入手● 從關鍵句入手
(3)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外化形式。
●示意圖 ● 線段圖 ● 枝形圖
(4)在訓練課中要注意補充相應的習題進行訓練。因為關于整數(shù)的三步的實際問題在本冊中已達到最難的程度,進入了收尾。
2.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學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決問題時可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來解決問題,然后在綜合算式中明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與運算順序結合起來。但老師要明確,在解決問題中并不要求學生一定列綜合算式解答。
3.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間。針對每個例題的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知識點要保留)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討。在每層的教學中要注意遵循研討的六環(huán)節(jié)。
4.關于計算方面的訓練。
。1)加強口算的訓練。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一審運算符號。
二審數(shù)據(jù)特點。
三定計算方法。
(3)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4)教給學生抄題、抄數(shù)的方法。
(5)做題時速度適中,一步一回頭。
。6)關于作業(yè)的批改問題。
。7)練習要經(jīng);。
。8)堅持棄九驗算法。
運算教學設計 篇4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例1)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jīng)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jù)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
(4)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運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nèi)容:
P58、59
教學目標:
1、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題。
2、根據(jù)文字計算題,選擇正確的算式。
3、結合樹狀算圖,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計算題的結構。
4、運用樹狀算圖,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采用樹狀算圖來展示逆推的思考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題的問題出發(fā),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題的結構,提高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口答一步計算文字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自主探究
。1)出示例題:90乘90加上90,結果是多少?(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題意)(可以先討論找到等量關系)
。2)反饋: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
。ò鍟90?和=積或積+ 90=和)
。3)問:積怎么求,和怎么求?根據(jù)題意你能畫出樹狀算圖,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嗎??(集體練習)
匯報出示: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4)比較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2、小結,揭示課題
3、試一試:(口答)
。1)650減去34乘15的積,差是多少?
(2)320減去68的差除以4,是多少?
二、繼續(xù)探索
1、出示:先比較下面兩題的區(qū)別,再畫樹狀算圖。
、23除1058的'商減去46,差是多少?
、23除1058減去46的差,商是多少?
(1)問:這兩題要注意哪個字?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討論)
(2)在練習紙上可以先畫出樹狀算圖,再列綜合式(不計算)。(集體練習)
2、匯報出示:
1058÷46-23 (1058–46 )÷23
問:第二題為什么加括號?
3、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兩步計算文字題的計算方法,在解答兩步計算文字題時,可以從問題出發(fā)分析數(shù)量關系,通過逆推的方法用樹狀圖表示出計算順序,然后列出綜合式,最后還要再檢查,先將所列的算式用數(shù)學的語言讀一讀,與原題比較一下,計算順序是否一致。
三、課內(nèi)練習
1、選擇題
(1) 400除以23減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 B )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
(2) 40個25的和比45乘8的積大多少?算式是( A )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問:為什么這樣選?
2、(1)說出下列各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0÷(20-2)×5
360÷(20-2×5)
360÷20-2×5
。2)找朋友,他們的朋友分別是誰?用線連一連。(書P59)
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減去2乘5的積,差是多少?
360÷(20-2×5) 360除以20減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積是多少?
360÷20-2×5 20減去2乘5的積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3)集體練習,反饋。
3、只列式不計算。(練習紙)
。1)72與16的和,除128與40的差,結果是多少?
(2)203減去650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乘5,積是多少?
4、拓展題:(練習紙)
一個數(shù)與16的積減去34,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18,求這個數(shù)。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在解答文字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fā)想最后一步要求的是什么,并且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如“除”、“去除”、“被…除”等,還可以借助數(shù)狀算圖進行計算。
五、課后作業(yè):用下面的卡片編題,并列式計算。
2個50相加的和2個10相乘的積除100
除以商是多少?
討論:比一比,哪一組編得多。
板書設計:三步計算式題
90×和=積積+90=和
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運算教學設計 篇6
一、 教學目標:
1、 熟練掌握一、二級運算單列式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 培養(yǎng)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三、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 練習本
四、 教學過程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這節(jié)課我們就認識有關滑冰場情況。(出示“冰雪天地”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
根據(jù)主題圖和提示提出問題。
1、 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引導學生回顧和本節(jié)內(nèi)容相關的舊知識。
2、 出示信息,多媒體展示問題。
。ǘ 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師:根據(jù)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場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能有什么解決辦法?
師:引導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b: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師生共同。
c:表揚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多媒體展示問題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d: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后相互討論。
e:強調(diào)算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問題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shù),再乘以6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shù),他們的現(xiàn)實意義是相同的,所以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
3、 結運算規(guī)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 請學生做書中的小練習。
。ㄈ 與反思,布置思考題
1、 檢查學生練習情況,請同學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再做適當補充。
2、 教師進一步強調(diào)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并談談收獲和體會。
3、 布置思考題及課后作業(yè)。
思考題:如果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法,應如何計算?
課后作業(yè):練習一第1、2、5題
運算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計算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類型運算順序
2讓學生認識到小數(shù)的四則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一樣
3讓學生通過整數(shù)四則運算到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學習,培養(yǎng)其知識的遷移學習、應用能力
重難點
連乘、乘加、乘減題型中小數(shù)四則運算順序
教學用具
電子幻燈PPT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整數(shù)的四則運算,也就是關于整數(shù)的.加、減、乘、除,下面大家判斷屏幕上每一小題的運算順序(板書)
。1)連乘:103×8×9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
。2)乘加:103+8×9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減:103-8×9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通過復習整數(shù)的四則運算順序
概念分析
同整數(shù)相同,連乘按照從左往右順序依次計算;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減,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例題講解
一、新授
出示P11頁“鋪瓷磚”,讓學生齊讀題目,了解題意(a)問題是什么?100塊夠嗎?
實際上是問→100塊夠鋪這么大的面積嗎?(b)計算面積(c)面積公式(板書)
二、學生列式計算
。1)提示:先算一塊瓷磚面積,再算100塊瓷磚面積連乘:0.9×0.9×100
(2)110塊夠嗎?
A0.9×0.9×110,再和85平方米比較
B0.81×10+81乘加
課堂練習
P11做一做P14第7題
做一做
【乘加】【乘減】
72×0.81+10.47.06×2.4-5.7
=58.32+10.4=58.32+10.4
=68.72=606.528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1)連乘: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
。2)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減: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本課作業(yè)
一課3練
課后追記
運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及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運算算理本質(zhì)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構.
。ㄒ唬┧膭t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jù)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的意義.
2+3 0。6-0。4 2×3 6÷2
100-15 2×0。3 0。6÷0。2
0。2+0。3 2×1。3
2.觀察圖片.
教師提問:看一看,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哪些意義相同?哪些意義有擴展?
。臃āp法和除法意義相同,乘法意義在小數(shù)和分數(shù)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運算的意義之間的關系嗎?
(二)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1)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
錯誤分別是:數(shù)位沒有對齊,小數(shù)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2)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
整數(shù):相同數(shù)位對齊
小數(shù):小數(shù)點對齊
分數(shù):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思考: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么樣的共同的`規(guī)律?
。ㄏ嗤嫈(shù)單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或相減)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1)出示兩道題:
口述整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改編成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1。42×2。3 4。182÷1。23
(要求:學生在整數(shù)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shù)點的位置)
。2)教師提問.
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fā)現(xiàn)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與整數(shù)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數(shù)乘除法都先按整數(shù)乘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么不同?
(小數(shù)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shù)點的位置.)
。3)根據(jù) ,說一說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相似:分數(shù)除法要轉(zhuǎn)化成分數(shù)乘法計算.
不同:分數(shù)除法轉(zhuǎn)化后乘的是除數(shù)的倒數(shù).
。ㄈ┚毩暎
計算后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shù))
8。7÷0。03 (商是整數(shù))
3。13÷15 (得數(shù)保留三位小數(shù))
。ㄒ叫(shù)點后第四位)
(要先通分)
。ㄋ模┓▌t中的特殊情況.
請同學們根據(jù)a與0,a與1和a與a的運算分類.(a作除數(shù)時不等于0)
分類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0÷a=0
第二組:a×1=a a÷1=a
第三組:a-a=0 a÷a=1
。ㄎ澹炈悖
1.根據(jù)四則運算的關系,完成下面等式.
2.思考:怎樣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練習:先說出下面各算式的意義,再計算,并進行驗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復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三、隨堂練習.
1.根據(jù)43×78=335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復習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商不變的性質(zhì))
43×0。78= 0。43×7。8=
33。54÷0。78= 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 12× ○12÷3×2
÷ ○ 12÷ ○12÷2×3
3.思考:7。6÷0。25的商與7。6×4的積相等嗎?為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1624÷56 -
× 4。5×5。02
五、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運算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能正確地進行分數(shù)四則運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四則餛合運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計算簡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分數(shù)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jù)具體特點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復習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
1.提問:分數(shù)四則運算意義與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數(shù)加減法和除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幾個相同分數(shù)的和用乘法外,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練習十六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其中第(2)題要求說明理由.追問:要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復習分數(shù)四則運算法則
1.復習加、減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 + 、 - ,同時指名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shù)加、減法怎樣算?(板書:分數(shù)加減法:同分母的,分子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先通分再計算。)你能舉例說明嗎?為什么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shù)要先通分再計算?(只有單位相同的數(shù)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與整數(shù)和小數(shù)的加、減法的法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shù)直接相加、減,所以整數(shù)、小數(shù)是把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減,分數(shù)是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復習分數(shù)乘、除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后四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組題。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shù)乘、除法怎樣算?(板書:分數(shù)乘法;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分數(shù)除法:乘除數(shù)的倒數(shù)。)
3.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shù)。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說出得數(shù)。第三、四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四、復習四則棍合運算
1.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提問: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指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小數(shù)相同。(板書)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指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要按照整數(shù)、小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適當?shù)姆柋硎境鰜。追問:這樣計算簡便一些嗎?為什么?指出:整數(shù)、小數(shù)的運算定律在分數(shù)里同樣適用。在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里,應用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討論練習十六第2題。
現(xiàn)在請大家看練習十六第3題。討論一下,每道題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指名學生口答怎樣算簡便。
4.討論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討論、填數(shù)。指名學生口答,并說明怎樣想的,有幾種填法。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能把這些內(nèi)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嗎?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六第3題右邊四題,第4題下面三行,第5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十六第2題,第3題前五題,第4題第一行。
【運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運算教學設計05-03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4-15
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01-20
0的運算教學設計06-16
分數(shù)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3-13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5-18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5篇04-15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5篇)04-15
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4-17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