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游戲,猜猜禮袋里裝著什么?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說,現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學生上臺并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里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請XXX把里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游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guī)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攪幾下,然后任意摸出一個,并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讓學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么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么說?(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里摸到紅球嗎?為什么?(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游戲,我們發(fā)現如果袋子里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里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為什么?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為什么?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xù)努力啊 ! 2、裝球游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游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么球,不應該放什么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里的球裝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說說你是怎么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說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愿意來說一說?這么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會指在哪里?能肯定嗎?那應該怎么說?(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還可能會指著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剛才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系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游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后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fā)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fā)生或一定會發(fā)生,一星期后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系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3、在自主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明確比與比值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執(zhí)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 cm,寬都是10 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系,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預設情況:
。1)長比寬多多少厘米?15—10;
(2)寬比長少多少厘米?15—10;
。3)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揭題: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設計意圖】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義
。ㄒ唬┩惲康谋
師:剛才我們用“15÷10”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記作15:10。那么,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怎樣用比表示它們的關系呢?(可以說成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記作10:15。)
師: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前項、后項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ǘ┎煌惲康谋
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 km。那么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1、讀題理解題意,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解答,說清解題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時間”表示。)
3、嘗試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記作42252:90。)
。ㄈ┍容^分析
1、觀察比較。
師:觀察這三個比,說說它們有什么聯系與區(qū)別?(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三個比都表示相除的關系,但前兩個比中兩個量都表示長度,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量;第三個比中的兩個量,一個表示路程,一個表示時間,是不同類量,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
師:想一想,路程與時間的比可以表示哪個量?(速度)
2、歸納:什么叫比?(板書: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設計意圖】在比較分析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聯系,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三、自主學習,加深認識
。ㄒ唬┥罨斫
1、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2、匯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說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練習: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8。
師:比和比值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系,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比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ǘ贤撓
1、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
2、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板書:。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3、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四、鞏固知識,應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題。
(1)出示課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兩個相比的量是同類量嗎?并說說有什么發(fā)現?(發(fā)現是同類量的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提問:小敏所花的錢數和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比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比例打下基礎。
2、P49“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后項;后項=前項÷比值。)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關系,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十一第1題。
。1)請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時引導學生明確比的前項、后項是有順序的,前項、后項所表示的量與數據之間必須一一對應;第(3)題請學生說說比值的具體含義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數量。)
。2)提問:你還可以寫出哪幾個比?說出它們的具體含義。(引導學生說出多個量的比。)
【設計意圖】在具體情境中,教師充分挖掘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從量與量的關系這一角度去認識比,明確兩個量(多個量)的比表示的是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進一步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深化對比的認識。
五、回顧總結,交流收獲
師:說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理順各個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了什么內容,反思自己知識掌握情況。
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3
一、導入
同學們,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也領略過雪景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概你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自學要求如下: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著結合課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4、提出思考后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
1、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合作讀文,檢查是否讀流利,難讀的部分集中練習。
(2)交流自學要求中的第二、三、四個要求。
2、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交流時,先讀特點,再通過讀相應部分,說說是怎樣體會到的。使學生體會到主要特點是“大”。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不僅寫了雪景的美,通過“厚厚、萬里江山、掛滿、堆滿”等詞說明了雪大;第五段,不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通過“堆雪人、打雪仗、樹枝上的積雪”也寫出了雪大。
四、小組內互查學習生字情況
【小學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小學05-13
小學教學設計03-01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設計03-25
小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21
小學教學體育教學設計09-11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28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1-01
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02-22
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學設計09-19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