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模板1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的主要內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氧化碳對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等。在本節(jié)課內容中再次充分體現“結構──性質──用途”三者間的密切關系,還蘊含了“對比”的學科思想,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學科思想的滲透。
二、重難點突破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可溶于水(1體積水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加壓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液體或固體。固態(tài)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劑”,還可用來“人工降雨”。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
(1)二氧化碳是繼氧氣之后,學生能夠相對系統(tǒng)學習的又一種身邊的化學物質,應該關注讓學生進一步建構“物理性質”的知識體系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熔沸點、硬度”等內容,從而為學生在后續(xù)(乃至高中)物質的學習奠定基礎。
(2)在認識二氧化碳狀態(tài)的時候,幫助學生建構起“物質存在的狀態(tài)與外界條件有關”的意識。
(3)對于物理性質的獲取途徑,應該幫助學生建立如下學科方法: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可通過觀察獲取(觀察法);氣味可通過鼻聞獲取(實驗法);密度即可通過對“存放時瓶口方向的觀察”獲取(觀察法),還可通過實驗的方法(實驗法);溶解性則要通過實驗的方法(實驗法),或者查閱數據的方法來判斷(文獻法)。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揮“高低蠟燭”、“瓶癟”、“干冰升華”等幾個看似簡單的實驗的教學功能,不要忽視幾個簡單實驗對學生學科思想方法建構所產生的影響。
(4)對于“升華”(指固態(tài)物質不經液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現象)的概念,不僅需要學生清楚概念的含義,同時強調化學用語的正確書寫,不要寫成“升化”、“生化”、“生華”等錯誤寫法,化學用語是化學的語言,不能正確使用化學語言也是缺少化學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本身無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氣中含量達到一定值時,能使人窒息死亡)。
(2)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 + H2O ═ H2CO3
碳酸很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熱分解會更快):
H2CO3 ═ CO2↑+ H2O
(4)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澄清石灰水)等堿溶液反應:
CO2 + Ca(OH)2 ═ CaCO3↓+ H2O
(現象:石灰水變渾濁,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5)二氧化碳高溫下與碳反應(第六單元課題1所學):
CO2 + C 2CO
(6)能與水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光合作用:
H2O + CO2 有機物 + O2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
(1)對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已經有所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應該加深學生對這些性質的認識。在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fā)生反應”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思維邏輯,給學生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間。切忌用教師的思維替代學生的思維,或用教師的方案替代學生的方案,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案進行操作。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探究活動,都只能說是“戴著探究帽子”的虛假探究活動。同時,這個探究活動需要的儀器較少,操作也簡單,也沒有危險,所以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探究的機會,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即便有“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fā)生反應”的探究活動作為基礎,學生在學習本課題的時候,仍然對于“二氧化碳是否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探究活動感到困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急于求成,應避免提前增加學生學習的內容,人為造成學習的困難,增加學生學習的畏懼感。
(3)在學習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這一性質時,教師要注意強調“一般情況下”,不要將問題絕對化,一是以免產生知識性錯誤,二是也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留有發(fā)展的空間。
(4)不要忽視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這個反應本身為人類作出了極大貢獻,也是扭轉人們“誤解”二氧化碳的證據之一。同時,這一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搭建化學學科與生物學科的橋梁,能夠幫助學生將已有的知識活學活用,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
3.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1)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利用的性質
性質類別
滅火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化學性質
氣體肥料
促進光合作用
化學性質
光合作用
在光照條件下,與水反應生成氧氣
化學性質
制冷劑
(冷藏、保鮮)
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熱
物理性質
人工降雨
干冰升華吸熱,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冷凝變成水滴
物理性質
制作碳酸飲料
二氧化碳溶于水,并部分與水反應
化學性質
(2)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略)。
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為氟利昂)等。
控制溫室效應的主要措施有:①減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②促進節(jié)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fā)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產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④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
(1)要將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要體現“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的學科思想。
(2)引導學生辯證的認識“溫室效應”的利與弊,培養(yǎng)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意識。
教學片斷 “兩只蝴蝶”引發(fā)的探究活動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上課前的課間幾分鐘,教師在教室中播放著《兩只蝴蝶》,引得很多學生也在小聲或大聲的跟唱,課堂觀察組的幾位老師,既被歌聲感染者,也在心中猜忌著“老師播放《兩只蝴蝶》的用意是什么呢?”很快上課鈴聲響了,我們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
【師】龐龍的《兩只蝴蝶》好不好聽?
【生齊】好聽!
【師】老師這兒也有幾只蝴蝶,(老師拿出兩支紫色的蝴蝶),你們知道老師的兩支蝴蝶是什么紙作成的嗎?
【生齊】紫色的紙。
【師】(笑了)是紫色的紙,可是,這紫色是我自己染的色,你們想知道我用什么染的色嗎?
【生齊】想。
【師】紫色石蕊。
【生1】老師,紫色石蕊是什么東西啊?
【師】問得好!紫色石蕊是一種色素,遇到某些物質能夠變色,有時候變成紅色,有時候變成藍色,那要看它遇到什么物質了,我們在第十單元還會更詳細地學習有關它的知識。下面我先請紫蝴蝶們給大家表演一個短劇。請大家欣賞:
劇情一:教師在一盛有少許熱水的盤子中(很少的溫水即可,目的是讓后面的現象更明顯),然后再盤子中加入幾塊干冰,立即產生大量的云霧。
劇情二:(教師畫外音)有兩只紫色蝴蝶飛呀飛(學生自動給老師伴唱“飛過叢林,飛過小溪水”),飛著去看人間仙境(指剛才制作的干冰云霧)。
劇情三:(教師畫外音)忽然,天降小雨(同學幫忙用噴壺噴水),趕緊跑,可惜其中的一只蝴蝶沒躲開,被淋了個“落湯蝶”(老師故意讓其中一只蝴蝶被噴水)(學生哄堂大笑)。
劇情四:(教師畫外音)趕緊躲一躲呀,兩只蝴蝶分別飛進了兩只集氣瓶(里面均盛有二氧化碳氣體)。
劇情五:(教師畫外音)外面的雨停了,紫蝴蝶們出來吧。咦!同學們,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被雨淋濕的“紫蝴蝶”變成了“紅蝴蝶”(學生們睜大眼睛,困惑不已)。
【師】同學們看完剛才的“蝴蝶劇”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有:(1)“云霧”是怎么產生的?(2)集氣瓶中的氣體是什么?(3)“紫蝴蝶”為什么會變成“紅蝴蝶”?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問題1:有沒有同學猜出來老師是用什么物質制造出來的“云霧”呢?
有學生能夠說出“干冰”,并能夠說出“干冰是二氧化碳固體”;教師追問“干冰是怎么形成云霧的?”,并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干冰能夠升華,升華時吸收熱量,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水蒸氣冷凝產生“云霧”。
問題2:集氣瓶中盛的是二氧化碳氣體,通過對剛才老師表演“蝴蝶劇”的觀察,你發(fā)現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質呢?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師追問】“氣味”你是怎么觀察到的?(眾生笑)
【生1】(不好意思笑笑)應該聞一聞。并按照老師要求到講臺前聞二氧化碳氣味,證明“無味”。
【師追問】二氧化碳一定是“氣體”嗎?
【生1】是。
【生2】不一定,剛才老師表演時用的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體。
【師】很好,你觀察非常細致。應該說“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氣體”,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轉化為液體、固體,比如生活中有“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剛才大家也看到了固體二氧化碳——干冰。
【生3】根據集氣瓶口向上,推測“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師追問】你的推測很有道理。那么大家現在可以討論一下,可以設計一個實驗更科學、更直觀的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嗎?
學生提出的方法有:
(1)書上的“二氧化碳熄滅階梯型的蠟燭”方法;
(2)利用簡易天平傾倒二氧化碳。
【生4】根據“紫蝴蝶”變“紅蝴蝶”說明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
【師追問】同學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學生們意見不一致,認為使“紫蝴蝶”變“紅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
(1)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變“紅蝴蝶”;(2)是水使“紫蝴蝶”變“紅蝴蝶”;
(3)是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生成了新物質使“紫蝴蝶”變“紅蝴蝶”。
環(huán)節(jié)三、探究“紫蝴蝶”變“紅蝴蝶”的原因(即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問題3: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儀器藥品探究“紫蝴蝶”變“紅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二氧化碳氣體、水、紫色紙蝴蝶進行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究觀察中要注意通過對比實驗,并注意控制變量。
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生成的新物質能夠使石蕊變成紅色。生成的新物質叫作“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 H2O ═ H2CO3。
【師】再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即教材實驗6-4)。
問題4:描述你觀察到的現象,并解釋產生現象的原因。
【生5】現象是:塑料瓶變癟;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瓶內壓強變小,所以塑料瓶變癟。
【師追問】有不同意這位同學觀點的嗎?
【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壓強變小,塑料瓶才變癟的。
【師再次追問】你同意哪位同學的觀點呢?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位同學的觀點對比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發(fā)生了反應。
【師繼續(xù)演示實驗】打開塑料瓶蓋,劇烈振蕩塑料瓶。
問題5:描述你觀察到的現象,并解釋產生現象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碳酸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受熱分解的速率會更快。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H2CO3 ═ CO2↑ + H2O。
環(huán)節(jié)四、討論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學性質
問題6:根據前面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你還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學性質?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溶液(澄清石灰水)等堿溶液反應:CO2 + Ca(OH)2 ═ CaCO3↓+ H2O (現象:石灰水變渾濁,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溫下與碳反應:CO2 + C 2CO;能與水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光合作用:H2O + CO2 有機物 + O2等。
環(huán)節(jié)五、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略)
教學設計模板2
第一課時
一、 宣布課題。解題。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引導分析:從課題你能知道課文寫的對象是什么嗎?從哪個講習班你還能看出課文要寫的重點嗎?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讀中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1、畫出生字,借助注音讀準字音。有有興趣的學生可結合詞語了解字義。
2、老師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3.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
4.質疑問難。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疑難,一般放在細讀課文時解決。有的問題則可立即解決。
1齊讀課題。
2、(植物)
。ㄆ娈悾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三、自學生字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W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 注音或,也可以問同學。)
2、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細讀課文1、2自然段。
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教師學生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 教師范讀課文。
2、 引導學生讀。學生邊讀邊想: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哪幾種植物?這些植物奇異的地方是什么?
3、 引導學生學習第二三自然段課文,教給方法。
4、 教師出示思考題。學生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然后組織議論。
思考題: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2)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3)這個自然段的第1句話和寫植物有什么關系?
二、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1、 提出朗讀要求,學生自由練讀。
2、 教師范讀,并指導。
1、學生邊讀邊想: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哪幾種植物?這些植物奇異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讀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些什么?
3、 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課文寫了哪種植物?(哈哈樹)是怎樣寫的?(先寫小星觸摸葉子角電而驚叫;再寫李叔叔的介紹。)它奇異的地方是什么?(葉子帶電)
4、 引導學生理解最后一句話,知道這是全文的中心句,體會“奇異”的含義。
先帶著問題讀課文,分小組議論,然后組織全班議論。
讀后進行議論。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
教師的'活動及教法
學生的活動及學法
設計意圖
三、 疏理全文,體會寫法。
1、 圍繞課后中描寫同學們行走路線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 引導思考:想一想,課文是圍繞什么意思,從哪幾方面寫具體的。
1、 讀一讀。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 想一想,課文是圍繞什么意思,從哪幾方面寫具體的。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15奇異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園去參觀
在植物園參觀
作者的贊嘆
教學設計模板3
一、設計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本著對新課標中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基本理念設計教學,用“活動—參與”法、“討論—交流”法作為主要方法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之中,并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中掌握全面調查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就有效地突破了難點,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堂課的引入是老師與學生交往活動的開始,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本節(jié)課我是從多媒體展示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及我國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導入,這樣導入,一方面可以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說明本章的學習內容。因為天安門廣場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為神圣的地方,也是每一個中學生心中最為向往的地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此,由一名學生朗讀其中的內容,其余學生認真聆聽。教師:在這段文字中,有許多統(tǒng)計數據,你知道大量的統(tǒng)計數據是怎樣得到的嗎?這里用到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知識,本章我們將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一些基本方法。
給出問題:多媒體演示一組動物圖片,這是七年級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在此,向學生介紹這六種動物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問題1: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班同學喜愛圖片中所示的動物的情況呢?進行小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要在班上對全體同學展開調查的意見。這樣做就可以將知識的學習放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
問題2:如何在班上展開調查呢?
引出課題:事實勝于雄辯,讓我們用數據來說明結論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全面調查舉例。
請同學們就剛才的問題,想一想,如何開始調查呢?
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推薦一名同學說明本組的調查方法。預計學生可能會想到舉手表決法和站隊法。對于學生的方法,要給予充分肯定,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并自然地介紹收集數據的另一種方法—問卷調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如何設計調查問卷?在學生思考并自行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將前先設計的調查問卷(最好用兩種不同的顏色,男女生發(fā)的時候有所區(qū)別)發(fā)放給每一位學生,指導學生如實填寫。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啟發(fā)學生,如何統(tǒng)計調查問卷的結果呢?估計學生會想到唱票法,按照座位順序排出這些編號,得到若干數據,(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統(tǒng)計一定要準確),使學生親歷數據收集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從這些數據中,你能看出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嗎?(很難一下子看清楚),為了更清楚地了解調查結果,需要對數據進行整理,估計學生會想到劃記法,利用表格來整理數據,說明表格的組成部分。獨立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知道喜愛那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少嗎?表格統(tǒng)計的優(yōu)點是什么?
為了更直觀地表達統(tǒng)計結果,你還有什么方法?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并在小組議一議。由學生講出還會有的方法。估計學生會想到各種統(tǒng)計圖。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評。并展示條形和扇形統(tǒng)計圖,重點講清條形圖的畫法。因為關于扇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具體畫法將會在第十二章中進行系統(tǒng)學習。這樣用不同形式的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描述,展現了數據呈現方式的多樣性。有利于突出重點,提高課堂效率。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活動—參與”法,注意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統(tǒng)計的活動中去,積極回答問題,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在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統(tǒng)計觀念。
由學生歸納總結出全面調查的概念,及其特點和適用范圍。教師做必要的補充。
知識拓展:問題:利用本節(jié)課的調查問卷收集數據,用表格整理數據,說明自己班中男生、女生喜愛六種動物的情況。分成男女兩組,各由一名學生唱票,一名學生監(jiān)票,完成統(tǒng)計工作,然后在小組進行匯總,每個組由一名同學匯報統(tǒng)計結果,教師評價學生的完成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討論—交流”法。這樣難點也得到了分散和突破。
之后,教師用Excel里的圖表向導展示兩種統(tǒng)計圖表。教學中,根據學生統(tǒng)計的結果,教師用計算機制作統(tǒng)計圖,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利于把學習重點放在理解統(tǒng)計思想和從事統(tǒng)計活動上來,同時使學生感受到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 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基本途徑,本著習題設計要有層次、要梯度、難易得當的原則,在此我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要注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和快樂,對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數據應用的廣泛性,統(tǒng)計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可以幫助我們作出合理的決策和判斷,同時也體會到了學習統(tǒng)計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課堂小結,知識歸納
采用先讓學生歸納,然后再由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形成知識體系。
1、本節(jié)課學習的調查方式是什么?主要步驟有哪些?
2、對數據進行描述、分析,除統(tǒng)計表外,還可以用什么圖形?
3、除以上兩點外,你還有哪些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P157頁:1、3、4第二題用兩天的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完成數據的收集。
(六)課后練習
就“父母回家后,你會主動為他們倒一杯水嗎?”調查你們班的同學,并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你們的調查結果,4人一組完成。
設計此問題主要是考慮到現在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值得所有的人關注,從教學角度來說,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 評價與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fā)現,實現師生互動。我也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和學習習慣,并且在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機會,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學習自信心,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無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還是作業(yè)的安排上,都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每一名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尤其注意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布置選作題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會寫“宜、鶴”等12個字,會寫“精巧、配合”等19個詞語。
2、背誦課文,積累喜歡的段落。
3、能想像和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
4、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狀寫中的。
教學重點:
目標4。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白鷺的圖片。
課前預習:
學生能自己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通過查字典,了解“精巧、適宜、嫌、嵌、鏡匣、悠然、嗜好、恩惠”的含義;提前搜集介紹“白鷺”的資料,了解白鷺外形和生活習性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了解古代計量單位“分、忽”,直觀感受大小;理解“精巧、適宜、嫌、嵌、鏡匣、悠然、嗜好、恩惠、鏗鏘”等詞語的字面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
2、讀懂白鷺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與大自然組成的畫面特點,能簡要表述這些特點,初步了解作者對白鷺的情感態(tài)度。
3、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
4、練習記憶并書寫“鶴、嫌、澄、韻”等要求會寫的漢字。
教學重點:
讀懂難懂詞句的意思,了解并能白鷺的生活特點,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流關于“白鷺”的資料。
要求:能夠了解到文中的“白鷺”原指“白鷺”這一類鳥兒中的“小白鷺”,了解“小白鷺”的生活習性特征。
1、板書課題,學生交流資料中對白鷺的介紹。
2、結合預習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思考:文中的白鷺具體指的是資料中的哪一類,有什么特點?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1、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并熟讀詞語。
2、交流查字典理解詞語字面意思的情況,對一個詞語多個意義學生交流有分歧的,將詞語放到句子中,來體會詞語在這里應該選擇的意義。
其中,學生理解“嗜好”,時結合“嗜”的字形演變歷程(嗜,“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義:名詞,保持一生的口味。)造字本義,體會“嗜好”的意思及“喜好”的程度。
3、朗讀詞語。
三、熟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并讀懂內容。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要求學生逐段讀書,發(fā)現讀不通順的地方直接糾正、再練;讀完后學生匯報自己對關鍵詞句意思的理解、對段落意思的把握,初步體會作者在段落中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針對學生理解和體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依照給出的指導預設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再朗讀。
指導重點:結合上下文讀懂關鍵詞句在文中的意思,讀懂關鍵詞句與上下文的聯系,進而讀懂幾段話的內容、全篇的內容,能夠用簡要的話來表達作者筆下白鷺的特點;讀出作者所表達出的態(tài)度。
教學預設:
。ㄒ唬┑1、2段:讀1段,指導讀懂作者在用“詩歌的精巧”來寫白鷺的外形,“適宜”是寫“精巧”的,白鷺的外形(羽毛顏色和形體結構)“像詩一樣精巧”。
指導預設:
1、再次回顧“精巧”的含義,將“精巧”與“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聯系起來,理解“一切都很適宜”就像詩歌一樣“精巧”。(相機呈現白鷺圖片,感受白鷺外形美麗特點。)
2、從“精巧、一切都很適宜”兩處詞句的感情色彩,推想作者對白鷺的態(tài)度,朗讀,讀出作者表達的態(tài)度。
(二)第3、4段:結合資料,讀懂白鶴、朱鷺和蒼鷺給作者的印象,用簡要的話來表述。將第3、4段聯系起來,讀懂作者這是在用“對比”來強調“白鷺常見,有容易被人忽略的美”的特點。
指導預設:
1、讀第3自然段,簡要表述作者對白鶴、朱鷺和蒼鷺的印象;從“太大、嫌”“也覺得、而且太不尋!敝畜w會作者的態(tài)度。
2、將第4段與第3段聯系起來,體會作者在第4段要強調的意思:常見、有被忘卻了美。體會作者在對比中表達出來的態(tài)度——內心更喜歡白鷺。
3、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態(tài)度。
。ㄈ┑5段,能夠讀懂這段話寫了白鷺外形的哪些方面。聯系第2段來體會這段是對第2自然段的具體解釋;讀懂“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的意思,讀懂這句四層意思是在寫“適宜”的程度。
指導預設:
1、對照第2段,思考第5段寫了白鷺的哪些方面,作者所寫外形與“色素、身段”的對應關系。
2、讀“增之……嫌黑”,結合“分、忽”所表達的大小與“嫌長、嫌短、嫌白、嫌黑”的,來體會作者在這里所強調的意思和表達的態(tài)度。
3、對應第1、2段,體會第4段話是怎樣具體解釋“精巧、適宜”的。朗讀,讀出作者所強調表達的態(tài)度。
4、回讀2-4段,用簡要的話,來表達白鷺外形給作者的深刻印象。
。ㄋ模┑6-8段,讀通順的基礎上,理解“嵌、鏡匣”“悠然、嗜好”、“恩惠、清澄”在句子中所寫的事物特點;讀段落,說出想象出來的三幅不同畫面的內容(具體包括:畫面的背景、畫面的主體活動特點);體會“精心設計”“悠然、嗜好”“恩惠、清澄”所表達的態(tài)度,朗讀。
指導預設:
第6段:
1、第一句話中,“嵌在玻璃框里的畫”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玻璃框是什么?鏡子指的、鏡中的“人物(美女)”指的是什么?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描述這幅畫面;
2、第二句話中,“鏡匣”在這里指的是什么?精心“設計”在這里寫出了什么意思,想想有人在精心設計時的內心思考;表達了作者什么態(tài)度。
3、用簡單的一兩個詞語來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第7段:
1、這段話寫的是資料中所介紹的白鷺什么特點?(把窩搭在樹上,經常會在枝頭站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此刻看到的畫面。
2、“悠然、嗜好”原本是寫人的詞語,在這里寫的是白鷺,聯系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想象,如果此時此刻白鷺是人,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3、朗讀。
4、用簡單的一兩個詞語給這幅畫起名字。
第8段:
1、反復讀兩遍,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然后,交流描述畫面(畫面的背景、畫面的主體活動)。
2、理解“恩惠”的意思,結合上下文“低飛的白鷺、偶見”思考這里指的是誰給誰的恩惠?
3、理解“清澄、具有生命了”的意思,進而理解這一段話所強調的內容和態(tài)度。
“清澄”原本是寫什么的,這里寫的是什么,強調了畫面的什么特點?結合這一段話,思考:作者這里原本寫的是什么景色?作者說 “而且具有生命了”,這里的“有生命了”強調的是畫面中的什么內容?為什么?作者這樣寫在表達怎樣的感情?
4、朗讀這一段,讀出作者的態(tài)度。
(五)第9-10段,讀懂白鶴“不會唱歌的特點”,了解作者把白鷺比作了一首詩,是在表達對白鷺的喜愛。
指導預設:
1、第9段,作者表達了幾層意思?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是哪一層意思?為什么?(理解“鏗鏘”的意思,從語氣中體會作者更喜歡的是“詩”,無聲的、不張揚的美麗。)
2、第10段,作者在強調什么?(理解“實在”的語氣)
3、朗讀,讀出作者要強調表達的意思和自己的情感。
設計意圖:
本文詞句的意思相對生澀,教師引導學生在查字典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去讀懂這些詞句在文中的.意思,進而讀懂內容,初步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態(tài)度。
四、出聲朗讀全篇課文。
五、默讀全文,回顧“文中的白鷺在作者的眼中是什么樣子”,練習表述全文內容。
六、指導書寫要求會寫的部分漢字“鶴、嫌、澄、韻”。
1、分析字形,討論這幾個漢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怎么記憶。
2、歸納結構特點,體會書寫的時候,左右兩部分在位置比例應該注意的問題(鶴、韻,左右各占一半;嫌、澄,左三分之一,右三分之二)。
3、書寫練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是文中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對比的方式,狀寫白鷺特點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表達方法的作用,進一步深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了解課文《白鷺》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特點。
主要任務:將課文與說明文《白鷺》相對比,在對比中感受課文“借助白鷺表達思想感情”的特點。
1、回顧課文,簡要表述作者在本文所寫的內容。
2、讀說明文《白鷺》,思考、交流說明文《白鷺》寫了小白鷺的哪些內容。
說明文《白鷺》原文:
白鷺
白鷺是白鷺屬鳥類的統(tǒng)稱。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世通稱白鷺。大白鷺的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白鷺和雪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白鷺分布較廣,歐洲南部、非洲、亞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亞等地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經常一只腳獨立在水中,靠靈活的脖子和魚叉一樣的尖嘴覓食。它們會將河蚌往石頭上甩,直到河蚌被震開。與其他鳥類不同的是,白鶴不會叫。
白鷺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里,屬涉鳥類。主要食小的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物。它們把大而不大講究的窩筑在樹上、灌木叢或地面上。
討論要點:小白鷺顏色雪白、體型較小;分布較廣,喜歡捉魚吃,在樹上、灌木叢或者地面上居住。
3、默讀課文和說明文《白鷺》,將說明文與課文對比,看看課文所寫內容與說明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討論要點:
相同點:都寫到了外形的顏色、大小、喜歡捉魚、在樹上生活、不會唱歌;
不同點:課文《白鷺》的作者寫白鷺“是一首詩”“精巧、適宜”“生活場景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作者在寫白鷺的時候,還寫了“白鶴、朱鷺和蒼鷺”;課文與說明文《白鷺》最大的不同是: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感情。
預設:
找不同點的時候,學生可能不會去關注“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思想感情”,教師按照如下思路進行提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弊髡邔戇@些話的時候,在表達著內心怎樣的態(tài)度?
。ǜ杏X白鷺很美麗,作者非常喜愛。)
2、讀“說明文”對白鷺外形介紹: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世通稱白鷺。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白鷺和雪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一段話,作者這樣寫,你讀起來,與課文的對作者表達的態(tài)度、想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再讀課文,將你認為作者在表達著自己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勾畫出來。
4、歸納:課文《白鷺》在寫白鷺的時候,表達了自己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這一單元前面導讀中說的“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二、初步認識《白鷺》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幾種方法。
主要任務:認識寫法,探究“為什么這樣寫”,初步學習“如何借助具體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課文中很多句子和段落的描寫,都在表達著作者對白鷺美麗的喜愛和贊嘆。那么,我們從課文的這些描寫和介紹當中,能不能學習到一些具體的方法,讓我們也能嘗試著去借助具體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呢?我們挑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句段,來研究一下。
。ㄒ唬┭凶x第1、2段,體會作者運用“把眼前事物比作其他美麗事物”的方法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1、深入理解精巧,體會作者“把白鷺‘色素的搭配、身段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特點比作‘精巧的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及作用。
課件呈現“精巧”的解釋:
《文心雕龍》麗辭35“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
精巧:“詩歌中的言語的音、韻、意”要精細巧妙的對稱、般配。對稱、般配到極致就是“精巧”,能夠讓人感覺到詩歌的美麗。如: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兩岸夾河,二漁叟對釣雙鉤。要使對偶的句子文理圓通,事義周密,像雙聯的璧玉呈現文采,共同放在一篇文章里。再加上交錯地運用奇句和偶句,像用各種佩戴著的玉石來調節(jié)它,這才算是可貴的。
讓學生讀解釋,從解釋中體會精巧具體所指詩歌或者對聯中作者精心的選擇用詞,用字精準而對仗。精巧的詩,就是用詞精準對仗,讓人感覺到像佩戴著玉石的詩,是美麗的。
2、讀課文,讀明白“精巧的詩”的所喻的“本體特征”。
要求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細細體會:作者在這里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在這兩段話中,是說白鷺的什么像一首精巧的詩?
。ò樀纳卮钆洹⑸矶未笮。秃孟袢藗兙脑O計過的,對仗、搭配得非常精致準確。)
3、推斷:作者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眼中,精巧的詩是怎樣的?作者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想說明白鷺是怎樣的?作者這樣寫在表達怎樣的感情?
4、在這兩段話中,哪些詞語本身就讓你感覺到事物是讓人喜愛的?
。ň、身段、適宜)
5、總結:作者是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對白鷺喜愛、贊美的思想感情的?
。ò阉矏鄣氖挛锉茸魅藗兌枷矏鄣钠渌挛,并且在用詞上傳遞令人喜愛的感情。)
6、朗讀這兩段話,讀出你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ㄖ笇W生讀好“精致”“一切、都很適宜”所表達出來的贊嘆語氣。)
7、拓展:還有哪些內容,作者應用了“把眼前事物比作其它美好事物”的方法來表達對白鷺贊美之情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ā搬烎~圖”,這樣打比方,畫面很美,而且還是“精心設計”,這樣寫讓人覺得大家都很喜歡!鞍槺旧聿痪褪且皇赘鑶幔俊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詩”,這樣的寫法,與前文的寫法是一樣的,都是借用美麗的詩來寫白鷺的美麗,對白鷺進行贊美。)
。ǘ┭凶x第5段,體會作者用“寫美人”的句子來寫白鷺,表達喜愛、贊美感情的方法。
1、讀課文第4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回憶“這一段主要強調的是白鷺怎樣的特點!保ù钆涞暮侠、精巧、適宜)
2、課件呈現“增之一分由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教師介紹:這句話,是作者對宋代《登徒子好色賦》中寫隔壁美女的一段話進行改變后寫成的。課件呈現原文節(jié)選:【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要求學生讀這段話,想象一下,這段話在強調文中美女怎么樣?
推想:作者把古人描寫女子美麗的句子改編后來寫白鷺,想強調什么?
。ò樖窃谔懒。美到了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挑剔的程度。)
3、朗讀,讀出作者的贊嘆。
。ㄖ笇бc,讀出排比列舉出來的具體,歡快的節(jié)奏。可以用提示前半句朗讀后半句,提示前半段讀后半段,提示“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學生讀全段,提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學生讀全段等多種方式,反復朗讀,讀出贊嘆的語氣,讀出愉快的心情。)
。ㄋ模┭凶x第7段,體會作者用“把白鷺賦予人的美好特點”來寫的方法表達作者對白鷺喜愛贊美的感情。
1、請學生讀課文第7段,回憶已經讀懂的本段寫法和作者表達的態(tài)度。
。ㄕn件呈現配圖第7段)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wěn),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2、對比閱讀,體會“把白鷺當成有人的美好特點的”寫法的作用。
在課件上在對比呈現另外一段話: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她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起來像是不安穩(wěn),它卻一點事情都沒有。這是別的鳥所沒有的特點。
對比閱讀后討論:兩種不同的寫法,讀完之后有什么區(qū)別?哪種寫法更讓人覺得白鷺非?蓯?為什么?
。ㄓ懻撘c:課文寫的白鷺好像是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生活很有情趣,熱愛生活;另一個只是介紹了白鷺的生活習性。課文寫得更讓人覺得白鷺非常可愛,因為有思想、有情感的,不僅有外表的美,還有內在的美,更讓人覺得親近,甚至可以讓人覺得能給人啟發(fā)。)
指導要點:提示學生抓住“孤獨、悠然、嗜好”,展開想象,想象此刻“白鷺好像就是一個人,在望著遠方,想什么,做什么”。
3、總結:作者在這里用了“把物當人來寫”的方法,把人的美好特點賦予了白鷺,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
4、反復朗讀,讀出此刻白鷺在思索的味道。
5、拓展:讀全文,認真思考,勾畫,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是把白鷺當作人來寫,表達了白鷺喜愛和贊美的感情?為什么?
(身段、讓人覺得有生命了)
學生討論交流。
。ㄎ澹┬〗Y學到的三種方法。
三、指導背誦。
1、回顧全文的內容,將全文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總寫(1、2段);
第二,白鷺的外形特征(3-5段);
第三,白鷺生活的三個美麗畫面;
第四,總結。
2、為每一部分找關鍵詞,然后依照關鍵詞提示;練習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誦。
第一部分:精巧的詩搭配、大小、適宜
第二部分:白鶴朱鷺蒼鷺白鷺常見忘卻那那那那增之減之素之黛之
第三部分:釣魚潛在玻璃框里鏡匣;絕頂悠然嗜好放哨;低飛清澄生命
第四部分:美中不足一首歌鏗鏘韻在骨子里
3、依照“一首詩”“一切都很適宜”“水田垂釣”“樹頂站立”“黃昏低飛”“一首韻在骨子里的詩”的內容提示,嘗試背誦全篇。
四、抄寫作者用修辭手法寫白鷺表達感情的句子。
教學設計模板5
教材依據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外閱讀自編教材《經典繪本閱讀推薦》——《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
設計思想
一本圖畫書,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文圖協(xié)奏的一門藝術。推薦圖畫書給孩子閱讀,首先要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節(jié)課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后,利用“猜”故事,“說”故事,“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其次是要教給孩子一定的閱讀方法。在看圖畫,猜故事的過程中滲透方法指導,才能夠不露痕跡地訓練學生仔細觀察和展開想象的能力。第三,閱讀要學會交流,只有與讀者共同交流,才能從一本書中看到更多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之間相互交流,讓孩子與大作家交流,從而提升孩子的閱讀質量,使孩子學會領悟。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繪本,了解《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的基本內容,學習閱讀繪本的基本方法: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反復閱讀、相互交流。
2、通過本節(jié)課推薦閱讀,激發(fā)學生對《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兩本書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并受到愛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在閱讀《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指導,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展開想象,開啟心靈。
教學難點
引導孩子從繪本的圖畫和文字中讀出更多的內容,從閱讀中學會思考和領悟。
教學準備
《經典繪本閱讀推薦》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本節(jié)課目標。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推薦兩本書《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兩本都是圖畫書,也叫繪本,書中既有圖畫,又有文字,很有趣味。
二、推薦《圓圓的月亮》(目標:教會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細節(jié),展開想象。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圓圓的月亮》是一個溫馨的故事,(帖書封面),它是一本來自日本的`圖畫書。
2、今晚,今晚的月亮好圓。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這是個怎樣的夜晚?(學生想象)
3、老師口述:原野的小屋里,女孩兒從窗口仰望著夜空,說:“有誰也在什么地方看著哪吧!好美好美的月亮。”
4、在看著哪!在看著哪!公園的長椅上有誰呀?它們在干什么?(學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讀:公園的長椅上,小鳥和小鳥和好了,雖然白天吵了架,可沐浴著月光,它們的心就變得溫柔起來了。)小百靈和小黃鶯在說些什么呀?(學生想象,表達)
5、這里有一只小狗呢,讓我們仔細觀察,看看它的眼神,體會它的心靈,它怎么了?(學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讀:迷路的狗,在街頭仰望著月亮,懇求道:“月亮,請告訴我回家的路吧!”)
6、是的,閱讀圖畫書,就應該這樣讀。怎么讀呢?(學生回答:要仔細觀察、展開想象)
7、曠野上,一對鼠兄弟在說話。(自己跟身邊的人讀一讀。)這對鼠兄弟心情怎樣?(指名讀)
三、推薦《爺爺一定有辦法》(目標:繼續(xù)通過觀察和想象閱讀,并教會學生閱讀要與
讀者對話,相互啟發(fā)。進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過渡:這對鼠兄弟住在哪兒呢?你們猜猜看。▽W生猜測)。哦!我在另一本書上找到了答案。他們住在約瑟的家。就在這個月亮圓圓的夜晚,小約瑟出生了,這是他的——(學生回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2、爺爺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呀?(學生回答)看看前面這幅圖(翻到前一幅表現約瑟蓋著毯子的圖畫),再想想。
3、教師口述:爺爺為約瑟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可以把惡夢通通趕跑,不過約瑟漸漸長大,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
4、(出示下一幅)媽媽說:“約瑟,你的毯子又破又舊,應該把它扔了!”約瑟愿意嗎?你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5、做做這個動作,約瑟會說什么?再看看約瑟的表情。
6、約瑟該怎么辦呢?你們看他找誰想辦法了?你看爺爺在干什么呢?哦,原來爺爺是一個裁縫。
7、(學生齊讀: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闷鹛鹤,翻過來,又翻過去,“嗯?”
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布料還夠做?”)你們說,還夠做?
8、(出示:一件奇妙的外套。)
9、教師口述:約瑟穿起外套出去玩,心里可高興了,可是他漸漸長大,外套也變得老舊了。媽媽說該把它丟掉。約瑟會愿意嗎?(當然不會)約瑟第一個想到誰?(爺爺)
10、(指名讀:他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闷鹜馓,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布料還夠做?”)還夠做?
11、(出示:一件奇妙的背心。)啊,約瑟來到學校,他可高興了,一起來做做這個動作。哦,同學們剛才說,看圖畫書,要仔細觀察,展開想象,看看圖上大家的表情,他們會說什么呀?(學生想象,說話)
12、可是,約瑟一天天長大,背心也變小了。爺爺還會有辦法嗎?(學生回答)(出示:指名讀,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睜敔斈闷鸨承,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布料還夠做?”)還夠做?
13、
14、(出示:一條奇妙的領帶。)就這樣,約瑟一天天長大,領帶舊了,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說:“這塊布料還夠做?”(出示:一塊奇妙的手帕。)手帕舊了,爺爺又把它變成了?(出示:一顆奇妙的鈕扣。)
15、忽然有一天,媽媽說:“約瑟,你的鈕扣呢?”(出示圖)你們看,約瑟嚇壞了,媽媽也急壞了。同學們,起初,媽媽總要把用舊的毯子,外衣,背心扔掉,可現在,一粒小小的鈕扣丟了,媽媽怎么這么著急呢?這鈕扣有什么重要的呢?(學生思考,回答)
16、約瑟找遍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約瑟跑去找爺爺,(可是同學們讀:媽媽對約瑟說:“那顆鈕扣沒有了,消失了,即使是爺爺,也沒有辦法無中生有啊!睜敔旊y過地搖搖頭,說:“約瑟,你媽媽說得沒有錯!保敔斶有辦法嗎?(學生回答)
17、怎么辦?連鈕扣都丟掉了,故事,還能怎么發(fā)展呢?你們看,(一起讀,第二天,約瑟去上學!班??”約瑟拿起筆來,在紙上刷刷地寫著:“這些材料還夠??”
18、出示“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們剛才閱讀到的《爺爺一定有辦法》。(貼書封面)這是今天推薦給大家的第二本圖畫書。它的作者是菲比吉爾曼。
19、 小結:這個故事,讓你讀出了什么?(學生回答)
20、這個故事,我們真的完全讀明白了嗎?再次閱讀,你一定會有新發(fā)現。(學生回答)你看到沒有,這幅圖上有一個小女孩,她是誰呀?(學生思考,回答)仔細觀察,是的,你看,約瑟的媽媽后來又懷孕了,生了個小妹妹。小妹妹也有一條白云的毯子,可是她卻不給約瑟,而是送給了約瑟布娃娃,為什么?
21、鈕扣真的消失了嗎?它掉到哪里去了?(猜猜看,討論)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剛開始看見的那對鼠兄弟嗎?約瑟的藍色布料越來越少,老鼠一家的藍色布料倒是越來越多了,
22、這本圖畫書里還繪出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你們看,找到鈕扣了嗎?小結:仔細觀察,展開想象,每讀一遍,你都會有新的發(fā)現。其實,如果你能和閱讀它的人們共同交流的話,一定還會有很多收獲。大作家梅子涵給我們寫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書,他也很喜歡這本圖畫書呢,你們想跟他交流一下嗎?(自己讀一讀)讓我們再來回顧爺爺那慈祥的笑容,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23、哦,原來,這本書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濃濃得親情。 總結:讀一本書,一個人讀就有一個發(fā)現,兩個人讀就有兩個發(fā)現,和讀者們相互交流,你一定會有新的啟發(fā)。
四、 總結(目標:拓展閱讀空間)
今天,像大家推薦了兩本圖畫書《圓圓的月亮》《爺爺一定有辦法》。閱讀繪本,要注意觀察、展開想象,同時,還應該跟其他讀者共同交流相互啟發(fā)。其實,經典的繪本還有很多,如《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向上跌了一跤》?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在閱讀繪本中找到快樂。
教學反思
圖畫書有著非常神奇的魅力。有趣的故事,精巧的圖畫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秷A圓的月亮》是一本詩情畫意的繪本,她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寧靜而又溫馨的夜晚。窗邊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越出水面的小魚,雖然他們默默無語,但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樣,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時刻關愛著我們。她用她那無私的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送去對親人的祝福。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抓住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適當滲透閱讀方法指導,有潤物細無聲之感。《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個故事更像一首歌,重復的話語不斷出現,讀到后來,連孩子們也會跟著講了,“翻過來,又翻過,爺爺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這塊料子還夠做?”在這樣充滿期待的講述聲中,迎來下一個驚喜。在這樣充滿期待的講述聲中,孩子們猜測,孩子們表達,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快樂,這種快樂一點不亞于藍色毯子的主人——約瑟。故事里的爺爺這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重復著,思考著,勞動著,縫出藍色毯子,再把藍色毯子變成外套背心等等。對于一個爺爺而言這么做只是為了自己小孫孫心愿的滿足,為了看到小孫孫燦爛的笑容。爺爺的愛,孩子們能看到嗎?其實長輩們對孩子的愛大多藏在生活里的重復中,每天的接送,一日三餐,不變的叮嚀??這樣的愛,孩子能看到嗎?答案是肯定的。課堂上學生們訴說的爺爺為自己做的事,深深感動著每一個人。
教學設計模板6
教學目標:
1、通過視察畫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培育酷愛大自然的情趣;
2、會讀生字字音,會寫落、藏、爬、躲,重點理解藏、躲等動詞意思;
3、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能用動詞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
駕馭藏、躲、爬的字型特點和意思。
教學難點:
按秋天到了,樹葉落在(哪里),(誰怎么樣),把它當(什么)。的句式說話。
教學打算:
1、課前請學生收集樹葉;
2、做好相應的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談話
1、小摯友,你們樹葉找到了嗎?(出示課件樹葉)請你拿出來,高高舉起來。
2、請小摯友轉動一下小腦袋看看四周,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反饋(突出秋天的時令特點,突出樹葉多、美)。
4、這么多的樹葉,你們是怎么找到的?
二、揭示課題,教學落字
1、秋天到了,很多樹葉從樹枝上落下來,我們把這樣的黃葉叫落葉。(出示課件,將樹改成落)
2、全班齊讀課題。
3、指名讀生字落。
4、你能給落字找個摯友嗎?(組詞練習)
5、這個字你有好方法記住它嗎?
6、反饋:
①(部件分析法)
、冢悠苑ǎ
③(換偏旁,加偏旁法)
、埽ㄆ渌
方法有許多,但是小摯友們應當選擇你喜愛的,比較簡潔的方法。
三、教學第一段
1、剛才有許多同學談到了秋天,那我們來看看秋天是怎樣的?(出示課件,觀看錄像)待會兒,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剛才你看到的`美嗎?那你能用美的句子來說說嗎?(反饋評價突出秋天的美,引導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3、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贊美秋天,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里又是怎么描寫的?(出示課件:課文第一自然段)
4、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要求讀出秋天的美。
5、指名讀課文,請其他小摯友邊聽邊想,這段話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反饋重點:
、伲ǔ鍪菊n件: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一片一片能換個詞嗎?(一張一張、一張張、一片片等)
、(出示課件: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樹葉黃了,一片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問:一片一片和一片片又有什么不同呢?學生試說。
、劾蠋煯敇錉敔敚瑢W生口吹氣,(當秋風姐姐),分別演示樹葉一片一片和一片片的情景。
、墁F在你發(fā)覺了什么?(一片一片是指落葉時有時無,隨風飄落的樣子;一片片是寫落葉接二連三、紛紛飄落的樣子。)
6、你們理解得不錯,那你們能讀好這段話嗎?指名讀學生評價再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
四、朗讀課文(2-5自然段),學習生字
1、過渡:你們讀得很好,那么樹葉會落在哪里呢?后來又怎么樣呢?
2、請小摯友自由讀讀課文2-5自然段,留意帶有音節(jié)的字多讀幾遍,把生字讀正確。(出示課件:課文內容,老師巡回檢查。)
3、反饋:會讀了嗎?現在我們請幾位小摯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摯友仔細聽,聽聽他們有沒有讀正確,待會兒請你來評價。
4、再指名讀生字全班指讀生字。
5、藏字教學。
①看樣子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會讀了。不過現在又有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你們有信念去解決嗎?請小摯友們細致看看,這些生字中哪個特殊難寫?(藏)難在哪里(字很困難,筆畫許多。)
②我們先來看看藏字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課件演示)。
、墼瓉硎怯4個部分組成的。現在我們來看看:藏字又是怎么寫的。老師范寫。
、軐W生試寫一個出示2名學生作業(yè),學生評價;請學生說說寫這個字的時候,你們覺得哪個部件最難寫。學生再寫一個,要求寫得比前一個更好。
、葑謱懙貌诲e,不知這個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讓我們先來看看課文吧!(出示課件: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船。)請你自由讀讀這句話,想想藏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饋。(課件演示小魚藏在樹葉底下的動畫)你還有自己的理解嗎?
、哒l能用藏來說一句話。
、嘈〗Y:從剛才的說話中,老師知道你們對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學
①其實與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課文里還有一個字,你們知道是誰嗎?(躲出示課件)
②關于這個字,你已經學會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溝通一下嗎?
、蹖W生各抒己見,老師引導。(重點要學生溝通對躲字的記憶;身字旁和身字的區(qū)分;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來說句話嗎?
、堇首x句子: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船。指名讀全班讀。
7、爬字教學
、傩∠x是怎么過來,躲在里面的呢?(爬)
、谥该x。這個字中有一個新的偏旁:爪字旁。寫的時候要
教學設計模板7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
教師: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學生字新詞,疏通詞句。
4、學生了解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課前交流:自己和小動物間的小故事。
二、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來繼續(xù)學習第21課《老人與海鷗》。
齊讀課題。
三、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1、師:快速地默讀課文,在老人與海鷗的故事中,哪個畫面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2、指名交流,結合板書。
3、小結:課文就是按這樣的順序記敘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人故事。以后,我們在拿到一篇比較長的文章時,肖老師認為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四、學習海鷗送老人的部分。
1、師:孩子們,在這些畫面中,讓你最意想不到的是哪個畫面?(送老人的畫面)師:我們來繼續(xù)默讀課文14到19自然段,去看一看在老人的遺像面前,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用橫線勾畫出來。
2、生默讀勾畫。
3、指名朗讀交流,指導讀出感情。
評:讀得通順、流利,但還沒有讀出感情,再試試。
評:你讀得入情入境,令人動容。
評:嗯,帶著體會讀,才能打動人。
評:你讀這段話,有什么體會?能把這種不舍讀出來嗎?
評:作者幾次寫到了“撲”?換成“飛”怎么樣?誰來讀一讀?你從這個“撲”字中體會到什么?再讀。
4、孩子們,看到這一幅幅讓人意想不到的畫面,你覺得這個“送”這還可以換成什么?(思,念,想,愛……)
5、可是今天,代替老人再次來到翠湖邊的只有這張無聲的照片了(出示課件,配樂),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心愛的海鷗。當我們把老人的遺像放到翠湖畔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出示課件)請你讀這句——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fā)生了什么大事。
師:我們非常驚異,趕忙為海鷗們讓出一片空地,請你讀這句——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師: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這些與他相伴了不知多少個冬日的“兒女”,請你讀這句——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師: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一起讀——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四、學習老人喂海鷗的部分。
1、過渡:孩子們,讀到這,你的心里有沒有什么疑問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們?yōu)槭裁磿龀鲞@樣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讓我們回到課文的1到13自然段,好好讀一讀重點寫老人的這個部分,也許你能找到答案。
2、出示課件:小組學習提示。(你認為老人的哪些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海鷗的心?默讀課文1到13自然段,用橫線勾畫出有關的段落或句子,在旁邊寫出你的見解和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并確定其中的一處準備派代表匯報。)
3、小組學習討論,重點確定本組要匯報的那個段落或句子,做好匯報準備。
4、小組匯報交流。
(1)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點撥:補充學生課前查閱的資料,小結:瞧,了解了老人背后這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對這位老人似乎更加敬重。板書:借資料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jié)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點撥:再讀這段,哪個細節(jié)讓你特別心動?是的,抓住一個個細節(jié),去細細地品味,我們就走進了老人的內心。板書:品細節(jié)
。3)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點撥:想象說話——
師:“獨腳”曾經受過傷,平時老人對他特別關注,你聽,老人正親昵地對它說——
師:“公主”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高貴優(yōu)雅的樣子,吃起東西來老也搶不著,老人愛撫著對它說——
老沙的腿上有個金屬環(huán),是海鷗中的老大,吃東西的時候老讓著弟弟妹妹,老人單獨把它叫過來,心疼地跟它說——
師: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一邊讀一邊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板書:想畫面
師:是啊,老人的聲聲呼喚都是愛,你們說,這怎么能不讓海鷗們心動呢?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幅如詩般美好的畫面,自己讀一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推薦讀。
出示課件:
你從他的讀中聽出了什么?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個畫面向我們傳遞著老人對海鷗的款款深情。再讀。
師:孩子們,現在你找到答案了嗎?指名說。
出示課件:
作業(yè):
1、在老人與海鷗之間還會有哪些幸福相處的畫面呢?請你發(fā)揮想象,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2、推薦閱讀《軍犬黑子》。
教學設計模板8
【學習目標】
1、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的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新年問候。時間過得真快,20幾天的寒假生活過去了。離別了20
幾天,如果老師走在大街上,你們還會認識我嗎?為什么?你們觀察過老師,記住了老師的外貌特點。觀察事物記住事物的特點這一點很重要。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燕子》,看看作者抓住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將我們看到的燕子描繪出來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說說小燕子是什么樣兒的,燕子飛行的時候有什么特點。
2、學習生字詞語。
俊俏
似的
湊成
吹拂
嫩葉
聚攏
增
添
波紋
蕩
漾
演
奏
贊歌
3、交流學生學習情況。
三、圖文結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點。
1.仔細觀察圖,說說燕子是什么樣子的。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點?
比較句子,說說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尾巴,湊成了小燕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理解俊俏的意思。
齊讀第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四、
圖文對照,理解第二自然段,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
1.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的春天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春天是光彩奪目的?帶著問題默讀這一自然段,文章中描寫春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
4.再讀,找出作者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用--劃下來。
5.為什么作者不寫才下過幾陣雨,而要寫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
6.自由朗讀句子,比較句子:
(1)風吹拂著柳絲與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
理解吹拂的意思。
。2)草、葉、花聚攏來,形成了春天。
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意思
指導感情朗讀這句話。
8.你是怎樣理解最后一句的?
9.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并試著背誦。
總結:這一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好處?
五、作業(yè):
完成習作《光彩奪目的春天》。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試著背誦一、二小節(jié)。
二、理解三、四自然段,體會燕子的特點。
1、自由朗讀,思考,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觀察飛行的燕子,聽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在空中飛行的燕子的。
2、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斜著身子,是說飛行的姿勢優(yōu)美;掠過是說飛行的速度快;唧唧地叫著表現飛行時愉快地心情。有的有的,寫出眾多燕子在陽光中,在湖面上飛來飛去,說明燕子怎樣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3、理解橫掠、沾、蕩漾的意思,體會這些詞語的好處。
4、練習:第三自然段通過寫燕子飛行的()、()、(),表現了燕子()。
5、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
觀察停落在電線上的燕子,聽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停落在電線上的燕子,你認為哪些詞語寫得好,為什么。
五線譜、音符分別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停著的燕子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贰⑦@一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練習朗讀二、三自然段,了解它們分別寫了什么。
三、
鞏固生字詞
注意俊攏譜的右半部。
四、作業(yè)。
。薄⒈痴b課文。
。、聽寫詞語。
【板書設計】
樣子:羽毛
翅膀
尾巴
。、燕子
趕來:雨、風、柳、草、葉、花、燕
。ɑ顫姍C靈)飛行:空中、湖面
休息:落、譜歌
教學設計模板9
教材分析
《葡萄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新疆吐魯番葡萄溝的葡萄品種多、產量高,老鄉(xiāng)熱情好客,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點。本課是一篇充滿濃郁風土人情的文章,課文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為主線貫穿全文。在課文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領略到葡萄溝的美麗景色,并為祖國的富饒美麗而感到驕傲。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葡萄溝的美好。
2、重點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重點詞語和句子,初步了解陰房的樣子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3、認識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重點
1、采用多種方法體會葡萄枝葉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從而理解“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初步了解陰房的樣子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新疆吐魯番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激趣導入
1、孩子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新疆吐魯番有一個盛產葡萄的地方,它是?
2、板題(學生臨空),讀題。
3、檢查生字詞識記情況。
。ㄔO計意圖: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激發(fā)學生新的學習興趣,并為后面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課文中作者用一句來夸贊葡萄溝,你能找到它并用波浪線畫出來嗎?
學生回答,師板書:真是個好地方。
2、指導朗讀句子。師:讓我們來讀讀這句話。
3、你想怎么讀,為什么?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ㄟ^度:葡萄溝好在哪里?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尋找答案吧。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里出產哪些水果?用橫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課件出示水果圖及句子。抓住“最”字,體會對葡萄的喜愛,指導讀出喜愛的感情。
。ㄔO計意圖: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溝盛產的各種水果,讓學生垂涎三尺,更能讀出對葡萄的喜愛。)
(過渡: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產豐富,那人們最喜愛的葡萄種在什么地方呢?)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看看葡萄種在哪兒?
借助課件理解“梯田”。
(2)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有哪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哪句是寫夏天的.景色,哪句是寫秋天的景色?
2、師: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景色?(根據反饋引導理解)
(1)夏季,你看見了什么?(“茂密的枝葉……綠色的涼棚!保
理解“茂密”。
怎樣才算茂密呢?老師貼幾片葉子,再由學生上前繼續(xù)貼。這樣層層疊疊的葉子就是茂密。
。ㄔO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來貼葉子,將“茂密”二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體會葡萄架多。師:到了夏天,葡萄茂密的枝葉就順著搭好的架子向四面展開。書上說像什么?書上是怎么寫的?(出示句子)“一個個”說明什么?
(3)指導朗讀。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講過,葡萄溝挨著火焰山,那里氣溫高達49,天氣可熱了。此時,鉆進綠色的涼棚,感覺怎么樣?(涼爽,涼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ㄍ涝囎x,指名讀)
師:想一想,夏天,你站在這茂密的枝葉下,你會想象到什么?(葡萄大豐收)是啊,這葉子,這涼棚,帶著一種希望,有著希望之美,你能讀出來嗎?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ㄔO計意圖:讓學生反復地讀,在多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葉的茂密,感受葡萄溝夏季景色的美麗。)
3、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秋天到了,葡萄熟了,那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課件出示句子)
。1)體會“一大串一大串”長得好。
(2)體會顏色多。(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葡萄。)師:這么多的顏色,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真是種類繁多,色彩艷麗。這就叫——五光十色。(板書:葡萄 五光十色)
師:能不能用“五顏六色”替換“五光十色”,為什么?(課件出示兩個句子進行比較,理解這兩個詞語的不同之處。)(3)指導朗讀。
(4)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展示,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親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從沒見過的葡萄,并為突顯重點,突破難點推波助瀾。)
4、師:葡萄這樣的誘人,真想吃個飽。那里的老鄉(xiāng)愿意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指名說。(課件出示圖片及句子)
(2)理解“準會”、“最甜”、“吃個夠”并讀。
。3)教師:讀到這里,你們覺得葡萄溝的人怎樣?是啊,葡萄溝美,人更美。(板書:老鄉(xiāng) 熱情好客)
。4)師:歌詞里說“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趕快捧起書來吧。R讀:要是這時候……吃個夠。)
(設計意圖:抓住時機讓孩子們入情入境,既訓練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他們進一步體會到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這么多的葡萄吃也吃不完,那不浪費嗎?
1、學生回答。
2、課件出示陰房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課文是怎樣描寫陰房的?
。3)葡萄是怎樣制成葡萄干的?
。4)在陰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點?
3、師板書:葡萄干 色鮮味甜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展示,孩子們不僅明白了什么叫“陰房”,而且對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認識。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四、思維拓展,深入感悟
師:我們欣賞了葡萄溝的美景,看到了大串的葡萄和色鮮味美的葡萄干,你們想說點什么呢?
五、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總結本課學習。
美好的景色,美味的葡萄,熱情的老鄉(xiāng)讓我們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大聲贊美它:(師生同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你還知道新疆有哪些小吃、特產、風俗嗎?
。ㄕn件展示有關新疆的其它圖片。)
3、那,我們來一起跳舞吧。úシ牛骸秶L葡萄》師生隨著音樂舞動。)
六、啟發(fā)思考,拓展練習
大家一定也想贊美一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吧!
那就讓:
喜歡寫作的你,寫寫贊美自己家鄉(xiāng)的話;
喜歡朗誦的你,朗讀一篇贊美家鄉(xiāng)的短文;喜歡唱歌的你,學一首贊美家鄉(xiāng)的歌;
喜歡跳舞的你,跳一跳贊美家鄉(xiāng)的舞。
教學設計模板10
一、學科領域
介紹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并突出主要學科。
二、適用年級
介紹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生年級。
三、教學/學習內容概述
在此處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的概述,如果涉及到角色扮演等,還應在此處設置情境。
四、學習目標/學習成果
先要用一兩句話概述學生通過此次學習將會獲得或學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學習者行為的最終結果將是什么。這些最終結果可以是:
學到了一系列知識;
解答了一系列問題;
培養(yǎng)了高級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總結了所創(chuàng)建的事物的特征;
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并進行了說明;
進行了具有創(chuàng)意的工作;
……
五、學習過程
介紹學習者完成任務時應遵循的.步驟。這一部分是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使這些步驟簡明清晰。你還可以在此處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以幫助他們組織所收集到的信息或發(fā)展高級思維能力!敖ㄗh”可以采用由復選框組成的問卷形式,其中的問題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請對要考慮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處考慮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教學問題。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利用這一部分介紹學習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務的材料或參考網址(建議在每個網址后寫上一句話,簡要介紹通過該網址可以獲得的信息)。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創(chuàng)建量規(guī)、自我評價表或其他評價工具,以便使學生可以知道將如何評價他們。
教學設計模板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詞語;了解作者的讀書經歷;學習對比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懂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不同年齡段的讀書生活對她的影響,體會作者的讀書心得。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紀老人冰心是文學界的常青樹,從19歲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創(chuàng)作。她能取得這么高的文學成就與她的勤奮讀書是分不開的。她是怎么讀書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她的文章《憶讀書》。
二、新授
(一)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寫了什么)
1. 老師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8自然段(老師謙言自己拋磚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情緒,迅速切入文本),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課文余下部分。(散讀)
要求:劃出自己難理解的詞語,然后課堂交流。
強調:以下幾個詞語的讀音:(若無ppt,學生讀的時候寫到黑板上)
笸(puo)籮(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煩瑣(suo)堆砌(qi)
注意文中的成語(課本第116頁):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發(fā)沖冠無病呻吟(無病而呻)(每個齊讀兩遍)
2. 緊扣題目思考:本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
——本文主要內容是:冰心回憶了她讀書的經歷,和有關讀書的感受。(標題就是本文內容的概括,抓住“憶”字)
(二)分析課文,朗讀體味。(怎樣寫的)
1. 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讀書經歷的?
——時間順序(作者一生愛讀書)
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 對于讀書,文中作者有許多感受,請圈劃出描述這些感受的詞句,朗讀交流。
要求:朗讀圈劃的句子一定要結合作者當時的情感
(學生發(fā)言講到相關(7)、(8)語句時,順勢穿插“對比”的知識和分析“好書的三個標準”。)
。1)《三國演義》:這是作者讀的第一本書,所以印象特深刻,寫得最詳細。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詞,這與后文“心動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應。
(2)《聊齋志異》:這對“我”的作文很有幫助。
。3)《水滸傳》:著力描寫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
(4)《精忠說岳》:沒什么印象。
。5)《滿江紅》《聲聲慢》:酷愛古典詩詞,能背,十分動人的,寫盡…情緒。
。6)林譯小說:知道了許多外國的人情世故。
(7)《紅樓夢》:才嘗到“滿……一……”,“一個……的滋味”(不同年齡讀同一本書的前后感受的對比)
。8) 對《西游記》精彩《水滸傳》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煩瑣《蕩寇志》人物索然無味
現代文藝作品的比較: 從腦中抹去;
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小結:①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為“憶讀書”服務。(寫作方法是為文章內容服務的)
、趶那楣(jié)安排、人物塑造、語言表達等三方面,通過對比(兩種事物相對比較)看出作者評判好書的標準。
、壑赋鋈哪┚ 從總體上概括了作者的讀書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齊聲朗讀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边@3個分句各自強調的重點是什么?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給同學們2分鐘左右的討論時間,可以組為單位)
。ㄏ葟恼n文中找依據)
——A 讀書好:開卷有益(對寫作有益;讀書是最大的快樂,讓自己懂得做人處世的道理)
多讀書:博覽群書(數量要多、品種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羅列文中提到的各本書。
讀好書:擇善從之(要學會選擇,因為只有好書才能讓自己怡情知理。無意義的書不要讀,注意文中好書的三個標準。)
B在意思上層層遞進。
再齊讀(第二次)(注意重音)這句話。
(三)總結:
。1)全文緊扣題目“憶”字,按時間順序敘述,條理清晰。
(2)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傾向。
。ɡ蠋熤钢鍟囍寣W生用“記敘了…表達了…希望…”總結。)
本文記敘了作者自己親身的`讀書經歷,表達了自己熱愛讀書、以讀書為樂的情感以及對讀書的認識,希望我們少年兒童認識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三、作業(yè)布置
1.必修作業(yè):
積累詞語,按格式抄寫;翻閱詞典了解成語的含義。
2.選修作業(yè):
你讀的書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書?準備一段內容簡介,下節(jié)課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設計:
讀書好開卷有益
憶讀書(經歷感受)多讀書博覽群書
冰心時間對比讀好書擇善從之
教學反思:
本課雖是冰心回憶自己讀書的經歷,但編者選入這樣一篇文章,意圖卻不是僅僅了解冰心其人。用意應是借冰心老人之口讓學生體悟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內涵,從而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所以,我抓住了提領全篇的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有目的進行教學。
其中我自己最滿意的是“多讀書”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在書中找出冰心奶奶讀過哪些書?然后我與學生興趣盎然地聊起了這些書。從課堂效果來看,這一環(huán)喚起了孩子讀書的有趣記憶,他們紛紛說出自己對此書的了解。如:說到《聊齋志異》時,孩子講到了“鬼故事”,這是多么真實的表達呀。我沒有做太多評價,而是讓學生繼續(xù)補充下去,有的孩子說到了蒲松齡“設茶待客換故事”。我接著這樣的話題引導著,“孩子們,如果你們對蒲松齡以及當時的社會有所了解,你也許會發(fā)現作者到底借‘鬼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边有的孩子提出疑問“老師,《滿江紅》《聲聲慢》是詩不是書呀!倍嗝磿伎嫉暮⒆友,我引導著說:“是呀,冰心奶奶不僅喜歡讀長篇小說,還喜歡讀詩,各種體裁的文章表達的情感各不相同呀!苯酉聛砦覀円黄鸨痴b了《滿江紅》,在慷慨、激昂的聲音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岳飛的“精忠報國之志”。我也背誦了很喜歡的《聲聲慢》,這是我在“詩路花雨軒”中背給孩子們聽過的,沒想到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和我一起和著背下來。于是,我們也一起感同身受著李清照的“愁”。
交流過讀書感受,我沒有就此停止!氨哪棠讨蛔x過這些書嗎?”孩子們自然找到了“讀萬卷書”,于是再一次回扣主題——“多讀書”,孩子們的感受就不僅僅停留在冰心奶奶讀的書很多上面了,在他們的心中一定也憧憬著自己的讀書計劃。
對文中語句教學還要加強的是。第一處:“我只好帶著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掛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念。”從這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掛念、惦記。尤其對“含淚”一詞沒有重點體會出表現冰心老人讀書時的著迷。第二處:“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边@表現出冰心奶奶讀書時的入情入境的語句給忽略了。因時間沒把握住,在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時間太少,只是倉促地讓學生讀了一遍,沒有深入地去體會它的含義。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從實效入手,備好教案,備好學生,把握好時間,避免課堂教學的遺憾點。
教學設計模板12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沖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guī)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四、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教學設計模板13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馬》教學設計
2、 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重視精彩句段積累、仿寫。
3、 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 反復朗讀,積累優(yōu)美詞句,體會文章精彩之處。
2、 賞析精彩句段,培養(yǎng)多角度思維的習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本,采用“預習——發(fā)現問題”的學習方法,將預習時的整體感受、精彩積累和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猜測回答寫在本子上,供老師備課參考。
教師:在看過學生的預習本,了解學生的困惑和認識狀況的前提下備課。準備投影、電腦及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導入
法語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說法,它是從布封的名言“風格是屬于個人的”引申而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就體現了“文如其人”的風格,讓我們大聲地朗讀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寫的藝術魅力。
朗讀
1、 自讀
兩人或四人一組,互相讀、聽找感覺。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進行指導。
小結
學生談讀的感受。
教師總結朗讀全過程。
積累、仿寫、感悟
背誦你最喜歡的三句話,仿寫其中的.一句。
記住你最喜歡的一段,說說理由。
整體感知
1、 全班分成六到八個組,交流預習時各自的整體感知,選擇一名記錄人,收集記錄大家的發(fā)言情況,推薦一名代言人,總結本組研討情況,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馬》教學設計3》。
2、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在評價中小結,重點以學生的概括為結論,肯定學生的合作研究精神,重在形成結論的過程,不必過分強調結果。
3、 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參及專家們的整體把握分析,供學生參考,重點挖掘學生與眾不同的思考和專家們不約而同的想法,使學生體驗到“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道理,鼓勵學生“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追求精神。
4、 學生根據上述三方面,用自己的話整理筆記。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交流筆記。
投影或小黑板上供參考的內容:
一. 文體:既是科學小品,又是優(yōu)美散文
二. 內容:用文學筆調,描繪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不同形象。贊美自由之馬,同情被奴役的馬。
三. 藝術風格:人性化描寫。
小結提示:結構劃分時,學生傾向于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人類馴養(yǎng)的馬的品質,第二部分(3-4)天然野生的馬的品德,第三部分(5)通過對比介紹馬的外貌特征。這種劃分言之成理,不要否定。
局部探究: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
1、 展示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肯定學生的預習勞動,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表揚優(yōu)秀,鞭策落后。通過學習小組解決一般問題。
2、 出示最集中的能體現《馬》文重點難點的問題,問題和學生的名字一起展示在黑板上,供師生交流。
A學生甲:“給馬戴項鏈”是不是“侮辱”?(疑難詞句)
B學生乙:為什么用七種動物的丑來比馬的美?它們真的丑嗎?(寫作方法)
C學生丙:人工與天然哪個更美?(現實困惑)
D養(yǎng)馬人給馬戴項鏈時,心里是什么感情?(不同見解)
E你也不喜歡七種動物嗎?
F怎樣解釋現實化妝現象?(求異思維)
3、師生圍繞上述問題自主、合作、探究。
5、 小結學習情況,啟發(fā)學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參與過程比結論更重要;智力是多元的,體驗是獨特的;探究是多彩的。
布置作業(yè)
圍繞學生乙的問題:“為什么用七種動物的丑來比馬的美?它們真的丑嗎?”廣泛收集資料,寫篇關于馬或你喜歡的一個小動物的小論文(要求使用比較法,題目自擬)
教學設計模板14
一、復習回顧。
1.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2.叫幾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余學生當老師評價、糾錯。
二、精讀感悟。
1.指導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結合訓練: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首先請大家讀讀第二小節(jié),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可以用筆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jié)。
。3)匯報交流。
2.自主學習第三、四小節(jié),結合訓練:
。1)課文還寫了兩種“活化石”──大熊貓和中華鱘,小朋友們能自己讀懂嗎?試一試吧!也像剛才老師那樣,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同桌合作,把讀懂的內容向大家匯報,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開始吧!
。2)學生合作學習第三、四小節(jié)。
。3)匯報交流:
A、“大熊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非?蓯!蹦阒馈笆煜ぁ钡囊馑紗幔磕銓κ裁春堋笆煜ぁ?請說一句話。
B、“滅絕”是什么意思?誰知道其他動物為什么會“滅絕”呢?
C、“它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張大嘴又尖又長,樣子怪怪的!薄跋∮小笔鞘裁匆馑迹繛槭裁粗腥A鱘會“稀有”呢?
三、品讀升華
師: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讀。
3.全班賽讀。
四、演讀展示。
1.師: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假如你是博物館的講解員,要給前來參觀的游人解說有關“活化石”的內容,你該怎么說呢?想試一試嗎?
2.(師示范):我是銀杏樹,就是大家常說的白果樹,我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我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長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當上了爺爺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孫樹”。
3.(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活化石”介紹給游客。
4.各組派代表上臺演說。
五、資料交流。
1.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對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許多從遠古時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書上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等活化石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化石的知識,趕快把你找到的資料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交流資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資料上講臺交流,鼓勵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六、課外延伸:
請你讀一讀:《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教學設計模板15
一、設計思路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的學習機會和平臺,使其將知識學習、實踐經驗、習慣養(yǎng)成、能力培養(yǎng)統(tǒng)籌起來,最終促使其綜合能力形成,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想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以自學自練的時間和表演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去嘗試、去感受、去創(chuàng)造,體會不同的樂趣。
二、教材選擇
根據高中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發(fā)展要求,從興趣出發(fā),發(fā)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展現同學的青春活力,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學習籃球技術中的行進間上籃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
三、教學過程
1、身體預熱部分:以籃球活動為主體,并通過游戲對抗練習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學習技能部分:學習籃球的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重點解決該技術中的持球時機、步法等,并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欲望。
3、恢復心律部分及評價:采用結合籃球的一些練習,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使學生進行充分的放松。
四、教學特點
1、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籃球專項活動和有對抗性質的持球游戲活動,再加以教師語言的調控,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2、學生自主:在學習技能部分,分為六個小組,啟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的平臺。
3、分層次教學進行提高:設立提高組,使學生中接受能力比較強的能夠在掌握教師所傳授的部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五、課前預計
全課練習密度預計:45±2% 平均心率:135±5次/分
60%以上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籃球的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 30%的學生能夠進行提高難度練習并運用到教學比賽當中。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經典教學設計03-05
教學設計04-19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爭吵教學設計03-18
《短文》教學設計02-19
《神鳥》教學設計03-20
《海燕》教學設計03-20
雨后教學設計03-09
生命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