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蟬》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蟬》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古代詠物詩,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2、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熟記詩歌。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結構。
教學難點:
了解一般詠物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3、品析鑒賞、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代詩歌了,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給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古詩。
誦讀欣賞(一)蟬
蟬
虞世南
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誦讀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2、要正確讀音、斷句。
3、識別詩體。
二、誦讀
1、應用多種方式誦讀
2、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
3、提出質(zhì)疑,師生互助解答疑問。
4、提出問題。
(1)這首詩寫了蟬哪些特點?
。2)作者針對“蟬”的特點發(fā)表了什么樣的議論?
三、誦讀
1、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詩下提示,然后提出問題。
。1)你從“蟬”的哪些特點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潔的人”?
。▽W生各抒己見)
。2)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嗎?
。礄z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又體會了詩歌的深層含義。)
四、誦讀
1、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朗讀比賽。
2、讓學生歸納詠物詩的`一般特點。
。ń栉锸銘眩形镅灾。)
教師小結:誦讀欣賞詠物詩關鍵是要仔細推敲詩句背后深藏的寓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和志,知人論詩,這樣才能達到誦讀的目的。
《蟬》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為復述課文打好基礎。
3.體悟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4.通過交流、探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良好的積累、觀察、思維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動畫視頻。
2.學習生字:螳螂
3.為動畫起片名。
4.說帶動物名的成語。
5.告訴學生: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范讀課文,交流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1.指導有感情地讀。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引出道理。
3.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
4.告訴學生:勤于觀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四、再讀課文。
1.根據(jù)板書質(zhì)疑。
2.讀文談發(fā)現(xiàn)和疑惑。
3.設疑、存疑。
4.告訴學生:冷靜思考,是一切智慧的開端。
五、布置作業(yè)。
一、導入
同學們,現(xiàn)在雖然是下午第三節(jié)課了,大家看上去依然很精神,這說明大家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為了獎勵大家,老師請大家看一段動畫片。
1.播放動畫片
好,我們欣賞完動畫片,誰來說說動畫片上有哪幾個主要角色?
結合學生回答,出示并板書:螳螂,蟬,黃雀
2.學寫“螳螂”
你知道螳螂怎么寫嗎?螳螂,又稱刀螂,可不是那個叫刀郎的歌星,因為螳螂是昆蟲所以螳是蟲字旁加個大會堂的“堂”,螂是蟲字旁加個刀郎的“郎”,
觀察生字,說說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對你真會發(fā)現(xiàn)和總結。
3.為動畫片起名
螳螂,蟬和黃雀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誰來說說。
呀,你的觀察真細致。
呀,你不僅說出了三個主角的動作、神態(tài),非常形象。
還加入心理描寫,和個人分析。這說明你不僅會觀察,還會思考。
這么有趣的一個動畫片,誰來給它起個片題。命名。
完善板書:“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齊讀。
4.說帶動物名的成語
這是一個帶動物名的成語,你們還知道哪些帶動物名的成語呀?
5.習慣培養(yǎng):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大家積累得可真多,鼓掌送給你們。同時送給大家一句話: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過渡:大家知道,咱們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中特有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個成語往往就是一個故事,有著很強的表現(xiàn)力,運用得好,產(chǎn)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有不少同學一臉的疑惑,有些不信,那我們一起走進第10課:螳螂捕蟬。完善板書。
二、初讀感知
1.首先請大家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讀通,自學生字。畫出不理解的詞。
提醒注意:侯與候的區(qū)別。后描紅。
出示:侯與候說形、音、義的區(qū)別。
解釋:諸侯國
2.再聽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所畫詞后的意思,再交流。
3.再默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提示: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部分有條理地來說說。
過渡:現(xiàn)在你們說說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作用大不大。那我們來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好好講一講。
三、學習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請大家找出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的語段讀一讀,課文哪幾節(jié)寫了這個故事。請一個學生說一說。出示語段,齊讀。
1.指導有感情地讀。
怎樣才能讀出感情呢?
我們走進課文先想象一下螳螂、蟬、黃雀是怎樣想的。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說一說各自的心理。
這樣我們就能融入人物情感,就能讀得聲情并茂。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引出道理。
你們發(fā)現(xiàn)故事中的三個主角都有一個什么特點嗎?
用書上的話怎么說。出示: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的禍患。
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
由這個道理你們能想到哪些詞語。
3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讓學生說一說。
4.引出習慣培養(yǎng):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其實,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許多人常常能從身邊的事、物以及自然現(xiàn)象中有所啟發(fā)。我們課本上也介紹過不少,比如我們上學期學過的一首詩《觀書有感》中的一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在池塘邊讀書獲得的啟迪;還有《鳥語》中提到“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這是作者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發(fā)。送給大家一句話:
勤于觀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四、再讀課文。
1根據(jù)板書質(zhì)疑。
好,同學們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非常有趣,引人深思,可這個故事只是少年講給吳王聽的,是課文螳螂捕蟬中的一段內(nèi)容,板書:少年、吳王
請大家看看板書,你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有了哪些想法。我們再次讀課文,看看能不能解開心中的疑結,或者又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
2.讀文談發(fā)現(xiàn)和疑惑。
3.引出習慣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勉勵大家:
冷靜思考,是一切智慧的開端。
3設疑、存疑。
大家問了那么多,說了那么的發(fā)現(xiàn),老師也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這個少年真是在給吳王講故事嗎?
(是在勸吳王),可我覺得勸(板書:勸)字顯得過于單薄,你覺得再在前加個什么字比較合適,更能較好地概括全文呢?(智、巧)為什么呢?同學
讓我們在家一起懷揣這些疑問,共同期待下節(jié)課的到來。
作業(yè):
《蟬》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學習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對于細小的東西要仔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
2.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
2.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認真地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3.感悟人生,理解有關生命哲理。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nèi)容,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基本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趣入題
對于人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悟,宗璞面對紫藤蘿花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存的永恒。今天我們來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蓉對人生有哪些感悟呢?她們又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學習短文兩篇。一篇是小思的《蟬》,一篇是席慕蓉的《貝殼》。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小思和席慕蓉。
(作者簡介見“課前導學”中的“作家作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誦讀,積累生字詞。
(1)字音
蟬(chán )收斂( liǎn )顫(chàn )動
聒(guō)寬恕(shù)卑(bēi)微
(2)詞義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茍,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2、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
在朗讀中,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3、概括兩篇散文的內(nèi)容。
學生默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并歸納。
三、跳讀課文,體驗情感
1《蟬》一文中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找出來并說說對它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fā)的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了這句話,才顯得有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精神振奮的感覺。
2、蟬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
3、作者寫蟬,先抑后揚。抑在哪里?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只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zhuǎn)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后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于蟬的印象已經(jīng)從煩人、病弱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四、布置作業(yè)
從這篇小短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學生展示,師生點評
二、創(chuàng)設情境,,研讀課文
1、《貝殼》一文中,作者為什么說貝殼“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寶貝”?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我一圈的復雜圖樣。(板書:外形:堅硬、精致)
2、作者看到這美麗的貝殼,作者聯(lián)想到什么呢?
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用心地制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是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些,空間要多一些,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
(板書:生命:短暫細小、脆弱卑微;感悟:做事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
3、《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課后練習二)
此句承接著“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一顆感恩的心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感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4、《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 (課后練習二)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風云的豐功偉業(yè),她只想像那枚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致、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來塑造執(zhí)著而又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zhí)”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xiàn)了她并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三、拓展延伸,創(chuàng)意表達
1、對比閱讀兩篇短文,說說它們的異同點。
同:兩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從身邊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
異:(1)兩篇文章主題不同!断s》啟示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敦悮ぁ穯⑹疚覀儜摵煤玫孛鎸ι,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2)寫作手法不同。《蟬》運用了欲揚先抑、首尾照應的手法。《貝殼》運用了類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與貝殼的生命進行比較,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fā)出光彩。
(3)描寫手法不同!断s》運用了語言描寫,通過朋友的話,揭示了蟬的生活歷程和生活意義!敦悮ぁ穭t直接對貝殼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2、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愿每位同學都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讓生命更有意義。
四、布置作業(yè)
觀察身邊細小的事物,你是否有所感悟呢?說一說你的想法,并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蟬》教學設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lián)系實踐和語言環(huán)境理解運用新詞的意思。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擬定小標題。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成語引入,激發(fā)興趣。
1、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成語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比如“攻無不克 戰(zhàn)無不勝”“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樣的成語你能接一接嗎?
2、你也能說嗎? 根據(jù)學生所說板書課題:螳螂捕蟬。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課題,質(zhì)疑激趣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
出示課題《螳螂捕蟬》的圖片和文字圖。(字理析字詞:螳螂、捕、蟬)
2.請大家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認為課文會寫些什么呢?
生自由談。
3。 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它到底寫了什么。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劃出不會讀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3)遇到較難讀、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指名認讀后齊讀。
。2)文章中還有什么字不會讀的嗎?
。3)讀了這些詞語,你覺得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詞語來說說嗎?
3.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經(jīng)過呢?結果怎么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四字小標題來概括出來。(板書:起因經(jīng)過 結果)
根據(jù)學生回答來板書:(固執(zhí)攻楚 巧妙勸說 打消念頭)
誰能用自己的話具體來說說這件事講了什么?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ㄒ唬┢贰安豢霸O想”,明后果危險
1.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不堪設想”這個詞語。誰能讀一讀呢?讀到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呢?
2.是什么不堪設想呢?課文里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找找看,是哪句呢?讀句子: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1)這句話中有一個生字是——“侯”?吹竭@個“侯”字,你想到了哪個字? (字理析字:候、侯)
生自由談。用什么方法來區(qū)分這兩個字? 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古文字是怎么寫的。
3.在中國古代,進入春秋時期以后,基本為混戰(zhàn)時期,諸侯國實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當時的形式。
4.其他的諸侯國乘虛而入的后果怎么樣?
。ㄊ虑榈暮蠊芪kU,很難想象。)
所以“不堪設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難想象最后的結果會怎么樣。
5.想到不堪設想的后果,該有多少人去反對。】墒菂峭踹是——固執(zhí)攻楚。
。ǘ┢贰盎腥淮笪颉保R少年機智
1.過渡:后來仗打起來了嗎?(沒有)
什么原因呢?(因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后恍然大悟。)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恍然大悟)。
它是什么意思?聰明的你們可能知道了。如果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字理,相信你們印象更深。
2.文中誰恍然大悟了呢?(吳王)是誰有這么大的本事讓他恍然大悟?(少年)
3.這少年就這么輕松地一勸說,就能夠讓吳王打消念頭,你覺得他是個怎么樣的人?能夠用什么詞語來夸夸他嗎?(板書:機智勇敢)
從哪里看出來的呢?文中哪些語句告訴了我們呢?生交流。
生甲:“少年連露水打濕他的衣裳和鞋子,也不在意。還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師相機提問:少年為什么在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還連續(xù)轉(zhuǎn)三個早晨?)
師:從這里可以感覺少年勸說吳王的.決心很大,是個顧大局的人。連續(xù)轉(zhuǎn)三個早晨就是為了引起吳王對他的關注。他只是一個侍奉吳王的下人,這樣吳王才能注意到他啊!這個辦法想得真好、真聰明 !
生乙:他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說“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边@樣,就把吳王給吸引過來了。因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聽,吳王當然不會例外的。
師:少年故意賣個關子,把吳王的好奇心給調(diào)起來。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確實高明。
生丙:“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瘏峭鮼砹伺d趣,問:‘什么事啊?’”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他表面上說是打鳥,好像很悠閑的樣子,我覺得這是他故意不讓吳王發(fā)現(xiàn)他勸說的用意,因為前面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別人來勸他。
師:不動聲色、曉之以理
生。赫f故事巧。
師:故事從頭到尾都沒講到攻打楚國有危險,但是卻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真是妙,智慧啊!
師: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找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戊:少年善于觀察。有耐心。不是直接勸說吳王……
是少年的——巧妙勸說讓吳王恍然大悟的啊!
(三)品“死命令”,解吳王固執(zhí)
1.過渡: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吳王呢?我們可以從兩句話中去了解他。這兩句話都有一個“死”字,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它們。
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可是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2.這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怎么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死”的古文字是怎么樣的就明白了。(字理析字:死)
生自由答這兩句話中“死”的意思。
。1)失去生命;
。2) 不可更改。
3.由此可見吳王真的很固執(zhí)!(板書:固執(zhí))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他?(專橫 暴君 頑固 暴躁……)
我們來練讀這兩句,讀出這樣的感受。 指名讀。指導:在表現(xiàn)吳王的專橫時,要注意哪個字呢?(處死 死命令)
4、誰敢勸諫誰就——死!這個時候,一個少年卻巧妙勸說了吳王,更突出了他的——(勇敢愛國)(板書:勇敢)這就是大智慧、大愛!
《蟬》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課文,了解關于蟬的知識。
3、 知道作者通過哪些方法知道蟬的知識?
4、 默讀課文,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 理解課文,了解關于蟬的知識。
2、 知道作者通過哪些方法知道蟬的知識。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具準備
1、 搜集蟬的資料和圖片。
2、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蟬
1、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目。
2、 學生展示搜集到的圖片和資料,并說明從哪里通過什么方式得到的。
3、 導入新課:你們找到的資料可真多。今天,我們就來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知道蟬的知識的。
二、提綱導入,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下面的要求,先在小組內(nèi)學習課文。
1、 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哪些關于蟬的知識。
三、檢查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 檢查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指名讀一讀,教師強調(diào)。
。2)教師再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語,學生讀一讀,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
2、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
3、 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4、 說說哪幾個自然段合起來介紹關于蟬的哪些知識。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寫作者小時候通過捉蟬,了解蟬的叫聲響亮的原因。
第二段(第4至6自然段)寫作者通過捉蟬的游戲知道蟬的幼蟲是什么樣子。
第三段(第7至9自然段)寫作者通過讀書,知道更多蟬的知識,了解蟬的一生。
第四段(第10段)寫作者對蟬的描繪和稱贊。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至3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蟬叫聲響亮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么知道的?
2、 指名反饋。
(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蟬的叫聲使樹林更加寧靜,鳥叫聲使山谷更加幽靜。作者引用王籍的詩句來寫蟬。說明蟬的叫聲在夏天都能聽到,而且叫得最響。
。2)蟬叫聲響亮的原因是:蟬并不是用嘴來叫的,而是拿腹部兩側鼓狀的發(fā)音器來鳴叫的。它的發(fā)音器長得很巧妙,旁邊還有一個空腔,可以通過共鳴把聲音放大。作者捉蟬,把蟬拿在手里看,認真地觀察才知道)
3、 學生自由讀第一部分,然后說說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4、 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讀出作者喜愛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蟬的叫聲非常響,即使在四百米開外,人們也能聽到它的叫聲。我們還知道蟬還為什么叫聲響亮。叫的聲音這么大,卻又不用嘴巴,使我們對蟬產(chǎn)生了許多好奇。下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蟬的其他知識。
六、布置作業(yè)
1、 把生字新詞抄寫兩遍。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蟬的其他知識。
2、 結合搜集到的圖片,依照課文說說蟬的一生。
3、 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大家一起讀一讀。
2、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蟬的什么知識?
3、 教師導:這節(jié)課,蟬的叫聲這么大,卻又不用嘴巴,使我們對蟬產(chǎn)生了許多好奇,讓作者想進一步揭開蟬的秘密。
二、繼續(xù)學文,學習蟬的其他知識
1、 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回顧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
。2)默讀課文第二段。
。3)指名反饋。
。4)找出文中捉蟬的句子,體會捉蟬的樂趣。
“于是我們相約,在天剛擦黑的時候帶上手電筒,來到小樹林里!s的`我們快樂童年的伙伴,幾乎每個孩子都捉過蟬!
。5)教師小結:捉蟬的游戲真有趣,而且還能在游戲中學到知識。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2、 學習課文第三段。
。1)學生默讀,想想作者從課文中還知道哪些蟬的知識。
。2)指名反饋,體會寫法。
原來蟬有一個漫長的“童年”,而且是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度過的!難怪它一旦走出“地獄”,就要向太陽放聲高歌。
3、 學習課文第四段。
(1)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自讀,思考:“心靈手巧,樂于與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是什么意思?
。3)教師展示資料,幫助理解。
《昆蟲記·蟬》節(jié)選
七月時節(jié),當我們這里的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jīng)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不覺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個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錐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飲之不竭的圓桶。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的唱歌,只要鉆通柔滑的樹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進桶孔,他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稍許等一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他遭受的意外煩擾。因為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立刻發(fā)現(xiàn)了蟬的井里流出的漿汁,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玫瑰蟲等,而最多的卻是螞蟻。身材小的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偷偷從蟬的身邊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的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大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走到鄰近的枝頭,當它再轉(zhuǎn)回頭來時,膽子比從前變大來了,它忽然就成了強盜,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要算螞蟻了。我曾見過它們咬緊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個兇悍的強徒,竟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煩越來越多,無可奈何,這位歌唱家不得已拋開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4、 師:你們喜歡蟬嗎?為什么?
5、 教師小結:真是一個樂于與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墒牵鳛楦璩冶M情歡樂只有五六個星期。
三、總結全文
1、 結合搜集到的圖片,依照課文說說蟬的一生。
2、 指名說蟬的一生。
3、 教師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蟬》,深入地認識蟬。
板書設計
24、 黃昏的蟬
叫聲為什么響亮 心靈手巧的工匠
黃昏的蟬 幼蟲是什么樣子 心情歡樂的歌唱家
一生怎樣度過 (喜愛之情)
《蟬》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
積累“收斂”“知知不休”“聒聒”“寬恕”的含義。
積累句子“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
揣摩人物心理,轉(zhuǎn)換成語言表達;
直接替文中的蟬說話。
3、閱讀訓練問題:
怎樣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
如何理解: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4、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運用抑揚結合寫一個動物或植物或一個人。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蟬的圖片,簡介蟬的習性。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散讀課文,或者請學生聽朗讀錄音,
思考:這篇文章敘述了怎樣一件事?
學生簡要概述課文內(nèi)容: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蟬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感悟,通過對細小、聒聒的蟬因為一個夏天而付出17年代價的了解,進而聯(lián)想的人類的生命歷程,提示人們:不管生命是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好好滴生活。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生再讀課文,圈畫文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品味這些語句。
請幾位同學朗讀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對蟬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學生明確:開始是“煩”的。因為蟬的.聒噪聲及病蟬的微小與病態(tài)。后來變化為“寬恕”,因為了解了蟬的習性:知道蟬為了這個夏天竟然要等17年。
四、分析品味課文過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問題:
1、如何理解:“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2、如何理解:“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了你什么感受?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有什么含義?
4、本文對蟬的態(tài)度變化,運用了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與平鋪直敘比起來,談談有什么好處?
五、適時穿插口語交際設計。
1、“我聽了蟬的聲音覺得很煩”請具體寫出“煩”的表現(xiàn)。(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的描寫)。
2、想象蟬知道人們對它的煩人的聒聒聲不喜歡后,它會對人類說些什么?
3、“秋風顏色”是什么顏色?請說一說。
4、我們從蟬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六、延伸珍惜生命的內(nèi)容。
說說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
請幾位同學講一講名人珍惜生命,讓生命過得有意義的故事。
配樂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1必做,2和3任選一題)
1、造句:知知不休寬恕
2、學完本文,你對生命有了怎樣的認識?(不少于50字)。
3、小練筆:運用抑揚結合的手法,寫一個動物、植物或者人。
《蟬》教學設計7
教學總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 確描摹“識、本、領”3個字。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
3.能根據(jù)提示說清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4.了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話說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據(jù)提示說清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課題
1.板書音節(jié):chán,指名拼讀。
2.板書:蟬,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
師:蟬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個蟲字旁(板書:蟲)。右邊是個“單” (板書),合起來就是蟬。這是一個形聲字,蟲字旁表義,單表音。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說明】
結合揭示課題,復習拼音,讀準翹舌音。通過板書,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這種昆蟲,同時滾動復習 ,加深對“形聲字”的認識。
二、鞏固分節(jié),初讀課文
1. 鞏固標小節(jié)號。
。ɑ貞浄椒ā约簶诵」(jié)號——集體核對)
2. 自讀課文,要求:字字過目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音節(jié)。
【說明】
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標小節(jié)號是初讀課文的常規(guī)步驟。對于標小節(jié)號這種新技能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學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標小節(jié)號的方法及注意點并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逐步使學生對這項技能日趨熟練。另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逐步培養(yǎng)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識,幫助他們熟悉和掌握自主閱讀的最基本的步驟。
三、小組學習,讀課文劃詞語
1.小組內(nèi)分節(jié)朗讀課文。
出示要求:(1)借助漢語拼音字字過目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游戲鞏固,核對詞語。
。1) 游戲:拼音節(jié),請詞語。
(媒體出示課文內(nèi)容:詞語都用拼音代替,讀對后出示詞語)
重點關注:
?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钡囊馑。)
? 本領 (分清前后鼻音。)
? 知識 (整體認讀音節(jié))
。2)媒體示范、全班比對檢查。
3.指導讀好詞語“不以為然、一搖頭、不耐煩”
【說明】
把課文讀正確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
的時間讀文,鼓勵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盡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對于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逐步養(yǎng)成不急不躁的讀文好習慣。
“圈生字、劃詞語”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有助于他們漸漸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游戲的引入,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各有側重地對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導讀句,掃除朗讀障礙
1.出示句子,同桌練讀。
媒體出示:(1)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不好聽。
(2)蟬不以為然地說:“知了,知了!”
。3)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讀句,隨機理解“一天到晚”。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將句子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為學生讀懂文章打基礎。
五、讀課文,根據(jù)提示說清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鞏固讀書習慣。
2.齊讀課文。
3.根據(jù)提示說清故事大概內(nèi)容。
。1) 師帶讀提示。
出示:因為蟬的叫聲___________,所以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么樣) (干什么) 可是,蟬不愿意學。結果,它___________。
。ㄔ趺礃樱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隨機學習生字“名、本、領”。
第一句:
師:誰來交流第一句?
師: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有名就是名氣很響的意思。誰能
讀好這個詞?(有名) 你有好辦法記住“名”嗎? 指名說 (關注規(guī)范表達)
師: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干什么呢?(出示:本領)
師:你怎么記住“本”這個字?(指導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領”這
個字怎么記呢?(關注規(guī)范表達) 邊說邊在桌上寫一寫。
師:再來讀好這個詞語。
第二句:
師:可是蟬不愿意學,那結果怎樣呢?
(4)齊讀。
【說明】
分節(jié)讀課文是對學生先前預習課文時標小節(jié)、讀準字音的再一次反饋。同時借助填空整體進入,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繼續(xù)加強生字的識記,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初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六、課堂小結,指導書寫
1.小結。
2.指導寫字,練習書寫“本、領”。
【說明】
通過老師示范,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將字形結構、關鍵筆畫作為切入點,對生字的書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寫好字的信心,并給予充分的時間加以實踐。
七、布置作業(yè)
1.正確朗讀課文。
2.根據(jù)提示說說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識”。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
3. 了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話說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內(nèi)容,導入新課
1.引讀填空,回顧故事內(nèi)容。
2.導入新課。
二、重點學習第二節(jié),讀通句子,了解內(nèi)容,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讀通句子。
1.指導數(shù)句。
2.自讀課文,分清句子,盡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開火車交流,正音。
4.齊讀第2節(jié)。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6句話。邊讀邊記,有哪幾位歌唱家(板書:歌唱家)想教(板書:想教)蟬學本領(板書:本領)?
(二)讀第二小節(jié),了解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
1.思考:課文中提到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并板書:黃鶯、畫眉、云雀
3.聽鳥叫聲,加深了解。
(三) 朗讀描寫三位“歌唱家”的句子,了解它們想教蟬學習的本領。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體出示一句)
2.師生配合讀句,隨機指導識記、書寫“識”。
A.發(fā)音
B.識譜(出示詞卡)
引導發(fā)現(xiàn)2個字的共同處(都是左右結構,都是言字旁)。
《蟬》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注意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2、正確聽寫“螳螂捕蟬”故事中的關鍵詞語,能借助這些關鍵詞語復述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感悟句子的特點;理解寓言借助故事來說明事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吳王為什么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少年巧勸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
5、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進一步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1、2、3點。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4點。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nèi)容
1、上課鈴響之前播放動畫片《螳螂捕蟬》。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10、螳螂捕蟬》,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要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后,播放中國水墨畫動畫片《螳螂捕蟬》,優(yōu)美的音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想象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復習時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說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但是要語言連貫,這樣既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又訓練了“說”的能力。]
二、復述“螳螂捕蟬”
1、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則寓言又講了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大道理呢?先聽寫四組詞語。
2、一組一組地聽寫:
蟬 悠閑 自由自在
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眼前的利益 隱伏著禍患
3、課件出示以上詞語
、藕藢β爩懬闆r
、评首x這些詞語
、墙處熣f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聽
⑷學生借助詞語和插圖,復述“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一遍)
⑸學生復述,交流評價。
4、總結:小故事——大道理
[設計意圖:《螳螂捕蟬》這則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把它調(diào)整到第一步來完成。為了完成復述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先聽寫關鍵詞,在聽老師復述,最后學生復述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能經(jīng)歷聽、說、讀、寫、看圖、思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檢查字詞、了解寓言內(nèi)容、體會寓意、復述、感知寓言特點和閱讀寓言的方法。]
三、理解“恍然大悟”
1、過渡: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后,又是怎樣呢?(恍然大悟)
2、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爬斫 “恍然大悟”。
“悟”是什么意思?“大悟”呢?吳王明白了什么?
“恍然”什么意思?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吳王的話?試試看。
、七@一段與前面的那些語句相照應,找出來讀一讀。
相機理解“處死”、“死命令”、“固執(zhí)”……體會的吳王的固執(zhí),大臣的著急,吳國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恍然大悟”組織教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所指,并聯(lián)系有感情地朗讀吳王的話。然后,聯(lián)系全篇,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
四、品味少年之“智”
1、過渡:大臣勸阻無用,吳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站了出來,成功地勸阻了,挽救了吳國。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少年的語句,說一說你的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拧澳弥鴱椆⑥D(zhuǎn)來轉(zhuǎn)去” “三個早晨” 說明了什么?“毫不介意”什么呢?少年在意的是什么呢?
、啤敖K于”能表現(xiàn)少年怎樣的心情?
、抢首x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練習感情朗讀。尤其是吳王的心理變化。(關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結:“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三天中看見的趣事嗎?(聯(lián)系時間、地點、彈弓等體會少年的智慧)
[設計意圖: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來品悟,自然會輕松一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個詞來交流,并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深入?yún)峭鹾蜕倌甑膬?nèi)心,感悟少年規(guī)勸的巧妙。]
五、積累中華成語
1、總結寓言“螳螂捕蟬”。
2、聯(lián)系“圍魏救趙”從反面理解“螳螂捕蟬”。(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3、激發(fā)談話: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華!成語大多只有四個字,或記載著一段歷史,或蘊含著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語呢?說說看。
學生交流后出示成語先說說你聽說過那些,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的?再齊聲朗讀。
4、結課,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成語“螳螂捕蟬”,也認識了這么多的中華成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滄海一粟。同學們,你想學習更多的成語嗎?建議大家閱讀課外書籍——(出示書籍封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屬于總結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蟬”講到“圍魏救趙”,再到更多的成語,學生對成語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會越來越向往。此時,向?qū)W生推薦課外閱讀的作業(yè),自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蟬》教學設計9
一、導入
名言導入:“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薄ú紶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法國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歲,是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出身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沒有上過像樣的小學,為了補貼家用,還得給人打短工。在農(nóng)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昆蟲迷住了,愛上了研究昆蟲這一行。有時候他會一連十幾個小時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地對一種昆蟲進行精細的觀察,以致有人以為他發(fā)瘋了。他讀過師范學校,當過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他沒有專門學過昆蟲學,但是依靠他專心致志的自學和長期耐心而細致的觀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根據(jù)觀察所得的詳細記錄,寫成了10大卷《昆蟲的故事》(又譯作《昆蟲記》)。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動有趣的文筆,向人們展現(xiàn)出一個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詳細闡明了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jié)選自第二、四部分。
《昆蟲的故事》問世以后,法布爾就成為蜚聲世界的科普讀物作家,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和熱愛。他的故居和實驗室現(xiàn)已建成法布爾紀念館。
三、文本探究
1、研究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課文用小標題分為兩大部分。《蟬的地穴》第1段是文章的開頭,交待作者有一個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的環(huán)境,這樣就自然地轉(zhuǎn)入對蟬的生長過程的說明。《蟬的卵》最后一段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對蟬的一生進行總的概括,表達了作者贊頌的感情。
可以啟發(fā)學生研究開頭一段的寫法。照原文,第一句跟后面一句接得不很順,最后一句跟第2段開頭銜接也不夠緊密自然。能不能改得文理更加順暢一些呢?
可以試作這樣的改動:“每到七月初,蟬就占據(jù)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tǒng)治者。有了它的統(tǒng)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墒俏覅s因而有了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性。
2、討論課文的結構提綱。洞口(2—3)
地穴出口建穴(4)幼蟲
伺機出穴(5—6)
蟬的地穴出穴(7)
出穴成長蛻皮(8—9)
成長
飛離樹枝(10)
蟬
產(chǎn)卵(12—13)
成蟲產(chǎn)卵卵
天地破壞(14—17)
蟬的卵卵化(18—20)
幼蟲入地落地(21—23)幼蟲
挖穴隱藏(24)
通過討論課文結構,使學生明確兩點:
(1)文章兩大部分,“似乎顛倒了蟬由卵到幼蟲,由幼蟲到成蟲這樣一個生長過程”,但從表中看出,實際上還是按照生長過程來寫的,開頭寫地下生活,結尾寫隱入地下,前后照應結構非常嚴密。作者從幼蟲的地下生活寫起,同文章的立意有關,這樣寫可以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體內(nèi)容的說明中,寫地穴是按照考察的過程,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qū)懙模瑢憙?nèi)部構造的同時介紹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蟲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幼蟲出穴以后怎樣尋求脫皮的地方;怎樣完成脫皮而變?yōu)槌上x,飛離樹枝;怎樣產(chǎn)卵;怎樣孵化成幼蟲;幼蟲落地以后又怎樣尋覓隱藏處所,然后挖土隱入地下。一步一步發(fā)展生長的過程寫得非常清楚。
3、據(jù)此,還可以畫一個蟬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4、列一張蟬從產(chǎn)卵到成蟲的生長活動情況表,然后復述:
成蟲產(chǎn)卵后死亡。
四、寫作特點
《蟬》這篇課文,沒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藝筆調(diào)對蟬的生長過程進行具體的、甚至是相當細致的描寫,來增強它的生動性。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藝性說明文。
2、請說說你認為描寫得既生動又準確的段落。(啟發(fā)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各抒己見)。
寫得生動的很多,如第8~10段,寫蟬出洞有脫皮的過程,十分細致。尤其是第10段寫蟬最后從殼中脫出,先以擬人手法說“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然后用一連串的動詞,如“騰躍”、“翻轉(zhuǎn)”、“倒懸”、“伸直”、“張開”、“鉤住”等,把蟬從殼中脫出的艱難過程具體地寫了出來,既生動,又準確。
又如第18~20段,寫蟬卵孵化,幼蟲出殼,先是對剛孵化的幼蟲作了具體的描寫:“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接著又對出殼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蟲的情態(tài)進行了描寫:“在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線端搖擺著!边@好像不是在寫蟲子,而是在寫一個可愛的小孩兒了。
3、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特點,舉例說明文中使用準確的語句。
讓學生討論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
。2)它身體里藏有一種極粘的液,可以用來做灰泥。
(3)頭先出來,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與折著的翅膀。
。4)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jīng)枯死的小枝。
。5)蟬卵剛產(chǎn)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滅掉。
。6)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要使學生明白,準確性是貫串于全文的,這6句只是從詞語方面進行推敲,不能理解為僅僅這些句子里的詞語才準確。比如第7段寫幼蟲在地穴里怎樣建造堅固的墻壁,里面不僅“臃腫”、“噴灑”、“柔軟”、“肥重”、“壓”、“擠”等詞用得很準確,而且整段話說明建造過程,也很清楚準確。)
五、體會觀察方法。
文章寫得具體、生動、準確,關鍵在作者觀察細致周到,說說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觀察的認真細致。
例1,第15~17段寫蚋怎樣破壞蟬剛產(chǎn)出的卵,非常具體,一邊(蟬)是一無所知,一邊(蚋)是緊追不舍,使讀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這是他經(jīng)過多次觀察才弄清楚的。
例2,第18~20段,寫剛孵出的幼蟲是什么樣子,幼蟲落地之前懸掛在樹枝上又是怎么個樣子,有哪些活動,寫得活靈活現(xiàn)。為什么能寫得這么準確而生動呢?因為作者不僅用眼睛,而且還借助放大鏡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例3,第8~11段,寫幼蟲出土之后從脫皮到變?yōu)槌上x飛離樹枝的全過程也非常具體,非常生動。文中說,蟬從殼中全部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點鐘”;剛得到自由的蟬從柔弱到強壯起來飛離樹枝,大概要三個半小時。由此可見,作者觀察的耐心程度也是驚人的。這種態(tài)度、這種精神,值得贊揚,值得人們學習。
完成練習冊
仔細觀察一只小動物或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說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說明的文字。
《蟬》教學設計10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咱們要上的課文是——螳螂捕蟬,(教師板書課題)這兩個字是形聲字,同學們已經(jīng)能根據(jù)聲旁準確地讀出讀音了,咱們大聲地念念它,好嗎?讀“螳螂”二字——齊讀課題
過渡:螳螂捕蟬是個有趣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中蘊藏著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嗎?
二、自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輕輕地打開課本,認真地讀讀課文,碰到生字,對照著文后的生字表認認、記記,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讀完后啊,試著用簡要的話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課件出示:認真地讀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完后,試著用簡要的話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教師巡視指導。
3、評價學生朗讀情況:剛才,老師巡視了一番,發(fā)現(xiàn)咱們六()的同學讀書可認真啦!想必,你們對課文內(nèi)容一定有所了解了吧?
4、指名學生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們的反對,但吳王固執(zhí)己見,決心已下,不容勸說。在大臣們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吳王,使吳王恍然大悟,從而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指名兩生說,第一生說完后要給予明確地肯定,指出更清楚的要求。一定要說出“固執(zhí)”和“恍然大悟”兩詞)
評價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出示)
1、教師手指文字,敘述:你們看,起初,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大臣們是極力勸阻,認為這樣做的后果會——不堪設想(著重號點出),你怎樣理解“不堪設想”呢?(不敢去想象,說明后果非常之嚴重。┠隳芟胂笠幌虏豢霸O想的后果嗎?(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將造成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是啊,盡管后果這么嚴重,可吳王卻固執(zhí)己見,(著重號點出“固執(zhí)”)你又怎樣理解“固執(zhí)”呢?——堅持自己的觀點,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并且他還說——引讀“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2、你能把第一段讀好嗎?自己去練練,爭取讀出自己的感受。ㄗ杂删氉x——指名讀、評——齊讀)
(二)第十二自然段
如此固執(zhí)的吳王后來是——呈現(xiàn)文字——恍然大悟(著重號點出)最后,打消(著重號點出)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ㄈ┵|(zhì)疑
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讀讀,看看能不能把你心中最大的問號問出來?
為什么那么多的大臣都說服不了吳王,而一個少年卻能?
為什么吳王起初是固執(zhí)不已,而后來卻恍然大悟,從而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如果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他從這兩段文字中尋找答案——聽了少年的這番話。)
少年的這番話是什么樣的話?(“這番話”下加——和?)
這位少年的一番話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道理?(“道理”下加——和?)
評價過渡: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沒有問題的學習不叫真正的學習!”看來啊,同學們真的會學習,真的會思考!
四、學習“螳螂捕蟬”的故事
1、那么,少年的這番話究竟是怎樣的一番話呢?(出示9、10、11自然段)
2、指名學生讀文字,其他同學思考:少年的這番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指名學生說(螳螂捕蟬的故事)是的,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出示自學要求:認真地、反復地讀讀這個故事,邊讀邊想象,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出示關鍵詞語的著重號: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拱著身子、舉起前爪、伸長脖子、瞄準)爭取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怠W生讀、自由練說
。丁⒊鍪緢D片: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地講述這個故事,蘇老師給你們提供了這樣一幅插圖,對照著插圖,同座位的同學互相說說。
。、指名兩生說。
8、原先固執(zhí)的吳王就是聽了這樣一個故事(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出來,將“這番話”下的——加?舍去)才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那么,究竟這個故事蘊藏著怎樣的道理呢?(指名說)
。保啊⒊鍪9——11自然段,在“它們……禍患呢!”下出現(xiàn)下劃線。齊讀這句話
11、出示:此刻的吳王恍然大悟: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
。保、是啊,正是因為少年的那番話,才使吳王悟出了如此重要的道理,實際上,這個道理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借鑒的。
。保、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五、評析少年形象
1、同學們,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位少年,一位與我們同齡的少年,他做出了許多大臣們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佩服嗎?
2、你為什么佩服他呢?出示:認真得讀讀課文的2——11自然段,細細地品位文中描寫少年的詞句,然后寫一段話來表達你對這位少年的敬佩之情。友情提醒:一定要結合文中的語句來寫,要寫得有理有據(jù),如果能結合以前所學的課文和生活經(jīng)驗來寫就更好啦!
3、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析
你的敘述方法老師很欣賞,你用了總分的句式把自己對這位少年的印象說得有條有理。
有人說,三分文章七分讀,……
你不僅用了文章中的語句,還結合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談,真不錯!
……
六、課堂小結
多么了不起的少年。〗窈蟮膶W習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也要向這位少年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也耐人尋味,它所蘊涵的道理我們也要牢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隱患。
七、作業(yè)布置
課文學到這兒,你們想不想把這篇課文的故事情景表演出來?(想)那好,這個工作留給你們課后去精心準備,呆會兒,我去建議你們的語文老師利用下節(jié)語文課展示你們的準備成果,好嗎?
《蟬》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8個字、詞,認讀三個字。
能力目標:朗讀課文,按要求積累詞語。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
情感目標: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產(chǎn)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產(chǎn)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學會8個字、詞,認讀三個字。朗讀課文,按要求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能說出那些帶有“蟬”字的詩句或詞語?
1、你在哪見過蟬?
2、你讀過哪些介紹“蟬”的文章或書籍?
3、你對蟬有哪些了解?介紹給大家。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互讀課文,你從法布爾的文章中對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蟬的?
熟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來說明這些特點的。
課后小結:進行課外補充,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對學生理解課文十分有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產(chǎn)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產(chǎn)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回憶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蟬的特點的?分別從哪幾個自然段中找到的?
二、細讀課文,了解本文的說明方法。
默讀2—7自然段,完成表格。
要說明的問題;
怎樣說明的;
自己的感受;
內(nèi)容;
說明方法;
蟬非常喜歡音樂,為了所熱愛的音樂做出了犧牲;
舉出具體事例;
把蟬的生理特點寫成是為了所熱愛的音樂所作出的犧牲,給人以震撼。
興高采烈的不停演唱,強迫他人去聽。
推想和觀察;
作者認真觀察,反映出一名昆蟲學家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把蟬當作朋友來寫,展現(xiàn)了作家的人文情懷。
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作家對蟬的喜愛之情?畫出來。
讀找的句子,思考作家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式來表達對蟬的喜愛的。
運用上面的方法自學8—14自然段“蟬是沒有聽覺的”。
整體回顧全文,感受文章特點,總結自己的學習體會。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三、找出文中的擬人句。
課后小結:學生對運用擬人的寫法寫成的文章感到親切。通過學習能夠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而且知道作者是怎樣把內(nèi)容些具體的,并且有意識的學習了這種寫作的方法。
《蟬》教學設計1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指名學生回答)
“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么課文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二、細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教師引導: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讀不順的句子重復幾遍就順了。讀書要學會做記號,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記號。
2、交流自學情況,相機出示下面一段話:
(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閑的神情,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讀出螳螂的緊張和專注。
。2)說說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3、這個故事是誰說給誰聽的?他為什么要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讀了這段話后,吳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得出來?
(2)如何理解“固執(zhí)”,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3)交流:反復朗讀,吳王的眼前利益是什么?隱伏的禍患是什么?(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引導體會所隱伏的禍患)
。4)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過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
4、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思考:既然不能正面勸阻,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談談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讀課文。
說說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怎樣。
(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a“你講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樣“講”的,是一種簡單的講嗎?
(少年的“巧勸”究竟“巧”在哪兒,使那位固執(zhí)的吳王最終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再讀課文2—11自然段,圈畫出相關的內(nèi)容。
b交流:
(1)分角色讀?杉由蟿幼鳎⑾胂肷倌暾f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什么。你們覺得侍衛(wèi)官的哪句話最關鍵?那么“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誰來讀讀書上的話?
(2)賞讀:(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蟬》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指代的不同內(nèi)容。
2.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講的故事并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中少孺子講的那段話。
4.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幾篇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文言文較難理解,因此,對于一些字詞的理解學生有一定的困難,要引導學生通過注釋、字典,同學們互相啟發(fā)來自學古文。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時間,放手讓他們自讀、自悟、自講,教師做必要的講解。文言文的朗讀與白話文不同,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基調(diào),注意語速和適時適度的抑揚頓挫,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
自學、啟發(fā)、引導、講授
教學理念: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理念。借用學生原有知識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地進行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自己練習,讀通全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比較難讀、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有關詞語的讀音。
諫(jiàn)孺子(rú)曲附(qū)頸(jǐng)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3.通過課外查閱資料,關于這篇文章的出處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學生介紹有關資料。
。2)老師補充:
劉向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的后代,屬于漢室宗親,所以他特別關心漢王朝的興衰,他著名的兩本書《新序》和《說苑》都是專供帝王閱讀的書籍。主要目的用于勸諫。如果同學們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圖書館去借閱《新序?說苑選譯》!墩f苑》一書共20卷,《螳螂捕蟬》是其中第九卷“正諫”中的`一個小故事。作者劉向?qū)戇@個小故事能給人以怎樣的啟迪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3.指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然后評讀。
4.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停頓。
5.同學齊讀課文。
四、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己結合注釋,說說每句話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之間討論一下。
2.以下是注釋中沒有的、必須通過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才能理解的重點字詞的意思。子(你)是(這,此)務(追求)悲(動聽)
3.指名逐句說意思。
4.把整篇課文用白話文說出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二、學文明理
。ㄒ唬├砬逭n文脈絡
1.自己讀課文,回顧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文,找一找這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3.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⒄n文分為三層。
。ǘ├斫庹n文內(nèi)容
1.讀了課文,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把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預設:
。1)吳王想攻打楚國,而且決心非常大,最后為什么又放棄了攻打計劃呢?
。2)少孺子為什么講“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3)吳王為什么不殺少孺子反而說“善哉”?
2.學生小組合作,展開討論,解決這幾個問題。(可結合課外資料談)
3.少孺子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誰能講給大家聽?
4.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重點理解:“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
。1)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此三者”指的是誰?
“皆務”什么意思?
怎樣理解“欲得其前利”?(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說說。)
“而不顧其后之患也!保骸捌洹弊种傅氖钦l?
。2)連起來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3)注意停頓,有語氣地讀一讀。(指名讀——師范讀——指名讀)
(4)誰能把這句話背下來?
5.引導學生找出“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點是什么。(找出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
老師可給予進一步補充:如果吳王為了奪取地盤而攻打楚國,其他國家就會趁機而入,就可能使吳國遭到巨大損失,甚至丟掉整個江山。可見少孺子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清楚。
6.少孺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褡鑵峭醪灰ゴ虺䥽,要考慮周到,通盤謀劃。)
7.既然目的是這個,直接向吳王講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用講故事的方式呢?他當時是怎么想的?
。ㄒ龑W生想象少孺子聽了吳王“敢有諫者死!”這個命令后的心理活動,認識到直諫不行,不見又不忍心眼看著自己的國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懷丸操彈,游于后園,”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本褪且饏峭醯淖⒁猓脵C講這個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設計的,足見他用心良苦。)
9.多么有深意的故事?自己多讀兩遍,把它記下來!该
10.吳王為什么沒有殺少孺子,反而說“善哉”呢?
。1)少孺子的目的達到了嗎?讀讀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意思。(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2)吳王說:“好啊!”他在夸贊什么?
。3)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吳王在夸贊少孺子的同時還在為自己沒有攻打楚國而慶幸,為國家有少孺子這樣的棟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說了一句“善哉!”。應當重重獎賞的忠臣,能殺嗎?
。ㄈ├斫狻捌洹弊值囊馑。
1.畫出課文中帶有“其”字的語句。
2.結合上下文講講“其”字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
學完這篇文言文,你有怎樣的收獲?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吳王攻楚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
《蟬》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蟬》這首詩的意思,并能夠熟讀成誦。
2、通過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體會作者高潔的志向。
3、感受積累所帶來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日積月累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托物言志所表達出的高潔志向。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兩首托物言志的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你們聽過嗎?誰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對,這句話其實簡單概括就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積累,最終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F(xiàn)在就請大家把這句話連讀兩遍,積累到你的知識寶庫中,讓它帶我們正式踏上今天日積月累的旅程。
二、古詩賞析
。ㄒ唬┏踝R作者
1、學生自由匯報預習成果。
2、教師小結補充。請大家關注一下唐太宗的評價。你從評價中讀出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形容一下詩人。
。ǘ├斫庠娨
1、初讀解疑。出示學習要求:讀一讀,在你不懂的、不確定的地方畫上“?”然后我們進行交流。
緌:讀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這里,“垂緌”就代表蟬。
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
疏桐:梧桐樹稀疏的枝杈。
藉:憑借。
2、正音后再讀古詩。
3、默讀思考: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學習單)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聽到了:流響聲遠
我懂得了:蟬品性高潔,令人佩服。
4、學生匯報:
預設:我看到了一只蟬,它停留在高高的枝頭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著露水。
預設: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樹。
預設:我看到了晶瑩剔透的露水。
教師相機點撥。
5、除了我們能看到的這些代表著高貴的意象的疊加,我們還能聽到什么?
預設:我聽到了蟬連綿不絕的叫聲。
。ㄟB綿不絕、響亮)
6、聯(lián)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蟬因為住的高,所以聲音傳的遠,而并不是因為秋風的原因。
你是從哪一句想到的?()
7、學習托物言志的描寫手法。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一句就是本詩中心所在。而其中這個“高”字,更是用意深遠:
這里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們覺得,這首詩只寫的是蟬嗎?
作者通過蟬,想表達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個品行高潔、志趣高雅的人。這種寫法就是托物言志。(板書)
8、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遠大志向并背誦。
9、匯報平時積累的背誦古詩詞的方法。
三、課后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錘萬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巖中。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磨萬擊還堅勁,粉骨碎身渾不怕,
任爾東西南北風。要留清白在人間。
1、學生初讀。
2、體會作者所寄托的志向。
3、再次朗讀感悟。
四、總結升華
同學們,剛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師由衷地替你們高興。我相信,只要堅持積累,跬步會成千里,小流會成江海,讓我們在這句話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五、布置作業(yè)
課下積累兩首詠蟬詩。推薦和本詩并稱唐代詠蟬詩三絕的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和李商隱的《蟬》,并想想他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蟬》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聽說訓練,指導復述
1、先請同學們聽寫四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每組四個詞,同學們要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四個詞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老師依次念四組詞,每組只念一遍:(1)蟬悠閑自由自在(2)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3)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3、(4)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同學們聽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一組詞(學生都開心地笑了):不堪設想隱伏著禍患恍然大悟
4、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出示的詞語,自己批閱,全對的打個“☆”。(學生對照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教師將幾位同學的聽寫作業(yè)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扼要地評點。)
5、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從大臣的勸阻,執(zhí)意攻打楚國。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靈機一動,對吳王講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一聽便打消了伐楚的念頭。這是怎樣一件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待會兒請你來講這個故事。
6、(老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畫和剛才學生聽寫的五組詞語。)
7、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8、同學們聽得很專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內(nèi)容都記住了。不過,為了讓大家講得更好,老師還是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幅圖,自己來練講一遍,盡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學生大聲地練講故事。)
9、現(xiàn)在誰愿意來講這個故事?師:(驚喜地)你們聽出些什么來了嗎?
(師: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動聽了。看來,你很有文學細胞。師:故事聽完了。誰來評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
10這個故事就叫——
。R)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二、讀文明理
1、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這個故事勸說吳王的呢?讓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完整地讀一讀這個故事。(教師讓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誰想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少年的那句話給吳王的啟示最大。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句話為什么能給吳王以啟示呢?(提示:再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誰像螳螂,什么是蟬,什么是黃雀。)
3、師:這句話讓吳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生說)
(出示:聽了少年的一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是呀!吳王是個聰明的大王,他明白了
。▽W生齊讀句子)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這就是少年要告訴吳王的一個道理(齊讀)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這也是這則寓言故事要告訴人們的一個道理(齊讀)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三、質(zhì)疑感悟人物形象
1、學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提的問題能解決的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現(xiàn)在想到這么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2、師小結:少年表面上是講趣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3、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F(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那好,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你們覺得應該怎樣演?(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三、演故事
四、拓展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設計
1、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勸動吳王嗎?請你談談你的想法。
3、再讀讀其他的寓言故事看看從中明白了什么。
【《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5-31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3-03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13篇03-09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15篇)03-15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2篇03-03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15篇03-10
螳螂捕蟬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04-26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通用7篇)04-25
《蟬》的教學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