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鴉喝水》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鴉喝水》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在課堂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就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識字是實現閱讀的途徑,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本領。因而課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與生字多見面,想辦法認識生字,多次閱讀,體驗自己能獨立閱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能力,讓閱讀成為習慣。
一、激起導入:
猜謎語激趣。提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問題—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后想辦法喝著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們引入文本的閱讀。
二、讀文識字:
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后到部分,最后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guī)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同桌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自讀,圈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識,將課文讀正確,同桌互讀互聽互評等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其實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操作的。讓學生得到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之后,他們就易于和樂于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老師也比較好檢查,學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生字詞、師生共讀,一步一步地推動課堂的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展示學習情況的機會,并在檢查的過程中,用“點指兵兵”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機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如用區(qū)分前后鼻音、翹舌音,進行拼讀加以強化;注意糾正“石”和“瓶”等易讀錯的字音。這節(jié)課,我想著以讀促理解,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體現出來。希望“以讀代講”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理解好“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后喝著水了沒有?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這個問題。同時,課文的生字又得到了鞏固,這種方式我很感興趣,在嘗試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過關;
2、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正確、流利,奢望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
3、注意生成性資源,并善加利用。試教課上,在“點指兵兵”這個游戲結束后,我要引導學生區(qū)分“渴”和“喝”兩個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個問題“看誰的小眼睛最明亮?發(fā)現生字中有兩個長得很像,就像兩兄弟。”因為在我自己班上,我時常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找形近字,我自認為問題很簡單,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誰知道課堂是千變萬化的,試教的這班學生他們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一生說“烏”與“鴉”長得像;一生說是“辦”字與18課中的“為”長得像。我當即肯定了后一個學生很聰明,眼睛很明亮,并再一次強調是在本課9個會認的生字中找,終于第三個學生找著了。我長舒一口氣,教學機智方面我要加強。下課以后,我馬上修改課件,把“喝、渴”并排放在一起,讓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希望不要再出現啟而不發(fā)的情況,浪費課堂時間。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出現在新課標的每一學段里。我們要高度重視寫字教學。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平常寫字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為此,在寫字課上,對學生反復強調,將練字融入日常的書寫,養(yǎng)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這種意識,就應該做到不管是什么場合,不管什么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要抓住平時各科課堂上練寫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觀察“辦、法”二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保證寫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十分鐘。
3、我的書寫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導學生書寫不夠準確、到位。
良好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我們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小學生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是一門難免有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堂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烏鴉喝水》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烏鴉喝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只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烏鴉想喝瓶子里的水,卻喝不著。第二、三自然段講烏鴉看到了旁邊的石子,想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本文淺顯易懂,通過生動的故事說明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jié)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在設計教學中,我重在指導分析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jié)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著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并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子里水的多少這一環(huán)節(jié),感受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我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于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么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
【《烏鴉喝水》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0-05
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04-16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1-26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1-03
小學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4-04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范文07-17
關于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04-05
《烏鴉喝水》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2篇)07-21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10-06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