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

    時間:2024-02-24 09:24:01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精】《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2篇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探究目標:

      1、大膽質疑,通過觀察和實驗,樂于提出關于聲音的問題。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物體發(fā)聲的現象。

      二、情感目標:

      樂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能體驗自主探究的快樂。

      三、認知目標:

      通過自主探究,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教具準備:

      各種聲音的錄音帶、瓶子、鋼尺、鼓、鼓棍、鑼、小黃豆、系線的泡沫小球。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設計重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探究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較為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本質。

      教學過程:

     。ń淌依飻[放九個小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號碼牌,學生進教室后分小組坐在座位上。)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樂章。(教師播放錄音)

      2、引導學生談談聽后感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你聽到了什么)

      3、學生模仿大自然中聽到的各種聲音。

      4、引導學生提出有關聲音的疑問。

      5、揭示課題:聲音的產生(板書)

      二、自主探究

      (一)學生展示帶來的發(fā)聲材料,設計實驗。

      1、師:大家說說看,鼓、鑼、瓶子等物體,你不動它,它能自己發(fā)出聲音嗎?怎樣做就能使它們發(fā)出聲音呢?

      2、分組實驗。(學生對物體分別進行敲、打、吹……)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任何物體在靜止的狀態(tài)下,都不能自行發(fā)出聲音。當給它們一定作用的力時就能發(fā)出聲音。

     。ǘ⿲W生根據課前制定的實驗計劃開展探究,根據探究的問題,選擇實驗材料,研究實驗方法,將討論的結果記在“小組實驗方案表中”。

      實驗1:在鼓面上撒些小黃豆,敲擊鼓面時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實驗2:把用系著線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鑼面,觀察小泡沫球發(fā)生的變化。

      實驗3:在桌子邊上壓住鋼尺的一端,撥動鋼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組實驗方案表

      小組共同探究的問題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小組內共同選擇的實驗材料(在選

      擇的.材料序號前打“√”) (1)隊鼓(上面撒有小黃豆)、鼓棍。

     。2)鑼、系著線的小泡沫球。

     。3)鋼尺

      小組內口頭研究的實驗方法或

      實驗步驟

      小組內對研究的問題進行

      歸納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

     。ń處焹A聽、觀看,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在觀察物體發(fā)出聲音時,發(fā)生什么現象?重點引導學生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把不明顯的現象表現出來)

      1、匯報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組匯報。(兩人演示,一人講解)

     。2)小組互相討論實驗得出的結論。

     。3)展示儀出示其中一個小組的方案表,教師以一個實驗例子反饋學生的實驗方案。

     。4)師生總結。(適時引導學生用“振動”這個詞描述物體發(fā)聲的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

     。ㄈ┭芯课矬w停止振動的現象,是否能聽到聲音。

      1、談話: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如果物體停止振動又會怎樣?下面大家設法使振動著的鼓、鑼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聽到聲音,說說為什么?

      2、指導小組實驗。(自行設計實驗),教師巡視觀看。

      3、匯報實驗結果。

      4、師生總結:只要物體產生振動,就能發(fā)出聲音。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拓展活動

      1、引導學生撥動鋼尺時觀察鋼尺的運動軌跡(教師加以解釋什么是運動軌跡),并把它畫出來。

      2、小組交流展示自己的軌跡圖。

      3、教師分析尺子的運動軌跡圖,加深學生對物體振動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而且通過做實驗的方法,明白了聲音產生的一些規(guī)律和原理。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xù)觀察。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樂于與人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都能了解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氣中的聲速是340 m/s。

      (二)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目標

      1 豐富多彩的聲現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索物理學原理。

      2 通過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二、教學設想

      1 重點、難點、疑點

      (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振動發(fā)出聲音。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的傳播實際是聲波的傳播,聲音要靠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為介質傳播出去。

      2 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型:新授課。

      基本教學思路:本節(jié)課實驗較多,采用以直觀為主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初步滲透探究式學習方法。

      三、教具

      真空罩實驗儀、鋼尺、吉他、鼓和槌、玻璃缸、白色泡沫塑料球、蠟燭、火柴、錄音機。

      四、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在聆聽歌聲中讓學生進入聲音世界,今天我們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1.整體感知

      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消失,氣體、液體、固體都能振動發(fā)聲,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氣體、液體、固體均能作傳聲物質。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的,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同種介質當溫度發(fā)生變化時,聲速也會改變。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

      2.教學互動

      互動1:觀察物體發(fā)聲的特征。

      明確 在同學討論基礎上動手做一些活動(如撥動鋼尺,敲擊桌面等),觀察、總結物體發(fā)聲的共同特征: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互動2:體驗哪些物體能發(fā)聲。

      明確 通過拍打水面、吹口哨等活動,體會除了固體能振動發(fā)聲,液體、氣體也能振動發(fā)聲。開頭歌詞中“空氣、馬的聲帶和黃河水”都是發(fā)聲體。

      互動3:聲音是怎佯從發(fā)聲體傳播出去的。

      明確 先讓同學們大膽猜想,進而設計實驗研究(如做土電話,把鬧鐘密封好放入水中)聲音的傳播條件是需要介質。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都能傳播聲音。

      互動4:聲音是以什么方式傳播的。

      明確 用槌擊鼓,觀察旁邊的燭焰在擺動,引導學生推論空氣傳聲時形成了波動,也就是聲波。

      互動5:你知道聲速嗎?為什么打雷時先看到閃電而后聽見雷聲?

      明確 打雷時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聽到雷聲,說明聲音傳播需要時間,聲音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由其他知識過渡感知聲速,了解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聲速為340 m/s。

      3.達標反饋

      (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通常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空氣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

      (2)在生活中常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說明:①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聲;②空氣能傳播聲音。

      (3)某人在一根裝滿水的鋼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聽到 3 次響聲,第一次是由鋼管傳來的。

      (4)打雷時一人看到閃電后5 s 聽到雷聲,則此人到雷擊處的距離為1700 m。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12-27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10-31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精選7篇)04-17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01-02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匯總14篇】01-26

    《聲音的產生》教學反思10-27

    聲音的產生教學反思04-06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學反思10-07

    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