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7 16:05:08 梓薇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建立體積的概念。

      2、初步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確選擇和使用體積的單位。

      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依據(jù)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1、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劃一下他們個個有多大嗎?

      4、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5、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6、光明紙盒廠生產(chǎn)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7、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題圖:烏鴉喝水的故事。

      自由匯報: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為什么?

      2、學生實驗:

      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里,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為鵝卵石占據(jù)了一部分空間。)

      3、課件出示:比較觀察:電視機、影碟機、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

      4、體積概念的引入: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

      三、體積單位的認識:(學生先看書自學,再匯報交流。)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出示兩個長方體: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

      3、根據(jù)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想一想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介紹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認識: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我們規(guī)定: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并量出它的棱長。

     、诳纯次覀兩磉叺氖裁吹捏w積大約1立方厘米。(約一個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約一個粉筆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

      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5、練習:

     。1)完成P40“做一做”T1。

      說一說分別是用來計量什么的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讓學生說一說解題的根據(jù)是什么?進而使學生深化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饋檢測

      1、一塊磚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7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這塊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課后反思:整節(jié)課中,我給予學生一個又一個實驗研究平臺,引導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中開展學習,在一次次猜想驗證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學生作答)老師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提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烏鴉把石頭一粒一粒地銜到瓶子里,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出來了。)

      2、“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實驗驗證)

      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二、揭示體積

      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嗎?

      手機 影碟機 電視

      學生回答后,說明: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概念)

      三、列出體積單位。

      1、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體積相近的長方體。(單憑觀察,難以比較)

      2、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體后,學生很快就確切的說出:左邊的.長方體體積大于右邊的長方體體積。(因為左邊長方體有16 個小長方體,而右邊的只有15 個)

      說明: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我們知道長度單位是用線段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正方形來表示的,那么體積單位應該用什么來表示呢?(用正方體來表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四、認識體積單位。

      1、“請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討論后讓生看著實物共同小結:

      棱長是Icm 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手指尖);

      棱長是ldm 的正方體,體積是ldm3(粉筆盒);

      棱長是lm 的正方體,體積是1m3(一臺洗衣機)。

      2、“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 個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4cm3 )為什么?(因為它是由4 個體積是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五、課題練習:(略)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從《烏鴉喝水》這個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讓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體積單位。教學中,我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3頁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初步建立“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知道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看它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建立關于體積大小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初步了解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在學生學習活動中體現(xiàn)階梯式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實驗器材:量杯、石塊、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物模型,用3根1米長的木條釘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4)多媒體課件。

     。5)桌椅擺放:六組,每兩組對稱形。

      2、學生準備:

     。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五年三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各樣的比賽,是嗎?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績。作為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感到特別的驕傲。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個小小的比賽,好不好?

      第一輪:比眼力。依次發(fā)四條長短不同的線段。指出先誰拿,后一起拿。

      第二輪:比運氣。教師出示四個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隨意點。

      第三輪:比判斷力。依次發(fā)四個不同的長方體、

      談話: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比較兩個立體圖形的大小、它們的意思相同嗎?

      通過談話后,引出“長度”、“面積”、“體積”等名稱,提出問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要問嗎?

      什么叫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和表面積什么不同?(師板書:意義、單位、體積和表面積的區(qū)別)

      師:提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ㄒ唬、建立體積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你們想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自選學習方式。

      教師拿出盛有半杯紅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繩子捆著的石頭一塊,用手提繩子將石頭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師:注意觀察放入石頭后水面有什么變化、教師將石頭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學生:放入石頭,水面上升、教師:把石頭放入水里后,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請幾位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間變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

     。1)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實驗過程中量杯里水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做一個實驗,大家還要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裝入滿滿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塊長方體積木,請一位同學來再將沙子裝入玻璃杯,然后讓學生說出實驗的結果、學生:沙子多出來了、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沙子會多出來呢?讓幾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概括。

     。2):因為這塊積木占有一定的空間,積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據(jù)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間,所以沙土就裝不下了。

      (3)(自學)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拿出石塊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討論: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

      匯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jù)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占據(jù)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討論、歸納: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

     。2)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大,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小?或者說哪個物體的體積較大,哪個物體的體積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體積”的意義。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再進一步講解、教師: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教室占據(jù)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又占據(jù)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間;課本、文具盒占據(jù)了書包里的一部分空間,等等(板書)

     。3)鞏固、看教科書第111頁的“做一做”。

      哪堆木塊的體積大?哪堆木塊的體積?并說明理由。

      (二)認識體積單位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比一比,你們能確切說出它們的體積大小嗎?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時只需要憑感覺判斷出誰大誰小就可以,但是有時也需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大,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些體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教師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每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如:蠶豆等物體,再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示一個食指尖大約是1立方厘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認識1立方分米。

     。1)師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并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 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 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再引導學生做出:用手勢表示1立方分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粉筆盒、藥盒、禮品盒等。)

      3、認識1立方米

      學生分組觀察探究

      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以上兩個體積單位的推測,什么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教師用三棱架在墻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觀察形狀大小。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后讓學生估一估,用多少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拼起來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舉物體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的物體,如:兩個課桌合在一起;電視機箱子……。

      啟發(fā)學生借助四個同學圍成的空間來表示1立方米。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教師: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位小學生、教師請8位學生鉆進架子里,半蹲著,充滿棱架、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裝電視機的紙箱、電腦臺,洗衣機等等。)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米恰當?shù)奈矬w。4、互相議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引導總結:體積單位分別是幾個規(guī)定了棱長大小的正方體。1立方厘米就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4、鞏固體積單位的認識、

      以前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體積單位,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

      (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 20 ( )。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 )。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用12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各是多少?把你擺的情況記錄下來,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想一想:體積數(shù)是12立方厘米,跟各種擺法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分米數(shù)有什么關系?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為什么?(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4、下面的圖形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書:練習二十九第3題)你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怎樣數(shù)簡便?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6、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隨機自由提問。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學會有關體積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歸納、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后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充分的直觀素材,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觸摸、拼擺、想象等多種活動,積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學設計從比較線段的長短,平面圖形的大小、立體圖形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在與“長度”、“面積”等概念的比較中認識“體積”,便于幫助學生在概念系統(tǒng)中理解新概念、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我的 “分層分組”的教學特色。我將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觀察實驗,從實驗情境中領悟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接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實物的大小,體驗到要確切知道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體積單位來計量、并引導學生對常用的體積單位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方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比劃、想象、比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第三層次,通過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體積大小,深化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計量體積,就是看物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最后,對全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整體認知。

      鞏固練習對教科書練習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學生記錄下擺出的幾種不同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它們的體積,并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下一課學習體積的計算做鋪墊。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設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總結

      1、體積的意義。

      2、體積單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練一練:選擇恰當?shù)?單位:

     。1)、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

     。2)、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凇⒁粋正方體的棱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只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玻璃杯、水、石子、書包、橡皮擦等 教法學法 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愿意將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生講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師:烏鴉為什么會喝到水呢?能通過實驗來說明嗎?

      生動手實驗,把石子放入瓶中。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師: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嗎?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擠上去了。

      師:說得非常好!如果烏鴉口渴得厲害,想盡快喝到水,你有辦法嗎?

      生激動地:放大的石子。

      師: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體積概念。

      出示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說明什么?

      實物演示:橡皮擦、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三、學習新知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磕阒荔w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橡皮擦小的物體嗎?

      師:出示書中插圖,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同學們看看桌面,你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數(shù)學課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與他們小組的不一樣的嗎?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物體來做一個實驗: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過實驗能發(fā)現(xiàn)一些數(shù)學問題。

      教師說實驗規(guī)則。

      二.認識體積。

      小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們把石頭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師:水面為什么會上升?

      其它小組再來說說。

      師:你們哪組沒有取到泡沫?(拿圍棋子的一組)

      師:這些東西放進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嗎?

      那為什么你們組沒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們組的東西不夠。

      師:怎么辦?

      生:借點東西放。

      師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師:說明什么?

      師:還有一組。(拿乒乓球的一組)

      你們舉起量筒讓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進量筒后,水面有變化嗎?乒乓球占不占空間?

      師:那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沒占水的空間。

      師:怎樣才能讓它占水的空間呢?哪位同學給出出主意。

      生:壓下去。

      師:誰來試一試?

      生向下壓球取道泡沫。

      師:水面上升了,說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間。

      師:剛才我們往量筒里放了石頭,圍棋,乒乓球,橡皮等物體,水面都上升了,說明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鉛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鉛筆盒的體積。

      誰能仿照老師的舉例試著說一句話。

      生說。

      二.認識體積單位。

      師舉起一個小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7.

      再舉起一個大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

      為什么?

      師:看來要想準確的比較它們的大小,就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產(chǎn)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回憶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讓學生自學課本38頁的內容?纯磿戏謩e介紹了哪些體積單位?它們分別是怎樣定義的。

      學生匯報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體積單位給大家介紹。

      學習1立方厘米時師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種形狀,讓學生明白物體的形狀變了,而體積不變。

      學習1立方米時師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讓學生鉆進去,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

      師:我們認識了三個體積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大的物體用誰做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小的物體時用誰做單位呢?

      三.估計身邊物體的體積。

      四.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體積和體積單位。

      五.鞏固練習。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經(jīng)歷猜測、驗證等活動,知道什么是體積,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估算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判斷和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探究、類推、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

      理解體積的含義,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的物體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能簡單的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的經(jīng)過?

      (指名學生講故事)

      師:為什么往瓶內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會上升呢?

     。ㄉ菏诱剂艘徊糠值目臻g,所以水面上升了。)

      師:是這樣嗎?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

      二、探究新知

      1、實驗探究

      師:老師這兒有三個一樣的杯子,里面裝了同樣多的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把手中的這個小玩具放在2號杯子里。(操作)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了什么?

     。ㄒ龑W生說出:水面上升了,因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間。)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這個墨水瓶放進3號杯子里,和2號杯子相比,又會有什么變化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仔細觀察。(演示操作)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又說明了什么?

     。ㄒ龑W生說出:和2號杯子相比,3號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這說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間更大。)

      師: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任何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還有大有小,我們就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

      2、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師:小玩具占的空間小,我們就說小玩具的體積小。墨水瓶占的空間大,我們就說墨水瓶的體積大。

      問:你能像這樣舉例說出兩個體積大小不同的物體嗎?(指名生舉例)

      師:剛才大家舉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請看屏幕上的這兩組物體,誰的體積大呢?

     。ㄆ聊怀鍪綪26 T1圖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3、體積單位

      師:剛才通過數(shù)圓木和小木塊的個數(shù),我們比較出了兩組物體體積的大小。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物體:其中一個由2個正方體組成,另一個是由27個正方體組成的。同學們猜猜誰的體積大?說說你的理由。(指名說、課件驗證猜想)

      問:為什么由2個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卻比由27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還要大呢?

      師:看來要想準確地表示出物體的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產(chǎn)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問:你在生活中聽說過哪些體積單位嗎?(有選擇的板書常用的三個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認識體積單位

      師:我們首先來認識立方厘米,現(xiàn)在我手里拿的這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有時為了書寫簡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寫成cm3。

      師: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中找出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覺?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問:同學們我們的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估一估我手中這個優(yōu)盤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立方厘米,下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說一說)

      師:對!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分米。同樣立方分米也可以寫成dm3。請同學們拿出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相比,你有什么感覺?

      問:在我們的身邊又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師:同學們想一想,計量哪些物體的體積時要用到立方分米這個單位?

      師:認識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指名說一說)同學們說的很對!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為m3。

      師:1立方米占有的空間有多大呢?下面老師借助兩個邊長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給大家展示一下。(師展示講解)由此可見,立方米是用來計量比較大的物體的體積單位。

      問:生活中又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呢?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計量哪些物體的體積時要用到立方米這個單位?

      三、課堂練習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指名學生回答、師及時評價

      2、你能說出下列物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指名答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總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時,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3、思考

      把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擺成的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39頁“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能正確區(qū)別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3.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

      課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塊、木塊、鐵球、汽球。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看圖給大家講一講。

      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把石子放時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二、動手實驗,引出概念

      師:究竟是因為石塊有重量,還是因為石塊占了空間?咱們通過實驗來看一看。

      實驗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處做記號。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拿出石塊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一個紅色記號。

      觀察: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

      師小結: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jù)了空間,把水面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占據(jù)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占據(jù)的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實驗二:

      拿出裝滿細沙的石子,把細沙倒在一邊,把一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

      觀察思考:出現(xiàn)了什么結果?這說明什么?

      師小結:放入小木塊,外邊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塊,外邊剩的沙多。這說明木塊也占據(jù)杯子的空間。木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木塊小占據(jù)的空間小。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分析思考發(fā)現(xiàn)石塊、木塊都占空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些現(xiàn)象也能說明物體占空間呢?

      (學生演示吹氣使塑料袋膨脹……)

      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體積”的含義。[板書]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誰能說說什么是電視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它們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三、解決問題,引出單位

      1、出示教材39頁上的'兩個長方體,請學生比較。

      剛才的電視機、影碟機、手機,大家可以直接通過觀察得出它們的大小。對于這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看來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為什么前面幾件物品你們一下子就能確定,而現(xiàn)在爭來爭去卻不能確定呢?

      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就像計量長度有長度單位,計量面積有面積單位,計量體積就需要有體積單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用線段表示,面積單位用正方形來表示,你們猜想一下,體積單位應該用什么圖形來表示呢?

      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請你們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2、請你們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cm3。

      請找出1dm3的正方體,與1cm3的正方體比較一下,看它的體積大多少,你能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dm3嗎?

      1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嗎?這里有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的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我們把它放在墻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樣嗎?

      3、大家估計一下,它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驗證

      哪些物體計算體積時使用立方米比較恰當?

      教師小結: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較大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是較小的體積單位。

      4、p40做一做第1題。

      師:我們知道了常用的體積單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5、p40做一做第2題。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12(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電冰箱的體積約是0.27()

      數(shù)學課本的體積約是200()

      2、判斷:一只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3、擺一擺:用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么擺?

      小結:同一個體積數(shù),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五、情感體驗,本課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書設計:

      體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

      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空間概念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常用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常用體積單位。

      教具運用:

      烏鴉喝水課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計量單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計量單位?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體積的概念。

     。1)故事導入 :多媒體課件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赐旰,老師提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水就升上來了。

     。2)實驗證明老師: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里,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一部分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觀察比較

      觀察:電視機,影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教師: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

     。4)體積概念的引入

      教師: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提問:體積與表面積的概念相同嗎?為什么?

      2.體積單位的認識。

     。1)出示兩個長方體。

      提問: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要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就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來測量)

     。2)根據(jù)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想一想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教師: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別寫成cm3,dm3和m3。

     。3)認識體積單位。

      老師:請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后回答: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棱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1m3。教師請學生看教材,證實同學們的回答是正確的。

     。4)再次感受體積單位實際的大小。

     、僖涣PQ豆的大小是1cm3,請同學們估出身邊體積是1cm3的物體。

     、谝粋粉筆盒的.大小是1dm3,請同學們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體。

     、塾3根1m長的木條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墻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計一下,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

      教師: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體積單位,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4cm3)為什么?(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5)練習:完成課本第28頁做一做第1、2題。

      三、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32頁練習七1~5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又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別寫成cm3,dm3,m3。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見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教學重點:

      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盛有紅色水的量杯、石塊、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ㄒ唬┘と耄

      1.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 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量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學習、協(xié)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幫助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112頁內容。

      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上臺匯報自學成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學生自我展示自學成果,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說明: 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ㄈ、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必須對要學習的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夠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愉悅。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因此,本教學設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悟體積的概念,同時借助學生所熟悉的物體,感知物體體積的大小,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實踐中掌握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

      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設計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建立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的表象,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中理解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充分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 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 1 cm3、1 dm3、1 m3的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體積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聰明的鳥是什么嗎?(是烏鴉)據(jù)動物行為學專家研究,烏鴉是除人類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動物,其綜合智力大致與家犬的智力水平相當,“烏鴉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維的巧妙。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

      指名看圖講故事。

      (2)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預設

      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

      (3)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建立體積概念的表象。

      2.實驗證明。

      教師演示: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石頭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里,讓學生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并提問:為什么會這樣?

      3.揭示體積。

      (1)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提問:這兩個石頭所占的空間一樣嗎?哪個占的空間大些?怎樣用實驗證明呢?

      預設

      生:把兩個石頭浸沒在裝有同樣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間小。

      師:那你做一個實驗給大家看看好嗎?

      (2)試一試。

      找一名學生做實驗,其他學生觀察,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兩個石頭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創(chuàng)設矛盾情境,引出體積單位

      1.比較兩個長方體的大小。

      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的大小,下面有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課件出示兩個體積相近的長方體)

      學生出現(xiàn)爭論。(有的說能,有的說不好比較)

      師:到底誰大誰?為什么?(課件展示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預設

      因為左邊的長方體被平均分成了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長方體被平均分成了15個小正方體,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長方體大。

      師: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分成的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這樣就好比較了)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1)提出自學要求。

      師: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請大家閱讀教材,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學生閱讀后匯報。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樣記住它?請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讓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體的體積比較適合用立方厘米作單位?(1立方厘米約一個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讓學生感受其大小)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請用手勢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約一個粉筆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框架,讓學生看一看,具體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體大約有多大,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擺長方體、數(shù)據(jù)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jīng)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呈現(xiàn)課題

      1、體積是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里含有多少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那么,體積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這說明了什么?(生:體積是多少就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煶鍪疽婚L方體教具)

      師:你能猜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問過我爸爸。

      師:你真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

      師:你們對他的回答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二、觀察操作,實驗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探索活動:

      小組合作(每四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

      活動前師友情提示:

     。1)每個小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

     。2)注意觀察你所擺的長方體有幾層?每層有幾行?每行有幾塊小正方體?你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3)我的發(fā)現(xiàn)是___。

      2、成果展示:

      (請小組代表到臺前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拼擺的過程并匯報方法及結果。)

     。1)體積與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的關系。

     。ò鍟洪L方體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每排個數(shù)相當于長;排數(shù)相當于寬;層數(shù)相當于高)

     。ò鍟 長 寬 高)

     。2)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ㄩL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長方體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3)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的字母公式怎樣寫?V=a×b×h V=abh(板書)

     。4)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長、寬、高)

      3、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推導出了長方體體積公式,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發(fā)展

      計算出數(shù)學課本的體積。(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該項任務)

      四、小結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頁練習十一第7--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更深入,能熟練進行體積單位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全班學生共做用手比劃1cm3,1dm3,1m3的大小,并舉例說明。

      2.填空

      1dm3=()cm3 1m3=()dm3

      1L=()mL 46.5m3=()dm3

      1350dm3=()m3 2145cm3=()dm3

      750mL=()L 76dm3=()L4?

      2L=()cm3 1m3=()cm3

      學生齊練,集體訂正,訂正時抽生說一說做4.2L=()cm3和1m3=()cm3的思考過程。

      二、解決問題的練習

      1.練習十一第7題

      (1)題分析題意時,

      引導學生明確花盆的容積為512mL,就說明這個花盆里可裝512mL的泥土,但問題中的單位卻是dm3,即:512mL=()dm3

      (2)題方法同(1)題:816L=()mL

      2.練習十一第8題

      先讓學生認真讀題,抽生說一說讀題后有什么收獲(了解自己每天飲水量為1100mL),再把盛滿1100mL水的瓶子拿給學生看一看(幫助學生產(chǎn)生感性上的認識),在讀題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個題有3個問題要解決),你準備怎么去做?(逐個解答)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

      3.思考題

      (1)引導學生觀察并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

      (2)組內交流你的數(shù)法。

      (3)動手操作。同桌合作:用學具擺一擺書上的幾何體,數(shù)一數(shù)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驗證自己剛才數(shù)得對不對。

      (4)說一說:這個幾何體的體積是多少?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02-04

    五年級《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05-11

    體積單位的換算教學設計06-06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12篇02-04

    體積教學設計03-17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04-14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3-27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3-07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