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登高》教學設計。
二、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三、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點
鑒賞關鍵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再現(xiàn)秋江廣闊圖景。設計畫面,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一、美讀法。通過美讀以品味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音韻美。
二、對比閱讀法。把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判斷、歸納推理的能力。
三、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顯示寫杜甫的對聯(lián):
詩史數(shù)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毆野老心。
1、提問:同學們知道這幅對聯(lián)是寫誰的嗎?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他的那些作品?能背誦一首我們共同欣賞嗎?(學生背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歌《登高》(板書)
(解說:運用對聯(lián)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詩歌,能將以前所學詩歌與現(xiàn)在所學的聯(lián)系起來,便于銜接、比較。)
2、提問:請大家思考,你以前是怎樣學習詩歌的?
(解說: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3、放古琴彈奏的《平沙落雁》音樂,老師在深沉的音樂中滿懷深情的朗讀《登高》全詩。
二、鑒賞詩歌、體會意境。
1、學生讀首聯(lián),思考:首聯(lián)寫了哪些景物,各用什么詞來描寫的?(多媒體顯示:"急風"、"高天"、"鳴猿"、"清渚"、"白沙"、"飛鳥")這六種景物各給你什么感覺,能結合杜甫實際談談嗎?
2、頷聯(lián)寫了哪些景物?(多媒體顯示:"落木"、"長江")由"落木""長江"會引起詩人怎樣的思考?
(解說:以上問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抓住關鍵字詞鑒賞詩歌的能力,抓住景物特征,結合時代背景,體會通過寫景來表達作者的復雜感情,突破重點。)
3、男生齊讀前兩聯(lián),激發(fā)學生想象。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在"大腦的熒屏上"播放畫面。教師描述:首先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急風、高天、猿鳴、飛鳥、落木、長江這些畫面,然后讓這些畫面動起來,詩人登上高處,感到獵獵秋風,聆聽空谷猿鳴,再移動畫面,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仰望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落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教案《《登高》教學設計》。
(解說:將前兩聯(lián)詩句轉換成描述性語言,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在頭腦中再造想象,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4、學生思考:詩歌的前兩聯(lián)寫的什么?(多媒體顯示:寫景)寫景的目的是什么?(多媒體顯示:抒情)抒發(fā)了什么情,能否用詩中的詞語來概括?(多媒體顯示:悲秋)師生共同朗讀后面兩聯(lián),體會悲秋之情,然后提問:詩人為什么會悲秋呢?
(解說:秋不一定可悲,但杜甫為什么會"悲秋"呢,讓學生充分討論,發(fā)表意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總結:正因為常年作客異鄉(xiāng)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獨之感,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困難家愁和日見白發(fā)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才使詩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悲秋情結。(多媒體顯示:"作客"、"多病"、"艱難"、"潦倒")
三、構思畫面,配解說詞
學生齊背全詩,然后給每一聯(lián)設計一幅圖畫,再給設計的畫面配上解說詞。
(解說: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但實現(xiàn)了由讀到寫的遷移,而且更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此問難度較大,教師先提供用多媒體展示的范例,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教師對學生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點應給予表揚,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
四、深化鑒賞,學會運用
學生思考:你最喜歡《登高》一詩的哪一聯(lián),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該怎樣運用?(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重在提示學生注意頷聯(lián),這一聯(lián)現(xiàn)在用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的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舊事物要必然衰敗、沒落和死亡,新生力量一定會成長、壯大和勝利。
(解說:學習詩歌的目的最終還在于學以致用,推陳出新,讓學生明確古詩文中的很多名句,由于時代的演變,現(xiàn)在都賦予了它新意,提醒學生在作文中應自覺加以運用。)
五、比較閱讀,對比賞析
學生齊背初中學過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多媒體顯示全詩)后叫學生與《登高》詩比較兩首詩歌在選景、抒情方面的異同?
討論明確相同點:兩首詩都借葉落、風急、枯藤、老樹等深秋的衰象,抒發(fā)詩人的愁苦悲涼之情,抒發(fā)的感情是與羈旅行役或游子思鄉(xiāng)有關;另外還有對時光流逝,人生無所作為的哀怨和無可奈何之感。不同點是《登高》除表達羈旅之愁外還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感情;《登高》選景上動靜結合,尤善描寫景物的動態(tài)美。《天凈沙·秋思》寫景上沒有《登高》詩氣勢恢宏、雄渾。
(解說: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思維和理解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事物的一切的。"利用比較法設計課堂教學,易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六、總結全詩: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杜甫的《登高》,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我們學習這首詩,深深地震撼于他的憂國憂民和自身的坎坷遭遇。為此,我寫了一首詩來歌頌他,我相信同學們會比老師寫得更好!
(多媒體顯示詩歌,在《二泉映月》的樂曲聲中,師生共同朗誦)
詩人杜甫
在《月夜》的清輝中/嗒嗒的拄拐聲/伴著你孤獨的深吟//
天地一沙鷗/是你《登高》《春望》時/表訴的游子的衷腸/朱門肉臭/路有凍骨/是你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哀嘆/國破山河在/是你憂憤家國的慷慨悲歌/
你用滿鬢繁霜/閱盡世間風絮/你用佝僂的脊背/柱起了民族的詩魂/歌吟總帶憂民淚/顛沛仍懷愛國心/這一切只因你是那樣/愛得深沉//
七、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假如杜甫生活在當代,面對這欣欣向榮的秋景他還會悲秋嗎,這首詩是不是應該改為頌秋了呢?請同學們下去改一改,我們看誰改得最好?
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次練習安排了5個板塊,內容包括看清筆順、寫好鉛筆字、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
學用字詞句和口語交際是訓練的重點!皩W用字詞句”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班的課程實際,說說共有幾門課。再借助拼音讀準詞語,然后練習描紅。在此基礎上,可指導學生制作簡易的課程表。第三項練習,加標點,再分角色讀一讀。教學時,可讓學生自己先練讀,在明白句意的基礎上,分別填上問號和句號,再分角色練讀。最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自己精心制作的課程表有什么作用。這樣既進行了字詞句的實際練習,又啟發(fā)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語積累”這種練習形式,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成語讀正確,然后再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或多媒體,再現(xiàn)中國申奧成功后,人們在天安門廣場慶賀的場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人們開心、激動的心情,從而理解成語的意思,并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xiàn)出來。
“口語交際:說說我的家”這是以介紹自己的家庭為內容的一種言語交際訓練。在教學時,先讓一起來欣賞一部有趣的動畫片《小白兔找家》,討論:為什么小白兔找不到家了?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明確了要求,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家。然后請個別學生上臺來向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家,并請其他學生做評委,說說誰把他的家介紹得最清楚。練說時,要注意說好開場白,說話時要有禮貌,并把事情說清楚,做到態(tài)度大方,表情自然,聲音響亮。
教學目標
1、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寫鉛筆字,認識先橫后豎的筆順規(guī)則,練習按先橫后豎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3、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識字,加強對所學偏旁部首的印象,掌握生字的筆順。
4、讓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是怎樣進行自我保護的,籍以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5、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讀讀背背,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讀背背,做到正確、流利。
7、口語交際,鼓勵學生能大膽地當眾說話。
教學重難點: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3、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2月20日總第1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教學重難點: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練習1》,板書課題:練習1激發(fā)興趣,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引入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第一題:按筆順寫字。
教學“認清筆順”
1、審題:
。1)引導學生看清題目要求,聽老師范讀。
。2)組織討論,明確題目意思。
。3)教師小結:讀準每一個字,熟記生字筆順,按筆順寫字。
2、學生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3、指導。
。1)指名認讀生字,并書空筆順,相機糾正。
。2)質疑:哪幾個字的筆順你覺得很難記,需要多練生字(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3)強化記憶板書下來的生字的筆順。
。4)同桌互相抽查筆順易錯的字。
。5)教師小結。
4、練習。
。1)強調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2)學生按筆順寫字一遍,教師個別輔導。
5、反饋。
展示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各自輕讀,書空筆順。同桌交流說筆順。學生認讀生字,并書空筆順,學生說難記筆順的字。強化記憶難記筆順的字。同桌互相抽查筆順易錯的字。學生按筆順描紅。認識筆畫和筆順,能說出筆畫名稱。能按這些字的筆順寫字。)
三、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
1、指導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弄清筆順,練習描紅。
3、點撥筆順規(guī)則,仿影體會。
。1)師生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筆順規(guī)則——先橫后豎。
(2)學生仿影體會。
4、指導臨寫。
。1)出示“干”,提醒學生注意“干”的第二筆橫較長。
。2)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干”。強調臨寫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寫,寫完后認真對照,看臨寫是否準確、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潔。
(3)學生練習寫一個“干”。
。4)按上面的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學寫“出”和“擊”。
5、反饋。教師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矯正訓練。
(設計意圖:認讀生字。指名說筆順,教師同步示范描紅。強調描紅要求與寫字姿勢:每個筆畫要一筆寫成,不能描,不能有復筆,要使鉛筆的筆鋒在字的點畫中間運行;要按照字的筆順一筆一畫地寫。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潔。學生完成描紅練習,師個別輔導。能寫好鉛筆字,注意撇和捺的書寫。)
第二課時
2月20日總第13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真讀詞語、認真描紅。
2、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夠分角色地朗讀句子。
3、制作簡單的課程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2、制作簡單的課程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一、學用字詞句。
1、檢查認讀,相機正音。
2、哪些字的筆順比較難寫,請你來說一說,教師示范描紅。
3、明確描紅要求,強調寫字姿勢,。
4、反饋。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ㄔO計意圖:學生分組練說本班的課程名稱。指名說,其他人補充。學生自由讀詞。質疑生字的筆順。學生自己提醒注意寫字的姿勢,練習描紅。)
二、讀讀背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出示空白課程表,教師示范填寫縱橫序數(shù)并講解。
3、反饋。展示部分學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處,指出不足之處,并進行矯正訓練。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印發(fā)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數(shù)的填寫。利用自制課程表,相互詢問,熟悉班級開設的課程。給這些課表提個建議。。)
三、教學第三大題中的第三小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說說題目有幾個要求。
2、完成學習單二
3、集體討論,相機點撥。
4、分角色朗讀。
5、指導點標點。
(1)出示第一句話并指導:你們明天上午有什么課
。2)依照第一句話完成的步驟和方法,指導完成其余三句話的加標點和朗讀練習。
6、教師小結:這四句話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他倆一個提問,另一個作出相應的回答。想一想,要想問得清楚該怎么讀,要想答得明白,又該怎么讀,然后與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7、反饋。
。1)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讀。
(2)引導學生評議:讀得怎么樣?好在哪兒?有什么不足?
(3)教師小結。
8、多種形式練習,分角色朗讀。
9、這節(jié)課,我們先了解了所學課程名稱,接著自己動手制作課程表,最后通過朗讀對話弄清了課程表的作用。希望你們積極發(fā)揮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學的功課早知道,提前預習并做好學習準備。
。ㄔO計意圖:學生讀題,說題目的要求;貞泴W過的'標點和使用方法。各自試加標點,練習朗讀。評判對錯,說出自己的理由,練習讀出疑問的語氣。)
第三課時
2月21日總第14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插圖和形象化的語言描述,理解成語及詩句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4、根據(jù)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有條理地進行介紹。
5、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習慣。
6、進一步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家庭的愛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
一、教學第四題。
1、師談話激趣:成語是漢語的精華,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誦讀它,他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鍛煉、提高,文化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這學期我們就開始練習“讀背成語”這種童子功。
2、借助圖片、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
(1)看書上圖,引導學生觀察、體驗。
(2)指導學生表達感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成語。教師問:看了這圖,你們好像聽到了什么?
這些聲響混在一起,真像一陣又一陣的響雷從頭上滾過,就叫做“歡聲雷動”。
人們的心情怎樣?這就叫“欣喜若狂”。
為了慶祝申奧的成功,人們縱情地歡呼,不停地揮動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邊唱歌邊跳起舞,這就叫——載歌載舞。
這一天,北京城沒有夜晚,所有的燈都亮著,絢麗的煙花在空中不停地綻放,這就叫——燈火輝煌。
3、學生練讀練背成語。
4、反饋。
。1)指名背誦,說說記憶方法。
。2)多種形式背誦成語。
5、教師小結。
。ㄔO計意圖:學生借助拼音試讀4條成語。相機正音,教師范讀。學生再以多種形式練讀。)
二、教學第五題。
讀背古詩《村居》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一聽嗎?
2、引導學生觀察《村居》的背景圖,弄清圖意。
3、揭示古詩《村居》,明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讀,相機正音,教師示范讀。
5、借助生活經(jīng)驗與圖片,引導學生弄懂詩的大概意思。
(1)詩歌主要寫春天的什么景色?
(2)田野的風光美在哪兒?
。3)兒童是怎樣放風箏的?
(①田野風光②兒童放風箏③借助圖片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理解第一句。④借助圖片,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詩。)
6、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7、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背自己積累的有關春天的古詩。學生看圖。借助拼音各自練讀古詩。再練讀,直到讀準音,讀通句子。)
三、口語交際。
A、觀賞圖片揭示話題。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
2、弄清圖意,板書話題:說說我的家
B、教師示范說話,明確說話要求。
1、學生看圖聽老師說話!拔医型跣∶。我家住在環(huán)城花園2號樓305室,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一位布廠的工人。我很喜歡自己的家!
2、思考問題,明確說話要求。
。1)聽一聽王小明是怎么介紹“我的家”的。
。2)學生回答問題。
。ㄗ≈、家人、工作、感情)
(3)學生借助拼音讀本次說話的要求。
。4)借助板書,師提示說話要求。
3、根據(jù)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
C、練習。
1、然后推薦同學向全班進行介紹。
2、指名說,對照要求評議。
3、請一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介紹。
D、課堂小結
。ㄔO計意圖: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連貫。對照要求評議。學生分小組練說。)
板書設計:
說說我的家
住在———————————————————————
家里有————————————————————
他們分別做—————————————
我喜歡自己的家。
教學反思
適時出示投影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幫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內容,使文字內容實在化,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后面的說話訓練奠實了基礎。口語交際是我們一年級小學生第一次接受的訓練,再引導學生口語交際時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到講臺上前當眾說話。
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薄@本組的專題,安排了“我們能做點什么”為話題的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始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有效遷移,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2、本次習作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我的發(fā)現(xiàn)”列舉了存在不同差異的兩組句子。意在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
。、“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語,既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反義詞語。
。怠ⅰ白x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丁ⅰ罢故九_”安排學生圍繞“環(huán)境保護”這個專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
【學生分析】
。、有前面綜合性學習作為基礎,學生在口語交際時,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踴躍地交流自己的收獲、體會。
2、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句子的差異后,要運用這些規(guī)律,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4、學生要積累幾組反義詞及優(yōu)美的詩句。
。、關于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全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成果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分組討論確定。
【教學目標】
。薄⑴囵B(yǎng)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病懗鼍C合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场⒛馨l(fā)現(xiàn)比喻句的特點,體會增樣才能把句子寫具體。
。、積累反義詞,會認7個生字。
。怠⒈痴b描寫景物的優(yōu)美古詩句,培養(yǎng)對古詩的領悟力。
6、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導入
同學們已經(jīng)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內交流
。薄⒔涣髁私獾降那闆r。
。、把了解到的情況根據(jù)內容整理成幾個方面,推舉代表,準備在班上匯報。
三、各小組參加班級交流
1、各小組代表發(fā)言。
。病㈦S時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發(fā)言:與其他組重復的,要一帶而過;比其他組詳細的要進行補充。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從幾個方面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
面對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情況,我們能作寫什么呢?
。、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寫出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或者幾年后家鄉(xiāng)情況的變化,或者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同學們,大家圍繞“環(huán)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才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huán)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根據(jù)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學生自主習作之前,可以讓他們說說想寫些什么,提示學生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者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
三、自主習作,初步修改
。、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的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四、指名讀習作,師生評議修改
1、選擇不同習作內容,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耪Z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讀句子,我會有所發(fā)現(xiàn)。
。、我能認識生字。
3、我能讀背詩句。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兩組句子,自讀,思考:
、拍惆l(fā)現(xiàn)了什么?
⑵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耪f一說讀兩組句子的發(fā)現(xiàn)。
、普f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僬乙徽、畫一畫學過的課文中的這類句子。
②說一說,在課外讀物中發(fā)現(xiàn)的這類句子。
二、讀讀認認
。、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齊讀。
。场⑼阑蛐〗M比賽:離開了拼音,看誰生字認得準,并說說用什么辦法認識的。
。、出示生字卡片,說說還在哪里見過它們。
三、讀讀背背
。、自己練習熟讀詩句。
2、指名讀,注意指導讀準字音,讀出韻律。
。场⑦呑x邊想:五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點撥學生體會到:詩句都是寫景色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础⒃僮x,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意思。
5、背誦詩句:
、乓龑П痴b:
抓住詩句的對子特點,會背誦的更快。
、凭毩暠痴b。
⑶男女生合作背。
6、拓展:
有興趣的可以搜集與詩句有關的詩讀一讀。
四、展示臺
。、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判〗M里進行展示。
、圃谌嗾故荆
開擴思路:不僅可以展示關于環(huán)境的有關資料,如照片、手抄報、建議書、廣告、調查報告等,還可以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和新鮮的想法。
⑶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語文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至背誦
2.掌握重點詞語:結廬心遠悠然日夕真意
3、了解詩的內容
4、品析欣賞重點語句
5、結合作者介紹、理解詩的主題作者思想。
6、引導學生樹立的人生觀
二、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耄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作者簡介:
陶淵明以歌詠田園生活為主,后世稱他為田園詩人。《歸園田居》就是一首表現(xiàn)詩人的閑適生活田園詩,其實他29歲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歲那年的秋天,被封為彭澤縣令的他,因深惡痛絕官場的黑暗,又不愿與其同流合污,更是無能為力,才當了80多天的縣太爺?shù)乃x擇了逃避,毅然辭官歸隱。雖然當時有點憤而不平,但是當來到那片貧瘠卻誠實的田園時,住進被鳥語花香包裹的小屋時,看見籬笆旁的數(shù)朵菊花時,他的心懷慢慢曠達了,于是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從他筆下流淌了出來,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另一首詩《飲酒》。
。ǘ├首x、背誦
1、讀----節(jié)奏、重音、情感。
2、劃節(jié)奏,再讀。
3、圈重點。再讀。
4、齊讀,讀出感情。
討論思考
1、解釋:結廬心遠悠然日夕真意
2、疏通詩意。
3、找出詩中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出理由
4、通過這些詩句表現(xiàn)作者什么思想?
5、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練習使用修飾語,正確搭配形容詞與名詞;
2、積累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
3、學會分辨疑問句和反問句,能用反問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4、練習使用擬人手法寫句子。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學唱郊游歌曲。)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郊游嗎?今天我們一起到一個神秘的地方去郊游,你們看――(出示課題:語文天地。學生齊讀。)
2、“語文天地”是個神奇的世界,那兒藏著數(shù)不盡的知識珍寶,等著我們去采擷呢。讓我們一起坐上火車出發(fā)吧。ò殡S《火車開了》樂曲)
二、寫一寫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
1、“采集林”車站到了。這一站我們將采集些什么呢?同學們請看。
2、(出示“許多”、“不計其數(shù)”兩個詞。)誰能讀讀這兩個詞?你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嗎?(都是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
3、對了,這一站我們一起采集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出示題目:寫一寫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請同學們將自己采集到的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小組派一名同學將采集成果記錄下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智慧之花最多。(小組合作學習)
4、(“采集成果大比拼”,檢查小組學習情況。采用競賽搶答形式,教師將學生回答通過電腦打字投影出來,全班認讀。獎勵。)
5、在采集林中,我們采集了許多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有些小組還得到了智慧之花,沒有得到花兒的小組也別泄氣,下一站還有機會。讓我們坐上火車繼續(xù)往前走吧。ò殡S《火車開了》樂曲)
三、練習使用修飾語。
1、“心語林”車站到了。這一站我們一起來說說話吧。說什么呢?同學們請看。
2、出示練習題,看誰填得多:
快樂的()鮮艷的()美麗的()簡單的()
。1)你能把這些詞語填充完整嗎?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
。2)(檢查練習情況:運用競賽搶答的形式,以四人小組“開火車”每人把自己所填的答案念出來。)
。3)(注意強調填名詞,避免出現(xiàn)“快樂的跳”之類錯誤。)
3、同學們真了不起,說出了這么多優(yōu)美的詞語。你們能從這些詞語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說一句話嗎?(學生選詞造句。)
4、同學們說得真精彩,相信下面的站點也會更精彩,讓我們出發(fā)吧!(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四、學習分辨疑問句和反問句。
1、“智慧林”車站到了,看這個站名,你想說什么?(生說)對了,這一站要考考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反應最快。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2、出示練習題:想一想,哪一句話不用回答?
可我連一個窮人都不認識,你認識嗎?
這是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么窮人就該老是穿舊的東西呢?
。1)自己讀一讀這三句話,看看哪一句不用回答?為什么?(第三句不用回答,它的意思是強調窮人不該老是穿舊的東西。)
。2)用不同的語氣讀這三句話。(一、二句用疑問的語氣,第三句用強調的語氣。)
3、出示三個句子,學生搶答,說說哪個句子不用回答:
這單元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
難道我們不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嗎?
小明為什么能當上“三好學生”?
4、每個同學自己創(chuàng)作兩個問句,一個需要回答,一個不需要回答,然后上臺考考大家。
5、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真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順利通過下一站。(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五、練習擬人的說法。
1、“創(chuàng)作林”車站到了,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發(fā)揮想像力,就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
2、(課件出示小鳥的動畫)你們看,誰來了?(小鳥)小鳥在做什么呢?(小鳥在跳舞、小鳥在歌唱、小鳥在前面帶路……)
3、(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小鳥在做什么呢?(小鳥在前面飛的樣子像人在帶路,作者用了擬人手法,把小鳥當成人來寫。)
4、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瞧,連花兒也――(出示課文例句:花兒向我們點頭。)
5、花兒為什么點頭呢?(花兒被風吹動,樣子像人在點頭,這也是用了擬人手法,使句子更生動。)
6、(教師用“―”和“~~~~”分別畫出“小鳥”、“花兒”和“帶路、點頭”,提問:)運用擬人手法時要注意什么呢?(事物的動作要和人的動作有相同之處。)
7、出示句子:小樹_____。太陽_____。
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么情況下和人很相像?
8、學生獨立思考后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9、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擬人手法創(chuàng)作出生動的句子。
10、(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作,集體評價,頒發(fā)智慧花。)
11、寫作文時用上擬人手法將使文章更能吸引讀者。
六、總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暢游了“語文天地”,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還采摘了智慧花,收獲真不少。這次郊游你們快樂嗎?學習語文是快樂的事,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學語文。(伴隨《火車開了》的樂曲離開教室。)
〖教學后記〗
這是第十三單元“快樂的生活”中的單元綜合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重組教材,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掌握語言規(guī)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僅就教學“如何使用擬人手法”這一知識點談一點體會。
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學寫擬人句,關于擬人手法的使用,在本單元的主體課文《快樂的節(jié)日》中早已接觸過,學生并不陌生,語文天地中安排這一練習旨在進一步指導學生寫好擬人句。我先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花兒向我們點頭”,然后提問學生:“小鳥會帶路、花兒會點頭嗎?”從而引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寫法,接著讓學生模仿例句進行創(chuàng)作“小樹”、“太陽”。可是在反饋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同學對擬人句的概念較為模糊,有的同學寫道“太陽把熱盡情地灑向大地”,立即有學生反駁:“這不是擬人句,太陽本來就會把熱灑向大地!鳖愃频那闆r層出不窮,本應閃現(xiàn)創(chuàng)新火花的環(huán)節(jié)卻一下子成了辯論會,擬人句的創(chuàng)作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課后,我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反思,究其根源就在于沒有讓學生從例句中找出事物和人之間的共同點,如:小鳥在天上飛和人帶路、花兒被風吹和人點頭之間都存在相似的地方,學生由于知識經(jīng)驗缺乏、思維方式單一、思維定式束縛,就出現(xiàn)思維滯澀的現(xiàn)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首先必須按照知識――能力――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順序進行,還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縱向探究,就是啟發(fā)他們在學習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著原先的思維方向進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這樣做,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讓他們的思維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向縱深發(fā)展。結合本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可設計為先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么情況下和人的哪些方面相似,教師將學生的回答一一列出作為創(chuàng)作參照,學生有了具體的感知,思維流暢性增加,在此基礎上組織語言,將句子寫生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設計6
課初熱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 揚!贝蠹也乱徊拢@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xiàn)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學習任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升騰”等詞語。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4、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體會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達標任務]
預習之后,獨立完成: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魯迅,原名 ,字 ,他是現(xiàn)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2、本文選自《 》,這是魯迅的一部 集。魯迅還有一部散文集《 》,兩部小說集《 》和《 》。
(二)掌握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奩( ) 灼灼( ) 嘻( )笑 褪( )盡 朔( )方 凜( )冽 ( )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天宇:
精魂: 消釋: 升騰:
(三)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能流利朗讀有情感地朗讀。
(四)初步感知
1、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2、請大家找出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3、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五)問題:
課內研討:
(一) 自學反饋
師生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二) 精讀課文
1、 仔細研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 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3)作者對江南的雪有沒有遺憾?為什么?
2、學生齊聲朗讀第4至6段思考:
( 1)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 后,轉入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間用了“但是”一詞,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從對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個性?
(4)作者稱北方的雪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方的雪的什么態(tài)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3、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總結達標]
兩片秋葉
我悲秋,我亦戀秋。
秋意漸濃,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干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離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顏色黑黃,邊兒早已碎敗,身子蜷曲著,不知被什么蟲子咬得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了個秋嗎?
每當?shù)谝黄淙~從濃密的綠中飄飛下來,每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濕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秋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縷莫名的 悲哀。
有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了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 開的這本書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冷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
從枕旁的書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亮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里面溢了出來。于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學同學,深深摯愛著大山——大學畢業(yè)時,放棄了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職位,毅然選擇了大山。
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么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睛一看,騰地涌起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
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處。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愈發(fā) 顯露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自己先前為何竟會產(chǎn)生了要將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
“你愛這大山的紅楓嗎?”那雙洋溢著熾熱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說,“是的,它也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拼盡了熱,將自身燒得 通紅,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得,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因為,即使 到了秋,不是也還有這燒 紅的楓葉嗎?
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 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1、本文以兩片秋葉為線索,寫出了“我”情感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
2、作者筆下的兩片秋葉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寫第二片秋葉時,由物及人,向我們展示了贈葉者怎樣的精神世界?
4、 請把你對“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這句話的理解寫在下面。
5、作者將兩片秋葉放在一起寫有什么好處?
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么事?(種花生,過收獲節(jié))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lián)系舊知,本節(jié)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為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獲節(jié)”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獲節(jié)?這個收獲節(jié)是怎么過的?
、俪鍪荆骸澳峭砩咸焐淮蠛,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谶@個收獲節(jié)是怎么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贊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質?
、俪鍪靖赣H說的話,齊讀。
、谔易、蘋果有什么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么?(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闭f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獲節(jié)”作者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冽R讀。
、谡務勀銖闹杏煮w會到什么?
8、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后一節(jié)。(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于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并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啟發(fā)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xiàn)出很多奇思妙想,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血濃于水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質樸的語言中體會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父愛的羞于表達、疏于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關于父愛的文章《風》。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
3、加查,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正音。
三、匯報交流,檢查預習
1、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2、提出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3、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對于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多讀幾遍,自讀,自悟。
4、多種方式學習生字,重點解決字詞句問題。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既然文題是風,那么再文眾多出現(xiàn)了那幾次風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呢?
A風很大,草就很低的伏著,身子卻透出一股熱勁來。
B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
C在一個刮著風又紛紛揚揚飄著大雪的日子里。
D風很尖銳地呼叫著,把漫天的雪攪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們抵御了寒風,把貧寒的日子過的暖烘烘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文中講述了父子倆人相依為命的生存,是一個熱水壺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
2、這是一只怎樣的熱水壺?
文章的4、5段,從質地、圖案、時間,可以找到答案。
二、走進文本,體會情感。
1、在父子的心中,這個熱水壺的分量怎么樣呢?從那里看出來的?
父親和兒子把這壺看得很重。因為這是一對很貧窮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說了日子很貧寒,好在有一個熱水壺,可見他們家很貧窮。還有圖案很簡單,簡單得和這個家一樣,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這個家是很貧困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個人看了這壺,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錢買它。這錢數(shù)目很大,是父親的一輩子再加上兒子的一輩子也掙不來的。他們卻不愿賣,可見這個壺對于他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
2、在這個熱水壺上,都記載了父親和兒子的`那些故事呢?
a)3段(兒子小的時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發(fā)生的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呢?父子之間還會有什么樣的交流呢?這里有三個熱烘烘,為什么用了三個熱烘烘呢?回讀本段。
b)6段(成長的歲月)一個又一個意味深長的短語,這是告訴我們什么?父子倆人是怎樣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的呢?
c)8段結尾(兒子長大了)
兒子做出了一個怎樣的舉動?面對兒子的舉動,父子
父親的心里涌起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將這空蕩蕩的屋子填滿。這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父親說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親為什么這么說呢?
三、深入探討,體會主題。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父子之間的一個熱水壺的故事,為什么題目還要叫作風呢?
因為在寒風中,更能體會到熱水壺存在的價值。正是天氣的寒冷,風的大,才更襯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四、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同學們,看到了這個熱水壺,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幸福”這個詞。
2、你覺得什么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fā)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一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fā)現(xiàn)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說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并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并通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匯!
3、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說——第三個孩子說——(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注。生匯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一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里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并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閱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說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yī)生,你有不同的經(jīng)歷嗎?(請其他孩子說)說完讀句子。
8、你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編一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說。匯報。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說)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里,“義務”“幸!币巡辉俪橄螅且恍┗钌,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一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后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fā)現(xiàn)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一起讀。
對于老師來說,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你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布置作業(yè)。
任選一題:
1、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2、把課文改編為課文劇,找?guī)讉伙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通過這節(jié)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后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yè),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yè)成為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么
勞動
幸?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氏、獸”等七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太陽的特點、作用,太陽與地球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1、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邊的圖畫。你們認識它嗎?對,就是太陽公公,太陽公公正笑瞇瞇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么問題?
2、肯定學生的提問,并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但有些問題現(xiàn)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去自己去探索。
3、那么帶著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重點指導“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ㄕn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品讀體驗。
。ㄒ唬╅喿x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陽的特點。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ú豢尚,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ǹ梢裕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么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么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shù)字)
如果不用數(shù)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么?
。ǹ隙ǎ河脭(shù)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太陽的特點:
遠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大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熱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么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么?(列數(shù)字、打比方和作比較)
6、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么遠,它與我們的關系是不是也很遠呢?
。ǘ⿲W習課文4----8段,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后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chǎn)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jù)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云、雨和雪,為什么?根據(jù)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無數(shù)小水滴)
無數(shù)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里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ㄉ弦痪淠┪驳脑~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云、雨和雪。
7、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chǎn)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么?
。L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ǹ諝庥械牡胤嚼溆械牡胤綗岬木壒剩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ㄓ行┑貐^(qū)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qū)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么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8、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9、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么特點?
。ㄒ馑枷嗤f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么詞可以替換它?
。ó斎弧⒗硭斎唬
同學們真是太有愛心了,太陽都種好了,有一天,太陽公公來到我們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會跟我們說什么呢?(生表演太陽的自述)
四、課外拓展,豐富知識。
1、閱讀資料袋,了解太陽黑子,太陽壽命,日全食等。(課件演示)
2、閱讀語文書P155頁〈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業(yè)自助餐
1、讀〈太陽〉有感。
2、搜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小知識。
3、寫寫跟太陽有關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遠引用反問
特點大比喻比較
熱數(shù)字舉例美麗可愛
太陽
動物植物的世界
人類生活
與人
類的氣候變化
關系治病防病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朗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感知課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
2.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長的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4.體會紫藤蘿花的獨特意蘊。
二、教學重點:
1.揣摩意味深長的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2.理解文中紫藤蘿花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紫藤蘿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由寫作背景導入:宗璞一家在危難中深受迫害,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最鐘愛的小弟癌癥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這件事情。應對著紫藤蘿花,作者會有些什么感悟?而我們從中又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2、說說作者宗璞。(生小組派代表匯報)
女,1928年出生,常用筆名宗璞,另有筆名豐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于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長篇《野葫蘆引》等。
二、課文朗讀,整體感知:
1、讀準下列字音:
迸濺(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盤虬(qiú)臥龍
仙露瓊(qióng)漿酒釀(niàng)
2,理清寫作思路。
我們先把課文的結構梳理一下,請大家用10分鐘時間,再把課文讀一遍,要求——(1)用_____線勾畫表示“我”觀賞紫藤蘿瀑布的行蹤的語詞;
(2)用~~線勾畫“我”每一步行蹤的所做或所想的語句;
(3)用幾個短語簡要而準確地概括勾畫出來的主要資料。
(現(xiàn)場教師組織學生讀書,圈畫有關語句,并概括資料.)
師:同學們剛才按教師的要求在書上進行了認真地勾畫,同時也對勾畫出來的資料進行了簡要的概括。下頭,把教師的概括,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作者的行蹤。大家在讀書的時候必須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蹤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到紫藤蘿瀑布就停住了腳步,然后是佇立花前撫摸花兒;最終是加快腳步離開了紫藤蘿瀑布。行文思路相當清晰并且開頭停住腳步,結尾加快腳步,首尾呼應。
學生:停住腳步佇立花前加快腳步
師: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找到了有關語句并進行了概括。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停住腳步駐步賞花佇立花前佇立憶花加快腳步快步思花
用三個詞準確而簡潔地來概括作者的寫作思路:作者停住腳步來“賞花”,佇立凝望在“憶花”,加快腳步為“悟花”。
賞花————憶花————悟花
3、捕捉情感變化。
這一路走來,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用三角標注表示感情的詞句。
(現(xiàn)場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批注、發(fā)言、評價。)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來看看答案:作者剛看到紫藤蘿時先是一陣“驚喜”,之后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時產(chǎn)生了“振奮”與“激動”之情;在駐布凝望,撫摸花朵之際,“疑惑、痛楚、遺憾”之感一并涌上心頭;最終在再次撫摸花朵,經(jīng)過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內心又被“寧靜、喜悅、振奮”所包裹。
總結:感情變化:
驚喜——振奮——激動——疑惑、痛楚、遺憾——寧靜、喜悅、振奮。
三、小結文章結構上的特點
條理清晰,首尾呼應,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業(yè)。
文中描述紫藤蘿的'語句很生動,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圈出其中關鍵的字詞,在句子旁邊簡要的做評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寫作思路,即賞花,憶花,悟花,此刻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賞一賞花吧。
二、賞花之美,寫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樹紫藤蘿是怎樣樣貌的?作者是如何來描述紫藤蘿花的呢?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下列有關眼前紫藤蘿花的五個方面的語句。{教師指導學生圈劃,批注,賞析}
1、整體形狀;2、花朵形狀;3花的顏色;4、花的香氣;5、花的枝干
1、整體形狀的語句
(1)“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來,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比喻:把整片垂下來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寫出了這一樹紫藤蘿氣勢非凡,輝煌燦爛)
2、花朵形狀的語句
(1)“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之后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比擬:那里同樣是以動態(tài)寫靜態(tài),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擬化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擠,玩鬧,生動地寫出花的多,也就是它開得很茂盛。同時她也寫出了花的可愛,像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孩子一樣可愛,我認為這是一種童話般的美)。(2)“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比喻:形象、生動并且具體地寫出了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形狀)。
(那里面作者不僅僅有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應用,也有整體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別,還有先寫和后寫的分別。作者描述紫藤蘿花的形狀的順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寫整體,后寫局部。)
3、花的顏色的語句
(1)“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比擬: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tài),賦予了紫藤蘿花的動態(tài)美。一派生機勃勃的樣貌。)
(2)“紫色的大條幅上像迸濺的水花!(比喻:既寫出了花的形狀,也讓人感受到了它的質感,是像水一樣晶瑩剔透的。同時,“迸濺”兩字,也賦予了花動感,讓人感覺到它是在跳動的,而不是靜止的。)
4、花的香氣。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提問:作者為什么把花香說成“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引導: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覺,淺紫色是一種顏色,需要人的視覺,那里作者要寫的是花香,是嗅覺,卻用視覺的淺紫色來形容,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蘿花更加具體可感,使讀者對紫藤蘿花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其語言更加的清晰靈動。這種手法稱之為通感。
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經(jīng)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方式。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各種感覺相通。
5、花的枝干的語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笨鋸埖男揶o手法可見紫藤蘿在茁壯蓬勃的生長。
學生品評之后概括紫藤蘿的生長特點。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讀一讀。
三、憶花悟花,述花之語。
1、比較花的此刻與過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題。
師:提問:眼前的紫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蘿。
“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改種了果樹”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構成比較。
師:十多年前花經(jīng)歷了衰敗,那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
“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作者此時內心是十分悲痛的
師:聯(lián)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有了這樣的感悟,你覺得作者會如何對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對你又有什么啟發(fā)?
鼓勵學生聯(lián)系自我的實際談一談,主要讓學生們懂得一時的挫折或失敗,不足畏懼,人生應當豁達、樂觀、奮發(fā)、進取。
3、作者從花那里得到了啟示和感悟,這也是花在對作者說話,請同學們猜一猜紫藤蘿花的花語吧。
四、教師總結:
課文讓我們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小點,只要坦然走過,又會“枯木逢春”;ǖ妮x煌正像時代的提高,人們總是在提高中意氣風發(fā)。同學們,但愿你們每個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蘿花,醞釀自我的花艙、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帆在閃光的花瀑上沖浪,在花河上遠航!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并積累吟詠花木的詩句。
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作文審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2.能力目標
通過分類整理和指導,讓學生掌握各類題目的特點和審題技巧,并用之于寫作實踐。
二、教學要點
掌握各類題目的特點和審題技巧。
三、教學難點
通過分類整理和指導,讓學生掌握各類題目的特點和審題技巧,并用之于寫作實踐。
四、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環(huán)節(jié)一:
明確考點
中考作文命題,一般分為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識記,把握考點內容充分把握本考點。
環(huán)節(jié)二:
直擊中考(20xx屆北京中考)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文章。
題目一:對話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對話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可以傾訴各自的心聲,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請你以“對話”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記錄精彩的對話過程,可以描述對話產(chǎn)生的美好結果,可以闡述你對對話的認識
題目二:《超級智能住宅》這篇科幻小說的結尾充滿懸念。男主人與房子之間的'矛盾沖突會怎樣收場,超級智能住宅里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你發(fā)揮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3)字數(shù)在600—800之間。(4)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參考例文:資料包20xx屆北京中考作文卷.doc
【解析】題一,從三個方向延展作為立意與素材。第一,指出對話范圍:小到同學間、師生間,父母親人之間,只要是人與人之間均符合題意。第二,對話內容:情感、道德等方面具可以涉及。第三,作文的難點在于對話要設置一定情境,有原因才會展開對話。題二,只要考生所寫內容與科幻小說的情節(jié)相契合,符合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注意體現(xiàn)自身理解,從社會實踐活動出發(fā),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益,且在文章的立意方面著重對人生、自然或社會闡述感悟即可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環(huán)節(jié)三:
考點分析方法解讀【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的“話題”是寫作的核心,是審題立意的對象,所以審題立意是關鍵。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話題”,而非材料或提示語。如話題“學會理解”,有的考生只在“理解”上行文,忽略了話題中“學會”一詞的“題眼”作用,沒有在關鍵詞上做文章,以致嚴重偏離了話題。
話題作文的特點:一是立意自定,立意可大可小,最好能以小見大;二是文體自選,只要沒有特殊限制,除了記敘文、議論文處,寫成散文、小說、劇本、實驗報告等都是允許的;三是題目自擬,這時你前邊準備的材料很可能就派上用場了。
注意事項:
1、首先我們要記住一句話:話題作文寫作時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主題與話題相關”。
2、其次在擬題中注意四點:
第一、不拿話題做題目,題目的范圍要小,從小處入手。
第二、力求有新意,有創(chuàng)造性。
第三、題目精練,不顯得冗長呆板
第四、文題中盡量含有話題中的關鍵詞語,或所擬文題與話題有關,不宜離題太遠,甚至過于隱晦。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環(huán)節(jié)三:
考點分析方法解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把一則簡短的材料(文字材料或圖畫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中心,然后寫作。材料作文其實就是讓考生自己總結出“話題”,考生可以按照學課文時總結文章中心的方法總結所給材料的中心,然后提煉出中心詞,提煉出中心詞后就可以按照話題作文的要求去寫作了。
注意事項:
1.抓關鍵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
2.把握材料寓義.
3.比喻、寓言類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過尋找與生活的對應點,深入理解題旨。
4.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xiàn)題旨的角度。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環(huán)節(jié)三:
考點分析方法解讀【兩類文體應注意的事項】
現(xiàn)在的作文很多不限文體,不限文體并不是不要文體,你一旦決定了寫作的內容,就一定要確定文體,考場上最常用的是記敘文和議論文。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環(huán)節(jié)三:
考點分析方法解讀【寫作記敘文的注意事項】
、侔褍热萋鋵嵉饺嘶蚴禄蛭锷,把人寫好,把事寫實,避免文章的空洞。
、谌魪淖约夯蛏磉叺膶嶋H中難以開發(fā)出動人的故事,寫一篇小小說或散文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環(huán)節(jié)三:
考點分析方法解讀【寫作議論文的注意事項】
①在文章開頭一定要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不要讓評卷老師找不到你的論點;
、谝欢ㄒ械湫偷氖吕兔嗣宰稣摀(jù);
、蹖戇^論據(jù)之后一定要有針對觀點的分析。
在理解的基礎上交流、識記,形成能力。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了解要點。
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ㄒ唬┱n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fā)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jīng)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感知,發(fā)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jù)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猶如“戰(zhàn)馬飛奔”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并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fā)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ㄈ┮浴白x”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jù)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shù)淖x法。默讀,利于思考;朗讀,助于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于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采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后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ㄋ模﹥(yōu)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xiàn)“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yōu)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yōu)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chǎn)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xiàn)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xiàn)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鐘)音樂錄音帶(2.5分鐘)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ㄒ唬┘とめ岊},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fā)生定時漲落的現(xiàn)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xiàn)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jù)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什么叫“天下奇觀”?
。ǘ├砬逦穆罚侄尉x。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寫的,并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并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fā)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僦该麑W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趩l(fā)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垡龑W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軐雽W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xiàn)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萁M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xiàn),人們看到了什么?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b.“橫貫”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墻”是什么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么?
d.“千軍萬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比,表現(xiàn)出什么?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fā)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后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后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吒爬ǘ我。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fā)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僦该麑W生讀。
、诶斫狻帮L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圩プ≈饕獌热莞爬ǘ我。
、苄〗Y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ㄋ模┰僮x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有關天氣的字詞,學會7個新生字。
2、鞏固漢字書寫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3、積累有關春天的四字詞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鞏固漢字書寫規(guī)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識字
1、談話導入:今天的天氣是怎么樣的,誰來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我們經(jīng)常還會聽到“天氣預報”,那里邊經(jīng)常都會怎么來形容天氣呢?(學生討論匯報)
2、學生自由拼讀書中的詞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與天氣有關的詞語。請大家打開課本11頁。
3、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4、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字。
5、交流識字方法。
6、游戲開火車讀,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7、拓展:你還能說出一些與天氣有關的詞語嗎?
二、書寫提示
寫字:白、回、國
1、請學生認一認這三個字,并仔細觀察字的收寫占位。
2、強調筆順規(guī)則:先外后內再封口。
3、學生做好書寫準備,自由嘗試書寫。
4、展評。
三、日積月累
1、談話導入:孩子們,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你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一下美麗的春天嗎?(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來學習積累一些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學生打開書本,小組內自由讀。
3、檢查認讀情況。小老師帶讀,批名讀,開火車讀。
4、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詞,并描述一下詞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匯報。
6、再讀詞語,記住詞語,說話訓練。
四、小結
說說自己在語文園地里的收獲。
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懸崖、深淵、望而生畏”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列寧作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難,勇于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堅強品質。
2、能有感情地朗讀表現(xiàn)小路危險的句子和表現(xiàn)列寧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氣去克服困難,鍛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列寧像,介紹列寧。
2、揭示課題:登山
二、初讀感知。
1、同桌合作讀,相互幫助正音。思考:讀了這篇課文列寧留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2、反饋。
三、研讀課文。
1、再讀課文,把最能體現(xiàn)列寧這一人物品質的詞句劃出來,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2、交流。
重點抓住以下幾句話:
(1)只見他的脊背緊緊地貼著陡峭的懸崖,把頭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淵,沿著狹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動著。(通過說說、議議、讀讀體會小路之險)
(2)正沿著那條小路前進的列寧突然停住了。列寧感到頭昏目眩了?墒牵袑幹徽玖⒘藥酌腌,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動著身子。(通過讀讀、議議體會列寧的勇敢、臨危不懼)
(3)“可是我,”列寧說,“打算還走那條險路。”
“這一次,我先走!绷袑幷f完,就毅然走了過去。
(體會列寧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
(4)“我所以要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為我害怕他。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們應該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
中間結合學生的理解出示華羅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
(2)、有感情的朗讀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列寧和巴果茨基走過那條危險的小路后,及時看到日出嗎?他們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副景象?自由讀,體會。
看日出美景。
再有感情的朗讀。思考:這僅僅在說美景嗎?(感受到經(jīng)過磨練能有成功的喜悅)
積累詞、句。
三、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節(jié)。
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感到害怕,你以前是怎樣的?現(xiàn)在怎樣想的?
四、總結課文。
五、作業(yè):
完成小語作業(yè)本或寫讀后感。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01-08
語文教學設計12-20
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2
語文《畫風》教學設計05-06
語文《江南》教學設計09-05
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8-22
【精選】語文教學設計07-05
語文下冊《短文》教學設計02-18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30
有關語文教學設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