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小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12-08 07:47:21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精品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中悟出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由夢想引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有自己的夢想。比如楊利偉叔叔從小夢想著能飛向太空,經過不懈的努力,現在楊利偉叔叔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能談談你的夢想嗎?

      許多人都有過尋找到金子發(fā)財致富的夢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貴重的金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金子有關的生動有趣而又蘊涵道理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四、自學課文。

      要求:

      (1)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

     。2)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五、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及時評價。

      2、通過認真的.聆聽,相信同學們一定看出來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他有什么樣的夢想?

     。3)他一開始有沒有實現夢想?(一無所獲)

      (4)后來他有沒有實現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問題。

      4、再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里寫了彼得一無所獲?(1-2)哪里寫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業(yè):

      1、寫字。

      2、組詞。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2.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的含義。

      能力目標:1.能夠同具體事例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yǎng)根據問題發(fā)表自己意見和看法的'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1.學習愛迪生不怕困難和危險,頑強地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

      2.激發(fā)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重難點:理解愛迪生怎樣不顧一切困難,挫折與危險,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

      教學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學生讀中了解課文,讀中圈畫,讀中感悟及合作式的教學方案。

      教具: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利用提問,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電學是誰發(fā)明的?

      2.師簡介愛迪生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說說講了愛迪生的什么事?

      三.自主實踐,探究感悟

      再讀課文,了解愛迪生怎樣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學生有不理解的字詞用筆畫下來)

      1.請學生互相合作,解決問題

      2.細讀課文,動筆畫出“從哪兒看出愛迪生愛科學?”

      3.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并且說說看法。(請同學自由發(fā)言,結全課文插圖)

      小組討論,愛迪生是不是從此再也不做實驗呢?你是從那些的地方看出來的

      4.讀中感悟,愛迪生是怎樣試制成功大家使用的電燈,說說感動的地方

      四.自主交流,感悟道理

      有人說愛迪生的發(fā)明是因為他的天才,而愛迪生讓那個自己卻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空間哪種說法對呢?

      師總結: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

      板書設計:

      愛迪生

      世界文明 發(fā)明家

      熱愛科學 節(jié)省

      鉆研科學 省吃儉用

      試制電燈 為了 多少次 常常 幾十個小時

      一生 發(fā)明 一千多種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從愛迪生不怕困難和危險、頑強地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跡中受到教育。

      2、弄懂發(fā)明靠天才還是靠勤奮,為其中的一種說法找到理由。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1、讀第1~2自然段,說說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熱愛科學實驗呢?

      四、學習第二部分的內容。

      1、讀第3~5自然段,說說講了什么?

      2、在火車上發(fā)生了什么意外事故?愛迪生受到什么打擊?

      3、面對這樣的挫折,愛迪生怎樣對待的?

      4、從哪些地方表現他頑強做實驗呢?

      5、愛迪生怎樣發(fā)明電燈呢?找出重點詞語。

      五、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讀第六自然段,這段講了什么?

      2、什么是“發(fā)明”?愛迪生為什么能發(fā)明那么多東西?

      六、總結課文。

      1、有人說愛迪生發(fā)明是因為他的天才,而愛迪生自己卻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本烤鼓欠N說法對。

      2、愛迪生是怎樣頑強地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3、看課文插圖的意思,說說在什么地方?桌子上擺著什么?愛迪生在干什么?根據插圖的意思,說說自己的體會。

      七、鞏固練習。

      教后記:

      通過重點段的分析討論,學生了解到了愛迪生是怎樣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也從中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六年制小學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復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復的構成方法,并運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復設計。

      教學重點:了解重復的變化規(guī)律,感受重復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復的變化規(guī)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復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復現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復現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復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復的運用。

     、僦笇蕾p一段動聽的音樂(管弦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復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诿佬g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復的應用也很多,并能創(chuàng)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學過《有趣的重復》,那是一種“形”的重復。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復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復的制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復構成的制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復構成作品涂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為“色彩的重復”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復”(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復”的設計和制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幅“色彩的重復”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復”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說說“色彩的重復”的制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涂上顏色。)

     。3)教師示范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復”的制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制要規(guī)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復作品。

      要求:1、截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guī)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制作精致,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了解賦這種文體的特征,鑒賞音韻美和意境美。

      2、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3、結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鑒技巧之美。

      【教學方法】

      1、誦讀和鑒賞。

      2、運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在日本的千葉,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立著這樣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這樣兩個字:蟲二。許多人到此不解其意,后郭沫若作了妙解,他說這兩個字應分別加上兩個邊框,讀為風月無邊,是盛贊此地之美的。

      而我們今天要鑒賞的《赤壁賦》,就是借詠無邊風月而抒懷的`。文章的作者是蘇軾。

      二、展示賞析重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鑒技巧之美。

      三、教師范讀課文

      1、目標:訂正字、詞的讀音。

      2、關注作者感情的變化。

      四、師生共同解讀賞析

     。ㄖ攸c、難點)

      1、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琢磨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清本文的線索。

      2、解讀賞析:

      (重點:第一、三、四段。)

      第一段:

      景:

     。ㄒ詫W生的活動為主。)

      逐層設疑:

      第一段作者寫的是什么內容?

     。ㄇ屣L徐來水波不興。)

      是什么樣的景?

      (景:月出東山徘徊斗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看到這樣的景會有什么樣的心情?

      教師點撥:

      寫得真美!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果然秋景如畫,風月無邊,一路樂景?戳诉@樣的文字,我們真的很佩服蘇軾:除卻詩酒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

      正是這美景激發(fā)了作者的心曠神怡之情。此一樂也:山水之樂,詩酒之樂。再來欣賞一遍。

      (全體女生讀。)

      3、知人論世:

      (以第二段〈過渡段〉為契機介紹蘇軾的人生經歷,重點是政治上的坎坷遭遇,為三、四段的情理理解作必要的鋪墊。)

      第三段:

      情:

     、鸥杪暫秃嵚曇l(fā)了悲情悲意。悲什么呢?悲的內容是什么呢?

      ⑵學生齊讀、體會。

     、菍W生自己看書思考、分類。

     、认嗷ソ梃b、爭辯、質疑。

      ⑸教師點撥、師生共同總結:

      無枝可依

      情英雄安在悲

      人生無常

      第四段:

      理:

     。ㄔ谡b讀中理解、品味語言)

      ⑴他怎樣來排遣這種悲苦郁悶之情呢?

      盈虛有數物我無盡

      理

      清風明月與子共適

     、七@樣深奧的道理,遠隔千年的描述,今天我們讀來并不感到晦澀難懂,為什么?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

      補充《定**》(幫助理解):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悄阏J為當時真的有這樣一場主客答問嗎?

      學生暢談感受、認知。

      教師明確:

      主客答問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蘇軾借此抒懷,有無并不重要。

      教師強調:

      正是用這種觀點看待萬事萬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脫;貧w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靜、氣氛清新的清風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梢哉f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隨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后深悟的曠達。思想矛盾解決了,心胸也隨之曠達超脫起來。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掃悲傷而變得開朗樂觀──主客暢飲,酣睡達旦。

     、瓤傇u蘇軾:展現其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五、賞析構思選材技巧

      重點:景、情、理的關系。

      教師明確:

      常言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懷了世俗的歡樂心情;再從憑吊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后闡發(fā)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達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那么,前后兩樂相同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如下圖:

      景(樂──山水之樂)

      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于理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教師強調: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其間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不離眼前景;議論、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于理。

      今天我們重讀此篇佳作,無論是作者的文學才華,還是他的人格品質,都讓我們感到: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六、研究性學習

      比較閱讀:蘇軾《后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記承天寺夜游》

      參考篇目: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蘇軾

      景(樂──山水之樂)

      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于理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先概述后舉例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優(yōu)秀品質。

      2.抒發(fā)對人物好品質的贊頌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先概述后舉例的方法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好品質。

      難點:學習用概述的方法而不是總起句寫人物好品質。

      教學準備

      事先公布習作題目,由學生觀察收集材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習作要求,打開思路,確定寫作對象。

      2.重讀《憶鐵人》,學習參考片斷,選擇材料,開始習作。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審題。

      這次習作《好》是什么類型的題目?

     。▽懭说陌朊}習作,習作前須補全題目。)

      習作可以寫什么人?

      (熟悉的有好品質的人都行:老師、爸媽、同學、鄰居、民警、醫(yī)生)

      這次習作跟四、五年級寫過的寫人有什么不同?

      (①這次必須寫人的優(yōu)秀品質,而不是好性格、好脾氣,光是天真可愛也不行;②這次不是用一件事寫入,也不是記二三事寫人,而是用先概述后舉例的寫法寫人。)

      2.選定寫作對象。

      在自己的身邊,感到最親最好的人是誰?在這些人中間,你和他們交往中印象最深刻,曾經讓你感動的是什么事?

      四人小組議論全班指名交流。

      3.重讀課文,研究寫法。

      這次習作感到最為難的是什么?該怎么解決?

     。á俨牧虾芏嘣撛趺催x定寫什么?②怎樣做到先概述后舉例?)

     。1)燈片出示《好媽媽》的材料供學生選擇判斷。

      中心思想:贊揚媽媽愛孩子、孝敬老人的優(yōu)秀品質。

      材料:①媽媽歌唱得很好聽。

      ②媽媽雙休日堅持讀業(yè)余大學。

     、墼缟蠇寢寭屵^奶奶的籃子去菜場買菜。

      ④中午媽媽趕回家給我和奶奶燒飯菜。

     、輯寢屖∠陋劷鹛嫖屹I羽絨衣。

      ⑥晚上媽媽幫我解數學難題。

     、吣腔啬棠讨惺,媽媽背著去醫(yī)院,陪了兩天兩夜。

     、鄫寢尣藷煤芎贸。

      根據中心思想,哪些材料無關不必寫?哪一件材料應該作為

      重點具體舉例?哪些材料應該概述?

     。2)重讀《憶鐵人》,研究先概述后舉例的寫法。

      《憶鐵人》舉的是一件什么事?概述的是哪一件?概述和舉例是什么關系?

      參考片斷《我們大院的好管家》寫的是什么?這概述和總起有什么不同?

      4.學生獨立選擇,先試寫概述一段。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交流學生概述部分,突破難點。

      2.交流舉例的具體寫法,完成習作。

      (二)教學過程

      1.交流概述段落的寫法。

      指名三人讀試寫的段落。要求讀習作題目、習作中心,概述段落。然后評議:①概述是否符合題目和中心的要求?②概述的文句是否簡潔而生動?③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哪些應該注意?

      2.修改自己的概述段落。

      3.獨立寫舉例部分。

      4.讓寫作優(yōu)生介紹舉例部分,先讀再介紹:為什么選

      這個例子?是怎樣把例子寫具體的?

      5.各自修改謄抄習作。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3)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基本聯(lián)系

      1、談話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指名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及計算法則。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兩個分數的公分母,再口答結果。

      1/5-1/84/15+2/57/8-3/45/6+1/3

      1/4+3/102/5-1/62/7+1/32/3-1/2

      (1)先指名學生口答。

      (2)完成后點撥:你是怎樣找出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來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二、練習引入,鞏固法則

      1、先計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驗算并評改。

      4/5-1/31/6+5/9

      2、判斷下列計算是否正確,有錯請口頭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進一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與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進行比較。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兩種類型分數加減法對計算結果的處理要求則是相同的。

      4、練習。

      先填空再說說方法,并注意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同分的'幾種情況。

      1/9()3/16()

      1/4+5/9=()3/5-1/8=()

      1/3()5/8()

      教學過程

      備 注

      三、變式練習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ǎ4/15=13/20;5/12+()=11/24;7/9-()=1/6;

     。ǎ7/12=5/18;()-2/5=3/8;15/25-()=5/14

      (1)學生自練,同桌說說思考過程。

     。2)反饋。(注意對解題思路的反饋)

      2、列式計算。

     。1)已知甲乙兩數的和是5/12,甲數3/20,乙數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學生自練,注意抓好反饋)

      3、根據算式編寫應用題。

      1/2+2/3

      (1)學生嘗試編題。

     。2)反饋: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題意是否合理,題意是否正確。

      特別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兩個數量還是看作表示關系的兩個數來編。

      四、課堂

      1、學生同桌互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反饋,師生共同。

      五、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

      通過練習看出,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正確思維過程:“通分――相加減――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分享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交流時做到語言簡明,表達流利。

      2.借鑒本單元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學習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原文主要內容,保留原文主要情節(jié),使它成為通順連貫的短文章。

      3.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4.能根據別人的反饋,對梗概進行修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原文主要內容,保留原文主要情節(jié),使它成為通順連貫的短文章。

      2.借鑒本單元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教學策略1.閱讀理解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帶領學生品味經典,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此基礎上學以致用,學會寫故事梗概,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煉的語言表達能力。

      2.表達運用通過分享交流閱讀習作例文,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作文的長處,將所學的作文技巧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并以此修改總結作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學準備

      1.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提前完整地閱讀完一本書。

      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文學作品梗概,交流時做到語言簡明,內容充實連貫。

      2.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1.復習導入:本單元我們學了幾篇外國文學名著,誰來簡單說一說《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

      2.板書課題:同學們,通過閱讀作品梗概,我們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脈絡,加深理解。會寫故事梗概便于我們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推薦給別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交流寫作品梗概的方法。

      【設計意圖】“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積極調動學生概括總結本單元課文,用所學課文的事例引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總結方法

      1.寫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2.交流明確:

     。1)不改變原作品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2)語句簡潔、通順、連貫。

      3.請同學們回憶自己最近讀的一本書,寫故事梗概,然后總結自己的寫作方法。

      4.小組內討論交流,探討交流寫作方法。

      5.全班交流,總結、歸納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

      第一步:讀懂內容,把握脈絡。理清書籍內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點。

      第二步:篩選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葉。用簡明的敘述性語言概括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體描寫的部分,以及說明原文主要人物所經歷的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三步:錘煉語言,表達連貫。將抽取出來的部分連接起來,適當補充內容,自然過渡,使語意清楚、連貫,成為一段通順的話。

      三、運用方法,書面表達1.通過交流分享,總結作品梗概的寫作方法。

      第一步:讀懂內容,把握脈絡。

      第二步:篩選概括,合并成段。

      第三步:錘煉語言,表達連貫。

      2.我們清楚了作品梗概的寫作方法,現在就請大家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寫一寫、說一說最近讀的一本書的梗概。

      3.學生交流分享,教師點評。(點評中要關注故事的主要內容、主題和語言)四、回顧寫法,布置作業(yè)1.談談收獲: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2.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寫一寫最近讀的一本書的'梗概。

      寫好作文,要選取適當的素材,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明確自己的行文思路,這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擬提綱,梳理文章層次脈絡的能力。

      第2課時?課時目標1.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2.學會欣賞他人作文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的反饋,對梗概進行修改。

      1.范文賞析。

      《格列佛游記》故事梗概1699年,外科醫(y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人的注意力。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個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準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利立浦特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于是,小人國君臣沆瀣(xiè)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后來平安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后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fā)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都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于思鄉(xiāng)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fā)現,格列佛獲救后,乘船回到英國。

      在家待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海盜劫持,格列佛僥幸逃脫,被“勒皮他”飛島上的人救起。飛島上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后,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并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幽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fā)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爾后,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的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后,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五個月后,受聘為“冒險家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幾個月,然后把他放逐到“慧骃(yīn)國”。在這里,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骃”來給他解了圍。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tǒng)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yǎng)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骃國”的馬民看來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耶胡”則具有理性,并且是馬的主人。這些話使“慧骃”感到很震驚。

      在“慧骃”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國。然而“慧骃國”通過決議要消滅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骃國”的向往,一輩子與馬為友。

      2.評一評:說說這篇作品梗概寫得怎樣。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4.學生交換欣賞習作:寫好后讀給同桌聽,看他們是否能明白書的大意。

      5.學生自主修改習作:根據同桌的反饋,對寫得不好的地方進行修改。

      6.二次交流分享:根據同學們的反饋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再次交流分享。

      7.全班展示優(yōu)秀習作。

      8.收集優(yōu)秀習作,創(chuàng)編班級習作集。

      9.小結:鼓勵學生課后多讀課外書,堅持寫作品梗概。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1.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時我首先回顧所學的知識,揭示課題;

      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方法;

      接著實戰(zhàn)演練,拓展提升;

      最后總結收獲,由課內到課外。這樣設計的初衷是引導孩子們鞏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并能依據作品的不同類型進行合理運用,由課內到課外,由易到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注重語言表達,提升寫作水平。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寫法,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寫作方法,使學生每次習作都有收獲。課堂上根據同學們的反饋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讓學生在評改的過程中,體會雙重角色,提高作文評改效果,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學精品教學設計9

      一、素質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芰τ柧汓c

      1.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ㄒ唬┙處熃谭ń處熞龑W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并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ǘ⿲W生學法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ǘ╇y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疑點這塊琥珀對于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三)解決辦法討論、交流并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質疑揭題,板題?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fā)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fā)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ㄈ娔X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ㄋ模┞犝n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fā)現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ㄎ澹⿲W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fā)現的過程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ㄒ唬⿵土晫,明確目標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ǘ┚x課文,深入探究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zhí)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fā)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討論后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ㄈ└星槔首x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ㄋ模⿲W生質疑問難

     。ㄎ澹⿺U展延伸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小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小學05-13

    小學教學設計03-01

    小學教學體育教學設計09-11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10-09

    小學《草原》教學設計10-11

    小學《橋》教學設計10-07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2-14

    小學拼音教學設計05-28

    小學安全教學設計05-25

    小學心理教學設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