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詞》教學設計 推薦度:
- 《詞》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詞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詞兩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詞兩首》教學設計1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背誦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介紹有關(guān)詞的知識,知道<<如夢令>>是一首詞牌名。
詞,一種和樂歌唱的新的抒情詩體,是我過傳統(tǒng)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譜填寫,句式長短不一。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明珠,受到歷代文人以及廣大讀者的喜愛。
說一說你學習過的“詞”。
提示學生背誦《水調(diào)歌頭》。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先聽一聽配音朗讀;注意標出句子停頓,再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正音:興、藕;齊讀。
說說詞語的意思:
常記:經(jīng)常記起,想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快要下山,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興致,很盡心。
誤入:錯誤地闖入。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4、交流:
說說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過渡:剛才,我們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板書:讀)但學習詩詞,光讀懂還不夠,我們還要把這詩詞讀活了、讀美了。就像喝酒一樣,一口喝掉不知味道。好酒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味道來。(板書:品)
這首詞是寫景還是敘事?
古詩詞怎么品出味道來呢?多媒體出示:(品詞的方法:先要細細地讀讀每個詞每句話,然后靜靜地想想其中的'含義,邊讀邊想詩韻。)
下面,我們就隨詞人一起郊游,請你讀讀這首詞,展開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ò从瓮骓樞,板書: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首先出示“溪亭日暮”圖,引導學生想象。
(1)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臺、夕陽、云彩、飛鳥┅┅)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景物連起來,描繪出一幅“溪亭日暮圖”嗎? 出示圖片:傍晚,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亭子、樹木,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和幽靜,多么富有詩情畫意。
。2)指導朗讀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飲酒、作詩、賞景、聊天┅┅)
古人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興,使人詩興大發(fā),像唐朝的李白,被稱為“詩仙”。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她也愛飲酒,在她的許多詞里都寫到了酒。這一次也不例外,從哪兒看出來?(沉醉)美美地醉一回。ǜ杀
。4)僅僅沉醉于酒嗎?請你品品“沉醉”這個詞,還有什么也醉人呢?
。5)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朗讀:讀出濃濃的醉意。(板書:醉)
接著出示“藕花深處”圖。
。1)你又看到了什么?(荷葉、荷花┅┅課文《荷花》;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圖片:多美的荷葉荷花。
。2)李清照怎么會來到“藕花深處”的?讀讀詞句。
交流:因興盡而晚回,因晚回而誤入。盡管已是傍晚,但荷葉荷花太美了,詞人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深處。
《詞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詞的章法和句法特點。
2、了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訓練學生初步掌握讀詞誦詞的能力。
4、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教學重難點
1、從詞的章法入手,了解詞的內(nèi)容;
2、抓詞眼,詳細分析名句,有助學生深入詞中境界。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單元教學提示,導入新課:
本單元是宋詞學習單元,教材為我們編選了宋詞創(chuàng)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的作品。說他們是宋詞的代表人物,因為他們是宋詞的創(chuàng)作的兩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通過對他們的作品的學習,我們更能宋詞的魅力。
二、詞的相關(guān)知識介紹:
1、詞的起源:詞產(chǎn)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種和樂歌唱、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簡單的說就是歌曲中的歌詞。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等。
2、“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人依詞牌填詞。詞原來一般是沒有標題的,后來人們填詞也加標題,如我們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是詞牌,是一首詞詞調(diào)的名稱;“長沙”是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詞可以分段,叫“片”或者“闋”。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三、《柳永詞兩首》的導入:
現(xiàn)在娛樂圈流行一個詞語叫“粉絲”,就是指一些偶像人物的崇拜者,追隨者。其實粉絲一族,古已有之,由來已久。宋代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有過無數(shù)的粉絲。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今天的“超女”。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fā)狂,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很多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金主完顏亮在讀罷柳永的《望海潮》后非常羨慕錢塘的繁華,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后來就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讓他差點兒成為漢奸。
那究竟險些讓柳永成為那個時代的“漢奸”的《望海潮》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四、柳永簡介:
柳永(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稱柳七,福建崇安人。本熱心功名事業(yè),但仕途坎坷。曾以詞拜謁宋相晏殊,因內(nèi)容風格不為宴殊所喜,失意無聊,流連坊曲,樂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詞,這些詞開始只流行于世,后來漸漸的傳入宮中。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讓宋仁宗看了后又嫉妒又氣憤說:“何要浮名,且去填詞!币虼寺浒。后來也就解嘲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直到54歲時改名應試,方于景佑元年中進士,歷余杭令、鹽場大使,終于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五、學習《望海潮》
。ㄒ唬、相關(guān)背景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jīng)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ǘ、賞析:
。1)教師范讀后作朗讀要求。
、俑星轱枬M,適度夸張,鏗鏘有力。
、谏详I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diào)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蹖懳骱逵牡拿谰,文字優(yōu)美,詞曲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2)學生朗讀體味。
。3)內(nèi)容賞析: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叭齾嵌紩,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jié),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盁熈嫎颉,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帮L聯(lián)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表現(xiàn)都市戶口繁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由市內(nèi)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綠樹環(huán)抱,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芭瓭眱删,錢塘江潮的澎湃與浩蕩!疤靿q”,愿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用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mào)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案偤郎荨,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保ā讹嫼铣跚绾笥辍罚┮彩菍懥松胶铀總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叭锕鹱印闭諔隘B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ā<t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達官貴人到此游樂的場景,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氣勢。詩人筆致灑落,音調(diào)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最后兩句是寫給誰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明確:詞中“圖將”是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鳳馳”指朝廷。這樣一來,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是說:希望長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畫出來,等日后升遷,去朝廷做官時,可以把它拿出來,獻給朝廷,并夸示于同僚。這里其實暗含對長官日后飛黃騰達、不斷高升的美好祝愿。
(4)亮點探究
A、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guī)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B、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xiàn)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②!扒脊芘纾飧璺阂,嬉嬉釣叟蓮娃”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邸ⅰ叭锕鹱樱锖苫ā,堪稱千古麗句,加以賞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叭锕鹱印本妥屓寺(lián)想起有關(guān)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六、總結(jié):(主旨)
這首詞著力描寫錢塘(杭州)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一首《望海潮》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才飛揚、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的柳永。然而,考場接連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連于勾欄瓦舍,為歌女填詞作曲,并與她們結(jié)下不解的情緣;但同時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游,以期謀得一官半職,于是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浪跡江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最能代表柳永婉約詞風的《雨霖鈴》。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與情人話別之作。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學習《雨霖鈴》
1、指導《雨霖鈴》朗讀。
2、請同學們放聲朗誦詞作,邊讀邊思考:《雨霖鈴》抒寫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離愁別緒,情人間的傷離別。
3、整體感知:不難看出,詞的上闋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對離人離別的過程,下闋作者通過想象為我們展示了“今宵酒醒處”和“此去經(jīng)年”后的場景。
4、請選出你感受最深的詞句來談談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內(nèi)心情感的。
教師引導歸納: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聽覺感受,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蟬叫聲凄厲,這凄厲的叫聲不僅打破離別環(huán)境的寂靜,更刺激著離別人的敏感神經(jīng),令人難以忍受,加重凄涼感受。
“長亭”——送別地點,浸含著濃濃的離愁別緒;天色已晚,暮色漸起,人要回家鳥要歸巢,我卻要與心愛的人分離去浪跡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
“驟雨初歇”——矛盾的心情: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離開這個傷心地去遠方尋求新的發(fā)展了;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會哪怕是一小會兒,再看戀人幾眼,再多說幾句綿綿的情話。
這幾個意象的組合從聽覺視覺等方面把離別時的環(huán)境立體地描繪出來,營造出一種冷落凄涼的氛圍——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
。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這是離別時的場景描寫。面對美酒沒有情緒,內(nèi)心充滿的是無限的依戀與不舍。為什么要喝酒?一為餞別,二為借酒澆愁,三也可能是驅(qū)除心寒!盁o緒”一是沒有好心情,二是心緒紛亂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見一斑!傲魬偬帯笔怯星槿艘酪啦簧,“蘭舟催發(fā)”是船家偏偏不斷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銳的矛盾。一方怨時間過的太快,一方嫌時間耽擱太久。一急一緩,兩相映襯,生動地刻畫了分別時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突出離人的不舍、無奈和隱隱的對船家催促的煩惱。——用字經(jīng)濟,手法高明。
(3)、“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寫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開始由表及里逐層揭示離人的內(nèi)心世界。此是特寫鏡頭,語言通俗感情真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皥(zhí)手”之精妙:緊緊地抓住不愿松開(能否換成握、牽)!熬埂弊种睿壕谷唬瑸槭裁淳谷徽f不出話來?這是對詞人心境最真實的描。罕緛碛星а匀f語可此時不知從何說起,唯聞哽咽聲,況且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之間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難舍難分。互相保重可離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團聚可山高水長路途遙遠不知何日能聚;祝愿離人愿望實現(xiàn)可江湖兇險無法預知……所以,這里邊不僅有兒女情長還有個人的擔憂!盁o語凝噎”是寫出了最后必須要動身時的難舍難分的情態(tài),悲傷、難舍、痛苦到了極致。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叭トァ笔窃饺ピ竭h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和無奈!叭トァ倍诌B用,顯示出低沉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離恨無限,頓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痛苦凄涼!盁煵ā,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云煙暮靄,使人透不過氣,給人無限壓抑,其離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見。也令人聯(lián)想到“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時也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的迷惘惆悵,景無邊而情無限。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這不僅抒寫了別后悵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獛讉意象組合的畫面色調(diào)灰暗,低沉壓抑,傳達出詞人苦悶孤獨壓抑迷惘的情感。
。5)、“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直接抒情!白怨拧眱勺郑瑥膫別特殊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xiàn)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強調(diào)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傷情離別,自古皆然,可萬不該在這冷落清秋的時節(jié),這叫人怎能忍受?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實則突出自己的傷別更重!扒迩锕(jié)”一辭,照應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兩句之所以成為名句,就在于它沒有一個字寫情,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詞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天邊殘月。
“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闋,詞人已經(jīng)寫到“都門帳飲無緒”,既然是沒有情緒,為什么還要喝呢?無非是借酒澆愁而已。(詞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卻不料“舉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后越發(fā)空茫茫愁緒更濃,這怎不令人潸然淚下呢?)
“楊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楊柳依依,心中更涌起一縷縷離愁別緒。因而“楊柳岸”三個字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韻味。
“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動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風是涼的,秋天早晨的風更涼;月光是清冷的,殘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殘月就顯得特別凄涼。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種特別濃重的凄清冷落之感。這樣,作者就通過寫景,很有韻味地點染出那種說不完訴不盡的離愁別緒。在這短短的兩句詞里,作者集中寫了這么多最能觸動離愁的物象,又寫得那么鮮明那么生動。這,正是它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7)、“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人進一步設想一年之后的情況。一年之后,詩人仍羈旅他鄉(xiāng),形單影只,縱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紅,繁華無限,也因無人共賞而如同虛設;即使有千種的風情萬般的情意也因無人共語而倍感痛楚!案焙汀翱v”使情感更進一層,表明念之心切,愛之情深。以虛景、虛情的設想結(jié)尾,說明離別后的痛苦將與日俱增。結(jié)尾問句,更留有無窮意味,將離情推向高潮。
三、本詞的寫作特色
。1)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襯托,精心刻畫難分難舍的惜別場景,進而想象別后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作為封建時代的文人,自傷身世,慨嘆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盡管真實,而情調(diào)未免凄愴;對現(xiàn)實盡管憂憤,而意志未免消沉,這是受時代局限的反映。
(2)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上闕重點在記別,下闕重點在述懷,前后呼應,渾然一體。作者善于運用鋪敘手法在前后呼應對照中逐步深入。下闕想象部分與上闕的寫實部分有一定內(nèi)在聯(lián)系。
。3)白描的藝術(shù)手法:詞作在表現(xiàn)離人分別時,通過離別場面的描寫、鋪敘,讓讀者深切感悟離情。
《詞兩首》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古詩《憶江南》,熟讀古詩。
。、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一首《憶江南》
。、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今陜西渭南縣人,幼年時因戰(zhàn)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語言平易通俗。
4、討論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結(jié)合本課的學習查閱資料解決。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病⒗首x詩歌,要求正確、流利。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jié)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薄⑿〗M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憶江南》舊曾諳:過去曾經(jīng)熟悉。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綠如藍:碧綠如藍草。藍:一種可以從葉子里提取青藍色染料的草。
。病⑿〗M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懷?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思考
。薄ⅰ稇浗稀愤@首詞哪些地方是根據(jù)江南的特點來寫?寫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
。病⒂懈星榈乩首x,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用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xiàn)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薄W習《漁歌子》,熟讀古詩,了解大意。
2、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漁歌子》
。场⒑喗樽髡撸
。ㄓ蓪W生介紹,教師補充)張志和(730~846)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人。曾在朝廷做過官,后來出家當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jié)自學方法:
西塞(sài)鱖魚(guì) 箬笠(ruòl(fā)ì) 蓑衣(suō)
。病⒗首x詩歌,要求正確、流利:
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jié)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不須歸:不必回去
。、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討論總結(jié):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病⒂懈星榈乩首x,交流,總結(jié)朗讀方法。
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練習。
后記:有幾個字很難寫,得多提醒學生注意書寫。
《詞兩首》教學設計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蘇軾詞兩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第2課。這個單元學習宋詞。本單元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蘇軾詞二首》選了蘇軾作品中豪放婉約者各一,二首都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定xx》以路上突遇大雨卻未帶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淡定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诮虒W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一單元掌握了現(xiàn)代詩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詩。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另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高考語文必背篇目。
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如下:
教學目標
一、了解兩首詞寫作的背景,進一步了解蘇軾生平與思想。
二、合作學習,用文學視角解讀詞中景物描寫與詩人情感的關(guān)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內(nèi)心歸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①背誦兩首詞,默寫《念奴嬌.赤壁懷古》
②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以《定xx》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時的心靈指向與文化成因。
2、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與安排:本課一共選入兩首蘇軾詞,兩首詞在風格上有很大差異。教學側(cè)重也各不相同,我考慮分為三個課時進行授課。“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事也!边@是孟子有關(guān)知人論世的名言。在必修二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曾經(jīng)向?qū)W生較詳細的介紹過蘇軾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風格。因此,第一課時,是著重于走進蘇軾本人,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第二課時,運用對比教學的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從風格入手分析《念奴嬌》與《定xx》,體會蘇軾豪放詞與婉約詞的不同旨趣與情景交融的妙處。
第三課時,以《定xx》為出發(fā)點,探究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與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
今天注重就第一課時進行說明。
。ǘ┱f教法學法
本課擬采取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理由在于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
。ㄈ┱f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n前預習
1、作者簡介:(生說,師補充)(1).生平: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且蘇軾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歲的考中進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上書反對,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發(fā)生“烏臺詩案”,差點被殺。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zhí)政,八年后回京,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2)思想:
蘇軾思想較復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2、其他材料:
。1)蘇東坡是在苦難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他追求的是一個可以無待(依靠)于外的完成?陀^上不得意,還能不落迂腐消極,能夠有積極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種修養(yǎng),這是蘇東坡了不起的地方。
。2)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雞漫志》)
(3)烏臺詩案。他被貶到湖州時寫了謝上的表文“臣愚不識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可牧養(yǎng)小民”。表中的話被人摘取,以為他有誹謗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臺獄,那里有柏樹,所以也叫柏臺,上有烏鴉,故稱烏臺。他寫的詩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此心唯有蟄龍知”,差一點被處死。在這九死一生之后,東坡寫了《念奴嬌》(大江東去),在黃州寫了《定xx》(莫聽穿林打葉聲)。所以經(jīng)過憂患苦難,蘇東坡還能寫出這樣飛揚,這樣瀟灑,這樣開闊,這樣博大,這樣超曠風格的作品來,這是蘇東坡的修養(yǎng)。要以無生(忘記自己的得失利祿)的覺悟,才能夠成就更偉大的有生事業(yè)。
。ǘ┳灾鲗W習
1、聽讀、朗讀課文,疏通字音。
2、揣摩豪放派作品的雄壯氣勢,把握朗誦要領(lǐng)。
3、嘗試背誦這首詞。
。ㄈ┖献魈骄
。ㄒ唬┥祥牐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明確:繪景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赤壁是不是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同時還有“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試背上闋。
。ǘ┫麻牐
1、從哪幾個角度寫周瑜?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
——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指揮若定
泰然自若
2、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
蘇軾
建功年齡
二十多歲
四十多歲
職務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yè)未成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fā)
生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3、“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一句如何理解?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為“神游故國”;“多情應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為“應笑我多情”!扒椤保杆üαI(yè)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早生華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4、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ㄋ模┎贾米鳂I(yè)
1、背誦、默寫全詞。(古典詩詞的積累是提高文學素養(yǎng)湯的有效途徑。)
2、完成練習冊。(對課堂知識的回顧與鞏固。)
《詞兩首》教學設計5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交流資料:
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意,思考: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lǐng)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nèi)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以平實的筆調(diào)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xiàn)在詩人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詩中構(gòu)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jié)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zhèn)洌讯砹_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四、合作研討:
1、詩人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梢愿惺艿皆娙藢Χ砹_斯深切的愛。
2、學生熟讀全詩。
板書設計: 祖 國
萊蒙托夫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統(tǒng)攝全詩)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樺
農(nóng)家生活:打谷場 農(nóng)家茅房 小窗 飲酒 笑談 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五、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2.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jié)詩歌內(nèi)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xiàn),形成結(jié)構(gòu)上的.前后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fā)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六、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
七、布置作業(yè)
八、板書設計
黑人談河流
休 斯
核心詞“河流” (歷史的象征) 中心詩句: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 幼發(fā)拉底河沐浴
深邃 剛果河畔蓋茅舍
中顯 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詞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2、鑒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派風格。
3、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guān)系。
4、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guān)系,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她是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你知道她是誰嗎?
兩世之交最偉大的詞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女作家中可謂“空前絕后”,“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李清照
二、知人論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詞》。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被譽為“婉約正宗”。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現(xiàn)存詞近50首,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南渡前: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
閨情、離愁--清麗婉轉(zhuǎn)。
南渡后:表現(xiàn)思夫、思國、思鄉(xiāng),
濃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詞感情色彩濃烈,善于運用鋪敘、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清新樸素,雅俗共賞。
2、李清照大事記:
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18—42歲:與趙明誠結(jié)婚,婚后融洽歡娛,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42歲:北宋末日,朝廷腐敗,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43歲: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zhàn)火中焚為灰燼。
46歲: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終年49歲。
47歲: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48歲:再嫁張汝舟不足百日便訴訟離婚。
50歲: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6771歲: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后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4、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xiàn)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xiàn)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三、詩歌賞析對比鑒賞,“愁”之不同
下面我們就來走近《李清照詞兩首》,來感受一下這兩首詞分別寫出了什么情感?這情感有沒有異同點?
。ㄒ唬┱页鲈~眼:這兩首詞都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試在詞中找出表達情感的詞眼。(愁)。
這兩首詩詞都寫“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析!
。ǘ┳哌M《醉花陰》
1、美讀詩歌。
。1)聽朗誦作品: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學生朗誦展示。
2、思考: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愁?
3、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寫作此詞的背景
這首詞是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調(diào)官異地。深閨寂寞,她深深地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她便寫了這首詞寄給丈夫趙明誠。
《醉花陰》這首詞寫于北宋末年,當時丈夫趙明誠離鄉(xiāng)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獨守空閨,形單影只,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品茶、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極度思念之下而寫成此詞。
《醉花陰》佳節(jié)重陽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無聊之愁。)
4、詞人是從哪些方面寫相思之愁的呢?
5、上闋中哪些詞語最富有表現(xiàn)力?
“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點出了愁的長久。透露出獨處香閨、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與親人離別已久,獨過佳節(jié)已非一回。
“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
“透”點出了秋寒心冷,輾轉(zhuǎn)反側(cè)。
6、問題探究:這首詞的意境是怎樣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內(nèi)容。
凄涼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憂郁的基調(diào)
上片重陽思親(寫愁)下片飲酒賞菊(寫瘦)
本詞通過多方渲染烘托,刻畫了一個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婦形象。
。ㄈ┳哌M《聲聲慢》
如果說《醉花陰》抒寫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離愁、閑愁,是閨愁;那么這一首詞抒寫的是怎樣一種“愁”情?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
1、美讀詩歌:
。1)聽朗誦作品:
。2)學生朗誦展示。
同學們已經(jīng)體會到《聲聲慢》的愁情了,那么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來寫愁的。
2、請同學們找出直抒胸臆的詞句。
A、“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尋覓覓,清照在尋覓什么呢?動作若有所失尋覓無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環(huán)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慘慘戚戚,又寫出了清照什么樣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厲
所以,清照起筆就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基調(diào)?悲苦愁絕
B、“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里的愁,具體指哪些愁。本課是自主學習課程,下面就請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結(jié)合寫作背景和詩句賞析這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3、學生合作探究,賞析“愁”
A、學生小組討論(5分鐘)
B、學生展示(展示中老師點撥總結(jié))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涼,心境的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xiāng)。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xiàn)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從而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凄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這些愁都源自國破之悲。
C、在分析鑒賞詩句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一起再誦讀這首詞,深入地體味李清照無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來營造這種氛圍的?
找出本詞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意象:
淡酒、秋風、大雁
黃花、梧桐、細雨
2、分組討論整理含有這些意象的詩句,總結(jié)常見意象的象征義。
。1)有關(guān)酒的'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師生得出結(jié)論: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詩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guān)》
得出結(jié)論:過雁象征離愁。
(3)“黃花”意象的句子: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聲聲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4)有關(guān)“梧桐”意象的詩句: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結(jié)論: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之物
。5)有關(guān)“秋風”意象的詩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結(jié)論:秋風,渲染愁情之物
。6)有關(guān)“雨絲”意象的詩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結(jié)論:雨絲,即愁絲。
五、對比鑒賞
《醉花陰》閨怨之愁(離別、相思)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課堂小結(jié)
易安體與其他宋詞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滿一種純凈而高雅的女性意識。唐宋詞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詞人塑造的,而在易安體中,女性成了抒情主體,詞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詞人自己。她向整個社會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傾吐自己的歡樂、憂愁、痛苦和追求,描繪自己在風云變幻的時代步履艱難的一生。李清照的詞的主調(diào)就是一個“愁”字。這種愁是她心靈的展示,真情的噴涌,表現(xiàn)出一種對生命價值的內(nèi)醒和感悟。
七、賞析音樂,深刻體會李清照詩詞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MTV(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至上課,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體會李詞的詩情畫意的氛圍,讓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八、課后作業(yè)
1、整理總結(jié)這兩首詞的藝術(shù)特色
2、背誦,默寫
3、查找總結(jié)李清照的相關(guān)知識
《詞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
2.學習詞人開闊曠達的胸襟,從容面對人生風雨的氣度。
【教學重難點】
詞所抒發(fā)的感情及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朗讀指導(自由朗讀集體朗讀)
誦讀要求:
1.讀準字音
如:同行xíng吟嘯xiào一蓑suō煙雨芒máng鞋
2.讀出節(jié)奏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3.自由朗讀集體朗讀
三、整體感知
1、找同學朗讀,大家感受一下蘇軾給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從詞中找一下答案。
——沉著。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無視了所有的風雨。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
2、朗讀的深層要求
讀出情感: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如果你感覺蘇軾是沉著、通達、樂觀,那么“何妨……平生”,這幾句就讀得從容點,瀟灑點,豁達點。節(jié)拍,不溫不火,不急不躁。調(diào)子,不揚不抑。
如果豪邁“竹杖芒鞋輕勝馬”就讀得喜悅和豪邁點,可以調(diào)子略高點。但不能讀成“大江東去”“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那樣的高昂。
3、找同學示范朗讀
四、重點探究、拓展
1、知人論世(介紹蘇軾的經(jīng)歷及寫本詩的背景)
2、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纯催@首短短的詞,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如果抓重點,你會抓哪兩句來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ǜ鶕(jù)情況來確定是否介紹寫作背景,也可以讓學生找出比較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上片重點:“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哪個字最關(guān)鍵?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卻勝似閑庭信步,巋然不動。瀟灑鎮(zhèn)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有點嘯傲江湖的味道。
板書:任(“徐行”)
——下片關(guān)鍵:“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有沒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朗。
板書:無(“回首”)
3、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ò鍟簹w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詞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風雨,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一心渴望退隱,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情。”頗有點超凡拔俗的味道。這也是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jīng)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jié)果是歸去。
蘇軾將歸到那里呢?
蘇軾的詩《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春來春去,萬事萬物盛衰榮辱,他將人生看得幾清明,因為看透,所以多了一份通透。正是因為多了一份通透,所以當大雨來臨時,蘇軾偏不多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已經(jīng)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wǎng)呢?他深諳“境由心成”這個道理,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廟堂江湖,還是盛衰榮辱,只要內(nèi)心放平了,對于蘇軾來說均無區(qū)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
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詞兩首》教學設計8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ǘ┠芰τ柧汓c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ㄋ模┟烙凉B透點
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quán)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ǘ⿲W生學法
自讀、自悟、自練、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ǎ┲攸c、難點
了解兩首詞的意思,根據(jù)這兩首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二)疑點
1、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2、作者為什么“憶江南”?
3、為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
。ㄈ┙鉀Q辦法
1、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圖文結(jié)合,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2、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讀、多想。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fā)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jù)“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guān)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習《記江南》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
。ㄗ寣W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教師補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白居易在50歲至55歲期間,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蘇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長官),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吳越文化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陽閑居后,還時;匚哆@段令人愉悅的回憶。這首《憶江南》同就是他在67歲時為追憶十多年前的蘇、杭生活而作。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guān),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jié)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ǜ餍〗M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有不同看法可以爭議。)
要點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寫“江南”之所以值得回憶,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惟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jié)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guān)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那么,江南的好風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這兩句,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如此強烈的色彩渲染,給人留下了濃得抹不開的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可欣賞插圖。)
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這首詞,寫的是詩人自己的江南之憶,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讀者的遐想,讓人玩味不盡,不失為大手筆。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二、學習《漁歌子》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ㄏ茸寣W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僦敢幻麑W生自愿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臺下學生可以對”小老師“問難質(zhì)疑,”小老師“解疑,若”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臺下同學可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教師可引導、幫助。在生生、師生的相互解答、質(zhì)疑中完善對這首詞的理解。
。ㄖ乩斫狻鼻囿梵,綠衰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引導學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小結(jié):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恰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指導書寫,鞏固字音,記憶字形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這兩首詞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江南的美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首詞,把它擴寫成一篇寫景的文章。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ㄒ陨蟽深},自主選擇一題完成。)
附:板書設計
3詞兩首
憶江南
白居易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詞兩首》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了解柳永詞的特點,感受評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寫景、敘事、抒情相結(jié)合的手法;
2、過程和方法:反復吟詠,感受兩首詞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感受柳永慢詞的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領(lǐng)會作者的真摯感情和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難點:
領(lǐng)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將寫景、敘事、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學習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望海潮》
一、導入,介紹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自古吟詠杭州西湖的詩詞特別多,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其中一篇,看看柳永筆下杭州西湖又具有怎樣的特色。
介紹作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獨以詞著稱于世。他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生活的繁華,歌妓悲歡、愿望及男女戀情,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队炅剽彙、《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有《樂章集》。
寫作背景,歷來認為,這首《望海潮》是作者獻給兩浙轉(zhuǎn)運使孫何的。孫何是柳永的友人,當時駐節(jié)杭州。文中表現(xiàn)杭州繁華富庶的題旨,是為了稱頌祝愿。來日升遷到朝廷做官,雖然杭州城無法帶去,但把這西湖美景繪成圖畫,可帶回京城去欣賞。
相傳,后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人謝驛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金主亮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fā)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產(chǎn)生這一傳說,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很強的。
二、整體感知:
讀、背,感悟詞的美。方法:范讀、學生齊讀、自由朗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囊,歸去鳳池夸!
思考:詞從哪些方面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細讀探究
1、詞從哪些方面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上片重在寫杭州形勢之勝,從湖山秀美,江海壯麗,錢塘江潮的壯觀及街市繁華,士民殷富來描寫。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逼鹗兹鋸牡乩砗蜌v史兩個方面,抓住“形勝”和“繁華”兩個特點,對杭州做了高度概括!靶蝿佟薄叭齾嵌紩,杭州是這一地區(qū)的最大的城市!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幾句,具體寫“形勝”!霸茦洹,“怒濤”,“天塹”三句,是寫壯闊雄奇的錢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樹木,護繞著江堤,堤外,奔騰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濤,真是一道寬闊險阻的天然屏障。
“錢塘自古繁華”一句縱觀今古,交代了杭州悠久的歷史。杭州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先春秋時代,它就是吳、越爭霸之地,秦代設置錢塘縣,隋朝改設杭州,五代時吳越國建都于此,發(fā)展為東南第一州,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币约啊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這幾句,側(cè)重描繪“繁華”;選取了畫橋、翠幕、珠璣、綺羅等形容“三吳都會”的物阜民豐!盁熈嫎颉笔钦f柳色如煙,彩橋如畫。春日的柳樹,像一片嫩綠的薄薄的輕紗,掩映著一座座精美的橋梁!帮L簾”,擋風的簾子!按淠弧,綠色的帷幕。“參差”,長短高低不齊,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鱗次櫛比,高矮不一。“十萬人家”是說人煙稠密。雖說是個約數(shù),但并非夸張!笆辛兄榄^”,是說市面上陳列著各種珍貴的物品!笆小,指貿(mào)易的場所!皯粲_綺”,是說家家戶戶盈箱滿柜的綾羅綢緞。羅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熬购郎荨笔钦f人人競夸精美的服飾,比賽豪華闊氣。
——下片寫西湖的美景,游人的歡快,歌吹盛況,最后以夸耀作結(jié),歸美州將。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三句從湖山風光落筆!爸睾,指西湖,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在錢塘門外筑了一條長堤,世稱白堤。西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和里湖,所以詞人稱為重湖!隘B巘”,重疊的山峰!爸睾B巘清嘉”一句,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扒寮巍,是清新,秀麗的意思!坝腥锕鹱樱锖苫ā,承“清嘉”而來,“三秋”,秋季三個月!肮鹱印,桂花。這句是寫桂花飄香,時間很長,與“疊巘”相呼應。“十里荷花”,是寫荷花種植很廣,與“重湖”相呼應。這八個字,攝住了西湖“清嘉”之神,它點到即止,不施重彩,不做刻繪,留下了聯(lián)想的余地。接下去,詞人換轉(zhuǎn)筆墨,從自然轉(zhuǎn)向人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鼻脊埽褪堑炎,“弄”,吹奏!傲飧琛保缮徟铀母!胺骸,指聲音的飄揚!版益摇保稳莺芸旎畹臉幼!搬炢拧,釣魚的老翁。“蓮娃”,采蓮的少女。這幾句寫西湖游賞之樂。垂釣老翁和采蓮女娃是這幅游賞圖中的人物。白天,笛聲在晴空里蕩漾,晚上,萎歌在夜空中漂浮,童顏鶴發(fā)的老翁在釣魚,貌美如花的.少女在采蓮,他們一個個都是那樣的歡快,真是一派晝夜笙歌的太平景象。
2、很多人到過杭州,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說說杭州的美。
沒有到過的同學引用一些詩歌文章,說說想象中的杭州之美。
三、體悟藝術(shù)特色:
1、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飽蘸激情而又帶有夸張的筆調(diào),寥寥數(shù)語便筆底風生,迷人的西湖與錢塘勝景便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高屋建瓴,氣象萬千。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步步深化。如,開篇三句點出了“形勝”、“都會”與“繁華”,但終究是概括性的直陳,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繼之而來的下面九句,便緊緊圍繞這六個字,做形象的鋪寫,境界立即展開:“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則側(cè)重于刻畫“形勝”,而“市列殊璣,戶盈羅綺”則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下片,側(cè)重于描繪西湖的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寫法上著眼于“好景”二字,尤其側(cè)重于“好景”中出現(xiàn)的人!爸睾比涿枥L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語,是千古迷人的麗句!扒脊芘纭比鋵懙氖窍聦尤嗣瘢扒T擁高牙”三句寫的是州郡長官。結(jié)尾又以贊美的口吻收束。
2、除飽滿的感情與適度的夸張以外,詞的語言,音律,詞調(diào)也與詞的內(nèi)容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锻3薄芬彩橇朗讋(chuàng)的,詞牌與詞的內(nèi)容以及地域性特點密切結(jié)合。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江潮的壯觀,詞中用“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有氣勢的語言,詞句短小,音調(diào)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而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時,文字優(yōu)美,詞句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終于出現(xiàn)了“三秋桂子”這樣干秋傳誦的佳句,繼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斷地加以點染,美麗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曠神怡了。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關(guān)于離別的詞很多,但情感卻有不少的差異,請你查找資料,略加分類后,寫一篇賞析。
《詞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guān)知識。
2、理解兩首詞的詞意。
3、背誦兩首詞,理解詞中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詞意。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詞的意境。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如夢令)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guān)知識。
2、理解領(lǐng)悟本首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
教學重難點
理解領(lǐng)悟本首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yōu)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xiàn)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學過的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關(guān)于詞的知識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詞牌?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介紹作者
三、理解領(lǐng)悟本首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1、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jié)奏。
2、按照停頓反復朗讀。
3、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guān)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nèi)容。
問題提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2)這件事是發(fā)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3)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夏天,“藕花深處”)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5)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fā)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請你邊讀邊想象畫面。
5、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四、背誦、默寫整首詞。
板書:
如夢令
日暮沉醉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鷗鷺愛自然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教學要求: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唐宋名家名詞導入本課學習
2、《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簡介作者)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jié)升華
1、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兩首詞
板書設計:
白鷺飛漁歌子桃花流水鱖魚肥熱愛大自然
斜風細雨不須歸
《詞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反復誦讀詩詞,體會詩詞含蓄蘊藉的特點。
二、品析詩詞的語言,讀懂詩詞飽含的深情。
三、學習領(lǐng)會借古抒懷,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
四、學習作者豪邁、樂觀、曠達的胸襟,正確地看待人生得失。
重難點、關(guān)鍵點:
一、體味詩詞含蓄蘊藉的特點。
二、借景抒情,借古抒懷等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多媒體助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閱讀感知:
1、范讀課文(多媒體視頻錄音)
2、教師示范朗讀,引領(lǐng)學生進入閱讀情境。
3、學生細細品味,自由閱讀。
三、根據(jù)作者身世、境遇,揣摩詞的意境
學生交流、匯報作者有關(guān)情況,教師補充,幫助學生知人論世,進入作品情境。
四、賞析景物,緣景明情
1、引導學生賞析課文描繪之景,探究詞人描繪什么景色,以及寫景的目的。
2、景物與人的關(guān)系。探究寫古人古事,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五、學習《定風波》
學生依照上面方法,自主學習探究。
1、學生依據(jù)節(jié)奏,自主閱讀
2、根據(jù)閱讀提示,領(lǐng)會作者寄托的感情。
3、總結(jié)該詞的寫作特點。
六、總結(jié)本課的收獲。
引導學生按生活、學習兩方面總結(jié)。
七、作業(yè):
1、根據(jù)生活經(jīng)歷或所見之景寫一篇短文。
2、課外將本文與其他“懷古”類詩詞比較閱讀。
《詞兩首》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的閱讀鑒賞能力。
2.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理解其“人生如夢”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賞析,體會詞的不同的妙處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理解其“人生如夢”的思想感情。
3.感受蘇軾的曠達和灑脫、豁達堅韌、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情懷。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和討論法相結(jié)合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蘇軾(1036一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三、整體感知
1、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diào)處理。
2、從章法上說,詞的上片大多側(cè)重寫景,敘事,下片側(cè)重抒情。
。ò鍟
上闋:(赤壁)(懷古)
所見:大江、故壘所想: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驚濤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懷古)(傷今)
所憶:(周郎)雄姿英發(fā)所慨:多情善感
風流瀟灑早生華發(fā)
才華橫溢人生如夢
四、詞句鑒賞
、偎伎迹骸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谒伎迹骸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zhàn)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鬯伎迹骸敖饺绠,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耙粫r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苡懻摚簽槭裁磫螁螒阎荑?
明確: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quán)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蘇軾:“知音如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⑤思考: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確: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插寫小喬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氣宇不凡。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五、探究思考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睆埲籼撛凇洞航ㄔ乱埂防镎f:“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币苍S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tài)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fā),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lǐng)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六、品讀烘托和映襯的表達技巧
、藕嫱校汉嫱惺恰耙砸彝屑住,使甲的性質(zhì)更加突出,乙起陪襯作用。詞中“千古風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朴骋r:映襯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顯的作用。詞中有兩種映襯:①實景與虛景映襯。作者親眼所見的景象是實,作者想象的戰(zhàn)爭情景是虛,二者互相襯托。②周瑜的“雄姿英發(fā)”與作者的“早生華發(fā)”相互映襯,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壯志未酬。
七、小結(jié)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yè)志
4、要抒蒼涼的情
八、、布置作業(yè)
、俦容^閱讀:將《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柳永《雨霖鈴》作比較,重點從“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開。
、诒痴b《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
板書設計:
。ò鍟
上闋:(赤壁)(懷古)
所見:大江、故壘所想: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驚濤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懷古)(傷今)
所憶:(周郎)雄姿英發(fā)所慨:多情善感
風流瀟灑早生華發(fā)
才華橫溢人生如夢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定風波》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聽聽這些詞句是誰寫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對,是蘇軾的名句。蘇軾,我們并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再一次來感受他詞中闊達渺遠的意境和豁達的胸襟。
二、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定風波》是一首記事抒懷之作,作于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時。據(jù)《東坡志林》卷一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這首詞及小序雖然著力表現(xiàn)了吟嘯徐行、任憑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實際上瀟瀟春雨和料峭春風是使蘇軾得了一場病的。但蘇軾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三、整體感知:
1.放錄音(或教師范讀)
2.誦讀要求:
讀準字音如:同行xíng吟嘯xiào一蓑suō煙雨
讀出情感: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讀出節(jié)奏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3.跟著錄音讀一遍。男女同學分別朗讀
4.找同學朗讀,大家感受一下蘇軾給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從詞中找一下答案。
——沉著。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無視了所有的風雨。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
四、重點探究、拓展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看看這首短短的詞,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如果抓重點,你會抓哪兩句來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上片重點:“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哪個字最關(guān)鍵?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自巋然不動。瀟灑鎮(zhèn)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有點嘯傲江湖的味道。
板書:任(“徐行”)
——下片關(guān)鍵:“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有沒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板書:無(“回首”)
2、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ò鍟簹w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詞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風雨,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一心渴望退隱,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情。”頗有點超凡拔俗的味道。這也是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jīng)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jié)果是歸去。
蘇軾人生態(tài)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tǒng)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所謂“大丈夫當以天下
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xiàn)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
3、大家再考慮:東坡為何不躲雨?
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已經(jīng)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wǎng)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廟堂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qū)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
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
五、問題探討
是不是大家都喜歡蘇軾?
是或不是。那請聯(lián)系本詞來說說。
——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說“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
你覺得這種慰藉不好嗎?
——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
——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qū)@一結(jié)果接受并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于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
六、反饋達標
我們圍繞“雨”說了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風雨,又是政治風雨、人生風雨,這么說詩中的“風雨”用了什么手法?
——隱喻義,雙關(guān)。很好,如果考試,這兒很可能成為考點。最后我們來做一件入世之事:給這首詞擬幾道賞析題。
——“一蓑……”刻畫了蘇軾什么樣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點)
——“歸去……”蘇軾要往哪歸?結(jié)合蘇軾生平談談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輕”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馬輕?
——“迎”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詞來解讀,很符合出題常規(guī))
——本單元標題語說東坡詞“新天下耳目”,怎么理解,請舉例說明。
七、小結(jié):
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
人生再多的雨,經(jīng)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定風波》。
2.完成課后練習第二、四題。
《詞兩首》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和張志和的《漁歌子》是我國古代的兩首名詞,描繪了江南秀麗的山水色,表達了詩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稇浗稀愤x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以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結(jié)尾,真切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眷戀之情。《漁歌子》前兩句寫自然美景,后兩句寫景中之人,而漁夫本身又是風景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物與景物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春景圖”。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詞意境。
教學目標
1、會寫“諳”、“塞”2個生字;理解多音字“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默寫《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默寫《憶江南》
教學難點: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課前收集詞的資料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詞和詩的區(qū)別。
。ㄏ扔蓪W生根據(jù)自己查閱的資料在全班交流,教師作適當補充)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配上樂曲就可以唱,詞有不同的詞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每首詞的句子不一定是偶數(shù),有一定的韻律;而詩的字數(shù)是非常整齊的,如五言詩就是句句都只有5個字,七言詩句句只有7個字。詩格律嚴謹,既要求對仗,又要求押韻。(稍作說明,不必過細,讓學生有大體的印象即可)
4、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一首詞《憶江南》
。ò鍟n題)
5、簡介作者。(以師生談話的形式介紹作者)
白居易:(772—846),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幼年時因戰(zhàn)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語言通俗易懂。
二、初讀詩詞,整體感知
1、聽課件朗讀,生輕聲跟讀。
2、學習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諳”。
諳:左右結(jié)構(gòu),應讀“ān”,不要誤讀成“yīn”。
3、師指導學生朗讀詞,要求:讀正確、流利。
4、理解字詞含義,逐步感悟各句的意思。
江南好:美好。 舊曾:以前、過去。 諳:熟悉。 江花:江邊的花。
勝:勝過、強過。 憶:想念、想起。 藍:草名,蘭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染料。
5、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詞句的意思。
。1)、播放多媒體課件:江南美景。
。2)、結(jié)合剛才看到的美景,在小組內(nèi)討論每一句詞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3)、小組代表發(fā)言,全班互相補充,交流。
(4)、教師小結(jié)。
詞句大意:江南真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由于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火一樣,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蘭草一樣碧綠、清澈。怎么能不回憶起江南呢?
6、思考:讀了全詞,說說江南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ń虾,江南如詩如畫,江南人杰地靈,江南如人間仙境……)
三、細讀,理解詞意
默讀全詞,邊讀邊思考:
1、江南好,好在何處?(景美)
2、詞中寫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畫出來。
。ㄌ、花、水、春天)
3、作者分別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色彩)
四、精讀、品悟感情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把詞中的“勝”換成“似”、“像”好嗎?
。2)、江邊的花為什么會紅勝火?江水為什么會綠如藍?
2、如果你身臨其境,你會怎么說?會怎么做?(贊嘆)
小結(jié):是!詩人也和你們一樣不住地贊嘆“江南好!”以至于人在離開江南十幾年后還念念不忘美麗的.江南!時時懷念美麗的江南!
3、課件出示
能不憶江南?
應該回憶江南。
說說自己更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4、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5、、指導學生朗讀全詞。
自由練讀——小組讀——表演讀——男女賽讀
(聽課件配樂朗讀)
五、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詞用江上的朝陽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xiàn)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六作業(yè)設計
1、 辨一辨,再組詞。
塞( ) 藍( ) 諳( )
寒( ) 籃( ) 音( )
2、 填空。
《憶江南》是( )代( )的作品,這首詞中描寫的景物有(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可以從( )這句話中看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深化理解
1、指名背誦《憶江南》,師生評議。
2、《漁歌子》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ㄌ拼 張志和)
3、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引入意境。
①、板書課題:《漁歌子》讀題。你從課題目知道了什么?你還相知道什么?
、、簡介作者。
張志和: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自號煙波釣徒,今浙江金華人。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讀這首詞,學生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流利;學生試讀。
2、學習生字“塞”,上下結(jié)構(gòu),是一個多音字。要“西塞山”中讀“sài”,在“塞子、瓶塞”中讀“sāi”
3、生默讀詞,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按照學習前一首詞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同桌討論交流。
4、師歸納。
西塞山:山的名字,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
箬笠:竹篾、竹葉做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編制的雨衣。
不須歸:不必回去。
詞句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高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長得正肥。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人不想回家。
三、細讀,感悟詞意
1、讀時感悟詞意,邊讀邊想象詞的畫面。
2、這首詞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白鷺、桃花、流水、镢魚、微風)
3、引導學生想象:這一幅生動自然的春天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幅春的畫面嗎?
(白鷺:閑適的象征。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huán)境。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4、體會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不須歸”的?
。ǘ喾嚼斫,如:可以理解為“不必回家”,“斜風細雨”是那么柔和,不會影響戶外活動;這兒的景色使?jié)O夫陶醉了,也許他并不在釣魚,而是為了欣賞這絕美的雨中景致。)
在理解中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得使大家“不須歸”,從而體會到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jié)
1、學習了這首詞,你有什么收獲呢?
。▽W生自由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jié)。
《漁歌子》這首詞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春雨垂釣圖”,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算得的樂趣。
。郯鍟O計]
21詞兩首
漁歌子
大自然美
白 鷺 飛
桃花流水
斜風細雨
。圩鳂I(yè)設計]
一、背誦《漁歌子》
二、讀下列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它依次為的意思。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镢魚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漁歌子》中表示顏色的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境,體驗情感。
。、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別樣愁情。
。、讓學生由詞及人,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法、對比探究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北宋末年,有一位青年男子睡覺時夢見自己讀到一本書,醒來后只記得其中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彼堰@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就知道兒子心中有傾慕的女子了。原來那三句是字謎,謎底是“詞女之夫”。那么,“詞女”是誰呢?對了,是李清照,那這位青年就是趙明誠。雖是傳說,但是李清照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卻是人盡皆知。那么,如膠似漆的夫妻二人一旦分別,甚至是死別,李清照的內(nèi)心會掀起什么樣的波瀾呢?下面,就讓我們
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
說起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在初中還曾經(jīng)學過她的《如夢令》呢。
那么,我們對她的生平應該還是有些了解的,誰來帶著我們大概回憶一下呢?
請學生回憶相關(guān)內(nèi)容
二、確定基調(diào),分析疊字
帶著對李清照的回憶,我們先來品讀《聲聲慢》。
配樂朗誦《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1、初讀全詞,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詞語。(愁)
2、直接表現(xiàn)愁的是哪幾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1)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什么呢?尋到了嗎?
我們知道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尋覓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么別的,它們似乎是遺失了,似乎本來就沒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處尋覓。
(2)冷冷清清,她尋找到什么了?
沒有,不僅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nèi)心的痛苦,反而在這冷清的環(huán)境中,更加覺得自己寄身異地,無人為伴,孤獨寂寞。
。3)凄凄慘慘戚戚,最后詩人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命運凄慘,心情悲痛。
可以說開頭這句詞為全篇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diào),同學們能告訴我哪些詞語可以概括嗎?對了,悲苦愁絕。
剛才同學們在讀這幾句詞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對了,疊字的運用,假如我們將它改成“尋覓,冷清,凄慘戚”,你們覺得怎么樣呢?對,少了音韻美。
三、鑒賞意象,品評愁情
我們講詩歌,肯定要談意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選取了那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呢?
淡酒、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在這些意象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個?試著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1)淡酒
詞人為什么喝了幾杯之后覺得酒是淡的呢?難道是因為她是海量,千杯不醉?可是我們分明記得她曾經(jīng)說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就說明她不太能喝。本來想借酒澆愁,但是愁仍然難以排遣,
所以說,并非酒太淡,而是風太冷,愁太重,酒力壓不住啊。
。2)晚風
怎么去理解“晚來風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樣的情緒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風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憂愁凄苦的情緒。
。3)過雁
大雁南飛本是自然現(xiàn)象,作者看了為什么會傷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會是舊時相識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異鄉(xiāng),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寫到了大雁,比如說,早年寫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南渡之前寫的《念奴嬌》里也有“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我們看這兩句雖然也充滿離愁,但是那離愁中卻是含有甜蜜的回憶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詞卻表現(xiàn)了一種絕望,一種極度的傷心。
。4)黃花
黃花是什么花呢?象征著什么呢?
黃花就是菊花,菊花雖然曾經(jīng)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堆積起來,然而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憔悴了。在往年,一定是要在它盛開的時候,摘來戴在頭上的,而現(xiàn)在,誰還會有這種興致呢?
這里明是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細雨
本來白日漫長,作者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還偏偏是打在已經(jīng)發(fā)黃的梧桐葉上。“細雨”“點點滴滴”,正是只有在極其寂靜的環(huán)境中“守著窗兒”才能聽到的一種微弱而又凄涼的聲音,而對于一個傷心的人來說,這細雨哪里是打在梧桐葉上呢?這分明就是打在作者那顆破碎的心上!整個黃昏,就是這么點點滴滴,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呢?還要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呢?天黑以后,不還是這么滴下去嗎?
這樣一來,深秋時節(jié)作者的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就都展現(xiàn)出來了。
通過剛才對這些意象的共同探討,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作者沒有明著寫愁,但是這其中處處都充滿著愁緒。真叫“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
一直到全詞即將結(jié)束,作者才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的,這種景象,這種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聲聲慢》里,作者所寫的`是永別之愁,長久之愁,家國之愁。
四、比較兩詞,解決重點
這就讓我們想起了辛棄疾的那首《丑奴兒》,下闕是這樣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可是他在上闋里說的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蹦俏覀兙蛠砜纯,當年的李清照又是怎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呢?
《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宦游在外,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逢重陽,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請同學們自讀《醉花陰》,找出表現(xiàn)愁情的意象,著重分析和《聲聲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風和黃花。
酒:《聲聲慢》里的酒是無力的,是無法驅(qū)寒澆愁的,用來反襯內(nèi)心的愁濃愁重。
《醉花陰》里的酒是用來消愁的、相思的,有著詩酒自適的瀟灑。
風:《聲聲慢》里的風是晚風,是急風,讓人更添寒意,更難將息。
《醉花陰》里的風是有趣味的,它卷動珠簾,簾內(nèi)閃現(xiàn)出一位愁思綿綿的少婦。
黃花:《聲聲慢》里的黃花是殘菊,象征著人世的悲歡離合,正是詞人晚年百無聊賴,孤苦飄零的處境。
《醉花陰》里的黃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觸及人瘦,但人瘦勝似花瘦。寫出詞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醉花陰》里,作者所寫的是小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
由此可見,同一個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反映著不同時期的生活和心態(tài),呈現(xiàn)出不同的韻味和格調(diào)。我們從中可以領(lǐng)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于作家創(chuàng)作的有力影響。
兩首詞我們就賞析到這兒,看同學們的樣子還有點意猶未盡,那么就請同學們課后完成這樣的作業(yè)。
五、課后作業(yè)
我為清照寫碑文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她卻是偉大的,生活曾經(jīng)給她帶來了太多的苦難,不過女詞人并沒有被苦難壓垮,而是讓自己的藝術(shù)靈魂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只是這碑上還缺少碑文,這碑文就交給同學們來寫吧。
《詞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夠依據(jù)兩首詞的聲律之美反復吟誦,做到聲情并茂;
2.準確理解兩首詞描述的景物情狀,領(lǐng)悟其不同情感、意境。
【教學重、難點分析】
《柳永詞兩首》皆屬慢詞!锻3薄方坪婪,《雨霖鈴》純屬婉約。從詞之體式入手,確定教與學的目標。課堂力求聲情并茂地吟誦從而對詞由聲律而語言而情感意境,給予整體性認識。通過對《望海潮》所描繪的都市生活景象——杭州之繁華美麗的欣賞,領(lǐng)會詞人抒發(fā)的思想情緒,鑒別此詞別樣風格;品賞《雨霖鈴》離別之苦,領(lǐng)悟情景交融的凄約之美。兩詞比較,力求鑒賞有得。
【教學方法】吟誦與比較品鑒結(jié)合、學生自讀自悟與老師示范指導結(jié)合。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精心設計課前預習
。ㄒ唬┎檎蚁嚓P(guān)資料:
1.詞的知識(包括詞的起源與名稱、詞的分類、詞牌與標題等);
2.柳永其人其事;
3.能夠幫助自己讀懂兩首詞的相關(guān)資料。
。ǘ┭凶x《柳永詞兩首》,思考下面的任務。
1.請每位學生背誦《柳永詞兩首》中最喜歡的名句,最好能默寫并說出喜歡理由。
2.依據(jù)注解、借助工具書,讀懂兩首詞的內(nèi)容并聲情并茂地吟誦。
3.從填詞緣起、描寫的情景、詞的風格和情緒意境等方面將兩首詞比較鑒賞。
一、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賞宋代詞人柳永的兩首詞——《望海潮》、《雨霖鈴》。請大家打開書,一起誦讀兩首詞。
針對誦讀時的.字音,自我糾錯,后教師明確重要字詞音義。
正音正字釋詞——
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參差:形容樓閣、房屋高低不齊。
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重湖疊巘清嘉:白堤兩側(cè)的里湖、外湖和遠近重疊山峰都很秀麗。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異日圖將好景:圖,畫下來。將,助詞,常用于動詞后,無實義。
凝噎:噎(yē)。因為悲傷喉嚨梗塞得說不出話來。
二、回顧預習,達成目標
。ㄒ唬、學生自讀兩首詩。建議:教學之時,完成預習(一),讓學生自讀相關(guān)注解,結(jié)合自己預習搜索的資料,思考后再針對預習題發(fā)言。引導學生把握詞的體式特點,了解詞人身世,從而利于更好地讀懂兩首詞。
提問預習作業(yè)(一)1、關(guān)于“詞”的相關(guān)知識,你知道多少?
同學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顯示
。1)詞的起源與名稱:詞產(chǎn)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樂府”、“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以清麗婉約見長,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大氣磅礴,飄逸灑脫,代表作者有蘇軾、辛棄疾等。
。3)詞牌與標題:詞之標題是詞之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詞之主要內(nèi)容;而詞牌是一首詞詞調(diào)的名稱。
提問預習作業(yè)(一)2、關(guān)于柳永其人,你了解多少?
同學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顯示: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身世坎坷,多次應進士試卻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歌伎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他便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
柳永精通音律,擅長寫歌詞,又擅長譜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柳永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chǔ),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ǘ)、學生誦讀兩首詩。建議:教學之時,完成預習(二)中之第3小題時,讓學生自由地對兩首詞誦讀幾次,再針對預習題發(fā)言。其引導方向可以從創(chuàng)作起因、表達思路和意象選擇上來品讀內(nèi)容。提問預習作業(yè)(二)3:兩首詞的意象選擇及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請你依據(jù)預習說說。
同學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顯示表格1:
詞題
意象選擇
運用作用
望海潮望海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用了動靜結(jié)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渲染,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西湖與錢塘勝景盡收眼底。極寫杭州百姓之安居樂業(yè),洋溢著祥和歡樂的氣氛
雨霖鈴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闊、楊柳、曉風、殘月渲染凄清冷落的意境,烘托惆悵傷感的人物感情。
提問預習作業(yè)(二)3:兩首詞的創(chuàng)作緣起和描述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請你依據(jù)預習說說。
同學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表格2:
詞題
創(chuàng)作緣起
描述內(nèi)容
望海潮
P34注解②。思考:(1)應是寫作于杭州;(2)據(jù)說,柳永前往京城開封應考,路過杭州,為拜謁兩浙轉(zhuǎn)運使孫何而作此詞。
此詞著力描寫錢塘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雨霖鈴
思考:(1)應為寫作于汴京(今河南開封);
。2)傷于離別而作。
此詞著力描寫在蕭瑟的秋天里,詞人與其紅顏知己傷心地惜別之情。
。ㄈ⿲W生再次自由誦讀兩首詞后進入自由討論,針對預習題發(fā)言。其引導方向,可以從布局謀篇、氛圍格調(diào)、思想情緒等視角來欣賞作品。
提問預習作業(yè)(二)3《望海潮》《雨霖鈴》詞的風格和情緒意境有什么不同?請你依據(jù)預習說說。
同學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表格3:
詞題
風格特征
情緒意境
望海潮自創(chuàng)慢詞。
1)以大開大闔、直起直落的筆法,描述杭州之繁華景象,仿佛展開了一幅宏偉壯麗的歷史畫卷;(2)大量運用數(shù)字組成的詞組,帶有夸張語氣,對豪放詞風形成起了幫助作用。整首詞因期盼孫何的召見、賞識而唱贊美奉承之詞。上片再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和美麗,下片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但是,畫面之美與音律之美交融,別具神韻。
雨霖鈴取唐時舊曲翻制。
。1)詞調(diào)聲情哀怨,委婉吞咽凄惻;(2)語言通俗,感情真摯,聲情雙繪,凝練有力。(3)章法起伏跌宕,變化多端,不拘一格。比如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白描手法。整首詞撰一對戀人餞行時之難分難舍之別情,渲染濃烈,融情于景,暗寓別意。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zhuǎn)、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
。ㄋ模⿲W生自由討論,總結(jié)學習柳永詞的體會,獲得鑒賞古代詞的方法。
提問:如何來通曉一首詞,請你依據(jù)前面的學習,說說自己讀懂一首詞的方法性體會。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明確,投影顯示:
第一,把握詞的體式特征;
第二,了解詞人創(chuàng)作動機;
第三,理解詞的描述內(nèi)容;
第四,品味詞的情緒意境。
教師小結(jié)。解讀意象——整串文本——領(lǐng)悟意境
三、表演誦讀,獨自品味
建議:讓學生在對詞的體式特征、詞人個性、文本內(nèi)容和情緒意境比較全面的理解之下,再自我表演性地誦讀,做到聲情并茂,大家品評。
四、反復研讀,撰寫評論
布置作業(yè),投影顯示:
王灼評《雨霖鈴》“頗極哀婉”。而徐培均評《望海潮》“世人論宋詞,說起豪放派作品,多推東坡的《念奴嬌》,即使上溯,也只及于范仲淹的《漁家傲》,殊不知柳永此詞早于范作十多年,其寫景之壯偉、聲調(diào)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請你依據(jù)上述評家之論,就兩首詞之風格寫一篇400字左右的小評論文。
【《詞》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涼州詞》教學設計03-24
《詞五首》教學設計03-11
《涼州詞》教學設計9篇03-24
《涼州詞》教學設計8篇04-30
反義詞歌教學設計11-27
《出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6
素描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9
《蘇軾詞兩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04-28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經(jīng)典]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