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生命》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生命》教學反思1
《談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寫的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鑒于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jié)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用“整體感知”的方法學習課文,理清層次。活動是這樣的: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最能表現(xiàn)作者對生命感悟和認識的三句話,并以這三句話為依據,把文章劃分為四層。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志卻很分明,學生只要用心讀,這四句話并不難找。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篩選、提煉、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顒舆^程是這樣的:請你嘗試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所說的“術語”,指的是文章的表達技巧,如: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象征、襯托、對比、想象等。結構手法:照應、過渡、引出下文、總結全文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反問、設問等。這一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開來,在發(fā)現(xiàn)中,點評中深入學習課文,學習散文多種多樣的表達,學習散文語言的精美。
第三個板塊,引導學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板塊:聯(lián)想體驗,目的是通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xiàn)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這節(jié)課也有遺憾之處,由于課前朗讀不夠充分,課堂上朗讀也不夠多,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生疏,使品讀不夠流暢,不夠充分。如果在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xiàn)會更好!
《談生命》教學反思2
初接觸《談生命》一課,感覺不知道怎么講,不知從哪里切入,反復看了幾遍教學參考書,都覺得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說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學參考說得也比較籠統(tǒng),最后我覺得還是以文中的兩個比喻切入比較好,而不是單純地分層次,如果按照教參的方法,我覺得會把文章分得支離破碎,無法把握文章整體。
我先讓學生熟悉課文,然后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去研究討論,只要這幾個問題討論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這幾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
。薄⒈睦先税焉茸鍪裁?你認為這種比喻恰當嗎?請說說你的理解。
2、“他經過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看見了夾岸紅艷的桃花”“疾風吹卷起他,大雨擊打著他”這兩句話分別寫出了人生怎么樣的處境?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成長的便成了空殼!”對這句話怎么樣理解?
。、說說你對“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一句話的認識。
5、用一個比喻句寫出自己讀罷此文后的感受。
。丁⒛軐懗鋈绱松羁痰纳w驗的人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贰F(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各有不同,請列舉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
。、讀罷此文,我們不禁想到自己,請用文情并茂的語言,談一談今后你怎么對待生命。
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資料,設計了這樣八個題,我認為只要學生把這八個問題討論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這篇課文。
通過課堂授課,我覺得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討論結果時,我覺得很欣慰。第一問是很好答的,關鍵是對這兩個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學生的答案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感覺到學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學生答:一江春水總是向東流,小樹總是向上生長,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樹,也就是說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標。有學生答: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過程中,要經歷險灘,要遇到巖石的阻擋,要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有的時候是順境,有的時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樣,江水總是不改方向,向東流去;小樹在向上生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暴風驟雨,閃電雷擊的考驗,但是小樹會頑強地抵御大自然的風風雨的襲擊,不斷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這樣,有時是一帆風順,有時要經歷艱難險阻,但是頑強的'生命也會不斷地克服困難,頑強地向自己的目標生長發(fā)育。還有的學生答:一江春水在向東流的過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擋的,小樹在向上生長的過程中生命力是頑強的,生命也是這樣的,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生命力是強大的,是活躍的。還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聽了這些回答,就連我都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個問題的深入討論,基本上使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對生命的認識。
在把握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后再接下來討論重點語句的理解,使得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對生命規(guī)律、生命歷程中的艱難與幸福的辯證法,以及幸福含義的理解。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讀罷此文的感受,學生談得非常好,能展開來,從古說到今,又聯(lián)系到自己,確實說出了一些對生命的感受。
講完此課后,感覺心里特別暢快,雖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點,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體會,教師引導好,學生會學到很多,甚至是課本以外的知識。
《談生命》教學反思3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通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品位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
。病⒆⒅刈灾骱献魈骄康膶W習方式,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探討對生命的.理解,加深對生命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導,有助于學生自覺、自主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础⑼卣寡由,在領會文章主旨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感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韻文學科以情育人,以美動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談生命》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并且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散文,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重點定位為學生的誦讀、品析、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對生命的理解。
按照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我依然讓學生自主回答問題,不點名。在課堂的前半部分效果很不錯,學生大都比較踴躍,對課文的'誦讀、品析比較到位,可是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說說自己的理解時,卻卡殼了。幾乎沒有同學主動起來談談,后來在我的再三激勵之下有幾個同學稀稀落落的起來但是神情里沒了那份自信,反而局促的很。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組織能力還是生活或閱歷、思維狀態(tài)都能游刃有余的解答這個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我又仔細回顧了前半節(jié)課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后來終于找到了冰山一角。前半節(jié)課的精彩、灑脫,大多數同學靠的是一本參考資料,看似流利精彩,其實很少有自己的語言、思維,而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靠自己了,很多學生便無所適從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離開了這個,再精彩的表演也只能是表演,可是學問是表演能夠得來的嗎?
課堂不該只要熱鬧,更要理智、深度,只有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獨立了,他們才可能在知識的海洋遨游,否則早晚有一天會被答案淹死,被獨立思考掐死。
《談生命》教學反思5
花了整整兩日解讀構思冰心先生的《談生命》,本以為自己的設計簡潔又深入淺出,但是兩堂課上,我都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整堂課由剛開始的生機盎然到中間急轉直下,最后只得我自言自語,在索然無味中,在孩子們迷茫不解無聊的眼神中,我終于知道什么叫做“冰火兩重天”。
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通過兩個比喻從橫向和縱向來闡釋生命的遭遇和歷程,然后在此基礎上,勉勵人們實踐生命的價值,以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并常懷感恩之心,用豁達的心態(tài)去享受生命的豐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題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后所引發(fā)的聯(lián)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價值的。所以,在讀上,我就設置了三次,雖然都放在這節(jié)課的開頭。初讀小聲讀,圈注生字詞。再讀放聲朗讀,初步感知文意。三讀,帶著問題默讀,邊讀邊思考:冰心先生的這篇散文中,最想對我們說的句子是哪個(哪些)。
剛開始,大家都很活躍,用到了今天跟劉老師學的激將法,特別是在找作者最想對我們說的話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雖然我的某些追問還是覺得不夠恰當,但孩子們的品讀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們談到了生命的必須以不懈的進取去實現(xiàn)價值和意義,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為行尸走肉浪費生命(怪我平時愛用這個有些殘忍的詞),談到感恩,談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對我們說的,孩子們都領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敗的環(huán)節(jié)登場:理清文章思路。從這里開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們把思路理清后,就不由自主的進行了機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學議論文的`陷阱,且這個陷阱是我自己設的,后面就開始一片死寂,孩子們自己主動性幾乎沒有了。而我自認為該精彩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歉然逝去。雖然在上個環(huán)節(jié)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為今天中考照相,時間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課堂任務板書下來讓學生去做。在上個環(huán)節(jié)后還設置了一個我覺得可以引領孩子走向深刻的環(huán)節(jié):請用波浪線畫出理解上有疑問或者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對我們說的話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有一個女生找到了前邊兒,在引導之下也品位得不錯。我想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可以讓幾乎全班同學都動起來并且主動思考討論的,但是又想著這么簡單的文章思路,總要理一理像課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后我就跌進泥潭里,然后就有了幾天的追悔莫及。
現(xiàn)在回過來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時間理完過后進入接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卻繞了進去,也是因為自己忘了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還順著結構走進了分析,也難怪由合唱變成了獨角戲。還是怪自己不夠堅定,被自己和學生繞了進去。
本來還設置了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最后8分鐘寫作,用“生命像。。。。。。”,但是課在我的失誤中無味地結束,估計學生也沒有寫的欲望了。哎。
遺憾和悲催。以此為戒。
《談生命》教學反思6
接到要講本節(jié)課的時候,心中有點怨言,身為初四的老師身心都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再講這樣一節(jié)課,真是有點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準備有點草草了事,當第一次試講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很不好,才決定認真準備。
這節(jié)課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命像……,他經歷……,他是這樣做得……!薄拔蚁矚g……,因為它采用了……的寫法,表現(xiàn)……的感情,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fā)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在聽完塔中老師的授課后,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鄒老師在對文章知識的擴展上,與學生能力的訓練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對冰心散文知識的擴展,語言的能力滲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課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一部分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又能鍛煉學生的能力。
通過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初四授課與其他年級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識的儲備對教師的重要,更讓我明白了同研一節(jié)課的意義。
《談生命》教學反思7
1.《談生命》一文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閱讀“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動的內容,從詞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壯大——歸化”的規(guī)律;繼而引導學生閱讀文中春水流動中的四個“有時候”,體會生命過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導學生閱讀小樹成長的“春夏秋冬”,體會生命過程的平靜與溫馨,并通過品讀、討論、交流讓學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規(guī)律,有價值的生命卻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講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學聽了后都非常感動,感慨萬千,對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我能看出他們個個激動的表情,不禁為自己能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而高興,讓他們可以盡情地暢談對生命的感悟與品味。
3.新課程告訴我們,教學應建立注重人的生命發(fā)展的價值觀,即教學應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移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課堂應該是生命的課堂,是生命價值最大化的課堂,是開發(fā)人的生命潛能的課堂。課堂教學要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借課文,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的內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體會生命的魅力。并關注身邊的種種生命形態(tài),珍惜生命的每時每刻,輕視生命的坎坷,頑強執(zhí)著地體現(xiàn)生命的可貴,在生命力的發(fā)揮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壯麗和輝煌。
《談生命》教學反思8
似乎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比其他科的要求更高,也更能體現(xiàn)一個教師的教學功底,自我感覺吧教學語言很流暢,語言表達似乎很得心應手,這點在課后,從聽課同事那里得到了首肯?傊@節(jié)課,從內容到形式我自認為上得比較成功,當然,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是完美但求盡善盡美。課后,我認真的反思了一下,從這節(jié)課我得到兩點了最深刻的認識。
一、 要想上好課,認真?zhèn)湔n是關鍵。
《談生命 》之前我也上過,說實話,平時上課隨意性大,一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上成兩節(jié)課,兩節(jié)課的內容可拖到三節(jié)課;而這次是示范課,且要把原先是兩節(jié)課的內容壓宿到一節(jié)課里完成,課件設計從內容的取舍、重難點的凸顯及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安排等方面,怎樣才能抓住要點而又不被時間所困,這必須吃透課本,為此我反復地去讀,至少不下于十遍吧。
而且,作為語文這門特殊的學科,我認為不僅在內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學形式上也應該有一種流暢的美,盡顯語文的藝術性。這點我在備課時就考慮到了,比如說本節(jié)課的朗讀(教法之一·朗讀教學法),在初讀原文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因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并沒有按照常規(guī)聽朗讀錄音帶或大家集體朗讀一遍,而是讓同學們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小節(jié)朗讀,既能檢查學生預讀情況,也能節(jié)約時間;再次,在研析課文時,根據課文的情境,我讓男女生分讀相關的部分,去體味生命中遭遇暴風雨和享受成功快樂時的情境;再到課文最后哲理部分,我讓同學們集體朗讀,理解和感悟課文重點。所以,朗讀不僅要考慮到內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讓讀者也讓聽者新鮮而不厭煩。
總之,要想上好課,我認為一個敬業(yè)的老師,不管你上的是示范課還是平時的教學課,都必須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那樣你自己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有種成就感。
二、 要想上好課,課前備學生也是關鍵。
作為一個老師,你備好課,只能說是你自己完成了對這一課的認識、理解。你怎樣才能有效地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過去,我們的辦法是填鴨式,整堂課,老師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來,唯恐學生記不下來,反復講來反復講去,學生被動的在那里聽,機械得在那里記,嘗試不到學習的樂趣。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滯留,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被鎖閉------ ----所以,我認為老師每上一節(jié)課前,得在老師和學生間搭建一個橋梁,讓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來。怎么參與?這是老師的問題。就拿我的這節(jié)課來說,我在備課時遭遇的問題,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那么,何不把相關的任務教給學生呢?讓他們去預習課文。當然這個預習,不僅僅是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要帶著問題去“備”課文,作為老師你只有自己先背好了課,才知道出哪些問題讓學生“備”課去。能讓學生和你一樣提前備課,我認為這點很重要。它既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
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是方向標,老師是放飛學生風箏的那根線,你想讓它飛得多高飛得多遠,你得認真?zhèn)湔n,你得有技巧哦!
《談生命》教學反思9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fā)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蘊的抒情散文,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鑒于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jié)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用名言導入后,推薦課文和作者,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感知,落實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落實基礎,積累。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志卻很分明,這有助于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各層意思,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概括提煉信息的能力。
第三個板塊:探究了解,主要是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板塊:聯(lián)想體驗,目的是通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xiàn)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這節(jié)課也有遺憾之處,特別是品讀不夠細膩,不夠充分,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指導不夠,學生的交流不夠開放,不夠精彩。如果在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xiàn)會相應地好起來,這一節(jié)課將會更圓滿。起死回生教學反思品生教學反思男生女生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10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fā)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征,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它不僅哲思深邃,宏闊形象,鮮明生動,而且文字精練、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全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后直抒胸臆,升華哲理,說出了作者歷經百年滄桑,備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針對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強調朗讀。我雖然注重了朗讀,但是,從整體來看,朗讀兩還是不夠。在理解內容、分析比喻句的含義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因為,學生閱讀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點意思,有說不出,也說不明白,沒辦法,只好臨時改變主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多次的指導。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時候,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從這兩方面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我最迷惑的問題。長期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問題上,進一步拓展,但也未能達到要求,在下一篇課文盡可能做得更好。
【《談生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談生命教學反思11-26
《談生命》教學反思02-26
談生命的教學反思通用12-27
《談生命》教學反思15篇04-08
談生命教學反思15篇04-08
《談生命》教學反思(通用6篇)10-08
談生命教學設計03-18
《談生命》教學設計06-12
《談禮貌》教學反思10-06
談禮貌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