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取幣、換幣、付幣的教學活動中初步認識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幣。
2、通過模擬購物活動,體驗購物過程,感受購物樂趣,學會簡單購物。
3、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竹簍、各式各樣1元以上的人民幣,臺燈、計算器、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1元以上人民幣
1、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已認識了哪些面值人民幣?
2、自主探究:你還認識哪些面值的人民幣?
請小朋友從面前竹簍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幣,進行相互辯認。
3、引出課題: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1元以上的人民幣”。
二、應用1元以上人民幣
1、基礎練習、加深認識:
同學們已能認識1元以上的人民幣,下面請同學們對照物品標出的價格,拿出相應的一張人民幣,(電腦出示物品,學生示范拿)。
如果幾張人民幣合到一起,你能說出錢數(shù)嗎?
練習一:師隨手拿幾張1元以上的人民幣,讓學生進行口答。
練習二:進一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抽取,相互辯認。
2、模擬購物、嘗試運用:
。1)集體購物
臺燈標價52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小組付錢的方法。
指名匯報:生1:一張50元加一張2元。
生2:兩張20元加一張10元加一張2元。
………
。2)小組購物
組長出示計算器、錄音機,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付錢的方法。
-1-
(3)指定錢數(shù)購物
引出:剛才同學們已能順利的購買臺燈,計算器、錄音機,如給你10元錢,觀察竹簍里的物品,你想買些什么?
放音樂,組織學生自由選購
說明:選購商品錢數(shù)總和應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選購商品件數(shù)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選購體育用品
引出:剛才同學們用指定錢選購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請同學們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出示P65T6題、指名回答。
補充問題:
A 帶20元行嗎?為什么?
B 在第二問題中,不可能買的是哪兩件商品?
3、綜合練習,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7題。
注意:提醒學生看清圖中小朋友手中人民幣幣值、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指名板演。
。2)“想想做做”第8題。
、 指名說圖中男孩、女孩表達意思?
、凇罢觅I一個足球”說明了什么?
、 指名學生口答。
三、總結評價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表現(xiàn)都非常棒,誰用一句話說說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把課堂教學目標定在探索、創(chuàng)新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上,強調把學生的“學”作為“教”的基礎,因而,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放手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行探索的空間和時機,讓學生在自我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在自我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以求達到“新課程理念”提出的——注重人的發(fā)展。
一、讓學生在求知欲望中探索
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呈現(xiàn)出求知若渴的狀態(tài),是教師為學生參
-2-
與學習所應創(chuàng)設的最佳心理環(huán)境,因而在教學認識1元以上人民幣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式樣及多種幣值人民幣,讓學生在小組互助學生中,相互辯認,掌握新知,這樣不僅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互助索取知識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讓學生在多維度思考中創(chuàng)新。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本節(jié)課購物活動設計非常注重體現(xiàn)開放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從簍里取錢購臺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拿法的多樣性則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開放性,又如“指定錢數(shù)購物”不同購物方案又充分體現(xiàn)了同中求異,異中求優(yōu)的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這樣的課堂教學營造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謳歌的“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
3、讓學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以購物活動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如指定購買“臺燈、計算器、錄音機”自由選購物品,如牙膏、牙刷、香皂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運用,同時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課本第46-49頁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2、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并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難點: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模擬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列舉使用人民幣的例子:
同學們,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用什么來付款?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對,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二、認識人民幣: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是我國發(fā)行的每5套人民幣,請同學們仔細看,這些錢你們都認識嗎?
1、區(qū)別舊版和新版:(以10元為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認識的?這兩張10元的人民幣有什么不同?可能用來干什么?
2、區(qū)別紙幣和硬幣:出示5角硬幣和紙幣,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國徽)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許多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要故意損壞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認。
4、這么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呀,請你們按規(guī)律分一分。
5、請看到書上的47頁,你發(fā)現(xiàn)書上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所見的人民幣有什么不一樣?像這樣,在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樣的叫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換錢游戲:進行簡裝的計算: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按單位有元、角、分。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來做一個換錢游戲,好嗎?
四、實踐活動:
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元、角之間的關系,下面同學們通過活動,看能不能把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1、老師手中的1元錢,能換你手中幾張2角錢?
2、這個玩具1元1角錢,有幾種付錢的方式?(四人小組討論)
五、小結:
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呀,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初步認識小面值人民幣,能準確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學習重點:認識較小面值的人民幣。
學習難點: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教學方法:引得探究法。學法:自我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
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人民幣學具。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交流: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共同來猜個謎語怎么樣?
薄薄一張紙,作用可真大。
買書、買筆、買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錢。
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引導學生回答(人民幣)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幣,并學會使用它們(板書:認識人民幣)
二、引導探究,認識人民幣。
1、出示:1元
。1)、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是多少錢?(誰愿意當小老師來介紹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上面有大寫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師總結:所以人民幣的單位有元。
。3)、那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觀察: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人民幣上都有國徽。
小結: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們一定要像熱愛我們祖國一樣愛護人民幣,那我怎樣做才叫愛護人民幣呢?(節(jié)約用錢,不隨意撕毀,損壞,亂涂,亂花)
(4)、讓學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觀察發(fā)現(xiàn):(有舉1元紙幣,有舉硬幣的)引導說出人民幣按材質分為(紙幣和硬幣)
2、出示1角。
。1)、提問:小朋友們這還是1元嗎?(回答:不是;是1角)
(2)、提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誰愿意當小老師來介紹一下“角”。
請學生說說辨別一角人民幣的`方法,師介紹:這個“角”也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角”。
。3)、師小結:雖然1元和1角都有一個“1”,但單位不同,他們可就差遠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幣讓學生辨認:
。1)談話:這邊還有一些人民幣,誰來當小老師介紹給大家聽聽。
。2)提問:“大家看最后幾枚人民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師板書“分”,介紹“分”也是人民幣的單位。
三、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談話:鑒于大家課堂上表現(xiàn)得這么棒,老師今天不發(fā)表揚卡改發(fā)紅包了,同學們,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幾個紅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錢?為了公平起見當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錢都是一樣的。(學生猜出:1元)。那我們來看看里面的錢是不是同樣多。
。2)數(shù)出紅包里面的錢數(shù):第一個紅包1張1元的,第二個紅包10張1角的。引導總結: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個紅包大家說說老師放的多少錢呢?(齊答:1元)
那我們也來數(shù)數(shù)看吧!老師先抽出一張認認(是5角)
提問:一共幾張呢?為什么?全部抽出確認。
。4)第四個紅包,實物出示抽抽認認,(有1角的還有5角的),一共幾張呢?全部抽認。
(5)小朋友們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幾分呢?引導學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小朋友學習的都很認真,我們對人民幣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老師可以放心讓你們去購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練習。
(2)單獨挑人上來進行買東西、購物練習.(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語,有禮貌,有次序進行購物。
五、進一步鞏固練習,小朋友們你們想去探險嗎?讓我們一起登上智慧島吧!
(1)設計練習連線:拿哪張錢正好呢?找出相應的錢連線。
。2)出示人民幣: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貨幣的換算:2角=2張1角等
(4)購物練習題。
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探險!
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歸納今天學習的知識。
板書設計:認識人民幣(小面值)
單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P46——P49例1、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學會簡單的取幣、換幣。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生活經(jīng)驗,在換幣、取幣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模擬購物,初步認識商品有標價,感知購物的過程。
3、情感與態(tài)度:
使學生從小懂得要愛護人民幣、愛惜人民幣,自覺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人民幣、購物小商品、每人1元錢。
現(xiàn)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幣若干。
學生準備人民幣學具、練習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同學們到超市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么呢?(用錢去買)對了,你還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錢?
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
……
師:看來錢的用處非常大,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要用到錢。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么嗎?
生:人民幣。
師:對,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人民幣。(板書課題)
二、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 。
1比弦蝗希說一說。
師:小朋友認識人民幣嗎?
生:認識。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都認識哪些人民幣?
生1:我認識1毛,2毛,1塊,2塊。
生2:我認識5毛,10塊,20塊,100塊,50塊。
師:剛才小朋友說的幾毛、幾塊又叫幾角、幾元。
生3:我全部都認識。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認識這么多人民幣。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很多人民幣,咱們一起來認一認,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認識它們的?
(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
引導:“同學們真不錯,用那么多方法來認識人民幣。請把課桌上你認識的人民幣,給你的伙伴說一說!
學生活動,互相說認識的人民幣。
隨機認識樣幣。
小結:識記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
觀察人民幣的正面,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都有國徽,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人們銀行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同時我們小朋友要勤儉節(jié)約,不能浪費一分錢。
2、給人民幣分類。
。1)師:這么多的人民幣小朋友都能認識,真棒!不過,這么多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同學們按規(guī)律分一分,把錢擺整齊。(同學先思考再小組互相討論怎樣給人民幣分類,然后動手分類。)
小組代表發(fā)言,說說分類的方法和想法。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整理結果?做得最好的這一小組上來吧!
(一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
生:我們組是這樣整理的,我們把元的人民幣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邊說邊展示不同的人民幣)
元的有:100元的(2個),50元的(2個),20元的(2個),10元的(2個),5元的,2元的,1元的(3種)
師:怎么會有兩個100元的呢?
生:一個100元是現(xiàn)在用的,一個100元是原來用的。
師:說得真好,一個是新版的100元,一個是舊版的100元。兩個50元、20 元、10元的人民幣也分別是一個新版的,一個舊版的。
(學生再展示角的、分的人民幣)
師:剛才這個小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書: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條理。還有沒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生:我們組是把大錢和大錢放在一起,小錢和小錢放在一起。大錢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小錢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生:我們組是把都是1的放在一起,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放在一起;都是5的放在一起……
生:我們是把硬幣放在一起,紙幣放在一起。
。2)、由學生的分類引出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板書: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3)、學生評價(你最喜歡誰的分法,為什么?)
3、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1元錢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錢方法買到這塊橡皮嗎?”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說給大家聽聽。
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匯報交流:
。1)、我直接付1張1元的
。2)、我付2張5角的。
。3)、我付5張2角的,還可以付10張1角的。
。4)、我還可以付1張5角和5張1角。
……
引導:“同學們想出的付錢方法還真多,哪位同學能說說元和角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1元=10角。
4、換錢游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
(1)師生間進行換錢游戲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張5角的人民幣,想換有1角和2角的零錢,誰愿意幫老師的忙?(學生自由發(fā)言)
。2)生生間進行換錢游戲
1個5分的可以換( )個1分的;
1張2角的可以換( )張1角的;
1張5角的可以換( )張1角的;一張5角可以換( )張2角和( )張1角的。
1張1元的可以換( )張5角的,還可以換( )張2角的;
……
三、鞏固提高。
談話: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可真棒,人民幣王國的國王呀想考考大家了,你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1.完成48頁的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
2、買賣東西交易活動(實踐活動)
出示各種物品及價格
a、教師賣,學生買。(教師出示真實物品及價格讓學生付錢)
b、學生賣,教師買。(目的是訓練學生找錢)
c、學生賣,學生買。(四人小組合作,用模擬人民幣和標有價格的模擬物品小紙圖片進行交易活動。)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很好,你們學會了什么?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業(yè)。
課本第53頁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元 角 分
1元=10角
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第二冊的教學內容。 對于“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難好難,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么呢?總結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對于面值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知出現(xiàn)了混亂,如: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孩子們經(jīng)過觀察、比較終于能很快辨認了,非常高興。因為面值比較大,不便于老師為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的抽象了,因而給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困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2、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yōu)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yōu)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學生對于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jīng)驗,甚至有的小朋友對于“營業(yè)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帶幾張十元的錢”等等理解困難,所以課后我還設計一個“紅領巾小賣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兌換的方法。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認識單位是角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
3.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重點難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理解元、角間的進率關系及互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一本書,讓學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錢買來的。教師:像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錢就是我們國家發(fā)行的法定貨幣,叫人民幣。
2、教師:請你說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
3、課件出示第46頁的主題圖。出示(1)、(2)主題圖
、儋徫飯D。教師:小朋友和媽媽在干什么呢?我們買東西就要人民幣。
、诮處煟涸倏纯催@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對,買車票也要用到人民幣。)
③教師:錢除了可以買東西,我們還可以把它怎么樣呢?(出示第3幅圖),(對,存起來。)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存錢的習慣呢?有錢有什么用呢?我們可以把爸爸媽媽給我們的零花錢存起來,辦更有意義的事,比如說買好書、買學習用品、獻愛心等。我們從小要養(yǎng)成不亂花錢,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師:看來,人民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人民幣。(課件出示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課件全面出示我國發(fā)行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教師:哪位同
教學流程
學能說說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
、艑W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元、角、分。說明: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常用單位。
、平處煟赫f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面值的人民幣?(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shù)等。)課件出示人民幣上的國徽,提問:“知道這是什么嗎?”滲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幣上,國徽代表我們的祖國,我們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們不要故意損壞它。
(3)教師請一名學生用摸一摸一百元紙幣的右下角,問:你摸到了什么東西嗎?(這些小圓點是突出來的)。
這叫盲點,這是專門為盲人朋友設計的,就是說我們閉上眼睛摸到這個突出來的點就知道是這張是一百元了。
、刃〗M認識活動:現(xiàn)在,請各位小朋友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模擬人民幣,四人小組之間相互認一認這些人民幣,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幣都認完。
⑸檢查學習效果:教師手中拿著人民幣,讓學生再認一認它們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樣看出來的?
(6)教師:同學們看,老師桌面上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幣,多不整齊。老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把這些人民幣按規(guī)律進行分類。先同桌兩人將你們的模擬人民幣分一分。
請幾位學生代表到展臺上展示。
、侔磫挝环郑涸⒔、分
②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郯葱掳、舊版分。
、馨磾(shù)大小分。
⑺、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47頁,觀察、比較我們剛才在擺弄的人民幣和書上的人民幣有什么不一樣?(課件顯示)老師說明:像這樣,在人民幣的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是不可以用來買東西的。
2、教學例2。
、沤處煶鍪疽粡2角幣。提問:老師手里拿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幣?用1角硬幣來換老師手里的2角幣,你應該用幾個呢?哪位同學想來試一試呢?(師生互換)
⑵教師出示一個5角硬幣,提問:可以換幾個1角硬幣?讓學生先在組內互換,再上臺跟老師換。
、钦n件出示聰聰和明明的對話。引出:10個1角錢可以換幾元?課件演示擺一個1元的硬幣,再在右邊將10個1角硬幣擺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shù)。得出:1元=10角(板書)。
三、課堂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四、知識應用,體驗生活。
教師:老師開了一個“小小文具店”,歡迎小朋友們一起來買東西!
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其單價,以小組為單位來購物,先討論好要買什么商品,然后派一位代表上來買。
五、全課總結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呢?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解決關于人民幣的簡單問題時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jīng)驗,初步學會有序思考。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目標分析】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低年級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是小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基礎,學生在這個學段對分析和解決問題方法掌握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同學來說,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必須從基礎抓起,給學生一個結實的階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策略,指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
三、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具:書籍封面的圖片紙。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題意
1.出示情境。
教師:玲玲和媽媽在書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可是零用錢只剩下13元了,媽媽也沒有帶多余的零錢。于是,媽媽就跟玲玲說:“我們今天先買兩本書,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沒有買到的書,我們下次再買!绷崃徇@下有點犯愁了,該買哪兩本書呢?同學們快來幫幫她吧!
出示下圖。
2.理解題意。
出示問題:用13元正好可以買哪兩本書?
教師:誰來讀一讀?
。A設)學生1:語氣平淡,沒有突出“正好”。
學生2:突出“正好”。
教師:有同學突出了“正好”兩個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A設)學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學生2:這道題中“正好“的意思是把這13元都花完,不剩錢。
3.揭示課題。
教師:玲玲該怎么選書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入,抓住關鍵詞理解問題。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說明思考過程,為后面問題策略的教學做準備。
(二)探究問題,尋求策略
1.在嘗試解決問題中獲得方法。
教師:請你拿出第一張紙,用你喜歡的方式獨立完成。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巡視監(jiān)控,收集學生信息。
(預設)學生會出現(xiàn)不正確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師監(jiān)控:
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審題,重點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說明有剩余;6+8>13,說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師引導學生把錯誤的算式變成對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換成6或者把7換成8。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換成5或者把8換成7。
教師:有時我們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試算的結果和要求進行有方向性的調整。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做“嘗試──調整”策略。
2.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方法。
教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預設)正確答案:
從組合方面想:5和8組成13,6和7組成13。
從分解方面想:
教師:可以先選定一本書,然后再看看還剩幾元錢,剩幾元錢,就要買幾元的書,這樣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書:先選定(幾元的)──看剩余(幾元)──再選擇找對應數(shù)。
3.在自主解決問題中嘗試方法。
教師出示兩層書架上的書,如下圖。
教師:玲玲看見書架的第二層也有書,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買書,請你再幫玲玲選一選書吧。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展示。
。A設)學生會用分解、組合、列加法算式、列減法算式、連線等方式表達思維過程。
4.探究有序羅列的`方法。
。1)先選定一本5元的書,然后再去與其他書進行有序搭配。
教師:這樣就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到答案。
(2)學生獨立用搭配的方法解決問題。
以6元為主進行搭配。
以8元為主進行搭配。
以7元為主進行搭配。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順序先確定一本書,再與其他書進行搭配,湊成13元,用有序羅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復、不遺漏。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羅列”策略。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大膽發(fā)言。同學之間互相合作學習,練習的過程就是自己在進行“嘗試──調整”“有序羅列”的解題策略。
(三)拓展練習,提升思維
教師:在書店玲玲遇到了小紅,小紅手里有20元錢,回家坐地鐵需要4元,她把錢正好花完,最多可以買哪些書?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義。
教師:要幫助小紅解決問題,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預設)學生:先要把回家乘地鐵的4元錢留出來,買書的錢是16元。
教師:哪本書不能買?
(預設)學生:20元的《格林童話》不能買,因為超過了16元。
(2)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等,寫出算式之后, 再用圖擺一擺,幫助學生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紅買書之后不小心將賬單弄臟了,請你能幫她還原賬單嗎?
。A設)學生依據(jù)單價找書的名稱;依據(jù)總價找到缺失的書價錢,并找到書的名字,最后修復賬單。
小結:在解決問題時,我們要有條理地思考問題,依據(jù)條件逐步推理出結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jīng)歷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鞏固所學策略,通過逆向思考練習,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總結
1.這節(jié)課上,什么知識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一把鎖只能用配套的鑰匙開門,如果有很多把鑰匙,那么哪一個是配套的鑰匙呢?我們通常會逐個嘗試找到配套的鑰匙,這個過程就是“嘗試──調整”策略。
【設計意圖】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鞏固所學的策略,讓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解題策略在生活中的作用。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簡單的計算(例5、例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shù)表示物品的價格
教學難點:
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例5、例6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元=()角50角=()元
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出示例5的課件,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元2角,接著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學生試回答后,教師再做說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出示例6課件。
提問:誰知道元是幾角?元=是幾角?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元為單位小數(shù)點左邊是幾就是幾元,右邊是幾就是幾角,右邊第二位是幾就是幾分。元是1元2角。元是35元9角。(這部分知識學生知道它表示幾角就可以了至于元是個什么數(shù),怎么讀、寫不需要學生掌握)
認識物品單位的方法,小數(shù)點左邊表示幾元,右邊表示幾角。
注意區(qū)分:元(3元5角)與元(35元)
元(3元5角)與元(5元3角)
課堂作業(yè)設計:1、課本第50頁“做一做”。
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給同桌,你是怎么想的.?第二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課本第51頁“做一做”。
3、練習九3、4、5、6、7、9
第5題:兩人一組進行合作(那兩樣物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例:一個同學拿7角,另一個同學要拿幾角合起來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等于10角,7角+3角=10角)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思維訓練
1、在()里填上“>”、“<”或“=”
45角()5元4角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7元1角()17角
2、利用練習九第9題,計算下面各題。
3、小明有15元可以買什么?什么東西買不了?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用小數(shù)表示物品的價格,都能看懂物品的價單價,此外,還進行了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簡單的計算
板書設計:
1元2角1張1元和2個1角12個1角
1元2角=12角12角=(1)元(2)角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教材第57頁例5、例6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幣單位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換算和加、減法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人民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幣單位中最常見的主要單位。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和簡單的加、減運算。
難點:掌握人民幣單位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模擬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媽媽給了玲玲一元錢,玲玲來到文具店,看看可以買到什么?
先讓學生選出1元錢可以買到的文具,再讓學生說說可以怎么買。如果學生只買一種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師可以追問找回多少錢;學生也可能會組合買幾種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種文具買幾件,只要正確即可。
復習元和角的關系,板書:1元=10角
【設計意圖:通過購物活動,復習鞏固對人民幣單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間關系的認識,為人民幣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換算的教學做準備;學生判斷時,可以只買一種東西,也可以組合買,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也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ㄒ唬﹩挝粨Q算
1.豆豆也來到文具店,他想買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帶的錢正好,猜猜豆豆的錢什么樣的?
。1)學生分組活動,每人都用模擬人民幣擺一擺,看看哪個小組擺出的`情況多,想的全?
。2)學生匯報結果,教師把學生匯報的結果有序地呈現(xiàn)出來。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四種:
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么擺?
。3)對比發(fā)現(xiàn)
板書: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時練習
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直觀教具,通過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在充分理解人民幣的單位及單位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逐步完成從直觀演示到抽象計算的過渡,掌握換算方法。】
2.丁丁的存錢罐,數(shù)一數(shù),23個1角,他想買2元的小剪刀夠嗎?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上圈一圈,再說說想法。
。2)用多媒體呈現(xiàn)每10個1角替換為1元的過程
(3)歸納方法
板書: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時練習
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設計意圖:單名數(shù)轉化為復名數(shù)是在復名數(shù)轉化為單名數(shù)的基礎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應注重對換算過程的細致指導。通過圈一圈,換一換的活動,調動學生已有的兌換經(jīng)驗,逐步理解換算的過程,使學生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同時為后續(xù)計算的教學作好準備!
。ǘ┰徒堑暮唵斡嬎
1.分組購物活動。
師:每個小朋友從下列文具中選2樣你喜歡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錢。
活動要求:
。1)先選出你想購買的2件文具
。2)再用一個算式表示出購買文具共需要多少錢。
。3)把你的算式給同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計算是不是正確,如果正確請同組的小朋友為你畫一顆五角星做獎勵。
2.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
。1)5角+8角=13角
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應表述為1元3角,補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減。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及單位間的關系,并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對于不同單位的量進行計算時,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減,突出單位的統(tǒng)一,先換算再運算!
3.提出數(shù)學問題
(1)師: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比多比少”的問題,指導學生學會用“便宜”“貴”來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貴多少錢?回形針比小夾子便宜多少錢?
。2)分組解決問題
活動要求:每人提一個“比多比少”的問題,其他3人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由提問題的同學負責評判對錯,獎勵給算對的同學一顆五角星。
。3)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并注意處理以下情況:
(1)2元-1元2角=8角
教師讓學生說明計算的過程,學生的計算過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給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強調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減。
4.即時練習:教材P57“做一做”第2題
(1)(2)兩小題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交流中要求學生說明計算的過程。第(3)小題可先讓學生提出問題,提問時教師注意要學生語言表述要完整,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在計量單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對計量單位的個數(shù)進行加、減,進一步了解加、減法計算的本質。】
三、練習鞏固,強化認知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題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關于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之間的換算,重點是讓學生清楚換算過程與方法。】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2題。
。1)教師指導學生讀懂表格,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計算出應付的錢數(shù),填入表格。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時,教師強調計算時注意單位,單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減。
(4)教師帶領學生認清每張人民幣的面值,并讓學生口算出付的錢數(shù)。
。5)學生獨立計算出應找的錢數(shù),填入表格。
。6)學生交流計算過程時,教師強調計算時注意單位。
【設計意圖:將人民幣的認識及人民幣的加、減法計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及計算方法,又能提高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題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鞏固人民幣的單位及單位間的關系的認識,促進學生熟練地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4.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6題。
教師引導學生在比較時關注不同的貨幣單位,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關注不同的貨幣單位,鞏固人民幣的單位的認識及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之間的換算!
5.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正確理解題意,再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讀題、正確理解題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題意選擇相關信息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鞏固獲得的新知識!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認識1元以內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及其進率。教材通過呈現(xiàn)商場購物的情境,喚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于看到人民幣、使用人民幣的相關經(jīng)驗,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習活動,通過換幣、取幣、模擬購物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機會。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
2、通過模擬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商品的價錢,學會簡單的購物;在取幣、付幣等活動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等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一元以下人民幣
難點:
知道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
設計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北菊n擬體現(xiàn)以上的教學理念。由于學生在生
活中都接觸過人民幣,都有簡單的購物經(jīng)驗,因此本課在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購物情景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親歷將現(xiàn)實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設計思路
這節(jié)課整體構思為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首先,從學生較為熟悉的購物情景引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其次,安排學生集體購物,多次安排取幣、付幣,學生體會到付幣方案的多樣化,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并逐步把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抽象出1元=10角,并類推出1角=10分。最后,組織“小小商店”購物活動,通過由易到難的三次活動,使學生親自體驗如何使用人民幣,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1角、2角、5角、1元紙幣和硬幣若干
學具:每小組(4人一組)準備一個紅紙袋,袋中至少有1角紙幣10張,2角紙幣5張,1元只比1張。每個學生個準備1角、2角、5角、1元的紙幣或硬幣各1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圖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買東西)師:買東西必須要帶上什么呢?(錢)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錢,如買東西、坐車等。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錢都不一樣,有那個同學知道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什么呢?生:人民幣。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我們國家的錢——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ㄒ唬┱J一認
導語: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人民幣拿出來認一認,想一想,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1、自由認一認
2、認識1元、1角、1分
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
。1)課件分別出示1元、1角、1分的紙幣、硬幣,引導學生說出特征。(指導看阿拉伯數(shù)字以及票面顏色)。(2)分別認識單位元、角、分(板書)
3、認識硬幣、紙幣
你還認識哪些人民幣,學生交流,師出示相應課件,注意引導學生看單位,說出紙幣、硬幣。
4、引導學看“國徽”,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國徽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人民幣。質疑:怎樣愛護人民幣呢?(不亂涂亂畫,不把紙幣弄皺,不撕扯、亂扔??破了要及時修補)。
。ǘ┓忠环
1、出示課件B: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人民幣,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1)快速一齊認一認。
(2)你能給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
2、獨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據(jù)學生回答,師展示課件——單位分類,按制作材料分類)
3、說明:分幣和2角的人民幣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用到它了。
(三)連一連
導語:剛才我們認識了好多人民幣,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超市看看物品價格吧!完成P69想想做做第1題(提醒學生不要把線連到人民幣上,要愛護人民幣)。
1、生自由連。
2、課件展示,集體交流。
。ㄋ模⿲W習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1、學習1元=10角
。1)設置情境:小明想買這1元錢的書,可是他遇到難了,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吧。ǔ鍪菊n件)
(2)讀一讀問題:買1本書1元錢,我用10個1角錢夠嗎?(學生猜一猜)
。3)(出示課件)數(shù)一數(shù),記一記。
伸出手指準備,跟老師數(shù)一數(shù),適時提問。1元=()角得出:1元= 10角,依次推出1角= 10分。
三、生活應用
1、試一試
導語:今天,老師也帶1元錢(出示1元紙幣)到超市買東西,可是我想反它換成用角作單位的零錢,同學們愿意幫助老師嗎?(1)提問:1元可以換成幾個5角?(出示5角紙幣)
獨立思考回答,說說為什么?(強調1元=10角,出示課件,幾角和幾角加起來要等于10角)
。2)還可以怎樣換呢?(適當提示)
a、小組合作,師巡加指導。(擺一擺,算一算,比一比誰的辦法多)b、指名交流(生說,老師出示相應的人民幣,如果時間允許可讓學生上臺展示)
2、買一買
導語: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老師把小小超市開到咱們教室里來了(在黑板上貼上4種文具)。
。1)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1元錢可以買哪些物品呢?
a、獨立思考,指名交流,適時質疑:夠嗎?為什么?可以買一件,也可以買兩件,適時質疑:應找回多少錢?
b、質疑:買三件可以嗎?為什么?(2)買一買
小朋友們想不想到我們超市里來買東西呀?
a、購物應該注意些什么?(說文明話:謝謝,我想買XX,再見等)
b、招聘售貨員:說說怎樣才能當好售貨員?(態(tài)度要和藹,面帶微笑,如:請問,你想買什么?)
c、購物活動:要求帶1元錢(質疑:應找回多少錢?)
師: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會兒工夫,東西全賣光了,我來看一看,一共賣了多少錢?(請售貨員先數(shù)一數(shù),再帶著下面學生一起數(shù))
。3)節(jié)約用錢教育:錢的用處可真大,除了用它購物之外,還可以干什么?對,存起來,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并用這些錢去支援貧困地區(qū)和災區(qū),上次我們就為西南災區(qū)還奉獻愛心,真了不起。
四、課堂小結
根據(jù)板書引導學生說說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拓展
看老師這里有一塊手表,要25元錢,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張?那多麻煩,其實,還有許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幣,同學們,放學后請你們回家認一認吧!
六、板書設計
識人民幣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1角=10分元:1元??1元=10角
課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得比較好。第一,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xiàn)較好。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識別人民幣的方法和使用經(jīng)驗,因此本課教學我注重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開教學,在學生已有生活知識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使學生自主探究識別人民幣的方法,教師只是起引導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歸納,從而使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個清晰、系統(tǒng)的認識。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
程守琴20xx年6月16日安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云馬小學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及人民幣的兌換。
能力目標:
1、經(jīng)歷操作、探索、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歸納能力。
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德育目標:通過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對學生進行“以熱愛祖國為榮”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本課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及人民幣的兌換是本課難點。
【教學方法】:
實踐操作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
【實驗及教具】:
課件、人民幣實物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學案設計】:
本單元是小學數(shù)學中關于人民幣教學的唯一單元,是在學生已有了一些認識和使用人民幣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提前回家感知各種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是王麗小朋友媽媽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錢為媽媽買一件禮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錢嗎?(面向全體)老師把她的存錢罐帶來了,咱們一起來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國的.錢叫什么?(面向全體)(認識人民幣)我們可要愛護人民幣,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xiàn)。
2.整理分類,將人民幣進行分類。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質地分:硬幣、紙幣;
(3)按顏色分:紅色、綠色;
(4)按版別分:新版、舊版。
3.出示一張人民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辨認的,并且按照我們的分類來介紹一下這張人民幣。
4. 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面向優(yōu)生)
(1)一張1角的能換幾張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張1元的紙幣,你能拿出與我拿的一樣多的人民幣嗎?(1元=10角)
我用一個小動畫來引入,牛伯伯發(fā)紅包給小猴和小兔,但是小猴是10張一角的,小兔是1張一元的,于是小兔哭了,于是我就問學生你有什么想說的?你能不能安慰一下小兔,從而引出1元=10角,
(3)一張5元能換幾張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樣換?50元呢?
5.現(xiàn)在你能幫助王麗數(shù)出存錢罐中的錢嗎?把它寫在統(tǒng)計表中。
(6張1元=6元、2張5角=1元、5張2角=1元、10張1角=1元、2枚5分=1角、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來一共是9.18元,即9元1角8分)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1
一、謎語激趣
師: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一起來猜一個謎語“薄薄一張紙,作用可真大,買本買筆都用它!
二、故事導入
師:美麗的大森林里,小豬、小羊、小兔、小狗在過生日呢,我們一起去祝福他們吧。(一起拍手唱生日歌。)
師:唱完了生日歌,每個小動物都許下了自己的愿望,我們來聽一聽。
(小狗說:
師:怎樣幫小動物實現(xiàn)愿望呢?——(用錢買)
師:生活中還有什么時候要用到錢?(生自由答)
師小結:錢的作用可真大,誰知道現(xiàn)在咱們中國人用的錢叫什么?(人民幣)
師: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來認識一部分人民幣。(板書課題)
三、新課
(一)初識人民幣
師:小朋友都見過人民幣吧?桌上盒子里就有人民幣,如果你認識,就像同桌介紹一下,并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同桌活動)(二)認識一元
1、大屏幕出示一元紙幣
師:這是多少錢呀?誰愿意做小老師介紹給大家聽。(你是怎么認出是一元的?)
師介紹:“壹”是大寫的“一”,“圓”是人民幣的單位,我們現(xiàn)在通常寫成“元”(板書)
師:再仔細觀察一下,在一元紙幣上你還認識什么?(毛主席頭像、國徽等)
師:小朋友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咱們再一起看一元人民幣的背面,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文字,這樣少數(shù)民族的人使用起來會很方便。再看正面還有盲文,盲人朋友只要摸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錢。再看國徽,它是偉大祖國的標志,你們愛我們的祖國嗎?那也要愛護人民幣。怎么做才是愛護人民幣呢?(不亂花錢、不在簽上亂涂亂畫等)
2、認識紙幣和硬幣
在你的'盒子里找到一元錢,把它舉起來。(有硬幣、有紙幣)
師問:“這兩個一元有什么不同呢?”
認識硬幣(簡單介紹)
師“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認識舊版)
。ㄈ┱J識角幣
1、師設疑:小朋友們快看,老師這兒還有一張1元。(大屏幕出示1角)
這不是數(shù)字“1”嗎,怎么會不是1元呢?
學生回答后,師總結:后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字——角!敖恰币彩侨嗣駧诺膯挝。(板書)
1元和1角雖然都有1,可單位不同,差的可就遠啰。老師這兒還有一些人民幣,你認識嗎?
老師隨便指,你能說出來嘛?
2、圈出分幣,認識單位“分”
3、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能根據(j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來認識人民幣,真不錯!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其顏色、圖案、種類及用途;能熟練、準確地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學會簡單使用人民幣,鍛煉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從小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通過活動對幼兒滲透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種不同面值的紙幣和1元、1角的硬幣,了解它們的顏色、圖案。
2、難點:練習正確使用人民幣,購買家鄉(xiāng)特產(chǎn),。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幼兒人民幣學具若干套、壓歲包一個。
四、課時安排:
共兩課時(本節(jié)為第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安靜律動《請你像我這樣做》。
2、談話,揭題。
(師出示壓歲包)小朋友們,請猜一猜這是什么?我們再來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這么多的錢、鈔票,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叫“人民幣”。
3、了解人民幣的用途,并引導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民幣是用來干什么的呢?什么情況下用到它?你能說出它們是多少嗎?
師小結:看數(shù)字可以判斷人民幣的面值,其實在我的數(shù)學奇妙屋里還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來一起看看吧!
4、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了解其顏色、圖案及種類。
、佟⒄J識不同面值人民幣的正面、背面圖案、顏色及數(shù)字。
100元紅色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人民大會堂
50元綠色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布達拉宮
20元棕色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藍黑色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長江三峽
5元紫色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泰山
1元橄欖綠正面:國徽毛主席頭像
背面:西湖
5角紫色正面:國徽苗族壯族人物頭像
背面:國徽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滿族人物頭像
背面:國徽
②、了解人民幣的種類。
長方形,像紙張一樣的人民幣叫紙幣;圓圓的、硬硬的、金屬材料做成的.叫硬幣。
、邸⒔逃變簮圩o人民幣。
5、游戲:看誰說得快又準。
師手里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從中隨便抽出一張,讓幼兒快速、準確地說出人民幣的面值。
6、贊家鄉(xiāng),買特產(chǎn)。
剛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幣上那些美麗的風景時都很激動,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洋縣也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樂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還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逐一了解家鄉(xiāng)的各個景點。
梨園景區(qū)開明寺寶塔—蔡倫墓—華陽
、、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
黃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棗糕饃等。
、邸椭鈬∨笥奄徫,正確使用人民幣。
幼兒每人一套人民幣學具,按照每種特產(chǎn)的價格快速地找出相應的人民幣。
7、小結幼兒的收獲,并教育幼兒不但要愛護人民幣,更要節(jié)約開支,不亂花錢。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以及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這些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把這些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數(shù)學化。教材首先通過商店購物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買東西要用人民幣,又分兩個層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紙幣和硬幣,供學生認識。在購物活動中教學1元=10角,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推想1角等于幾分。在“試一試”中通過換錢進一步加深對人民幣單位間進率的認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換錢和模擬購物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目標預設
1、在購物活動中,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養(yǎng)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3、通過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和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難點:在取幣、付幣、找?guī)诺荣徫锘顒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知識中要加強社會內容,加強社會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課堂上注重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知識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人人參與。通過相互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初步感知1元以內的人民幣,然后通過換錢游戲,購物活動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元、角、分的認識,真正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設計思路】
1、課始,從生活出發(fā),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課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換一換、買一買、說一說,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
3、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學生在實際購物活動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老師出示一枝自動筆,猜一猜,用多少錢買來的?
2、出示商場圖。
商場里的物品真多!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還有日常用品。你想買些什么嗎?那用什么去買呢?(用錢去買)
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么嗎?(板書:人民幣)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聯(lián)系生活,學習新知
1、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
(1)小朋友,你們一定自己買過一些東西吧。你都用過哪些錢呀?
拿出你所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小組內的同學認一認。
。2)全班交流。學生在交流時教師貼出相應的人民幣圖片。
。3)小朋友們真不簡單,認識這么多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你認識嗎?把同學們沒有介紹的人民幣圖片貼在黑板上。
。4)這么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亂!你能把這些錢按規(guī)律分一分嗎?
學生們進行分類。
教師問:你是根據(jù)什么分的?
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板書:第一種,紙幣、硬幣:第二種,元、角、分。
小結:人民幣按形式分類,可分為紙幣和硬幣,按單位分,可分為元、角、分,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2、元、角、分的關系
。1)元和角的關系
我們平常用得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關系嗎?
①1角1角的數(shù),數(shù)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幾元?(板書:1元=()角)
②換錢游戲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換錢游戲。
1元可以換()張1角
1元可以換()張5角
。ǎ⿵2角可以換1張1元
(2)角和分的關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幾分嗎?
。ǜ鶕(jù)學生回答板書:1角=10分)
三、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應用新知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些人民幣,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關系,下面老師考考你們學得怎么樣?課件展示有:筆記本等物品的貨架圖。
。1)鼠標點擊筆記本問:筆記本1元,你可以怎樣付錢?
小組討論,說出幾種付錢的方案。
。2)鼠標點擊小刀問:小刀5角,可怎樣付?
。3)1元錢可以買哪幾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錢和需要找錢的兩種情況,也可以按只買一樣東西,買兩樣東西,買三樣東西的順序,引導學生交流。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以后,陪爸爸媽媽去商店購物,自己去收銀臺付錢。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所學有關認識人民幣的知識。
2、通過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綜合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和100以內數(shù)的組成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減法計算問題。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的購物活動,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學會用所學人民幣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教師:例8教學掛圖,學生:模擬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學習新知:
1、教師出示例8主題圖讓學生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圖上物品的`價錢及小朋友的購物活動。
2、學生參與購物活動。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現(xiàn)在你就在這個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錢,你會買什么?(買1個皮球或1個乒乓球拍)提出數(shù)學問題:還剩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學生列算式計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錢,想買一架小飛機,還差多少錢?學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個玩具比另一個玩具貴(或便宜)多少元?
。1)學生在小組中提具體一些的問題,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貴多少錢?
(2)學生根據(jù)同伴提出的問題列算式解答。
。3)鼓勵學生提出其它問題。
。4)列算式解答。
三、練習:完成練習九的10、11題。
1、學生看圖明確題意。
2、根據(jù)問題列算式解答。
3、訂正答案。
四、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2、希望小朋友們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當家,幫爸爸媽媽理財。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第60~62頁。
教學目標
1、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掌握辨別人民幣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在購物活動中,初步認識商品的價錢,學會簡單的購物;在取幣、換幣、找?guī)诺然顒又校囵B(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盒子,內有人民幣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
1、調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介紹人民幣。
自己一個人買過東西的小朋友向老師點個頭。
接著問:“那買東西要用什么?”
介紹:你們知道嗎?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錢有不同的名稱。咱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板書:人民幣)
2、 認識1元。
小朋友們都用過錢,都認識錢嗎?我來考考你。
請學生取出1元錢。(學生取出的可能都不一樣)同桌再互相看一看,是不是1元的。(初步判斷)
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一個同學取出的1元錢,要求和他一樣的小朋友向老師揮揮手,再把它放在桌上。
同樣的方法課件共出示出4種1元人民幣。
(如果有取錯的,拿上來)這個小朋友取出的是這張,先放在這。
。ㄈ绻姓也坏降模┻@幾個小朋友說找不到,別著急,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找出的1元人民幣。
提問:大家都說自己取出的是1元人民幣,你們都是怎么看出來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提問: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簡單小結:聽了小朋友的介紹,我們知道1元人民幣有紙幣、有硬幣、有舊版的,還不斷有新版的發(fā)行。我們在辨認人民幣時主要看上面的數(shù)字和漢字,有的還有拼音,也可以借助顏色、圖案、大小、材料等來辨認。
(如果有找不到的)剛才沒找到的小朋友,現(xiàn)在再找一找。
。ㄈ绻腥″e的)剛才有個小朋友取出的1元人民幣是這樣的,現(xiàn)在你們自己說,對嗎?你能重新找一找嗎?讓我們?yōu)樗麄冎匦氯〕隽?元人民幣鼓鼓掌。
3、 認識1角。
舉起1角紙幣(如果剛才有學生取錯成1角紙幣的就拿學生的)問:這張人民幣,你們認識嗎?同時課件展示。
請學生把1元的人民幣放回盒中,取出1角的紙幣。
說說你是怎么看出是1角的。
1角人民幣有硬幣嗎?學生在盒子里找出來,課件展示。
同桌互相看一看,說說1角硬幣上有什么?把取出的人民幣放回盒中。
4、 認識2角、5角。
課件演示:先出示一張1角的紙幣,再添一張。
提問:幾角?人民幣中有2角的嗎?
取出來向老師揮一揮,放回盒中。
課件演示:繼續(xù)一張一張地添。
學生集體數(shù):3角、4角、5角。
提問:5角有幾張1角的?人民幣中有5角的`嗎?
找出5角的人民幣。
交流:5角的硬幣最好認了,是黃色的。
[評析:1角與1元一樣,都是人民幣的基本單位之一,2角、5角的認識是在1角的基礎上,逐步添加,循序漸進進行認識的。通過1角1角的添加,體驗2角、5角的面值大小。]
5、 介紹1分、2分、5分。
還有幾種老師小時候經(jīng)常用到的人民幣,課
課件展示:5分、2分、1分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嗎?是怎么認出來的?
介紹: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這幾種人民幣已不多見了。
[評析:1分、2分、5分已不再流通,只是簡單介紹,重點是說說辨認的方法。]
6、 小結
小朋友們能通過認數(shù)字和漢字,有的讀拼音,有的看顏色等多種方法準確地認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了。
7、 猜錢游戲
現(xiàn)在,我想讓你們猜一猜,我的口袋里有一個硬幣,上面有一個數(shù)字1,你猜會是多少錢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應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幣。
還有其他可能嗎?為什么?人民幣只有元、角、分三種單位)板書:元、角、分告訴學生口袋里是1元的。
[評析:通過猜錢游戲,突出了人民幣的三種單位。同時,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行了一個疏理,突出了認識人民幣的重要方法。以游戲形式組織教學,易于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1、取3角錢
學生獨立取出3角錢,再全班交流不同的取法。(3張1角的、1張1角和1張2角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應出示。
2、 取7角錢
學生獨立取出7角錢,再同桌檢查,然后全
班交流取法。(1張5角和1張2角的、1張5角和2張1角的、3張2角和1張1角的、2張2角和3張1角的、1張2角和5張1角的、7張1角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應出示。
提問:哪一種取法張數(shù)最少?
3、 逐步添至1元錢
讓學生跟著老師(課件演示)一起在自己取出的7角上添1張2角的,問學生是多少錢?再繼續(xù)添1張1角的,問學生是多少錢?
提問:有人說1元,有人說10角,說1元的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是不是有10角,說10角的小朋友也想一想,這是不是就是1元。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元=10角
4、了解角、分之間的進率
小朋友,你知道1角等于幾分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角=10分
5、應用
老師要將1元錢換成角幣,誰來換?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動手試一試,然后全班交流,說說理由。
[評析:該環(huán)節(jié)設計重點突出。從3角、7角、9角到1元,層層深入,當學生產(chǎn)生1元與10角的疑問時,主動思考,得出元、角之間的關系。而角與分的進率,則讓學生產(chǎn)生知識遷移。換幣活動進一步鞏固了進率的認識。1元與10角之間關系的教學設計別具匠心,突出了滿十進一的思想。]
三、走進生活。
老師到商店里了解了小朋友常用的幾種文具的價錢,課件出示商品圖。(橡皮2角、小刀9角、鉛筆4角、自動鉛7角、尺3角)
1、1元錢買一樣,你想買哪樣?
應找回多少錢呢?
把要找的錢從盒子中取出放在桌上。
同桌檢查。
3、 1元錢買兩樣,可以買哪兩樣?
全班交流,并說說為什么可以買到?應找回多少錢?
(如果有學生說錯,就說說為什么買不到?
如果沒有學生說錯,就問如果想買橡皮和小刀,買得到嗎?為什么?)
4、 1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
全班交流。
引申:要想買得多,有什么小竅門?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人民幣的教學設計03-30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3-05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3-22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范文03-07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1篇03-20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5篇03-21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5篇)03-21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通用20篇)07-19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23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