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己亥雜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tǒng)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戰(zhàn)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三、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四、朗讀這首詩
五、對詩句的理解:
、倬洌涸跓o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诰洌鹤约弘x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邰軆删洌郝浼t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懷抱。
六、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xiàn)。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賞析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意雖然是辭官,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八、小結(jié)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zhí)著態(tài)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十、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為國效力的奉獻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體會作者為國效力的奉獻精神。
【教學方法】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教學媒介】PPT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師先行
同學們知道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在哪一年嗎?(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更是中國百年屈辱史的開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發(fā)生在鴉片戰(zhàn)爭前一年的事。1839年,這一年,原本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對外卑躬屈膝,對內(nèi)大肆打壓,官吏貪污,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受當局排擠,憤然辭官南下,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組詩中,統(tǒng)稱《己亥雜詩》。
二、傳統(tǒng)文化潤人心
。ㄟ^渡)為什么這一年寫成的詩叫“己亥”雜詩呢?這與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
天干地支紀年法,這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huán)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
。ㄌ旄傻刂Ъo年法與公元紀年法怎么換算)
1.天干算法:用公元紀年數(shù)減3,除以10(不管商數(shù))所得余數(shù),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shù);
2.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shù)減3,除以12(不管商數(shù))所得余數(shù),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shù);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算一算20xx年按照天干地支紀年法怎么稱呼。
。汉ツ。距離1839年180年,正好60年一個輪回)。
三、知人論世明背景
1、介紹《己亥雜詩》其五的寫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受當局排擠,憤然辭官南歸。正值暮春時節(jié),夾花生樹,日暮風起,殘紅一片。點點飛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濃濃的離別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揮動馬鞭吟出了這首詩。)
2、板書:已亥雜詩(把“己”寫成“已”)。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書寫并指正(總結(jié)“己”和“已”的區(qū)別和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己開已半巳全連”)
四、誦讀詩歌展風采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讀。
。3)教師范讀。
。4)劃分節(jié)奏。
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五、解讀詩歌知內(nèi)容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詩意:夕陽西下,不盡的離愁油然而生,我吟詩作賦,揮鞭東指,從此便是辭官浪跡天涯路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詩意:那繽紛的落花并不是沒有感情,它們化作沃土后,更加呵護滋養(yǎng)著花兒。
六、品讀詩歌悟真情
第一、第二句寫龔自珍報國無門,終于辭官回歸故里,心情十分苦悶。用“浩蕩”來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陽西斜來烘托離愁,更為愁緒抹上了一層濃重的色彩。以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氣氛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情懷。甩響馬鞭,奔向遙遠的天涯,從此和朝廷天各一方,決然離開京城,湮沒于滾滾紅塵之中。
第三、四句把“落紅”比喻為“辭官后的自己”,“花”比為“國家和朝廷”,言外之意,雖然辭官,但在國家需要時,也愿意效力,抒發(fā)自己愿為朝廷效力的決心。
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限愁思,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執(zhí)著態(tài)度。對國家的那份執(zhí)著的忠誠。不甘于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犧牲自己,培養(yǎng)后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七、愛國名言勤積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芏鱽
八、和平年代真英雄
3月30日17時,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nèi)發(fā)生森林火災。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zhàn)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開撲救。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fā)林火爆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在現(xiàn)場的撲火人員緊急避險,但30名撲火人員失聯(lián)。經(jīng)全力搜救,失聯(lián)人員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犧牲。
九、課堂總結(jié)升主旨
這27位消防隊員大多數(shù)都是90后,最年輕的僅僅19歲。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入火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真正做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說過:“位卑未敢忘憂國”。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英雄雖然已經(jīng)長眠于地下,英雄精神永遠是照亮我們前行的燈塔,愛國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前進的號角。讓我們一起向祖國致敬,向英雄致敬!
十、妙筆生花贊英雄
你今天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請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筆“為木里縣火災中犧牲的英雄寫一段頒獎詞!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夕陽西下→吟鞭東指→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輕松愉快→有所作為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淀。
2.了解五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感。
2.比較閱讀法、討論點撥法:了解詩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diào)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藝術(shù)風格,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朗讀、背誦,對內(nèi)容相近或體裁相同的詩作比較閱讀。
3.組織一次古代詩歌(不限于學過的)朗誦比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就是一支美妙動聽的歌,就是一顆執(zhí)著跳動的心,就是奔涌的熱血,就是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繼續(xù)欣賞五首古詩,相信“這邊風景獨好”!
1.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一名鞏祚,易簡,字(王瑟)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進士。曾任內(nèi)閣中書、 禮部主事。他支持林則徐禁煙,建議加強戰(zhàn)備。他反對清末土地兼并,反對君主獨裁。其為文縱橫,自成一家,詩風瑰麗奇肆,有《龔自珍全集》。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歲,對清朝統(tǒng)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統(tǒng)名日《己亥雜詩》,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賞析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盎鞔耗喔o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上г娙瞬痪镁退涝诘り枙海陜H50歲),無從實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3.小結(jié)
這首詩寫了三種心境,一是離別的憂傷,二是回歸的愉快,三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為)。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nèi)容、理清作品結(jié)構(gòu)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仔細地體會作者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和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背、誦本詩。
2、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
詩句1-2行表達的內(nèi)容與表現(xiàn)的情感。(難點)
詩句3-4行表現(xiàn)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明題,知背景,營造學習氛圍。
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
板書:己亥雜詩(師述:己,雜的字形)
指名讀課題,結(jié)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解釋詩題。
師述: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法,本詩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南下,一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因為都寫于己亥年,所以將這315首詩都稱為——(讀課題)《己亥雜詩》。
這一年,正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jīng)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nèi)大肆打壓,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師配樂范讀。
二、讀好詩句,自學質(zhì)疑,整體把握詩的大意與情感。
1、自由讀詩,(1)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聯(lián)系課前收集的資料,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記號,一會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讀,評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3、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相機解決以下內(nèi)容:
A.九州生氣恃風雷:
“生氣”真的是指的中國“發(fā)脾氣”嗎?在這里用“生機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
B.萬馬齊喑究可哀:萬馬啞了畢竟讓人覺得悲哀。
C.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擻”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jīng)”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引導交流的時候,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指導,不在自學能學懂的地方花費時間,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
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這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
三、情感入手,體會詩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體會情感,讀好詩句。
(一)、教學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讀一讀,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第二行詩)“萬馬齊喑”
A、結(jié)合注釋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B、一提到“萬馬”你想到的是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怎樣的場面?
讀這個詞
C、這里龔自珍真說的是大清朝的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聯(lián)系上文“九州”知道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D、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jié)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
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腦海,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
大家讀讀這行詩。
(第一行詩)
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變革的風雷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yè)……)
2、剛才同學們說到“風雷”是巨大的社會變革,你希望這風雷滌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風雷一般強大、一般迅疾的變革啊!這滿心期盼你能讀出來嗎?(讀第一行詩)讀!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快些!讀!讓這場變革來的更猛烈些吧!讀!
(小結(jié)一二行詩)
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同學們與龔自珍一樣有著深切的悲憤,滿懷的激昂!放聲讀吧!
(二)、教學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勸”
愿望是那樣的美好,而現(xiàn)實卻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變革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的局面再不改變,要亡國了啊!
大家讀讀后一句。他勸誰?勸什么?怎樣勸?(課件示圖,說、讀)
1、這首詩寫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大炮首先轟開了國門,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硝煙讓這個本已貧困的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chuàng)。讀!
2、距離這首詩不過三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英法聯(lián)軍一起火燒了圓明園,陸續(xù)簽訂了19個不平等的條約。讀
3、甲午海戰(zhàn)敗了,百日維新敗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國家危急了!再讀!
讀全詩:師生共同誦讀:師讀第一句,生讀第二句。
四、誦全詩,明情感,感悟?qū)懽鞣椒?/strong>。
1、將整首詩完整的讀讀,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練習課件)
a)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帶著這樣的期盼,誰能來誦誦這首詩?全班誦讀。
b)讀到這里,大家課前的問題解決了嗎?
同座之間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說說這“風雷”指的是什么?這“萬馬齊喑”指的又是什么?
2、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這樣“景抒情”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xiàn)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課下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讀龔自珍其他的詩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雜詩》第5首)
《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5
1.朗讀《己亥雜詩》。
2.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五十首雜詩,統(tǒng)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xiàn)。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結(jié):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zhí)著態(tài)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5.朗讀并背誦詩歌。
四、小結(jié)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nèi)容,理清作品結(jié)構(gòu)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
以“落紅”自現(xiàn)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
寄予愛國情懷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誦讀、自學、解析、賞析、背誦、練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領會作者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可由解釋詩題中的“己亥”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jīng)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nèi)大肆打壓,官吏tanwugaubai,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農(nóng)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作者簡介:
龔自珍: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48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讀詩歌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讀
3、教師泛讀
4、劃分節(jié)奏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自主學習
1、小組討論詩歌各句中字詞主要意思
2、匯報交流
A.浩蕩離愁白日斜:浩蕩:廣大無邊。離:離開京城、朝廷。白日:太陽(白日依山盡。)
B.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鳴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無情物:落紅:落花。
D.化作春泥更護花:花:暗指朝廷、國家。 3.總結(jié)全詩:滿懷離愁面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五、譯文欣賞,整體感知
1、在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覺得哪種感情更占上風?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優(yōu)秀10-14
《己亥雜詩》教案09-14
木蘭詩教學設計07-03
兒童詩教學設計02-19
《馬詩》優(yōu)秀教學設計03-08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05-29
校園交響詩教學設計05-07
兒童詩教學設計優(yōu)秀09-15
兒童詩教學設計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