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雁歸來》優(yōu)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雁歸來》優(yōu)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教材】
1、課標要求:
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基本功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尤其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并且充實詞語積累量,培養(yǎng)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的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這一切都應在保證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進行,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篇幅不算短。內(nèi)容上雖介紹大雁的生活習性,但同時又象一首抒情詩,抒發(fā)了對大雁的喜愛之情,面對大雁的聯(lián)合觀念,人類應該自愧不如。遺憾的是人類的獵殺行經(jīng)給大雁制造著災難。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因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從寫作上來說,形象性、知識性、抒情性的完美結(jié)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間注滿愛鳥之情。
3、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主要以體現(xiàn)新課標為主,突出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以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為主,以教師的引導為輔,以四人小組、同桌研讀交流法為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沖破心理束縛,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與見解。
4、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將本課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
、 了解作者的相關(guān)情況;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學會運用。
、 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訓練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 品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揣摩語句,體味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 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感受作者的愛鳥情懷,激發(fā)珍愛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情懷。
重點:品位語言,理解作者對大雁傾注的感情
難點: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幾個難句
關(guān)鍵: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教學過程】
1、設疑創(chuàng)境:
大雁,我們并不陌生,那么,你對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紹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鳥、合群性、叫聲嘹亮)據(jù)說大雁還能傳遞書信,因此很容易牽動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詠雁作品。你能不能說出與雁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詩句,借以描繪你心中的大雁?(如:驚弓之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剛才咱們談的是自己眼中及文人筆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眼里又會是什么樣呢?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美國著名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利奧波德一起走進《大雁歸來》的世界
2、整體感知:
、 由題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會寫什么內(nèi)容呢?(大雁回來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他寫此文是否還有其他用意呢?通過閱讀,大家自會明白。
、 速讀 首先請大家速讀課文,邊讀邊作常規(guī)的勾畫圈點,同時思考文章圍繞大雁歸來寫了哪些內(nèi)容?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3、問題探究:
⑴ 為了觀察、研究大雁這些不為人知的特點,作者是怎么做的?請?zhí)x課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
⑵ 你認為又是什么力量推動他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愛)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嗎?再次跳讀。
、 文中還對大雁的活動作了細致描寫,在字里行間也流露出對大雁的深情,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詞,或一句話,或最能激發(fā)想象的一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并試著作批注。
4、整合小結(jié):
、 通過剛才的猜讀、速讀、跳讀、品讀,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呢?
、 教師小結(jié): 正如同學們所說,這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同時也引人深思:我們現(xiàn)在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無拘無束的東西為代價呢?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鋼筋混凝土做成的閣樓里,生活簡化得只剩下自己,環(huán)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真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波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的共同情感;回歸自然,是人類的終極追求。
【《大雁歸來》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大雁歸來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07-27
《大雁歸來》優(yōu)秀教學設計07-29
《大雁歸來》教學設計優(yōu)秀10-27
《大雁歸來》優(yōu)秀教學設計【優(yōu)秀】11-17
《大雁歸來》教學設計03-14
大雁歸來教學設計03-31
《大雁歸來》的教學設計09-23
《大雁歸來》教學設計范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