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科學六上3.8《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08 13:30:39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蘇教版科學六上3.8《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科學六上3.8《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科學六上3.8《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消失的恐龍》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化石的奧秘》的第一課。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知道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動物,以及動物的共同特征,認識到環(huán)境的改變對生物生存的影響。因此對恐龍及它的滅絕有一定的了解。本課帶領學生體驗恐龍化石挖掘復原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化石和恐龍的關系,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描述恐龍化石,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為復原提供可能。

      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創(chuàng)建恐龍樂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聚焦“消失”引出化石對復原已滅絕恐龍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設置閱讀及挖掘體驗活動,從閱讀中獲取第一塊恐龍化石挖掘的相關信息,從體驗活動中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深度分析、合作探究、在互動交流中盡可能完整描述骨骼化石,初步發(fā)現(xiàn)化石的作用。第三部分,為總結(jié)部分,在暢談收獲中回顧全課。第四部分,為銜接部分,總結(jié)復雜且細致的考古復原過程,體會考古學家的不易,銜接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的探究學習。經(jīng)過之前的鋪墊,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有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如何科學的觀察描述已有所了解。此外學生對恐龍充滿好奇心,且有一定了解,關于消失的恐龍,學生有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因此本課創(chuàng)設恐龍樂園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恐龍化石挖掘方面感興趣的問題,以考古體驗活動作為主線,讓學生在挖掘、觀察、描述過程中尋找想研究問題的答案,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趣且有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科學探究目標

      1.體驗恐龍化石的挖掘過程。

      2.細致觀察并用文字、繪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

      3.用科學的語言描述恐龍骨骼化石外形。

      4.能基于前概念和觀察結(jié)果等角度對化石所屬恐龍?zhí)岢鲠槍π缘募僭O。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尊重證據(jù),堅持正確的觀點,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diào)整自己的觀點,不急于下結(jié)論,以事實為依據(jù)綜合作出判斷。

      2.學會在合作中探尋答案。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從消失的恐龍中反思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教學難點】

      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化石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各種恐龍模型、圖片、視頻,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本25頁的恐龍圖片,學生觀察這張圖片,了解圖片上的恐龍。

      2.出示課本25頁的一首小詩:

      沒有人見過恐龍,為什么

      能復原出它們的模樣?

      沒有人能穿越時空,為什么

      能找到人類的祖先?

      ……

      答案

      究竟藏在哪里?

      讓我們一起

      去探尋

      那些遙遠的秘密!

      3.學生認真閱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中提出的問題。

      4.全班交流。

      為什么沒有人見過恐龍,卻能復原出它們的模樣?

      預設:是因為化石,人們根據(jù)恐龍的化石復原出了恐龍的模樣。

      為什么沒有人能夠穿越時空,卻能夠找到人類的祖先?

      預設:是因為化石,人們根據(jù)化石復原出了人類的祖先的模樣。

      5.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學習第三單元,一起去探尋化石的奧秘。

      6.這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8課——消失的恐龍。

      7.板書課題:消失的恐龍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舉辦“恐龍展”。

      1.教師引導:我們有很多同學都喜歡恐龍。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把我們各人擁有的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帶到教室,來舉辦一個“恐龍展”。下面就請大家拿出我們課前準備的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

      2.學生拿出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把模型分門別類的擺放在桌子上,將圖片粘貼在周圍的墻上,“恐龍展”就可以開始了。

      3.學生在教室里面自由走動,觀看恐龍展,觀察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初步了解各種形態(tài)的恐龍。

      4.教師引導:在我們的恐龍展中展示出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樹上爬的……這些恐龍千姿百態(tài),大小不一。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模型圖片中的恐龍形象是根據(jù)什么復原出來的呢?是設計師們憑空設計出來的嗎?

      預設:這些恐龍形象是人們根據(jù)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復原出來的。

      5.過渡:原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恐龍都是人們根據(jù)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復原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程。

      活動二: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1.出示課本27頁“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這段文字資料,學生認真閱讀這段文字資料,初步了解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2.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預設:1677年,一名英國牧師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巨大的腿骨化石。這塊化石后來被稱為“巨人的遺骨”。

      1823年,恐龍化石再度被發(fā)現(xiàn),并輾轉(zhuǎn)到了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的手上,巴克蘭對這塊化石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發(fā)表了一篇有關巨齒龍的論文。于是,巨齒龍成為第一種被載入科學史的恐龍種類。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fā)掘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對恐龍的認識越來越多了。

      3.出示有關巨齒龍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巨齒龍的外形特點。

      4.科學家又是如何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恐龍化石的發(fā)掘和復原過程。

      5.出示課本27頁下面4幅圖片,學生觀察這些圖片并讀一讀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科學家是怎樣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

      6.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科學家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步驟。

      預設:

     、倏茖W家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

     、诎b好化石,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

     、劭茖W家在實驗室仔細清理恐龍化石。

     、芙(jīng)過艱難的工作,一塊塊化石被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

      7.教師小結(jié):研究化石的科學家被稱為古生物學家,他們使用一些基本的挖掘工具,比如錘子、鑿子等把化石挖出地表,刷子則用來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活動三:連接恐龍和相對應的恐龍化石模型。

      1.教師引導:正是因為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們才看到了今天各種各樣的恐龍形象。

      2.出示課本28頁上面三角龍、似雞龍、馬門溪龍、霸王龍和劍龍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5種恐龍,分別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有關這5種恐龍的知識。

      3.這些恐龍又是根據(jù)哪一種恐龍化石模型復原出來的呢?

      4.出示課本28頁下面的5種恐龍的化石模型,提出要求:找出與上面5種恐龍相對應的化石模型,并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jù)。

      5.學生仔細觀察上面的5種恐龍圖片以及下面的5種恐龍化石模型,將恐龍與相對應的化石模型連接起來,并且說一說自己判斷的依據(jù)。

      6.教師引導:通過剛才比較的這5種恐龍,我們發(fā)現(xiàn)恐龍的形態(tài)差異真的很大。其實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的恐龍遠遠不止這5種。

      7.相機出示其他種類的恐龍,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恐龍,并且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8.教師出示相應的恐龍圖片,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恐龍,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的知識。

      三、課堂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類之所以能夠復原恐龍是因為化石的存在,人類對于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可以追溯到1677年,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fā)掘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們對恐龍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化石在恐龍的研究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后,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化石的知識。

    【科學六上3.8《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消失的恐龍》教學設計10-21

    關于《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10-07

    六上比教學設計05-05

    恐龍教學設計12-05

    《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恐龍的滅絕教學反思10-03

    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10-07

    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03-15

    《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05-10

    六上比教學設計15篇05-06

    《遙遠的恐龍世界》教學設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