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門宴》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鴻門宴》 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鴻門宴》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鴻門宴》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積累課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及其他重點文言字詞,能夠翻譯重點語句。
3、分析項羽,劉邦的人物性格,體會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
【學習重點】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
【學習難點】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及細節(jié)描寫,分析項羽的人物性格。
【學法指導】誦讀法探究討論法
【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現在陜西韓城)人。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帝機要文件),發(fā)憤著書,歷盡艱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劉向等人都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背景介紹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課堂學習】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問題。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2)距關,毋內諸侯
(3)張良出,要項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指出下面加橫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沛公軍霸上
2)沛公欲王關中
(3)此其
3、劃出下面句中古今異義的詞,并在空白處加以解釋。
。ǎ保、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
。ǎ玻⑺郧矊⑹仃P者
。ǎ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今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5、翻譯下面句子。
。1)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6、結合注解翻譯全文
二、整體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三、合作探究,分析思考以下問題
1、第一、二段各記敘了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jié)的展開和發(fā)展起什么作用?
2、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說明了什么問題?
3、三、四兩段是課文重點,情節(jié)的高潮所在,宴會上的情節(jié)可概括為“三起三落”,請指出。
4、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態(tài)度為何不同?
四、綜合分析:
1、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2、本文除了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外,還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人物?
3、如何評價項羽這個人物?
【課堂達標檢測】
。ㄒ唬、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2、道芷陽間行
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4、拔劍撞而破之
。ǘ⒅赋鱿铝芯渥拥念愋。
1、大王來何操
2、我持白璧一雙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三)、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為我獻之
2、相去四十里
3、沛公則置車騎
4、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5、沛公不勝杯杓
。ㄋ模┫铝芯渥又邪某烧Z分別是什么?
(1)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2)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4)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ㄎ澹┌严旅娴木渥臃g成現代漢語。
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鴻門宴》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
掌握“舉”、“謝”等文言詞語。
三、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烏江(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背景介紹:
故事發(fā)生在陳涉起義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字詞補注:
欲王關中:王,動,稱王。
為擊破沛公軍:中省“我”。
范增說項羽:說,勸說。
夜馳之沛公軍:之,動,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裝句,也是省略句。
臣為韓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稱謙詞。
秦時與臣游:游,交往。
范增數目項王:數,多次;目,名—動,使眼色。
約為婚姻:兒女親家。
三、“為”、“之”用法匯集:
為:1、君為我呼入:介,替。
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被。
何辭為:語氣詞,無義。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聯系動詞,像是,如同。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第二個“為”,動,制定。
使子嬰為相;客何為者:動,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為之奈何:代,代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動,到。
今日之事何如:結構助詞,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結構助詞,使主謂結構詞組化。
第二課時
一、文章的結構: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
宴前:(戰(zhàn)或不戰(zhàn))
1、項羽準備立即發(fā)兵擊劉。
2、劉邦拉攏項伯,答應前去謝罪。
項羽輕信項伯美言,許諾罷兵。
(局勢由張而弛)
宴中:(殺或不殺)1、劉邦詭表心跡(初步穩(wěn)住項羽)。
范增舉玦(氣氛由弛而張)
項莊舞劍(更為緊張)。
樊噲闖帳(一觸即發(fā),極度緊張)。
項羽賜座(由張而弛)
宴后:(追不追)1、劉邦乘機離席(危機仍未排除)。
項羽受禮(坐失良機,放虎歸山)。
范增拔劍撞斗(由此內部矛盾轉化)。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立、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問:共寫了哪幾件事?
曹無傷告密。(導火線)
范增分析情況。(激化矛盾)
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化)
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
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
問: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請指出:
三起:1、“范增數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
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
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三落:1、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
項羽賜樊噲酒肉,賜座。
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問:此事給項羽和劉邦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對項:坐失良機,加深了項、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敗的禍根。
對劉:劉誅殺了曹無傷,內部更加團結。
二、人物: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yōu)柔寡斷,又帶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劉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辯,善于應變。
一個以“斗力”見長,一個以“斗智”見長。
【《鴻門宴》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鴻門宴》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10-06
《鴻門宴》教學反思04-21
鴻門宴教學反思(通用12篇)03-22
《鴻門宴》教案03-02
鴻門宴教案03-01
《鴻門宴》的教案02-27
《冰花》教學設計 冰花教學設計12-12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經典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