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7 00:11:11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關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xiàn)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shù)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板書,讓學生讀一讀。

      談話:剛才我們算的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張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fā):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發(fā)現(xiàn)了等式兩邊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F(xiàn)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分別是多少?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先試一試,再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3、揭示規(guī)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a+b)×c=a×c+b×c]

      三、實踐運用,鞏固內(nèi)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下面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反饋。

      2、“想想做做”第2題。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題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題。(略)

      四、梳理知識,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想對大家說?

      五、布置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4、5題。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guī)律的一個完善。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為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注重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現(xiàn)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shù)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里,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著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guī)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

      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谖蚁惹筮@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后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shù)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fā)學生研究的欲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了。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fā)現(xiàn)。

      預設發(fā)現(xiàn):兩個算式結果相等?梢杂玫忍栠B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不同。

      預設區(qū)別:

     、僮筮呌3個數(shù),右邊有4個數(shù),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shù)2。

     、谧筮呌行±ㄌ,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jù)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guī)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guī)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guī)律

      1、舉例驗證規(guī)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余學生同位交流,并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并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么相同點。

      預設回答:

     、龠@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

     、谶@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shù)分別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guī)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并把它記在心里,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著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著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么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了,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shù)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jīng)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么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guī)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guī)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jīng)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guī)化”到“正規(guī)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guī)律

      1、連一連。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shù)的特點和結構形式,并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課前發(fā)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

      自主預習

      1、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出示24頁情境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ń處煱堰@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xù)探索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2、出示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shù)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于把自己學習的收獲、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于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第24頁到25頁第二個紅點前的內(nèi)容,重點看圖上同學的對話。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后匯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并能發(fā)現(xiàn)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4、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匯報交流,評價質(zhì)疑

      調(diào)查學情: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2、班內(nèi)匯報:

      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匯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余同學隨機質(zhì)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20×2

           =220-180

     。40(千米)

      教師追問:你能說說兩種算式的意思么?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jù)此,你有什么猜想?

      預設:兩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shù),等于這兩個數(shù)分別乘第三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熡镁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匯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兩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shù),等于這兩個數(shù)分別乘第三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用字母表示:(a±b)c=ac±bc)

      三、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shù)的差乘一個數(shù),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shù),等于這兩個數(shù)分別乘第三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guī)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

     。╝±b)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一個數(shù),這個規(guī)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

      教師總結:多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一個數(shù),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guī)律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里的每一個數(shù)都要乘括號外的數(shù)。

      預設二:括號里的數(shù)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guī)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shù)都乘同一個數(shù),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shù),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么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

      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余同做在練習本上。

     。2)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為例)

     。80+70)×5(80+70)×5

      =80×70+70×5 

           =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為誰的答案對,為什么?誰的答案不對,為什么?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里的兩個加數(shù)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余3題。

     。4)同桌互改

     。5)統(tǒng)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說說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為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nèi)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xiàn)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b)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個數(shù)的和(或差)乘一個數(shù),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1-17

    乘法的分配律教學設計03-17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7-21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10-09

    關于《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5-24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推薦】04-02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熱】04-24

    【薦】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4-25

    【熱】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4-24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薦】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