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4—50頁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jié)"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2、教材的編寫意圖
“乘法的初步認識”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shù)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景,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shù)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傘和小棒,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學前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過多個數(shù)相加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我班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對于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兩位數(shù)減法的算理。
四、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5分鐘
。裕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擺小棒嗎?
。ǔ鍪拘∨笥褌償[小棒的情景。他們邊擺小棒邊進行對話:“我會用小棒擺小旗!薄拔覕[了五棵小樹!薄拔乙矔䲠[!薄拔乙矔!??)
師:你們會擺嗎?你們會擺什么呀?(學生踴躍回答。)
師:你們會用小棒擺這么多的作品,那咱們也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好嗎?(生:好!)師:請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老師幫你看著時間,看看你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能擺出多少個相同的作品。
。▽W生操作。)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擺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擺了2顆星星。
生3:我擺了10個三角形。
生4:我擺了4棵小松樹。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么美麗的作品。那么,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了幾個作品?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作業(yè)紙上。
(學生活動)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都是一樣的數(shù)。
4、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shù)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么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師給你足夠的小棒讓你繼續(xù)擺,你打算擺出多少個?你還能列出算式嗎?(生:能)如果你擺了100個作品,你還能列出加法算式嗎?(學生:能。┠悄阆胂褚幌履懔械乃闶綍趺礃影?
生1:算式很長。
生2:本子上都寫不下了。
生3: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
生4:寫起來太麻煩了。
5、師:是啊,看來這樣的算式寫起來還真麻煩。那你們能不能研究一種寫起來簡便的方法,讓很長的連加算式變得簡便點呢?例如黑板上同學列的這個10個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簡單些,或者發(fā)明一種新的表示方法來代替這個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校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二年級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乘法的知識,在新課的導入時,我主要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問學生有關乘法你們了解哪些知識?學生從各個方面說,首先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做一個了解。其次為揭示“相同加數(shù)”和“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意義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本節(jié)課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去探究生成。如新課階段,教師讓學生算一算每個圖形各用了幾根小棒,列出算式。這時,并不規(guī)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過對左右兩邊算式的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加數(shù)相同時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數(shù)不同時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認識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兩種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不一樣。求幾個相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寫法與讀法上。通過觀察、比較和概括,達到初步認識乘法的目的,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精心設計的練習,避免了集中練習對學生造成的疲勞感,特別是在課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的意義,將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體
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由于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的情緒飽滿,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效果非常好。
本節(jié)課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掌握好學生自學的時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放的有點時間多了,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緊,這說明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這一點也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2
學情分析:
學習本小節(jié)后,對后面學習較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且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推導能力有進一步的幫助。學生能夠背誦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掌握“讀作”“寫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夠理解每個乘式的含義。本節(jié)的內容在教材中起著主導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而在此后,又要學習更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所以這節(jié)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啟后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shù)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三三()
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復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shù)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shù)都是4,積是多少?
e 、一個因數(shù)是4,另一個因數(shù)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ㄒ唬z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么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后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相同加數(shù)是2,先寫相同加數(shù)2,再寫“x”。
再數(shù)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后面寫3。強調:這個"3"是怎么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并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么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shù)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著寫,并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寫的?
。4)師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shù)。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復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jù)乘法算式,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5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 3×4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10-0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9篇)06-16
乘法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2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6篇)11-04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0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0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2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8-03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4篇)10-0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