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的內容意義,熟練背誦文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流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相機引入。
二、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指正。
教師范讀。學生聆聽,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加上拼音。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留心容易讀錯的地方,作上標記。
學生齊讀。一起讀課文,準確明白節(jié)奏重音等。
教師自瀆。小聲跟讀,鞏固讀法。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內涵。
(2)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要有停頓變化,不能連的'太緊。
(3)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意思。
(4)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5)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
主要形式有:
1、男生齊讀。
2、女生齊讀。
3、左邊齊讀。
4、右邊齊讀。
5、同桌齊讀。
6、學生自瀆。
指名朗讀課文,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
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注釋,自主理解課文內容;ハ嗾f一說,聽一聽,指出其中的不足,記錄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爭議的地方。
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相機組織解釋疑惑或指正引導,形成共識。
教師提出目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目標設計:
1、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綱領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會的社會局面怎么樣?
教師給學生5分鐘的探究時間,學生自主開展。
指名發(fā)言,教師相機講解強調。
教師補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領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出示老子《道德經》片段,組織閱讀,比較理解,加深認識。
2、組織學生談談“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xiàn)。
五、作業(yè)設計
你認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的地方?舉例說明。
附:板書設計
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會的綱領: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大同局面: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目標
1.積累并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者論述思路。
3.背誦并默寫全文。
。ǘ┠芰δ繕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結合文章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情感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二、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深入學習作者思路,結合學生寫作實際,指導學生立意謀篇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聯(lián)系《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
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xiàn)了嗎?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能背誦如流,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并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證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外至少讀15遍。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于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完成。對于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閱讀,教師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探究創(chuàng)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于想像,并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范讀材料。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劢虒W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體思路,指導學生能正確斷名,準確誦讀;
探究性思維訓練,促進學生內化課文內容,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ㄒ唬、導入語。在中山陵的`大門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生前題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題寫的最多的一句話。它包含著孫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其實,這一句話最早出自于我國一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那么這四個字究竟有什么含義?這什么被孫中山先生奉為一生理想?我們不妨走進這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xiàn)的典籍,共同尋找答案。
(二)、引導學生疏通文意。共同解決重點字詞,疑難句子。
。ㄈ、整體把握課文思路。
1、本課文是從《禮記》中節(jié)選的一段文字,編者以第一句話作為標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搜集全文閱讀。今天我們只要研究這一段文字。先請同學們共同朗讀課文,請注意生字和特殊讀音。(學生朗讀)(教師點評朗讀,如有必要可板書重點讀音和朗讀錯誤的讀音。)
2、通過提問把握課文大意。本文是用哪兩個字來表示理想社會?(“大同”)“大道”與“大同”有什么關系?(“大道行”才能達到“大同”社會)“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面貌?請劃出有關文字回答。(“天下為公……外戶而不閉”)(在回答的時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學生不理解,可以請發(fā)言的同學來解釋。)
3、老師小結:這段文字從很多方面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安居樂業(yè)、人人平等、互敬互愛、親如一家的社會畫卷。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y怪千百年來,從孔子孟子到陶淵明,從洪秀全康有為到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視之為最高理想。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下這個理想的實質是什么?
。ㄋ模、深入研究課文,領會課文實質。
1、請大家默讀課文,用課文中有關語句來回答問題:選舉什么樣的人治理國家:提倡什么的人際關系:怎樣對待弱勢群體:具有什么樣的物質財富觀念:具有什么樣的勞動觀念:
2、學生回答問題。
3、以上這些方面涉及到一個社會的各個方面,作者對此作了大膽的設想。作為兩千多年前的人,能夠有這樣的設想確實叫人敬佩。然而,我們同時也應看到,作者的這些設想僅僅停留于提綱式的粗線條的勾勒,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時代的局限使得他們不可能去研究這些設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實踐這些設想的方法。我們今天去閱讀這些文字,大家想過什么方法可以實踐這些設想嗎?請大家大膽想象,說出你的設想,說不定明天的社會學家就出現(xiàn)在你們中間。
八、設疑探討。
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3.從“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狀況?
4.根據文中闡述的內容和你對“大同”社會的認識,你覺得“大同”社會能實現(xiàn)嗎?
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概括歸納自己學習課文后的具體感受。
2.完成課后練習。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3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古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自學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語。
二、過程與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工具書等進行自學、自譯的能力與提問、解答能力,最終達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選擇:
先學后導,用討論、辨析、問答等方法來解決課文內容。
六、學法引導:
自主、合作交流與探究相結合
七、課堂組織形式:
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歸結,以四大組進行質疑比賽,以調動課堂氣氛。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由小組長負責)
二、導入: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第二段,在陶淵明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人人幸?鞓罚瑐個相處融洽的理想社會,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學常識介紹:
本文選自《禮記禮運》!抖Y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編輯而成,共49篇,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詞。
2、學生對照大聲朗讀,對照注釋,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要求完成:
1、本文最后說“是謂大同”,那么從文中看,“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做解釋。
2、那么文章中從那幾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確: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五、解答學生的疑問: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提出不會或不易理解的問題(包括難懂的生字詞、文言詞語、語句、文章內容等),教師主要在于導(解決學生都不會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六、學生再讀并背誦。
七、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
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xiàn)而加倍努力吧。
八、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在《我的語文日記》里,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于500字。
九、補充: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如洪秀全、梁啟超、譚嗣同、孫中山、林覺民等歷史人物為此而呼吁過、奮斗過,談談他們的故事如何?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范文03-07
課文《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范文10-09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08-05
《大道之行也》教案03-08
大道之行也教案01-05
《大道之行也》教案06-22
《大道之行也》課程教學反思范文10-07
大道之行也課文教學反思02-09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