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7 23:03:3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1

      [教學材料及準備] 軟尺、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

     、匍_動腦筋,多想辦法

     、诜止っ鞔_,注意合作

     、塾米约合矚g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利用課件舉例講解記錄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長 寬 1 7 3 2 3 4

      看一看,誰用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巧妙? 學生測量。(10分鐘)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發(fā)現典型數據。

      四、交流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現矛盾學生:

      56名學生匯報,用實物投影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學生的記錄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圖畫來表示)。

      教師: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礃幼樱瑳]有尺子的情況下,你們用這么多巧妙的辦法告訴老師這桌子有多大。真聰明。但是,你們看看,測量同一張桌子,這幾個得數一樣嗎?學生:不一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用來量的東西不一樣。教師:(展示同樣是用鉛筆測量的數據對比)都是用鉛筆量的,得數怎么還不一樣呢?學生:(展示所用的鉛筆)它們不一樣長。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數據,我用哪一個呢?

      五、繼續(xù)研究教師:

      我們用尺子測量一下桌子的長,看看有什么結果。(指令小組長領尺子和發(fā)尺子)學生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教師巡視,糾正學生測量時的小錯誤)

      教師:誰來匯報他們組測量的結果?學生1:長是90。學生2:長是27。教師:怎么用尺子量,得數還是不一樣?哪個對呢?學生很快發(fā)現軟尺有兩面,兩面的刻度不一樣。

      教師指導學生辨認軟尺兩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讓學生估量1厘米和1寸兩種長度單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細的對比。教師:要想得出一致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來量。教師:那我們現在就統(tǒng)一用厘米的一面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學生測量。教師:哪一組說出你們的測量結果?學生:桌子長90厘米,寬42厘米。(56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六、總結:教師:現在我特別清楚我要買多大的桌子了,長90厘米,寬42厘米。用同一種刻度的尺子測量很方便。厘米是現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類發(fā)明尺子、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之前,就像我們開始測量桌子的長、寬時使用的方法一樣,利用手拃、步伐或身邊物體的長度做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至今,在人們沒有帶尺子的時候,仍然會這樣估測物體的長度,例如媽媽給孩子買衣褲或鞋的時候。

      [教學建議]

      學生的測量活動和交流匯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分析數據是這節(jié)的精華,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課后評價及分析]

      課程設計符合人類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過程,學生在親身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靠教師僅僅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他們不僅知道怎樣測量長度,還知道了長度為什么有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又是怎么來的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2

      長度單位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

      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第一課時

      課題: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選出身高不同的兩個同學來到講臺前,讓同學們觀察誰高?誰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 (出示例1情境圖。)

      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fā)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F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

      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指名回答。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ǘ┱w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浚ê芏。)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5、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的長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來量,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具:1角硬幣 回形針 小方快 小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二年級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師國慶節(jié)到了,聰聰和明明正在準備宣傳板報,看多漂亮。ǔ鍪緵]有花邊的板報)咦,好象還缺點什么。貼上美麗的 花邊吧。一會兒,他們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貼了兩種花邊的板報),聰聰說:我的貼得快。明明說我的貼得快。同學們你們說誰的速度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1:聰聰的速度最快。她貼的花邊長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貼的花邊長些。

      生3:一樣快。他們貼的花邊一樣長。

      師:到底誰貼的花邊長?我也看不出來。你們有什么辦法比出花邊的長短呢?

      生:可以用鉛筆來量一量

      師:你的辦法真好!當我們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體的長短時,就可以找一個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長度。

      師:比如,我們要量著本數學書的寬,(出示數學書,老師帶著學生摸一摸數學書的寬)也就是這條邊有多長,我們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來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師:不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來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們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兩人一組,沒個同學選取一種物品來量數學書的寬。開始吧。

     。▽W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數學書的寬0

      師:都量完了嗎?請你上去量給大家看看。(點一生帶回形針上展示臺來量數學書的寬)

      師:請大家仔細看看,他量怎么樣?

      師:你也是這樣量的嗎?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量的`?數學書的寬有幾個物品那么長?

      生1:數學書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

      生2:數學書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數學書的寬有2把小刀那么長。

      生4:數學書的寬有15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都是量的數學書的寬,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1:因為我們用的物品不一樣有的是回形針、有的是硬幣。

      師;對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有的人量的結果又相同,這是為什么?

      生:他們用的餓物品是一樣的。

      師:看來我們要得到相同的結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

      師;好,我們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好嗎?

     。▽W生動手量,師巡視指導)

      師:都量完了把誰來說一說你們組量的結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長

      生2:文具盒有9個硬幣那么長

      生3: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4:文具盒有20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請觀察并比較一下兩次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了怎么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小組交流討論)

      生1:課本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師:為什么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生:因為兩次用的物品不一樣。

      生:文具盒比課本的寬要長,正好7個回形針比5個回形針長。

      師:你們聽清楚他們說的嗎?請你在說一遍。

      師:你們真會觀察,用同樣的物品做單位來測量就能很快比出物體的長短。(板書)

      師:剛才我們在量數學書的寬,文具盒的長的時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長度單位(出示課題:長度單位),才使得我們量出的結果各不相同,還與事實不符。所以,我們在去量物體長度的時候,選擇做標準的物品就應該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樣的物品

      ……

      師:對,要用統(tǒng)一的物品,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要把長度單位統(tǒng)一。(補充課題:統(tǒng)一)

      師:我們把課題一起來讀一遍。(學生讀)誰來說一說統(tǒng)一長度單位是什么意識?

      三、有趣的故事。

      師: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知道統(tǒng)一長度單位非常重要,讓我們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們?yōu)槭裁匆蚣埽?/p>

      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不打架?

      四、標準的選擇

      師:我們現在明白了,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同學們認為選擇什么物品做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1:小刀

      生2:硬幣

      生3:小方塊

      師:量較長的物體,我們就用較長的物品做單位,量較短的物體,我們就用較短的物品做單位。如果要量這張小賀卡的邊,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小方塊

      師:好,我們就用小方塊做單位來量賀卡的長邊和短邊

      學生操作后匯報

      師:賀卡的長邊有——14個方塊長,賀卡的短邊有——10個方塊長,長邊比短邊多幾個方塊長?(4個)

      五、鞏固練習

     。1) 師:先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幾種蔬菜——(師演示課件:由凌亂到整齊。)

      這里的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長呢?這到題是我們課本第2頁“做一做”的第一題,請同學門在書上完成

     。2)同學們在看,這里有一些文具——

      (師出示課件:)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多少個方塊長?

      六、小結略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06-18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3-27

    《長度單位》數學教學反思10-07

    《長度單位》教案03-08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04-29

    長度單位換算教案08-15

    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教學設計12-29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4篇06-11

    《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tǒng)一》教學設計12-26

    【熱】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6篇01-07